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民法典》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给孩子讲《民法典》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呆真人 发布时间:2016-12-05 11:09:45
不错的入门教材
作者:清和读书 发布时间:2023-10-11 20:00:26
多爬山 多运动哦
作者:温情杀手 发布时间:2021-05-31 06:01:27
编排还是不错的,不过单纯地背单词确实不太适合我。
作者:smartbluesky 发布时间:2015-09-23 10:49:46
很系统
作者:八里 发布时间:2011-11-13 05:58:42
感觉脑海里出现了那么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以往看过的人物传记不一样
作者:京都花下客 发布时间:2022-09-30 12:15:38
清晰简明,指导性很强,特别是家庭成员分别怎么投保一章
深度书评:
如果我女儿是“同性恋”,作为母亲我会怎样?
作者:中年少女永爱❤️ 发布时间:2022-12-30 17:26:56
为何我的女儿偏偏喜欢女人呢?是故意将这种其他父母一辈子都无须思虑的问题丢给我,要我试着突破难关,用这种方式来催促、胁迫我吗?为何要让生下她的我变得如此悲惨呢?我的女儿为何如此残忍?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为何令我感到羞愧丢脸呢?真讨厌因身为孩子的妈而感到无地自容的自己。那孩子为何要让我去否定她,甚至让我否定自己以及自己活过的大把岁月呢?
这段话来自韩国女作家金惠珍的小说《关于女儿》一书。同为母亲,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内心深处便对这个主人公母亲产生出最深切的同情和理解。于是扪心自问:如果我的女儿跟她女儿一样,也爱上了女人并同居在一起,我会怎样?会不会也这样羞愧、痛苦和绝望?我的想法可能是——
作为家长,我又能怎样?
生养孩子是有风险的。有时候,不同的家长承担的是不同的风险。
我上初中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初。邻居家有个比我大5岁的哥哥,因为学习不好,初中毕业便辍学成了待业青年。那时候,他常常跟着一帮社会上的待业青年混。其中为首的几个人总是流里流气,半路截女生搭讪耍流氓。邻居哥哥胆小,算是跟班的,远远看着,从来不参与。84年严打的时候,那几个男青年因为流氓罪被抓起来了。而邻居哥哥就跑了,不知去向。
我至今都能记得,他的父母跑来我家时那一脸慌张害怕的样子。当时,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儿女出了问题,为人父母扮演的就是一个特别煎熬的角色。就如同《关于女儿》一书中的母亲一样。
那一天,等邻居哥哥的父母拖着疲倦、恐惧、焦虑的身体离开我家后,我偷偷听到老妈跟老爸说:“这爹妈都是知识分子,念书念傻了,竟然要找到儿子去投案自首。”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吓坏了!那时候的严打搞得轰轰烈烈,游街、批斗、枪毙一点缓冲余地都没有,这不是明摆着要毁掉自己儿子的前程甚至生命吗?老爸的回答更让我吃惊:”这做爹妈的还有人性吗?”
可是做爹妈的还能怎样?儿子犯法了,投案自首,寻求宽大处理就是那对父母不想但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他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当然,这对父母也没能找到他们的儿子,但却夜夜在担忧中苦熬着。一年多后,严打的风声过去了,他们的儿子才回来。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儿子躲在一个黄土高坡的偏远山村,白天钻窑洞睡觉,晚上出来给家里没有劳动力的村民耕地换口饭吃,吃尽了苦头。而做父母的也在这些日子里迅速苍老了,他们谨言慎行,低调出入,对人唯唯诺诺。
好在他们的儿子本来就没有什么大事,玩伴们被判刑的判刑,枪毙的枪毙,公安从来就没有找过这对父母,也没有通缉过他们的儿子。
但这件惊心动魄的事情,让我知道,普通老百姓的儿女违法犯罪了,父母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除了惊恐还有就是无奈和承受。
前些年,我家小区的保安里多了一位气质不凡的老头。70多岁的样子,整洁干练,温文尔雅。看着不像保安,更像有来头的地方干部。每到周末,总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会来给他送饭。两人会立在门卫处,站着享受一顿午餐。
后来熟悉了,老头就给我讲了他们的故事。
我猜的没错,这个老头果然是河南一个县里的退休公务员,上班时是当地的科级干部。那个给他送饭的老太太是他的爱人,也是一位当地的退休公务员,给北京一个家庭做饭带孩子。他们都有退休金,为什么还到北京来打工赚钱?
老头说,因为养女。这个捡来的女儿,让他们两口子在晚年时遭遇了年轻时都没有经历过的苦难。
他们生有两个儿子,因为计划生育政策,想要一个女儿的梦想,在二儿子出生后,就不再有可能了。有一年他出差,在长途汽车上,看到一对母女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女婴,坐在他的旁座上,于是一路上就忍不住表现出对小女婴的喜爱。大巴车到服务区的时候,娘俩就请他帮忙抱一下孩子,声称要去一下厕所。这一去,那对母女就再也没有回到车上。万般无奈,他只好把女婴抱回了家。一开始,夫妻两个窃喜,日思夜想要个女娃,终于老天成全了他们。在精心养育下,女孩子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两个哥哥对这个妹妹也宠爱有加。
然而出嫁后的女儿在婆家跟人学会了打麻将赌博。一开始玩的金额小,后来越玩越大。在把两个哥哥的存款骗完之后,还把养父母的房本偷偷拿去抵押给了放高利贷的人。当债主到老两口家里收房子的时候,他们才知道了这件事情。
为了保住这套唯一可以居住的房子,他们把手里的存款全部给了债主,还远远不够女儿欠下的赌债。债主三天两头用石头砸他们单元房的玻璃,搞得做邻居的同事们不得安宁。于是他们只好答应那些人分期给付赌债。
期间,养女的婆家劝儿子办了离婚手续,把她赶出了家门。养女没有回来,突然消失了,不知所踪。两位老人一边焦虑地担心女儿会遭遇不测,一边在努力想办法替养女还钱。
地方上的退休金不高,为了按期还上赌债,老两口决定继续打工。又听说养女跑到了北京,他们便跑来北京一面打工,一面寻找养女。
老头后悔地跟我说:“当时抱回这个孩子,对她的亲身父母一点不了解。现在想来,她的基因里就生性好赌,无论我们怎样教育她,还是不能改变她骨子里的东西。”
说起这个,他会对照着看他的两个儿子。他们读书不错,毕业工作也不错。一个在当地的工商局,一个在税务局。从来没有让老两口操过这么多心。
他感慨地跟我说:“我为什么要抱这么一个女娃回家,毁了自己和老伴的整个老年生活?”
是啊,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他们想要一个跟他们贴心的人。然而,谁能确定自己养育的孩子是来报恩的还是来讨债的?
孩子小时,作为父母你会教育他(她)不要触犯法律,不要违背道德,要对社会和家庭有所担当。要学会一技之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长大的孩子是不是都能像父母期盼的那样安全顺利地走完自己的一生?显然不是的。一方面,他们总是会在自己的生命长河里,按照欲望书写自己的历史。另一方面,他们处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可能会发生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灾祸。一旦孩子遭遇人生劫难,累及父母,作父母的能做的只有承受,忍耐和痛苦,除此之外还能怎样?
那是女儿的人生选择,不是我的!
尽管作为母亲跟女儿有着极其密切的血肉关系,依然不可能、也做不到事事都能对孩子进行掌控。有了这个最基本的认识,做父母的就不会自找苦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孩子的选择。特别是那些看起来叛逆传统,但又不违法、不缺德,也不会伤害别人的选择。
事实上,早在读高中的时候,女儿就已经把这样的人生选择权从我这里要走了。只不过,那时她要走的是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权。那是我们母女最艰难的一次争执,女儿要,妈妈不想给。这段故事,我们娘俩以盲写的方式写进了《妈,这是我的人生!》这本即将出版的书里。那次的感受,我记忆犹新。就像金惠珍在书里写的那样:
“曾经认为妈妈就等于全世界的孩子;像块海绵般将我所说的话完全吸收并且成长的孩子;只要我说好或不好,就会以我的标准认定的孩子;会说自己做错了,随即折返到我期望的位置上的孩子……如今孩子已经从我身旁赶超,走得远远的了。即便我手持藤条,摆出再凶的表情也无济于事。女儿的世界已经离我太远,女儿再也不会回到我的怀抱里。”
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女儿突然离我很远了。她做出的职业选择,在高中阶段已经跟我的预期目标大相径庭了。对于一生拼尽全力“鸡娃”的妈妈来说,这意味着“鸡娃”事业中道崩殂。
遭遇过那次之后,再看《关于女儿》这本小说中妈妈的感受,除了深切同情以外,我身上已经有了抗击打的免疫力。接受女儿是同性恋又有多难呢?在我看来,她的女儿不过就是跟从自己内心喜好,做了一个不同于常人的选择——与女人同居嘛!那是她女儿的私人生活空间,看起来并没有对其他人构成伤害。作为30岁女儿的人生选择,有什么不能理解并支持的呢?但金惠珍笔下的母亲真的就是陷在一种无法自拔的痛苦里,痛苦到无法排解自己。这也使得整个小说读起来充满着低沉、哀怨和忧郁的气息。
当然,同性恋肯定是不能被大多数的社会人所接纳的,即使在经济条件很好的大城市也一样。被社会嫌弃,被周边亲朋好友说三道四,被邻居指指点点,这些都不会幸免。《关于女儿》一书中,甚至发生了“同性恋”讲师被免职的事件,主人公的女儿为了声援这些“同性恋”讲师,去参加了示威游行,并且受了伤。作为母亲,有这样的一个女儿,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真的是很难自处与自洽。
但毕竟女儿归女儿,她是一个独立人格的人。如果做妈妈的不能把女儿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承认并尊重她的话,自己就只能活在跟女儿一损俱损的羞愧和绝望中。
也不能因为曾经给孩子付出过,就把这种付出当成胁迫孩子的鞭子,让她按照你的意愿去生活。但这是很多父母惯用的伎俩,就像《关于女儿》一书中妈妈这样指责自己的女儿——
“我为了养你,把工作和一切都抛下了。因为不放心交给他人,所以我放弃了一样又一样,最后全部都抛下了。知道我是怎么拉扯你长大的吗?我把你当成我的全部。我的天啊,可是你怎能每件事都让我这么失望难过?如果不是存心如此,怎么做得出这种事?”
母亲的付出,孩子看得到。但不能因为母亲的付出,就得逼迫女儿放弃她自己的人生追求,而变成母亲想要的样子。这对女儿来说,很不公平。
作为母亲,我必须明白:18岁后,那是孩子的人生。她(他)的人生她做主,她(他)担责。从过来人的经验,能对孩子的选择提出建议就是作为母亲应尽的职责。至于孩子听不听,那是她(他)的事情。尊重、理解并支持孩子的选择,而不必胁迫她(他),更不必痛苦。
在处理与女儿的关系时,作为妈妈的我也得学会与时俱进。要跳出母女之间狭窄的空间,从高处往下俯视,从全局看向微观。否则,就会让母女关系变得拧巴。如果纠结在这种拧巴关系里,妈妈很难做到理解女儿,更无法跟女儿进行有效的沟通。
自由人文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感受、品位和癖好,只要不伤及他人,就有言语表达和行为选择的自由。以人为本,从内心愿望出发做不损害别人利益、不触犯法律的事情,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权利。
这个道理,《关于女儿》一书中的妈妈非常清楚,但却无论如何不能理解。所以她质问女儿说:
“虽然这是个‘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时代。但你觉得这像话吗?”
女儿说:“妈,小雨不是我朋友。她是我的丈夫、妻子和子女,她就是我的家人。”
“她怎么会是你的丈夫、妻子和子女?你们可以做什么?可以结婚吗?还是可以生孩子?你们现在只是在过家家而已,没有人过了三十岁还在过家家的。”
“你不是说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人吗?不是说每个人生活的方式都不同吗?不是说跟别人不一样,不代表是坏事吗?这不都是妈说过的话吗?为什么这些话在我身上就变成了例外!”
“妈,你看着我。性少数者、同性恋、蕾丝边,这些名词指的就是我。这就是我,大家都用这种方式叫我。所以不管是成家也好,上班也罢,他们让我什么事都做不了,但这是我的错吗?是吗?”
是啊,她有什么错?她只是喜欢女人做丈夫而已。社会的歧视已经让她无法生活了,做妈妈的还要伙同他人再给女儿压力,并且同时给自己痛苦,这又何苦?
何况,从书中的描述来看,她女儿爱上的那个女孩子——小雨看起来还挺好的。
那孩子会在她出门前递上一个大的保温瓶和小药盒,说:
“这是咖啡,这是药盒,盖子上面印有星期几的字样,这样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
妈妈也这么认为,小雨懂事、有礼貌。甚至“她有一手好厨艺,也很擅长家务”。
她会在女儿跟妈妈大吵大闹之后过来安慰妈妈。
小雨赚钱很辛苦,却负担了她女儿两年多的房租和生活费。
……
如果有一天我女儿给我领回来这么一个女孩子,我想,我们会过得温馨而愉悦。我不会像书中的妈妈那样生气地赶小雨出门。因为小雨虽然不是我的女儿,但也是别人家的女儿。同理同情,如果我女儿住在小雨家里,小雨父母赶我女儿走,我会心疼。
这么好的女孩子,她妈妈怎么就不能接受?也许,作为母亲,她更担忧女儿无儿无女,老无所养?从这本书塑造的另一人物形象珍,我看出了妈妈这个担忧。
小说用大量的篇幅写了妈妈在疗养院照顾珍的经过和感受。珍的一生看起来很辉煌,出过书,成立过特教中心,资助过贫困孩子,参加过国家级的论坛等等。尽管这样,她都无法逃过疗养院病体缠身、孤独寂寞的最后时光。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没有人为她主张权利,当身体衰败的时候,只能被送到条件更差的疗养院默默等死。
显然,珍这样的老年生活,就是妈妈眼里自己和女儿离世前的最后时光。自己还好,有女儿。可女儿怎么办?在她看来,同性恋就是一种不稳定的关系,不会像她和丈夫之间因女儿绑结在一起的亲情那么牢靠。这种没有未来的同性关系,不可能生育孩子的后续生活,当女儿老了的时候,就会像珍一样,被遗弃在疗养院里,那她这个做母亲的真是要死不瞑目了。
我不了解同性恋能不能长久,但是异性恋也很难长久。拉扯孩子,把她养大,母亲付出的很多。至于孩子是不是最后也把妈妈丢到养老院,让她在那个地方走向生命的尽头,这个还真不好说!
我想,也许等她女儿老的时候,说不定会有一个AI能悉心照料她的老年生活呢!有时候,想多了都是杞人忧天。
小说中最暖人的是,妈妈把珍接回家,三个女人悉心照料珍最后的那段日子。妈妈对女儿的同性恋问题也顾不上痛苦了。短暂的日子里,四个女人过得毫无隔阂感,祥和而平静。珍在幸福中睡着离开的那天,阳光明媚,清风徐徐。就像书中说的那样:“珍带来的和平,短暂的休战。这也成了珍最后带来的礼物。”
真希望,这份礼物来得再隆重些,短暂的休战变成永久的休战。
我和女儿,更像姐妹
《关于女儿》一书中的妈妈更像家长。在女儿面前,我则不像个妈妈。
有网友在我写的《始于极限》书评下留言,很好奇我们母女的关系。说实在的,我不知道从我们母女的文字里,大家怎么判断我们的关系。我自认为,我们母女更像姐妹。
2022年,女儿食欲和我共同完成了一本书《妈,这是我的人生!》,预计这本书能在我退休的2023年出版。书里记录了我陪女儿长大所经历的很多故事,从中你们可以判断一下我们是不是姐妹关系。
我从小长在哥哥弟弟多的家庭,没有姐妹。女儿的到来,让我有了跟姐妹相处的体验。女儿小学毕业之前,我就没有把她当成小孩看待。总是把自己的烦恼一股脑地倾倒给她,她就用稚嫩的生活经验给我出主意想办法,还跟我一起骂那些惹我生气的人。
女儿中学阶段,我依旧会在生活上事无巨细地照顾她的日常,但在学业上对她比较苛刻,督促陪伴较多。女儿则懂事乖巧,甚至仗义,总是满足妈妈饕餮般的欲望,努力考进年级前三。
上了大学,进入青春期。妈妈则到了更年期。青春期对决更年期,母女吵架的现象很普遍,但我们母女很少吵架。相反,她总是叽叽喳喳追着我说那些让我哈哈大笑的事情。只要跟女儿在一起,便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直到现在,女儿总还是要操心我的事。有时她会说,妈,您跟别人做什么事情一定跟我说说,我帮您做个判断;有时她会说,妈妈别乱点那个链接,小心被骗……,她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就很恍惚,到底她是我妈还是我是她妈?
食欲的爸爸认为,我是个孩奴。孩奴就是孩子想要星星,我就马上去搭梯子摘星星,也不管有没有条件搭起那个梯子,有没有能力够着那颗星星。但女儿看到了,尽管我没条件、没能力,却还在努力。这个过程比摘下星星给她还重要,因为她能看到妈妈的爱比星星更明亮。
把女儿当成姐妹或者闺蜜的最大好处是,女儿能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这些想法和决定,我也容易理解。
《关于女儿》中描述了这么一件事:
“几天前,女儿才因为我把衣服全部混在一起洗而发了脾气,大吼白色亚麻衬衫染上了红色。反正是白色的,放点洗衣液就解决嘞,她却几乎暴跳如雷。这种时候就觉得女儿和死去的丈夫很像,只要发起脾气就什么也听不见看不见,在气消之前横行霸道,弄得对方不知所措,只能动也不动地僵在原地。”
把衣服洗坏这件事情,我也曾做过。女儿有一件毛料裤子,我没有看清洗标,直接用洗衣机洗小了,搞得她再也不能穿了。女儿特别喜欢那条裤子,而且她穿上的确特别好看。我提着那条洗小的裤子,抱歉地看着女儿。女儿一脸心疼却笑着说:“可怜的裤子啊,我妈妈把一千多块人民币洗水里啦!算了,你再找个主人吧!”我在旁边听着噗嗤乐了。我们娘俩经常把口头交流搞成脱口笑,互相吐槽对方。
在思想上,我总是追赶女儿,唯恐跟不上趟。比如,我在豆瓣偷看她多年,就是想知道她怎么想;比如她看了什么电影和连续剧,我赶紧也去追,看她受了什么影响;还比如跟在她后面捡书看,她吐槽我的时候,能找到出处梗……
很多时候,女儿是我的小老师。我的文章必须拿给小老师审阅。小老师改完,我还要对照原文看,哪些删了?为什么删?哪些改了,为什么那样改。如果我写的内容,小老师不满意了,我得推倒重来。久而久之,感觉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我是那个俯下身子,蹲在地上,心平气和跟孩子说话的母亲;我也是那个探讨起有争议的问题时,会跟女儿面红耳赤,引经据典的妈妈。我们的关系就像一幅画,妈妈是画中深远的背景,女儿是画中灿烂的鲜花。
老北京人总会讲这样一句话:谁家锅底没有黑,谁家地上没有灰。我们母女的关系也一样,并不完美。在我看来,《关于女儿》中妈妈的烦恼比起我的,真是小事。我的烦恼是女儿的躁郁症。
我从小对她实施“鸡娃”教育,剥夺了她几乎所有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再加上我把她当情绪垃圾桶,让她幼小的心灵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负重。最直接的恶果就是:总是克制自己情绪的女儿再也掌控不了自己的情绪,她得了躁郁症。这个病,让我特别担心。以前事事都跟女儿说的烦恼,特别是充满负能量的内容,现在都被我偷偷藏起来,唯恐说了加剧她的病情。我常常跟自己说,你的姐妹已经消化不了那么多负能量了,还是自己消化吧!
但这也不影响我们继续做姐妹。我努力贴近她的思想,尽力跟她分享快乐的事情、开心的视频。把自己放到少女的心态上去理解还是少女的她。
我常常告诫自己:随意吧!只要她开心就好。希望《关于女儿》中的妈妈也能解脱:随意吧!只要她开心,女性做伴侣也挺好。
想爱却不敢爱,才明白“懂得”多重要--互相懂得,那该多好
作者:林润润 发布时间:2021-12-08 17:21:42
你在和他人的亲密关系中,是否常常遇见问题?
和男/女朋友相处,好像总也走不进他的内心,有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
和自己相处,总觉得自己浑身上下都是“毛病”,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就没人爱?
和父母相处,承受不了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或者伤害,然后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自己作为父母,不能直面对孩子的期待,总是试图去控制他/她的人生?
其实,这些都源于一个症结,那就是不够“懂得”。
不懂自己,不知如何与自己相处,所以常常感到痛苦、迷茫、孤独、无助、绝望...
不懂他人,不知如何与他人相处,所以常常感到防备、指责、虚假、敏感、脆弱...
所以,懂得如何“懂得”,就变得非常重要。
应用心理学硕士丛非从就在他的新书《原来懂比爱更重要》中指出,遇见爱并不难得,难得的是,遇见懂得。
懂得他人,得以和谐关系;懂得自己,得以充满力量。
一、士为知己者死
为什么你总是想要别人懂你呢?
因为人活在这个世上,其实非常辛苦,被懂得,是人一种特有的逃避生活之苦的方式。
就像婴儿无时无刻不想依赖母亲一样,哪怕已经是个成年人,也会惦记着幼时被无条件呵护的感觉。
网上曾经出现一段特别火的话:“我一生渴望被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苦,免我惊,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大抵就是这种感觉。
要求别人懂你,其实是想要别人把你当成世界的中心。但这种懂你,对别人来说其实并不公平。
因为别人在懂你的同时,需要耗费巨大的心理能量。还是拿婴儿和母亲举例,婴儿如果想要享受全天候高强度的关注,母亲就需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工作、家务等,同时,母亲还要保持极大的耐心,以及不遗余力地从别人那里获取经验。
世界上最爱你的母亲尚且如此,等你走上社会,别人不了解你背景、你的经历、你的特点,要懂你更是无从谈起了。
更何况,等你走进学校,学了新的知识,有了新的阅历,你的母亲可能都不懂你了。
如果你想要别人懂你,那你首先得明白以下几点:
首先,你自己要懂得你自己。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那凭什么让别人懂得呢?
其次,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想要别人像你肚子里的蛔虫,你想什么他全都知道,如果不知道,就一哭二闹三上吊,那肯定是不行的。
最后,降低别人懂你的成本。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最好让别人知道怎么懂你,比如告诉他人你的想法、你需要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等等。
不要觉得一个人爱你,一定会花费足够多的精力去了解你,再深厚的感情,被你这样消耗下去,都会被磨灭没的。
二、懂他人之前,先懂自己
现在有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元认知”,它超出了认知,其核心是认知的认知。
通俗点来讲,就比如你遇到一件让你非常生气的事情,你如果能够意识到,你在生气,这便是“认知”。
你如果能够意识到,你是因为什么而生气,除了表达愤怒之外,可以采取更积极的行为作出反应,这就是“元认知”。
这就是懂得自我的基本思路:通过自我反思和觉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责任,从而找到相应的策略,让自己像更积极的方向进行转变。
自己懂得自己后,别人懂不懂你,其实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你懂得你自己后,你不仅可以了解到你自己真实的需求,你还可以去找到那个正确的能给你需求的人,你可以充分地将你的需求表达出来,虽然别人不一定能全部懂得,但此时你的心灵其实已经得到极大的满足。
你懂得你自己后,你会不断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而努力,你就有了自我向上的动力,而不是一味地依附他人。要知道,从别人那里汲取能量,总有一天那个人的能量会被你耗光,从而离你而去。
你懂得你自己后,你就会明白,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别人也不是。虽然每个人都渴望被当成婴儿般被呵护,渴望被重点关注,渴望被无条件地懂自己,但那是不现实的。每个人都只能、并且应该对自己负责。
懂得自我,下次再遇到抑郁、焦虑、自卑、自责、悔恨等情绪的时候,就要意识到自己“有病”,从而积极地寻找药方“治病”。
三、爱与期待同在
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其实你在爱里,一直不可避免地对别人抱有期待?
其中恋爱关系的这种期待,最为典型。
期待对方对自己忠诚
期待对方可以为自己做很多事情
期待对方可以对自己毫无保留的付出
当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不再那么热切时,感到万分失落...
人每当觉得自己有主观上的付出,就会同时抱有期待。哪怕号称最无私的母爱也是如此:母亲可以无怨无悔地付出,但同时也期待着自己的子女能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
爱不可能脱离期待单独存在。
这揭示了2个问题:
1.你接受别人的爱的同时,你也同时被别人所期待
2.你给予别人的爱的同时,你也或多或多或少对别人怀有期待
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期待,就会给自己的期待找2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你要回报我”和“我是为你好”。
书中介绍了作为家长,如何合理地应对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其实我觉得同样适用于各种亲密关系:
首先,觉察到期待只属于自己。每个人的期待是属于自己的,我们应该对此负责,而不是作为一种条件,强加在别人身上。
其次,学习如何应对自己的期待,这里有五种方式:
1.放下期待:如果这个期待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那就放下吧。如果你期待小孩学钢琴,小孩却喜欢玩泥巴,那你就应该顺从小孩的天性,激发他其他方面的天赋。
2.降低期待:如果小孩实在做不到多才多艺,那就身体健康、成绩优秀就可以了。
3.替代期待:如果小孩不喜欢上钢琴班,上他喜欢的舞蹈班,小孩会十分乐意地接受。
4.保留期待:如果小孩接受了你的期待,却感到万分痛苦,那你应该尝试保留。
5.回到渴望:你的期待也许是源于内心的渴望,内心的渴望也许来源于曾经的缺失,所以你要先学会关心自己,疗愈自己,才能避免对下一代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这本书选自作者早期写的一些文章,那时作者刚大学毕业,一个人跑到北京闯荡,刚踏入社会,虽然充满踌躇满志的激情,但也同样伴随着低落和迷茫。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丛非从却从来没有放弃对心理学的学习和思考,也恰恰是这一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丛非从写作,最后成就了今天的他。
恰恰是作者把这些早期的文章修订后出版,集结成这本书,才让始终在成长之路初期徘徊的我们,有了前进的勇气。
《原来懂比爱更重要》,遇见自己,懂得自己,然后就懂得了这个世界。
原来懂比爱更重要
7.5
丛非从 / 2021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无广告(648+)
- 值得购买(549+)
- 情节曲折(549+)
- 体验好(169+)
- 一星好评(231+)
- 经典(572+)
- 五星好评(190+)
- 好评多(465+)
- 中评多(332+)
- 无盗版(626+)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 2025-01-08 04:00:28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扈***洁: ( 2024-12-12 03:32:12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瞿***香: ( 2024-12-27 07:24:19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宫***凡: ( 2025-01-08 19:03:08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菱***兰: ( 2024-12-15 07:06:40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堵***格: ( 2024-12-23 03:12:29 )
OK,还可以
- 网友 戈***玉: ( 2024-12-28 14:21:17 )
特别棒
- 网友 利***巧: ( 2024-12-21 15:00:08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国***舒: ( 2025-01-03 17:53:03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苍***如: ( 2025-01-02 19:04:30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冷***洁: ( 2024-12-11 02:03:05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沈***松: ( 2024-12-31 09:20:46 )
挺好的,不错
喜欢"给孩子讲《民法典》"的人也看了
其他安全真题详解与考前模拟:2023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小学暑假衔接一本通2升3语数英二年级下册复习三年级上册预习含337新课晨读手册视频讲解重难题测试专项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Vincent Van Gogh Sunflowers and Swirly Stars 英文原版绘本 文森特 梵高 向日葵与漩涡之星 英文版 进口英语原版书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逆转:降血脂保护心血管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青春飞翔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网络、社会资本与集群生命周期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系列:飘 Gone with the Wind (全英文版)(套装共2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表里的生物(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同步阅读书系)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拖延心理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高门巨族的兰花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积极组织行为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环网柜(箱)抽检工作规范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招标投标合规指南:核心法条注释、法规汇编与典型案例指引(含实操流程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漫画小学生心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正版2022影视高考真题解析+文艺常识必刷考试重点5000题 广播影视类高考教材 艺考刷题 编导影视传媒考试专业历年真题 电视影视编导书宇丛轩图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