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耿济之 译 山东文艺 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耿济之 译 山东文艺 书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耿济之 译 山东文艺 书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耿济之 译 山东文艺 书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耿济之 译 山东文艺 书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耿济之 译 山东文艺 书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耿济之 译 山东文艺 书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耿济之 译 山东文艺 书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耿济之 译 山东文艺 书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也被认为是其成就最高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由外省乡下地主老卡拉马佐夫被谋杀,而他的儿子成为嫌疑犯遭受审判开始,作者编织成了一个被三维立体人物包围的叙述,发展一波三折的故事,在每个阶段都面临着无法克服的哲学困境,直 到达到剧情高潮。在这部作品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展现了一位文学大师的生花妙笔和才华横溢,更对哲学、心理学、宗教学等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讨论。
·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在一小部分卓尔不群的优秀作品之中,《卡拉马佐夫兄弟》当居首位!
·
编辑推荐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厉害之处,在于能毫无顾忌地揭示那些深藏在你我心中而又拼命想要否认的人性特征!
·
“精神内耗”是当代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对“内耗型人格受害者”来说,他们会面临更严重的内心的冲突。今天工作没做好,一味地担心自己明天会不会被辞职;老板说一句,就担心老板会不喜欢自己,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往往一天下来什么事也没做,反而身心疲惫,这些都是一种内耗型人格的表现。而在内耗的过程,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会慢慢将人生的激情和快乐掏空。
·
《卡拉马佐夫兄弟》提出,决定我们的人生是否积极向上、充实和富有激情的,不是能力,不是外貌,而是能否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承认自己身上具有一切毁灭性的因素,也要承认自己也有一切可以闪耀的部分。
打破完美主义,对真实的自我安然下来,然后去爱具体的人,如此才能创造有价值的生活。
·
*翻译家耿济之经典译本,豆瓣9.6分的杰作。
*特色内封彩蛋,收录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前遗留的结局手稿。
*附人物关系导图,一表览尽34个角色长达70余万字的爱恨情仇!
书籍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部
第一卷 一个家庭的历史
一 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
二 被扔在一边的长子
三 续弦和续弦生的子女
四 幼子阿辽沙
五 长老们
第二卷 不适当的聚会
一 来到修道院
二 老丑角
三 有信仰的村妇们
四 信念不坚的太太
五 将来一定会这样,一定会这样!
六 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用!
七 向上爬的宗教学校学生
八 乱子
第三卷 好色之徒
一 下房
二 丽萨维塔·斯麦尔佳莎娅
三 热心的忏悔(诗体)
四 热心的忏悔(故事)
五 热心的忏悔(“脚跟朝上”)
六 斯麦尔佳科夫
七 争论的问题
八 喝着白兰地的时候
九 色鬼
十 两人在一起
十一 又一个失去了的名誉
第二部
第一卷 折磨
一 费拉庞特神父
二 在父亲家里
三 和小学生们相遇
四 在霍赫拉柯娃家
五 客厅里的折磨
六 农舍里的折磨
七 在清新空气里
第二卷 赞成和反对
一 婚约
二 斯麦尔佳科夫弹吉他
三 兄弟俩互相了解
四 叛逆
五 宗教大法官
六 暂时还很不清楚的一章
七“跟聪明人谈谈也是有好处的”
第三卷 俄罗斯教士
一 佐西马长老和他的客人
二 已故司祭佐西马长老的生平,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根据他的自述编写(传略)
三 佐西马长老的谈话和训言
第三部
第一卷 阿辽沙
一 腐臭的气味
二 那样的时刻
三 一棵葱
四 加利利的迦拿
第二卷 米卡
一 库兹马·萨姆索诺夫
二 猎狗
三 金矿
四 在黑暗里
五 突然的决定
六 我也来了!
七 无可争议的旧情人
八 梦呓
第三卷 预审
一 彼尔霍金官运的开端
二 报警
三 灵魂的苦痛。第一次磨难
四 第二次磨难
五 第三次磨难
六 检察官捉住了米卡
七 米卡的重大秘密。别人对他发出嘘声
八 证人的供词。婴孩
九 米卡被带走了
第四部
第一卷 男孩子们
一 柯里亚·克拉索特金
二 小孩子
三 小学生
四 茹奇卡
五 在伊留莎床边
六 早熟
七 伊留莎
第二卷 伊凡·费多罗维奇哥哥
一 在格鲁申卡家里
二 病足
三 小魔鬼
四 赞美诗和秘密
五 不是你!不是你!
六 跟斯麦尔佳科夫的第一次晤面
七 再访斯麦尔佳科夫
八 跟斯麦尔佳科夫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晤面…
九 魔鬼。伊凡·费多罗维奇的梦魇
十“这是他说的!”
第三卷 错判的案子
一 致命的一天
二 危险的证人
三 医生鉴定和胡桃一磅
四 幸福对米卡微笑
五 突如其来的灾难
六 检察官的演说。性格分析
七 历史的观察
八 对于斯麦尔佳科夫的研究
九 种种心理分析。飞驰的三套马车。检察官演词的终结
十 律师的演说。两头伤人的大棒
十一 既没有钱。也没有抢劫的事
十二 也没有谋杀
十三 诲淫诲盗的论客
十四 乡下人不为所动
尾声
一 营救米卡的计划
二 谎话一时成为真实
三 伊留莎的殡葬。石头旁边的演词
作者介绍:
·
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1881)Ф. М. Достоевский
俄国作家,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他洞悉人类灵魂的奥秘,对人类心理活动有深刻的描绘。其作品被翻译超过170种语言,文学风格对20世纪的世界文坛、存在主义及超现实主义思潮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卡夫卡、加缪、福克纳等作家,尼采、萨特等哲学家,以及黑泽明等电影大师。代表作有《穷人》《白夜》《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
耿济之
(1899-1947)译者
原名耿匡,出生于上海。文学家、翻译家。他是较早翻译和研究俄罗斯文学的中国学者,用毕生精力向中国读者系统地介绍了全世界28个知名作家的90多部名著,如托尔斯泰的《复活》,屠格涅夫的《父与子》《猎人日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及普希金、契诃夫、安特列夫等人的作品。他与郑振铎一起,率先翻译引介了《国际歌》。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即使您达不到幸福的境地,您也应该永远记住,您走的路是正确的,千万不要从这条路上离开。主要的是避免说谎,不说一切谎言,特别是不对自己说谎。留心提防自己的虚伪,每时每刻都小心监视它。还要避免对别人和自己苛求;凡是您觉得自己内心里似乎是恶劣的东西,只要您一旦在自己身上觉察到了,也就等于已经洗干净了。您还应该避免恐惧,虽然恐惧只是一切虚伪的必然后果。您永远不必害怕自己在努力爱别人时所表现的畏缩,甚至也不必过分惧怕在这样做时所犯的错误行为。我很遗憾,不能对您说些比较轻松愉快的话,因为积极的爱和幻想的爱相比,原是一件冷酷和令人生畏的事。幻想的爱急于求成,渴望很快得到圆满的功绩,并引起众人的注视。有时甚至肯于牺牲性命,只求不必旷日持久,而能象演戏那样轻易实现,并且引起大家的喝采。至于积极的爱,——那是一种工作和耐心,对于某些人也许是整整一门科学。但是我可以预言,就在您大惊失色地看到无论您如何努力也没能走近目的,甚至似乎反倒离它愈远的时候,——就在那个时候,我可以预言,您会突然达到了目的,清楚地看到冥冥中上帝的奇迹般的力量,那永远爱您、永远在暗中引导您的上帝的力量。
奇特与古怪只会令人生厌,不会博得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当大家全都想把个
别凑成一致,以便在普遍的混乱之中,竭力求得某种整个的涵义的时候。而怪物大
多是个别和特殊的现象。不是么?不但怪
物“不尽”个别和特殊,而且相反地有时恰恰成为整个社会的核心,而和他同时代
的其他人,却好象遭到一阵狂风袭来似的,不知为什么被暂时从他身边吹散了。…
…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人,甚至坏蛋,也常常比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要天真烂漫得多。包括我们自己也是这样。
实际上,费生平就爱做戏,他会无缘无故在你面前扮演一个意外的角色,特别是这种做法有时并没有任何必要,甚至对于自己也不利,譬如目前那件事就是这样。不过这类特性确是大多数人,甚至是十分聪明的人所共有的,不仅费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老妇人并不见得多么凶恶,只是因为闲着没事干,才成了一个使人受不了的女阎王。
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童年和少年时不好动,甚至不大说话,这倒不是由于不信任人,不是由于怕生,或者性情阴郁,不善于跟人交往;恰恰相反,是由于一种别的情形,好象是由于一种个人的、内心的思虑,和别人不相干而对他很重要,以致为此似乎忘掉了别人。然而他对人是友爱相处的:他好象终身完全信赖别人,却从来没有人把他当做头脑简单或幼稚的人。他身上有点什么表明着、暗示着——以后一辈子都是这样,——他不愿意做人们的裁判官,不愿意责备,也决不去责备人家。他甚至好象对一切都容忍,毫不怨人,虽然时常感到很痛心。不但如此,在这方面他甚至到了什么人也不能使他惊奇、恐惧的地步,这情形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有了。
在和他年龄相仿的人中间,他从来不爱显出优越的样子。也许就因为这个缘故,他从来不怕什么人,而男孩子们也立即明白,他并不因他的无畏自豪,他的神气好象不知道自己勇敢无畏似的。他受了气,从不记仇。有时在受气刚一个钟头以后就答理冒犯自己的...
对自己说谎和听自己说谎的人会落到这样的地步:无论在自己身上还是周围,即使有真理,他也无法辨别,结果将是既不自重,也不尊重别人。一个人如果对谁也不道理,也不没有了爱;在没有爱的情况下想要消遣取乐,无非放纵情欲,耽于原始的感官享受,在罪恶的泥淖中完全堕落成畜类,而一切都始于不断的对人和对已说谎。对自己说谎的人最容易怄气。要知道怄气有时是很开心的,对不对?一个人明明知道谁也没有冒犯他,而是他无端臆想自己受到冒犯,信口雌黄帮作姿态,夸大细节混淆视听,抓住只言片语大做文章,——这些他自己也知道,可还是动不动就怄气,怄得有滋有味,怄得奇乐无穷,就这样直到真的怀恨在心……
阿廖沙感叹道。”我认为,在世上人人都应该首先爱生活。“
”爱生活胜于爱生活的意义?“
”一定得这样,像你所说的超越逻辑去爱,一定得超越逻辑,那时我才理解其涵义。”
“我爱人类,但我对自己实在大惑不解:我越是爱整个人类,就越是不爱具体的人,即一个一个的人。我在梦想中常常满怀激情打算为人类献身,而且一旦有此必要,或许为了人们我真的敢于走向十字架;然而,我根据经验知道,要我跟什么人共处一室,我连两天也待不住。任何人只要在离我很近的地方,他的个性就会压迫我的自尊心,妨碍我的自由。不出一昼夜,即便是最好的人也能令我憎恨:我会憎恨某甲进餐时间太长;我会憎恨某乙患感冒,不停地擤鼻涕。别人只要稍稍碰我一下,我就会视为仇敌。可事情偏偏总是这样子:我对具体的人越是憎恨,我对整个人类的爱便越是炽烈。”
……
“……主要的是力戒作假,力戒一切弄虚作假,尤其要力戒向自己作假。您得提防这一点,每时每刻加以警惕。对此外,既不要嫌弃别人,也不要嫌弃自己。凡是您觉得自己内心存在什么要不得的想法,那么,您自己发现这一点本身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把它净化了。您还要力戒恐惧,虽然恐惧只是一切作假的后果。在爱的征途上永远不要害怕您自己的怯懦心理,甚至对您在这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也不必怕得要命。……”
“毫无疑问,是这样。但要证明实在办不到,确信其存在则是可能的。”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内容简介
·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也被认为是其成就最高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由外省乡下地主老卡拉马佐夫被谋杀,而他的儿子成为嫌疑犯遭受审判开始,作者编织成了一个被三维立体人物包围的叙述,发展一波三折的故事,在每个阶段都面临着无法克服的哲学困境,直 到达到剧情高潮。在这部作品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展现了一位文学大师的生花妙笔和才华横溢,更对哲学、心理学、宗教学等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讨论。
·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在一小部分卓尔不群的优秀作品之中,《卡拉马佐夫兄弟》当居首位!
·
编辑推荐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厉害之处,在于能毫无顾忌地揭示那些深藏在你我心中而又拼命想要否认的人性特征!
·
“精神内耗”是当代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对“内耗型人格受害者”来说,他们会面临更严重的内心的冲突。今天工作没做好,一味地担心自己明天会不会被辞职;老板说一句,就担心老板会不喜欢自己,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往往一天下来什么事也没做,反而身心疲惫,这些都是一种内耗型人格的表现。而在内耗的过程,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会慢慢将人生的激情和快乐掏空。
·
《卡拉马佐夫兄弟》提出,决定我们的人生是否积极向上、充实和富有激情的,不是能力,不是外貌,而是能否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承认自己身上具有一切毁灭性的因素,也要承认自己也有一切可以闪耀的部分。
打破完美主义,对真实的自我安然下来,然后去爱具体的人,如此才能创造有价值的生活。
·
*翻译家耿济之经典译本,豆瓣9.6分的杰作。
*特色内封彩蛋,收录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前遗留的结局手稿。
*附人物关系导图,一表览尽34个角色长达70余万字的爱恨情仇!
精彩短评:
作者:张淡月ଽ꒰ 发布时间:2024-01-11 03:37:46
这翻译怎么这么别扭,感觉百度翻译都比这个好,无意义的“的”为什么要全部都翻译过来?中国人不这么说话啊?看着太难受了。打个比方my big red apple非要翻译成“我的大的红色的苹果”,难道“我的一个大红苹果”不行吗
作者:MrSolo 发布时间:2024-02-19 18:24:38
这一版本的翻译令人崩溃
作者:Tiden vil vise 发布时间:2024-01-15 21:36:08
贫穷不幸的伊留莎家里有爱,而贵族有钱的卡拉马佐夫家父子间厌恶仇恨。希望我们可以善良诚实勇敢,永不忘记曾经纯真的自己。
作者:你就不能另外叫个名字么?…… 发布时间:2024-01-22 02:24:17
2024第一本!绝!
作者:Never。欧 发布时间:2015-02-25 15:36:53
看人看优点,缺点也能写完一本书。。。
作者:红叶枫了 发布时间:2024-01-27 22:09:01
陀翁原来是狼人杀始祖啊,四卡就是那头最狡诈去自杀混淆视听的狼啊
深度书评:
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 | 《宗教大法官》究竟在讲什么
作者:亲爱的顽皮豹 发布时间:2020-02-14 02:43:25
▲圣经插画《撒旦试探》,多雷作品,讲述了耶稣不为魔鬼所惑的故事
按照木心的说法,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文学的最高峰,而《卡拉马佐夫兄弟》又是陀氏的巅峰。在《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著作中,《宗教大法官》一节的存在,类似于一部独立的“篇中篇”,反映了陀氏最理性,最惊人的宗教思考。平心而论,《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所谓的“悬疑小说”并不好读,用余华的话来讲,陀氏的文字十分“硬”。此处的“硬”,是形容文章的诘屈聱牙,让人读后如坠云里雾里。从这个角度讲,《宗教大法官》就可谓是金刚石一般,硬到人咯牙了。说来也遗憾,许多一腔热诚的读者在此处碰了壁,都垂头丧气的被劝退了。既然《宗教大法官》一节绕也绕不过,读又读不懂,我便忽然有意做一名“掮客”,尝试着去揭掉《宗教大法官》神秘的面纱,牵一牵线,让更多的人能走进陀氏波云诡谲的精神世界。
有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下非文学科班出身,亦非学富五车之人。“栽树”之事本轮不着我做。可每每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颗文学史上的夜明珠,竟如此门庭冷落,便不禁为众生扼腕叹息。人们应该相信,人类精神世界和外部世界一样,都值得去勤勤恳恳的探索。为此,我决定去“栽树”了,本着热爱人类的初衷。哪怕身手笨拙,最后只长出一根光秃秃的木桩子,好歹也算是一块通向圣殿的指路牌,总会让行路之人少一些迷途风险。每思及此,欣欣然也,唯觉功德无量。
1.将屠刀架在耶稣的脖子上
故事发生在十六世纪的西班牙城市塞维利亚。此时距离耶稣遁世升天已过去了十五个世纪。信仰上帝的民众受教会管辖,依旧炽热的维护着自己的信仰。然而,对于人类而言,十五个世纪太长,又因为没有任何神迹,以至于社会上开始有异教徒出现。教会大权在握,为了维持正教地位和社会稳定,便会在广场上当着万千民众的面,对被捕的异教徒进行“宗教裁决”——活活烧死。那天,在塞维利亚的一座刚刚烧死近百名异教徒的广场上,耶稣降临了。他想来看看民众,带着一些“返乡探亲”的意味,他又重新回到了人间。人们发现了他,认出了他,环绕着他。他向人民显露了慈爱的神力:治愈了一位失明老人,又复活了一名七岁幼童。这时,担任宗教法庭庭长的红衣主教本人路过看到了这一切,令人震惊的是,他并没有和民众一样为耶稣欢呼,反倒是立刻命令士兵将耶稣逮捕,押入大狱。没人敢反抗,毕竟红衣主教权势滔天,民众早已被驯服。
入夜,红衣主教来到大牢看望耶稣,并和耶稣进行了彻夜的长谈。他非常生气,认为耶稣对人世的造访简直就是添乱。他已经做出决定,决定第二天就以惩处异教徒的名义,将其在广场上“宗教裁决”。
这是个误会吗?红衣主教是不是糊涂了?耶稣怎么能被杀死呢?他反抗了吗?诸多疑问扑面而来。后面的所有内容,就是红衣主教对自己行为动机进行的解释。换句话讲,《宗教大法官》的核心,便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借红衣主教之口所讲述的——为什么耶稣该死。
2.嘘!这是一个秘密
耶稣受试探:(路加福音 4:1-12)
耶稣被圣灵充满,从约旦河回来,圣灵将他引到旷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试探。那些日子没有吃甚么,日子满了,他就饿了。魔鬼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块石头变成食物。”耶稣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魔鬼又领他上了高山,霎时间把天下的万国都指给他看,对他说:“这一切权柄、荣华,我都要给你,因为这原是交付我的,我愿意给谁就给谁。你若在我面前下拜,这都要归你。”耶稣说:“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魔鬼又领他到耶路撒冷去,叫他站在殿顶(注:“顶”原文作“翅”)上,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从这里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保护你。他们要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耶稣对他说:“经上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魔鬼用完了各样的试探,就暂时离开耶稣。
陀氏在《宗教大法官》中对上面这则小故事给予了极高的褒奖,评价其神奇,深刻,富有力量。陀氏认为,这则故事将人类历史全部归纳在了一起,并对人类未来做出了预言,同时汇集了人性中所有深刻的历史矛盾,不可谓不伟大。读者觉得不明就里,为此陀在后文中对这则故事进行了高度的提炼,认为其讲述了三件事,即秘密,奇迹还有权威。这三者是人类通向幸福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让人类丢掉自由,走向灭亡的死亡号角。在陀氏的眼中,世界如此荒谬,幸福和自由,如鱼和熊掌般不可兼得。然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请读者想象一下,恋爱中的女孩是什么样子呢?她渴望男孩的爱慕,又希望这爱慕是纯粹的。她们会说,你要爱我,但不能因为金钱,甚至不能仅仅因为美貌而爱我,这种爱太浅薄,以至于不配称之为爱。我要的,是你对我灵魂的爱,无论贫富贵贱,生老病死的无条件的爱。
耶稣之渴求亦是如此。他渴求世人信仰,但这信仰必然要是绝对纯粹的,是出自人们内心自由的选择。在耶稣受试探这则故事中,耶稣只要听从魔鬼的指令,将石头变为面包,那么他可以轻而易举的收获一大批拥趸。因为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是资源,是利益。谁能解决全世界人的生存问题,谁就是万人朝拜的神。但耶稣拒绝了,他深知,这种顺从是被食物收买来的,人类下跪的不是上帝,人类下跪的只是面包。这种被面包奴役了的信仰,毫无自由可言,与上帝的初衷相悖,耶稣不要。
从奇迹的角度讲也是一样。耶稣如果按魔鬼所说,从殿顶一跃而下寻求神之手的举托,这种神迹的出现便能轻而易举的把全人类折服。生活中常常被无神论者拿来反诘的一个问题是,“假如真的有神,那他为何不现身显灵呢?”是啊,人太容易被奇迹奴役了,上帝只要稍稍露出一个脚趾头,全世界的人就都会向他跪倒。可这是自由的爱吗?是上帝想要的吗?耶稣需要的,是人类无需奇迹也能与神同在。
可见,信仰是一件门槛多么高的事啊!人总是秉着交易的本能去看待问题:你给我什么什么,我就如何如何。那假如上帝不能给你利益,也永远不会显灵,你还愿意相信吗?你身边的那位恋人,长相平凡普通,经济也并不富裕,你还会爱他/她吗?仅凭这一份并不单纯,并不自由的爱,绝大部分的芸芸众生就会被上帝拒之门外。
这时,一些虔诚信仰上帝的人觉醒了。他们开始质问,上帝这样做的初衷何在?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被拯救,上帝还是博爱的吗?难道那些为了面包,想看一眼神迹的弱小的人,就不值得被拯救吗?难道说,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上帝本就不打算拯救所有人,他只是想从这些芸芸众生中,筛选出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信徒。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考验?!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连他们自己都震惊了,假如是真的,那他们就窥探到了上帝内心深处的一个天大的,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顺着历史长河注视着人类的世界:众生迷茫了。除了少数决意无条件信仰的人留在了耶稣身边,成为了他们的一员外,剩下的大多数人开始了无尽的征讨,杀伐和造神运动。“谁能给我面包,我就为谁跪倒!”从此,异教兴起,杀伐不断,血流成河,人世乱作一团。
“不能再白白流血了,该救他们呀!”这些悲天悯人的上帝信徒开始觉醒,他们认识到,人类只有被统治这么一条路可走。自由没收,面包分发下去,才是治世之道。
“可怜的人们没法在死后走入天国了,但我们可以筑造人类现世的幸福。”这些人这样想着出动了,他们背弃了耶稣基督,在魔鬼面前下拜。魔鬼的第二次试探,权柄,荣华,耶稣没要,他们要了。他们扯起了一面耶稣基督的大旗,披上红色斗篷,腰中悬挂着一柄利剑,建立起了教会。
他们将万民招致身边,谎称自己就是耶稣的代言人,他们说,“你们跪了我,就是跪了耶稣基督。放心,面包会有的,奇迹也是存在的,只要你们乖乖听话。”他们挥了挥手中的长剑,厉声说道:“再有作乱者,格杀勿论!”。于是,断壁残垣得到修整,刀光剑影也不复存在,社会在有序的统治中恢复了元气,从此国泰民安。有时会有人问上一句,“为什么是耶稣基督呢?”红衣主教慈爱的看着他说,“幸福是教会给你的,所以就只能是耶稣基督。”说完他们意味深长的笑了,他们心里清楚,自己在为上帝保管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3.醉生,梦死
这回明白了吗?上帝布下了一场阴谋,信徒们为了拯救人类,上演了一出“扛着红旗反红旗”的好戏。
上帝设置的这局游戏难度太大,很少有人能够通关。惨遭淘汰的大多数,只能跟随着教会另谋出路。
摆在人面前的,是一道在幸福和自由之间二选其一的选择题。选了幸福,就要承受身后的地狱之火;选了自由,就要承受现世的饥饿,贫困和无辜的死亡。
陀说,“地上面包的旗帜,你为了自由和天国的面包加以拒绝。”这道选择题荒谬无比,它酿就了人类命运本身的悲剧。
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他们高瞻远瞩,扼杀了生物本能,以求换取天国的面包。但人类群体永远是短视的,他们渴望稳定,和平与繁荣,他们必然要无可救药的走上另一条黄泉路。这是一场巨大的悲剧,巨大到人类需要一个美丽的谎言,来掩盖住这一悲剧本身。这时,教会手持魔鬼赋予的权柄从天而降,他们表面上是耶稣代理人,实则是卑鄙的“谎言编织者”。他们维持秩序,散发面包,同时还安抚着人们,告诉匍匐在地的万民们,天上的父在等候着诸位。
事实上,连他们自己在内,都再也见不到天上的父了。他们本可以得救,但为了人类他们放弃了。他们手握着权柄,宣扬着奇迹,保守着秘密。他们向魔鬼屈服是悖逆的,可他们的生命又是悲壮的。
这时,那个“不知人间疾苦”的耶稣又降临了。他走走停停,动辄就秀一把神力,享受着民众诚惶诚恐的跪拜。人类通过流血牺牲而建立起来的秩序又出现了一丝丝裂痕,作为教会的掌权者,难道不应该将此人立即逮捕,投入大狱吗?
耶稣啊耶稣,羊群注定要被送入屠宰场,这已经够惨了。活着的时候,你还要来打搅一番他们的安宁,你难道不该死吗?
陀氏眼中的世界可以这样来比喻,它就像是一个运送着培养皿的传送带,培养皿中,温度适宜,泉水甘甜,食物充足,人们在其中过着婴儿般无忧无虑的生活,做着婴儿般圣洁的天国美梦。谁也不知道,传送带的尽头,其实是一张深不见底的血盆大口。在那里,天堂已封路,地狱早满员。
欲往何处去
作者:这里长眠着小仔阿尔托 发布时间:2009-02-21 00:31:08
“回答完你的问题,我就来展开俄罗斯的奥秘,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奥秘。我想讲的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宗教感,尽管有时候作者并不直接说到宗教。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常写到,俄罗斯是斯芬克斯,俄罗斯是一个谜。这个谜不仅是对外国人来讲的,对俄国人也同样如此。在1880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了一个写作计划,计划中有一个叫做“向俄罗斯学习”的条目。他认为当代社会不理解也不知道什么叫俄罗斯。他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不知道、不理解俄罗斯的现象,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也不理解东正教,不知道人民是怎么生活的。现在的情况更有这种悲剧性。不理解俄罗斯的俄罗斯人非常多。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的时代,因为缺少对东正教的理解就出现了这种现象。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俄罗斯的谜在于它的东正教。为此,他与西欧派进行了论争。其中最主要的论点就是:他认为西欧派人不理解东正教是俄罗斯人最重要的精神遗产。这方面,陀思妥耶夫斯基犯了一个错误。不仅是西方人不理解,俄罗斯人其实也不理解俄罗斯。”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巴赫金》
(主讲人:俄罗斯彼得罗扎沃德斯科国立大学历史语文系教授扎哈罗夫博士)
以这段话为开头。多是希望可以找到中国的奥秘。中国在没有统一的信仰的情况下,经历两千多年的岁月,进入终极无神论的时代。西方人不理解中国。中国人其实也不理解中国。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基督的一吻中,预言了上帝已死的世界。而从未有过上帝的我们。我们从哪里走来,又欲往何处去。
首先,请原谅我的贫瘠。很久没有对小说如饥似渴的我花三天时间看完《卡拉马佐夫兄弟》,竟然有发现贵重东西时候的惊喜。这样的感觉很久没有出现过,甚至有些陌生。随后的阅读是持久的。中短篇选集和罪与罚。定量的书评。从契诃夫式的温和中走过来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件美妙的事情。我热爱契诃夫。可是终于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面前感叹时间和经历的厚重。契诃夫毕竟太年轻。如果他再活得长久一点,再长久一点,或许他可以一如陀思妥耶夫斯基,走得更远,到那个时候,他会在哪里寻找爱和宽容以及生活的终极目标呢
其次,请原谅我不能对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论。如果我能将我感觉到的用文字很好的表述出来,而不流于表面或者故作完全理解,那么我想,我可以马上成为作家,无需迟疑。然而我不能。对于我浅薄的知识,混乱的世界观以及动摇的信仰,我无比羞愧。在巨著面前,蝼蚁的渺小,只能以仰望的姿态。这样说并非是他美妙到完美无缺。然而真是强大。人性的多重。戏剧性。思想性哲学高度。终极关怀。高尚的灵魂。永远追求爱和公理的矛盾。流血和苦难。如果我可以说得更好,我希望我可以。然而我不能。请原谅我口拙和无知。原谅因信称义无法理解苦修和赎罪。然而神的爱不变。
下面是几篇书评的摘录。立意各不相同,不想做评价,权当是导读,希望可以从中找到自我认同的东西。个人觉得,关键是要回到一个态度。永远不要忘记时间从不停止,我们还肩负往何处去的使命。
1《托尔斯泰与陀斯妥耶夫斯基》 (俄) 梅列日科夫斯基著 杨德友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对于托尔斯泰而言,死亡之光是从外部照耀着生活,分解并且消灭生活的诸种色彩和形象;而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而言,则是从内部照耀。对于他来说,死亡之光和生命之光都是同一种火的光芒,这光芒是在现象之‘魔灯’内部点燃的。对于托尔斯泰而言,生命的全部宗教涵义在于从生命到死亡的过渡——在另外一个世界上。而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而言,则这一过渡完全是没有的,似乎在他活着的全部时间内,他都在死亡……对于托尔斯泰来说,死亡的秘密——在生命的背后;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生命本身——就是像死亡一样的奥秘。对他而言,彼得堡平日清晨的寒冷之光同时也是恐怖的‘死亡之白光’。对于托尔斯泰来说,只存在着生命与死亡的永恒的对立;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只存在着二者永恒的统一。托尔斯泰从生命之内里,以此岸的目光看待死亡;陀思妥耶夫斯基从那对于生活者显得似乎是死亡之物的内里,以彼岸的目光看待生命。”(P131-132)
本书是一本极其精彩的著作,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像托尔斯泰洞察肉的深渊那样,陀思妥耶夫斯基洞察了灵的深渊。”(P327)他把托尔斯泰比作米开朗其罗,把陀思妥耶夫斯基比作达芬奇,这样比较的依据在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两方面的特点,使他们接近一切‘复兴’的伟大创始者们。第一,他们二人的艺术都和宗教,不是和现在的,而是和未来的宗教,联系了起来。第二,这一艺术没有封闭在作为独立存在宗教,所谓‘纯粹艺术’的界限之内。这一艺术自然而然地,不由自主地越过了这些界限,超出了这些界限。”(P322)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督国度(有删节)
作者: 敖天文论 来源:
http://www.skyven.org/
从今天的眼光看,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的艺术成就是19世纪的所有基督教文化中的作家都无与伦比的。
尽管现代的批评家越来越认识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巨大价值,但是,无论是西方还是俄罗斯的批评家,都没有认识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一巨大身影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就是没有意识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所以如此伟大的奥秘。西方的批评家与苏联的批评家对同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几乎都是各执一端,他们都没有将陀思妥耶夫斯基杰出的艺术表现放到基督教文化的内在冲突中,进行结构性的总体认识。而刘小枫在《拯救与逍遥》中宣扬只有基督教能够救中国,并借助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一庞大身影来为他的精神救赎服务,就像加缪等法国的存在主义者看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个侧面一样,同样是误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且这种执着一端的误读也很难破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之奥秘。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逝世后的27年,著名法国作家纪德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取代了易卜生、尼采和托尔斯泰。”(韦勒克《陀思妥耶夫斯基评论史概述》)。 11年后,著名德国作家黑塞说:“欧洲的年轻人,特别是德国的年轻人不是把歌德,也不是把尼采,而是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看作是他们的伟大作家”。(黑塞《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预言上帝死后的荒谬,而今他的预言仿佛变成了现实,加之法国的存在主义与德国的表现主义都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他们的先驱和旗帜,所以西方的批评家也多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阐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价值。他们看重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那些显示灵魂之深的恶魔式的人物,如“地下室人”、拉斯柯尔尼科夫、基里洛夫、斯塔夫罗金、伊凡等,并在这些人身上发掘具有预言性质的现代性。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以基里洛夫来论证世界荒谬的观点,而在《反抗者》中他又以伊凡作为反抗荒谬的辩护人。表现主义画家马克斯•恩斯特甚至把他自己画成坐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膝上,以示表现主义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热情拥抱。美国学者考夫曼在他为存在主义写的一本导读性的小册子中,认为《地下室手记》的第一章是所有文献中最好的存在主义序曲,所以他把《地下室手记》的第一部分放在他的小册子的第一篇加以导读,并将他的小册子取名为《存在主义: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萨特》(EXISTENTIALISM’ From Dostoevsky to Sartre)。但问题是,作为一个现代主义者就能够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如果仅仅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传统的现实主义理性叙事中嵌入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因素就显得崇高伟大,那么,19世纪在创作总体上更与现代主义接轨的波德莱尔、马拉美、韩波、魏尔伦、爱伦•坡等诗人和作家,不是应该获得比陀思妥耶夫斯基更崇高的地位?事实上,现代主义是基督教文化没落的征象,它所表现的世界的偶然堆积和人生荒诞感,已经不能感动读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没有理由认为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T.S.艾略特的《荒原》、卡夫卡的《城堡》是比雨果的《悲惨世界》、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托尔斯泰的《复活》更伟大的作品。而且从逻辑上看,表现一种文化的深度的代表性文本也不应该出现在这种文化已经没落的时候。
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看,任何文化都有发生、发展、高潮和衰落的过程,这也是著名学者施宾格勒、汤因比的文化分析方法。基督教文化是由希腊的神学与希伯莱的神话、圣史和仪式组成的,是融合了希腊的科学理性与希伯莱的一神信仰的所谓“高级宗教”。在中世纪,二者是在一神信仰的主导下将希腊的科学理性与希伯莱的神话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中世纪前几个世纪的神学是由圣奥古斯丁主导的,是柏拉图式的;后几个世纪是由圣托马斯•阿奎那主导的,是亚里士多德式的。文艺复兴就好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走出书斋一样,开始了学成运用,它标志着基督教文化已经告别了青少年的学习时代而步入了社会。基督教文化发展到这里,从希腊到中世纪的“为知识而知识”、“为真理而真理”(学习阶段)已经变成了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以知识创业)。由无所为而为的纯知识学习走向实用,正是青少年步入社会的明证。而要更好地创业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人们发现不仅要复兴希腊人的科学理性,而且要把科学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和伽利略开始,爱智慧走向爱发明、理论科学走向实用技术的文化转折意义是非常明晰的。随着科学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扩张,一神信仰的地盘却在逐渐缩小,甚至无神论也开始抬头。譬如要建立理性王国的启蒙学者伏尔泰、霍尔巴赫等人,就站在世俗文化的理性立场上将基督教的上帝和救世主耶稣挖苦得要死。而达尔文的进化论,又从科学的角度对上帝创世造人的神话进行了致命的摧毁。基督教文化面临着科学理性与一神信仰的巨大冲突,而且这种冲突的暴风似乎要将基督教文化之船在科学理性的海洋上整个儿掀翻。正是在这种文化语境下,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其惊人的才华表现了假如上帝不存在会发生什么,以基督教原罪的眼光深刻地透视了人的行为和意识的深层罪恶,并且以大慈悲大仁德的襟怀描绘了被侮辱被损害的芸芸众生的苦难,试图以基督教对他们加以拯救。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后,基督教文化果然没落了,他的作品就成为基督教文化的一个绝响,而且也许是最响亮的。
在上帝死后的当代西方,当神已隐退,魔鬼出笼,对感性现世的沉醉已经使得人欲横流的时候,所产生的文学文本也很难再与基督教传统中的伟大作品比肩。前几年一些国人经常以“后现代”为时髦,但是西方的“后现代主义”产生了什么象样的作品呢?正如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指出的:“目今西方社会已跨进了脱离基督教信仰(Post-christian)的阶段,大家信赖科学,上教堂做礼拜,对大半人来说,只是积习难改。”“今天西方文明也已变了质,今日的西方文艺也说不上有什么‘伟大’。”“曾在文学、绘画、音乐、建筑各种艺术方面充分透露精神之伟大的基督教文化,看样子不可能在下一个世纪(即21世纪)再有什么光辉的表现了。”(夏志清《新文学的传统》第44—47页,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2年)。因此,基督教文化最优秀和最伟大的文学作品,都产生在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这一发展过程之中。如果说文艺复兴是基督教文化中文学的春天,那么,现代主义则是基督教文化中文学的残冬。从春到冬,基督教文化是文学大师迭出,美不胜收,而秋收季节最辉煌的果实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地下室人”、拉斯柯尔尼科夫、基里洛夫、伊凡等人,在科学理性的作用下对上帝的存在进行了不容辩驳的置疑。也许,《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第二卷中的《叛逆》和《宗教大法官》是历来反对上帝、控诉基督教的文字中最有深度的。
当然,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前就有许多无神论作家,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比他们高明在那里呢?其实,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已经讲得很清楚,即使在无神论的启蒙学者那里,也没有产生“存在先于本质”的观念,而是仍然沿用基督教“本质先于存在”的观念,只不过是以“理性”取代了上帝,而这一“理性”概念又容纳了上帝。诗人雪莱曾经因为宣扬“无神论的必然性”而吃尽了苦头,甚至被人称为“恶魔”;但是雪莱反对的仅仅是天启的上帝,并不反对爱和美的上帝,相反,雪莱对于在现象界之外的爱和美的理念世界和“一种精神”的永恒本体深信不疑。正如佩西神甫向阿辽沙所说的:“世间的科学集结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在最近的一世纪里,把圣经里给我们遗留下来的一切天国的事物分析得清清楚楚,经过这个世界的学者残酷的分析以后,以前一切神圣的东西都一扫而光了。……然而这整体仍象先前一样不可动摇地屹立在他们面前,连地狱的门都挡不住它。难道它不已经存在了十几个世纪,至今还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里和民众的行动里么?甚至就在破坏一切的无神派自己的心灵里,它也仍旧不可动摇地存在着!因为即使是那些抛弃基督教反抗基督教的人们自己,实质上也仍然保持着他们过去一直保持的基督的面貌”(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第250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更重要的是,这些无神论者几乎都以为上帝的死去对于西方世界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更合理的世界。他们都没有看到,假如上帝死去,整个基督教文化也将随之崩溃。正如T. S. 艾略特在《基督教与文化》一书中所感受到的,如果没有基督教,那么,生长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中的人就要等青草长高了,羊吃了青草长出羊毛来,然后用羊毛再编织一件文明的衣裳,而这样一来需要经过许多野蛮的世纪。而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他的《群魔》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已经深刻地表现了艾略特的这种现代感受。
对上帝死后的怪诞世界与荒谬人生的表现,使得陀思妥耶夫斯基成为基督教文化中的先知,成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上帝这一概念对于整个基督教文化来说,含义是极为丰富的,绝非像无神论想象的那样可有可无。没有上帝,耶稣基督的救赎和复活完全就是一堆骗人的谎言;没有上帝,基督教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与判断善恶是非的价值观念就失去了根基;没有上帝,所谓灵魂不死就失去了凭据,每个个人都要面对死后什么也没有的世界恐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超前预见,就在于当其他人都忙于现世事务或者醉心于科学的时候,他深切地洞察到没有上帝整个基督教文化将要面临的巨大的价值危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慈悲大仁德,就在于他感到没有上帝对于那些“超人”或许还可以忍受,可是对于那些受苦受难的芸芸众生还值得活下去吗?加缪认为,哲学最根本的问题是关于自杀的问题,探讨人是否值得活着比探讨世界有几个概念几对范畴要重要得多。但是,加缪的观点几乎是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人物的话语中抄来的,伊凡就说:“当对自己为什么活着缺乏坚定的信念时,人是不愿意活着的,宁可自杀,也不愿意留在世上,尽管他的周围全是面包。”(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第381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确实是预见到了尼采所能预见到的一切,然而与尼采不同的是,他没有为此欢呼雀跃,而是为上帝死亡的事实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个人也许曾经是拉斯柯尔尼科夫、斯塔夫罗金、基里洛夫、伊凡等恶魔式的人物,或者至少为这种思想所吸引,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时也在思考,那些不能在思想和艺术中陶醉,那些仅仅以劳动为谋生手段的被侮辱被损害的穷人、庄稼人等小人物失去上帝该怎么办呢?《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对阿辽沙说:“你要知道,修士,这大地上太需要荒诞了。世界就建立在荒诞上面,没有它世上也许就会一无所有了。”但是,当伊凡为失去上帝而导致的荒诞欢呼的时候,《罪与罚》中身陷火坑的索尼娅就感到没有上帝无法生活而不能忍受,而《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那个喜欢酒色而穷困潦倒的德米特里对阿辽沙说:“伊凡弟弟是狮身人面的怪物,他默不作声,永远默不作声。但是我却被上帝问题折磨着。老是被他折磨着。假如没有上帝,那可怎么办?……要是没有上帝,人就成了地上的主宰,宇宙的主宰。妙极了!但是如果没有上帝,他还能有善吗?问题就在这里!我一直想着这个。因为那时候叫他——人——去爱谁呢?叫他去感谢谁?对谁唱赞美诗呢?拉基金笑了。他说,没有上帝也可以爱人类。只有流鼻涕的傻子才能这样说,我是简直没法理解。”(《卡拉马佐夫兄弟》第364页,第896页)。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所以比尼采更伟大,就在于尼采仅仅执着于一端,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同时并写两面。事实上,在上帝死了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现代主义作品,正是对伊凡和德米特里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倾向的扩展。萨特、加缪的作品似乎是从对伊凡的道路走来的,卡夫卡、艾略特仿佛是对从德米特里的道路走来的,而阿辽沙则是永远地死去了。他们都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后,痛苦地正视着上帝死后的偶然堆积和荒诞世界,在没有价值依凭的荒原上走着孤独的路,或者焦虑地“等待戈多”。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呈现及其心灵的内在冲突,令人想到被施宾格勒作为西方文化的高峰来推崇的康德。康德无意摧毁上帝,他认为如果没有上帝,自由、不朽等生命要义都不能保证,所以他就把上帝留给了信仰;但是,康德却摧毁了关于上帝存在的目的论的、本体论的和宇宙论的所有理性证明。于是,在嗜好科学实证与理性事实的现代,上帝观念的衰落也就成了必然。与此相似,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上帝留下的位子也仅仅是信仰,只是由于他处于比康德的时代上帝的位子更摇摇欲坠的危局,所以才借助佐西马长老、阿辽沙等人比康德更加强烈地希望上帝的存在,以保证靠基督教的上帝保证了将近两千年的自由、不朽等伦理价值,否则,整个基督教文化就存在大厦倾覆的危险。问题是,尽管陀思妥耶夫斯基让拉斯柯尔尼科夫走上忏悔罪恶的道路,让基里洛夫为证明自己最高的自由意志而自杀,让伊凡在诱导斯麦尔佳科夫弑父之后在巨大的内心冲突中发疯,换句话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已经雄辩地表明,从科学知识上,从认知理性上,从理论论辩上,恶魔已经彻底击败了上帝,上帝的存在仅仅是靠一种传统和人们的向善之心的纯粹信仰,而真理已经为恶魔所掌握。难怪对法国存在主义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舍斯托夫在考察《罪与罚》中的“超人”思想时写道:“如果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思想标新立异得除了他的塑造者之外,谁也没有想到,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什么又要反对这一思想呢?为什么要争吵呢?又是同谁争吵?回答是:同自己,仅仅是同自己争吵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既是伟大的救赎者,同时又是伟大的恶魔。尽管他本人对于上帝恋恋不舍,甚至以为是未来天国的必要保证,但是他的理智又告诉他,上帝无可挽回地死去了!从真理的意义上讲,上帝确乎是死去了!但是,每当走到这个思想的边缘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立刻就又回到基督教的救赎立场,因为他感到随着上帝死去的将是整个基督教文化的崩溃。可是他又找不出任何能够让上帝活下去的理由和证据,只是绝望地执着于神的救赎。于是他的思想就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激烈地循环性地震颤,而正是这种循环性的震颤,成就了其艺术无与伦比的伟大。
人们或许会问,基督教文化最辉煌的金秋果实为什么不是产生在天主教和新教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而是产生在东正教的俄罗斯呢?这个问题涉及到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推崇的陌生化技巧。如果把陌生化作为一种艺术视野,那么它确实是许多作家成功的奥秘。英国的萧伯纳、詹姆斯•乔伊斯、叶芝等文学巨匠,其实都是爱尔兰人,他们到了英国所产生的陌生化的艺术视野成就了这些艺术天才。与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相比,俄罗斯是一个后起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国家,从普希金开始才真正与西方文学接轨。一方面是西欧的科学理性与文艺思潮的涌入,一方面是俄罗斯民众仍然像许多世纪之前那样生活,改革的结果是更增加了民众的苦难,使他们只能在东正教的未来天国中寻找一丝情感的抚慰。于是,科学理性与基督教信仰在俄罗斯的对立比在西欧各国更加令人触目惊心,这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成就其伟大的艺术天才的文化土壤。
———————————————————————————————
别尔嘉耶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尼采反对人道主义,认为人是卑鄙的,耻辱的,是应该被超越的,结果导致超人理论,直接反对基督教的人学和上帝观。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别尔嘉耶夫也都反对近代人道主义,也指出了人性的弱点,人的叛逆等,但他们最终都走向了基督教的世界观,走向了神人。然而,别尔嘉耶夫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站在基督教立场上反对人道主义,但他并没有直接返回到历史上的基督教关于人的真理那里去,也没有返回到教父们关于人的真理那里去,这些关于人的真理只知道人的本性的罪恶,但还不懂得经历自由之后的人精神本性,或者说,传统的基督教人学没有经历自由的诱惑,而这个诱惑是必须经历,然后才能被克服的。这样的诱惑是不能简单地忽略,或视而不见的。因此,可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督教人学是一种独特的基督教人学,他所理解的基督教因此也是一种独特的基督教。别尔嘉耶夫从这里获得了一个新的启示:新基督教意识。这是别尔嘉耶夫及其同时代人,如梅烈日科夫斯基、罗赞诺夫等人,不懈追求的宗教意识,这就是所谓的新宗教意识运动。
到底新基督教意识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新宗教意识的主要代表们意见并不一致。别尔嘉耶夫关于这个问题最终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观念。但是,他承认,他所接受的就是《宗教大法官》里的基督。这就是别尔嘉耶夫宗教思想的根源。像别尔嘉耶夫这样的大哲学家,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返回到历史上的基督教之中去,他不可能安于这样的基督教。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待基督教的态度,无疑对别尔嘉耶夫的基督教世界观富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在俄国走上工业化,真正开始近代之路的时候,梅思金在俄国的土地上消失了。在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理性的曙光将要照耀整个大地的时候,那位爱人的、救助人的上帝在赛维利亚的广场上消失了,在黑灯瞎火的夜晚,他永远走出了人类的视线。宗教大法官在接受了基督这一吻后,他的内心在瞬间泛起了一股热流,但这一光亮的火花马上又在他心间黯淡了,他决心接受诱惑,承受自身虚无的痛苦而修正基督的行为。现代人也真正感觉到他们脚下不是坚实的地板而是虚无的深渊,但那位爱人的、仁善的、让生存获得意义的基督已经消失在了黑暗无边的广场之上。就在那广场上,第二天又要燃起熊熊的火焰,将不服从他"黑暗统治"的异端全部透进这大火之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患着癫痫、身材矮小、伛偻着背的先知,站在火堆之前,感受着广场之上无边的恐怖,他那痛苦、绝望的眼神观望着这熊熊的火焰,他听到了在火焰深处发出异端撕心裂肺的惨叫。他终于用颤抖的手为我们现代人写下了这不朽的诗篇,向这个基督离去后的世界发出他最有力的呼告!为什么我们非但没有感谢这位终身颠沛流离、衣食无着的先知,还要以最流言恶语加以诽谤,加以伤害?难道我们真的看不见就在眼前燃烧的熊熊大火,真的已听不见来自我们内心的撕心裂肺的呼告,我们真是如此地麻木?不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间,德国思想家尼采也发现了这一惊人的秘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惊人寓言:
"你们没有听说过一位疯子的故事吗?他在天光亮的早上,点起一盏灯笼,跑到市场上去,不停地大叫着:'我要找上帝!我要找上帝!"
"上帝到哪去了!"他叫道,"让我来告诉你们。我们已经把他杀死了--是你们和我,把他杀死了。我们大家都是谋杀他的人。"
"世界所有的一切当中最神圣最强大的东西,已在我们的刀下流血至死。谁来把我们身上的血清洗掉呢?我们有什么水可以洗净自身呢?我们得发明一些什么赎罪的节目,发明一些什么神圣的游戏呢?这个行动的巨大性,对我们难道不是太大了?难道我们自己不是必须变成神明,看起来才配得上这种行为?[36]
上帝被我们杀死了,这听少去好象就是宗教大法官的结论。西方世界的近代历史也正印证了这两位预言家的寓言。近代的一个世纪是迷惘,混乱而又疯狂的一个世纪。如伊万所言:没有上帝,人类就可以无所不可了!这确乎是一个无所不可的世纪。何以拯救,只能回到坚守非等级人格主义的对上帝的爱!
在听完了这个痛苦的诗篇之后,虔诚的弟弟痛心地指责他的哥哥:
"你不信上帝!" [37]
伊万跟着宗教大法官走了,他把黏糊糊的叶片、昂贵的坟墓、碧蓝的天空、心爱的女人、美好的幻想全都抛弃了。他不再热爱生活,他想沉湎于酒色,把灵魂扼杀在腐化堕落之中,以卡拉马佐夫式的下流的力量去承受这个世界。失去了上帝以后的世界将是"无所不可"的世界!
"阿辽沙站起来,走到走到他跟前,一言不发,在他嘴唇上轻轻吻了一下。"[38]
酒楼上的对话到此全部结束,而阿辽沙急匆匆地要赶去见他的佐西马长老,这个圣者已经恹恹一息,也将离开尘世。
到此,或许在思维上不能适应"复调小说"的读者还要追问这个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离去了吗?我可以很直接的告诉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并未离去!但并不完全是通过《卡拉马左夫兄弟》得到这一结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此书中要证明的是上帝还活着,上帝仍然活在人类的崇高道德里,活在左西马长老的生平记略里。这个结论体现在这部著作的结局里。米嘉作为错案的无辜受害者拒绝了逃跑的建议,而是坚决地去西伯利亚受苦受难以赎清心中的罪恶;阿辽沙毅然离开修道院去远行接受这个世界的考验;而自以为能以自身的卡拉马佐夫式的下流力量来承受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伊万,却最终不能承受自己的力量,精神错乱了!
精神错乱--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反叛者中最伟大的一个的最终末路!伊万点燃了焚烧异端的熊熊之火,却没能逃避火光不到处的黑暗。
———————————————————————————————
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候不禁有些悲哀。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否还有这样的导师,来抓紧我们千疮百孔的灵魂。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种类多(436+)
- 无广告(266+)
- 无缺页(144+)
- 下载快(553+)
- 图书多(148+)
- 已买(124+)
- 无水印(105+)
- 一星好评(154+)
- 值得下载(381+)
- pdf(452+)
下载评价
- 网友 田***珊: ( 2024-12-12 00:49:05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居***南: ( 2024-12-18 13:48:21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石***致: ( 2024-12-15 08:46:57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孙***夏: ( 2024-12-21 18:36:27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寇***音: ( 2024-12-18 08:42:33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詹***萍: ( 2024-12-20 08:14:42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孙***美: ( 2025-01-06 21:33:36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菱***兰: ( 2025-01-01 20:07:43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常***翠: ( 2024-12-21 09:36:11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潘***丽: ( 2025-01-08 02:47:50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冯***卉: ( 2025-01-09 03:24:41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宫***凡: ( 2025-01-06 07:02:55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喜欢"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耿济之 译 山东文艺 书"的人也看了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天蓝色的彼岸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麦兜我和我妈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86%市场战略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专利法律知识分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正版 奇门遁甲秘笈大全+奇门遁甲详解 共2本 诸葛武侯 张辉 著 华龄团结出版社文白对照 白话译释 风水周易学全书遁甲入门书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名侦探柯南56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点读版好习惯游戏绘本 套装全6册平装DR3-6岁不含点读笔 儿童绘本2岁阅读 幼儿园睡前故事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清代后妃宫廷生活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保险学(第8版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核心课经典系列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