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新东方 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字帖 衡水体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8:32

新东方 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字帖 衡水体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新东方 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字帖 衡水体精美图片
》新东方 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字帖 衡水体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新东方 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字帖 衡水体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7221327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144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8:32

内容简介:

新东方考研英语一线教师王江涛老师精选多年积累的优质写作素材,特邀国内英文书写专家夏梅风老师采用三种字体书写了这套“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字帖”。该系列字帖分为《手写印刷体》、《衡水体》与《意大利斜体》三本,建议英文书写薄弱的考生练习《手写印刷体》,英文书写水平一般的考生练习《衡水体》,英文书写水平较好的考生练习《意大利斜体》,也可根据书写水平的进阶,逐本临摹。无论临摹哪一本,只要练习得较好,均可给阅卷教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取得写作高分。 《衡水体》为英文书写的入门级别,这种字体的笔画走向比较简单,不需要连笔,容易掌握,初级水平的练习者也能写得工整,使整篇作文显得清爽沉稳。本字帖的内容构成包括社会热点核心词汇和十大必背图画范文两个部分,考生可以循序渐进,在临摹中积累写作素材。 字帖中的10篇写作必背范文均配有专业外教朗读的音频,考生可扫描封底二维码在线读取,也可以登录封底音频下载网址免费下载,练习听说,跟读模仿,培养语感,强化记忆。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新东方考研英语一线教师王江涛老师精选多年积累的优质写作素材,特邀国内英文书写专家夏梅风老师采用三种字体书写了这套“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字帖”。该系列字帖分为《手写印刷体》、《衡水体》与《意大利斜体》三本,建议英文书写薄弱的考生练习《手写印刷体》,英文书写水平一般的考生练习《衡水体》,英文书写水平较好的考生练习《意大利斜体》,也可根据书写水平的进阶,逐本临摹。无论临摹哪一本,只要练习得较好,均可给阅卷教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取得写作高分。 《衡水体》为英文书写的入门级别,这种字体的笔画走向比较简单,不需要连笔,容易掌握,初级水平的练习者也能写得工整,使整篇作文显得清爽沉稳。本字帖的内容构成包括社会热点核心词汇和十大必背图画范文两个部分,考生可以循序渐进,在临摹中积累写作素材。 字帖中的10篇写作必背范文均配有专业外教朗读的音频,考生可扫描封底二维码在线读取,也可以登录封底音频下载网址免费下载,练习听说,跟读模仿,培养语感,强化记忆。


精彩短评:

  • 作者:秀逗小妞 发布时间:2022-04-30 12:19:09

    不同主题的英语展示,相关联的单词记忆和图像记忆结合,轻松搞定1000词,还有中文解释,双语同时学习。

  • 作者:soloye 发布时间:2020-01-09 19:57:24

    这本读过就感觉中国的心理学发展是跛脚的,几乎是对落伍文章的评论,心理学研究变成了闭门的哲学研究。

  • 作者:坐苍井观天空 发布时间:2011-09-15 19:01:05

    没神马意思。鬼佬们很喜欢把一页纸就可以讲明白的东东贤紧写紧写

  • 作者:蓝色拖鞋 发布时间:2022-06-19 23:14:10

    2022年阅读完本第17本:《古律寻义:中国法律文化漫笔》(刘星 著)。一本很是轻松的中国法律文化介绍小品文,部分章节内容引人深思,也多了一些碎片化认知。

  • 作者:似火年华 发布时间:2021-09-25 14:48:10

    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奥,但是讲得很清楚明白。我觉得精谕的那一篇非常好,大概就是要了解别人的意图或状态,就要凭借心灵和直觉,而不是光听他的言语。还有谈论音乐的那几篇也很好,什么样的世道,音乐必定有什么样的风格,掩饰不了

  • 作者:Lacia 发布时间:2020-07-15 23:15:53

    分西餐、亚餐、甜点三部分,西餐部分全是我不知道的,甜点就相对一般了。蛋蛋提示部分的经验比较有参考价值。芥末兔肉、瓦伦西亚芭爱雅我完全没想到。不太喜欢的是介绍相关会做的人,你介绍厨师也就算了,明星,总让我觉得不太专业。


深度书评:

  • 我觉得我就像于连!!!

    作者:王新禧 发布时间:2009-04-04 11:50:08

    《红与黑》是我非常喜欢读的一部外国文学名著,迄今已经收集了5种译本,这一西方的红学,内涵深厚,可做时代的镜鉴。

    我觉得我就像是于连,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当年的法国几乎一样,也是没有巨人、没有权威,社会转型进入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全民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的混乱时代,我们的苦闷和雄心以及社会现实环境,几乎完全一样!因此对于于连,我有一种从心底的认同。对于功成名就,摆脱底层阶级的渴望无可厚非,而且在这样一个“后拿破仑时代”(中国是“后毛泽东时代”)的底层青年身上反映出来,更加天经地义。我和他是一类人!每次读《红与黑》,都默然有种熟悉感。这种熟悉感不是来源于阅读经历,而是这些年成长岁月的积淀。我发现于连的烦恼也是我的烦恼,于连的快乐也含着我的快乐(或许说,我的烦恼中有着于连的烦恼,我的快乐之处于连也会快乐)。书中的于连向我扑来,融入我的血液,渗入我的灵魂!

    然而于连的下场是可悲的,阶级性在这个可爱的青年身上造成了无法推翻的命运下场。我现在也是越挣扎,越感到阶级宿命的无奈。受限于现实的巨大束缚,空有理想主义、哲学与伦理层面的心悸,以及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却见满目豺狼猪狗之辈当道,心境压抑实是难以抒谴。

    人类都有一个普遍的欲求:每个人都不愿承认既成的事实,渴望超越现实,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于连在少年时幸运地接受一个外科医生的教导,他教授于连拉丁文和历史,最重要的是他让小于连知道了拿破仑,这个法兰西帝国的缔造者,他的名字让整个欧洲战栗!只要他振臂一呼,法兰西人民心甘情愿地聚集在他的身旁,为他欢呼、为他流血。这样一个英雄没有高贵的出身,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魄力与胆识成为了西方世界的主宰(尽管短暂)。于连疯狂地崇拜着拿破仑,他小心地珍藏着拿破仑的小画像,拿破仑的《出征公报》、《圣赫勒那岛回忆录》与卢梭的《忏悔录》一起构成了他的《古兰经》。多年以来,于连也许无时无刻不对自己说,想当年拿破仑也是个寂寂无名、一无所有的少尉,仅凭手中一把长剑,便成为天下的主人。这种想法使他在不幸时获得安慰,高兴时更加快乐。他自幼便经常心潮澎湃,美滋滋地幻想着有朝一日被引见给巴黎美貌的女人,会以惊人的事迹引起她们的注意。这种罗曼蒂克的幻想让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就像一剂麻醉剂暂时减轻了现实给他带来的伤痛。他在幻想世界中给自己创造了“理想自我”,这个自我被尊重、被认可,是一个英雄,就像拿破仑一样的英雄,一定程度上说,这两者是统一的。但现实生活中的于连天生羸弱,出身贫寒。他纤瘦的身材令他在平民社会中受到鄙视,他低微的出身使他在上流社会中遭受蔑视。幻想与现实如此大的差距,折磨着于连,摆脱这种折磨的唯一途径,在于连看来那就是要出人头地,让“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最终成为一体。“如果能够发迹,再难受的事,他都愿干”!

    可是现实是无情的,从前在拿破仑的帝国时代,年轻人,尤其是非贵族出身的底层年轻人,可以参加革命的军队,凭着勇敢和手中的武器建功立业,出人头地,“边庭上一刀一枪,搏个封妻荫子”。但时移境易,拿破仑失败,封建王朝复辟,贵族卷土重来,他们和教会互相勾结,平民青年没有任何出路,只能以教士职业为晋身之阶。风雷叱咤、豪气干云的时代过去了,法国进入了一个勾心斗角、虚伪腐败,平庸者当权,个性和魄力受到压抑的时期(与今日之某大国何其相似)。在阶层固化的复辟时代,一个男人,没有财富、没有高贵的出身就几乎没有出头之日。于连看到:“今天,有的神甫四十多岁便拿到十万法郎的年薪,三倍于拿破仑名将的薪俸。”他思量着:“我知道怎样选择我这个时代的军服,有多少红衣主教,他们的出身比我低,然而掌握过统治大权”。于连想要飞黄腾达“看来非当神甫不可”,即使神学院在于连看来阴森可怕,修道者多是些阴险、虚伪和追逐名利之徒,同时不同教派间更是矛盾尖锐、斗争激烈,但受野心的驱使,于连心甘情愿地生活在这个“人间地狱”。他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却需要装出一副热烈的虔诚的面孔;把全部《圣经》看作谎言,却能将整部拉丁文《圣经》和《教皇论》倒背如流。为了经由教会道路往上爬,他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老练的伪君子”。对此他并不以此为耻,因为这是他实现理想自我的必要途径。

    “理想自我”在于连开始踏入人生竞技场的时候就已经不满足只是存在于他的幻想中,它激起他的野心、控制他的思想、左右他的行动,并成为他一切行事的衡量标准。于连声称:“我出身低微,但我并不卑贱。”当市长聘用他做孩子的家教时,他的第一句话是“我不愿意当佣人”;他的第一个问题是“我跟谁同桌吃饭”。于连那超乎常人的自尊心来源于他的“理想自我”,他的“理想自我”不允许一个未来的英雄被轻贱。

    与德·雷纳夫人的爱情起因就是于连“理想自我”一手制造的产物。在一次乘凉的晚上,于连不小心碰到了德·雷纳夫人的纤手,德·雷纳夫人由于矜持立即把手抽回去,这个小小的行动伤到了于连的自尊心,他敏感地觉得这是一个贵族对一个平民的轻视,这是于连不能容忍的,所以他计划在第二天的晚上紧紧地抓住德·雷纳夫人的手,于连把这个计划视为一场决斗,维护自己荣誉的决斗。那夜对于连而言是难熬的,他有无数次想要放弃,溜之大吉,但是“理想自我”决不允许于连有任何懦弱的、有别于英雄的行为。他的“理想自我”逼迫他在晚上十点倏地抓住了德·雷纳夫人的手,同时在不经意间点燃了他与德·雷纳夫人的爱情。

    如果说于连对德·雷纳夫人的追求还有某些真挚情感的话,那么于连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的角逐。玛蒂尔德既有贵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气质,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她认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会的必定是像于连这样富有朝气的平民青年。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于连在博取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时,从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于连和玛蒂尔德爱得极为辛苦,他们一次又一次分手,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疯狂的爱情中,这都是因为于连和玛蒂尔德性格上的相似,在他们心目中,自我都是最理想的,这种“理想自我”不仅需要自己的认可,更需要别人的,所以他们的爱情都建立在对方对自己的认可上,一旦对方承认了自己,爱情也就失去了价值。所以每当玛蒂尔德小姐发现于连爱恋上了自己,她便会残忍地践踏他的爱情。而玛蒂尔德的爱情对于于连而言是一种证明,证明平民子弟的他比贵族子弟们更有魅力、更出色。

    为了展现自己的“理想自我”,于连极其乐衷于在公众面前展示自我。他在德·雷纳家中展示自己的惊人记忆力,把《圣经》背得滚瓜烂熟。国王驾到维里业时,他在德·雷纳夫人的安排下,成了一名仪仗队员,穿上他向往已久的龙骑兵的军装,骑马行进在家乡的街上,感受被人们羡慕、注视的快乐。即使当他走进法庭的时候,他首先关注的也是观众席上漂亮的女子和无数双闪闪发光的眼睛。

    “理想自我”是于连的精神支柱,是于连生存的动力,他绝不允许任何人践踏,德·雷纳夫人最后的那封告密信不仅毁灭了于连的美好前程,还破坏了他的“理想自我”奋力塑造起的良好形象,将他的“理想自我”打了个粉碎。失去理性的于连在极度疯狂的状态下向德·雷纳夫人开了一枪。这一枪也最终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于连这一生都在使自己走出弱者的阴影,为此他在内心深处给自己建立起了一个“理想自我”,为了能使这个心目中的理想自我被现实社会的人所认识、所承认,他为此付出了一切乃至生命。

    于连虽然伪善,但他敢于直面人生,向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壁垒发起冲击,无疑更具英雄气概。儿童时代,他看见拿破仑威武的骑兵从本乡经过,便发狂地渴望进入军界。那时平民都可以披挂上阵,“不是阵亡,就是三十六岁当将军”。拿破仑就是绝好的榜样。但是在复辟时代,一切都变了。倒退的历史为于连这一代青年设置的是这样的共同处境:他们的精神被英雄时代所哺育,肉身却不得不在门第和金钱主宰的社会里生活(和如今的某大国又是何其相似)。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能有两种选择:退避或反抗。于连的儿时好友傅凯奉行的是前一种态度。于连则迥然不同,他拒绝傅凯那种处世,因为他追求的不是“保证他生活舒适的碌碌无为”,而是“青年时代的所有英雄梦想”。他决心实现这些梦想,并和阻碍他达到目的的社会展开斗争。正如司汤达所说,这是个“在和整个社会作战的不幸的人”。

    于连极端仇视压制他个性发展的统治阶级,仇视猥琐、卑劣的社会风气,并采取“个人游击战”的方式进行反抗,爱情便是这种反抗的突破口。作品清楚地告诉我们,就最初的动机而言,于连从来就没有真心诚意地追求过爱情,他只是把爱情当作向社会等级观念挑战的一种手段。在爱情的阵地上,他发起了一场特殊的战争。面对两位贵族女性,他决心实现的目标是征服。他勾引德·雷纳夫人为的是打击市长的妄自尊大,而在与玛蒂尔德小姐周旋时,由于他的平民自尊心经常受到伤害,反抗的方向愈加明确。他说:“出身的骄傲,犹如一座高山,形成了她和我之间的军事阵地。那座高山,便是我进攻的目标。”与其说这是恋爱,不如说更像“战争”。即使当他追求玛蒂尔德小姐获得成功后,他也并不感到爱的幸福,感到的只是胜利者的满足——“这个傲慢的女人,终于拜倒在我的脚下了!”

    真正显示出于连无与伦比的反抗魅力的,是他在牢中的思考以及在法庭上那段自杀性的发言。在死亡面前,他终于想起了自己在心灵上从未真正皈依过的宗教。一个人要是爱过真理,却从未寻到过真理,未免太遗憾,所以作者安排主人公在临行前醍醐灌顶。于连爱的不是《圣经》里的天主,而是他多年来渴望的一个能创造平等社会的人物。天主的确令人失望,于连却没有背弃自己的责任,他可以说:“我并没有被风暴卷走。”像多数快要结束的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他感到孤独和痛苦了,于是又思考起所有的哲人和非哲人都爱触及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他明白了死亡、生存和永恒,都是些非常简单的问题:“一个蜉蝣在烈日当空的夏季里,早上9点钟出生,晚上5点钟死去,它怎么能了解黑夜这个词的意义呢?再让它延长5个钟头的生命,它就会看见而且了解什么是黑夜了。”一个人强烈地热爱某样东西的时候,往往就是快要失去它的时候。这样对生命有热情的人,真要面对“从来处来,到去处去”的现实时,他很虔诚地忏悔自己的伪善:“只剩下很少的日子,竟忘了生活和爱情。”一个肯承认自己伪善的人,我们有理由认为他不伪善;而他祈求天主把德·雷纳夫人还给他,恰恰证明了他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忠诚。

    于连入狱后如梦初醒,开始重新审视现实,他终于明白将他置于死地的真实原因是因为他想突破阶级限制跻身于上流社会,这是固化的社会秩序和统治阶级所绝不允许的。他对复辟社会已深感绝望,所以拒绝忏悔,以死相抗,决不妥协。他赴刑前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先生们,我丝毫没有这种荣幸属于你们那个阶级,你们在我身上所看见的,是一个反抗自己卑贱命运的农民……你们仍想利用我来惩罚我所属的这个阶级的年轻人,永远挫败他们的勇气。这些年轻人虽然出身卑贱,也可以说,受到贫困的压迫,但是却有幸获得过良好的教育,敢于跻身于有钱人引以为骄傲的所谓的上流社会之中。” 这段独白切中时弊,一针见血,充分表达了被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扼杀了全部活力和希望的一代人的愤怒与控诉。于是故事才会有个相当惨烈的结局。他的那段话,自然是有人像作阅读理解般地分析过,我不管它揭示了多么深刻的主题,我只是为一个英雄感动。

    于连身上的这种反抗意识的动因,是平民意识、性格多重性和个人进取的野心的复杂结合。所以它必然是矛盾和扭曲的。例如:他声称“不能堕落到跟仆人们在一起吃饭,我的父亲会强迫我,宁可死”,“但是为了能够飞黄腾达,比这再困难的事他都能去做。”不过鼓舞着他的英雄主义的平民反抗意识和个人野心这两种“热情”中,毕竟前者是第一位的。正因此,尽管他知道特赦以后,他仍然可以得到财富和美人,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拒绝向资产阶级贵族控制的法庭求饶。在狱中,他悔恨自己为了漂亮出色的虚荣而放弃了简单平凡的真理。在法庭上,他指责法庭借这个机会惩戒那些受过教育并敢于混迹上流社会的下层青年以维护贵族特权,有力地控诉了上流社会对平民青年的压制和摧残。最终用死向不平等的社会投出了最后一枪。这是于连反抗性格发展的高峰。于连可以说是世俗的,他崇拜拿破仑,因为红衣军服能给他精神上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是历史方向改变了,这条路行不通时,他又选择黑衣主教这条路,也是为了地位荣誉。他的悲剧在于忠于自我和追求飞黄腾达的矛盾,鱼和熊掌两者不可兼得,而"贪心"的于连无论怎样选择都是悲剧性的。这就是司汤达和盘托出在我们面前的于连,带着他的全部善与恶、优点与缺点。

    纵观于连,他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无权和受压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他的爱憎、追求和最后失败的命运,对于这一时期被排斥于政权之外的中下层资产阶级青年是典型的。他性格复杂,既有仇恨和反抗上层社会的一面,又有投靠上层社会的一面。当上层社会压制他,不给他发大财、当将军的机会时,他就反抗;而当统治阶级一定程度地满足他的个人欲望时,他就欣然投靠。于连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的。他的反抗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迹和飞升,加上毕竟太年轻,还没有来得及对政治进行真正的深入思考,没有形成明确的政治理想,所以当他所追求的飞黄腾达、财富地位都得到满足时,他就成了统治阶级手中的工具,得意忘形,做起了三十岁当司令的美梦。司汤达以深刻有力的笔触真实地揭示了于连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反抗性、妥协性和动摇性。最后,由于统治阶级拒不允许一个平民有分享权力与财富的权利,拒绝认可底层青年向上奋斗改变阶层属性的努力,故而于连仍然只能以一个反抗者的身份而告终,这是完全符合历史真实的。

    人来到世界上,没有不追求幸福的。贵为帝王或贱为囚徒,概莫能外。当然,于连也不例外。虽然于连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走向迷途,最终还被挤出了上流社会的圈子,被送上了断头台,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但他追求幸福的过程是让人可畏的。

    于连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通过他反抗——妥协——反抗的道路,揭示了复辟王朝时期平民阶级与贵族阶级的严重对立,反映了小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对封建制度的不满,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的价值标准在他们身上所引起的矛盾冲突。作品在于连悲剧命运的背景上真实地反映出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的广阔社会画面,照见了反动统治阶级的丑恶卑污,深刻地揭示了这一时期法国历史的本质特征。《红与黑》中写于连对三个典型环境(维里业的唯利是图、贝藏松神学院的宗教专制、巴黎贵族社会的阴谋与伪善)的感受与反应,决定命运关键时刻的内心冲突和思想变化,具体入微引人入胜。从心理活动的折光镜上,我们看到了于连的勇敢与怯懦、骄傲与自卑、狂热与郁闷,看到了罪恶的现实如何扭曲他的人格以及他在伪善的道路上经受的矛盾与痛苦。于连从启蒙学者和拿破仑那里获得追求平等的观念,激发了他小资产阶级公民的积极性,正是这种观念和积极性支配着他的一切心理活动。于连悲剧性的奋斗史清楚地说明了,不合理的存在是造成他全部心理反应和行为行动方式的根本原因。高尔基谈得好:于连·索雷尔是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同样,我们也可以说,《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中的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是喜欢于连这个文学形象的,虽然对他来说:爱情是手段,飞黄腾达、社会成功是目的;然而于连毕竟是善良的,他不能在爱情中始终藏着心计,反而极易动真情。在狱中,他真诚地对待情人,对待朋友,甚至对待敌人。因为他彻底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光荣的,是不道德的,他开始为自己的行为后悔。入狱后的于连,是大彻大悟的,此刻他具有了“少数幸福人”的基本品质,恢复了真正的自我。其实,入狱后他完全可以有机会逃离监狱,完全可以成为玛蒂尔德侯爵的女婿。但他却放弃,走上了“自杀”的道路。在狱中,他真正感受到了幸福。可以说,于连的“成功”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是他的失败促使他走上幸福之路。正如他所认为的那样:“在狼的社会里,他也必须把自己变成狼,然后去和他们相咬。”如果我们指责他,那么在指责的同时,应更多地去指责他所身处的那个黑暗的社会环境和虚伪的社会道德观念。

    谨以此文与所有不甘于因出身卑微而被命定、不甘于被命运铁枷困锁的年轻人共勉。也许你将白发苍苍,但此心不变,即是永远少年。

  • 请你带我进入一场骗局

    作者:叫我杰克 发布时间:2014-01-16 23:16:51

      我怀着极其不舍的心情读完了《南极》中的十五篇短篇小说,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都藏着一个陷阱,我虽知道是陷阱,但仍是乐此不疲地跳进去,等待猎人收网的瞬间。

      吉根的小说神秘、隐晦,同时又惊奇、微妙,读罢总觉得爱尔兰的乌云正笼罩在头上,遮住阳光,留下残酷的冷峻,和诗意的阴郁。

    宁静背后的激流

      吉根的故事从来没有特别夸张的场面,都是平凡人的故事,叙述也很平淡,甚至那些无处不在的细节,或许会让初次读的人觉得琐碎。但是,这就是猎人捕猎时的节奏,正当你放松警惕的时候,猎人其实已经蓄势待发,子弹其实早就上了膛,矛盾冲突其实就在眼前而你却熟视无睹。比如《姐妹》中姐妹二人的地位从一开始就非常不平等,只不过姐姐贝蒂的亲切暂时将这一点蒙盖。比如《南极》中女人遇上的这个男人,从一开始就带有很强的危险性,不论是他们相遇时的场所还是男人的衣着谈吐身世,这一点又被两人融洽的交谈给蒙混过去。所以,当危险真正降临的时候,才会有一种弄巧成拙的宿命感。

    意外的发生

      其实生活中也处处是矛盾冲突,但是往往没有爆发的契机。小说的好处在于可以人为安排。吉根的小说中不乏意外的出现,这种意外通常是看清楚人物情感的最好办法,所谓患难见真情就是这个道理,人在极端的处境下往往会做出最本能的反应和选择。比如《水最深的地方》中,不难看出互裨的情感挣扎,她有过埋怨报复的心理,但是在意外发生的瞬间,她还是伸出手选择了救援。在《唱歌的收银员》中,正是因为凶犯夫妇被抓获,姐姐才意识到“我”与死亡擦肩而过,才真正做出守护家庭,放弃爱情的选择。在《男人与女人》中,如果没有车子后滑的意外,母亲也不会坐上驾驶座,证明她的能力。

    平凡人的瞬间

      有时即使没有矛盾爆发,没有意外事件,只靠对具体瞬间的描写,仍能在读者心中激起千层浪。或许是因为,人心本如战场吧,人心的交战有时比外界的变化更能带来冲击。在《千万小心》中,“我”和杀人犯同船,他并没有威胁“我”,甚至没有直接告诉“我”他杀了人,但是最可怕的等待就是对方沉默,最可怕的反应是没有态度,导致“我”疑神疑鬼,好比惊弓之鸟。而在《男孩子的怪名字》中,最精彩的莫过于最后和男友摊牌的时候,仅仅一页纸,对方仅三句话,可是“我”的心境已百转千回,“我”在两个选择中不断游移,最终饮下一杯苦酒。

    每一种荒诞都有自己的理由

      除了令人紧张的情节,吉根有时还能创造出一种荒诞而合理的情节。明明是出人意料的,却又这么合理,就像看似不相干的几个齿轮,在一系列的转动后,竟然契合得严丝合缝。比如《爱在高高的草丛》里,小说的最后,三个人就那样坐在那儿等着,三个人都在等,等一个人离开。作为第三者的科迪莉亚没有离开,因为她知道医生爱的就是她,并且她本来就是来赴约的;医生的妻子没有离开,因为她是医生的正牌妻子;医生也没有离开,因为他也是来赴约的,三个人都有自己的正当理由,但是场面却这么奇怪。《暴风雨》的最后,女孩总是去疯人院,为了应对最糟糕的局面,以防她有一天真的疯掉,她想让自己也沾上一点疯癫。这就像是一个怪圈,她明明没有疯,却想要有一点疯,以防她疯掉。一环扣一环,没有逻辑的漏洞,但仍是很怪。

    如果故事中出现了一支枪,那它一定要发射

      这句话是吉根受采访时引用的契诃夫的话。在吉根的身上时常可以看见一些短篇小说大师的影子,比如卡佛、契诃夫。受极简主义的影响,吉根的语言也十分简洁,但是行文中我们仍能见到许多细节,正如前文所说,初看之下以为这是繁琐,但是跟随情节的发展,才明白这是吉根埋下的陷阱,枪终究要发射。比如《南极》开头第一段就直言“她知道结果会令她失望。”《冬天的气息》,“后来每当汉森想起这件事时,他总是说不出为什么那个星期天要带孩子们和保姆到格里尔家去。”《千万小心》中,“早知道会那样,那天晚上我就不出去了。”……又比如,《南极》中,男人床边的枪。《姐妹》中,姐姐贝蒂早就在磨的剪刀。写在明处是悬念,写在不经意处是伏笔。悬念虽然是明白着说的,但是作者常常很狡猾地吊起了读者胃口之后,又渐渐让他们忘掉这件事。所以结局往往像是意料之外,回头看,却已经告诉你了。

    从不直言的展示和暗示

      吉根的小说总有一种朦胧的美感,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呈现出来,发不发现是你的问题,你只有自己动脑筋才能掀开那层神秘的面纱,想象和推理的乐趣就体现在了这里。

      有时信息是藏在细节里的,藏在每一种感觉中,听觉、嗅觉、视觉、味觉和触觉,连一棵菜都能跟你对话,比如《唱歌的收银员》中,姐姐给邮递员的饭,一杯人造奶油和一棵干萎的生菜。姊妹俩的生活条件可想而知。比如,《有胆量的就来吧》中,格里恩第三根手指上凸起的一圈白色的皮,这是否就是偷情人都会干的呢——在约会前取掉手上的戒指。

      有时人物的情感藏在对他物(他人)的描述中。比如《爱在高高的草丛》中,科迪莉亚从医生那离开的时候是放声大笑的,但是路过候诊室的时候,她提到一个手上绑着绷带的男人,她又重复地说了一句:“这个受了伤的人。”这大概暗示的就是自己把。后文中,她看着天空,“云朵后面,夜晚释放出黑暗。一张印着海景的柔软光滑的羊皮纸。一切都没有变,一切都已改变。”她说的可不只是天空,还有她的心境和她的处境。

      有时信息会从他人的嘴巴里出来,比如《舞蹈课》中,破烂儿死后,大家都在为他的死感到意外,包括“我”和读者们,大家都不知道他为什么死了,但是尤金站在那儿看着“我”,好像是“我”害死了他。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破烂儿的死或许与“我”有关。

      有时连人物自己也不明白自己的心意,而是通过梦境来暗示。《爱在高高的草丛》中,科迪莉亚梦见自己和医生在绿色窗帘的房间里,看得见外面,却不能让外人看见里面。或许就是对这见不得光的爱情的委屈吧。《水最深的地方》,互裨总是梦见自己引诱男孩涉足危险,而自己没能挽回他。也是对自己报复心理隐隐的察觉。

      有时真相可能从孩子的疑问中探出头来,比如《唱歌的收银员》中,邮递员每次都送鱼过来,说这是一个卖鲜鱼的表亲托他送来的,但是孩子又说“而这个表亲我们几乎不认识。”这种写法非常聪明,它能够将虚伪的借口和可能的真实同时展现,通过孩子的嘴巴叙述出来,更是对成人世界的一种讥讽,但它又不直接揭露最黑暗最血淋淋的现实,留待读者自己想象。

    有意无意的省略

      奉行极简主义的吉根不仅会删去一些可有可无的话,甚至一些关键的情节和对话也会被省略。比如《男孩子的怪名字》的最后,“我”终于向你摊牌了,你问:“‘怎么不说话?’就在那时‘我’准备好的所有的话都不见了。说出口的话生硬、急速、无可挽回。你的手握紧了酒杯……”那句作为风暴中心的“我怀孕了”并没有被写出来,而是被略过,好像这句话并不重要一样。这句话虽然是一句爆炸性的言论,但是于我却是已知的事实。这就是限制性的视角,不禁让我想到卡佛的《大教堂》。这样一个省略,更加贴近了我的视角,同时还留给了读者反思的空间,是极妙的一笔。

    碎片式的叙述顺序

      小说的开头如果是第三人称叙述,多是从生活的某个节点直接切进来,没有任何铺垫,没有背景介绍,也没有时间的定位。小说的高潮可能出现在现在的这一刻,但是这一刻往往会被插叙给打断。故事总像是人用生活的碎片拼接出来的,比如《水最深的地方》《燃烧的棕榈》《爱在高高的草丛》。这种写法,有点像开放性文本,让读者参与进来,自己编织前后逻辑,像科塔萨尔的《跳房子》,使小说又多了想象空间。

    陆续还原的背景事实

      有时因为开头是直接切入的,所以看上去总有些没头没尾。读者往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时吉根将背景散落在小说前后的每一处,读者就像拾贝壳一样把它们都收集起来,才能推测出发生了什么。比如《唱歌的收银员》中,写到中间才提及“爸爸走了”,写至末尾才交代“我希望妈妈还活着”。姊妹俩是孤儿的事实是从主角口中不经意流露的。而《姐妹》中,妹妹其实是带着孩子投奔来了,这件事我们是从姐姐的视角中和她一起慢慢发觉的。所有的人都像猜谜一样被吸引着读完了结尾。

    定格在一瞬间的结尾

      就像没有一个明确的开头一样,吉根的小说也很少有一个有答案有意义的结尾。但是从开头到结尾肯定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有时是人物心境的变化,就像卡佛的《大教堂》和塞林格的《威格力大叔》,这种变化是微妙的,细微的。比如《烧伤》,我个人认为《烧伤》是这本书中最接近卡佛气质的一篇,每个人不动声色地通过行为来反映自己心态的变化。再比如《男孩子的怪名字》中,“我”渐渐坚定的选择,《护照汤》中从冷战到争吵,妻子对丈夫的也算是敞开了心门。而另一些则是宿命已定,剧情停留在最紧张,最激烈的一瞬间,比如《南极》的结尾,停留在女主角将死而未死的最绝望的瞬间,如同奥康纳笔下的“天惠时刻”。比如《有胆量的就来吧》,他们被推下了巨大的滑梯,在最后一秒钟戛然而止。这种结局的好处,或许不是什么所谓的引人遐想,因为,按照人物的性格和剧情的走向,选择和轨迹已经是既定,但却能够将那至关重要的一瞬间放大到最大。正如真正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死前的等待。

    似远似近的人物

      吉根笔下的人物,有的时候像是心有灵犀,不用沟通都能想到一起去,并能猜到对方甚至预知下一步的动作;有的时候却像是互相不认识一样冷漠,甚至冷酷绝情,各怀鬼胎。比如《千万小心》中,我和布奇心理上的对峙,我们彼此明白对方在想什么,同时又在防备着对方。比如《舞蹈课》中,父母好像已经被脸谱化了,他们仿佛不知道我和破烂儿已经发生了关系,但看到结尾才发现其实他们什么都知道。《唱歌的收银员》中,一开始说的好像我并不知道为什么那个远房亲戚要通过邮递员给我们送鱼,但在结尾,我却直言“下次你可以和一个卖肉的干”。或许人心就是这样,忽远忽近,你永远也不知道别人是真傻还是装傻,是虚伪还是不关心。

    反复出现的类型人

      吉根的笔下有一些人物有着相近的气质,要么有趣要么迷人。

      比如被边缘化的书呆子。《舞蹈课》中的尤金,他读《宇宙边缘七个致命的夜晚》,让我想起《善良的乡下人》里的女主角。书呆子总是被人们忽视,他们往往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可能是最不容易被环境异化而保持清醒的。

      比如房子被藤蔓植物占据的独居人。《南极》中,那个男人的房子里,印度橡树朝着窗户爬去。《爱在高高的草丛》中,科迪莉亚贴着光滑潮湿的树叶和胀大的花朵走过,花瓣落在她脚下。他们任房子被植物占据,就好像任心房荒芜一样,然后陌生的力量就在那里滋生。

    诗意的画面和一针见血的用词

      南极,燃烧的棕榈树,夜晚有游行灯火的海边,曼哈顿高楼的夜景,七十英亩庄园中常春藤包围的房子……都是清冷的,淡淡阴郁的画面。

      因为要同时满足细节的充足和言语的简洁,用词的准确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冬天的气息》中,说“一个被阳光刺得睁不开眼的年轻黑人”就暗示着那个黑人被囚禁过。比如《爱在高高的草丛》里,吉根将医生的承诺比作“明晃晃的刀锋,在科迪莉亚的脑海闪亮”,表明科迪莉亚对这个承诺从未忘记,但是每次想起来都会像受刀伤一样心痛。

      读吉根的小说总让我有种暴殄天物的感觉,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要反复读仔细思考,才能真正体会小说的精妙。虽然在她身上我们仿佛能看见很多大师的身影,但她仍是独一无二的,令人着迷的,平凡人不平凡的生活瞬间,诗化冷峻的语言,神秘微妙的氛围,和越来越近的将你捕捉的收网的瞬间。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epub(572+)
  • 中评多(499+)
  • 推荐购买(358+)
  • mobi(172+)
  • 方便(184+)
  • 书籍多(429+)
  • 无广告(423+)
  • 下载快(549+)
  • 快捷(168+)

下载评价

  • 网友 车***波: ( 2024-12-16 09:51:48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国***舒: ( 2024-12-25 05:55:49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益***琴: ( 2024-12-13 18:28:37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汪***豪: ( 2025-01-01 13:20:22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林***艳: ( 2024-12-11 15:19:28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濮***彤: ( 2025-01-04 08:06:22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居***南: ( 2024-12-18 09:12:47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孙***夏: ( 2025-01-07 02:27:45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辛***玮: ( 2024-12-18 20:30:58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步***青: ( 2024-12-19 11:24:17 )

    。。。。。好

  • 网友 瞿***香: ( 2024-12-27 07:19:3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权***波: ( 2024-12-23 08:59:50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温***欣: ( 2025-01-07 13:36:10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宫***玉: ( 2024-12-19 00:56:21 )

    我说完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