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券立减100】易错题七年级上册语文英语数学道德历史地理生物全4册人教版 初一计算题专项训练常刷题七上教辅资料复习教材书全套初中课堂笔记随堂练习同步练习册易错题纠错本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领券立减100】易错题七年级上册语文英语数学道德历史地理生物全4册人教版 初一计算题专项训练常刷题七上教辅资料复习教材书全套初中课堂笔记随堂练习同步练习册易错题纠错本精美图片

【领券立减100】易错题七年级上册语文英语数学道德历史地理生物全4册人教版 初一计算题专项训练常刷题七上教辅资料复习教材书全套初中课堂笔记随堂练习同步练习册易错题纠错本电子书下载地址

》【领券立减100】易错题七年级上册语文英语数学道德历史地理生物全4册人教版 初一计算题专项训练常刷题七上教辅资料复习教材书全套初中课堂笔记随堂练习同步练习册易错题纠错本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领券立减100】易错题七年级上册语文英语数学道德历史地理生物全4册人教版 初一计算题专项训练常刷题七上教辅资料复习教材书全套初中课堂笔记随堂练习同步练习册易错题纠错本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0619259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6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49.8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9:09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59116 发布时间:2022-11-10 05:32:53

    有点后悔买了纸质书。电子版随便翻一翻差不多。太啰嗦

  • 作者:炕上大猫 发布时间:2023-02-28 23:34:52

    1⃣️先后看马文柯林斯和李吉林的书,相近年代大洋两端的两位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十分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都很推崇经典文学作品赏析用于知识、品德、美学教育 2⃣️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都能启发学生感受到求知的快乐,万分敬佩 3⃣️学生主动参与确实可以极大提高教学效果,如何设计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性真是一门大学问 4⃣️教育还是要注重长效,速成不可取

  • 作者:亵渎电影 发布时间:2014-08-06 18:07:29

    整本书都把艺术指导(Production Design)翻译成制作设计,虽然这没什么,但总让人出戏,国内叫美术执导,这一项好莱坞在2013年之前的奥斯卡上都叫Art Direction(艺术指导),之后改成了Production Design涵盖的范围显然看上去更广。这本书最令人惊讶的地方是,这是一本写给导演、编剧、艺术指导、摄影师和制片人的色彩教程,而不是那种随笔性质的评论,选择不同的电影里的不同色彩诠释不同的观点。这本书不会让我更感性的去认识电影,反而会让我变得更加理性,从色彩、心理学和潜意识的层面上对思考一部电影中用色的意图。书的装帧非常精美,不过全彩印刷的海报和图片还是显得有点泛白变色。★★★★

  • 作者:malingcat 发布时间:2021-01-28 16:46:58

    看佳士得部门前总监、美国艺术品交易协会主席吐槽行业秘密,解构艺术与价格的关系,同时端掉艺术史教授和网络艺术掮客的饭碗,替他捏把汗,却又十分舒适。他建议普通观众慢慢看,放下包袱看,无知地看,不带手机去看。我对艺术鉴赏的反智主义持保留态度,但我赞同“天真之眼”的重要性——观众在画前停留时间平均不超过十秒的当今,尤为重要。不过呢,就像毕加索用了一辈子才学会“像儿童一样画”,本书作者也因为有毕生阅历才能返璞归真。部分过于急切的读者,如果不懂其中的过程,夸大“体验”的重要性,可能会上当的。英国人的俏皮,为本书加分。

  • 作者:任苗 发布时间:2015-02-25 15:35:14

    很强大的一本书

  • 作者:Y. 发布时间:2012-08-28 19:09:44

    细细地看还是可以看得出作者的写作思路的~~但前提是细细地看~


深度书评:

  • “群体智慧”如何走向“群体疯狂”

    作者:lavi 发布时间:2023-06-15 10:29:53

    “群体智慧”的理论最早在100多年前由弗朗西斯·高尔顿提出,具体的想法很简单——

    一群拥有不同独立观点的平等个体,如果可以把他们的观点集合在一起并以此来利用群体智慧,那么在很多不同的任务中,他们的集体表现将会超越绝大多数的专家。

    这是一个简洁的理论,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当你把所有东西放在一起计算时,它会是完全正确的。

    2004年詹姆斯·索诺维尔基在《群体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一书引述了这一理论,提出在解决人类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上,比如预测、创新、治理、战略决策以及一些更琐碎的事情上,所谓的集体决策具有强大的力量。

    同一年,马克·扎克伯格创立脸书。在随后的10年中,人类创建了一个超过30多亿人的动态全球性网络。人们每天点赞、分享、转发和评论的形式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反馈数量就像海啸一般急速增长。炒作机器使人们在炒作中高度社交化,它使我们的个体判断因为系统和算法而产生了相互依赖。

    社交网络

    (2010)

    8.2

    2010 / 美国 / 剧情 传记 / 大卫·芬奇 / 杰西·艾森伯格 安德鲁·加菲尔德

    从智慧到疯狂:谷歌流感趋势的案例

    炒作机器常常被描述成蜂巢式思维的先驱,如果算法运用得当就可以用非常聪明的方法,快速汇聚群体的意见来增强我们的群体智慧。但是当这些算法把我们的集体缺陷融入群体行为时,就可能消除我们的预测能力,并使我们的集体判断偏离正轨。

    一个典型案例是2009年谷歌推出谷歌流感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谷歌上现有的5000万种和流感有关的搜索查询程序所进行的数千次的个人搜索来预测全美每周的流感发病率。这个系统预测流感的平均相关性达到0.97,比cdc的方法要快得多。通常只延迟一天而不是传统上延迟一到两周。

    从公共卫生监管来讲,这种方法被认为是互联网利用群体智慧的一个里程碑。

    从2009年6月到2011年6月,谷歌流感趋势做出的估算近乎完美地追踪了实际的流感病例。然而从2011年6月开始,谷歌流感趋势所做的预测突然偏离了轨道。

    从2011年到2013年,谷歌流感趋势对流感病例的估算比实际数量高出50%,此后2012年到2013年冬季,谷歌的估算数量是cdc报告数量的两倍以上。(这个案例读起来是不是并不陌生?)

    谷歌流感监测系统为何迅速从“群体智慧”转向“群体疯狂”?主要有两种解释:

    其一是大数据的傲慢。后续研究发现,如果在一个相对只有少量客观流感记录的预测任务中投入海量数据(数百万不同关键词的数十亿次搜索),相关模型就出现了“过度拟合和虚假相关”,在谷歌的5000万个与流感相关的搜索项目中,很多与时间相关,与流感完全无关。

    其二是算法的调整削弱了系统精确度。期间谷歌曾对搜索算法策略有过数次微小的调整,例如增加用户的选择倾向性等维度,结果导出比以往更多的流感有关搜索条目,导致谷歌的监测系统提出的流感病例的数量要比实际存在的多得多。

    这个例子显示了软件代码是如何决定炒作机器带来的影响。任何对算法的微小改变都可以把一个有关群体智慧的例子转变为群体疯狂。

    "群体智慧"三大支柱

    就核心而言,群体智慧实际上是一个数学概念,涉及的是各种集体的或者汇集在一起的意见所呈现出来的模式。依据“群体智慧”的理论,一个明智的群体通常拥有三大支柱:独立、多样、平等。

    独立性——

    当一个群体允许个体在不受到其他观点污染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信息带入群体猜测中,就可以相互抵消个体所犯的错误,保证群体预测机制的精准度。

    多样性——

    研究证明,在认知上呈现多样性的团队比那些拥有最好的解决问题能手的团队表现更好。所有在数学上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的多样性。在实际解决问题的团队中,多样性比同质性更加重要,在合适的条件下,多样性比团队成员的能力更重要。

    平等性——

    最有可能支撑起群体智慧的社会结构特性是平等性。平等性对于智慧有着至高无上的重要性,我们的世界观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周围人所带来的信息和观点,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关系结构会影响我们的视角、观点以及思想的流动。在社交媒体时代,维护平等性和少数群体的表达权不仅仅出于道德价值,更是为了实现群体智慧所拥有的潜力。

    炒作机器动摇三大支柱

    网络社交媒体组成的炒作机器如今正系统化地削弱了以上三大"支柱"。

    受互联网的炒作机器影响,今天我们做出决定的时候听取其他人意见成为一种常态,每天从早到晚各种推送信息都在用其他人的观点不断向我们轰炸。这大大削弱了网络群体的独立性。

    自动化的、个性化、目标定位以及趋势化的算法加速了社交网络的“聚类”和“同质”效应,将社会推向更严重的同质化和两极分化。社会因为炒作机器呈现出高度社交化,造成"思想气泡"和"回声室效应",导致多样化降低。

    炒作机器也催生"网红效应",使得某些群体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其他群体,这样的社会很容易走向疯狂。

    在一个公平的网络中,每个人都用几乎相同的方式和其他人连接在一起,当其中的参与者相互进行沟通时,这种连接方式会提升他们进行预测的精准度。

    而在一个集中的网络中,人们预测的结果往往会倾向于网络中最著名的网红个人所持有的信念。“不成比例的受欢迎程度是通向群体智慧唯一的障碍”。因为失衡的社会影响力将削弱社群的多样性和独立性。

    炒作机器也加剧互联网社群的两极分化。2015年《科学》杂志通过分析1000万名美国脸书用户的网络行为以及网络信息流算法后发现,用户在内容管理和流转的各个环节可接触到不同意识形态的观点正变得越来越少,好友推荐算法和个人网络连接偏好加剧了这种社交网络上的两极分化。

    以美国为例,研究发现民主共和两党及其拥护者群体在最近十年间比例没有明显改变,但意识形态分歧加剧,分歧甚至外溢到消费零售等领域。

    根据《西蒙斯全国消费者报告》2004到2018年的消费者品牌偏好调查显示,共和党人一般购买威格牌牛仔裤,民主党买李维斯更多,共和党人通常买通用汽车的产品,民主党购买德国福斯汽车,共和党人通常看fox电视台,民主党人则观看cnn新闻台。这种两极分化在美国以外的国家也可以观察到。

    在最近的十多年中,互联网的炒作机器运作机制动摇了群体智慧的三大支柱,不仅侵蚀实现群体智慧的能力,也更轻易地将社会导向两极分化和不平等,其中涉及的元素都和群体疯狂有关。

    炒作机器束缚了我们通过处理社交信息获取最佳社会效益的能力,使得社会愈加趋于两极分化,形成了一大堆同质群体。只有趣味相投的人才会聚拢在一起,这也将我们禁锢在了一个不平等的沟通体系中。最终我们背离索诺维尔基关于“群体智慧”的观点,转向了它的智识上的对手查尔斯·麦基所说的“群体疯狂”。

    炒作机器的四大杠杆

    如今数字网络、各种炒作环路以及智能手机分别组成互联网“炒作机器”的底层、处理层和媒介层。要想把握和控制“炒作机器”,往往需要从经济、技术、社会和法律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金钱(商业模式)、代码、规范、法律组成了平衡炒作机器的四大杠杆。

    通过以上四个角度考察,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社交媒体运行的基本原理,评估其对人类社群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才能适应社交媒体的存在。

    社交媒体公司在庞大的利益面前所选择的商业模式和平台设计策略必然会影响其用户的行为方式,也导致某些特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果更易变成现实。

    代码和技术上的限制正在以令人惊讶甚至有时非常危险的方式影响我们的在线行为,沟通模式以及社交网络的演进,进而塑造这个社会。

    通过分析规范,我们可以理解炒作机器中起作用的社会性力量。因为我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上由构成这个社会的所有群体共同认同的规范引导得来。

    最后通过研究法律,我们可以了解政府如何尝试纠正由炒作机器造成的市场失灵,同时审查各种法规对商业、政治以及社会造成的影响。

    我们的选择?

    由此可见,我们如何设计、使用和管理“炒作机器”,将决定我们自己被引领走向智慧还是走向疯狂。

    炒作机器并不必然导向群体疯狂。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因炒作而出现的高度社交化最终导向群体智慧还是群体疯狂,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要素:

    我们所创造的网络结构

    在社会上传递社交信号的系统设计

    网红的智慧

    用建设性还是毁灭性方式从社会环境中不断学习的能力

    在高度社交化的时代,我们是否还有可能运用修复群体智慧的三大支柱,重新回归理性智慧?

    戴蒙·森托拉关于“网络化群体”的研究发现,当最有影响力的个体同时也是预测最精准的个体时,群体智慧可以通过社会影响而获得改善。

    这项研究发现,如果社交网络能够将点赞机制运用于信息真实性的评估机制中,用户可以自主根据信息真实性机制动态调整关注对象,对于限制虚假信息的传播或许有所帮助。基于反馈更改关注对象的自适应网络会表现出更高的群体智慧。

    遇到不同人的“机会”影响了我们最终能够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社交网络,还是一个同质化的社交网络。网络的多样性又直接影响了我们看到的观点、思想以及信息的多样性。

    比如在一项关于信息流管理筛选算法的调研中发现,自认为自由派的用户通过个人选择可以看到不同内容的机会要明显高于保守偏好的用户。

    所以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两极分化、仇恨言论以及错误信息传播的可能性有多大,取决于我们遇到的我们相似或不同的人的“机会”有多大。

    让一个群体变得聪明的最佳方法是让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尽可能地独立思考和行动。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反馈机制和社会适应过程使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变得更加聪明。

    但是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设计这一系统,如何适应和操控如今不可思议的颠覆性的技术,去驾驭群体智慧的力量,同时避免陷入群体疯狂。

    PS:《炒作机器》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关于群体智慧和群体疯狂的观点陈述。对照看看最近加速粪化的网络舆论环境,觉得可以分享下。

  • 《麦肯锡高效工作法》微信读书标记备份

    作者:一刀带水 发布时间:2024-02-08 18:59:03

    来自微信读书

    《麦肯锡高效工作法》

    93个笔记

    第六章 01 果断舍弃不重要的工作

    所谓最小化,就是“最小,最小限度”的意思。也就是说,最小化思考法,就是用最小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成果的思考法。

    最小化思考法不用做太多的事,是将力量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取得成果的思考方法。也可以说是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最有效而且最小限度地进行分配的思考方法。

    通过将力量集中在一点上,就可以只用最小限度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成果。能够进行最小化思考的人,不会同时做很多的工作。他们知道最应该集中力量做的事情是什么,并且能够将除此之外的东西都“舍弃”掉。这样的人能够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多的成果。这就是“工作安排的最高境界”。

    第七章 02 用最小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成果

    你能够立刻回答出“现在最应该专注力量去做的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吗?如果不能的话,那么你很有可能没有专注力。

    第八章 03 优先安排最有价值的工作

    通过时刻思考工作“应该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就能够发现应该专注力量去做的重要事情。

    第九章 04 通过不断重复“假设”与“验证”来创造价值

    建立假设并进行验证,如果没有取得结果就重新建立假设再进行验证。这就是“建立假设的技术”。

    第一十五章 02 虚心向身边的行家求教

    在收集“第一手”信息的时候,“无意中听到和看到的信息”以及“自己的直觉”尤为重要。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任何人都能够获取的大众信息,而是顾客在现场无意中透露出来的“真正有用的信息”。接下来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直觉来判断“这样做是否可行”。

    在建立提问列表的时候按照5W1H ( When、Where、Who、What、Why、How)的方法,可以防止出现遗漏。

    第一十六章 03 找出性感的突破口

    通过优秀的编辑力,找出在大量的信息之中应该以什么为轴制作矩阵,不但可以提高建立假设的准确度,甚至还可能改变最终成果物。

    不管设定了多么性感的轴,建立起多么独特的假设,如果没有证明其有效的根据,那么便无法对其进行利用。也就是说,支撑假设的事实和数据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息收集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第一十七章 04 “非线性”思维提高工作效率

    将获得的信息A和信息B简单地相加,并不能产生出优秀的创意。因为创意并不是“1+1=2”这样简单的加法。有时候,通过让大脑中的信息产生各种各样的有机反应,新获得的信息A或许会意外地与以前获得的信息C组合到一起,结果产生出独特的创意。

    根据假设收集准确的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理论分析,再将其与自己在过去的人生中掌握到的所有经验和知识以及自己的直觉组合起来,就可以得出最佳的答案。有时候,将两个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线,创意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就是“非线性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经常使自己接触最本质的信息,这样可以切实地提高你的思考力。

    第一十八章 05 绝不要轻信网络上的信息

    掌握最小化思考术的人不会将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数据直接放进资料里面。而是先对从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进行“So What”(这说明了什么情况?)的思考。尽管互联网上的信息并非全都没有价值,但因为这些信息属于任何人都能够轻易获取的信息,所以价值很低。关键在于,从这些信息之中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意见和见解,或者能够导出怎样的假设。

    在对信息进行收集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好呢?关键在于尽可能地把握第一手信息。所谓第一手信息,就是自己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亲自体验到、亲手获得的现场信息。而二手信息则是从别人那里听说的信息、从报纸或者书籍上获得的信息、从电视上看到的信息、在互联网上获得的信息等间接获得的信息。尽管在二手信息之中也有有价值的信息,但那些毕竟都是经过第三者过滤之后的信息。因为二手信息是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和编辑之后的产物,所以对信息的解释不一定准确。极端点说,甚至有被对信息进行编辑的第三者歪曲的可能性。

    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会将互联网上的信息作为建立假设的线索。他们为了找出建立假设的突破口,首先会通过互联网进行深度检索。在对大量的关键词进行检索之后,他们会整理出大约30页的资料,然后迅速地查阅,其中甚至还包括英语文献。通过这样一番检索,就可以找出建立假设的突破口。在利用互联网收集信息的时候,时刻在自己的大脑里保持“事实真的如此吗”“这件事可以这样理解吗”“如果是我的话应该这样理解”的思考十分重要。这样做可以提高你建立假设的准确度。

    第一十九章 06 放空思想,从零思考,建立正确的假设

    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即便建立了假设仍然会对其他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如果为了追求工作的效率,坚持认为“这一定是正确的答案”,很有可能会错过其他重要的信息。而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则会对所有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找出最重要的假设。

    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坚持回到“原点”,从零开始进行思考的方法十分重要。只有不被常识和经验束缚,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与真正的解决办法。我将之称为“从零开始”。所谓“从零开始”,就是不管面对任何事情都要首先思考“真的是这样吗”。

    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绝不会因为某件事是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就对其深信不疑。他们会首先找出前提条件,然后对这个前提条件进行判断。从零开始也可以说是最单纯的思考方法。

    第二十章 07 假设归纳为一句话,更利于开展工作

    建立假设,就是提出优秀的问题。通过提问的形式,可以使人自然而然地进行思考,得出答案。

    将假设整理在一句话之内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大脑条件反射地开始思考问题的答案。

    第二十一章 08 思考要有“边框”

    如果有人对你说“请自由思考”,那你或许会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思考。但如果有“事实是什么”→“对事实应该进行怎样的解释”→“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解决问题才好”这样一个思考的流程,就可以避免出现不知如何是好的盲目思考的状态。

    “边框”并不会夺走思考的自由,反而让思考变得更加自由。能够灵活利用框架的人和不能灵活利用框架的人,在工作上表现出来的效率差异,甚至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也不为过。

    第二十四章 02 整体设计图要一目了然

    对日常工作进行安排的时候,关键在于不要只思考今天一天的工作,而是要将今天放在整体的时间表里进行思考。

    要想提高工作的品质和效率,关键在于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正在进行的工作上。如果在做一项工作的时候脑袋里还想着别的工作,就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工作的品质和效率。

    第二十五章 03 注意整体流程中的关键点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应该按照“建立假设”→“收集信息”→“分析”→“解释”→“验证假设”的过程来对假设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应该产生出一些成果。比如“信息收集”阶段,收集到的信息就是成果。

    第二十六章 04 利用框架来保证工作的品质和效率

    优秀的管理顾问能够根据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以及自己的直觉快速地做“这种情况,只要用A、B、C、D这四项作业即可”之类的判断。因为他们全面地接受过使用框架的训练,并且在每天的工作中都在应用框架进行思考。框架思考甚至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可以条件反射般地应用自如。而没有掌握框架思考法的人,就没办法仅凭直觉找出应该做的工作。结果要么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才好,要么毫无目的性地埋头苦干,最终只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只要将使用框架进行思考作为前提,就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出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有了框架这个边框的限制,应该在什么范围之内做哪些工作全都变得一目了然。

    第二十七章 05 流程就是对工作进行安排

    ①明确最终的目标以及创造的价值②创建“流程”③根据“流程”将应该做的事情列举出来

    在建立整体设计图的时候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将应该做的事情随机地列举出来,然后将相关的作业归纳到一起。面对第一次做的工作,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下手,也无法利用商业系统框架的时候,这个方法十分有效。

    第二十九章 07 将工作分为“定量”和“定性”

    在制作整体设计图的时候,首先应该搞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做的工作究竟是定量的还是定性的,然后找出哪个工作是最费时间的。

    在制作资料时采用“标准+α”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作业的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资料的品质。

    第三十章 08 准确把握自己的“时间感觉”

    不擅长安排工作的人,主要的问题都出在对时间的估算不准确上。很多人在列举今天一天之中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候,列举的并不是“应该做的事情”,而是“想做的事情”。在对工作量进行安排时,也不顾能做多少的实际情况,而是按照“要是能做完这些就好了”的愿望来进行安排。

    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时间感觉”和工作能力的人,首先可以从“将估算的工作时间延长到2倍”开始。

    我们还可以对实际的工作时间进行监测记录。比如“发邮件:15分钟”“制作会议资料:1小时”“思考创意:30分钟”,像这样将工作所需的时间都记录下来。下次对工作时间进行估算的时候可以参考记录,安排出2倍的时间。接下来就是以这个时间为基准,想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

    第三十二章 01 好的成果设计可以消除无用功

    在开始工作之前,通过思考“应该创造出哪些价值”来明确最终成果物非常重要。

    第三十三章 02 将观点总结为3个,就能说得明白易懂

    “3”是一个既不多也不少,还容易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的数字。如果不足3个会使人感觉太少不够充分,如果多于3个则会使人感觉太多,难以理解和记忆。

    在表现3个重点的时候,可以将每个重点都细分成3个部分,制作9张资料。我将这种方法称为“3的平方法则”。3张、9张、27张、81张……资料的页数永远是3的平方倍数。

    “将想要传达的信息总结成3部分,这样你说的内容就很容易被人理解”。坚持用“3”这个数字来制作最终成果物,就可以准确地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对方。这也是可以让你更容易获得对方的理解,取得成果的方法之一。

    “主张+3个根据”。意思是“自己最想传达的主张,以及支持这一主张的3个根据”。

    第三十四章 03 把握上司的“期待值”

    在交代工作的时候,按照①难度、②背景、③期限的顺序来进行传达,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证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对最终成果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是消除无用功、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第三十五章 04 不要追求100%的工作品质,80%就可以了

    工作的目标是取得能够创造价值的最终成果物,而不是做出100%的完美工作。

    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绝对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追求100%的品质,而是会在短时间内达到80%的品质。

    第三十六章 05 工作要设定期限

    只要设定了期限,人就会努力在期限之内完成工作。举个例子,如果“距离末班车只剩30分钟”,那你就会将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工作上,从而更高效把工作做完。

    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绝对不会优哉游哉地将工作拖到最后一刻。

    不善于对工作进行安排的人,往往在工作时抱着“做不完的话加班就好了”的想法。所以他们在白天的工作时间都很悠闲,到了晚上才急急忙忙地开始工作。

    经常加班的人,可以试着在开始工作之前给自己设定一个回家的时间。

    这样你一定能够切实地体会到平时的工作是多么没有效率。要想提高自己工作的品质与效率,每天早晨对工作进行安排的时候就应该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期限,比如“今天要在×点之前做完工作回家”。

    越是紧急的工作越应该设定一个期限。而且期限应该设定得越短越好。

    对于效率优先的工作来说,对方也不会苛刻地要求工作的品质。也就是说,在做并不重要的工作时,没必要提交超出对方期待值的成果。

    第三十八章 01 工作表安排的三个步骤

    凡是善于工作的人,都有一个共通的方法,那就是他们能够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使自己工作的整体情况可视化。

    “商业系统型”的工作安排法。①流程→为了创造价值明确工作的整体流程②分解→将整体流程分解为创造价值必要的几个阶段③要素→在每个阶段之中需要进行的作业

    第三十九章 02 把精力集中在让你的价值提高10倍的工作上

    需要将各个流程·作业分成以下两个部分:①任何人都能做的部分→交给别人去做②与价值直接挂钩的最重要的部分→百分百全力以赴

    第四十章 03 不拘泥于“部分”,优先从“整体”进行改善

    与只提升单一作业的效率相比,站在整体的角度思考从哪项工作入手能够提高整体的效率和品质更加重要。

    第四十一章 04 向其它行业取经使工作发生革命性的改善

    在其他行业之中获取灵感,然后在自己的行业之中引发革命的事例越来越多。所以在工作的时候绝对不能一边倒,而应该保持旺盛的好奇心,集思广益地吸取灵感和创意。绝对不能只沉迷在自己的工作之中而不去接触其他行业的信息。

    超一流的商务人士不但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还与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来往和交流。

    第四十三章 01 五官敏锐才能有绝妙的创意

    我们通过五感来认识这个世界,以五感为媒介,对产生的现象进行把握和判断。但控制五感的是我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大脑和神经系统就相当于计算机里的“OS”。不管你安装了什么软件,如果“OS”的功能瘫痪了,那么所有的软件全都无法使用。

    越是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越能够通过磨炼自己的五感使自己拥有敏锐的直觉,从而能够将精力百分百地集中在眼前的工作上。

    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都有不让自己的五感变迟钝的习惯

    那些无法创造价值的人,往往都在日常业务之中疲于奔命,没有将五感充分地利用起来。

    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完全无法做到最小化思考法。如果连续睡眠不足,使疲劳不断累积,就会导致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下降。

    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还有运动的习惯。适当的运动也可以使你的五感变得更加敏锐,还能够提高专注力

    北卡罗来纳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表明,运动能够提高人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够增加大脑的血液流量,从而增加脑容量和促进神经元生成。也就是说,通过运动可以消除大脑的疲劳,使大脑变得更加清醒。

    最好的运动就是散步。散步这项运动不但可以被灵活地加进每天的时间表里面,还不用花钱,任何人都能够做到。

    第四十四章 02 工作安排要张弛有度

    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在对工作进行安排的时候都知道要把握一定的节奏,也就是做到“张弛有度”。

    善于对工作进行安排的人,都有提前上班的习惯。

    终极的工作安排就是早睡早起。早早地开始工作,不加班直接回家。保持五感的敏锐,提高自身的专注力。

    早晨工作进展得最顺利。因为这时候的大脑处于最清醒的状态,最适合做那些需要大脑思考的工作。早晨大脑的专注力也很高,做以思考为主的工作非常有效率。

    不擅长对工作进行安排的人,往往都是以“反正在上班时间之内也做不完”“只要加班就好了”为前提进行工作。于是他们在白天的工作时间拖拖拉拉,下班之后又加班到很晚,甚至将工作带回家里去做。

    第四十五章 03 以年为单位制定“时间表”

    “以年为单位制作时间表”。比如计划在3年之后独立创业。一旦做出独立创业的决定,首先必须有计划地做好准备。比如“1年后掌握独立创业所需的技能”“2年后获得30名潜在客户”,等等。

    好不容易拥有了对未来的憧憬,却因为忙于眼前的工作而没能有计划地向这个目标迈进,那么独立创业的计划就像是画出来的一张大饼,难以实现。

    如果你以独立创业为目标,那就应该逆推出来“1年后我应该处于这种状态”“6个月后我应该处于这种状态”“3个月后我应该处于这种状态”。只有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你才能逐一将其实现。

    因此,不管你的工作多么忙碌,要想达成重要的人生目标,都应该以年为单位建立时间表,并且及时地对达成度进行确认。而那些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则会在年末的时候感慨“今年一年又什么也没做成”。

    要想实现远大的目标,必须以年为单位制作时间表,把握“2年后”“1年后”“半年后”“3个月后”“1个月后”的自己“应有的状态”。

    当你处于放空的状态,在看眼前的挂历时可以检查“这周是否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了相应的行动”“现在应该将力量集中在什么地方”。或者思考“已经中旬了,这个月还剩下两周的时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进展顺利吗”之类的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产生出“到下个月之前还需要做××”“应该这样做才好”之类的想法,自然而然地养成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事情上的习惯。

    第四十六章 04 每天保证20分钟“安静的时间”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本来想集中精神,但是却怎么都集中不起来”。事实上,“想集中精神”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不对的。

    那种废寝忘食、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某种事物之上的状态被称为“沉浸状态”。这是一种心灵沉静的状态,在这个时候心中没有任何的杂念,也可以称为“入定”。当我们进入这种状态的时候,尽管身体和心灵十分放松,但五感却变得十分敏锐,能够自然而然地使自己保持高度集中。

    要想使自己集中精神,关键在于创造出一个便于自然而然地集中精神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以及环境。如果你整天忙忙碌碌,大脑一直处于飞速思考的状态,那当然难以集中精神。要想创造出一个便于集中精神的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留出“安静的时间”,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0分钟。

    通过冥想,不但可以回顾自己的人生,还可以使自己从紧张和压力之中解放出来。冥想与集中一样,不管你怎么想让自己进入“无”的状态,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无”。只有当你从紧张和压力之中解放出来之后,才能够真正地获得“无”的感觉。

    在我们放松的时候,大脑内部会自动产生出某种有机的网络,将大脑内存储的各种信息和知识连接到一起。也就是说,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与知识可以“点”和“点”连成“线”甚至“面”。

    在放松的时候,我们会很容易产生非线性思考。也就是说,放松的时候最适合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考察。

    通过使意识自由地思考,更容易激发出我们的创意,让存在于我们大脑之中的各种信息和知识发酵,从而想出优秀的创意,找到建立假设的突破口。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都会保证自己“放松的时间”。

    掌握最小化思考法的人还懂得通过调整呼吸来保持五感的敏锐。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专注力下降了,不妨在工作的间隙用几分钟的时间来做深呼吸,或者每工作1小时就做几分钟的深呼吸。

    当你需要集中精神的时候,就关掉个人电脑和手机的电源,让自己置身于一个看不到邮件和网页的环境之中。这被称为“数码解毒”,就是通过消除影响专注力的东西,来创造一个能自然而然地集中精神的环境。

    无法集中精神的人,都很容易被周围的其他事情所吸引。

    只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应该做的事情上,就能够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第四十七章 05 了解自己是单任务型还是多任务型

    单任务型的人如果一项工作没做完就绝不会善罢甘休。这种类型的人,对一项工作的专注力很高,工作的品质也很好,但在工作上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一旦不得不同时进行多项工作的时候,专注力就会分散,结果很有可能导致工作的品质和效率都大幅降低。

    这种类型的人,应该坚决贯彻80%:20%原则。也就是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追求100%的品质,而应该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80%品质的工作,将剩余的时间用在其他工作上。

    多任务型的人可以同时处理多项工作。即便一项工作正做到一半,他也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转而去做其他的事情。这种类型的人虽然在处理工作的时候效率很高,但却有将工作半途而废的危险。

    这种类型的人一旦眼前出现了有趣的或者刺激的事情,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很容易被吸引。另外,他们还需要“期限”的刺激,也就是说在工作时间即将结束的时候他们反而能够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这种类型的人需要对工作进行详细的分类。每天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按照优先顺序排列出来,从最重要的工作开始做起。而且,在做最重要的工作时,需要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工作上。

    第四十九章 结语

    不管多么艰难的工作,只要合理地进行安排,就一定能够取得让周围人都认可的成果。而且越是在新人时期越应该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到极限。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速度快(559+)
  • 内容齐全(355+)
  • 博大精深(632+)
  • 愉快的找书体验(568+)
  • 品质不错(407+)
  • 推荐购买(608+)
  • 差评(629+)
  • 中评(106+)
  • 赚了(576+)
  • 中评多(140+)
  • 盗版少(146+)
  • 内涵好书(359+)
  • 无漏页(499+)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雰: ( 2024-12-16 23:42:44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通***蕊: ( 2024-12-31 07:00:03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相***儿: ( 2024-12-29 00:11:15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方***旋: ( 2024-12-12 11:27:32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敖***菡: ( 2025-01-03 05:03:30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益***琴: ( 2025-01-06 21:22:27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谢***灵: ( 2024-12-25 19:10:25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权***颜: ( 2024-12-28 07:22:10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家***丝: ( 2024-12-13 02:12:38 )

    好6666666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