优雅08:中国式建筑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优雅08:中国式建筑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还原千百年来中国人与美的对话,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台湾学者专家多年打磨,用一套书讲透中国文化独特之美,献给每一个想认真了解中国的人。10本书10个主题,锁线裸脊,全彩印刷
内容简介:
《优雅08:中国式建筑》
一座中国传统建筑是怎样建造起来的?需要什么样的工具?与其他建筑相比有什么特色?不同的建筑如住宅、寺庙、园林,背后蕴含着怎样不同的文化背景?传统的建筑的代表有哪些?我们看到一座传统建筑,应该从什么角度入手去欣赏?作者在书中,将这些知识分章节进行了专门的介绍,并附上亲身拍摄的照片与手绘结构图,使读者对中国建筑的知识能有切实的了解。
---------
◇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当我们用“国学”的视角回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在竖起一面高墙;当我们用“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把它定格在遥远的过去。越想接近,越是遥不可及。
但是,几千年的磨砺和积淀,那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我们还没真正触碰到。
不如忘掉需要仰视的“国学”高墙,扔掉隔离时空的“传统”情怀,放空、平视,也许豁然开朗。
古典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淬炼出了一套关于人的教养,儒雅、温文尔雅,一幅书画,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个诗句……都守护着一段关于物质与精神之美的密码。优雅地活着,也许是过去世界带给今天的我们的*关键的信息。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优雅地活着,“优雅”是当代人的精神深处不变的追求。
无论中国人,还是想看懂中国的西方人,其实都在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优雅》丛书来自台湾
这套书来自台湾,主编何寄澎先生说:中国文化之所以渐趋暗淡,是因为从没有人配合着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大众。
所以,他邀请台湾当时*有文采、学养深厚的作者一起完成了这套书。
他是用“美”来贯穿全套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
他说:华夏之美,献给每一个中国人。
其实,中国式的美,可以献给全世界每一个喜欢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人。
《优雅》系列离开传统的国学视角,抛弃繁琐的考证或晦涩的理论,力求从美的角度出发,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出来。
《优雅》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也献给每一个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让我们在浮躁喧嚣的时代里,重拾优雅生活。
----------
◇《优雅》丛书共10种:
《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
《优雅02:当书法成为艺术》
《优雅03:陶瓷之路》
《优雅04:中国图书三千年》
《优雅05:诗歌在唱什么》
《优雅06:中国花艺》
《优雅07:篆刻的雕琢》
《优雅08:中国式建筑》
《优雅09:茶的味道》
《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
书籍目录:
自序
章
中国建筑的起源及特征
形成的背景因素
中国建筑的特色
第二章
一座中国建筑是如何造起来的?
鲁班的传说与历代名匠事迹
传统的建筑工具及建造方法
第三章
中国建筑的空间与造型
空间布局
屋顶的造型
色彩与装饰
第四章
各种不同用途的建筑
住宅
都城与宫殿
佛寺与塔
园林
陵墓、牌坊及桥梁
第五章
历代著名的建筑
唐代的长安城规划
五台山佛光寺
独乐寺观音阁
北京天坛
…… ……
作者介绍:
《优雅08:中国式建筑》作者:李乾郎
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学系,历任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师、《建筑师》杂志主编等职,曾任教于辅仁大学、台北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建筑史、古迹维护等课程。近年以著述、古迹调查研究、建筑规划设计工作为主,致力于两岸建筑交流,曾获台北市文化奖、巫永福文学评论奖、金鼎奖等,出版《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传统建筑入门》《台湾古建筑鉴赏二十讲》等多种著作。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自序
中国建筑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建筑有着显著的差异,任何人只要一提起中国建筑,马上就会在脑中浮现出一种屋脊弯曲、屋顶斜飞,以及柱子朱红的形象来。不错,这几项特征都是中国建筑在外观上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然而,中国建筑为什么要盖成这样呢?它实用吗?美吗?这些问题相信有些人很想知道答案。本书就是为对中国建筑有兴趣的人而写的,尝试用明白的观念与丰富的图片来解释或介绍中国建筑的特色。当然,中国建筑就如同中国悠久而博大精深的文化一样,很难用三言两语或几张概括性的图片交代清楚。要了解它,必须累积许多基础的知识,例如各部位构造材料的种类及名称、各种结构的方法,以及工匠的专门技巧;同时还要对中国传统的社会背景(如家庭组织、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有所了解,才能真正深入地领悟中国建筑的道理。有了这些基础,就可以明白中国建筑的屋顶为什么有曲线,屋架为什么要层层叠高成抬梁式,屋檐下为什么使用斗拱,以及中国住宅、寺庙、宫殿为什么要配置成四合院的格局了。
基本上,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综合性的反映,表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人与自然的谐和关系。例如屋顶上的瓦排成一道一道的沟,让雨水很自然地沿着凹槽滑下来;下端还有一个称为“滴水”的瓦,目的是收集雨水,让它成帘幕状滴到地上。这一连串的接雨、导雨、排雨过程,实即一种顺其自然的设计。再者如中国式的梁架,用的是可以略有变形的直角榫头式屋架,不同于西方的铁桥式屋架。这种屋架在地震来临时,会随之摇动,称为弹性结构。著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都是超过千年的木造建筑,不知历经多少自然灾变,依旧屹立于世,当归功于这种优异的弹性结构。至于中国建筑充满了曲线之美,实际也是领略到大自然中生命的神韵,因为草木植物、飞禽走兽,莫不是曲线的构成,曲线使得一个形式有了生命与力量。想要欣赏或研究中国建筑,若能兼具其他中国艺术的知识,将可触类旁通,获得更多更深的感受。
传统中国的士大夫受到重道轻器的观念影响,并不重视建筑的创造与研究,建筑的理论及实践工作都落到匠师手中,经过漫长时期的经验累积,终于建立了一套完整而成熟的技术、形式与美学体系。大江南北各地的匠师按照这个体系去发挥,顺应各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与民情风土背景,开创出很丰富的中国建筑的面貌。换句话说,中国各地的建筑有其大同,也有其小异,但都很适切地表达出各地的特色。近数十年来,有关中国建筑的研究日益蓬勃,世人也才开始进一步真正了解中国建筑,探悉中国建筑之奥妙,体会中国建筑的美。同时也修正了过去的误解,以前大家只认为宫殿代表中国建筑,现在则普遍能欣赏园林、寺观、民宅了,甚至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建筑,也被纳入中国建筑的一支,这些无疑都是很好的现象。
当然,欣赏建筑,单从书籍及图片资料下手是不够的。建筑是一种立体的空间及造型艺术,能够现场参观,或实际去使用它,才是深入的鉴赏方式。中国古代因为战乱频繁,加以木结构建筑本身维护不易,因此今天所存的古建筑数量并不多。古迹保护的观念近年来颇受重视,先进国家在古迹维护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镜之处。中国各地的古建筑是古迹中重要的类型,如何让这些古建筑继续安全地留存下去,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大陆经过几次动乱摧残,遭到很大的破坏,一些著名的古建筑所幸还能保住,否则对其研究与欣赏,将会造成更大的障碍。在台湾,近几年各界均相当重视古迹的维护保存,对仅存的清代古建筑亦开始进行评鉴修缮工作。这些建筑物年代虽不若大陆的古远,但仍然有其重要价值。古迹是一个时空背景的证物,有什么样的历史自必产生什么样的古迹:台湾之所以会有红毛城,是明朝末年西方人东来之故;而众多的妈祖庙,显示大陆之人渡海来台开拓的史实。明白了这层意义,我们就能真正地欣赏建筑与生活不可分的关系了。
对中国建筑较深入及全面性的研究,是近半世纪以来的事。早期多由西方及日本学者开始探索,一九三一年以后,中国学者如梁思成、刘敦桢等人,逐渐取得领导地位。以中国人自己的观点来看中国建筑,不会产生文化的隔阂。经过数十年来的测绘调查研究,中国建筑历史发展的脉络已经初步建立。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如宋代《营造法式》及其他文献的整理,也累积了一些成果。本书取材的范围大体上以近三十年的研究资料为主,同时为免过于专业深涩之弊,笔者尽量举出重要而有趣的建筑为例,借以阐述某种建筑观念,加深读者的印象。另外,丰富的图片及详细的图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建筑艺术本来就很难言传,通常文字描述不及图片,而图片表现又不及现场实地体验。本书中也介绍了不少台湾的古建筑,它们渊源于福建及广东的传统,而闽粤之建筑又可上接唐宋的风格,这是很可贵的。读者若能于阅
读本书之后,继续利用当地的古建筑作体验,仔细地发掘中国建筑之美,正是我们由衷的期望。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中国建筑强调轴线对称的布局,造成院落相间的空间组织。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称为“间”,我们常说一间房间,就是指一个基本单元的空间。几个房间组成一栋房屋,通常喜用奇数,例如三开间、五开间,甚或七开间以上之大宅第。以三座或四座单座建筑围成一个静态而稳定的庭院,称之为三合院或四合院。前后房屋顺着摆,左右房屋横着摆,交相出现,形成室内性质的“堂”、“厅”,以及一半室内性质的“廊”、“亭”,或室外性质的“庭”、“院”等空间。
一般而言,受封建礼教熏染愈深的,其住宅之空间分划与格局之严整性也愈强,因此,汉族之住宅比其他少数民族亦显得严肃与定型。而靠近京城的住宅更受官方约束,格局较为严谨,北京的四合院就是一个典型。
北京的合院住宅,依先天八卦的方位之说,坐北朝南的开东南门,即巽位门;坐南朝北的开西北门,即乾位门。入门后建影壁,上常写“鸿喜”二字,使人一进门即讨个吉利。左转后至前院,院前的房屋称为倒座,因它与正堂面对面,通常作为客房、男仆室或杂用。右转至中轴线上,又有一道围墙,中辟垂花门,檐下有雕花小柱。门内即为后院,院后对着正堂,左右围着厢房,正堂供主人或长辈居住,厢房供晚辈居住。左右厢有抄手游廊与正堂连接。抄手游廊犹如正堂的两只手。正堂左右或建耳房、作厨房或厕所,正堂后面尚可有罩房一排。所有的房屋均面向中央的庭院,外以高墙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合院住宅。在垂花门内前后并置两套合院,或左右并置,即成更大的住宅。总而言之,再大的住宅也是由合院组合而成的。
北京住宅属于五室式之典型,而南方则以九式室为主流。安徽及浙江的住宅与云南的一颗印式住宅即属于九式室。它们的特点是格局较窄小,平面呈三合院、四合院或H形,外墙高大,有防火及防御作用,内部为插拱式或穿斗式木结构,多作成两楼,天井窄且深;二楼栏杆雕琢精细,云南称为走马楼。江南的一些富户住宅并在大门上作成牌楼之装饰,以达到华丽之效果。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还原千百年来中国人与美的对话,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台湾学者专家多年打磨,用一套书讲透中国文化独特之美,献给每一个想认真了解中国的人。10本书10个主题,锁线裸脊,全彩印刷。
1 系统完整:《优雅》丛书共10种,包含绘画、书法、图书、诗歌、陶瓷、建筑、花艺、茶艺、篆刻、昆曲共10个主题,涵括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之美有全面介绍。
2 内容经典:《优雅》台湾版各分册出版后成为各自领域经典之作、重要参考书。其中《优雅03:陶瓷之路》获台湾出版奖*奖“金鼎奖”。《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先后有台版、港版、日文版及韩文版等多种版本出版。
3 图文并茂:无论是国画、书法,还是陶瓷、图书,都针对内容配以大量彩色图片。以图解文,以文注图,展示更加直观,读者获得的印象更鲜明具体。
4 作者优秀:《优雅》的主编和作者来自台湾,都是各领域研究专家。其优势尤其在于接受过传统文化熏陶,学养深厚。在传统文化大环境逐渐消失的今天,其独特性愈发凸显。如《当书法成为艺术》的作者周凤五,其父周介夫为张大千关门弟子,家学渊源,自身又进行相关领域研究,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
5 分册内容全面具体:《优雅》每一本书介绍了中国的一种文化,其内容具体而全面。读一本书,可对一种中国文化有具体而全面的了解。如《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分专章介绍国画的观点、意境、笔法、色彩、用墨等,并对国画的历史流变进行简要分析,提供欣赏国画的背景知识;《优雅05:诗歌在唱什么》则分章阐述了《诗经》、楚辞、汉赋、六朝诗歌、唐诗、宋词等多种诗歌体裁。
6 写作方式简明易懂:《优雅》以现代人为读者对象,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读者。如《优雅02:当书法成为艺术》,抛弃了繁琐的理论阐释与艰深的考证,只以简要的理论概括了书法的理论与流变,而将叙述重点放在具体作品的风格或技巧的分析之上。
7 思路新颖:与传统的国学著作不同,《优雅》从美的欣赏与创造的角度出发,用“美”来贯穿全套丛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
8 装帧精美:锁线裸脊,全彩印刷,版式精致典雅。
书摘插图
前言
序言
中国文化曾经使古典的中国辉煌,而在现在乃至未来的中国,也必然继续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令人迷惑的是,如此优美而博大的文化,何以长久以来竟日趋衰落而黯然无光?是因为人们的轻视与漠视吗?还是由于其他更重要的原因?经过不断的思索、再思索,我们终于获得一个结论。我们认为,中国文化所以渐趋黯淡,是因为从没有人配合着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广大的群众。
人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既然无从认识,也无从了解,又如何能奢谈赏爱与肯定?今天中国文化之所以被轻视、漠视,基本而关键的因素正在于此!
知之则当行之,由是我们勇敢地出发了。毕竟,在今天,我们不愁没有文笔优美的专家学者,不愁没有设计优良的美术人才,更不愁没有印刷精美的印刷公司;一切都无虞,所欠的只是“东风”—那双策划、推动整个工作的手而已。以文化为职志的我们,理应来扮演这个角色的!我们战战兢兢地构思着。中国文化的内涵如此辽阔,包蕴万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人物、生活……
无一不在其中,我们应怎样日积月累而卒底于完整的呈现呢?我们惶恐地思索着。后,东坡的话给了我们坚定的启示:“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有一天,当我们自觉成绩还满意时,我们或许会停下脚来歇息歇息;而在此之前,我们恒将竭尽心力、无止境地耕耘下去。一步一莲花,我们深自期许着,也有着充分的信心,呈现在您面前的每一本书,都将令您另眼相看,觉得“的确与众不同”。
人要有名字,有意义的工作也要有名字,我们就叫它作“华夏之美”。“华夏之美”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
何寄澎
书籍介绍
一座中国传统建筑是怎样建造起来的?需要什么样的工具?与其他建筑相比有什么特色?不同的建筑如住宅、寺庙、园林,背后蕴含着怎样不同的文化背景?传统的建筑的代表有哪些?我们看到一座传统建筑,应该从什么角度入手去欣赏?作者在书中,将这些知识分章节进行了专门的介绍,并附上亲身拍摄的照片与手绘结构图,使读者对中国建筑的知识能有切实的了解。
精彩短评:
作者:R.Peng 发布时间:2022-02-15 01:07:17
20180926读过,补记。滴答里只记了书名没记版本,更何况对实际上有没有读过这本已经没有任何印象了
作者:邝海炎 发布时间:2018-08-07 13:02:32
比较扎实,但读来有些枯燥。
作者:卡塞尔少年 发布时间:2022-02-08 13:41:56
小册子,总结的很好。
作者:一簇小熙 发布时间:2024-03-07 10:43:21
只有纯粹的灵魂认出了凯伊贡达,而纯粹的人不适合活在这个世界。
作者:如如 发布时间:2017-10-26 17:39:24
作为阅读《穿墙透壁》的热身运动。
作者:生存在海拔四米 发布时间:2019-04-15 08:48:47
篇幅实在太小,只是把古代中国建筑观点、营造技法、各地特色民居挑重点讲了讲。之后可以看李乾朗的著作《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古建筑的结构精妙真的是现代人想象不到的。
深度书评:
中国式建筑
作者:月亮上的六便士 发布时间:2020-01-08 20:53:34
读书笔记:
◆ 形成的背景因素
>> 中国的古书《易经》上有一段话:“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说明了古人由洞穴中移居到人造的宫室,这大概是中国建筑的最早起源了。
◆ 中国建筑的特色
>> 中国建筑的特色归纳为五点。
一、中国建筑有独特而完整的木构架系统。它采用一种直角关系的屋架,而不使用斜撑式的三角关系屋架,这种屋架较富弹性,可以耐久。
>> 木构架的类型主要使用抬梁式、穿斗式两种基本方式
>> 斗拱遂渐渐成为中国建筑最复杂也最具美感的部位,它是力学及美学的焦点。
>> 二、中国建筑强调轴线对称的布局,造成院落相间的空间组织。
>> 三、建筑的外观秀丽玲珑,且有拟人化的趣味,屋顶、墙身与台基犹如一个人的意象。
>> 一座中国建筑外观上最明显的特色即是它的屋顶。
>> 四、装饰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
>> 五、便捷的施工技术,使之易于学习与流传,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皆有很完备的工官制度,而民间也发展出渊源长远的师徒相传制度。
◆ 第二章 一座中国建筑是如何造起来的
>> 中国传统的建筑工匠有许多种,最主要的是木匠、石匠及泥水匠。木匠拜鲁班
>> 石匠要拜女娲氏九天玄女
>> 泥水匠,他们尊奉一位荷叶仙师
◆ 传统的建筑工具及建造方法
>> 墨斗常被视为鲁班的化身。
>> 墨斗除了可以定直线,熟练的匠师也可以弹出曲线。又有人认为墨斗有神,置于家中可以避邪镇宅。历史上还有一个习惯,当建筑落成时,木匠即将所使用的墨斗放置于屋梁上暗藏起来,成为与建筑物共存亡的一部分。
>> 中国建筑以木造为本位,因此木匠的地位最高,又称为梓匠。
>> 开工时石匠的工作是第一步,称为“定磉立柱”。随后木匠加进来,开始架上梁枋斗拱,称为“穿屏扇架”。屋架装设的最后一道工作是上梁,架上中脊的大梁时要举行一个特别隆重的仪式,请道士或高僧来作法念经。
>> 大梁上要悬挂五样东西,即通书、五谷、纸灯、粽子及符纸,这是自古以来相传之习俗,主要为祭拜鲁班并求吉避邪。
◆ 屋顶的造型
>> 根据河南安阳的发掘报告,“四阿”屋顶及人字形屋顶显然为中国最早的屋顶形式。四阿顶又称为四注顶或四面落水顶,后代称为庑殿顶,它有五条屋脊,四个屋面,由于出现得早,又流传至清代,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国风格的屋顶。
>> 高的望楼及楼阙都使用重檐四坡顶,同时民房也普遍使用悬山顶,不少住宅是四坡顶及悬山并用的组合式,形状变化非常丰富。
>> 至魏晋南北朝时,屋顶正脊的鸱尾逐渐定型。就北朝石窟之发现来看,无论是庑殿,还是歇山顶,正脊均略呈曲线。
>> 宋朝的屋顶与清朝的屋顶已有很大的变化,虽然都是弯曲的屋顶,但宋式的斜度较平缓,清式的较陡。
>> 至清代为止,中国建筑的屋顶已经完成了六种主要的基本形态,最高等级的是庑殿顶(五脊四坡),其次是歇山顶(九脊),再次是悬山(挑山)及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 中国建筑的屋脊多以亲水性之龙、鳌等动物装饰,取其压制祝融火神,以防火灾之寓意。
>> 若将历代的屋顶略作比较,大体上可以发现秦汉时代的屋顶包含着水平线与斜线的元素较多,整个屋顶倾向于硬朗朴素;六朝时开始曲线化,线条流畅起来;至唐、宋重新消化,造成了中国特有之风格;但到了元朝以后,北方宫殿的曲线渐渐减少,明清的宫殿则只剩下翼角起翘一点点曲线了。
◆ 色彩与装饰
>> 梁枋上绘以包袱图案的彩绘常见于中国南方古建筑,它可能为古代以彩色布匹包裹梁木之遗留。
>> 抱鼓石是置于门柱或栏杆望柱前的石构造,加强巩固柱子,使不致摇动。虽属构造功能之物,却常以石雕装饰。一般多雕以螺纹、球纹或璧纹
>> 中国建筑的彩画有其独特的系统,喜用强烈的对比色;
◆ 第四章 各种不同用途的建筑
>> 长方形平面开间制度始于殷商,一堂二室成为中国建筑住宅之基本单位
>> 北京住宅属于五室式之典型,而南方则以九室式为主流。
>> 在封闭式的合院住宅两侧加建护龙多列,是福建及广东乡村住宅之重要特色,它的优点是住在护龙的低辈分家庭成员不必经过中轴之正堂即可有单独之出入口。
>> 合院制是其共同之精神,无论三合院、四合院,还是狭窄的院落,都围出了一个天井,天井成为居家生活的重心,同时具有通风、采光、排水的功能。
◆ 都城与宫殿
>> 午门是紫禁城之正门,因位在子午线之南端,故曰午门。
◆ 佛寺与塔
>> 中国之出现佛寺应始于东汉后期,洛阳白马寺被认为是最早的佛寺之一。
>> 佛塔之基本原型传入中国后,大约分成四种形式发展:
一、与楼阁相结合成为楼阁式塔,如应县木塔。
二、将半球形覆钵扩大可成瓶形的藏式塔,如北京妙应寺塔。
三、五座尖锥形立于高墓座上之佛陀伽耶大塔式的金刚宝座塔,如北京碧云寺塔及大正觉寺(五塔寺)塔。
四、阿育王塔,如宁波阿育王寺塔。
>> 楼阁式塔是中国佛塔的主流,数目也最多,依构造分可有木、石、砖、琉璃及铁、铜等种类。
◆ 园林
>> 假山始于汉代,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山成为后世模仿之源,假山贵乎奇,令人神游
>> 一般而言,中国园林有三大特色:
一、强调自然式布局之精神。
>> 二、具备多样功能。
>> 三、创造假山,为园林空间与景观之变化提供了丰富的条件。有谓“无园不石”,这是最独特之手法。
◆ 陵墓、牌坊及桥梁
>> 总结中国古代之陵墓,自秦至北宋均有明显之轴线,明代首用公共神道,而方城明楼与墓丘相结合,其下即为地宫。
>> 牌坊之起源应为衡门,两柱上加一横杆而成,有如日本之鸟居。
◆ 赵州大石桥——安济桥
>> 山西晋城高平二郎庙金代戏台,为中国所保存最古老的戏台。
◆ 五台山佛光寺
>>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造建筑仅可上溯至唐代,那就是位于山西五台山高原地带的南禅寺及佛光寺的大殿。
>> 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七八二年),被公认为中国现存最古木构佛殿,它虽比佛光寺更古老,但规模较小,只是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的小佛殿。
◆ 唐代的塔
>> 唐代木塔皆不存,砖塔中以西安兴教寺玄奘塔及荐福寺小雁塔最具典型性。
>> 玄奘塔属于楼阁式,荐福寺的小雁塔则采用密檐式。
>>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建于五代南唐时期,约十世纪中叶,为中国石造密檐塔之精品。
◆ 晋祠圣母殿
>>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是宋代建筑之重要作品
>> 太原晋祠圣母殿
>> 它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减柱法,使前廊变得很宽敞,我们在廊下可以同时看到上下檐屋顶。
◆ 正定隆兴寺
>> 河北正定隆兴寺,沿着中轴线成多殿排列的配置,是现存宋代佛寺建筑之重要实例。
◆ 独乐寺观音阁
>>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是中国建筑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因为它几乎完成了木结构内部空间及塑造形式的最精练之可能,是木匠创造力高度发挥之杰作。
◆ 应县佛宫寺木塔
>> 木塔方面,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中国现存最古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物,巍峨矗立于地上达九百多年,堪称稀世之宝。
>> 外观五层,但内部实为九层,每两层之间有夹层,安排斜撑梁柱,用来强化结构,全塔运用六十多种斗拱,发挥重力传递之功能。
◆ 泉州开元寺石塔
>> 石塔方面,以福建泉州开元寺双塔最值得重视。
◆ 明清的北京城
>> 砖造建筑之普遍及技术之进步为明代建筑之特点。
>> 紫禁城内宁寿宫畅音阁大戏台,为中国古戏台发展至最高峰时期之代表作
◆ 砖造的无梁殿
>> 宗教建筑方面,清代的藏传佛教寺庙相当多,其中以河北承德的八座藏传佛教寺庙最为著名。普宁寺的大乘阁是清代楼阁造之代表作,但其构造与宋、辽均不同。
>> 明清大量用砖,因此用砖拱结构来建造大殿,称为无梁殿,据实物得知此种殿宇始于明代。
《傲慢与偏见》
作者:物质暴暴 发布时间:2013-04-07 19:27:41
读完这本书让我觉得非常诧异,在我印象中林语堂是一位文学大家,所以看完了苏童的《武则天》之后,看到了这本《武则天正传》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了。前半段的时候,我还在想同一个历史,为什么两个不同的人写起来差别这么大。然而越读到后面,越觉得作者偏见之大。作为一个写史的人,本应该做到不偏不倚,然而通篇看下来,作者对武则天竟无一点赞扬之词。一个人就算再恶毒,也总会有优点,作者既然取名为正传,好歹应该公平公正,满篇都是“淫妇荡妇”之语。历史上多少男人为了当上皇帝,杀人谋权,当上皇帝之后后宫佳丽三千。为什么男人做得女人做不得? 看得最生气的一本书!真不晓得林语堂怎么想的,什么叫做“最骄奢淫逸、最虚荣自私、最刚愎自用,名声坏到极点的皇后”,武则天好歹做了好事,历史上比她不如的皇帝太多太多,凭什么将这样的称号加于武则天身上。
这是男人的傲慢,是男人的偏见,只要有这样的男人存在,可能女人永远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已买(462+)
- 差评少(606+)
- 种类多(627+)
- 赚了(485+)
- 值得下载(165+)
- 速度慢(207+)
下载评价
- 网友 詹***萍: ( 2024-12-22 01:13:06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石***烟: ( 2024-12-15 20:16:53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田***珊: ( 2024-12-10 23:25:14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家***丝: ( 2024-12-31 14:31:54 )
好6666666
- 网友 常***翠: ( 2024-12-23 14:48:42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权***波: ( 2025-01-03 20:02:57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居***南: ( 2024-12-25 18:51:25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冯***丽: ( 2024-12-29 01:52:57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国***芳: ( 2025-01-01 13:55:59 )
五星好评
- 网友 寇***音: ( 2025-01-07 06:48:25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hilo(ISBN=9780521678025)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奖500万:足彩合成竞猜实战手册 谭令 等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正版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9787544524315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公2019考研英语题库系列英译汉必练101篇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RJ)/教材解读与拓展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爷是玩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的多重逻辑 张成思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超越LOGO设计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黄庭坚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汉服归来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