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经典诵读(第1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小学生经典诵读(第1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小学生经典诵读(第1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小学生经典诵读(第1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小学生经典诵读(第1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小学生经典诵读(第1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小学生经典诵读(第1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小学生经典诵读(第1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小学生经典诵读(第1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小学生经典诵读(第1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小学生经典诵读(第1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小学生经典诵读(第1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XX&CO 发布时间:2021-08-16 19:03:36
《用逻辑力撬动地球》3+
前段时间入了这套神书,极具想象力,经常有些绘本,逗乐了大人,幼崽却一脸懵逼,,但是这本书不同,完全戳中3岁+孩子的心,特别是男孩。
举例其中的《爆炸的铁丝细菌》
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对!还没明白这是什么东西。
霍利博士的宠物三宝和米米回家啦,诶,怎么变了样,变成了铁丝狗狗和猫咪,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候,幼崽被吸引了,,强烈的欲望想一探究竟~原来是铁丝细菌,感染后,就变成了铁丝的样子,,这时候开始开脑洞了~
霍利博士拿出了膨胀粉,并且他途中变的越来越细,最后也变成了铁丝。
怎么消灭细菌?用膨胀粉将铁丝细菌膨胀起来,最后贴是细菌爆炸!(这段真的很爱啊~原来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可以这么有趣!)幼崽看到这里,眼睛都亮了。。
这套书,每本都精彩
作者:Viking 发布时间:2012-09-14 14:31:42
这本书出中文版会有市场吗?
作者:苏鲁 发布时间:2018-02-27 16:24:59
真是不能买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书,看封面就知道不行啊
作者:不喝水的鲫鱼 发布时间:2015-02-11 03:01:43
我第一次看到这么优秀的中文教科书,内容讲解清晰,编排顺序合理,循序渐进。对于各种求最优解的方法,不仅讲明白了原理、适用条件、使用方法,还通过算例对比说明优缺点。整本书没有以我的能力能发现的错误,甚至我连错别字也没发现。其实看看参考书目就知道,这本书是用心编的,不是单纯拼接而成的。
作者:Acht 发布时间:2017-10-11 19:56:45
不就是準備個GRE么,一步步波澜不惊也走的蠻好,哪有陈琦书上写的那么苦逼、困难、吓人。与其说GRE恐怖还不如说是对GRE的畏難情緒才真恐怖。
作者:captive 发布时间:2017-12-30 23:05:38
一星。可以更低。原文内容不知如何。但翻译实在糟糕。一方面译者对CBT毫无了解,且恐怕根本没花时间去网上搜搜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许多约定俗成的治疗用语,如负性自动化思维(NAT),乃至创始人的名字都被译者重新演绎了一回。既不方便理解,也影响阅读。比这更糟糕的是,许多基础词汇也错的简直离谱。稍微阅读过相关书籍应该知道杏仁核是什么东西,然而在本书中“位于大脑深处的原始情感和反应中枢是扁桃腺”。不知道指的是喉咙里那个吗?书译的好不好有没有意思再说,此类错误比比皆是实在毫无道理。哭笑不得。差评。
深度书评:
补一下目录
作者:thomas 发布时间:2022-07-15 16:00:00
第1篇 高等数学
1.1 函数、极限、连续 2
1.1.1 求几类与复合函数有关的函数表示式 2
1.1.1.1 已知f(x)和φ(x),求f[φ(x)]或φ[f(x)] 2
1.1.1.2 求分段点相同的两分段函数的复合函数 2
1.1.2 函数的奇偶性 3
1.1.2.1 判别(证明)函数的奇偶性 3
1.1.2.2 奇、偶函数性质的应用 5
1.1.3 讨论函数的有界性和周期性 5
1.1.3.1 判定有限开区间内连续函数的有界性 5
1.1.3.2 判定区间内连续函数的有界性 6
1.1.3.3 讨论函数的周期性 6
1.1.4 理解概念 7
1.1.4.1 正确理解定义中的“ε-N”“ε-δ”“ε-X”语言的含义 7
1.1.4.2 正确区别大量与无界变量 8
1.1.5求未定式 9
1.1.5.1 求0/0型或∞/∞型 9
1.1.5.2 求0·∞型 13
1.1.5.3 求∞-∞型 13
1.1.5.4 求幂指函数型(00型,∞0型,1∞型) 13
1.1.6 求数列 17
1.1.6.1 求数列通项为n项和的 17
1.1.6.2 求由递推关系式给出的数列 22
1.1.7 求几类特殊子函数形式的函数 25
1.1.7.1求需先考察左、右的函数 25
1.1.7.2 求含根式差的函数 27
1.1.7.3 求含或可化为含指数函数差的函数 27
1.1.7.4 求含lnf(x)的函数,其中limf(x)=1 28
1.1.7.5 求含有界变量因子的函数 29
1.1.8 求含参变量的函数limn→∞φ(n,x) 29
1.1.8.1 求limφ(n,x),其中φ(n,x)为或可化为F(x)g(n)指数函数型 29
1.1.8.2 求limφ(n,x),其中φ(n,x)为或可化为g(n)F(x)幂函数型 30
1.1.8.3 求limφ(t,x),其中φ(t,x)可化为g(t)F(x)型或F(x)g(t)型 30
1.1.8.4 求limφ(n,x)或limφ(t,x),其中φ(n,x)=F(n,x)g(x,n)或φ(t,x)=F(t,x)g(t,x) 31
1.1.9 已知一求其待定常数或含未知函数的另一 31
1.1.9.1 由含未知函数的一(些),求含该函数的另一 31
1.1.9.2 已知式的,求其待定常数 32
1.1.10 比较和确定小量的阶 34
1.1.10.1 比较小量的阶 35
1.1.10.2 确定小量为几阶小量 36
1.1.11 讨论函数的连续性及间断点的类型 37
1.1.11.1 判别函数的连续性 37
1.1.11.2 讨论分段函数的连续性 38
1.1.11.3 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39
1.1.12 连续函数性质的两点应用 41
1.1.12.1 证明存在ξ∈[a,b],使含ξ的等式成立 41
1.1.12.2 证明方程实根的存在性 43
1.2 一元函数微分学 44
1.2.1 导数定义的四点应用 44
1.2.1.1 判断函数在某点的可导性 44
1.2.1.2 利用导数定义求某些函数的 48
1.2.1.3 利用导数定义讨论函数性质 50
1.2.1.4 利用导函数符号及函数单调性比较函数值的大小 50
1.2.2 讨论分段函数的可导性及其导函数的连续性 50
1.2.2.1 讨论分段函数的可导性 50
1.2.2.2 讨论分段函数的导函数的连续性 51
1.2.2.3 讨论一类特殊分段函数在其分段点的连续性、可导性及其导函数的连续性 52
1.2.3 讨论含值函数的可导性 52
1.2.3.1 讨论值函数|f(x)|的可导性 52
1.2.3.2 讨论函数f(x)=|φ(x)|g(x)的可导性 52
1.2.4 求一元函数的导数和微分 54
1.2.4.1 求复合函数的导数 54
1.2.4.2 求反函数的导数 54
1.2.4.3 求隐函数的导数 55
1.2.4.4 求分段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 56
1.2.4.5 求幂指函数及含多个因子连乘积的函数的导数 56
1.2.4.6 求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57
1.2.4.7 求某些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57
1.2.4.8 求一元函数的微分 60
1.2.5 利用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确定其待定常数 62
1.2.5.1 利用函数的连续性确定其待定常数 62
1.2.5.2 根据函数的可导性确定其待定常数 62
1.2.6 利用微分中值定理的条件及其结论解题 63
1.2.7 利用罗尔定理证明中值等式 65
1.2.7.1 证明中值等式f′(ξ)=0或f″(ξ)=0 65
1.2.7.2 证明存在ξ∈(a,b),使cf′(ξ)=dg′(ξ),其中c,d为常数 66
1.2.7.3 证明存在ξ∈(a,b),使k(ξ)f′(ξ)+h(ξ)f(ξ)=Q(ξ) 66
1.2.7.4 证明存在ξ∈(a,b),使f(ξ)g′(ξ)+f′(ξ)g(ξ)=0 67
1.2.7.5 证明存在ξ∈(a,b),使f′(ξ)g(ξ)-f(ξ)g′(ξ)=0 (g(ξ)≠0 68
1.2.7.6 证明存在ξ∈(a,b),使f′(ξ)+g′(ξ)f(ξ)=0 68
1.2.7.7 证明存在ξ∈(a,b),使nf(ξ)+ξf′(ξ)=0(n为正整数) 68
1.2.7.8 证明存在ξ∈(a,b),使f(ξ)/g(ξ)=f″(ξ)/g″(ξ),即f(ξ)g″(ξ)-f″(ξ)g(ξ)=0 69
1.2.7.9 证明存在ξ∈(a,b),使f′(ξ)+g′(ξ)[f(ξ)-bξ]=b 69
1.2.7.10 证明与定积分有关的中值等式 70
1.2.8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应用 72
1.2.8.1 证明与函数改变量(增量)有关的中值(不)等式 72
1.2.8.2 证明函数与其导数的关系 72
1.2.8.3 求解与函数差值有关的问题 74
1.2.8.4 证明多个中值所满足的中值等式 74
1.2.8.5 求中值的位置 75
1.2.9 利用柯西中值定理证明中值等式 76
1.2.9.1 证明两函数差值(增量)比的中值等式 76
1.2.9.2 证明两函数导数之比的中值等式 77
1.2.10 泰勒定理的两点应用 78
1.2.10.1 证明与高阶导数有关的中值(不)等式 78
1.2.10.2 计算按常规方法不好求的未定式 79
1.2.11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79
1.2.11.1 证明函数不等式 80
1.2.11.2 证明数值不等式 85
1.2.12 讨论函数的性态 85
1.2.12.1 证明函数在区间I上是一个常数 85
1.2.12.2 证明(判别)函数的单调性 86
1.2.12.3 讨论函数是否取得极值 86
1.2.12.4 利用二阶微分方程讨论函数是否取极值,其曲线是否有拐点 88
1.2.12.5 求曲线凹凸区间与拐点 89
1.2.12.6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值 91
1.2.12.7 求曲线的渐近线 94
1.2.13 利用函数性态讨论方程的根 95
1.2.13.1 讨论不含参数的方程实根的存在性及其个数 95
1.2.13.2 讨论含参数的方程实根的存在性及其个数 96
1.2.14 函数性态与函数图形 96
1.2.14.1 利用函数性态作函数图形 96
1.2.14.2 利用函数的图形,确定其导函数的图形 98
1.2.14.3 利用导函数的图形,确定原来函数的性态 98
1.2.15 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99
1.2.15.1 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 99
1.2.15.2 求解与切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有关的问题 100
1.2.15.3 求解与两曲线相切的有关问题 101
1.2.15.4 求解与平面曲线的曲率有关的问题 102
1.3 一元函数积分学 103
1.3.1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关系 103
1.3.1.1 原函数的概念及其判定 103
1.3.1.2 求分段函数的原函数或不定积分 104
1.3.1.3 利用积分运算与微分运算的互逆关系求解与原函数有关的问题 105
1.3.2 各类被积函数不定积分的算法 106
1.3.2.1 求被积函数为f(x)/g(x)的不定积分,其中f(x)=g′(x)或f′(x)=1/g(x)
106
1.3.2.2 计算被积表达式中出现或可化为f(φ(x))和φ′(x)dx乘积的不定积分 106
1.3.2.3 计算被积函数仅为一类函数或为两类不同函数乘积的不定积分 107
1.3.2.4 计算简单无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109
1.3.2.5 求∫1(ax+b)kf1(ax+b)k-1dx,其中k≠1为正实数 111
1.3.2.6 求被积函数的分母为或可化为相差常数的两函数乘积的积分 112
1.3.2.7 求三角函数有理式的不定积分 113
1.3.2.8 求被积函数含复合对数函数或复合反三角函数为因子函数的积分 114
1.3.2.9 有理分式函数∫P(x)Q(x)dx(P(x),Q(x)为多项式)的积分算法 114
1.3.3 利用定积分性质计算定积分 116
1.3.3.1 利用其几何意义计算定积分 116
1.3.3.2 计算对称区间上的定积分 117
1.3.3.3 计算周期函数的定积分 119
1.3.3.4 利用定积分的常用计算公式计算定积分 121
1.3.3.5 计算被积函数含函数导数的积分 122
1.3.3.6 比较和估计定积分的大小 123
1.3.3.7 求解含积分值为常数的函数方程 124
1.3.3.8 计算几类需分子区间积分的定积分 125
1.3.3.9 计算含参变量的定积分 127
1.3.3.10 计算需换元计算的定积分 127
1.3.3.11 求由定积分表示的变量 129
1.3.4 求解与变限积分有关的问题 129
1.3.4.1 计算含变限积分的 130
1.3.4.2 求变限积分的导数 132
1.3.4.3 求变限积分的定积分 134
1.3.4.4 讨论变限积分函数的性态 135
1.3.5 证明定积分等式 136
1.3.5.1 证明定积分的变换公式 136
1.3.5.2 证明含定积分的中值等式 137
1.3.6 证明定积分不等式 138
1.3.6.1 证明积分限相等时不等式两端成为零的积分不等式 138
1.3.6.2 证明函数f(x)在[a,b]上的定积分满足的不等式,其中f(x)在[a,b]上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条件,且在区间端点处取零值 139
1.3.6.3 证明被积函数或其主要部分高阶可导的定积分不等式 140
1.3.6.4 在题设条件或待证结论中,已知f(x)的定积分表达式,证其所满足的定积分不等式 141
1.3.7 计算反常积分 141
1.3.7.1 计算区间上的反常积分 141
1.3.7.2 判别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的敛散性,如收敛计算其值 144
1.3.7.3 判别混合型反常积分的敛散性,若收敛计算其值 146
1.3.8 定积分的应用 147
1.3.8.1 已知曲线方程,求其所围平面图形的面积 147
1.3.8.2 已知曲线所围平面图形的面积(或其旋转体体积)反求该曲线 148
1.3.8.3 计算平面曲线的弧长 149
1.3.8.4 计算平行截面面积已知的立体体积 149
1.3.8.5 求旋转体体积 150
1.3.8.6 求旋转体的侧(表)面积 152
1.3.8.7 求解几何应用与值问题相结合的应用题 153
1.3.8.8 计算变力所做的功 154
1.3.8.9 计算变速运动的位移 155
1.3.8.10 计算液体的侧压力 156
1.3.8.11 计算细杆对质点的引力 156
1.3.8.12 计算函数在区间上的平均值 157
1.4 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158
1.4.1 向量代数及其简单应用 158
1.4.1.1 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 158
1.4.1.2 计算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 159
1.4.1.3 利用向量运算证明(确定)向量关系 161
1.4.2 求平面方程 161
1.4.2.1 求过已知点的平面方程 162
1.4.2.2 求过已知直线的平面方程 163
1.4.2.3 根据平面在坐标轴上的相对位置求其方程 163
1.4.2.4 求过两平面交线的平面方程 164
1.4.3 求直线方程 165
1.4.3.1 求过已知点的直线方程 166
1.4.3.2 求过已知点且与已知直线相交的直线方程 166
1.4.3.3 求与两直线相交的直线方程 167
1.4.3.4 求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直线方程 168
1.4.4 讨论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68
1.4.4.1 讨论平面间的位置关系 168
1.4.4.2 讨论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70
1.4.4.3 讨论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71
1.4.5 求点到平面或到直线的距离 171
1.4.5.1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172
1.4.5.2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173
1.4.6 求二次曲面方程和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方程 174
1.4.6.1 求坐标面上曲线绕坐标轴旋转所得的旋转曲面方程 174
1.4.6.2 求空间曲线绕坐标轴旋转所得的曲面方程 175
1.4.6.3 求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176
1.4.6.4 求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方程 177
1.4.7 求解空间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微积分相结合的综合题 177
1.5 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 180
1.5.1 正确理解二元函数连续、可偏导及可微之间的关系 180
1.5.1.1 依定义判别二元函数在某点是否连续、可偏导及可微 180
1.5.1.2 判别二元函数连续、可偏导、可微之间的关系 182
1.5.2 计算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和全微分 183
1.5.2.1 利用隐函数存在定理确定隐函数 183
1.5.2.2 求抽象复合函数的偏导数 183
1.5.2.3 求隐函数的导数 186
1.5.2.4 求显函数的偏导数 188
1.5.2.5 求与方向导数和梯度有关的问题 189
1.5.2.6 求二元函数的全微分 192
1.5.3 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192
1.5.3.1 已知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求其切线或法平面方程 192
1.5.3.2 已知空间曲线为两曲面的交线,求其切线或法平面方程 193
1.5.3.3 已知空间曲面方程,求其切平面或法线方程 194
1.5.3.4 求二元函数的极值和值 196
1.5.3.5 求二(多)元函数的条件极值 198
1.6 多元函数积分学 201
1.6.1 利用区域的对称性化简多元函数的积分 201
1.6.1.1 计算积分区域具有对称性,被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重积分 201
1.6.1.2 计算积分区域关于直线y=x对称的二重积分 203
1.6.1.3 计算积分区域具有轮换对称性的三重积分 204
1.6.1.4 计算积分曲线(面)具有对称性的类曲线(面)积分 204
1.6.1.5 计算平面积分曲线关于y=x对称的类曲线积分 205
1.6.1.6 计算空间积分曲线(曲面)具有轮换对称性的类曲线(曲面)积分 206
1.6.2 交换积分次序及转换二次积分 206
1.6.2.1 交换二次积分的积分次序 206
1.6.2.2 转换二次积分 208
1.6.3 计算二重积分 209
1.6.3.1 计算被积函数分区域给出的二重积分 209
1.6.3.2 计算圆域或部分圆域上的二重积分 210
1.6.4 计算三重积分 212
1.6.4.1 计算积分域的边界方程中含某个变量的方程只有两个的三重积分 213
1.6.4.2 计算积分区域为旋转体的三重积分 213
1.6.4.3 计算积分区域由球面或球面与锥面所围成的三重积分 213
1.6.4.4 计算被积函数至少缺两个变量的三重积分 215
1.6.4.5 计算易求出其截面区域上的二重积分的三重积分 216
1.6.5 计算曲线积分 216
1.6.5.1 计算类平面曲线积分 217
1.6.5.2 求解平面上与路径无关的类曲线积分有关问题 218
1.6.5.3 计算平面上与路径有关的类曲线积分 222
1.6.5.4 计算空间类曲线积分 224
1.6.5.5 计算积分曲线具有对称性的类曲线积分 226
1.6.6 计算曲面积分 228
1.6.6.1 计算类曲面积分 228
1.6.6.2 计算类曲面积分 231
1.6.6.3 计算积分曲面具有对称性的类曲面积分 238
1.6.6.4 已知类曲面积分的值,求被积式中的未知函数 238
1.6.7 多元函数积分学的应用 239
1.6.7.1 计算空间曲线的弧长 239
1.6.7.2 求曲面面积 239
1.6.7.3 计算立体体积 241
1.6.7.4 求质量、质心、形心及转动惯量 242
1.6.7.5 计算变力沿曲线所做的功 246
1.6.7.6 计算物体对质点的引力 247
1.6.7.7 计算向量场的散度与流量(通量) 248
1.6.7.8 计算向量场的旋度与环流量 250
1.7 级数 252
1.7.1 判别三类常数项级数的敛散性 252
1.7.1.1 判别正项级数的敛散性 252
1.7.1.2 判别交错级数的敛散性 256
1.7.1.3 判别任意项级数的敛散性 258
1.7.2 证明常数项级数的敛散性 261
1.7.2.1 证明一般项为或可化为相邻两项代数和的级数的敛散性 261
1.7.2.2 已知数收敛,证明相关级数收敛 262
1.7.2.3 已知一般项有,证明该级数的敛散性 263
1.7.2.4 证明(判别)一般项为(含)定积分的级数的敛散性 263
1.7.2.5 证明一般项用递推关系式给出的级数的敛散性 263
1.7.2.6 已知函数高阶可导,证明由该函数值组成的级数的敛散性 264
1.7.2.7 利用级数的收敛性,求有关数列的 264
1.7.3 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求法 265
1.7.4 求幂级数与数项级数的和 267
1.7.4.1 求∑∞n=1P(n)xn的和函数,P(n)为n的多项式 267
1.7.4.2 求∑∞n=01Q(n)xn的和函数,Q(n)为n的多项式 270
1.7.4.3 求含阶乘因子的幂级数的和函数 272
1.7.4.4 求数项级数的和 274
1.7.5 将简单函数间接展开成幂级数 277
1.7.5.1 求反三角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 277
1.7.5.2 将对数函数展成幂级数 278
1.7.5.3 将有理分式函数展成幂级数 278
1.7.5.4 将三角函数展成幂级数 278
1.7.5.5 利用幂级数展开式求函数的高阶导数 279
1.7.6 傅里叶级数 279
1.7.6.1 将周期函数展为傅里叶级数 279
1.7.6.2 求傅里叶系数 284
1.7.6.3 求傅里叶级数的和函数在某点的值 285
1.8 常微分方程 286
1.8.1 求解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286
1.8.1.1 求解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286
1.8.1.2 求解齐次方程 287
1.8.1.3 求解一阶线性方程 288
1.8.1.4 求解几类可化为一阶线性方程的方程 289
1.8.1.5 求解方程P(x,y)dx+Q(x,y)dy=0 290
1.8.1.6 求解由变量的增量关系给出的一阶方程 292
1.8.1.7 求满足某种性质的一阶微分方程的特解 292
1.8.2 求解二阶(高阶)线性微分方程 293
1.8.2.1 利用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和性质求解有关问题 294
1.8.2.2 求解可降阶的二阶微分方程 295
1.8.2.3 求解高阶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 296
1.8.2.4 求解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方程 297
1.8.2.5 变换已知的微分方程为新的形式,并求其解 300
1.8.2.6 求解欧拉方程 301
1.8.2.7 求解含变限积分的方程 302
1.8.2.8 求解可化为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函数方程 303
1.8.3 已知特解反求其常系数线性方程 303
1.8.3.1 已知特解反求其齐次方程 303
1.8.3.2 已知特解反求其非齐次方程 304
1.8.4 用微分方程求解几何和物理中的简单应用题 305
第2篇 线性代数
2.1 计算行列式 311
2.1.1 计算数字型行列式 311
2.1.1.1 计算非零元素主要在一条或两条对角线上的行列式 311
2.1.1.2 计算非零元素在三条线上的行列式 312
2.1.1.3 计算行(列)和相等的行列式 313
2.1.1.4 计算范德蒙行列式 314
2.1.1.5 求代数余子式线性组合的值 316
2.1.1.6 计算n阶可逆矩阵的所有代数余子式的和 316
2.1.2 计算抽象矩阵的行列式 317
2.1.2.1求由行(列)向量表示的矩阵的行列式的值 317
2.1.2.2计算与伴随矩阵有关的矩阵行列式 318
2.1.2.3计算含零子块的四分块矩阵的行列式 319
2.1.2.4证明方阵的行列式等于零,或不等于零 319
2.1.3 克拉默法则的应用 320
2.2 矩阵 322
2.2.1 证明矩阵的可逆性 322
2.2.1.1 已知一矩阵等式,证明有关矩阵可逆,并求其逆矩阵 322
2.2.1.2 证明矩阵A可逆,且A-1=B 323
2.2.1.3 证明和(差)矩阵可逆 324
2.2.1.4 求矩阵的逆矩阵,该矩阵含一(些)矩阵的逆矩阵 325
2.2.1.5 证明方阵为不可逆矩阵 326
2.2.2 矩阵元素给定,求其逆矩阵的方法 326
2.2.3 求解与伴随矩阵有关的问题 327
2.2.3.1 计算与伴随矩阵有关的矩阵行列式 328
2.2.3.2 求与伴随矩阵有关的矩阵的逆矩阵 329
2.2.3.3 求与伴随矩阵有关的矩阵的秩 329
2.2.3.4 求伴随矩阵 329
2.2.4 计算n阶矩阵的高次幂 330
2.2.4.1 计算能分解为一列向量与一行向量相乘的矩阵的高次幂 330
2.2.4.2 计算能相似对角化的矩阵的高次幂 331
2.2.4.3 计算能分解为两可交换矩阵之和的矩阵的高次幂 332
2.2.4.4 计算其平方等于原矩阵或单位矩阵倍数的矩阵的高次幂 332
2.2.5 求矩阵的秩 333
2.2.5.1 求元素具体给定的矩阵的秩 333
2.2.5.2 求含抽象矩阵或含待定常数的矩阵的秩 334
2.2.5.3 已知矩阵的秩,求其待定常数 337
2.2.6 分块矩阵乘法运算的应用举例 338
2.2.7 求解矩阵方程 339
2.2.7.1 求解含单位矩阵加项的矩阵方程 339
2.2.7.2 求解只含一个未知矩阵的矩阵方程 341
2.2.7.3 求解含多个未知矩阵的矩阵方程 341
2.2.7.4 已知一矩阵方程,求方程中某矩阵的行列式 343
2.2.8 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的关系的应用 344
2.2.8.1 用初等矩阵表示相应的初等变换 344
2.2.8.2 利用初等矩阵的逆矩阵的性质计算矩阵 345
2.3 向量 346
2.3.1 判别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 346
2.3.1.1 用线性相关性定义做选择题、填空题 346
2.3.1.2 判别分量已知的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347
2.3.1.3 证明几类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348
2.3.1.4 已知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求其待定常数 353
2.3.2 判定向量能否由向量组线性表示 354
2.3.2.1 判定分量已知的向量能否由向量组线性表示 354
2.3.2.2 判断一抽象向量能否由向量组线性表示 355
2.3.2.3 判别一向量组能否由另一向量组线性表示 356
2.3.3 两向量组等价的判别方法及常用证法 357
2.3.4 向量组的秩与线性无关组 360
2.3.4.1 求分量给出的向量组的秩及其线性无关组 361
2.3.4.2 将向量用线性无关组线性表示 362
2.3.4.3 证明抽象向量组的秩有关问题 362
2.3.4.4 证某向量组为一无关组 364
2.3.5 向量空间 365
2.3.5.1 求解空间的基、标准正交基(规范正交基) 365
2.3.5.2 求过渡矩阵 367
2.3.5.3 求向量在某组基下的坐标 368
2.4 线性方程组 372
2.4.1 判定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 372
2.4.1.1 判定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 372
2.4.1.2 判定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 374
2.4.2 由其解反求方程组或其参数 376
2.4.2.1 已知AX=0的解的情况,反求A中参数 376
2.4.2.2 已知AX=b的解的情况,反求方程组中参数 377
2.4.2.3 已知其基础解系,求该方程组的系数矩阵 378
2.4.3 证明一组向量为基础解系 379
2.4.4 基础解系和特解的简便求法 380
2.4.5 求解含参数的线性方程组 381
2.4.5.1 求解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的含参数的线性方程组 382
2.4.5.2 求解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不等的含参数的线性方程组 382
2.4.5.3 求解参数仅出现在常数项的线性方程组 383
2.4.5.4 求含参数的方程组满足条件的通解 384
2.4.5.5 求解有多解的矩阵方程 385
2.4.6 求抽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386
2.4.6.1 A没有具体给出,求AX=0的通解 386
2.4.6.2 已知AX=b的特解,求其通解 387
2.4.6.3 利用线性方程组的向量形式求(证明)其解 389
2.4.7 求两线性方程组的非零公共解 390
2.4.7.1 求两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非零公共解 390
2.4.7.2 证明两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公共解 393
2.4.7.3 讨论两方程组同解的有关问题 393
2.5 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395
2.5.1 求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395
2.5.1.1 求元素给出的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395
2.5.1.2 证明(求)抽象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397
2.5.2 由特征值和(或)特征向量反求其矩阵 399
2.5.2.1 由特征值和(或)特征向量反求矩阵的待定常数 399
2.5.2.2 已知特征值、特征向量,反求其矩阵 400
2.5.2.3 计算Anβ,其中β为列向量,A为方阵 402
2.5.3 求相关联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402
2.5.4 判别同阶方阵是否相似 404
2.5.4.1 判别或证明方阵是否可对角化 404
2.5.4.2 判别或证明两同阶方阵是否相似 407
2.5.5 相似矩阵性质的简单应用 408
2.5.6 与两矩阵相似有关的计算 409
2.5.6.1 矩阵A可相似对角化,求A中待定常数及可逆矩阵P,使P-1AP=diag(λ1,λ2,…,λn),其中λ1,λ2,…,λn为A的特征值 409
2.5.6.2 A为实对称矩阵,求A中待定常数及正交矩阵Q,使Q-1AQ=QTAQ=diag(λ1,λ2,…,λn),其中λ1,λ2,…,λn为A的特征值 410
2.5.6.3 A为实对称矩阵,求与其相似的对角矩阵Λ 411
2.5.6.4 已知矩阵A和可逆矩阵P满足一等式,求矩阵B,使P-1AP=B 411
2.6 二次型 413
2.6.1 化二次型为标准形或规范形 413
2.6.1.1 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413
2.6.1.2 已知二次型的标准形,确定该二次型 423
2.6.2 判别或证明实二次型(实对称矩阵)的正定性 424
2.6.2.1 判别或证明具体二次型(或实对称矩阵)的正定性 425
2.6.2.2 判别或证明抽象的二次型(或实对称矩阵)的正定性 427
2.6.2.3 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使二次型或其矩阵正定 428
2.6.2.4 证明与正定矩阵相关联的矩阵的正定性 429
2.6.3 合同矩阵 430
2.6.3.1 判别两实对称矩阵合同 430
2.6.3.2 讨论矩阵等价、相似及合同的关系 431
第3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1 随机事件和概率 435
3.1.1 随机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435
3.1.1.1 描绘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 435
3.1.1.2 用式子表示事件关系及其运算 435
3.1.1.3 利用事件运算的性质或图示法简化事件算式 436
3.1.1.4 求满足条件的事件关系 436
3.1.2 直接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437
3.1.2.1计算古典型概率 437
3.1.2.2计算几何型概率 438
3.1.2.3计算伯努利概型中事件的概率 440
3.1.3 间接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441
3.1.3.1 计算和、差、积事件的概率 441
3.1.3.2 求与包含关系有关的事件的概率 443
3.1.3.3 计算与互斥事件有关的事件的概率 444
3.1.3.4 求与条件概率有关的事件的概率 444
3.1.3.5 求与他事件有关的单个事件的概率 445
3.1.3.6 判别或证明事件概率不等式 446
3.1.4 几个计算概率公式的实际应用 446
3.1.4.1 用加法公式求解实际应用题 446
3.1.4.2 用条件概率与概率的乘法公式求解实际应用题 447
3.1.4.3 用全概公式和逆概(贝叶斯)公式求解实际应用题 447
3.1.4.4 利用抽签原理计算事件概率 451
3.1.5 判别事件的独立性 452
3.1.5.1 判别(证明)两事件相互独立 452
3.1.5.2 判别(证明)n(n>2个事件相互独立 453
3.2 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55
3.2.1 分布列、概率密度及分布函数性质的应用 455
3.2.1.1 判别分布列、概率密度及分布函数 456
3.2.1.2 利用分布的性质,确定待定常数或所满足的条件 458
3.2.1.3 求随机变量落在某点或某区间上的概率 458
3.2.2 求分布列(概率分布)、概率密度及分布函数 460
3.2.2.1 求概率分布(分布律)及其分布函数 460
3.2.2.2 求连续型或混合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或其取值 462
3.2.2.3 求概率密度 464
3.2.3 利用常见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465
3.2.3.1 利用二项分布计算伯努利概型中事件的概率 465
3.2.3.2 利用超几何分布计算事件的概率 467
3.2.3.3 利用几何分布计算事件的概率 468
3.2.3.4 利用泊松分布计算事件的概率 469
3.2.3.5 利用均匀分布计算事件的概率 470
3.2.3.6 利用指数分布计算事件的概率 471
3.2.3.7 利用正态分布计算事件的概率 473
3.2.3.8 利用相关分布与二项分布相结合计算事件的概率 476
3.2.4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476
3.2.4.1 已知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求其函数(另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476
3.2.4.2 已知一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求其函数(另一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478
3.2.4.3 已知一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求其函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481
3.2.4.4 讨论随机变量函数分布的性质 482
3.3 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 483
3.3.1 求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 483
3.3.1.1 求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 483
3.3.1.2 求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 486
3.3.1.3 由联合分布、边缘分布求条件分布 490
3.3.1.4 由条件分布反求联合分布、边缘分布 493
3.3.1.5 已知分区域定义的联合密度,求其分布函数 494
3.3.2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495
3.3.2.1 判别两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495
3.3.2.2 利用独立性确定联合分布中的待定常数 499
3.3.3 计算二维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 500
3.3.3.1 计算两离散型随机变量运算后取值的概率 500
3.3.3.2 求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落入平面区域内的概率 501
3.3.3.3 求与max(X,Y)或(和)min(X,Y)有关的概率 502
3.3.3.4 求系数为随机变量的二次方程有根、无根的概率 503
3.3.4 求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503
3.3.4.1 已知(X,Y)的联合分布律,求Z=g(X,Y)的分布律 503
3.3.4.2 求两随机变量之和的分布 506
3.3.4.3 已知X,Y的分布,求max(X,Y)或(和)min(X,Y)的分布 509
3.4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512
3.4.1 求一维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512
3.4.1.1 求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512
3.4.1.2 求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516
3.4.1.3 计算随机变量的矩 519
3.4.2 求二维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520
3.4.2.1 求(X,Y)的函数g(X,Y)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520
3.4.2.2 计算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523
3.4.3 计算两类分布的数字特征 528
3.4.3.1 计算正态分布的数字特征 528
3.4.3.2 计算Z=max(X,Y)或(和)W=min(X,Y)的数字特征 529
3.4.4 讨论随机变量相关性与独立性的关系 532
3.4.4.1 确定两随机变量相关与不相关 532
3.4.4.2 讨论相关性与独立性的关系 533
3.4.5 已知数字特征,求分布中的待定常数 534
3.4.6 求解两类综合应用题 536
3.4.6.1 求解与数字特征有关的实际应用题 536
3.4.6.2 求解概率论与其他数学分支的综合应用题 536
3.5 大数定律和中心定理 539
3.5.1 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事件的概率 539
3.5.2 大数定律成立的条件和结论 541
3.5.2.1 利用三个大数定律成立的条件解题 543
3.5.2.2 求随机变量序列依概率的收敛值 545
3.5.3 两个中心定理的简单应用 546
3.5.3.1 利用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近似计算事件概率 546
3.5.3.2 已知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估计取值范围 547
3.5.3.3 应用列维林德伯格中心定理的条件、结论解题 547
3.5.3.4 近似计算n个随机变量之和取值的概率 548
3.5.3.5 已知n个随机变量之和取值的概率,求个数n 549
3.6 数理统计初步 550
3.6.1 求解与统计量分布有关的问题 550
3.6.1.1 求解与统计量分布有关的基本概念问题 550
3.6.1.2 求统计量的分布及其分布参数 553
3.6.1.3 求统计量取值的概率 558
3.6.1.4 求统计量的数字特征 560
3.6.1.5 求经验分布函数 561
3.6.2 参数估计 562
3.6.2.1 求总体分布中未知参数的矩估计量(值) 563
3.6.2.2 求未知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量(值) 566
3.6.2.3 判别估计量的无偏性 570
3.6.2.4 求正态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及其有关参数 573
3.6.3 假设检验 576
3.6.3.1 计算简单情形下的两类错误概率 577
3.6.3.2 对单个正态总体参数进行假设检验 577
3.6.3.3 对两个正态总体参数进行假设检验 579
3.6.3.4 用检验方法及其结论做填空题与选择题 580
附录一 经典常考同步测试题 582
附录二 习题答案与提示 625
你的创意类型是什么?
作者:读旅世界 发布时间:2018-12-01 00:08:20
文/Carrie流浪世界
你是音乐、舞蹈、文学、绘画、摄影等某文学领域的创作者吗?
如果是。你能够准确的定位自己那一种创作类型的人格吗?
如果不行。凭借你以往的经验,你觉得自己是以下五种创作类型人格中的哪一种?
·明星型
·工匠型
·先锋行
·感知型
·激进型
选定一到二种你认为自己最符合那个类型?然后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想要从事这个类型新的创作?
我设置这个小测试题,主要是想跟大家说明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创作力类型。
正如《不忌妒的生活》的作者卡米尔·迪恩格利斯说:“
每一位艺术家都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驱使他们创作,然后才能发挥他们与生俱来的影响力。”
设想一下,倘若让司马迁写《红楼梦》,而曹雪芹写《史记》,结果会如何呢?
我估计后人可能就没福可以品味“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奥妙,也无法走进曹雪芹的“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的神奇世界。
如果我们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创作的初心、目的、内在驱动力以及使命时,则能更好地在自己特定的领域里进行精耕细作。当某一天遇见瓶颈期时,我们也能更好更快的找到突破口。
因此,为了创作者能够更加清晰地定位自己创造风格坐标,作者梅塔·瓦格纳在《发现你的创造力》一书,通过大量名人案例,细分的5种创作力类型,来证明自我发现是一种真正的乐趣。
1.明星型——醉心名利、渴望鲜花和掌声
明星型创造者在自媒体写作主要体现渴望获得好的数据。他们渴望一发表文章,立马获得好看的阅读量,同时,也迫切想要全世界为他们捧场,点赞、评论以及转发。
然而,明星型创造者也并非如此可厌可恶,他们的优势在于有着四种人类重要的欲望: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与权力欲。
经典小说《动物庄园》与《1984》的作者乔治·奥威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把“纯粹的个人主义”列为写作动机的首位。在当时的社会,人过了30岁以后,自然就会放弃的自我与梦想,而作为作家的奥威尔信奉“精英主义”,敢于打破陈规,才出如此经典的小说问世。
随身锦囊
:这种类型的创造者有着强烈的野心,也很看重别人的看法,喜欢在灯光下展示才华,但也腰注意别过于在乎结果,别过于骄傲。记住,像喜欢创作结果一样,爱上你的创作过程。
2.工匠型——废寝忘食地创作,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工匠型创作者深藏不露、随心所欲、坦诚、注重质量享受创作过程,不追求名利。梵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生前的梵高穷途潦倒,一生画了900多幅油画,但有生之年只卖出过一幅画,收入是400法郎。而同一时期的画家毕加索却腰缠万贯。
为什么呢?因为毕加索是典型的明星型创造者。他不仅是个绘画天才,也是位讲故事营销天才。毕加索很会把自己的画展示在观众面前,而梵高不会。
随身锦囊
:当你享受埋头创作的同时要记得抬头看世界。纵容自己内心那个艺术狂人,同时你要明白艺术家也要吃饭,不能单单为艺术而活。
3.先锋型——另辟蹊径,开辟新天地
先锋型的创造者不喜欢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也不喜欢被这种套路圈着走。在艺术创作中他们必定破初藩篱,开辟边界,与传统分道扬镳。
杜鲁门·卡波蒂在1966年出版的一部跨时代的小说《冷血》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部小说被称为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巨著。
早在20年前,卡波蒂就想把新闻与报道合为一种艺术形式即为“纪实文学”。但当时的人看来,这只不过是一种缺乏想象力、江郎才想的小说家想出来的点子。而卡波蒂却认为说这种话的人,才是缺乏想象力呢!可见,先锋型的创造者一般都有叛逆思维。
随身锦囊
:在确定自己的反叛是正当的同时要忠于自己的想法和梦想,莫因为别人的批判而妥协。你要有强大的心脏,做好被拒绝的准备,想要别人接受你的想法,可能是几年、十年甚至更久。
4.感知型——感情充沛,喜欢自我表达
感知型的创作者内心的情感丰富,喜怒哀乐从内心溢出,只有倾斜出来出来才能舒坦,而这种情绪恰好是创作的源泉。
例如,麻省综合医院的专家艾利斯·佛莱厄生下一对死胎时,内心的悲伤触使她不停地写,不停地写。她后来把这种“自我表达的需求理论”写入《午夜的表达》一书,并说明写作是次要需求,它也会让人们因喜怒哀乐产生生理冲动。
所以,创造者要善于从情感中获得素材,从艺术中拯救自己。很多压抑症的患者都拿笔写书也是这个原理。
随身锦囊
:当你的情绪涌现时,马上拿起笔记录起来,但不是只是记录生活,要认真去生活。要记得你的感性要加几分理性,不然整部作品都是感性,缺乏理性、缺乏常识的作品也只能充当自嗨文了。
5.激进型——干劲十足,想通过作品来改变世界
激进型的创造者的作品带着一种使命感,想通过自己的创造力来为政治服务。
《杀死一只更知鸟》、《简爱》等诸如此类作品就是想通过小说的形式让读者了解到战争奴役,女性压迫等等社会的问题。
随身锦囊
:大胆的通过你的艺术改变世界。但是要记住,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需要有政治目的。当你迫切想解决一个问题时,可以借助外力,但不一定要通过艺术去使命,因为政治意识是存在风险的。
读到这里,你是否已经明确自己是属于哪一种创作类型?如果知道,你记得每一种创作类型的优势和短板以及如何改进吗?如果还有不清楚之处,可以看回原书哦!作者以生动而极具洞见的方法,以及实用而充满激情的案例详细解释每一个细分类型。
总之,用个性牵引以创造性,深耕你更具方向感的创造之路,能让你更快更好地了解自己内在的创作动机。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无缺页(459+)
- epub(461+)
- 目录完整(92+)
- 体验还行(123+)
- 体验满分(81+)
- 盗版少(129+)
- 不亏(318+)
- 内涵好书(254+)
- 全格式(526+)
下载评价
- 网友 石***致: ( 2025-01-01 18:25:29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车***波: ( 2024-12-11 04:34:12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宫***玉: ( 2025-01-05 07:09:01 )
我说完了。
- 网友 屠***好: ( 2024-12-19 04:15:02 )
还行吧。
- 网友 后***之: ( 2024-12-13 21:48:42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冯***丽: ( 2024-12-13 03:43:21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养***秋: ( 2025-01-02 19:34:19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康***溪: ( 2024-12-14 15:30:52 )
强烈推荐!!!
- 网友 寿***芳: ( 2024-12-11 00:48:04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仰***兰: ( 2024-12-26 13:04:55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国***舒: ( 2025-01-07 08:22:33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隗***杉: ( 2025-01-07 23:29:57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利***巧: ( 2025-01-01 07:02:07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訾***晴: ( 2024-12-20 09:52:34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堵***洁: ( 2024-12-29 18:35:22 )
好用,支持
喜欢"小学生经典诵读(第1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的人也看了
- 9787511527479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人的精神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财务管理基础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油画艺术导论(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程。第四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体验汉语写作教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麦兜麦唛系列:麦唛完美故事【正版书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大汉刘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Katie and the Sunflowers 英文原版 凯蒂和向日葵 凯蒂的文化艺术之旅 英文版 进口英语原版书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通信业手绘POP广告实战教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