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梁启超家书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梁启超的女子众多,个个成才,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国家庭中最为少见的。
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庄、思忠送到国外学习,他与孩子们有密切的书信往来。梁启超作为一个父亲,用自己的爱,自己的素养,自己的情怀将他的孩子们引上成才之路。
本书由梁启超之子梁思礼院士撰写前言,梁思成之妻林洙女士亲自整理编辑。书里收录有梁启超与孩子们的家庭照片和极为珍贵的梁启超家书手迹。
书籍目录:
内容提要
001 梁启超简介
010 前言
012 梁启超的儿女们——他们个个成才
▷ 壹[1912年12月5日——1916年10月11日]
020 致思顺书——人贵自立也
022 致思顺书——汝须知汝乃吾之命根
023 致思顺书——吾实厌此社会
024 致思顺书——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
025 致思顺书——汝曹不必远念
026 致思顺书——吾今舍安乐而就忧患
027 致思顺书——越南入境如此其难
028 致思顺书——睡后吾明日必以力自振
029 致思顺书——而其间却有一极危险之纪念
030 致思顺书——汝辈学业切宜勿荒
031 致思成思永书——汝年幼姑勿责也
032 致思顺书——但做官实易损人格
▷ 贰[1919年12月2日——1922年12月25日]
036 致思顺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037 致思顺书——已久不得汝书,颇悬悬
038 致思顺书——他事如常,无可告
039 致思顺书——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
040 致思顺书——吾日来极感希哲有辞职之必要
041 致成、永、忠书——汝等不必着急,吾自知保养也
043 致思顺书——我且把我的功课表写给汝看
045 致思顺书——我一面讲,一面忍不住滴泪
▷ 叁 [1923年1月7日——1923年11月5日]
048 致思顺书——思成和徽音已有成言
050 致思顺书——我想破戒饮一回
051 致思顺书——看见许多小宝贝,忘记了你这大宝贝了
052 致思顺书——只要拾回性命,便残废也甘心
055 致思顺书——小小飞灾,很看出他们弟兄两个勇敢和纯挚的性质
057 致思成书——读国学书事
058 致思成书——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
059 致思顺书——家中大小都好
060 致思顺书——随意写几句
061 致思顺书——徽音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
▷ 肆 [1925年4月17日——1925年12月27日]
066 致思顺思庄书——你们走后,我很寂寞
067 致思顺书——把思成身体实在情形报告我,我才真放下心哩
068 致顺、成、永、庄书——对着月想你们,也在这里唱 起来
072 致思顺书——又作一首诗给姚胖子五十寿
074 给孩子们书——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
078 给孩子们书——我很想买这所房子,想和你搭伙平分
081 致思顺书——北戴河房子我实在爱他不过,已决定买了
082 致思顺书——北大有些人对我捣乱,其实不过少数
083 致思顺书——我现在觉得有点苦
086 给孩子们书——盼望老白鼻快来
088 给孩子们书——庄庄真是白了许多吗
089 致顺、成、永、庄书——汝等不必以我过劳为虑也
091 致思顺思成书——写给思顺和思成的诗
092 致顺、成、永、庄书——祭文本来该焚烧的,我想读一遍
093 致顺、成、永、庄书——你妈妈真音容永绝了
097 致思成书——我从今以后,把他和思庄一样地看待
▷ 伍 [1926年1月5日——1926年12月20日]
100 致思成书——今天谁也料不到明天的事,只好随遇而安罢了
102 给孩子们书——全家都变成美国风实在有点讨厌
103 给孩子们书——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
105 给孩子们书——我所望于思永、思庄者,在将来做我助手
107 给大小孩子们书——活到五十四岁,儿孙满堂,过生日要挨饿
108 给孩子们书——我近来真是无所用心
109 致思顺书——我受手术十天之后,早已一切如常
112 致思忠书——病虽未痊愈,比前次确减轻许多
113 给大小孩子们书——这封信专报告病之肃清
114 给孩子们书——但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
116 给孩子们书——“劳于用人而逸于治事”
122 致思顺书——小小的病何足以灰我的心
124 给孩子们书——你们又添一个小弟弟
125 给孩子们书——我很不愿意全家变成美国风
127 给孩子们书——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证婚
129 给孩子们书—— 天天被王姨唠叨,逼着去睡
130 给孩子们书——“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131 致思永书——怕你悬望,先草草回此数行
132 给孩子们书——我实在想你们,想得很
▷ 陆 [1927年1月2日——1927年7月3日]
134 给孩子们书——“乡音无改把猫摔”
138 致思永书——把中国考古学的常识弄丰富一点
141 给孩子们书——万恶的军阀,离末日不远了
144 给孩子们书——现在我要做的事,在编两部书
145 给孩子们书——中国病太深了,症候天天变
146 致思顺书——你们看着一定欢喜得连觉也睡不着
148 给孩子们书——“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50 给孩子们书——小白鼻病得甚危险
153 给孩子们书——那小同同已经死了
155 给孩子们书——思永说我的《中国史》诚然是我对于国人 该下一笔大账
157 给孩子们书——总是老守着我那“得做且做”主义
159 给孩子们书——北京正是满地火药,待时而发
160 给孩子们书——我现在心很乱
161 致思顺书——老白鼻平安,真谢天谢地
162 致思顺书——南海先生忽然在青岛死去
163 致思顺书——国内太不安宁
164 致思忠书——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
167 致思顺书——我自审亦一无把握,所以不敢挑起担子
168 致思顺书——生当乱世,要吃得苦
170 给孩子们书——这两天北方局势骤变
171 给孩子们书——你们在外边几个大孩子,总不要增我的忧虑才好
175 致思顺书——决俟秋凉后,乃着手工作
176 致思顺书——这病岂不是“老太爷病”吗
▷ 柒 [1927年8月29日——1927年12月24日]
180 给孩子们书——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
183 给孩子们书——思永天天向我唠叨,说我不肯将自己作病人看待
185 给孩子们书——我最不放心的是他,偏是他老没有消息来安慰我一下
188 给孩子们书——昨日又得加拿大一大堆信,高兴得我半夜睡不着
190 给孩子们书——你们个个都是拿爹爹当宝贝,我是很知道的
192 给孩子们书——这几天家里忙着为思成行文定礼
194 致思顺书——你虽是受父母特别的爱,但你的报答也算很够了
196 致思成书——这几天为你们聘礼,我精神上非常愉快
198 致思顺书——好孩子,切须听爹爹的话
▷ 捌 [1928年1月12日——1928年10月17日]
202 致思达书——总之必回家过年
203 给孩子们书——你们这些孩子真是养得娇,
三个礼拜不接到我的信就撅嘴了
205 致思成书——我盼望你每日有详细日记,将所看的东西留个影像
206 致思成夫妇书——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须
终生不许他侵入
209 致思顺书——我正天天盼平安喜电哩
211 致思顺书——我生性爱管闲事,尤其是对于你们的事
212 致思顺书——我极舍不得清华研究院
213 致思顺书——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争气,我有什么忧虑呢
215 致思成书——我觉得为你前途立身计,东北确比清华好
217 致思顺书——我想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路上走
220 给孩子们书——新人到家以来,全家真是喜气洋溢
221 致思顺书——我平常想你还自可,每到病发时便特别想得厉害
224 致思成书——我在病中想他,格外想得厉害
225 梁仲策追述先生得病逝世的经过
228 梁思成等追述先生得病逝世的经过
▷ 附录
234 为学与做人
241 梁先生北海谈话记
249 1923年梁先生小释“玄学”与“科学”的关系
▷ 后记
252 后记
作者介绍:
梁启超,相信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
梁启超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其中史学研究成绩最为显著。他比他的老师康有为更早和更多地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他的爱国精神和“变法”思想影响了几代中国知识分子,包括鲁迅、胡适、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等人早年受其启蒙,走上了拯救中国、解放民众的革命道路。
两年前,我由于编辑梁启超大公子、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的著作《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筑》,常常去梁思成先生遗孀林洙先生家里,有机会看了不少梁思成与家人的照片。尽管对学识渊博、胆识过人、思想超前的梁启超有很多的遐想,但第一次见到梁启超的照片,心中还是感到了很大的震撼,除了他那非常硕大的脑门和极为明亮的眼睛,显示出一个人非凡的才华外,最难忘记的是他那犀利的目光,隔着那发黄的相纸似乎立刻就能穿透我的心灵。
之后常常听林先生说起梁启超一家的事,得知梁启超共有十个子女,除了英年早逝的思忠和夭折的“小白鼻”,其余八个儿女全部成才,每一个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专家,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不知道在中国,一个家庭里出了三个科学院院士是不是绝无仅有的,但至少是极为罕见的。
除了梁启超那过人的聪敏遗传给了他的孩子们外,我想那最重要的就是他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引导。而恰巧在20世纪20-30年代,梁启超先把思成、思永、思庄、思忠四个儿女送到国外学习,远隔重洋,他对孩子们的引导和教育都是通过信件往来实现的,这也有幸使这些宝贵教育经验以家书的形式得以留了下来。
由此出一本“梁启超家书”的念头立刻在我脑海闪现,幸运的是林先生保存有梁启超的家信有几百封之多。经过林先生的细心挑选,选出了那些关于对子女教育的近一百封信。
当我第一次通读全稿时,我完全惊呆了,也明白了为什么梁家的孩子如此有出息、如此爱国,答案全在这厚厚一叠家信中。信中表达了一种最特别也是最超前的教育理念,即使放在21世纪的今天也毫不过时,因为它包含着永恒和经典的做人真理。
梁启超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教育他的孩子们必须爱国。爱国,就像一颗种子,他把它种在每个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成长……而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又不是守旧的、固步自封的,他深知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是旧中国最需要的。他让孩子们像海绵一样吸收国外最好的知识。为了使得最大化地吸收知识,他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让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方向又是中国最需要的最有用的。而放到国外的孩子们又像牵在他手中的风筝,当祖国需要之时,他就把他们拉回来为国效力。
梁家所有的孩子没有一人留在国外,无论当时的中国是战火连天还是贫穷困苦。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爸爸梁启超是那么地爱国,他心里没有小小的“我”,他让每个孩子都志存高远,从小就把责任放在心里。
梁启超亲自为孩子们选择人生伴侣,他是个多么“爱管闲事”的爸爸啊!他最得意之作就是长女梁思顺的丈夫周希哲和长子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当然他从来没有强迫孩子,他只是太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会喜欢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做终身伴侣,而他阅人的本领又是那么厉害。他欣赏林徽因的才华,对她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当得知林徽因的父亲意外离世后,他第一时间在给梁思成的信里写了这样的话:“我从今以后,把她(林徽因)和思庄一样看待,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度过她目前的苦境。她要鼓起勇气,发挥她的大才,完成她的学问,将来和你共同努力,替艺术界做些贡献……” 梁启超从此承担了林徽因全部的学费,当时的林徽因和梁思成还没有结婚。
当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在学习上有些跟不上时,感到非常沮丧和痛苦。梁启超在信中写:“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当梁思成在国外的学习中感到进入“瓶颈期”,不知道该如何前行时。梁启超在信中说:“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我在编辑文稿的过程中,常常在想,一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从那些旧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长辫子、三寸金莲、长袍马褂和那无一例外的透露着愚昧的眼神。而此时的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叫“宝贝”“baby”,常常说:我爱你们,我想你们,想得厉害……”他一时兴起就会在信里写:“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如今的父母能这么直白对孩子表达感情也许还不算多,孩子对父母说些动感情的话也常常觉得难为情,而百年前的梁启超已经这么对他的孩子做了,将自己的情感直白地、坦诚地告诉孩子们,使得他的孩子们每一个都成为了感情丰富、激情澎湃的人。
梁启超在家信中有一句话,我看了之后非常感动:“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其实这不仅是梁启超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也是他对所有中国年轻人的期望。自信的梁启超从来都把自己当作年轻人的榜样。晚年的梁启超除了大量的政务缠身之外,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到各地大学去演讲,他无论是病情恶化还是疲劳不堪,对于做于年轻人有益的事他从来都不推辞。在他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中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家书》是我编得最辛苦也最幸福的一本书。辛苦是由于我个人学识不够,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而一直激励着我把这本书做完做好的动力又是因为那家书中字里行间的父爱,那么深厚、那么坦诚、那么温暖,隔了近一个世纪,也同样激励着同为青年的我,让我感到特别幸福。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吾欲汝以在院两月中取《论语》、《孟子》,温习暗诵,务能略举其辞,尤于其中有益修身之文句,细加玩味。次则将《左传》、《战国策》全部浏览一遍,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更有余日读《荀子》则益善。各书可向二叔处求取。《荀子》颇有训诂难通者,宜读王先谦《荀子集解》。
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况在国内多预备一年,即以学业论,亦本未尝有损失耶。
凡自己造过的“业”,无论为善为恶,自己总要受“报”,一斤报一斤,一两报一两,丝毫不能躲闪,而且善和恶是不准抵消的。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经过若干时候之后,总能拿出理性来镇住他,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这一点你们虽然不容易学到,但不可不努力学学。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思成所学太专向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再者,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我是学问趣味...
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其实何止乱世为然),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着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
汝辈小小年纪,恰值此数年来无端度虚荣之岁月,真是此生一险运。
人生惟常常受苦乃不觉苦,不致为苦所窘耳。
向果能用功与否,若既竭吾才则于心无愧。若缘怠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
但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
船在安南停泊,约一两日,但汝切勿来迎,费数日之程,挈带小孩,图十数点钟欢聚,甚无谓也。
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经过若干时候之后,总能拿出理性来镇住他,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
你们谅来都知道,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
你说:“照这样舒服几年下去,便会把人格送掉。”这是没出息的话!一个人若是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磨志气,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定会消磨志气。你看你爹爹困苦日子也过过多少,舒服日子也经过多少,老是那样子,到底志气消磨了没有?
忧伤憔悴是容易消磨人志气的(最怕是慢慢地磨)。……若胸襟窄狭的人一定抵挡不住忧伤憔悴。……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可言。
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
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总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发见。规矩不过求巧的一种工具,然而终不能不以此为教,以此为学者,正以能巧之人,习熟规矩后,乃愈益其巧耳。不能巧者,依着规矩可以无大过。你的天才到底怎么样,我想你自己现在也未能测定,因为终日在师长指定的范围与条件内用功,还没有自由发掘自己性灵的余地。况且凡一位大文学家、大美术家之成就,常常还要许多环境与及附带学问的帮助。中国先辈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两三年来蛰居于一个学校的图案室之小天地中,许多潜伏的机能如何便会发育出来,即如此次你到波士顿一趟,便发生许多刺激,区区波士顿算得什么,比起欧洲来真是“河伯”之与“海若”,那更不及万分之一了。然而令你触发者已经如此,将来你学成之后,常常找机会转变自己的环境,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怀,到那时候或者天才会爆发出来,今尚非其时也。今在学校中只有把应学的规矩,尽量学足,不惟如此,将来到欧洲回中国,所有未学的规矩也还须补学,这种工作乃为一生历程所必须经过的,而且有天才的人绝不会因此而阻抑他的天才,你千万别要对此而生厌倦,一厌倦即退步矣。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思成所学太专向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之中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再者,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我是学问兴趣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梁启超的女子众多,个个成才,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国家庭中最为少见的。
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庄、思忠送到国外学习,他与孩子们有密切的书信往来。梁启超作为一个父亲,用自己的爱,自己的素养,自己的情怀将他的孩子们引上成才之路。
本书由梁启超之子梁思礼院士撰写前言,梁思成之妻林洙女士亲自整理编辑。书里收录有梁启超与孩子们的家庭照片和极为珍贵的梁启超家书手迹。
精彩短评:
作者:Expresso 发布时间:2014-10-09 08:44:52
不是当爸爸的,体会不了
作者:初璞 发布时间:2020-02-12 13:45:08
这本写给儿女的家书,虽然都是家中琐碎之事,但全都包含着一个父亲对儿女的拳拳爱心,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和受这样的家庭教育,难怪九个孩子个个成材。有几点想法,如下:
其一感觉梁先生教育儿女并不是一个严父,到是以朋友之角色多说鼓励儿女之语,事业不如意不要紧、学业不成功也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有修身养性的功夫——人生漫漫不必着急;其二父亲对儿女的爱不遮遮掩掩,从来都是直抒胸臆的表达,在那个还比较含蓄的时代更是不易;其三不限定儿女的发展,只要是儿女爱的学科和专业都支持,从梁思成问父亲学建筑学有用无用之问题,梁先生的答案甚为哲学。
本想摘录几段先生教育子女的处事哲学,但考虑到太多,就罢手了,想知道的读者去读这本书吧,哈哈~
作者:呐 发布时间:2015-07-27 08:28:09
原只为任公爱儿女觉得萌才看,没想到费心力到这样的程度,羡慕不来,抄写笔记用于自勉。任公文笔多少年后热力并无半分衰退,诚哉一生中国之少年。上周末与熊君从南五环站到北五环寻着任公墓园,庄庄碑后外孙竟是杨念群,真·近代史都是一家子呀。不惑、不忧、不惧,为做人而求学,记着这些教诲TVT(看完陕师大本子觉得这本好槽,光就偷懒连注释都不改这点,中青社能及格就不错了,五星是打给任公书信的来)
作者:Mark 发布时间:2013-06-13 23:17:55
2011年于匈牙利听书听完。
作者:Showly 发布时间:2017-03-14 09:07:24
梁家儿女多才俊,梁公家教资可鉴。
作者:ZYL 发布时间:2022-06-14 23:35:11
梁公太了不起了,不仅是孩子们的父亲,也是他们的老师和朋友。字里行间可爱有趣,总是乐观不弃,随遇而安。头一回看书信集看得如此着迷。可惜当年协和太不靠谱,天妒英才。
深度书评:
读《梁启超家书》的一点感触
作者:ohwhat 发布时间:2012-07-29 09:57:00
1,家书把梁启超从一个遥远的、不真实的历史人物,一个历史符号、文化符号,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家庭、妻子、儿女、朋友、饮食、起居、疾病、财产、社会活动等等细节,因此而产生的真实性,勾画出了一个“活人”的生活画面。他在信中表现出的慈爱、怜悯、愤怒、恬静、忧虑、童心等等感情,使得这个人血肉丰满真实。不像照片里正襟危坐,也不像正式发表的文章里那么道貌岸然。
2,他处于忧患之中时,即安慰女儿:“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
3,有时候并没有太多话要讲,便写:“他事如常,无可告,聊书数行,慰汝远念耳。”他的信,还是写给大女儿的多,一来大女儿大,懂事;而来,大女儿俨然是众儿女的“班长”,可有领头的作用。1928-10-12病中又告大女儿:“我平常想你还自可,每到病发时便特别想得厉害,觉得像是若顺儿在旁边,我向他撒一撒娇,痛苦便减少许多。”还是大女儿最理解父亲,和父亲最亲近。
4,家书中也提到一些金钱事情,但多为大额的房产、投资转移、某个子女的教育基金事项等,总的看来,家书所录的1912年~1927年这些年间,梁启超的家境颇佳,同时供养2~3个子女在海外留学,并不感到吃力,日常的工作就是读书、写文、演讲、会客、所任社会职务,也多为虚职。我想,他在家书中表现出的“精神贵族”的状态,也跟他的稳定的经济状况有关。
(当然有人可能质疑,也有境遇窘迫,精神世界也十分富足的例子。这个,我无法反驳,甚至可能承认:梁启超年轻的时候也可能落魄、流离失所,仍不改其志。但上述仅仅是读这本书的感慨而已,并不做广泛的推论。)
5,梁启超的儿子被汽车撞伤,他妻子愤怒肇事者,继而投诉的对象是当时的总统黎元洪,可见这一家人的贵气。若提到传统上的“士绅”与“贵族”,这家人真是不虚了。
6,“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绝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
7,1932年11月5日信中,他说士大夫救济天下,和一个普通农夫善治其十亩田所成就是一样的。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我又想到,尽自己力量做事,就是“事业心”,事业心强的人,有时候可能家庭观念弱。常常被批评没有“人味儿”,冷酷无情。若重心放在家庭呢,那么又怎么能做到“尽”自己力量去做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平衡的问题。所谓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平衡的好吧。
又,梁启超对待子女婚姻是这样:“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好孩子(注:思顺),你想希哲如何,老夫眼力不错罢。徽音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
8,梁启超谈起人生观,就说佛教里的“业”和“报”的概念,是宇宙间唯一真理(呵呵,够言重的吧)。但凡自己造过的业,无论为善为恶,自己总要受报,一斤一两,丝毫不能躲闪。而且善和恶是不抵消的,恶业受完了报,才会算善业的报。或者两者交替进行。与基督教不同,忏悔固然得好处,但曾经造过的恶业,并不因忏悔而灭,而是要等报受完才灭。若能绝对不造恶业,(而且常造善业——最大的善业是“利他”),则常住天堂。佛教说的是涅磐,其实涅磐的本意是清凉世界。梁启超说:“我虽不敢说常住涅磐世界,但我总算心地清凉的时候多。……这也是因为我比较少造恶业的缘故。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
9,林徽因的爸爸林长民中流弹意外死亡,为了安慰媳妇林徽因,他说“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列的人,但经过若干时候之后,总能拿出理性来镇住他,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这一点你们虽然不容易学到,但不可不努力学学。”“思成、徽音性情皆近狷急,我生怕他们受此刺激后,于身体上精神上皆生不良的影响。他们总要努力震慑自己,免令老人担心才好。”
10,一封有趣的信,是写替徐志摩证婚。徐志摩追求林徽因不得,林徽因转而嫁梁思成。但徐志摩竟是梁启超的晚辈加朋友。真是个奇妙的圈子。梁启超又脾气大,不知道是不是气愤徐志摩追求过林徽因,因而在信中严厉批评徐志摩。同时用以警告林徽因吗?——预防万一林徽因还有其他念想(毕竟徐诗人的魅力很大)。
当然,上面只是我卑鄙而毫无根据的猜想。梁启超真正的说法是这样:“徐志摩的新妇是王受庆的夫人,与志摩恋爱上,才和受庆离婚,实在是不道德至极。……。青年为感情冲动,不能节制,任意决破礼防的罗网,其实乃是自投苦恼的罗网,真是可痛,真是可怜!”“想对那个人(张注:陆小曼)当头一棒,盼望他能有觉悟(但恐甚难),免得将来把志摩累死,但恐不过是我极痴的婆心便了。……。品性上不曾经过严格的训练,真是可怕。”梁启超对道德、节制、礼防、冲动的理解,清醒而现实。别以为人可以不考虑这些。后面会写到: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现出来。(这里不详说了,后面说。)
11,关于孩子的前途,他是看得很深的。他说:“思成呢?我就怕因为徽音的境遇不好,把他牵动,忧伤憔悴是容易消磨人志气的(最怕是慢慢地磨)。……我所忧虑者还不在物质上,全在精神上。我到底不深知徽音胸襟如何,若胸襟狭窄的人,一定抵挡不住忧伤憔悴,影响到思成,便把我的思成毁了。……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
关于想回国加入北伐军队的思忠,他是很担心的,说:“走错了本来没有什么要紧,聪明的人会回头另走,但修养功夫未够,也许便因挫折而堕落。”
又有信关心梁思成的职业前途,提到梁思成“胡闹”,“他来信一字不提(根本就来信太少),因此我绝不知他打何主意,或者我所替他筹划的事,他根本不以为然,我算是白费心了”。生气完了,还是原谅儿子,仍细细嘱咐大女儿对弟弟“责备他、教导他一下”。对儿子的关切、爱护之情,溢于言表,真是舔犊情深。
12,对整本家书的理解,不能脱离作者的时代背景,至少在梁家周围小圈子内仍然是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氛围。在这种家庭氛围中,似乎做一个大学问家,并不弱于做一大政治家、或大商人——甚至大学问家更牛。梁启超本人就是读书入仕退引返学术界的过程。在他家庭的氛围中,仍然是非常崇尚知识、文化(当然也并不轻视政治报国、军人责任)。总体上仍然是“文人家庭”,这与历史上的“文人画”“文人诗”的传统也是一脉相承的。
约100年过去了,反观当下,是一个金钱至上、(以暴力为要挟的)权力至上的社会。在这种背景下读“口述历史”,有穿越时空的超现实感,也许这就是读书的乐趣所在吧。在梁启超的时代,做商人挣大钱,不是那个时代的主流,入不了他们的眼。在那个时代,尽管社会动荡、战乱频呈,但总体看中国社会的脉络并没有断,中国文化的根还在。再想想,梁启超还接受过光绪皇帝召见呢,尽管他曾是新思潮的引领者,但他的骨子里,仍然是一个中国传统文人。实际上,民国早期、北洋时代,尽管武人当道,但是对于文人,仍然十分尊重和仰仗,无论谁上台,都不敢怠慢了这些文人,也十分尊重大学、图书馆等等机构。在那个“有文化”的社会,光有钱、有兵,是没用的。
再说回那种“文人气质”,其实所谓文人气质,与相对应的“商人气质”、“武人气质”“庸人气质”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有人受某种熏陶习于这种气质,偏好这种气质罢。在其他人眼中,文人迂腐刻板古怪;而在文人眼中,其他人则流于下品。大千世界,各种气质并无高下,不过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已。
13,针对梁思成的择业,梁启超想的很深,这背后反映的是梁启超非常注意保持儿子的积极、健康心态和人格。他说:“你们即已成学,组织新家庭,立刻须找职业,求自立,自是正办,但以现在时局之混乱,职业能否一定找着,也很是问题。……暂时随缘安分,徐待机会。若专为生计独立之一目的,勉强去就那不合适或不乐意的职业,以致或贬损人格,或引起精神上苦痛,倒不值得。”一般青年为生计不得不如此,但你们算是天幸,家庭还可以帮你们一把,也没有什么要紧。写信是告诉你们有点心理准备,就算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职业,也不要失望沮丧。“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生不许他侵入。”这与查理•芒格的观点(《穷查理宝典》,446页)是一致的,查理•芒格说:有种“自我服务偏好”的心理因素常常导致人做傻事。它往往是潜意识的,所有人都难免受其影响。“自我”认为有资格去做它想做的事情,例如自我透支来满足它的需求。妒忌、怨憎、仇恨和自怜都是灾难性的思想状态。过度自怜可以让人近于偏执,偏执是最难逆转的东西之一。我认为这是精神卫生。每当你们发现了自怜的情绪,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哪怕是自己的孩子患上了癌症,也要想到:自怜是于事无补的。总是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它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因为自怜是人类的一种标准反应,但是你们可以通过训练来摆脱它。(优秀的竞技体育运动员就是这样的人。因为竞技体育必然有胜利和失败。优秀的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一定是伴随着大量失败的经历。那么迅速从失败的心理状态中调整出来,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未来的比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巴萨的球员,也要面临本赛季失败的比赛。普通球迷失望沮丧,但职业球员就一定会迅速调整,这就是心理训练的过程。)
总的说来,两个人说的都是人的精神力、意志力,抵抗外界压力的能力。有时候我们承认人并非万能,并非钢铁,并不是能够抵抗任何外界的压力。常常举的例子,是老舍这样的透彻人间百态、世情冷暖的人,仍然抵御不住压力,选择自杀。又或者另外一位乌克兰的书记Stanislav Kosior,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心理崩溃。但是,今天读到这里,转念又想毕竟还是有人在巨大的压力和灾难面前挺了过来。作为普通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
14,在1928-5-13的信里,梁启超再次表达了他对强大人生观的看法:“你们几时看见过爹爹有一天以上的发愁,或一天以上的生气?我关于德性涵养的功夫,自中年来很经些锻炼,现在越发成熟,近于纯任自然了,我有极通达极强健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何况家庭环境,件件都令我十二分愉快。你们兄弟姊妹个个都争气,我有什么忧虑呢?家计虽不宽裕,也并不算窘迫,我又有什么忧虑呢?”他说的“纯任自然”,与钱穆引孔子所说: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同一个意思吧。
15,最后一篇文章,是1922年梁启超在苏州的一篇演讲《为学与做人》。这其实反映了梁启超的“天人合一”的人生观,我正想谈谈这种人生观与另一种美国人生观的不同所在。梁启超先提出论点:“大学要学做人!”然后提出:
(1)知者不惑
1)相当的常识
2)专门的职业(行业共识、前人基础)
3)总体的智慧(要磨练“粗浮的脑筋”,变成细密而踏实。遇到繁杂的事情,也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把向来浑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
(2)仁者不忧: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仁,是普遍人格的实现。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现的,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看出来。然则人格主义,就是宇宙即人生,人生即是宇宙(天人合一)。凡能体验“我的人格和宇宙无二无别”者,就叫做“仁者”。仁者为何无忧?因为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乎两端,一曰忧成败(名),二曰忧得失(利)。秉承“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何?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周易六十四卦,自“乾”始,而终于“未济”,循环往复。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哪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两寸都不往前挪,那才真真是失败了。“仁者”看透这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会失败,凡做事便不会失败”的道理。所以《易经》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
“仁”的人生观,不会忧得失。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会有得失可言。那么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天人合一嘛),不能明确画出界限,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与劳动作为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又有什么可失去呢?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自然会“无入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和艺术化的。
(3)勇者不惧
上面两条,还不完备。因为意志力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很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建立意志力,第一要心地光明,如孟子所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需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第二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成薄弱极易,由薄弱变成刚强极难。一个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受了别人的奴役,只要自己肯奋斗,终能恢复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感、欲望的奴隶,那么,真是万杰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余地,终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然则做到此真是不容易,非时时刻刻做磨练意志的功夫不可。意志磨练的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的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
因此,提到现在的大学教育,对于人格培养、意志力磨练的环节完全没有。剩下的知识教育,也仅仅停留在贩卖智识杂货铺,对于总体智慧的养成、判断力的建立毫无建设。除非诸君自救,有何办法?
上面是梁启超的人生观,另一种美国式的人生观,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彼得•泰尔:一位信奉自由意志的硅谷亿万富翁》(
http://laoyaoba.com/ss6/html/77/n-336477.html
)。在这种美式人生观里,就没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了。美国人想的就是怎么改变这个世界:世界的科技、文化、经济模式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巨变?历史上哪些年代有这些巨变?我们生活的当下的“变化”,仅仅是些修修补补,还是对人类生活有根本意义的变化?如果我们的社会在最近10年、20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你看看美国人多性急?),原因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我是个超级天才,SUPERMAN,我发现了上述问题,我的解决方案是这样——BALA…BALA…BALA…”
上面两种人生观,谁能说清楚孰优孰劣?呵呵。
16,《梁启超家书》第二季——梁思成的故事。受到梁启超如此多教诲,儿子梁思成的人生又是如何?毫无疑问他在建筑学界成就斐然。但是娶林徽因为妻究竟是幸与不幸?坚持留在大陆究竟是智与不智?(其父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知道流亡海外,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57年反右的时候,写下的言论究竟是不是出自内心?林洙这个人,抛弃自己的右派丈夫,究竟是因为压力下的意志力崩溃,还是本性就是个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小人?梁思成丧妻7年之后续弦如此人物,我们应该理解为人之常情,还是斥之为老来糊涂?这一切的细节,已经无从考证,但免不了让读者唏嘘:他的一生际遇一定超出梁启超老先生的预料。
梁家有训三达德
作者:蓝文青 发布时间:2010-11-24 21:50:26
提倡“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从蒙学的《朱子家训》,《颜氏家训》,一直到清末的《曾国藩家训》,任何一篇关于教导自己子女立身、处世、做学问的文章,都有一副神色严峻的教训面孔,板着,端着,让孩子和家人觉得惧怕。
有此印象,对于写这类文章的父亲们,便都有了一种固定的认识。甚至读《傅雷家书》时,也羡慕傅聪有如此博学多才,循循善诱,同时又严格要求孩子的父亲。
而近日,读得一本旧书——《梁启超家书》,忽然发现,梁任公教育孩子是如此的不同。
写《少年中国说》的梁任公(启超)曾经这样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参加戊戌变法之前之后,曾经想着君主立宪,而后又支持民主宪政的梁任公,在一生之中思想多变,兴趣多变,唯有对他儿女的拳拳爱意从未改变,为了少年中国梦,梁任公仁慈地呵护着子女,精心培育着子女,引导着子女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发展,梁启超的9个儿女,人人成才,且各有所长,当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竟然有两人是他的孩子: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此外有才女梁思顺,图书馆学家梁思庄,毕业于西点军校任十九路军校官早年病逝的梁思忠,研究经济学的梁思达,参加革命的梁思懿和梁思宁,已经第三个成为院士的火箭专家梁思礼。
家书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第一篇便可看见梁启超指导时年十九岁的女儿梁思顺学习宪政行政法、经济学、财政学、国际法,等等,“因思若吾爱女在侧,当能令我忘他事……”“汝求学不可太急……”,接下来便是给思成思永的“若缘怠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子弟矣。”
随着儿女们的成长,梁任公说:“人生之旅历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往不克因此着急失望,找精神上之萎(上草头下畏”“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紧接着,梁任公便开始教导“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人之生也,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则安之若命。”“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有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梁任公在本书里的文笔很活泼的,古文和白话相间的,亲切动人。有意思的是,梁任公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思顺”,“没出息的小庄庄”“老baby”,他是非常平等亲和地与孩子们交流,当孩子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梁启超是给出了这样的安排,他说“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的了不得,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激烈,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决定在你们自己,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而且,当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定下之后,梁启超会问女儿思顺“你的意见怎样呢?”
此书选择的大部分是梁任公给子女谈为学和做人的书信,后附三篇演讲和谈话录,其实也是总结了梁任公认为为学做人的思想——所谓三达德——即为“智、仁、勇”。
一如梁任公说的:“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皆在于此。
【原文地址】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2996523&Key=419775165&PostID=28253061&BlogID=150117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赚了(470+)
- 不亏(543+)
- 图文清晰(246+)
- 四星好评(652+)
- 一般般(499+)
- 图书多(354+)
- 还行吧(512+)
- 无漏页(421+)
- txt(350+)
- 购买多(438+)
- 体验满分(243+)
下载评价
- 网友 家***丝: ( 2024-12-25 13:45:05 )
好6666666
- 网友 养***秋: ( 2024-12-18 18:35:18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陈***秋: ( 2024-12-27 19:16:24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国***芳: ( 2024-12-31 18:56:30 )
五星好评
- 网友 邱***洋: ( 2024-12-23 04:36:12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寇***音: ( 2025-01-01 02:35:51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蓬***之: ( 2024-12-27 22:30:27 )
好棒good
- 网友 师***怀: ( 2025-01-06 12:48:36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曾***玉: ( 2024-12-10 03:19:23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龚***湄: ( 2024-12-24 05:00:11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后***之: ( 2024-12-29 23:35:44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国际象棋入门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标准预测试卷(最新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论语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9787567205765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尚书礼记 精装版本 文白对照 原文+白话译文 青少版古代文化思想精华 哲学 国学经典藏书四书五经内容32开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正版】房屋征收补偿操作策略与案例精析 杨在明,黄艳 著 法律出版社【品质无忧,闪电发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零基础通关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新简明英汉纺织染服装小词典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小学数学第二教材.B版.二年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精品上海·上海腔调 李大伟 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