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留德十年 季羡林【正版书】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1:04

留德十年 季羡林【正版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留德十年 季羡林【正版书】精美图片
》留德十年 季羡林【正版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留德十年 季羡林【正版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006117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01
  • 页数:223
  • 价格:11.43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1:04

寄语:

【店主推荐,正版书放心购买,可开发票】


内容简介: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不书讯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情深。先生虽言“自传”只述事实,不及其余,然“诗与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数万言,生命之诗性本已蕴集期间。


书籍目录:

留德十年

楔子

一留学热

二天赐良机

三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四“满洲”车上

五在哈尔滨

六过西伯利亚

七在赤都

八初抵柏林

九哥廷根

十道路终于找到了

十一怀念母亲

十二二年生活

十三章用一家

十四汉学研究所

十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十六完成学业尝试回国

十七大轰炸

十八在饥饿地狱中

十九山中逸趣

二十烽火连八岁家书抵亿金

二一我的老师们

二二学习吐火罗文

二三我的女房东

二四反希特勒的人们

二五伯恩克一家

二六迈耶一家

二七纳粹的末日——美国兵入城

二八盟国

二九优胜记略

三十留在德国的中国人

三一别哥廷根

三二赴瑞士

三三在弗里堡

三四同使馆斗争

三五从瑞士到马赛

三六船上生活

三七西贡二月

三八从西贡到香港

三九回到祖国的怀抱

余音袅袅

附录 欧游散记

去故国

表的喜剧

听诗

寻梦

海棠花

Wala

忆章用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教授

重返哥廷根

季羡林教授著作(932—987)系年前言(节录)”


作者介绍:

季羡林,9年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史学家、教育家、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专家。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9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作为学贯中西、久享盛名的学者,他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文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洞集》、《季羡林散文集》等 译作有《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 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记得是德国19世纪的伟大东方语言学家ewald说过一句话:教语言比如教游泳,把学生带到游泳池旁,把他往水里一推,不是学会游泳,就是淹死,后者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瓦尔德施密特采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法。第一二两堂,念一念字母。从第三堂起,就读练习,语法要自己去钻。我最初非常不习惯,准备一堂课,往往要用一天的时间,但是,一个学期四十多堂课,就读完了德国梵文学家stenzler的教科书,学习了全部异常复杂的梵文文法,还念了大量的从梵文原典中选出来的练习。这个方法是十分成功的。


至于梵文,我在国内读书时,就曾动过学习的念头。但当时国内没有人交梵文,所以愿望没有能实现。来到哥廷根,认识了一位学冶金学的中国留学生湖南人龙丕炎,他主攻科技,不知道为什么却学习过两个学期的梵文。我来到时,他已经不学了,就把自己用的stenzler著的一本梵文语法送给了我。我同章用也谈过学梵文的问题,他鼓励我学。于是,在我选择道路徘徊踟蹰的混乱中,又增加了一层混乱。幸而这混乱只是暂时的,不久就从混乱的阴霾中流露出来了阳光。12月6日日记中写道:

我又想到我终于非读梵文不行。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能有所发明。在德国能把想学的几种文字学好,也就不虚此行了,尤其是梵文,回国后再想学,不但没有那样的机会,也没有那样的人。

第二天的日记中有写道:

我又想到梵文,我左想右想,觉得非学不行。

1936年1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

仍然决意读梵文。自己兴趣之易变,使自己都有点吃惊了。决意读希腊文的时候,自己发誓而且希望,这次不要再变了,而去自己也坚信不会再变了。再变下去,会一无所成的。不知道命运可能允许我这次坚定我的信念吗?

我这次的发誓和希望没有落空,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

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已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


p21然而语言这玩意儿也真奇怪。一个人要想精通本国语和外国语,必须付出极大的劳动;穷一生之精力,也未必真通。可是要想达到一般交际的目的,又似乎非常简单。洋泾浜姑无论矣。有时只会一两个外国词儿,也能行动自如。一位国民党政府驻意大利的大使,只会意大利文"这个"一个单词儿,也能指挥意大利仆人。比如窗子开着,他口念"这个",用手一指窗子,仆人立即把窗子关上。反之,如果窗子是关着的,这位大使阁下一声"这个",仆人立即把窗子打开。窗子无非是开与关,决无第三种可能。一声"这个",圆通无碍,超过佛法百倍矣。

p49可是选梵文课的只有我一个学生,而且还是外国人,虽然只有一个学生,他仍然认真严肃的讲课,一直讲到四点才下课。

p54他手下那著名的两支队伍,冲锋队strum abteilung和党卫军schutz staffel。

p56德国医学泰斗微耳和(Virchow)有一次口试学生,他把一盘子猪肝摆在桌子上,问学生道:“这是什么?”学生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哪里会想到教授会拿猪肝来呢。结果是口试落第。

又一次,也是这位微耳和在口试,他指了指自己的衣眼,问:“这是什么颜色?”学生端详了一会,郑重答道:“枢密顾问(德国成就卓著的教授的一种荣誉称号)先生!您的衣服曾经是褐色的。”微耳和大笑,立刻说:“你及格了!”

p69西克教授真正是诲人不倦,第一次上课他就对我郑重宣布,它要把自己毕生最专长的学问,统统地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我。

p73此时男房东已经故去,儿子结了婚,住在另外一个城市里。我是他身边唯一的一个亲人,它是拿我当儿子来看待的。回忆起来他丈夫逝世的那一个深夜,是我跑道大街上去叩门找医生,回家后又伴她守尸的。

p76走到跟前,我才认清,原来是德国飞机制造之父、蜚声世界的流体力学权威普兰特尔(Prandtl)教授。我赶忙喊一声:“早安,教授先生!”他抬头看到我,也说了声:“早安!”他告诉...


中国古代俗语说:千里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的一生就是这个样子。当年佛祖规定,浮屠不三宿桑下。害怕和尚在一棵桑树下连住三宿,就会产生留恋之情。


在瑞士期间,我听了很多使馆的故事可或者传说。有人告诉我,在一个瑞士人举办的什么会上,中国公使被邀参加并且讲话。按外交惯例,他应该用中文发言,让译员翻译成德语或者法语,二者都是瑞士国语。但是,我们的公使大人大概想露一手,亲自用德文讲话如果讲得好,讲得得得体也未可厚非。可是他没有准备好的讲稿,德语又蹩脚。这样必然会出洋相的,特别是他在讲话中总是说“das,das,das”。瑞士人莫名其妙,大为惊愕。中国人士最初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恍然顿悟:我们公使大人是在把中国人讲话时想不起要讲什么话只好连声说:“这个,这个,这个“翻译成了德文,这样的顿悟,西方人士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的,中国人有福了。


行年八十,能值得记述的东西只有两段,一个是留德十年,一个是十年的空前浩劫。

我虽年届耄耋,看起来还不像要走的样子。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还有不少酸甜苦辣要尝,我真希望这个余音能袅袅得更长一点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本书循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深情。先生虽言“自传”只述事实,不及其余,然“诗与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数万言,生命之诗性本已蕴集期间。


书籍介绍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不书讯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情深。先生虽言“自传”只述事实,不及其余,然“诗与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数万言,生命之诗性本已蕴集期间。


精彩短评:

  • 作者:Chandelier 发布时间:2016-03-17 02:13:43

    文采差到不行,大概赢在主旋律,连后记都是别人在帮他歌功颂德。随便摘几句感受一下这个啰嗦:博士头衔就像一个幻影,飞翔在我的眼前,或近或远,或隐或显。有时候近在眼前,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抓到。有时候又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有时候熠熠闪光,有时候又晦暗不明。

  • 作者:回回馆の巴图鲁 发布时间:2015-10-31 22:16:34

    读书过程中想起了许多当年在科威特留学时发生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记忆犹新。面对科国无聊的生活,我们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学生总是奈不住寂寞,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娱乐自己。有天晚上班上的土耳其大叔提议来一场摔跤比赛,出身战斗民族的蒙古哥被硬推上了擂台,最终还是突厥大叔战胜了成吉思汗的后裔,如今回忆起这段经历,乐趣无穷。

  • 作者:Monan 发布时间:2014-03-20 20:45:29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德国的情况现在看似乎还是有共鸣。文字好朴实,感情真挚。(但我忍不住想八卦……)正儿八经的回忆录为什么会看得笑个不停…… 呢…………

  • 作者:饥饿艺术家 发布时间:2010-10-13 23:58:38

    吃了若干顿大餐,相遇若干人,深交很多人,师从很多人。爱过几个姑娘。想念祖国很多次,母亲入梦无数次。

  • 作者:理性批判 发布时间:2010-03-31 10:43:58

    能从大师年轻的时候就看出其必然会成为大师的元素。

  • 作者:殊途同归 发布时间:2022-11-11 22:54:36

    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书店翻完了,很浅的一本书,有点儿鸡汤…


深度书评:

  • 留德小感

    作者:Veronica 发布时间:2012-01-14 19:40:52

    首先说一下算不得书评,主要是我来德国的一点点感悟。

    《留德十年》是季羡林先生回顾1935年到1945年赴德留学的经历。用季先生的话说即“我特别强调‘实事求是’四字…我写自传,只写事实”。全书用语平实,感情深厚,年过七旬的老人娓娓道来独自一人在战乱之时异国求学的历史沧桑。季羡林先生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17941.htm

    我只对其中感触颇深的地方胡乱写点。

    1.德国民族是异常勤奋智慧的民族,办事治学一丝不苟的彻底性名扬世界。

    其实这“一丝不苟”不仅仅是治学,无论是公司员工,学校教授,清洁工还是司机都认真的可爱。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问路,一般至少详细解释2遍,若自己不能回答就主动帮忙寻求旁人,若不能肯定必然认真核实,绝不信口瞎说。个别特别仔细的还要用笔清清楚楚在地图上标出来。这一点邻国荷兰人就随意很多,两人给出的答案可能出入很大,让人困惑。但荷兰人比德国人变通很多,从建筑风格的柔和曲线就可以看出,各种区别暂不提。

    2.男房东是市政府的一个工程师,一个典型的德国人,老实得连话都不大肯说。女房东大约有五十来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妇女…她有德国妇女的一切优点:善良、正直,能体贴人,有同情心。

    记得有个夸张的调查说德国男性每天说话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其中10分钟是在睡前跟太太的聊天。虽然年轻人已经开朗很多,但赵鑫珊先生所谓“德意志民族的性格里头,好像有种大森林的气势:深沉、内向、稳重和静穆”依然犹存。比如我比较熟悉的物理学家Dr. Kramer先生言语很少,热情有余。进出任何场合默默走在前面开门关门,入座就餐先让他人,出行穿衣前先帮妻子批上外套,动作娴熟。我们见过五六次,印象中他说话没超过二三十句,但为了帮我修理自行车开车来研究所跑了2趟,还做了个大篮子给我当车筐。无奈我身材不争气,无法驾驭高大的车子,几乎不曾骑过。而德国妇女的善良、正直,能体贴人,有同情心我也很有体会。年龄在中年之上的妇女往往都会有一种慈爱。比如圣诞节期间商铺关门,邀请我共度圣诞之夜后,老师收拾出一大袋面包、水果、蔬菜,担心我没处买东西挨饿。路上书包未能拉紧会有热心的老太太提醒。一个朋友的房东是个守寡的老奶奶,若晚上回去晚了,必要打电话报个平安提前通知,免得担心。

    3.除了肚子饿和间或有的空袭外,生活极有规律,极为平静。研究所对面就是大学图书馆,我需要的大量的有时甚至极为稀奇古怪的参考书,这里几乎都有,真是一个理想的学习和写作的环境。

    看到此处我便忍不住要大笑。除了肚子饿和因为不会德语发生尴尬外,生活极有规律,极为平静。每天除了研究,学习德语,整理小屋(饭可以简单吃,房子一定要整齐条理),唯一的娱乐几乎就是看书写作。因为德语也就是能听懂一点,会简单的寒暄,没有国内复杂的应酬,寂寞的只剩下思考。偶尔勤快时候做一两道菜改善一下,半个月会跟大学的中国学生聚餐,回来又得算算近来有没有超支。除了要跟生存抗争外,研究进展倒是很快,如果顺利或许可以很快完成二月底的计划。有时候不得不离开研究所,走路吃饭心里惦记着数据,第二天一醒来就迅速简单吃点,立即奔到研究所继续工作。以至于有次老师晚上临走前笑着问我:Will you sleep here today?

    德国的大学往往位处市中心交通最发达的地方,图书馆任何人都可以进出,借书才需要出示凭证,各类书籍密密麻麻有序的排列在书架上。季先生当年在哥廷根只有十万人口,学生占去两三万,是名副其实的大学城。八卦之心人皆有之,稍微搜索了下哥廷根

    http://baike.baidu.com/view/231308.htm

    和哥廷根大学

    http://baike.baidu.com/view/201797.htm

    一搜索不要紧,居然找出两位最重量级的数学家。高斯和希尔伯特。

    高斯(C.F. Gauss)

    http://baike.baidu.com/view/2129.htm

    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

    http://baike.baidu.com/view/482261.htm

    。立即对此地神往起来,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到此地拜拜高斯墓。

    随便摘几句有感触的话:

    1. 眼前重演一遍,自己仿佛成了一个旁观者,顾而乐之。逝去的生命不能复归,也用不着复归。但是,回忆这样的生命,意识到自己是这样活过来的,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来了,风风雨雨都经过了,一直到今天,自己还能活在世上,还能回忆往事,这难道还不能算是莫大的幸福吗?

    2. 实事求是。

    3. 谨言慎行。

    4. Patience is the great virtue. 忍耐是大美德。

    5. 谎言说上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

    6. 德国教授是怎样处心积虑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不受任何外来影响干扰的观察问题的能力。

    7. 在任何情况下,人生也绝不会只有痛苦,这就是我悟出的禅机。

    doudou这篇书评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008768/

    字数不多,但写得最好,文采绝对在我之上。但一点有误,季先生曾就读任教于“济南高中”。同时也希望自己也能做一个谦虚,开朗,灵动和沉稳的人。

    “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有时我也担心未来回国再也无法像今天一样静心研究了。

    阅读93min,初稿82min,修改15min.

  • 这是一本让我无比纠结的书

    作者:星的光度 发布时间:2013-01-22 20:59:58

    其实这本书文笔不太好的,这种纪实类的书读的还是比较少。个人感觉,可读性是比三毛的好。

    想到他能够在那样困窘的情况下还毅然出国,我就不知道该作何评价。妻子老人都需要照顾,个人负担还是比较重的。虽说他没想到因为战乱竟会滞留十年之久,而且他出国的目的我觉得不太单纯。说是对知识的渴求,也不像。因为他开始都不知道去那边自己真正想学的方向是什么。后来算是误打误撞学了梵语、吐火罗文,研究了一辈子印度学。所以我还是对他有些不满。

    虽说他在那边求学都很认真,很愿意下功夫,博士论文也是风采无限。但是他书中提到说在外国学习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还代表着国家。话是没错,但是感觉目的就没那么纯粹,就不是因为纯粹地因为热爱去做这一方面。

    里面谈到了许多他的朋友和老师。

    这些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着实让人感动。我相当了解遇到恩师的感受。既在专业知识方面给予指导,又在生活上无限关照。我在初中有幸有这样一位恩师。每年教师节我也只会给她发短信。我那时心头萦绕了不知多少感动与感激。更不要说他漂泊异乡,遇不止一位愿意倾囊相授并爱护他的恩师,会是多么令人动容了。

    他的朋友,基本上所学的方向都和他不同,完全的志同道合倒是也没有。但至少都是积极进步人士,有自己的想法。与有识之士一起漫步于山林,互谈人生,甚是惬意美好。

    只怪战火纷飞。回国无望,继续呆在象牙塔,啃着那些书。他本人倒是受战争之苦并不特别多(相较于德国其他大城市、相较于国内抗战),所以甚至觉得就这样就结束了?看到他对战争这么不痛不痒,或者说不很痛不很痒,内心还是比较愤慨的。也看到了德国人整体对战争的超然(初期)。德国民族严谨理性,但政治上易被愚弄。看他的描述,了解了德国大城市二战的悲壮情景。但就算是战败国,国民也没有受到人格上的侮辱。相较于中国革命时还有的“屠城”,所受各种侮辱。真是觉得强国之必要性,是永远无可懈怠的。人文社科,精神坐标;科学技术,前进动力。二者都不可偏废。

    算是更了解德国了一点,毕竟作者留学都是六七十年前的事了。不知道现在的德国民族是否一如既往,是否仍是我所钟爱的严谨理性,我想亲自去探寻。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盗版少(531+)
  • 无漏页(384+)
  • 速度慢(315+)
  • 内涵好书(426+)
  • epub(451+)
  • 收费(210+)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丽: ( 2024-12-21 01:37:34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师***怀: ( 2024-12-28 16:43:06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权***波: ( 2024-12-11 20:23:37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康***溪: ( 2024-12-19 16:56:22 )

    强烈推荐!!!

  • 网友 车***波: ( 2025-01-05 18:13:43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融***华: ( 2025-01-06 13:54:26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谭***然: ( 2024-12-10 15:26:04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宓***莉: ( 2024-12-25 13:44:00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田***珊: ( 2025-01-09 08:53:19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