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四库全书底本)(全50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续资治通鉴长编(四库全书底本)(全50册)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中华书局出版
内容简介:
李焘撰作《续资治通鉴长编》,踵继司马光《资治通鉴》体例,记北宋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至宋钦宗赵桓靖康九朝一百六十八年间事(今各本均缺徽、钦二纪,及熙宁、绍圣七年之事),为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宏大的断代编年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述详赡,史料丰富,于正史﹑实录﹑政书之外,凡家录﹑野记,广徵博采,校其同异,订其疑误,考证详慎,多有依据。作者本“宁失于繁,无失于略”的原则,凡记载不同者,则两存其说,另附己见,以注文标出,与《通鉴考异》相类。
《续资治通鉴长编》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鼎足而三,为研究宋、辽、西夏等史极为重要的史籍之一。
书籍目录:
目 録
第 一 册
續資治通鑑長編目録上
續資治通鑑長編目録下
進續資治通鑑長編原序
卷第一 起太祖建隆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 起太祖建隆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三 起太祖建隆三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四 起太祖乾德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五 起太祖乾德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六 起太祖乾德三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七 起太祖乾德四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第 二 册
卷第八 起太祖乾德五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九 起太祖開寶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十 起太祖開寶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十一 起太祖開寶三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十二 起太祖開寶四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十三 起太祖開寶五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十四 起太祖開寶六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十五 起太祖開寶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十六 起太祖開寶八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十七 起太祖開寶九年正月盡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十二月
卷第十八 起太宗太平興國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十九 起太宗太平興國三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第 三 册
卷第二十 起太宗太平興國四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十一 起太宗太平興國五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十二 起太宗太平興國六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十三 起太宗太平興國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十四 起太宗太平興國八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十五 起太宗雍熙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十六 起太宗雍熙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十七 起太宗雍熙三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十八 起太宗雍熙四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十九 起太宗端拱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三十 起太宗端拱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第 四 册
卷第三十一 起太宗淳化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三十二 起太宗淳化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三十三 起太宗淳化三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三十四 起太宗淳化四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三十五 起太宗淳化五年正月盡是年四月
卷第三十六 起太宗淳化五年五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三十七 起太宗至道元年正月盡是年五月
卷第三十八 起太宗至道元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三十九 起太宗至道二年正月盡是年五月
卷第四十 起太宗至道二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四十一 起太宗至道三年正月盡是年八月
卷第四十二 起太宗至道三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四十三 起真宗咸平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四十四 起真宗咸平二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第 五 册
卷第四十五 起真宗咸平二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四十六 起真宗咸平三年正月盡是年三月
卷第四十七 起真宗咸平三年四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四十八 起真宗咸平四年正月盡是年五月
卷第四十九 起真宗咸平四年六月盡是年十月
卷第五十 起真宗咸平四年十一月盡是年閏十二月
卷第五十一 起真宗咸平五年正月盡是年四月
卷第五十二 起真宗咸平五年五月盡是年九月
卷第五十三 起真宗咸平五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五十四 起真宗咸平六年正月盡是年五月
第 六 册
卷第五十五 起真宗咸平六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五十六 起真宗景德元年正月盡是年七月
卷第五十七 起真宗景德元年八月盡是年閏九月
卷第五十八 起真宗景德元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五十九 起真宗景德二年正月盡是年四月
卷第六十 起真宗景德二年五月盡是年七月
卷第六十一 起真宗景德二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六十二 起真宗景德三年正月盡是年四月
卷第六十三 起真宗景德三年五月盡是年八月
卷第六十四 起真宗景德三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
第 七 册
卷第六十五 起真宗景德四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六十六 起真宗景德四年七月盡是年九月
卷第六十七 起真宗景德四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六十八 起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盡是年四月
卷第六十九 起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五月盡是年八月
卷第七十 起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七十一 起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七十二 起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七十三 起真宗大中祥符三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七十四 起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第 八 册
卷第七十五 起真宗大中祥符四年正月盡是年五月
卷第七十六 起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七十七 起真宗大中祥符五年正月盡是年五月
卷第七十八 起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六月盡是年九月
卷第七十九 起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八十 起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八十一 起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八十二 起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八十三 起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八十四 起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八十五 起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閏六月盡是年十二月
第 九 册
卷第八十六 起真宗大中祥符九年正月盡是年四月
卷第八十七 起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五月盡是年八月
卷第八十八 起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八十九 起真宗天禧元年正月盡是年五月
卷第九十 起真宗天禧元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九十一 起真宗天禧二年正月盡是年閏四月
卷第九十二 起真宗天禧二年五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九十三 起真宗天禧三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九十四 起真宗天禧三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九十五 起真宗天禧四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九十六 起真宗天禧四年七月盡是年閏十二月
第 十 册
卷第九十七 起真宗天禧五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九十八 起真宗乾興元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九十九 起真宗乾興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 起仁宗天聖元年正月盡是年七月
卷第一百一 起仁宗天聖元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二 起仁宗天聖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三 起仁宗天聖三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四 起仁宗天聖四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五 起仁宗天聖五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六 起仁宗天聖六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第十一册
卷第一百七 起仁宗天聖七年正月盡是年四月
卷第一百八 起仁宗天聖七年五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九 起仁宗天聖八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十 起仁宗天聖九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十一 起仁宗明道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十二 起仁宗明道二年正月盡是年七月
卷第一百十三 起仁宗明道二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十四 起仁宗景祐元年正月盡是年閏六月
卷第一百十五 起仁宗景祐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十六 起仁宗景祐二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第十二册
卷第一百十七 起仁宗景祐二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十八 起仁宗景祐三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一百十九 起仁宗景祐三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二十 起仁宗景祐四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二十一 起仁宗寶元元年正月盡是年三月
卷第一百二十二 起仁宗寶元元年四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二十三 起仁宗寶元二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一百二十四 起仁宗寶元二年七月盡是年十月
卷第一百二十五 起仁宗寶元二年十一月盡是年閏十二月
卷第一百二十六 起仁宗康定元年正月盡是年三月
第十三册
卷第一百二十七 起仁宗康定元年四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一百二十八 起仁宗康定元年七月盡是年九月
卷第一百二十九 起仁宗康定元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三十 起仁宗慶曆元年正月盡其月
卷第一百三十一 起仁宗慶曆元年二月盡是年四月
卷第一百三十二 起仁宗慶曆元年五月盡是年七月
卷第一百三十三 起仁宗慶曆元年八月盡是年九月
卷第一百三十四 起仁宗慶曆元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三十五 起仁宗慶曆二年正月盡是年四月
第十四册
卷第一百三十六 起仁宗慶曆二年五月盡其月
卷第一百三十七 起仁宗慶曆二年六月盡是年閏九月
卷第一百三十八 起仁宗慶曆二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三十九 起仁宗慶曆三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卷第一百四十 起仁宗慶曆三年三月盡是年四月
卷第一百四十一 起仁宗慶曆三年五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一百四十二 起仁宗慶曆三年七月盡是年八月
卷第一百四十三 起仁宗慶曆三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一百四十四 起仁宗慶曆三年十月盡其月
第十五册
卷第一百四十五 起仁宗慶曆三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四十六 起仁宗慶曆四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卷第一百四十七 起仁宗慶曆四年三月盡其月
卷第一百四十八 起仁宗慶曆四年四月盡其月
卷第一百四十九 起仁宗慶曆四年五月盡其月
卷第一百五十 起仁宗慶曆四年六月盡其月
卷第一百五十一 起仁宗慶曆四年七月盡是年八月
卷第一百五十二 起仁宗慶曆四年九月盡是年十月
卷第一百五十三 起仁宗慶曆四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五十四 起仁宗慶曆五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第十六册
卷第一百五十五 起仁宗慶曆五年三月盡是年五月
卷第一百五十六 起仁宗慶曆五年閏五月盡是年七月
卷第一百五十七 起仁宗慶曆五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五十八 起仁宗慶曆六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一百五十九 起仁宗慶曆六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六十 起仁宗慶曆七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一百六十一 起仁宗慶曆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六十二 起仁宗慶曆八年正月盡是年閏正月
卷第一百六十三 起仁宗慶曆八年二月盡是年三月
卷第一百六十四 起仁宗慶曆八年四月盡是年七月
卷第一百六十五 起仁宗慶曆八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六十六 起仁宗皇祐元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第十七册
卷第一百六十七 起仁宗皇祐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六十八 起仁宗皇祐二年正月盡是年七月
卷第一百六十九 起仁宗皇祐二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七十 起仁宗皇祐三年正月盡是年七月
卷第一百七十一 起仁宗皇祐三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七十二 起仁宗皇祐四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一百七十三 起仁宗皇祐四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七十四 起仁宗皇祐五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一百七十五 起仁宗皇祐五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七十六 起仁宗至和元年正月盡是年八月
第十八册
卷第一百七十七 起仁宗至和元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七十八 起仁宗至和二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卷第一百七十九 起仁宗至和二年三月盡是年五月
卷第一百八十 起仁宗至和二年六月盡是年八月
卷第一百八十一 起仁宗至和二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八十二 起仁宗嘉祐元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一百八十三 起仁宗嘉祐元年七月盡是年八月
卷第一百八十四 起仁宗嘉祐元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八十五 起仁宗嘉祐二年正月盡是年五月
卷第一百八十六 起仁宗嘉祐二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八十七 起仁宗嘉祐三年正月盡是年八月
第十九册
卷第一百八十八 起仁宗嘉祐三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八十九 起仁宗嘉祐四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一百九十 起仁宗嘉祐四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九十一 起仁宗嘉祐五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一百九十二 起仁宗嘉祐五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九十三 起仁宗嘉祐六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一百九十四 起仁宗嘉祐六年七月盡是年八月
卷第一百九十五 起仁宗嘉祐六年閏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一百九十六 起仁宗嘉祐七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一百九十七 起仁宗嘉祐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第二十册
卷第一百九十八 起仁宗嘉祐八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一百九十九 起仁宗嘉祐八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百 起英宗治平元年正月盡是年三月
卷第二百一 起英宗治平元年四月盡是年閏五月
卷第二百二 起英宗治平元年六月盡是年九月
卷第二百三 起英宗治平元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百四 起英宗治平二年正月盡是年四月
卷第二百五 起英宗治平二年五月盡是年七月
卷第二百六 起英宗治平二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百七 起英宗治平三年正月盡是年三月
第二十一册
卷第二百八 起英宗治平三年四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百九 起英宗治平四年正月盡是年閏三月
卷第二百十 起神宗熙寧三年四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十一 起神宗熙寧三年五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十二 起神宗熙寧三年六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十三 起神宗熙寧三年七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十四 起神宗熙寧三年八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十五 起神宗熙寧三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十六 起神宗熙寧三年十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十七 起神宗熙寧三年十一月盡其月
第二十二册
卷第二百十八 起神宗熙寧三年十二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十九 起神宗熙寧四年正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二十 起神宗熙寧四年二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二十一 起神宗熙寧四年三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二十二 起神宗熙寧四年四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二十三 起神宗熙寧四年五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二十四 起神宗熙寧四年六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二十五 起神宗熙寧四年七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二十六 起神宗熙寧四年八月盡是年九月
卷第二百二十七 起神宗熙寧四年十月盡其月
第二十三册
卷第二百二十八 起神宗熙寧四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百二十九 起神宗熙寧五年正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三十 起神宗熙寧五年二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三十一 起神宗熙寧五年三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三十二 起神宗熙寧五年四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三十三 起神宗熙寧五年五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三十四 起神宗熙寧五年六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三十五 起神宗熙寧五年七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三十六 起神宗熙寧五年閏七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三十七 起神宗熙寧五年八月盡其月
第二十四册
卷第二百三十八 起神宗熙寧五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三十九 起神宗熙寧五年十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四十 起神宗熙寧五年十一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四十一 起神宗熙寧五年十二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四十二 起神宗熙寧六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卷第二百四十三 起神宗熙寧六年三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四十四 起神宗熙寧六年四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四十五 起神宗熙寧六年五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二百四十六 起神宗熙寧六年七月盡是年八月
卷第二百四十七 起神宗熙寧六年九月盡是年十月
第二十五册
卷第二百四十八 起神宗熙寧六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百四十九 起神宗熙寧七年正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五十 起神宗熙寧七年二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五十一 起神宗熙寧七年三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五十二 起神宗熙寧七年四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五十三 起神宗熙寧七年五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五十四 起神宗熙寧七年六月盡是年七月
卷第二百五十五 起神宗熙寧七年八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五十六 起神宗熙寧七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五十七 起神宗熙寧七年十月盡其月
第二十六册
卷第二百五十八 起神宗熙寧七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百五十九 起神宗熙寧八年正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六十 起神宗熙寧八年二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六十一 起神宗熙寧八年三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六十二 起神宗熙寧八年四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六十三 起神宗熙寧八年閏四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六十四 起神宗熙寧八年五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六十五 起神宗熙寧八年六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六十六 起神宗熙寧八年七月盡其月
第二十七册
卷第二百六十七 起神宗熙寧八年八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六十八 起神宗熙寧八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六十九 起神宗熙寧八年十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七十 起神宗熙寧八年十一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七十一 起神宗熙寧八年十二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七十二 起神宗熙寧九年正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七十三 起神宗熙寧九年二月盡是年三月
卷第二百七十四 起神宗熙寧九年四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七十五 起神宗熙寧九年五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七十六 起神宗熙寧九年六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七十七 起神宗熙寧九年七月盡是年九月
第二十八册
卷第二百七十八 起神宗熙寧九年十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七十九 起神宗熙寧九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二百八十 起神宗熙寧十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卷第二百八十一 起神宗熙寧十年三月盡是年四月
卷第二百八十二 起神宗熙寧十年五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八十三 起神宗熙寧十年六月盡是年七月
卷第二百八十四 起神宗熙寧十年八月盡是年九月
卷第二百八十五 起神宗熙寧十年十月盡是年十一月
卷第二百八十六 起神宗熙寧十年十二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八十七 起神宗元豐元年正月盡是年閏正月
第二十九册
卷第二百八十八 起神宗元豐元年二月盡是年三月
卷第二百八十九 起神宗元豐元年四月盡是年五月
卷第二百九十 起神宗元豐元年六月盡是年七月
卷第二百九十一 起神宗元豐元年八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九十二 起神宗元豐元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九十三 起神宗元豐元年十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九十四 起神宗元豐元年十一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九十五 起神宗元豐元年十二月盡其月
卷第二百九十六 起神宗元豐二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卷第二百九十七 起神宗元豐二年三月盡是年四月
卷第二百九十八 起神宗元豐二年五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二百九十九 起神宗元豐二年七月盡是年八月
第三十册
卷第三百 起神宗元豐二年九月盡是年十月
卷第三百一 起神宗元豐二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三百二 起神宗元豐三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卷第三百三 起神宗元豐三年三月盡是年四月
卷第三百四 起神宗元豐三年五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五 起神宗元豐三年六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六 起神宗元豐三年七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七 起神宗元豐三年八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八 起神宗元豐三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九 起神宗元豐三年閏九月盡是年十月
卷第三百十 起神宗元豐三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第三十一册
卷第三百十一 起神宗元豐四年正月盡是年三月
卷第三百十二 起神宗元豐四年四月盡是年五月
卷第三百十三 起神宗元豐四年六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十四 起神宗元豐四年七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十五 起神宗元豐四年八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十六 起神宗元豐四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十七 起神宗元豐四年十月乙卯盡是月乙丑
卷第三百十八 起神宗元豐四年十月丙寅盡其月
卷第三百十九 起神宗元豐四年十一月癸未盡是月庚子
卷第三百二十 起神宗元豐四年十一月辛丑盡其月
卷第三百二十一 起神宗元豐四年十二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二十二 起神宗元豐五年正月盡其月
第三十二册
卷第三百二十三 起神宗元豐五年二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二十四 起神宗元豐五年三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二十五 起神宗元豐五年四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二十六 起神宗元豐五年五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二十七 起神宗元豐五年六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二十八 起神宗元豐五年七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二十九 起神宗元豐五年八月盡是年九月
卷第三百三十 起神宗元豐五年十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三十一 起神宗元豐五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三百三十二 起神宗元豐六年正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三十三 起神宗元豐六年二月盡其月
第三十三册
卷第三百三十四 起神宗元豐六年三月盡是年四月
卷第三百三十五 起神宗元豐六年五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三百三十六 起神宗元豐六年閏六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三十七 起神宗元豐六年七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三十八 起神宗元豐六年八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三十九 起神宗元豐六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四十 起神宗元豐六年十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四十一 起神宗元豐六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三百四十二 起神宗元豐七年正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四十三 起神宗元豐七年二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四十四 起神宗元豐七年三月盡其月
第三十四册
卷第三百四十五 起神宗元豐七年四月盡是年五月
卷第三百四十六 起神宗元豐七年六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四十七 起神宗元豐七年七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四十八 起神宗元豐七年八月盡是年九月
卷第三百四十九 起神宗元豐七年十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五十 起神宗元豐七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三百五十一 起神宗元豐八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卷第三百五十二 起神宗元豐八年三月甲午盡其日
卷第三百五十三 起哲宗元豐八年三月乙未盡其月
卷第三百五十四 起哲宗元豐八年四月丙寅盡是月丙戌
卷第三百五十五 起哲宗元豐八年四月丁亥盡其月
卷第三百五十六 起哲宗元豐八年五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五十七 起哲宗元豐八年六月盡其月
第三十五册
卷第三百五十八 起哲宗元豐八年七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五十九 起哲宗元豐八年八月盡是年九月
卷第三百六十 起哲宗元豐八年十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六十一 起哲宗元豐八年十一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六十二 起哲宗元豐八年十二月辛酉盡是月乙亥
卷第三百六十三 起哲宗元豐八年十二月丙子盡其月
卷第三百六十四 起哲宗元祐元年正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六十五 起哲宗元祐元年二月庚申盡是月庚午
卷第三百六十六 起哲宗元祐元年二月癸酉盡是月乙酉
第三十六册
卷第三百六十七 起哲宗元祐元年二月丙戌盡其月
卷第三百六十八 起哲宗元祐元年閏二月己丑盡是月己亥
卷第三百六十九 起哲宗元祐元年閏二月壬寅盡是月庚戌
卷第三百七十 起哲宗元祐元年閏二月辛亥盡其月
卷第三百七十一 起哲宗元祐元年三月己未盡是月辛未
卷第三百七十二 起哲宗元祐元年三月壬申盡是月丁丑
卷第三百七十三 起哲宗元祐元年三月己卯盡其月
第三十七册
卷第三百七十四 起哲宗元祐元年四月己丑盡是月乙未
卷第三百七十五 起哲宗元祐元年四月丙申盡是月乙巳
卷第三百七十六 起哲宗元祐元年四月戊申盡其月
卷第三百七十七 起哲宗元祐元年五月丁巳盡是月丁卯
卷第三百七十八 起哲宗元祐元年五月戊辰盡其月
卷第三百七十九 起哲宗元祐元年六月戊子盡是月庚子
卷第三百八十 起哲宗元祐元年六月辛丑盡是月壬子
卷第三百八十一 起哲宗元祐元年六月甲寅盡其月
第三十八册
卷第三百八十二 起哲宗元祐元年七月丙辰盡是月甲戌
卷第三百八十三 起哲宗元祐元年七月丙子盡其月
卷第三百八十四 起哲宗元祐元年八月丁亥盡是月辛卯
卷第三百八十五 起哲宗元祐元年八月壬辰盡是月甲辰
卷第三百八十六 起哲宗元祐元年八月乙巳盡其月
卷第三百八十七 起哲宗元祐元年九月丙辰盡是月辛未
卷第三百八十八 起哲宗元祐元年九月壬申盡其月
卷第三百八十九 起哲宗元祐元年十月乙酉盡是月戊戌
卷第三百九十 起哲宗元祐元年十月已亥盡其月
卷第三百九十一 起哲宗元祐元年十一月乙卯盡是月丁丑
第三十九册
卷第三百九十二 起哲宗元祐元年十一月戊寅盡其月
卷第三百九十三 起哲宗元祐元年十二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九十四 起哲宗元祐二年正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九十五 起哲宗元祐二年二月盡其月
卷第三百九十六 起哲宗元祐二年三月甲寅盡是月庚辰
卷第三百九十七 起哲宗元祐二年三月辛巳盡其月
卷第三百九十八 起哲宗元祐二年四月壬午盡是月己亥
卷第三百九十九 起哲宗元祐二年四月辛丑盡其月
卷第四百 起哲宗元祐二年五月壬子盡是月癸亥
第四十册
卷第四百一 起哲宗元祐二年五月乙丑盡其月
卷第四百二 起哲宗元祐二年六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三 起哲宗元祐二年七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四 起哲宗元祐二年八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五 起哲宗元祐二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六 起哲宗元祐二年十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七 起哲宗元祐二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四百八 起哲宗元祐三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卷第四百九 起哲宗元祐三年三月盡是年四月
卷第四百十 起哲宗元祐三年五月丙午盡是月丙辰
第四十一册
卷第四百十一 起哲宗元祐三年五月丁巳盡其月
卷第四百十二 起哲宗元祐三年六月盡是年七月
卷第四百十三 起哲宗元祐三年八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十四 起哲宗元祐三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十五 起哲宗元祐三年十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十六 起哲宗元祐三年十一月癸卯盡是月甲辰
卷第四百十七 起哲宗元祐三年十一月丙午盡其月
卷第四百十八 起哲宗元祐三年十二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十九 起哲宗元祐三年閏十二月癸卯盡是月丁卯
卷第四百二十 起哲宗元祐三年閏十二月戊辰盡其月
卷第四百二十一 起哲宗元祐四年正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二十二 起哲宗元祐四年二月盡其月
第四十二册
卷第四百二十三 起哲宗元祐四年三月壬申盡是月甲申
卷第四百二十四 起哲宗元祐四年三月乙酉盡其月
卷第四百二十五 起哲宗元祐四年四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二十六 起哲宗元祐四年五月庚午盡是月庚辰
卷第四百二十七 起哲宗元祐四年五月辛巳盡是月癸巳
卷第四百二十八 起哲宗元祐四年五月甲午盡其月
卷第四百二十九 起哲宗元祐四年六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三十 起哲宗元祐四年七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三十一 起哲宗元祐四年八月戊戌盡是月癸丑
卷第四百三十二 起哲宗元祐四年八月甲寅盡其月
卷第四百三十三 起哲宗元祐四年九月盡其月
第四十三册
卷第四百三十四 起哲宗元祐四年十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三十五 起哲宗元祐四年十一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三十六 起哲宗元祐四年十二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三十七 起哲宗元祐五年正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三十八 起哲宗元祐五年二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三十九 起哲宗元祐五年三月丙寅盡是月壬辰
卷第四百四十 起哲宗元祐五年三月甲午盡其月
卷第四百四十一 起哲宗元祐五年四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四十二 起哲宗元祐五年五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四十三 起哲宗元祐五年六月乙未盡是月庚申
卷第四百四十四 起哲宗元祐五年六月辛酉盡其月
第四十四册
卷第四百四十五 起哲宗元祐五年七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四十六 起哲宗元祐五年八月癸巳盡是月丁未
卷第四百四十七 起哲宗元祐五年八月庚戌盡其月
卷第四百四十八 起哲宗元祐五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四十九 起哲宗元祐五年十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五十 起哲宗元祐五年十一月壬戌盡是月戊子
卷第四百五十一 起哲宗元祐五年十一月己丑盡其月
卷第四百五十二 起哲宗元祐五年十二月辛卯盡是月甲辰
卷第四百五十三 起哲宗元祐五年十二月丙午盡其月
卷第四百五十四 起哲宗元祐六年正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五十五 起哲宗元祐六年二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五十六 起哲宗元祐六年三月盡其月
第四十五册
卷第四百五十七 起哲宗元祐六年四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五十八 起哲宗元祐六年五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五十九 起哲宗元祐六年六月壬辰盡是月乙巳
卷第四百六十 起哲宗元祐六年六月丙午盡其月
卷第四百六十一 起哲宗元祐六年七月己未盡是月己巳
卷第四百六十二 起哲宗元祐六年七月庚午盡其月
卷第四百六十三 起哲宗元祐六年八月戊子盡是月壬辰
卷第四百六十四 起哲宗元祐六年八月癸巳盡其月
卷第四百六十五 起哲宗元祐六年閏八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六十六 起哲宗元祐六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六十七 起哲宗元祐六年十月盡其月
第四十六册
卷第四百六十八 起哲宗元祐六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四百六十九 起哲宗元祐七年正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七十 起哲宗元祐七年二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七十一 起哲宗元祐七年三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七十二 起哲宗元祐七年四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七十三 起哲宗元祐七年五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七十四 起哲宗元祐七年六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七十五 起哲宗元祐七年七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七十六 起哲宗元祐七年八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七十七 起哲宗元祐七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七十八 起哲宗元祐七年十月盡是年十一月
第四十七册
卷第四百七十九 起哲宗元祐七年十二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八十 起哲宗元祐八年正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八十一 起哲宗元祐八年二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八十二 起哲宗元祐八年三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八十三 起哲宗元祐八年四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八十四 起哲宗元祐八年五月盡是年六月
卷第四百八十五 起哲宗紹聖四年四月乙酉盡是月庚子
卷第四百八十六 起哲宗紹聖四年四月辛丑盡其月
卷第四百八十七 起哲宗紹聖四年五月甲寅盡是月庚午
卷第四百八十八 起哲宗紹聖四年五月辛未盡其月
卷第四百八十九 起哲宗紹聖四年六月盡是年七月
卷第四百九十 起哲宗紹聖四年八月盡其月
第四十八册
卷第四百九十一 起哲宗紹聖四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九十二 起哲宗紹聖四年十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九十三 起哲宗紹聖四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四百九十四 起哲宗元符元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卷第四百九十五 起哲宗元符元年三月辛亥盡是月壬戌
卷第四百九十六 起哲宗元符元年三月癸亥盡其月
卷第四百九十七 起哲宗元符元年四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九十八 起哲宗元符元年五月盡其月
卷第四百九十九 起哲宗元符元年六月盡其月
第四十九册
卷第五百 起哲宗元符元年七月盡其月
卷第五百一 起哲宗元符元年八月盡其月
卷第五百二 起哲宗元符元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五百三 起哲宗元符元年十月盡其月
卷第五百四 起哲宗元符元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第五百五 起哲宗元符二年正月盡其月
卷第五百六 起哲宗元符二年二月盡其月
卷第五百七 起哲宗元符二年三月盡其月
卷第五百八 起哲宗元符二年四月癸酉盡是月庚寅
卷第五百九 起哲宗元符二年四月辛卯盡其月
卷第五百十 起哲宗元符二年五月盡其月
第五十册
卷第五百十一 起哲宗元符二年六月盡其月
卷第五百十二 起哲宗元符二年七月壬寅盡是月庚戌
卷第五百十三 起哲宗元符二年七月壬子盡其月
卷第五百十四 起哲宗元符二年八月盡其月
卷第五百十五 起哲宗元符二年九月盡其月
卷第五百十六 起哲宗元符二年閏九月盡其月
卷第五百十七 起哲宗元符二年十月盡其月
卷第五百十八 起哲宗元符二年十一月盡其月
卷第五百十九 起哲宗元符二年十二月盡其月
卷第五百二十 起哲宗元符三年正月盡其月
《續資治通鑑長編》四庫底本之發現及其文獻價值(苗潤博)
作者介绍:
李焘,字仁甫,号巽岩,四川眉州人。李焘是唐朝宗室曹王的后代。绍兴八年(1138)考中进士,任华阳主簿,调任雅州推官。乾道三年(1167年),任兵部员外郎兼礼部郎中。官
至敷文阁学士。李焘博览群书,特别熟悉宋朝的典章制度。勤于著述,为撰《续资治通鉴长编》,“网罗收拾四十年”,“精力几尽此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1. 乾隆以后刻本、点校本均源出《四库全书》本,此“四库全书底本”可谓诸本“祖本之祖”,极大程度上保留了清代删削之前的内容,是现存极全、极真的《续资治通鉴长编》。
2. 四库全书底本保留有《续资治通鉴长编》从《永乐大典》钞出后的原始内容,也保留有四库馆臣对“违碍”文字(如胡虏夷狄等)、避讳字、民族语译名等进行修改删订的痕迹,是研究宋、辽、金史及相关民族史,研究四库学,研究从《永乐大典》辑佚古书等的重要资料,具有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3. 昔陈寅恪先生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可以说,治中国文史者,不可不究赵宋之事;究赵宋之事者,不可不读《长编》;读《长编》者,不可不择此《四库全书》之底本也。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陈傅良(南宋学者,永嘉学派代表):“本朝国书,有日历,有实录,有正史,有会要,有敕令,有御集;又有司专行指挥典故之类;三朝以上,又有宝训;而百家小说、私史与大夫行
状志铭之类,不可胜记。自李焘作《续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起建隆元年,尽靖康元年,而一代之书萃见于此,可谓备矣。”(《文献通考·经籍考》)
谭钟麟(清末重臣,谭延闿之父):李文简(焘)《续长编》,上据国典,下采私记,参考异同,折衷一是,使北宋一代事实,粲然明备,实为《通鉴》后不可不读之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序》)
书籍介绍
《長編》是宋史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部史料,但此書通行的五百二十卷本皆屬四庫閣本系統,民族語譯名及違礙文字已遭四庫館臣大量篡改。而湖南圖書館所藏《長編》作爲四庫之底本,其與現存四庫諸閣本及後世刻本相比,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史料價值與學術價值。兹從以下兩個方面,稍作介紹。
第一,《長編》四庫底本之譯名皆保留館臣改譯前的原貌,試舉兩例。
(一)卷二六二熙寧八年四月庚辰,四庫底本原作:「蕃官副軍主李磨氈角授三班借職。」「磨氈角」,墨筆改作「默戩覺」,文淵閣本、文津閣本、活字本、浙本及點校本皆同。按《永樂大典》引《長編》即作「磨氈角」。又同月甲申條,四庫底本原作:「馬銜山後欺當族蕃部打波説諭趙醇忠及母妻等來降,又誘洮州邦令酋首居岷州城北,遂成蕃市。」其中「欺當」、「打波」、「邦令」,墨筆分别改作「錫丹」、「達克博」、「巴淩」,此三名文淵閣本、文津閣本、活字本、浙本、點校本皆與墨筆改譯者相同,而《永樂大典》引《長編》則與四庫底本一致。
(二)卷五一七元符二年十月丁未條,四庫底本原作「鵝毛兀都城、囉咓抹逋城、厮歸丁、南宗堡、膔哥城係要切之處」,其中「鵝毛兀都」、「囉咓抹逋」、「膔哥」,墨筆分别改爲「阿密鄂特」、「魯旺瑪爾布」、「羅格」。此三名文淵閣本、文津閣本、活字本、浙本、點校本皆爲改後之譯名。又「厮歸丁」墨筆改爲「斯桂鼎」,文淵閣本、文津閣本同,而活字本、浙本、點校本則作「斯嚕丹」 ;「南宗」墨筆改作「鼐宗」,文淵閣本、活字本、浙本、點校本皆同,而文津閣本仍作「南宗」。按《宋會要輯稿》載此事作「鵝毛城、羅瓦抹逋城、厮歸丁、南宗堡、膔哥城係要切之處」,所記諸城之名與《長編》四庫底本略同,均爲宋時譯名。
第二,《長編》涉及胡虜夷狄等違礙内容者,在四庫底本鈔成以前已做過少量改動,但大部分仍存舊貌。以卷二七爲例:
《長編》卷二七四庫底本與宋本違礙文字對照表:
……(表略)……
由上可知,此四庫底本中譯名皆未經改譯,違礙文字亦多仍原本之舊,是現存諸本中最接近《永樂大典》所收《長編》原貌的版本,具有極其珍貴的版本價值和四庫學價值。
首先來看其版本價值。憑藉這一新發現的四庫底本,我們可以將通行本《長編》中遭四庫館臣改譯的大量民族語譯名予以徹底回改,並在相當程度上恢復四庫館臣諱改的内容,從而爲宋、遼、金史及相關民族史研究提供更爲原始可靠的史料。尤爲重要的是,在此底本中很可能找到大段被館臣删落或篡改的《長編》佚文。如卷五八景德元年十二月辛丑王曾上奏云:「古者尊中國,賤夷狄,直若手足。二漢始失,乃議和親,然禮亦不至均。今若是,是與之亢立,手足並處,失孰甚焉。狄固不可啟,臣恐久之非但並處,又病倒植,願如其國號契丹足矣。」這段近七十字的文字,在四庫底本中並無改動痕跡,但在諸閣本中却僅餘「是與之亢立,失孰甚焉,願如其國號契丹足矣」十八字。大概是由於其所反映出的華夷觀念深爲四庫館臣所忌,故在後來鈔入諸閣或覆校時遭到了筆削。這樣大幅度的删改,在當時絶非個例。因此,我們有理由推斷,類似王曾奏疏這樣的大段佚文在《長編》四庫底本中應該爲數不少,如根據四庫底本對《長編》加以全面校勘,一定會有許多新的發現。
其次是其四庫學價值。《長編》四庫底本也是迄今發現的部頭最大的四庫底本,鈔成於乾隆四十三年,修改工作持續至乾隆五十二年,較爲完整地反映了《長編》輯佚、整理的過程,對於深入研究《大典》本輯佚、民族語譯名改譯等四庫學問題亦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無論是着眼於宋、遼、金史及相關民族史研究,抑或是四庫學研究,《續資治通鑑長編》四庫底本均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史料價值與學術價值。爲此,湖南圖書館特交付中華書局雙色影印出版,以求嘉惠學林。相信在這部卷帙浩繁的典籍中,還有更多不爲人知的學術寶藏有待開發。
精彩短评:
作者:Polaris 发布时间:2013-06-21 21:06:28
额,这本书也没有那么差吧。。不过看了跟没看差不多
作者:A-sun* 发布时间:2013-01-17 20:31:27
心已融化。
作者:湖畔镇 发布时间:2018-06-11 09:12:38
简略地看完了
作者:吉吉范特西 发布时间:2022-04-16 18:27:20
只讲到数组,肯定是不能全面的,因为刷题的信息量太庞大,根本装不进一本小书,多数竞赛题的解疑,还得靠网络存储的页面,感谢互联网,将群体的智力得以充分地利用起来,但细小问题的耕耘还不够,“题手”们依旧无法解决很多学习的绊脚石,这就给线下辅导老师提供了教育市场,他们也是趟过“浑水”的,知道一路的尴尬,于是他们不断总结出有指导性的教材、网站、课程、协会等等,帮助相关爱好者缩小进步所需的信息差,在有偿服务大众的同时,将自己革命,把自己吸收到的专业知识普通化,失去往日“居高临下”的神圣性,教培若想要继续存活,就得创新,提供既能更好服务大众,又能将技术推向新高度乃至新方式的局面,创新靠的不是努力奋斗就行的,太多灵性和社会其他力量的依赖了,唯有将创新的成本逐渐降低,让人更容易想象,更容易和实际锻炼才行得通。
作者:Heiwazi 发布时间:2021-07-15 00:44:45
把SRM做成核心竞争力
作者:张兮兮 发布时间:2017-10-30 19:01:09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高晓松的这一系列书,越读,越反感他这个人。好好的历史讲成了干脆面,吃起来方便但没有营养。翻来覆去吹嘘自己的家世,扯自己拍的《大武生》,生日快乐套近乎。还差一本,读完滚蛋。
深度书评:
【转】刘冲:《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元丰朝纪事校正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2-06-24 08:21:47
作者简介:刘冲,1989年生,河南新安人,201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五代史、宋史、宋代文献。
对于北宋史研究而言,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一书无疑具有重要价值,邓广铭先生曾指出:“资料总得有个归处。若是北宋,总还得归至《长编》上”[1]。此书中华书局点校本已成为宋史研究者的重要资料,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导致该本整理并不完善。对于宋神宗一朝内容,梁太济、高纪春、李裕民等先生先后予以补正[2],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依据《宋会要辑稿》等文献资料,对元丰朝纪事做补充校正,并提出重新整理此部分的设想。
1. 《长编》卷二九〇:元丰元年六月己酉条叙述用兵纳溪寨蛮起因,后有注文:“纳溪用师,《实录》、正史俱不详。今取宗安国《元丰平蛮录》附益之。七月二日差韩存宝。”[3]关于《元丰平蛮录》及其作者,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元丰平蛮录》三卷。金部员外郎、知凤翔府家安国撰。记乞弟、韩存宝事。”[4]《宋史·艺文志》载:“家安国《平蛮录》三卷”[5]。《长编》记载元丰三年十二月丁卯,“资官尉家安国谓存宝曰:‘晏州水路十二村夷,顷同乞弟杀王宣,今又劫夺粮运,且犯归师,此不赦之罪也,盍以大兵乘机讨荡。’存宝不从。”[6]此人当即《平蛮录》作者,他亲身参与了韩存宝讨乞弟之役,所记应是可信的,李焘修撰《长编》时曾多次引用,故此处应据《直斋书录解题》、《宋史》及《长编》本书记载改“宗”为“家”。
2. 卷二九〇:元丰元年六月乙丑,“上批:‘河东路置备两九军兵仗,近韩绛累奏有申明陈乞事,如有未报可者,可趣行下。’”整理者于“兵仗”后出有校勘记:“‘九’,阁本、活字本同。疑为‘州’之误。”[7]按:此处无误,该条校勘记应删去。九军兵仗的布置既与神宗本人要求讨论的九军营阵有关[8],也与宋辽划界争议后,他要求在河北、河东御辽前线置备军器有关[9]。熙宁九年六月丁未,诏:“河东将下军兵、民兵军器什物,令知太原府韩绛……依所降八阵法内九军会数所用名物,于太原府、代州各备一九军会数,编排收贮,委绛提举。”[10]故上述记载中“九”字无误。
3. 卷二九七:元丰二年四月乙巳,“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李稷言:‘经制司擅榷买熙河岷州、通远军商人货。’……及狱成,(李)宪与马甲、赵济、霍翔坐奏事不实,徒二年。诏宪等坐缘公,宜依德音释之。”[11]其中“马甲”二字标有专名线,显然是整理者将其认定为人名。《宋会要辑稿》及《宋会要辑稿补编》皆载有此事,且文字相同,整理者并未检到,即“及狱成,宪与马申、赵济、霍翔坐奏事不实,徒二年。诏宪等坐缘公事,宜依德音释之。”[12]两处记载该人名字皆为“马申”。古人当不至起“马甲”如此不雅驯的名字,且宋神宗时,活跃于李宪所统领的经制熙河路边防财用司即上述经制司的为赵济、马申、霍翔、胡宗哲等人。如元丰三年四月“戊戌,以经制熙河路边防财用司勾当公事、奉礼郎马申为太子中舍、权发遣陕西转运判官、兼同管勾边防财用”[13],所指即为此人,故上条应据《宋会要辑稿》及《长编》记载改“马甲”为“马申”,且“公”字后应据《宋会要》补“事”字。
马申此人在《长编》中共出现18次,在点校本底本浙江书局本[14]中有6次作“马甲”,除上条外,其余分别为卷三一四元丰四年七月己亥、丙午,卷三一五元丰四年八月丙寅,卷三三三元丰六年二月丁未、壬子,这五处在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中皆作“马申”[15],后两次出现时已被点校者参据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及卷三四〇元丰六年十月戊寅条改为“马申”[16],其他四次均未改动,则都应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影印《四库全书》底本(除元丰二年六月壬子条外)及相关条目改正。
4. 卷三〇四:元丰三年五月辛未条载:“初,御史台请非应奏者从台官所属鞫罚吏人或改正,不许也。”[17]此条《宋会要辑稿》记载为“初,御史台请非应奏者从台关所属鞠罚吏人或改正,不许。”[18]整理者已检得此条,但仅据补“者”字;“关”为关报之意,《长编》应据《宋会要》改“官”为“关”。
5. 卷三〇九:元丰三年闰九月辛亥,“诏经略司变运川峡路司农钱物李元辅,于已运到凤翔府等处见在内支绢十万匹、银五万两,与经略安抚司收籴粮斛别封桩。”[19]检《宋会要辑稿》有此记载,作闰九月二十二日,“诏经制变运川(陕)〔峡〕路司农钱物李元辅,于已运到凤翔府等处见在内支绢十万匹、银五万两,与泾原路经略安抚司收籴粮斛封桩。”[20]两者差异在于李元辅之差遣。元丰七年十月丁丑,“吏部言:‘经制变运川峡路常平积剩钱所增息钱二百三十二万缗,乞推恩。’诏李元辅迁两官”[21],且李元辅被派遣时官职为司农寺主簿,并不隶属于经略司或经制司,此处“经制”为动词,故《长编》应据《宋会要》及上述例证改“经略司”为“经制”,《宋会要辑稿》点校者则据《长编》此条记载误于“经制”后补“司”字[22]。
6. 卷三一〇:元丰三年十二月辛未条载“客省副使王渊言:‘近按阅河北等十二将军马多不应格,其将官段怀德、副将王用……全不晓军中教阅次第。’”[23]“等”字当为“第”字之误。因本年闰九月戊戌,神宗“命客省副使王渊按阅河北第十二将军马”[24],且王渊所论奏皆为一将内军官,若非如此,当指明段怀德属何将,故“等”应改为“第”。
7. 卷三一五:元丰四年八月丁巳,“诏熙、秦、凤买马场,以马价画一付经沁伊达木凌节等,令使回入蕃告谕”[25]。影印《四库全书》底本中“经沁伊达木凌节”作“景青宜党令支”[26],则前者似为四库抄为定本时改译之名字。元丰五年八月癸丑,“诏熙河、秦凤两路买马,切见买逐等马价画一取索,札付景青宜党令支等,令使臣入蕃告谕。”[27]查影印《四库全书》底本,墨笔所抄“景青宜党令支”被朱笔勾去,并在旁边以朱笔书写“经沁伊达木凌节”[28];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景青宜党令支”作“经沁伊达木凌节”[29],可见后者确经馆臣改译。《宋史》载,元丰二年,董毡“遣景青宜党令支贡方物,以令支为珍州刺史,赐董毡钱万缗,银綵千计。”[30]而点校本《长编》底本记载为“元丰二年三月庚午朔,董戬遣经沁伊达木凌节等来贡方物”[31],点校者当是据《宋史》将“经沁伊达木凌节”回改为“景青宜党令支”[32],但是上述元丰四年八月丁巳条,及卷三一四元丰四年七月庚戌条却漏改,应予以回改。
8. 卷三一六:元丰四年九月丙戌,“澶州言浮桥坏”,后有注文“十二月戊辰系桥毕。”[33]十二月戊辰,“赐承议郎、知将作监丞吴处厚银、绢,及使臣、吏人银、绢有差,以系滑州浮桥毕推恩也”,其后注文云“九月丙戌,浮桥坏。”[34]二者互指日期无误,则州名必有一误。该年九月己丑,“新知滑州、朝请大夫周革乞出京师钱三二十万缗,修滑州桥及城,于开封府界、京西、河北三路差兵。”[35]前后皆不言此时澶州修浮桥事,是因为元丰四年四月黄河决口于小吴埽[36],“初,澶河未徙,南北城相望,河贯其内,故并河为禁地。河既徙而北流,有盗十余人劫掠他州县,夜道退滩,(张)适因奏强贼由城中过,法当按责守臣”[37],则此时澶州已无黄河流经,不需系浮桥。故上述九月丙戌条需将“澶”改为“滑”。
9. 卷三二五:元丰五年四月壬戌,“崇文院校书杨完编类元丰以来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成二十卷以进。”整理者于“二十卷”后出有校勘记:“《宋史全文》卷一二下、《长编纪事本末》卷七九《详定郊庙礼文》均作‘三十卷’。”[38]此事《太平治迹统类》有相同记载,为“壬戌,崇文院校书杨完编类元丰以来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成三十卷以进。”[39]《直斋书录解题》亦载:“《元丰郊庙奉祀礼文》三十卷。崇文院校书杨完撰……(元丰)五年四月书成奏御”[40]。故上述“二”应改为“三”。
《长编》在元丰元年正月戊午至五年四月壬戌间大量记载详定郊庙礼文所讨论礼仪改革之事,并在注文中标注“礼文”。如元丰三年八月辛卯注文“礼文第三卷《明堂燎坛篇》”[41],五年四月癸酉条注文“《礼文》第十一卷,豆、笾、俎、簋、鼎、铏之实”[42],可证《礼文》确为一部书,即上文所述之《元丰郊庙奉祀礼文》。由于该书是记载元丰年间郊祀等礼制改革的重要文献,内容十分详细,故李焘多次引用。但他在称引此书时多用简称《礼文》《郊庙礼文》或《郊祀礼文》[43],多数时候整理者似乎并未意识到或不敢确信其所指为一部书,也就未予标书名线。如元丰元年九月乙酉记录讨论祭祀用牲问题,注文为“郊庙礼文自有本文,今但举其要,而削其繁辞,他皆仿此。”[44]其中“郊庙礼文”即指上述《郊庙奉祀礼文》一书,应标书名线而未标,元丰元年十一月壬申注文中“《郊庙礼文》自有本书,今但举其要而削其繁辞”即予标注[45]。元丰元年九月戊子条注文为“礼文元年九月十七日依奏”[46],其中“礼文”也应标书名线,但整理者未标,而元丰元年十一月壬申注文中“此二事据《礼文》皆十一月五日依奏。《实录》不取,今增入”即予以标注[47]。在《长编》注文中,李焘共提及该书37次,其中称《礼文》31次,称《郊庙礼文》4次,《郊庙奉祀礼文》1次,《郊祀礼文》1次。在这37项中,整理者标书名线者仅有7项,其余30项均应予以补标。
10. 卷三三一:元丰五年十二月癸丑,“李宪言:‘以本路逐将,据见管正兵、蕃汉弓箭手,尽数于所驻州军团结为五军,仍自熙河兰会一路先推行。五军各差都司总领蕃兵将二员……。’从之。”[48]此处“都司总领”不可解,影印《四库全书》底本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长编》该处“司”作“同”[49]。次年七月壬戌,李宪上奏云:“应五州军各置都同总领蕃兵将二员,并本州军驻劄”[50]。元丰八年二月辛巳,又出现“总领熙州蕃兵将皇城使吕吉领高州刺史,同总领皇城使王赡领嘉州刺史”的记载[51]。故元丰五年十二月癸丑条应据上述书证改“都司总领”为“都同总领”,意为总领与同总领。
11. 卷三三四:元丰六年四月丁未“河东路经略司上知麟州、西京作坊使訾虎出界功状。诏:‘虎部获分数,法应迁一官;建画讨贼,又斩获多,特迁内园副使、康州刺史。’”[52]此处关于訾虎迁转后的官职记载有误。訾虎本为西京作坊使,因军功升迁后不当为诸司副使,且北宋中期无诸司副使加遥郡刺史者。《宋史·职官志》载诸司使副迁转之制为“西京作坊使转内园使,有战功转六宅使”[53],訾虎此次升迁因有军功,应由西京作坊使转内园使,但因其本人指挥有方,战功卓著,除迁为内园使外,特加遥郡刺史。故上述四月丁未条訾虎迁转后的官职应为“内园使”,而非“内园副使”。
12. 卷三四一:元丰六年十一月“己酉,上批:‘都大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朝廷特以增广榷卖路分,所以改置司名,其将事之人资任虽浅,不可不随,宜令与转运使叙官。’”[54]“不可不随”含义难解。此事《宋会要辑稿》记载为“其将事之人资任虽浅,不可不随宜假借事权,宜令与转运使叙官。”[55]则《长编》于“不随”后脱去“宜假借事权”五字。
13. 卷三四五:元丰七年四月辛巳,“京东西路转运判官沈希颜言:‘西京创盖仓敖,其费无虑五万缗,先给到度僧牒百道,不足支用。’诏再给五十道。”[56]此处对于沈希颜官职记载有误。此年三月壬戌“京西路转运判官沈希颜言:‘本路酒税监官阙员及不职,乞不拘常制,奏差公干文武官。’”[57]六月“癸未,权发遣京西转运判官沈希颜……”[58],前后所记其任职路分均为京西路,且西京河南府属京西北路管辖,而非京东西路[59]。又元丰元年闰正月己卯诏:“河北东西、永兴、秦凤、京东东西、京西南北、淮南东西路转运司,并依未分路以前通管两路,其钱谷并听移用。”[60]则此时转运司职官系衔不当有京东西路,故上述沈希颜任职的路分应删去“东”字为“京西路”。
14. 卷三四九:元丰七年十月丁丑,“吏部言:‘经制变运川峡路常平积剩钱所增息钱二百三十二万缗,乞推恩。’诏李元辅迁两官,史君俞、张茂先候改官日各迁一官,减磨勘年有差。”[61]此处文字有脱误,检《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六之一五《司农寺》、食货五三之一三至一四《常平仓》均有相关记载,但两者微有差别,整理者仅检得后一条,对息钱数字做了异同校。但根据息钱数字与其余两处文字差异,与《长编》同源的当为前者,即“十月十一日,尚书吏部言:‘经制变运川峡路常平积剩钱,所增息钱二百三十二万缗,乞推恩。’诏李元辅迁两官,及史君俞、张茂先候改官日各迁一官,减二年磨勘,刘何、虞仲荀减磨勘年有差。”[62]两相比照,《长编》于“各迁一官”后脱去“减二年磨勘刘何虞仲荀”十个字,食货五三之一三至一四亦有此十字,故《长编》应据《宋会要辑稿》两处记载补上述文字。
《长编》四库诸本因讳改等问题多遭诟病,但对读点校本、影印《四库全书》底本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会发现四库馆臣做了大量细致的校勘工作。故《长编》再点校时除考虑将四库底本作底本外,还应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为通校本,因其为定本,文字准确率高故也。而熟悉《长编》内容,充分利用本校则是基础。
作为一部巨著,《长编》各部分除依据实录、国史、会要等主体资料外,对其他材料的采用是不尽相同的。如元祐年间的纪事,对于臣僚奏疏的利用极多;根据燕永成先生的研究,《长编》神宗朝修撰的主要依据是《神宗实录》[63]。除此之外,神宗朝纪事在熙宁部分偏重于参据《王安石日录》等书,而对于元丰朝纪事,则明显缺乏此类内容广泛、涵括时间长且分量大的文献,如上述《郊庙奉祀礼文》与《元丰平蛮录》等书都属于专题性更强的典籍,故元丰一朝的编撰对于《实录》的依赖性更大一些。《宋会要》所采《续国朝会要》该部分修撰的主要依据亦为《实录》及由其衍生而来的《国史》,因而《长编》与此书的同源性在元丰朝更加凸显,故《长编》再整理也应充分利用《宋会要辑稿》。
《长编》神宗元丰朝纪事集中于几个专题,如内部的官制与政府机构改革、礼制改革、南方蛮患,对外则为开拓熙河路与对西夏作战,如果根据这几个专题进行资料搜集编年考订,而后再择取同源者与《长编》文本进行对校,无疑能使其整理更加彻底,也能为后续研究奠定更加坚实的资料基础。同时,在此过程中亦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校勘。
注 释
[1] 梁太济:《邓门问学杂忆》),载《仰止集——纪念邓广铭先生》,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第261页。
[2] 梁太济:《〈长编〉点校拾遗》,《梁太济文集·文献考辨卷》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第240~269页;高纪春:《〈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朝记事校勘补正》,《国学研究》第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315~333页;李裕民:《〈续资治通鉴长编〉订误》,《华中国学》2016年秋之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第66~68页。
[3]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〇,元丰元年六月己酉,中华书局,2004,第12册,第7087页。中华书局影印湖南图书馆藏《四库全书》底本同,2016,第29册,第16317页。
[4]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七,徐小蛮、顾美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第214页。
[5] 《宋史》卷二〇三《艺文志二》,中华书局,1985,第15册,第5107页。梁太济先生已指出上述诸书记载《平蛮录》作者之不同,但未进一步论证,见《〈长编〉点校拾遗》,第242页。
[6] 《长编》卷三一一,元丰四年正月辛卯条下追叙三年十二月丁卯事,第13册,第7533页。
[7] 《长编》卷二九〇,元丰元年六月乙丑及校勘记一〇,第12册,第7092、7108页。
[8] 《长编》卷二六〇,熙宁八年二月戊寅,第11册,第6339~6342页。
[9] 河北措置事见《长编》卷二八四熙宁十年八月癸未,“赐知定州薛向及都总管刘永年等奖谕敕书,特减磨勘年及赐绢有差。以修完准备九军十万人甲仗了毕故也。”(第12册,第6950页)。
[10] 《长编》卷二七六,熙宁九年六月丁未,第11册,第6750页。
[11] 《长编》卷二九七,元丰二年四月乙巳,第12册,第7231页。影印《四库全书》底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同。
[12]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七之二七至二八,中华书局,1957,第6册,第5461~5462页;徐松辑,陈智超整理《宋会要辑稿补编》,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88,第886页。
[13] 《长编》卷三〇三,元丰三年四月戊戌,第12册,第7379页。
[14]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浙江书局本,1986。
[15] 影印《四库全书》底本卷三三三元丰六年二月壬子条记作“马甲”,第32册,第18468页。
[16] 《长编》卷三三三,元丰六年二月丁未、壬子及校勘记一,第13册,第8013、8017、8028页。校勘记误称“卷三四〇元丰元年十月戊寅条”。
[17] 《长编》卷三〇四,元丰三年五月辛未,第7405页。
[18] 《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七之九,第3册,第2738页。
[19] 《长编》卷三〇九,元丰三年闰九月辛亥,第13册,第7498页。影印《四库全书》底本作“经略司变通”,第30册,第17264页;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经制司变运”,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第319册,第289页。
[20] 《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九之三二,第6册,第5504页。
[21] 《长编》卷三四九,元丰七年十月丁丑,第14册,第8369页。
[22] 《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九之三二,刘琳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第11册,第6870页。
[23] 《长编》卷三一〇,元丰三年十二月辛未,第13册,第7525页。
[24] 《长编》卷三〇九,元丰三年闰九月戊戌,第13册,第7494页。
[25] 《长编》卷三一五,元丰四年八月丁巳,第13册,第7617页。
[26] 影印《四库全书》底本,第31册,第17547页。
[27] 《长编》卷三二九,元丰五年八月癸丑,第13册,第7915页。
[28] 影印《四库全书》底本,第32册,第18241页。
[29]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19册,第538页。
[30] 《宋史》卷四九二《吐蕃传》,第40册,第14164页。
[31] 《长编》卷二九七,元丰二年三月庚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浙江书局本,第2783页。
[32] 《长编》卷二九七,元丰二年三月庚午,第12册,第7216页。
[33] 《长编》卷三一六,元丰四年九月丙戌,第13册,第7638页。
[34] 《长编》卷三二一,元丰四年十二月戊辰,第13册,第7745页。影印《四库全书》底本无“使”字,第31册,第17861页;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有此字,第319册,第442页。
[35] 《长编》卷三一六,元丰四年九月己丑,第13册,第7639页。
[36] 《长编》卷三一二,元丰四年四月乙酉,第13册,第7572页。
[37] 《长编》卷三四八,元丰七年八月庚午,第14册,第8343页。
[38] 《长编》卷三二五,元丰五年四月壬戌及校勘记九,第13册,第7819、7835页。
[39] 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二《神宗圣政》,《丛书集成续编》影印《适园丛书》本,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第275册,第445页。
[40] 《直斋书录解题》卷六,第184~185页。
[41] 《长编》卷三〇七,元丰三年八月辛卯,第12册,第7452页。
[42] 《长编》卷三二五,元丰五年四月癸酉,第13册,第7824页。
[43] 《郊祀礼文》仅见于卷三一八元丰四年十月甲戌条注文,第13册,第7688页。另,使用全称“郊庙奉祀礼文”仅见于卷三一八元丰四年十月乙亥条注文,第13册,第7691页。
[44] 《长编》卷二九二,元丰元年九月乙酉,第12册,第7134页。
[45] 《长编》卷二九四,元丰元年十一月壬申,第12册,第7163页。
[46] 《长编》卷二九二,元丰元年九月戊子,第12册,第7137页。
[47] 《长编》卷二九四,元丰元年十一月壬申,第12册,第7162页。
[48] 《长编》卷三三一,元丰五年十二月癸丑,第13册,第7982页。“蕃汉”,影印《四库全书》底本作“汉蕃”,第32册,第18392页;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同于四库底本;影印浙江书局本作“蕃汉”,第3084页。
[49] 影印《四库全书》底本,第32册,第18392页;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19册,第576页。
[50] 《长编》卷三三七,元丰六年七月壬戌,第14册,第8126页。
[51] 《长编》卷三五一,元丰八年二月辛巳,第14册,第8408页。
[52] 《长编》卷三三四,元丰六年四月丁未,第13册,第8043~8044页。
[53] 《宋史》卷一六九《职官志九》,第12册,第4030页。
[54] 《长编》卷三四一,元丰六年十一月己酉,第12册,第4030页。
[55] 《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六五,第4册,第3306页。
[56] 《长编》卷三四五,元丰七年四月辛巳,第14册,第8274页。
[57] 《长编》卷三四四,元丰七年三月壬戌,第14册,第8266页。
[58] 《长编》卷三四六,元丰七年六月癸未,第14册,第8311页。
[59] 《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第7册,第2114~2115页。
[60] 《长编》卷二八七,元丰元年闰正月己卯,第12册,第7025页。
[61] 《长编》卷三四九,元丰七年十月丁丑,第14册,第8369页。
[62]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六之一五,第3册,第2927页。
[63] 燕永成:《〈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朝〉取材考》,《史学史研究》1996年第1期,第61~67页。
资治通鉴第一卷笔记
作者:王牧信读通鉴 发布时间:2020-03-14 09:52:05
1.智赵立后,引出德和智,哪个对于领导者更重要。德为才帅,才为德资。
2.蓝台之宴,告诫强者,不要恃强凌弱,你不知道未来某日,现在你眼中的软弱可欺,什么时候就可以对你落井下石。我往期的文章《蓝台之宴》有做一些分析,欢迎查看。
3.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启发弱者不要一个人独自承受强者的攻击,要寻找其他和你一样因为相同原因被欺压的人作为盟友,等待反戈一击的日子。
如果对更多内容感兴趣,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王牧信读通鉴
4.襄子将出。赵襄子撤退路线的选择,提醒领导者,一定要建设好根据地。
5.智伯行水。提示领导者,说话要慎重,别对人没有恶意却让人产生你要针对他的感觉。
6.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这段话,提示领导者想要聚集什么人才,就尊重什么人。
7.魏文侯与群臣饮酒。这段话,给领导者一个启发,无论对方身份如何,自己讲信用这点,对于每一个人都该是平等。
8.文侯与田子方饮。这段话,提示领导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职责。如果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那在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不算本事。宋徽宗擅长瘦金体,李后主擅长写诗,他们两个,若不是生为帝王,这些优点,无可厚非!
9.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这个故事,警告领导者,光脚不怕穿鞋的。越尊贵的人,越得懂得尊重人。尊重人,也会因美德,让尊贵的人名声得到传颂。
10.文侯谓李克。这段话,提出了识人五法。看一个人,看他日常、有钱,没钱,有权,没权的时候,会做什么。
在我往期的《识人六法》中,有细谈,欢迎查看。
11.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这段话,吴起的案例,告诉领导者,想要得到别人卖命,必须能得到他们的心。
如果对更多内容感兴趣,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王牧信读通鉴
12.三月,盗杀韩相侠累。这段话,刺客聂政的故事。告诉我们,你尊重一个人的父母,或者他重视的人,那你就能曲线得到他的好感。
13.武侯浮西河而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占据地理优势,但是如果不能施行仁政,那本国的人也会变成敌人。
14.子思言苟变于卫侯。这个故事,告诉领导者,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得取舍。人无完人,你要用他的长处。
15.卫侯言计非是。这两段话,警告领导者,如果领导者自以为是,下属和自己说话一致就有好处,和自己说话违背就有坏处,等待自己的是衰弱。
如果对更多内容感兴趣,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王牧信读通鉴
16.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这个故事,告诉领导者,对于身边人说的话,需要考察。每个人都夸奖,未必做得好,可能他讨好了每个人。每个人都诋毁,未必做得差,可能他没讨好别人。
补充一张通鉴版本选择的参考图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品质不错(563+)
- 小说多(164+)
- 无缺页(289+)
- 强烈推荐(216+)
- 格式多(524+)
- 无多页(294+)
- 盗版少(660+)
- 愉快的找书体验(156+)
- 二星好评(240+)
- 体验满分(208+)
- pdf(600+)
- 五星好评(581+)
- 情节曲折(289+)
下载评价
- 网友 敖***菡: ( 2025-01-08 20:43:14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焦***山: ( 2024-12-10 17:56:33 )
不错。。。。。
- 网友 石***致: ( 2024-12-15 13:45:20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索***宸: ( 2024-12-16 09:12:30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冷***洁: ( 2024-12-21 04:51:39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游***钰: ( 2024-12-23 07:06:03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冯***丽: ( 2024-12-10 05:19:24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方***旋: ( 2024-12-29 12:12:14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訾***晴: ( 2024-12-23 19:26:02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后***之: ( 2025-01-05 16:18:03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潘***丽: ( 2024-12-30 00:56:01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戈***玉: ( 2024-12-17 14:55:40 )
特别棒
- 网友 瞿***香: ( 2025-01-07 08:46:35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步***青: ( 2024-12-13 23:33:35 )
。。。。。好
- 【全店300-80】 现货 螺旋图像 音乐偶像 英文原版 Spiroglyphics: Music Icons 解压抗焦虑涂色绘画 托马斯怕维特 Thomas Pavitte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鎏金舞台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历史名人晚节不保启示录【售后无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逻辑考点精讲(上、下册)(MBA大师 2023年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我唤醒了睡美人/不一样的卡梅拉(注音版)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定力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Event Planning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心灵、自我与社会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三国演义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穿越时空的心理治疗(是否存在生死轮回,科学家开始找寻谜团答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