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精)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杰里·布罗顿所著的《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精)》既非制图史,也非地图的历史,而是一本通过十二幅世界地图讲述世界史的著作。
书中精选的十二幅世界地图来自不同历史阶段,出自不同 、不同文化中的制图师之手。作者向我们揭示,地图远非客观的真实记录,而是受到一时一地的观念和动机的左右。通过解读地图背后的观念和动机,我们可以窥视制图师所处时代的风尚与精神。每一幅都蕴含着某种重大主题,从科学、政治、 、帝国,到地理大发现、民族主义和 化,皆为世界史发生重大变革的关节点。
在这段图像背后的世界史中,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人类长久以来的一个渴望,那就是将地球 地呈现在二维平面上。但是,无论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还是主观意识的干扰,这始终是人类难以达成的梦想。在作者的解读中,作为人类理解世界的工具的地图,成了“人-图像-世界”三位一体的棱镜,折射出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精神历程,描绘了一幅 的世界史立体画卷。
书籍目录:
引言
西帕尔(现今伊拉克的阿布哈巴遗丘),公元前六世纪
章 科学
托勒密,《地理学指南》,约公元150年
埃及亚历山大港,约公元150年
第二章 交流
伊德里西,1154年
西西里巴勒莫,1154年2月
第三章 信仰
赫里福德《世界地图》,约1300年
意大利奥尔维耶托,1282年
第四章 帝国
《疆理图》,1402年
中国东北辽东半岛,1388年
第五章 发现
马丁·瓦尔德泽米勒,《世界全图》,1507年
德国汉堡,1998年
第六章 主义
第奥古·里贝罗,《世界地图》,1529年
卡斯蒂利亚托尔德西利亚斯,1494年6月
第七章 宽容
杰拉杜斯·麦卡托,《世界地图》,1569年
比利时鲁汶,1544年
第八章 金钱
约翰·布劳,《大地图集》,1662年
阿姆斯特丹,1655年
第九章
卡西尼家族,《法国地图》,1793年
法国巴黎,1793年
第十章 地缘政治
哈尔福德·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1904年
伦敦,1831年5月
第十一章 平等
彼得斯投影法,1973年
印度,1947年8月17日
第十二章 信息
谷歌地球,2012年
虚拟轨道空间,地球上空11000公里,2012年
结语 历史之眼?
致谢
注释
作者介绍:
林盛,毕业于复旦大学法语系,译有《中世纪的城堡》等。
杰里·布罗顿,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讲师,主要著作有《领土交易:现代早期世界的地图绘制》、《 性角度:东西方之间的文艺复兴艺术》(合著)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疆理图》,1402年 中国东北辽东半岛,1388年 1388年,高丽右军都统使李成桂(1335-1408年)准备发兵辽东半岛。高丽王朝决定派兵攻打刚刚建立不久的大明王朝(1368-1644年),而李成桂就隶属于这支远征军。辽东半岛是中国东北的一部分,在未来6个世纪中还将经历 多的腥风血雨,但在1389年,李成桂拒不出战。李成桂与明朝关系友好,批评高丽对其强大邻国采取的政策,反对出兵的决定。在鸭绿江河口的威化岛,李成桂下令军队止步,并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下令军队停止攻打明朝,而且回师都城松都。 在随后的政变中,李成桂推翻禑王及其亲信大臣,结束了统治朝鲜半岛近500年的高丽王朝。他自立为王,建立了新的王朝——朝鲜,接下来的500年中,这个王朝一直统治着朝鲜半岛,是东亚王国中连续统治时间 久的一个王朝。在高丽王朝盛行的 价值观战胜了古代萨满教的部落习俗,但现在,因 寺院及其住持被赏赐大批土地,且免于税收,致使贪污腐败和任人唯亲的风气日盛,使得许多统治精英也无法再支持 。从九世纪起,中国的统治王朝渐渐开始批判 ,转而倡导复兴儒学,即“宋明理学”(“新儒学”),强调实际统治及官僚组织的重要性,而不是像 那样追求出世清修。像李成桂这样的朝鲜人也开始信奉理学,这让朝鲜发生了势不可挡的变化。 理学支持社会和政治革新,依据的是中国古代圣贤的经典文本。朝鲜的理学反对高丽王朝社会中盛行的萨满教和 原则,宣扬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有助于理解人类本性,维持社会秩序。学习实用的知识远比研究深奥的学问有用: 讲究自我的修为,而理学将个人修养融入 治理之中。对新的朝鲜王朝精英而言,理学强调入世观点,佛家宣扬灵性的解脱和抛弃俗世烦恼,两者之间的对比足以为十四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推行的全面社会改革和政治革新(即维新)提供十足的正当性。 从高丽王朝到朝鲜王朝发生的转折被认为是朝鲜历 的关键时刻,通过改革政治、法律、公民和官僚结构,朝鲜的文化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权力被集中到国王手中,新建造的军事基础设施使王国的疆土得以巩固。官僚权力得以集中,引进了符合理学理念的文官考试制度;土地被收归国有;提出了 公平的新赋税制度; 几乎被全面废除。朝鲜王朝的崛起,也属于帝国和文化地理学的一次重组。1368年建立的明朝标志着蒙古在东亚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再往东,东亚的另一个强权日本开始统一南北朝,与明朝和朝鲜王朝建立了相对和平与商业繁荣的关系。 为了将谋权篡位的行为合法化,李成桂与他的理学辅臣援引古代中国的“天命”观念来解释王朝的兴衰。只有上天可以赐予统治的道德权利。对于李成桂而言,天命不仅意味着 换一个新统治者,还需要选定一个新首都。朝鲜王朝将首都从松都(现今朝鲜的开城)迁往汉阳(现今韩国的首尔),李成桂在这里建造了新的寝宫景福宫。新政府还下令绘制了两幅地图,一幅是“地”图,一幅是“天”图。“天”图名称为《天象列次分野之图》,被刻在一块高逾两米的巨型黑色大理石石碑上,展示在景福宫之中。他是根据中国的星象图绘制的,难得的是复制了希腊黄道十二宫的中文名字,黄道十二宫是中国从九世纪开始与伊斯兰世界接触后传过来的。尽管有许多不准确之处(许多星星排列有误),但它显示了十四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李成桂和他的天文学家眼中的天象位置。这幅星图代表了新王朝对天象的新看法,是为朝鲜王朝赋予天命正当性的途径。 P85-87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从词源上来说,“方位”(orientation)这个词来自原始的拉丁语词根“东方”(oriens),即太阳升起的方向...在崇拜太阳的多神教文化中,东方被尊为新生和生命的方向,其次是南方,而西方自然而然是与衰败和死亡想联系的,北方则代表黑暗的邪恶。犹太—基督教传统进一步发展啦这种关联,将朝拜的地点和地图都设定为朝向东方,东方从根本上被认为是人间天堂的所在。相反,在西方代表着死亡,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面对的方向。北方则是邪恶和魔鬼影响力的表征,也是被驱逐出教和未受洗的人在下葬时头部的朝向...
...古兰经命令信徒不管在地球上什么地方,都必须朝麦加所在的神圣方向朝拜...为了找到这个“神圣的方向”(qibla),并确定前往麦加及麦加禁寺内克尔白天房的距离,催生了中世纪时期最复杂精细的地图和图表计算...
...在中国,北方被视为神圣的方向,位居四大方向之首。南方为帝国的广大平原带来阳光和温暖的和风,也是皇帝俯视他的子民的方向。而当臣服的子民望向皇帝时,便是望向北方。中国的世界地图便是据此制定方位。中国的地图乍看之下非常现代,这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许多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社会的诺替斯主义二元论信仰也将北方作为神圣的方向,认为北极星是光的起源,也是天启的来源,可能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巴比伦的世界地图以北为上。
奥特柳斯世界地图上卸载漩涡花饰内的文字,比麦卡托更清晰地表达了平静、和谐以及对世俗荣耀无动于衷的宇宙学哲学。其中引用了塞内卡的话,问道:“这就是那被众多国家以宝剑与烈火分割的一小点地方?凡人之间的边界多么荒谬。” 还引用了西塞罗的反问:“将永恒尽收眼底,了解宇宙之浩瀚的人,怎么会在乎人类历史中的区区一刻?”
《地理学指南》开宗明义地为地理学下了一个永恒的定义,即“通过绘制世界的全部已知部分及在广义上与它相关的事物所进行的一种模仿”。
在现代西方人的眼中,《疆理图》蕴含着一个悖论。它表面上是一幅世界地图,与《奇观之书》中的地图以及赫里福德《世界地图》差不多。但与此同时,西方观众也能感受到,他们看到的这幅世界图像是由一个与自己相异的文化绘制的,拥有一种异的理解和组织自然空间的方法。所有社会都有关于世界的理念;但不同的社会对世界有着各自独特的想法,再现世界的方法也各异。然而,就像《疆理图》和在它之前的中国地图所展现的那样,这些差异极大的世界观对制作和使用这些地图的人而言绝对是有条理的、实用的。《疆理图》由朝鲜对自身的自然和政治环境的感知塑造而成,是朝鲜以地图的形式对一个世界最伟大的古典帝国的回应。依据中国和朝鲜的经验绘制出来的地图,关注的远非仅仅是对领土的精确描绘,它们还有效地反映了结构关系。《疆理图》及其副本提供了一种方法,让一个弱小却骄的新王朝在强大帝国的势力范围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世俗生活只是人类精神朝圣之旅的一个阶段,是在个人层面上重现巨大的历史鸿沟,鸿沟这一头是被逐出伊甸园,那一头是追寻最终的救赎并且重返 神圣的耶路撒冷。
麦金德的论证不仅仅志在改变地理学作为一门学术学科的地位,他实际上已经在英语世界内确立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地缘政治学,虽然1904年的演讲没有真正使用过这个术语。……最先使用这个术语(地缘政治学)的是瑞典政治家及社会科学家鲁道夫·契伦(1864-1914),他在1899年将地缘政治学定义为“将国家视为地理有机体或空间现象的理论”。在美国,海军战略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汉(1840-1914)也发展出了一套类似的地缘政治词汇。……在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1844-1904)也依据日耳曼国家的扩张发展了一套地缘政治理论。在他的著作《政治地理学》(1897)中,拉采尔提出,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搏斗是一场永无休止地争夺地理空间的战争。他写道:“国家之间的冲突大部分仅仅是为了争夺领土。”……拉采尔后来还把他的论证扩大为国家争夺“生存空间”的理论,希特勒认为这套理论为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部分外交政策提供了正当性,最终导致了1939年战争的爆发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BBC纪录片】地图:权力 掠夺和占有
地图专家、《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作者杰里·布罗顿(Jerry Brotton)教授向我们揭示地图的奥秘——地图是如何制成的?制图方法如何发展?地图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地图不仅仅是帮助我们从甲地到乙地的工具,更是伟大历史时刻的缩影,是政治权力的强大手段。地图可以给人们美好的愿景,却又可以是极具毁灭性的政治势力的工具,能引起偏见,使世界扭曲变形。
第一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
第二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_2
第三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_3
---------------------------------------------------
※编辑推荐※
★ 本书版权已售出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11个国家及地区,风靡全球。
★ 全书图文并茂,收录近100幅珍贵地图及50余幅精美历史图片,半数以上为彩色。
★ 通过十二幅地图切入描述十二个世界历史的关键节点,剖析世界历史与人类精神的进程。
★ 完全颠覆你观看地图的视角,带你进入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
※相关推荐※
一本有关制图艺术的历史书,迷人、全面、新颖。在地图中追踪人类思想的模式,这是一个绝妙的想法。
——汤姆·霍兰德,《卫报》
正如这本插图精美的书所指明的,从古代时期起,地图就承载了大量的象征意义。本书内容丰富,让人无法自拔。
——辛克莱·麦凯,《每日电讯报》
布罗顿捕捉地图的社会、政治、宗教背景的视角非常敏锐,揭示了地图为何、为谁而作,隐藏着何种目的。
——罗伯特·梅休,《今日历史》
通过地图讲述世界历史——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有人想出这个妙招?布罗顿这本书不仅博学,而且扣人心弦。
——《法兰克福汇报》
※内容简介※
这不仅是一部通过十二幅地图讲述世界历史的著作,更可以从中看到地图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发展流变。
书中精选的十二幅世界地图来自不同历史阶段,出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的制图师之手。作者向我们揭示,地图远非客观的真实记录,而是受到一时一地的观念和动机的左右。通过解读地图背后的观念和动机,我们可以窥视制图师所处时代的风尚与精神。每一幅都蕴含着某种重大主题,从科学、政治、宗教、帝国,到地理大发现、民族主义和全球化,皆为世界史发生重大变革的关节点。
在这段图像背后的世界史中,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人类长久以来的一个渴望,那就是将地球完美地呈现在二维平面上。但是,无论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还是主观意识的干扰,这始终是人类难以达成的梦想。在作者的解读中,作为人类理解世界的工具的地图,成了“人-图像-世界”三位一体的棱镜,折射出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精神历程,描绘了一幅前所未有的世界史立体画卷。
精彩短评:
作者:hurlyburly 发布时间:2017-03-01 11:30:54
勉强看完,无论是原始的文本,还是翻译,表达上都有问题。知识量有,主旨和洞见少。
作者:狸貓柯尔尼科夫 发布时间:2024-05-04 17:13:08
老题新做,比预期的精彩很多,翻最后一页很感动。比房思琪要好一些,因为故事中的女性至少还有人重新站起来,至少还有人展现出来自救的力量。一种自救的方式是求助女性,小说里的sisterhood不是那种刻板印象里的通力合作或猜忌背刺,复杂但很符合人性的发展。另一种自救的方式是成为比男性更男的人,模仿masculinity,用男人的方式打败男人,但作者对这种方式的结果也是很有现实洞察的。蛮好看,当成悬疑也可以看的不错的小说。
作者:毛秃秃和胖咕咕 发布时间:2016-06-15 16:04:09
终于出来了~强烈推荐~不是因为是我社图书,是因为他真的太好了~通过地图讲世界史,不但可以了解世界舆图的发展变迁,而且很类似于《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但信息量要大很多~
作者:空西瓜 发布时间:2016-10-27 00:45:40
是通过此书知道纪录片《地图-权利,掠夺和占有》,看纪录片大有收获。此书没有纪录片那样精彩。感觉有点像刚看过的BBC《美丽地图》。讲述的不是地图的制图史,也不是用地图作引子讲述某段历史,地图只是被当成一件件展品介绍了一遍。最不解的是谈到某地图时作者从不提示插图中有这幅地图,尽管标有图号。老实说花十几个小时看完本书,效果远不如花3小时看一遍上面说的那部纪录片。
作者:danyboy 发布时间:2016-09-24 23:49:11
读了一个半月,今晚终于读完了。起初还以为这是本常见的那种图文并茂、蜻蜓点水的通俗普及读物,没想到这几乎就是本学术书啊,信息量太大,几乎每一章都是一篇论文。读的很慢也是理所当然了。地图、地理学与政治、权力、宗教、普世价值等都有着深刻的关系,并不仅是我们惯常认为的一种对世界的观察方式。这本书并没有提供单一的结论,但提供了多个认识地图的视角。古人说河图洛书,图作为世界观的一种物质呈现,的确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意义。这也难怪近年来,很多新出的史学著作都会使用地图。在我看来,地图本身蕴含着普世性,从古至今,这种普适性在基督教的大公性、东亚的天下体系、大航海时代的世界观、民族国家的地缘政治和网络时代的开放信息社会。所以,我认为地图尽管各自不同,但还是有着一以贯之的东西的。
作者:nothing传叔 发布时间:2016-12-23 23:55:57
非常一般,只是制作精美而已,幸亏没买。。。
深度书评:
转贴译者序:我与越野车
作者:㗊蕤冰 发布时间:2007-04-15 19:44:24
译者序:我与越野车
童年与少年时代生活在贵州大山中的一个国防工厂,离市区20公里。工厂的所在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群山环抱,山间还有一个水库,水从一个山洞中流出的,终年不断、水寒刺骨。60-70年代交通非常不便,职工每周只能乘交通车回城里的家一趟(没有汽油,不能天天开)。70年代后期才改为每天开班车,因此我在母亲的怀抱里就开始坐车了。所谓交通车开始不过是一辆抗战时缴获日本人的“馒头车”(货车的驾驶室又高又圆,有一个短鼻子)、一辆苏联的卡车(车头有点象美国吉普)、几辆解放牌,在货厢上用角铁和钢管焊上拦杆,后门板上再挂上一个钢管焊成的梯子。当然冬天有帆布蓬,我们就象士兵一样“站”这样的交通车往返于工厂与城里。除了卡车,工厂里还有小车,两辆北京212:一辆是四门的、一辆是后开门的。我们称为“五座”和“八座”吉普车。那时坐交通车如能坐在驾驶室副座就是很幸福的事,一般都是孕妇、婴儿、病号才可享受此待遇,至少从我记事起我没坐过几会驾驶室,总是“到后边呆着去!”。而坐吉普车那简直是奢侈的享受。开吉普的一个老司机,是一级驾驶员,听大人说周总理视察贵州时他在省军区,为周总理开过车。因此,这个老司机在我们孩子中简直是个传奇人物,他也喜欢小孩,我们偶尔能上他的车上玩玩,更多的时候仅是在路边看吉普车从眼前驶过,特别是车冲坡时,车头会很有特色的起伏,觉得这种起伏非常帅、显的孔武有力。那时,在我心目中北京吉普是最好的车。
另一件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烙印的是美国吉普。在几乎整个70年代,工厂里每周都放露天电影,不外是样板戏,还有些老电影,特别是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如《奇袭》就反复放,这也是我最喜欢看的,里面的Willys吉普、中型吉普、以及在那个年代很少见的志愿军侦察员开着中型吉普在盘山公路上与敌人周旋的情节都深深吸引了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酷毙了!”。甚至在70年代的贵州还有美国的Willys、道奇吉普,还有道奇6×6、福特10×10军用卡车。78年左右我家附近一个工厂的一辆Willys才报废,扔在厂门口一年多,我经常带着弟弟到那车上去玩,简直难以相信我为什么会对那堆废铁如此着迷。
读中学时我有了自己的“车”——“凤凰18型”,那可是当时百姓追求的“豪华”车。我自然是对爱车关怀备至,每周必擦一次,而且拆洗轮轴、润滑都是我自己动手。汽车真正进入我的生活还是我到美国后的事。
在美国没有汽车寸步难行,因此我到美国时在芝加哥转机并停留一天,住在我的大学同学家。同学就花了两小时在一空地上教我开车。时值冬季,刚下了一场大雪,我就在雪地上开了两小时的丰田Celica旧跑车。车是自动档,所以很容易开,以致于“速成”后我便在朋友的指导下上路,开到他家还居然一次性完成了一个漂亮的“parallel parking(平行停车)”。这便是我开车生涯的起点。到美国的第一个月完成了“written examination(交规考试)”,拿到了“learner’s permit(学车许可证)”;第二个月的月初我就买了一辆六成新的本田CIVIC LX(全装备:电动中控门窗、自动巡航、转向助力、防盗器、单碟CD音响、VTEC16阀发动机),原打算买一CJ-5或Wrangler二手车,但我当时不会开手动档车,加之价格比同年的轿车要贵得多,只能放弃。有车后,接下来是搬家,邻居有一美国小子叫Chris,爷爷是公路建筑商、其父是律师,拥有一律师公司。Chris开一墨绿Wrangler,我俩常一起喝啤酒。Chris有一朋友在读大学,并自建了一个4×4网站,开一大脚CJ-5。因而我得以涉猎越野车的世界,他们每年有2-3次到越野营地,我曾跟他们去过,他们玩吉普的热情可用一个字来概括:crazy。在Mozark的山间小溪中逆流而上,用四驱、用绞盘,不象是越野,倒象是攀岩,让我真正领略了吉普的力量、吉普的无往不前。他们告诉我:吉普爱好者都喜欢改装吉普,在他们中的流行语是:“吉普不是在生产线上组装出来的,而是改装出来的!”我也不禁下决心:我的下一部车一定要吉普!
Chris有几盘越野驾驶培训的录象带,当然都被我一览无余,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在讲述如何使用绞盘时都特别强调:以树木为绞盘线固定点时,必须使用尼龙抱树带绕在树上以保护树木。非常有环保意识!也从一侧面反映了美国的越野爱好者的水平:挑战自然、亲近自然、爱护自然。
有时周末我会到书店去呆上半天,找本书往书架旁的地毯上一坐,便可学到很多东西。书店里关于汽车的书非常多,有图册、维修手册(每出一种新车型,都会有相应的一本手册),我自然是专门看吉普的书籍,对吉普的起源、历史及每种型号都有了深入了解。其中一本非常棒的是介绍吉普的整个发展史的书,图文并茂,就是太贵,几经犹豫未买,第二个周末终于下决心要买时,却已售完。
在路上会不时看见CJ、Wrangler、Cherokee、Grand Cherokee,而且开Wrangler的时常会在车上有几位青年男女,敞着蓬、开着大功率音响,在信号灯刚一变绿,便轰着油门、轮胎发出刺耳尖叫一下窜出去,似乎在告诉别人:我浑身是劲儿!
偶尔也会看见Hummer,那敦实的模样、粗壮的体格,仿佛没有它不能去的地儿,远远驶来,像一小坦克。在美国的一些空军基地每年会向公众开放,不时还会有Air Show,这些场合总会有军用品展览,大到F-15、F-16、C-130,小到匕首、钢盔、打火机,你还可以买些旧军服、钢盔、勋章等东西,非常有意思!自然必不可少的是吉普迷收藏的Willey们,看了他们的“古董”才知小小Willey也有不少名堂,比如陆军、海军陆战队用的车就有所不同。Hummer也是必不可少的明星,在路上看见美国兵开时没机会接近,这时我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爬上去东摸西瞧,还没忘记从车顶的舱口中探出身留一“玉照”。看上去那么沉的一家伙,没想到两个手指便能拨动方向盘,让车胎在原地转向,可惜没有机会开。
97年回国后毫不犹豫地就买了北京吉普公司的2020,没别的——便宜!交完款让两天后去提车。提车那天,无比激动地去了,坐在车上熟悉了一下各开关、档位,便自己从三环上开回家,一路有惊无险,主要是不习惯:美国车多,但路上没这么乱;其次,不习惯2020系列的驻车制动,在桥上起步溜车,幸未伤及它车。
到家第一件事是装上我从美国带回的“Baby Car Seat”,然后去洗车。当晚带上太太和儿子在四周兜了一圈,大家都挺满意。特别是我儿子,回国后一直没自家的车,有些不满,问我为何不将在美国的车开回来。他在美国时就喜欢邻居的吉普和Pickup,这回我们也有了一个“个儿大”的车,自然十分欢喜。开了几天,熟悉了这车,也十分满意,沈阳金杯的发动机不错。车开起来方向、离合、换档都沉,但我觉得很有力量感。总之,从喜欢吉普到有了自己的吉普,我挺满意!虽然单位同事都笑我:你怎么买这么一辆“破”吉普?我说便宜,人说小面也便宜,还省油。只好一笑而已。
有了我梦里不曾敢想的“吉普”车,自然我对她是呵护倍至,她也从未辜负过我,从未把我撂在路上。从第一天开始就严格按保养手册对她定期保养,有小毛病就赶紧修,所以一直车况良好,发动机平稳、有力,每次尾气都一次通过。
经常保养我的爱车,邻居们也关心我:或又修车哪?或车又坏哪?无言以对,即应之:是的!然后被还以一句:这国产车就是不行!继问什么时候换车啊?又答:快了!其实保养车和修车是两码事儿,保养是发现隐患、保持车辆在最佳状态,而修车则是坏了才去补救,天壤之别!换车?等我这车报废吧!唯一的遗憾是未能让他们相信国产车也可以很棒,其实小区里那么多“国产”轿车,从不见他们修,可我想他们每年扔在修理厂、维修站的钱少不了,所有那些车定期进站保养,但2020却少有定期进站保养的,从这个角度来说2020岂不是质量最好的吗?2020不贵,但也需保养。
由于喜欢越野车、喜欢越野,也就慢慢认识了一些越野爱好者,后来还加入了俱乐部。此后经常跟俱乐部的朋友一起开车去越野,到郊区、乡村去也逐渐成为一种休闲方式。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越野只是愉悦身心、释放工作压力的一种方式,是一种业余爱好;即便对那些因职业需要进行越野的人或越野发烧友而言,安全也是第一位的。掌握正确的越野驾驶技术是安全越野的保证。越野驾驶技术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如何才能掌握正确的越野驾驶技术呢?我们可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但往往需要我们在此过程中付出代价!如果能同时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就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越野驾驶技术。如果有这样一本书,有越野驾驶方面的专家对越野驾驶技术的系统总结,再结合自己的实践,我们就能很快掌握正确的越野驾驶技术,就能迅速提高我们的水平,就能让我们安全地去进行休闲娱乐、安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有时在越野过程中也看到有人因经验不足、采用错误的操作而发生危险,因此就产生了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的念头。看过的书也有几本,但感觉Brad DeLong写的《4-Wheel Freedom》比较好,Brad DeLong是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越野驾驶专家,他在书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越野驾驶的相关知识。开始时只是挑重要的几章,译出来后贴在论坛里,朋友们看了都很喜欢,鼓励我全部翻译出来印成书。特别要感谢一个在出版界工作的朋友——周浩、李沛峰,在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开始了书的翻译和版权洽谈工作,由于是利用业余时间,所以断断续续搞了一年才算完成。
还要感谢美国Paladin出版公司的主任编辑Jon Ford的帮助和信任,是他代表公司授权我联系中文版的出版事宜。本书能顺利出版也有书原作者的帮助,在书稿翻译完后,Brad DeLong还提供了最新版的文字资料和彩色照片(原书为黑白照片)。最后还要感谢出版社的李艳阳,有他们的帮助才使本书得以正式出版。
原书共有十三章和几篇附录,附录包括“四驱小辞典”和一些美国旅行地图、越野驾驶学校及车辆改装装备生产商的资料,鉴于国内的实际情况,我只将此书正文部分及四驱小辞典翻译成中文;原书使用英制单位,为方便读者,在书的最后我还年附上了英制与公制单位的换算表。由于本人也是业余爱好,自己的专业与汽车、机械相差甚远,加之是工作之余进行翻译,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得到朋友们的谅解和指正!
这本译作也是我献给妻子王昀和儿子金泽人的礼物!是他们与我一起分享了郊游和越野的乐趣;当我和朋友一起去越野时,是妻子给了我支持和理解;当我保养自己的越野车时,是儿子给我当助手。家人的爱和越野给我的乐趣是我翻译这本书的真正动力!
这篇文章写的评论好,转载过来大家分享下
作者:Aslan. 发布时间:2008-04-28 13:45:18
http://www.phil.pku.edu.cn/personal/hehh/swsb/sp/03.htm
梭罗和他的湖
一
想为一本寂寞的书打破一点寂寞,此愿巳久,这本书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这本书在一八五四年出世时是寂寞的,它不仅没有引起大众的注意,甚至连一些本来应该亲近它的人也不理解,对之冷落甚或讥评。它永远不会引起轰动和喧嚣,在它成为一部世界名著之后它也仍然是寂寞的,它的读者虽然比较固定,但始终不会很多,而这些读者大概也是心底深处寂寞的人,而就连这些寂寞的人大概也只有在寂寞的时候读它才悟出深味,就象译者徐迟先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
那么,为何要扰它?扰这寂寞?
二
梭罗是个法国血统的美国人,只活了四十五岁。他的挚友,年长他十四岁的爱默森在他死后曾对其人格特征作过一番栩栩如生的描述:梭罗喜欢走路,并认为走路比乘车快,因为乘车你要先挣够了车费才能成行。再说,假如你不仅把到达的地方,而且把旅途本身当成目的呢?但他几乎一辈子没有走出过他的家乡--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及其附近的山水。他觉得他家乡那块地方包含着整个世界,他是能从一片叶子就看出春夏秋冬的人,他家乡的地图就在他的心里,那地图自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固定的,而是活动的,云会从它们那儿带走一些东西,风又会把它们送来。
他曾在美国最好的大学(哈佛)受过教育,他也曾到当时荒凉的瓦尔登湖边隐居,像一个原始人那样简单地生活,他想试试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能够简单到什么程度,想试试用自己的手能做些什么,他用很短的时间就动手造好了一个颇能遮风蔽雨的小木屋,这说明住房困难其实不难解决,即使胼手胝足用最原始的方式。如果我们现在变得这么难,那一定是在什么地方出了点问题。他曾经试制过一种新型铅笔,可是,在这铅笔真的可以为他带来利益时,他却又不想干这营生了。试制成功了对他来说就等于说事情干完了,大量生产而牟利并不是他的事。他生前也出了几本书,当时都并不引人注目,他遗下的日记却有三十九卷之多,里面自然有一些人们不感兴趣的东西。不过,他这个人确实挺有点意思,还有他那个湖。
三
梭罗性格中最吸引我们的可能就是那种与我们的性格最不同的东西,就是他整个人的独特性。他也许比别人更多地逃脱了概括,逃脱了归类。梭罗生活得有时像个隐士,他可能时常觉得那山、那水比那人更与他相投,山川草木均是他的密友,甚至他的一个朋友也说他∶"我爱亨利,但无法喜欢他,我决不会想到挽着他的手臂,正如我决不会想去挽着一棵榆树的枝子一样。"
真的,他生活得像一棵树--我们可以从树的全部意义上去理解这句话∶它的伞样的形状,它不断迸发的枝条、它的蓬勃向上、它的扎进土壤深处的根须和承受阳光雨露的绿叶,尤其是它的独立支持和独立性,对于梭罗,我们可以像惠特曼一样说∶
在路易安那我看见一棵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它孤独地站立着,有些青苔从树枝上垂下来,
那里没有一个同类,它独自生长着,
发出许多苍绿黝碧的
快乐的叶子。
然而,我们还是可以说,这树又不是孤独的,寂寞的、与世隔绝的。它与世界的联系和作用是通过它隐秘而深刻的根须、通过大地进行的。通过大地,它不仅和它的同类--其它的树木联系着,也和青草、鲜花、阳光、雨露和整个大自然联系着。联系干吗非要互相蹭在一起?"人的价值并不在他的皮肤上,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碰皮肤。"不要模仿,而是表现你自己的独特性吧,你才配得上你的称号--人,你才可能和其他人发生一种真正的联系,才可能和真正伟大的大全和唯一发生一种联系。
四
世界上有多少个窗口,就有多少种生活,所以,命题小说虽然难做,以"窗口"命题倒还不失为一个补救办法,就像前不久有人试过的。我们在大街上闲逛,特别是新到一个地方,有时会对某些窗口发生好奇∶那里面在进行着什么呢?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想来会和我们有些不同。有的窗口对这种好奇心是敞开和欢迎的,有的窗口则在黑黑的帷幕下摆出一幅莫测高深的面孔。
这是站在窗外,调换一下,站在某个临街的窗口里面,我们有时也会注意底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凝视着某个我们感兴趣的面孔,她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时我们自己的生活过腻味了,我们更想知道和我们自己的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另一些人,他们过的是另外一种生活--比方在契诃夫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想法变成了一种渴望、一种非常感人的东西--这正是契诃夫魅力的一个秘密。也许,正是这一种渴望和好奇,提供了我们第一节提出的问题的部分答案。
五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有一天他想做一根手杖,他想,凡是完美的作品,其中时间是不存在的,因此他自言自语,哪怕我一生中不再做任何其它的事情,也要把它做得十全十美。他一心一意,锲而不舍,目不他视、心无他想,坚定而又高度虔诚,在这整个工作过程中,他的同伴逐渐离开了他,都死去了,而他在不知不觉中却保持着青春,最后当手杖完成时,它突然辉煌无比,成了梵天世界中最美丽的一件作品。
做好一件事--这就是他告诉我们的。专心致志于你所做的事--这就是他告诉我们的。为什么要急于成功?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伙伴,那也许是因为他听到的是生命的另一种鼓点,遵循的是生活的另一种节拍。
人啊,不要用世俗的成功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吧。而你却要专心致志做好你要做的事--一辈子也许只是一件事。
而这就要使你的心灵单纯。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也就越简单,你要去弄清那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这往往是大自然慷慨提供给每一个人的。不要以复杂的方式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不要以多余的钱和精力去购买多余的东西。
六
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流水帐就像读一首诗。他计算了自己造那间小木屋的支出,总共是花了28块1毛2分5;他也计算了他在一段隐居期间的饮食费用及其它支出,得出了收支相抵后的差额。我觉得,读这些看来枯燥的数字就像读一首诗。梭罗的手不仅拿笔,也拿斧子,梭罗的眼睛不仅看书,也看绿树、青草、落日和闪动着波光的湖水。他的脑子自然也在思考,是在接近思维之根的地方思考,在那里大概也埋着感觉之根、情感之根。
梭罗认为∶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养,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快活的了。说梭罗是"大自然的挚爱者"也许还不够,他常常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他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他踏在地上的脚印常常是深的,那意示着一个负重者。他不把花从枝子上摘下来,但把汗洒进土里。
七
我们总是过于匆忙,似乎总是要赶到那里去,甚至连休假,游玩的时候也是急急忙忙地跑完地图上标上的所有风景点,到一处"咔嚓、咔嚓",再到一处"咔嚓、咔嚓",然后带回可以炫示于人的照片。我们很少停下来,停下来听听那风,看看那云,认一认草木,注视一个虫子的爬动。
我们有时大概真得这样,--就像战时英国为节约能源而在火车站设置的宣传牌∶"你有必要做这一次旅行吗?--我们要这样询问一下我们自己∶"你有必要做这样一件事吗?"以节省我们的生命和精力。
人们总是乐于谴责无所事事,而碌碌无为不更应该受到谴责?特别是当它侵害到心灵也许是为了接纳更崇高更神圣的东西而必须保有安宁和静谧的时候。在梭罗于瓦尔登湖度过的第一个夏天,他没有读书,他种豆子,有时甚至连这也不做。他不愿把美好的时间牺牲在任何工作中,无论是脑的工作或手的工作。他爱给他的生命留下更多的余地。他有时坐在阳光下的门前,坐在树木中间,从日出坐到正午,甚至黄昏,在宁静中凝思,他认为这样做不是从他的生命减去了时间,而是比通常的时间增添了许多、超出了许多。
八
美国的十九世纪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独特的美国文化诞生和成长的时期,是继政治独立之后美国精神、文化从欧洲大陆的母体断乳而真正独立的时期。这一时期中以爱默森和梭罗等为代表的"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思潮尤其令人注意,爱默森的《美国学者》的讲演被人称为是"我们思想上的独立宣言"。
"超验主义"这一并不确切的戏称也许只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表现了这一思潮的一个特征,即崇尚直觉和感受,这一思潮更重要的意义是体现在它热爱自然,尊崇个性,号召行动和创造,反对权威和教条等具有人生哲学蕴涵的方面,它对美国精神文化摆脱欧洲大陆的母体而形成自己崭新独特的面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而梭罗比演说和写作更多地是实践和行动,在他的性格中,那种崇尚生命和自然、崇尚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和那种曾经在美国的开发,尤其是西部的开发中表现出来的勇敢、豪迈、粗犷、野性的拓荒者精神不是有着某种联系吗?
九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哲学和著书立说联系到了一起,似乎非著书不足以立说,非立说不足以成为一个哲学家。可是,人们往往忘记了最早的哲学都不是写出来的,无论在东方、在西方。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哲学都只是门徒与后人对他们生活和谈话的笔录。而还有那些没有流传下来的呢?哲学是一种显示,有时是有意、有时是无意的显示,有时连显示都不是,甚至于是一种有意的隐蔽,那么,去注意人们的生活吧,要并不亚于注视书本。
梭罗也谈到过哲学,他说∶"近来是哲学教授满天飞,哲学家一个没有。然而教授是可羡慕的,因为教授的生活是可羡慕的,但是,要做一个哲学家的话,不但要有精美的思想,不但要建立起一个学派来,而且要这样地爱智慧,从而按照智慧的指示,过着一种简单、独立、大度、信任的生活。"他做了他所说的,他比许多哲学教授更像是一个哲学家,一个具有古朴遗风的哲学家。他不单纯是从书本中熬出一点学问,他贡献给我们的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十
梭罗还有另外的一面,这一面也许在《瓦尔登湖》中并没有明白的展示,但不了解这一面就不能完整地把握梭罗的性格。这一面即不是避世而是入世的一面,不是作为隐士而是作为斗士的一面,虽然不是约翰·布朗那样进行暴力反抗的斗士,而是作为主张非暴力反抗的斗士,但他的看法似乎比前者更清醒、更深刻,看到了问题的更深症结所在。
梭罗反对美国的奴隶制度,反对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他对人类社会中他认为是恶的东西的憎恨程度不下于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他曾因拒绝交税而坐过监狱,一八四九年他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公民的不服从》(作为单行本出版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被人认为是历史上改变世界的十六本书之一,他倡导的"公民的不服从"( civil disobedience)的思想对托尔斯泰、罗曼·罗兰、印度圣雄甘地和马丁·路德·金都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在他那里,有着某种隐士和斗士的奇妙结合。
十一
梭罗并不希望别人成为和他一样的人,因为他希望自己也不总是过去所是的人。他不执意要做一名隐士,他想隐居时,他就来了,他觉得够了时,他就去了。
他当然不会像李固《遗黄琼书》中指斥的那样以处士之名"纯盗虚声",他大概也不会像孔稚圭的《北山移文》那样壮怀激烈地谴责不再隐居的人。他注重的是生活得自由,而不是执着于某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
他明确地说他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但他愿意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的合适方式,而不要简单地因袭和模仿他父亲的、或母亲的、或邻居的生活方式。他是一个天生的倡异议者,对每一个建议本能的反应是说"不"。而现在有什么人愿意做人中的黄蜂呢?人们更喜欢在互相恭维的泥淖中打滚。
他的善意和同情并不表现为顺从别人,他的坚定和明智也不要求别人的顺从。他要自己绝对自主,也要每一个人都绝对自主。可是一个人仍然可以这种意义上成为和他一样的人∶即成为一个与任何其他人(当然也包括梭罗)不同的人,成为一个可以说这一句话的人——
我是我自己。
十二
从一八四五年七月四日到一八四七年九月六日,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差不多正好两年零两个月。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这块地方可能并不是我们现在正匍匐的地方,但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出发去寻找它。它不仅是我们身体的栖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它给我们活力,给我们灵感,给我们安宁。我们可能终老于此,也可能离开它,但即使离开,我们也会像安泰需要大地一样时常需要它。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曾如此谈到这种心灵故乡的意义∶
"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巳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的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在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安静。"
而梭罗是幸运的,他出生的地方就是他精神的故乡。不过,从他的祖先是从法国古恩西岛迁来而言,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寻找,一种失而复得。谁知道呢,也许他更其遥远得多的祖先(梭罗决不会以自己是美洲士著的后裔为耻的)曾冒死漂洋过海,而现在梭罗又重新找到了他的故乡。
十三
世人不断致力于占有更多的东西,梭罗也另有一种奇特的占有;世人纷纷地购进卖出,梭罗也另有一种奇特的购买方式。在他看来,如果你喜欢某处庄园,喜欢某处风景,你不必用金钱买下它,在它里面居住,而是要经常在心里想着它,经常到它那里去兜圈子,你去的次数越多,你就越喜欢它,你就越可以说是它的主人,就像一个诗人,在欣赏了一片田园风景中的最珍贵部分之后就扬长而去,那庄园主还以为他拿走的仅只是几枚野苹果,诗人却把他的田园押上了韵脚,他拿走了精华,而只把撇掉了奶油的奶水留给了庄园的主人。
这种购买付出的不是金钱,而是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它付出的是一颗挚爱的心,还有体力,它得到的自然也更珍贵。这种占有是不为物役的占有,也是一种不妨碍他人占有的占有。
瓦尔登湖,我没有去过,不知道那是怎样一个湖,不知道它今天是否变成了某一个人的产业,可是,我们不总是可以在前面的意义上说——
瓦尔登湖,梭罗的湖。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快捷(267+)
- 方便(370+)
- 强烈推荐(316+)
- 微信读书(676+)
- 赞(680+)
- 无水印(673+)
- 图文清晰(220+)
- 实惠(220+)
- 全格式(431+)
- 服务好(513+)
- 速度慢(176+)
- 博大精深(425+)
下载评价
- 网友 辛***玮: ( 2024-12-24 14:15:09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林***艳: ( 2024-12-29 14:28:36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索***宸: ( 2024-12-10 11:11:08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饶***丽: ( 2024-12-14 12:02:42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步***青: ( 2025-01-01 02:22:15 )
。。。。。好
- 网友 孙***美: ( 2024-12-27 01:27:23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陈***秋: ( 2024-12-28 09:49:46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温***欣: ( 2024-12-25 10:41:41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寿***芳: ( 2025-01-07 19:31:43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堵***洁: ( 2024-12-16 18:42:18 )
好用,支持
- 网友 权***波: ( 2024-12-15 08:19:11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相***儿: ( 2024-12-17 13:43:11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敖***菡: ( 2025-01-07 21:23:48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好多好多的交通工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影响力(图文版) [精装]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司马彦字帖 写字课课练高中必修上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黄埔故事100讲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心理学导论 (美)库恩 等著,郑钢 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论辩术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儿童自然百科全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文版Altium Designer 21电路设计与仿真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小学同步测试卷 语文(五年级上人教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红宝书】考研英语10年真题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