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挺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9:31

挺经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挺经精美图片
》挺经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挺经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2207878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8
  • 页数:442
  • 价格:39.8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9:31

内容简介:

《挺经》主要内容简介: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张扬着中华民族的性格。


书籍目录:

第一诀 人局/1第二诀 励志/23第三诀 坚忍/46第四诀 刚直/80第五诀 克己/113第六诀 笃学/136第七诀 爱民/152第八诀 识人/176第九诀 英才/206第十诀 驭下/230第十一诀 纳言/256第十二诀 浑含/275第十三诀 治政/295第十四诀 整军/321第十五诀 决胜/341第十六诀 自强/377第十七诀 外交/392第十八诀 峻法/423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挺经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挺经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挺经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昆虫破眠,才可以称为开启;谷子坚实,才可以作为下播的种子,如果种子不饱满,说明没有满腔生意,就不能作为种子;假如万物就这样在我心中开始,那就不能说达到了至静的境界了。然而静极生阳,大概生物也有一点萌动的仁心吧!气息静极,仁心却不止息,这难道不是可与天地相比的至诚吗?


同治十年(1870年)三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

近年焦虑过多,无一日游于坦荡之天,总由于名心太切,俗见太重二端。名心切,故于学问无成,德行未立,不胜其愧(惭愧)馁(气馁)。俗见重故于家人之疾病、子孙及兄弟子孙之有无强弱贤否,不胜其萦绕,用是忧惭,局促如蚕自缚。

这是曾国藩临死前一年写的下的文字,实际上是他对自己一生经验的总结。名心切,这对一个中国文人差不多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从小他们就受到这样的教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而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为天下的最大耻辱。我们不能容忍一个人去为盗为匪,为娼为妓,但我们能接受并欣赏一个人成功成名,立德立言。我们只知道为盗为娼的危害,但不知道成功成名的危害。

名心切的人,必然俗见重。名心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成功、成名、成人、成才、成绩、成就、成仁、成礼、成全、成事、成家、成熟,等等,正是这样一种广泛的、普遍的心理愿望,使人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这样的一种心理期待,事事周全,样样完满,件件顺遂,这就是俗见。自然,就对疾病的有无,子孙贤良与否也格外看重。没有得到,就希望得到,得到了,又害怕失去;自己得到了,害怕子孙失去,自己没有得到又希望他们得到。人一天到晚就处在这样的患得患失之中,何处是个尽头呢?


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其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

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格也,即物而穷其理也。……


三十二人依次为:周文王、周公旦、孔丘、孟轲、班固、司马迁、左丘明、庄周、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周敦颐、程颗、程颐、朱熹、张载、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顾炎武、秦惠田、姚幕、王念孙。程包括程氏兄弟,实为三十三人。他的文才与圣德并列,此书是他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的代表作。在《圣指画像记》中,四人一组,于义理、辞章、考据方面,德行、政事、经世方面,以及言语、文学等方面,对他们都分别有所论述。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挺经》主要内容简介: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张扬着中华民族的性格。


精彩短评:

  • 作者:已注销 发布时间:2012-11-30 09:33:35

    百忍挺为先!逆中求顺,败中求胜!

  • 作者:mao 发布时间:2021-07-14 20:17:04

    美仁草原,临夏手抓,河西走廊……诚不欺我,不过风景绝顶的唐蕃古道和江迭公路竟然没有过多介绍,或许是因为生态过于薄弱,不适合大张旗鼓的搞旅游?除了那几个窟,甘宁最精彩的地方都在热门景点之外。

  • 作者:bingowon 发布时间:2016-10-31 22:11:50

    挺经典的,湖南人骨子里的东西,似乎有体现

  • 作者:行走的影碟机 发布时间:2023-03-30 12:31:28

    挺经也成为一种“经”,一如中国古代及当代各种“经”,其中确有有益之处、有启发之处,也有千年糟粕根深蒂固,更多的是适应,而非改变与超脱。这一版本更像初中生读物,用来应试写作练习。

  • 作者:greatabel 发布时间:2012-03-27 02:35:51

    编辑的人也算费心了;那些一心钻营的人其实不懂曾国藩。曾国藩对于晚清不光是剿平太平天国、洋务的起始动力,他布置的一些闲棋更是和以后的北洋军阀、民国有莫大的关系;他当年盛极之时能制服更进一步的欲望,证明他不是假道学,是言行一致,只是圆融。看看以后的袁世凯、孙文这些人,和曾国藩相比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 作者:弓箭 发布时间:2012-12-18 22:21:21

    福不可享盡,勢不可使盡


深度书评:

  • GOOD

    作者:涤生 发布时间:2010-07-15 08:29:26

  • 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 《挺经》

    作者:TPH 发布时间:2014-12-12 20:11:24

         自首都图书馆借了《曾国藩全集》4册:《挺经》、《冰鉴》、《家书》、《家训》,作为湖南人,是有必要了解一番湖南出产的人才。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是首都图书馆有三排架子,上下各六层,累计18层全为各类《曾国藩全集》,一人占用如此多的空间,势必是值得研究的,于是借阅了其中一套。

         我自认为以我的文笔是无法写出曾文正公之风采,于是将其中我认为较为精彩的言语摘录如下,偶尔会有自己的我的一些感想,以便后阅。

        曾国藩,初名“子诚”,后成为翰林后,改名为“曾国藩”,意为“为国藩篱”。61岁过世,1811年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封建主义拥护阶层,清政府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言人,二者有共同的利益;曾国藩拥护清政府,但又对清政府忧心忡忡,因为政府已经侵害了中小地主的利益,而中小地主是封建统治的基础,他们的破产,必将导致统治集团力量的削弱,所以他希望清政府能反省,能改革,能重新振作,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贤臣,其《挺经》语“凡国之强,必须得贤臣公”。他坚持从自我做起,进而影响他人,是为“纵人以机巧来,我仍以含混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见也消”。),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世有“从政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

       《挺经》是曾国藩在宦海所总结的为人处世心法,“挺”释为: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欠缺本身就是完美;《冰鉴》是曾国藩的相人、识人方法总结;《家书》选取了53篇,但其实际留下了近1500封书信;《家训》是曾国藩教育子孙后代的内容。

    第一册:《挺经》

        第一章《内圣》:“慎独、主敬、求仁、思诚”。慎独则心泰:在单独一个人做某事(尤其手头有权力)的时候,要越发警惕,慎重,以后自我反省或回忆自我时,会心安,但是往往有太多的人在“独”时滋生了妄念和贪念,以致犯下过错,所以心中的信念应为:我的行为一直都处于他人的考察之下,若无他人,则人需自察,确保一切行为循理循法。主敬则身强【朱熹:居敬而穷理】:对待他人,无论地位高低、富贵或贫穷,均应表示尊敬、用心;对待事情,无论大小,均应认真、细致、用心,如此严肃对待,不敢怠慢,内心则可平静,不至于疲劳困乏,于是身体就会强健。求仁则人悦:“仁”释为“恕”,即“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得先实现别人的目的;思诚则神钦:对人诚是指守信,不欺不妄;对事诚是指恒,每日坚持。在“慎独、主敬、求仁、思诚”中,曾国藩尤其关注“敬仁”,也即“敬恕”!【曾国藩对待自己每日反省,律己严明,做到了慎独;对待各类事务慎重考虑,细微思索,做到了敬;对待兵士,仁字当先;对待他人,以诚动人,以恒坚持,做到了诚,是为“知行合一”】【由敬至静,唯有心静,事事方可细细揣度,不失偏颇;由静至纯,追求至善至美,不浮于表面的理,凡人都在追求纯,而圣人才能达到纯;由纯至淡,当通晓了至善至美后,也就将一切看淡了,淡而忘之,淡而化之,实现了豁达和超脱】【不过曾国藩并未实现淡,以他自己言语,一是名利心重,二是忧家人前程】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想起“德业双馨”,曾国藩为儒学者,深通“知命”】

        为人之道有四知【知命、知礼、知言、知仁,其中前三知为儒家学典,“知仁”为曾国藩提出】,天道有三恶:天道恶巧,天道恶盈,天道恶贰。【巧:投机取巧,一个人若对他人使心机,耍诡计,也必迫使他人对他使心机,耍诡计,工于心计的人必然没有朋友,有的只是利用他的人】【盈:过满,过剩,过多,过盈。不懂韬光养晦,权忌太重,位忌太高,钱忌太多,不是无力承受,也不是无福承受,而是此消彼长,阴阳相长,重会走向轻,多会走向少,盈会转为亏,理论如此,历史如此,经验如此。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天不灭之,人必灭之】【贰:指不诚,对人不诚信,对事不恒心】

        第二章《励志》:君子。“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君子立志当无愧于天地、国家、父母,宜修德、进业【哎呀,我去,想起了甄嬛传的皇后“宜修”】。讲述了读书应当运用于实际,“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作官何以异哉?”【此句说明了两点:第一点曾国藩擅长从古代先哲中吸取智慧,并善于把书本与人生联系起来思考,更善于实践之后总结经验;第二点曾国藩其在官场应该属于相当正派的人,有很多官场行为应当看不惯,应得罪了不少人,这点从曾国藩早年从政可以看出确实如此。】是为“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精进而不觉。【曾国藩以自身朝朝摹写,久不间断说明了对事“诚”】。言语迟钝,举止端重,则德进矣。作文有峥嵘雄快之气,则业进矣。【李鸿章、左宗棠经常说曾国藩“缓”,个人觉得他的“缓”一是敬事,二是静心思考各方利弊,难免会失去一些好时机,不过思索完毕之后抓大放小,自会沉稳一些,当然这样的决策肯定会有很多人看不明白,不明其深意,不过时间会证明一切】

         曾国藩“不轻立说,专务躬行,进德尤猛;其在军在官,均勤以率下,俭以奉身,久为众所共见。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着实厉害之人,从政从军,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勤俭律己,与人共事,仁字当先,当是其完身而退的缘由吧!曾国藩《圣哲画像记》:古之君子,盖无日不忧,无日不乐【曾国藩附对联: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后又改作二联,一则: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二则: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时光】,何解?第二章《励志》文初写到哪些事情是君子所忧的,确实这些事情是不可快速解决的,所以君子每日忧心国家前程、民众疾苦;而君子所为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对得起国家社稷,祖宗庙堂,因此乐也。

         第三章《家范》:“考 宝 早 扫 书 蔬 鱼 猪”。这八字并不是曾国藩提出,而是其祖父星冈公曾玉屏提出,“考”告诫家人要诚心祭祀缅怀先人;“宝”告诫家人友善对待一起生活的世人,比如亲族、邻里、友人、同僚、下属等;“早”事事要赶早;“扫”勤于劳动;“书”勤于读书;“蔬”“鱼”“猪”园中有蔬、塘中有鱼、栏中有猪,生活自给自足!曾国藩提出的是“八本”之说: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宜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家败四则【礼仪全废者败、兄弟欺诈者败、妇女淫乱者败、子弟傲慢者败】,身败四则【骄盈凌物者败、昏惰任下者败、贪刻兼至者败、反复无信者败】。曾国藩饱读史书深知:为官不过一二代、为商不过三四代、为农不过五六代,唯有“孝友”可延续十代八代。曾国藩持家从“勤、俭”入手【一文钱摔倒英雄汉,半碗粥扶起乞丐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手大脚要不得,既不利于德行修养,也不利于财务积累【徽商富庶甲于天下,但勤俭之明更是甲于天下】,曾国藩也提及【多欲者不能俭、好动者不能俭。多欲如好衣、好食、好声色、好字画古玩之类,皆可浪费破家】

        第四章《明强》:“三达德(智、仁、勇)之首曰智,智即明也。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好问若买显微之镜,好学若舂上孰之米,显微加大一倍、十倍、百倍;再舂粗糠全去,三舂、四舂,则精白绝伦”;强即刚强,倔強。“武断自己之事,为害尤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唯迁退而不肯轻断,最足养福【这个要重视啊,有的时候会武断,所以需要慎言,尤其是别人需要自己的建议时更要慎言】”。曾国藩所谓“强”,不是与人斗智斗勇斗力,而是要善于自修,将自己弱的地方变强,是为“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强和柔都必须建立在明的基础上,否则强不能恰到好处,柔则有理不争,争而不利,其对高明与精明的解释如下:

    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

    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

    高明在于远瞻,精明在于细察。

    高明顺势而为,精明顺理而行。

    高明见其远,观其大,知其时;

    精明察其细,重其小,究其因。

    人高明可谓之英,人精明可谓之才。

       第五章《坚忍》:“与官场交接,吾兄弟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时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以我为戒,一味浑厚,绝不发露”。此章应为曾国藩的切身体会,他身为官场之人,但看不惯官场形态,于是寡合。后来,他在总结如何处理官场关系的时候,提到了两条重要准则:恕与忍。其中恕为仁,在做事情时,功不独享,宽厚待人,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在人际交往时,看不惯之处要隐忍。又提出了自己的“硬字诀”【硬即:明强中的强,倔強,刚强】与“悔字诀”【悔即:对自己行为的检点或反省】。

       第六章《刚柔》:太刚则折,太柔则靡。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求以客气胜人【气势胜人】,是刚愎而已矣【这应当也是曾国藩的切身体会,“惜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同僚好友告诉他:他有偏重于刚的恶习,发起很来什么也不顾,深究一下病根,就是好动不好静】。也许正是如此,他才认识到天地之道,刚柔并济。刚是人的骨头,立人之本;柔是人的皮肉,使人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附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接应,则当强矫;入与妻弩享受,则当谦退。

        在《挺经》中,李鸿章介绍了一则故事,一位老先生让其儿子上街买菜,然后儿子回来的时候与人在马路中间对峙着,都不相让。老先生就介入其中,希望对方站在水田,让儿子先过,因为儿子矮,若站在水田,那么会浸湿食物;可对方说自己的货物若进水,将一文不值,于是老先生就说:“那我站在水田中,将你的货物顶在头上,你先过去,然后我将你的货物给你”,于是老先生就脱鞋准备入水,对方一看这样就自己妥协,站到水田里去了。——这则故事的寓意于我:无论大事小事,在局外议论呐喊,益处不大,必须亲自参与,挺身负责。当然,别的解释中,也包含了曾国藩的“恕/忍”,自己委身下人的“忍”和先对方之虑,解决对方最大忧虑。

        其在政治上除了“恕忍”之外,再辅以“拙诚”(埋头苦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从前的事就如昨天逝去,以后的事好比今天新生),拙为不投机取巧(天道恶巧)、诚实待人(大话、空话、假话)、对事有恒。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是关于曾国藩如何从愤青到世故的。曾国藩担任团练后,筹办湘军,筹办军饷,在东征过程中,尤其在江西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曾父去世,未等朝廷逾就已携带弟弟返家,而后朝廷一再发诏要求其前往江西继续讨伐太平天国,而第一道回复曾国藩要求守制在家,但未谈及真正原因;而后朝廷再发诏命其前往江西,曾国藩则开始了讨价还价,阐明其原因,要求权力,后他这一举动受到了多方指责,包括左宗棠,甚至曾的友人,其实,是因为他的讨伐工作得不到朝廷的信任,不仅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甚至地方政府还百般刁难。在此种情况下,很多人会内心不忿,因为“我为国为民,为何大家都不支持我的工作,还百般刁难?”,也会有“我忠心一片,以诚待人,为何得到如此下场,连我的好友都竞相指责我?”曾国藩内心估摸也是如此,很多人会对自己产生怀疑,然后为了维护自己的价值,进而贬低他人,可是曾国藩在友人欧阳兆熊的一番话下,不怨天不怨人,着实开始反思自己,开启了他自己的“悔字诀”,欧阳兆熊的话是如是说的“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通过借用黄、老来讽劝曾国藩,暗喻他过去所采取的铁血政策,未免有失偏颇。

        而后,曾国藩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他在江西有胜有败,一方面是由于得不到清政府的信任,未授予地方实权所致;一方面是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固执己见,自命不凡,一味蛮干。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如此谈到:“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是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与人相处,度吾之短】。大约能以立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一年后(因为咸丰后来许他守制),他出山之后,变得善于应酬,左右逢源。一改以前对官场同僚的态度,以前他对官场的逢迎、谄媚及腐败十分厌恶,不愿为伍,所到之处,常与人发生矛盾,从而受到排挤,经常成为舆论讽喻的中心。曾国藩意识到,仅凭他一人的力量,是无法扭转官场的这种状况的,如若继续为官,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去学习、去适应。

        但是自我反省是一件特别痛苦的过程,因为一直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是自己的独特秉性,可是后来却证明今日之阻碍确实来自往日的这一秉性,情绪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会觉得“自己以前到底都干了些什么呀?”,会滋生相当多的悔恨,甚至不堪回首往事,所以,这段时间,人的脾气会变得很坏,曾国藩也是如此。

        第七章《英才》: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臣,苟不当于用,不逮庸流。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者。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练而出尔。曾国藩十分重视人才,认为英才乃制胜之本(是人不是物),“凡国之强,必须得贤臣公”,“观贤者在位,则卜其将兴;见冗余复杂,则知其将替。”曾国藩也认定人才是可以培养的。对于人才与贤君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曾国藩有一段话很是贴切,在当时侵略者侵占北京时,咸丰帝避走热河行宫,然后很多人提出和附和迁都,曾国藩提出了反对意见,曰“中兴在乎得人,不在乎得地。汉迁许都而亡,晋迁许都而存,拓跋迁云中而兴,迁洛阳而衰。唐明皇、德宗再迁而皆振,僖宗、昭宗再迁而遂灭。宋迁临安而昌盛,金迁蔡州而沦胥。只要有幽思勤勉之军,贤劳之臣,迁亦可保,不迁亦可保;无其君,无其臣,迁亦可危,不迁亦可危。我观察历史世事的变化,觉得除了求得人才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资凭借。”太平军由弱转强,湘军由强转弱,均应领导对待人才的不同政策。曾国藩深知“世界上一切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坏事如此,好事亦是如此”,因此,他广泛搜罗人才,并致力陶铸。

        在成立湘军后,各地人才慕名前往,因此,曾国藩的幕府人才济济,湘军加上的幕府,俨然一个小国家,其幕府有多个特点:1)人数众多,百名以上;2)人才无门户、地域、出身之分;3)人才特长各异,以往的幕僚多为实务性人员(办理文书、刑名、钱粮),而曾幕府则还包括政务性人员(出谋划策、招勇领军、指点州牧)、专门人员(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德行人员(道学派和名士派);4)人员出处各异,有曾国藩的同窗、乡亲、故旧、门生,还有一些“识拔于风尘”等;5)人员职权膨胀,他们掌握部分政权、军权、财权,直接参与重大的政治活动与军事指挥,并负责翻译国外作品,选派人员出国;6)曾国藩与其幕僚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主从,而是互慕、互助和相互影响,曾国藩爱才如命,求才若渴,而人才希望在曾手下干出一番事业,因为幕府的保举比朝廷的考核更迅速和简捷,而朝廷取仕不公;7)曾国藩对其幕僚和湘军不薄,高薪留用;8)曾国藩与其幕僚的关系维持是有条件的,对于曾国藩来说,他必须尊重幕僚,以礼相待;对于幕僚来说,必须忠于曾国藩,决不允许中间跳槽,改投新主【这对于清政府是不利的】。在多数情况下,曾国藩也能集思广益,不过也曾拒绝幕僚的正确建议,从而遭到失败或物议鼎沸,比如天津教案的处理,曾国藩杀害无辜老百姓以取悦洋人,当时全国一片声讨声,几十年以来积累的声望一日消失殆尽。

         对于人才,曾国藩提出“慎用”,也就是知人善用,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用其所长,尽其所能”,第二个意思是“量才录用”,用白话文解释是“观察人,了解其能力,然后将其长处充分发扬”。“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治人”,“收之欲其广,用之欲其慎”,在幕中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使用,感到了解较深,确有把握时,再根据具体情况,保以官职,委以重任。

        第八章《廉矩》:重俭约以养廉。在《挺经》中(大多为后人所整理,曾国藩真正留下的只有一条),第三章家范,第八章廉矩,第十二章廪实,均提到了崇尚节俭,并且文正公身体力行。曾国藩贵在权倾天下,仍不忘勤俭,居安思危,非常自律,“勤求廉矩,喜闻诤言”。

    廉矩包括三方面:致贤、养民、正风气。其中致贤为致力于人才,要培养人才,使之各得其用,让他们发生一种领导作用;养民为改善人民生活,使之安居乐业,衣食足而知荣辱;然后风气可转,社会自然欣欣向荣了。

         伏波将军马援曰:“我要你们听到人家的过失,如同听到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但嘴上不能说,喜好议论人家长短,妄评政事法令的是非,这是我最讨厌的”。

         第九章《勤敬》:为治首务爱民,爱民必先察吏,察吏要在知人,知人必慎于听言。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即术字之解也。观人当就行事上考察,不在虚声与言论,当以精己识为先,访人言为后。我喜欢“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喜欢一个人却能知晓他的短处,厌恶一个人却可以看见他的长处,曾国藩认为这是“仁”最好的解释【这里的“仁”而之前的“仁”不一样,开始的是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而现今的是与人相处,知其优点,也知其缺点,想起《甄嬛传》皇帝所待的地方有“惟仁”】。本章主要是针对官吏提出的,为官之道,要“勤”、“谦”、“敬”,也即:勤奋/勤劳、谦虚谨慎、恭敬认真,避免懒惰、骄傲、心胸狭窄。

         在本章内,论及了曾国藩成立湘军的一番过程,包括选丁(选湖南农村朴实人,最好都出自一个家庭,一个村落,并且登记时要调查背景信息,且记录在册)、拔将标准,也谈及了高薪养兵(与绿营兵的对比)的好处与弊端,好处是能留住人,能让大家专心操练,不用担心吃穿用度,坏处是若没有钱,则大家不愿意出战【江忠源部曾因索饷哗变;鲍超部因欠发军饷,发生了“哗变于金口,火掠西南”事件;毛有铭部增援寿州,以无饷可领,军行稍滞;成大吉自麻城援寿州,亦以无饷缺未能成行】,另一坏处是若大家察觉有钱用在不明处,却没钱发薪,而且高层还不解释,那么军民揣测,流言四起,将动摇军心。【此处我想起了《社会心理学》中的内因与外因,当大家把自己行为的动机归结于外部因素时,比如:压迫、高薪,那么此行为将不可长久;但若大家把自己行为的动机归结于内部因素时,比如:兴趣,那么此行为将可长久】。曾国藩用高薪养兵,实则一是看重高薪,二是看重曾国藩的保举仕途,但若二者都无法实现,则军心动摇。确实,当时,曾国藩的保举人数大量少于胡林翼,所以很多人都去到了胡林翼处。

        第十章《诡道》和第十一章《久战》:均涉及军事,《诡道》指兵家心理战术,《久战》一文则指在两军对垒,不可迅速结束战斗的情况下,应如何处理。另在两篇文章中提到了不少的原则,包括:一则将领应如何对待军士,“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指欲立立人欲达达人,“礼”指敬;二则练兵易简练,不在多而在精,是为“阵法不可贪多而无实”;三则练兵勿快,是为“遽求成效,则气浮而乏”;四则出兵宜理由适当,“应战时,虽他营不愿而我营宜亦必接战;不应战时,虽他营催促,我亦且持重不进”。

        曾国藩任京官十四个年头,主要攻读理学和诗古文,但并未深习兵法。所以,在他接到团练职务时,他就研读史书,从古战例中熟知军事。读《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整理各类策略的失败与成功的例子,比如“越寨而攻”,“依次而攻”等,每种策略皆有胜有败,是因为“胜败是常事,这是以将才为转移的”【因为看到了将才的重要性,所以曾国藩在选拔湘军将领的时候尤为重要,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于是“廉明为用”,其中“清廉”+“明智”,将才要有远见】。曾国藩的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好的,他说“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君子之做事,既征诸古籍,取人言,而又必慎思而明辩之,庶不至冒昧从事耳”。所以,初始湘军,他吃了不少胜仗,更吃了不少败仗,但最终都能从其中吸取经验教训,是湘军战胜了太平天国。曾国藩不拘泥于形式,而倡导“因时制宜,兵无常态,水无常形”。

         曾国藩在军事上,以“打硬仗,持久战著称”,所以《挺经》中,有专门第十一章《久战》,曾国藩引用“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最忌讳“势穷力竭”,也就是前面谈到的何为“挺”?“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的第一部分“势不可用尽”,包括要保持全军士气,后勤供应持续。而且在久战时,每次战斗都应仔细对待,“最忌浪战,兵勇以浪战而玩,玩则疲;贼匪以浪战而滑,滑则巧。以我之疲战贼之巧,终不免有受害之一日。”“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一仗而毫无准备算计”(毛泽东语:不打无准备的仗!)曾国藩战略眼光极佳,“我对大利大害,都悉心考究”,“舍小而图大,舍其枝叶而图其本根”,但是这种眼界,很多人都不具备,所以在当时肯定不被很多人理解和非议,甚至还会违抗朝廷命令,比如其攻打太平天国期间,极具坚决“任凭各处糜烂,仍不分安庆兵力”,因为“此次安庆之得失,关系吾家之气运,即关系天下之安危”,因此,他把目光死死地盯着金陵和其在上游的屏障安庆。

        第十二章《廪实》: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今日说定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孔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想起了最近几年,旅外华人的地位稍高了一些,便是因为国家稍微强盛的缘故吧】本章在后面也谈到洋务,因此为下一章做好了基础。

        书中译者谈到了儒家文化在中国的影响,有段话很是贴切,“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数千年来经久不衰,由于它自身在统治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形下,能不断调整内部结构,以保持学术思想体系在新形势下的适应性,以保持国家统治秩序的相对稳定,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曾国藩以“物理融贯,不必假手洋人”,而组织中外人士致力于西方科学书籍的翻译工作,聘请美国人、英国人与其幕僚在江南制造总局筹建了翻译馆,翻译了大量制造、科技、医学、历史等。曾国藩提出了“据为己有,勤远略,期永远之利”的“洋务”总方针。

        第十三章《峻法》,曾国藩人送外号“曾剃头”,他“以法治吏,以法治军”(执法者,护法者,首先要遵法守法),他“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需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对于不合法之人,“牧马者,去其害马者而已;牧羊者,去其扰群者而已”。

        对于“以法治吏”,分为“转移”、“培养”、“考察”,其中转移指对人才的不良习惯和缺陷,要加以限制、约束和惩罚;培养包括教诲、甄别、保举和超擢;考察是指人才的评定不是一家之言,不可决断,而要广开言路,从都肿渠道去考察和核实,以防止借机攻击和吹捧;对于“以法治军”,恩威并用,严字当头。用仁礼约束教育士兵的同时,要“论功罪,赏罚分明”,“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曾国藩用兵,谋定而后动,以守为攻,预留后路,步步求稳求准,不肯冒险,讲求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第十四章《外王》:卧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凡恃己之所有夸人所无者,世人常情也;忽于所习见,震于所罕见者,亦世人常情也。【凡是拿自己有而他人没有的东西,进行夸耀,是世人常情。是啊,人总以自己为标尺,去衡量别人,突出自己的特有支出】【忽视经常见到的,震惊极少见的东西,也是世人常情。每天正常运转的春夏秋冬、日东升西落等都是最常见到的,可是人们却看不到其中的大道,也是因为“习见”吧】列强乃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师其智,购其轮船机器,不重在剿办发逆,而重在陆续购买【曾国藩的远见之处】,但曾国藩订立了“忠信笃敬、信守合约”的妥协外交政策,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封建儒学士大夫,因此造成了天津教惨案,当然在这个事件上,他确实承认自己“内疚神明,外惭清议”,并没有认识到外王的侵略意图。

        在后面清政府和李鸿章遇到的两件外王的事情上,曾国藩的处理确实不错,第一件是俄、英、法要派陆军和海军前来帮助剿太平天国,曾国藩的意见是“奖而允之,缓其师期”,这样既保证不得罪朝中亲外的派别,也保证不得罪保守派;李鸿章驻扎上海时,天平天国曾许诺一年之内不攻打上海周边百里地的范围,可是年初,太平天国就违背了自己的诺言,于是上海的英法就要“保卫”上海周边百里地,曾国藩临别赠言【会防不会剿】,也就是说:可以与英法租界共同保卫上海,但不能剿上海以外的周边地区,因为未得到总理衙门的指示,英法是不能进入内地作战的【其实质是曾国藩在揣度外王的真实心思,是借出兵保护的名义,占领中国领土】,也正因为曾国藩的临别赠言,才使得李鸿章保存了其在上海的地位,以及后面的飞黄腾达。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也能看出李鸿章的才华,那份被曾国藩称为“高于自己的才华”,当时慈溪、议政王奕、军机大臣文祥都让李鸿章“会剿”和“速战”,且上海本地官绅们也明求暗逼,甚至政府还许其“江苏巡抚”一职,告诫其要尽快西进,与洋人会剿,否则虽有保卫上海之责,也将被撤掉,就如同薛焕一般【此人保卫上海有功,但因不能西进而丢了乌纱帽】。曾国藩虽赠送他“会防不会剿”,后又赠他“勉为应允”,但李鸿章思虑更多,他担心自己被当枪使,所以他只肯全军分守一处,并对朝廷“反求救兵”,说自己孤立无援,希望请江北多隆阿南下会剿。而且,他还多次试探洋人,最终判断【洋人并无深入会剿之意】,而是急于找替死鬼,于是更加坚定了他不肯轻易出兵之心。后来等到了时机,不过是太平军不战自退,但是李鸿章做了很好的宣传,造舆论。

        曾国藩深知中国历史,我国几千年来,每换一次朝代,总要经过长期的割据和内战,然后天下才能得到一统太平。在闭关自守无人干涉的时代,内乱虽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痛苦,但不至于亡国。但是在清末,有帝国主义的虎视眈眈,长期内战必然导致亡国。【有很多人在谈及当时曾国藩拒绝“称王”时,谈到他的深入骨髓的儒学思想,我觉得这个是原因之一,但我也同时认为他不愿亡国也是他拒绝的理由之一吧】

         第十五章《忠疑》:指曾国藩屡遭猜忌,而忠心不二。在攻克金陵后,曾国藩的处境有如唐代郭子仪,于是他写了大量的家书,并将其刊登,向朝廷表忠心,洁身自保,也堵清朝臣子的悠悠之口。不过,咸丰帝也是人才“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于是他对曾国藩的幕僚和亲族采取了双向政策,对曾国藩的幕僚加以提拔,任命,官职与曾国藩同甚至高于曾国藩,而对曾国藩的弟弟则采取打压政策,不管其功劳如何,不仅不予以厚奖,还要严厉指责其不当之处。

         第十六章《荷道》:曾国藩对读书褒奖很多,“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曾国藩非常自信,他认为只要立志不摇,奋发努力,他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他说“人苟能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唯孔孟是学,人难得而于我哉。”

         曾国藩并不是完人,他30岁前还喜好抽烟,后坚决戒严,然后再也不抽;他46岁以前做事没有恒心,此后5年才稍加改变(从他练习字开始)。

         第十七章《藏锋》:曾国藩认为“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所以,内心的道德修为是可以在外貌和气色上显示出来的,同样,内心的欲望和戾气也能显示出来。

        曾国藩饱读史书,亦知人固有一死,不管你生时如何位居高位,家财万贯,可是死亡却会降临到每个人身上,很多君子看到了这点,于是寂静藏锋,恬淡的弃官归隐,因为他们看到了大的东西,并且知道一般人所追逐的是不值得计较的小时,是为“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曾国藩为官“愿与辅佐自己的官吏见面交流,因为相见不多,他们与我就不亲近,我就无法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又如何去了解民众的事情呢?”,是为“又宜数引见佐吏,相见不数,则彼我不亲。不亲,无因得尽人情;人情不尽,复合由知众事?”

         湘军成立初始,人员的薪酬并不高,可是貌似曾国藩对每种职能做了对应的工资,即每种工资来源于其自己的途径,办厘人员薪水来自厘金提成,粮台人员薪水来自湘平与库平银两的差色折算余数等等。一开始,曾国藩的保举人数也不是太多,大概2%~3%,<<胡林翼的20%~30%,所以有很多人前往了胡林翼的军营,后来,在赵烈文上书曾国藩,里面有两句话我很喜欢:泰山之高,以其不弃粪壤,沧海之大,以其不拒浊流。于是曾国藩从咸丰十一年(1851年),然后效仿胡林翼,大保幕僚,不再拘泥于旧制。

         曾国藩多次反省自己,他在写给曾国荃的书信中提及:在与官员和绅士交往时,即使心里看不起某人,也不能在语言上、表情上、礼节上表现出来,我之所以在官场上不得志,就是因为常常表现出来的缘故啊!

          第十八章《盈虚》:这里指曾国藩所领悟的天道。他为儒学,研究《周易》,所以“知人不可去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下事焉能尽如人意?古来成大事者,半是天缘凑泊,半是勉强迁就。老氏所谓:‘不敢为天下先’”。

        在曾国荃拿下金陵之后,他对曾国荃的骄傲很是担心,因为曾国荃将这份功劳全部归功于自己,以老子语来警惕“不敢身居天下第一等大功名”,也留下训语二则:“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用尽,福不多想,故总以俭为主”。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下载速度快(520+)
  • 中评(100+)
  • 全格式(570+)
  • 图书多(519+)
  • 种类多(251+)
  • 内容齐全(532+)

下载评价

  • 网友 习***蓉: ( 2024-12-28 11:42:40 )

    品相完美

  • 网友 权***颜: ( 2024-12-13 15:28:19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寿***芳: ( 2024-12-20 22:30:59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寇***音: ( 2024-12-25 02:06:54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田***珊: ( 2024-12-31 08:52:56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通***蕊: ( 2025-01-03 12:38:28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訾***晴: ( 2024-12-20 01:57:13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丁***菱: ( 2024-12-22 03:42:20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曹***雯: ( 2024-12-24 22:17:32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冷***洁: ( 2024-12-15 06:37:38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谢***灵: ( 2024-12-23 16:20:00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马***偲: ( 2024-12-15 00:13:08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苍***如: ( 2024-12-16 13:59:44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焦***山: ( 2024-12-18 06:19:16 )

    不错。。。。。

  • 网友 宫***凡: ( 2024-12-19 05:44:07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