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管理会计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8:25

管理会计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管理会计精美图片
》管理会计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管理会计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121781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1
  • 页数:822
  • 价格:89.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8:25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管理会计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管理会计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管理会计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白某某 发布时间:2023-10-19 03:51:39

    字太小。

  • 作者:龙舌头 发布时间:2022-06-15 10:10:34

    很棒的诗集,选的都是著名诗人的代表作,给每首诗配的插画也很精美,读起来非常享受。适合小孩子阅读,也很适合成年人阅读。

  • 作者:herbivorous 发布时间:2021-03-28 20:33:26

    大师就是大师,写论文帮帮我吧

  • 作者:黄瓜 发布时间:2023-10-03 12:28:59

    课例很实用,只是可能看原版会更好,翻译出来的中文常常读着读着就lost了

  • 作者:许多多 发布时间:2021-05-17 23:15:48

    这一套6本都很有趣!描述了一个很有性格的小巫女一家的故事。字大插图也很可爱。成语啊之类的词汇着重加了底色。很适合一年级小朋友做课外阅读。私以为比大热的米小圈所传达的东西强。

  • 作者:好事近 发布时间:2023-07-09 21:27:04

    Big Apple


深度书评:

  • 时空的涟漪妙不可言

    作者:阿廖沙 发布时间:2019-11-28 23:22:06

    历时一个多月,艰难但快乐又惊奇地读完这本《完美理论》,物理学在我眼前展开一幅宏大壮观的宇宙画卷,这是正式学习过物理学近十年的我从未见过的美丽场景:它复杂又简洁、灵巧又壮观、深奥莫测却又是每个人都可以挂在嘴边显露学识的词语,如“黑洞”、“引力波”、“暗物质”等等。我仅仅是一个初识物理的年轻人,对这一切还没有谈论的资格与权威,但是一点点私心迫使着我把这本书带来的、稍纵即逝又波澜壮阔的思想记录下来,做一点点传播的工作或是自己此时此刻的时间切片与记忆封存。

    1.“美得令人难以置信”——相对论与宇宙

    1919年,亚瑟爱丁顿在名叫普林西比的小岛上宣布“水星近日点观测结果”,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第一次被天文观测证明,从此牛顿力学几百年的“统治”结束。这次水星观测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天文事件:如果光线会如相对论所说,在经过大质量天体时发生偏折,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某一角度看到本该被挡住的水星,事实恰恰如此。但这仅仅是关于广义相对论的美丽发现的开始。

    如果一个人自由下落,他就不会感受到自己的重量,因为人们对重力、重量的感觉取决于加减速运动。受此启发,爱因斯坦发现,当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物体的质量会急剧的增大,狭义相对论以此为基础而生根发芽。而广义相对论就没有这么一帆风顺了,以一个爱因斯坦无法求解出的“爱因斯坦场方程”为核心的广义相对论困扰了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们几十年。

    提出广义相对论以后,爱因斯坦也好像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晚年的他如牛顿一般执着于构建自己的大一统理论,对物理学的贡献寥寥。此时爱因斯坦尽管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出名,但却给人一种孤独的印象,这是一个取得如此巨大名望的人的异常平静的晚年生活。尽管大众媒体对这一切都给予高度关注,正在他周围同事的眼里,爱因斯坦已经变得有些无关紧要,他对大一统理论的尝试受到广泛的冷落。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日后也对广义相对论做出了贡献的丹尼斯席艾玛曾在和爱因斯坦交流时,当面宣布自己支持过去的爱因斯坦,反对现在的爱因斯坦,而爱因斯坦对他的罗莽仅是报之一笑。

    如今的相对论研究告诉我们,我们可能已经处在爱因斯坦理论关于时空宇宙知识的极限。当一个理论被推演到极端时,那正是我们学的更多令人惊奇的新东西的时刻,能够容纳旧有定律的新的定律便出现了。

    “还有这么多的东西有待理解和发现,我们有机会去探索时空的基本规律,去探寻更深更远的宇宙,我们感到自己就像在丛林探险,已发现新的外来物种有几十种理论,每一种都比前一种更古怪,并常常带来令人惊讶和有现实意义的结果。即使是天文学的泰斗先驱们,在面对这些新的天文数据指向新的物理学的事实时,都会激动不已。”

    2.“冰冻的时空”——黑洞

    在推广求解广义相对论的过程中,天体物理学观测发现了一种奇怪的脉冲星,发出周期性的信号,他拉动时空,但不发光,因此也被称作冻结星。这种看不见的冻结星通过其吸积盘(类似土星的“光环”)来撕碎天体,这种完全坍缩引力体,即黑洞。

    黑洞吸食着周围的物质,就如同水落入排水口。由广义相对论预言,它必定存在于自然界中,既简单又不可避免。更有趣的是,如果两个黑洞的质量、旋转速度、电荷量完全相同,他们就完全一样,不会有任何差别,即失去了对自身如何形成的任何记忆。这又称作“黑洞无毛”。

    “黑洞信息疑难”:现代物理学的神圣信念是只要提供一个物理系统的完整信息,就能重建该系统的过去。信息是守恒的,不会被破坏和丢失,是可预见性的核心,但是这在黑洞中是行不通的。扔进黑洞的信息会消失,结果会完全一样,如果黑洞存在,就意味着宇宙的过去,未来皆不可知,因和果的直接联系将不得不被扔掉。雅各布贝肯斯坦认为当一个盒子被扔进黑洞,就无法知道他是如何落入的,有关盒子的全部信息也被丢失了,因此宇宙的总熵是下降的,这不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除非允许黑洞储存存信息,并在其生命结束时将信息释放。

    黑洞另一个令人惊奇的特性是:黑洞内能容纳多少物质并不取决于其体积,而仅取决于其表面积!黑洞表面积,就像是一个二维全息码,可以编码三维场景中的所有信息一样,一个空间的表面积极可以描述该空间的全部信息,在这样的全息宇宙上,每一点上再发生的事情似乎已经没有了意义。

    3.“特立独行与保守”——那些“改变宇宙”的科学家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广义相对论领域聚集了世界上最聪明独特的人才,他们的人格魅力、思想价值与其成果一样引人入胜。下文举其代表以说明。

    亚瑟爱丁顿是一个极端自律的人,他用数字E来表征自己骑行的骑行运动的最大极限,E等于每天骑车超过E英里的最大天数。如果想让E的值增大,不仅每天的骑行英里数要增大,坚持的天数也要增大(这个坚持健身的方法不错,推荐给大家)!

    当一战爆发时,爱丁顿孤独地站出来反对这种狂热的民族主义浪潮,但是整个局势让他绝望,在他看来,对于国家一个天文学家比一名步兵更加重要,但是他因此失去了所有的朋友。

    哥德尔被誉为“拆毁现代数学墙角”的人,他的不完备性定理说:不论任何定理、不管最初的陈述是什么,总有些东西是你无法从这些公理和法则中推理出来的,即基本公理不可自证。有趣的是,当哥德尔在美国准备宣誓入籍时,他发现美国宪法的相关条款存在逻辑上的不一致性,这种逻辑缺陷有可能是该国陷入暴政。但他好像依然入了籍…

    海森堡提出了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想要以很高的精度同时确定量子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越是想约束他,他就越猖狂。”海森堡是党卫军司令希姆莱的校友,正是海森堡的努力,终结了德国原子弹计划的实现!

    弗雷德霍伊尔的一生完全沉醉在知识环境里,“我想我的余生就应该这么生活。”他认为:无尽的宇宙是在物质不断创造出来的常态下反复再生的。

    约翰惠勒,著名的“费曼先生”(不熟悉费曼的朋友推荐你们《别闹了,费曼先生》这本书,你会爱上他的!)理查德费曼的老师,他是一个“激进的保守派”,在政治上保守、却在科学上特立独行,既时既又富有远见,他的兴趣从抽象深奥的概念到实用知识,应有尽有。当奥本海默被指控违反国家安全罪名时,惠勒是少数站出来支持奥本海默的科学家之一。约翰惠勒提出的诸多概念令人惊奇,却被却能被证明是真实存在的,如不带电的电荷,无质量的物质。

    我们的老朋友——斯蒂芬霍金是前文提到的丹尼斯席艾玛最杰出的的学生,霍金认为:有没有可能时间的起点也像终点一样,奇点是不可避免的,无论在未来还是过去。

    雅科福泽尔多维奇曾是:“掌握任何领域10%的知识都是困难的,但是有趣;从百分之10到90%的路径是纯粹的快乐和真正的创造力。”他的论文几乎篇篇都有印象派的风格,浓缩的散文被称作“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的宝石”。

    吉普索恩是约翰惠勒的学生之一,他因为ligo发现引力波而被授予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更是诺兰导演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的物理学顾问!

    吉姆皮布尔斯年轻时面对广义相对论,是这样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的:“我很快加入他们,开始从事那些令人兴奋的事情!”他很认同他导师的观点,良好的观测比另一个平庸的理论更有价值。他也曾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写了一些非常有害的论文,举的例子都是过去的天文学家是如何被这种趋势误导的。”皮布尔斯退休后,他花更多的时间在散步、拍摄野生动物照片上。他一向喜欢品味大自然的美,现在他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自然了。

    4.“他们绝非独行”——学界指向与权威意志

    年长的物理学家都有一种倾向:喜欢琢磨稀奇古怪的想法,并被自己的成功冲昏了头脑。爱因斯坦和爱丁顿也不例外,老年时的他们成为了年轻时自己全力推翻的那种科学家。钱德拉塞卡发现白矮星的质量有其最大值,当他超过某一极限时,它就无法支撑自身的重力,引力会获胜崩接踵而至。但他的这一发现明显正在破坏由爱丁顿编织的关于恒心是如何生活和死亡的美丽动听的故事,爱丁顿利用自己的权威压制钱德拉塞卡,毫无疑问的让黑洞被学界承认的时间推迟了。权威往往就是这样仅凭自己的意志以行使权威。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正当壮年,敢于向一切权威挑战,哪怕使自己孤立无援。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巨大的名誉、崇高的权威和年岁见长并没有两位科学巨星(爱因斯坦和爱丁顿)继续推进人类认知的前进,恰恰相反,“他们在如何让黑洞理论不被埋没什么也没有做。”打压后生、凭借权威批评超前的思想,他们做了一切抱残守旧者所做的一切事情。

    看起来学术界想要做到相对的公平和包容都是极其困难的,这也许是我们对坚持不从众、并且最终被证明发现真理的科学家们极高的敬意的原因吧!下面两种截然不同的学术会议氛围也许能映证这一点。

    来苏十会议上有三个小组都在试图理解黑洞:莫斯科、剑桥、普林斯顿。“我觉得他们之间的气氛一直都非常融洽。”苏联的诺维科夫前往西方困难重重。“尽管我们拼命努力来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与尽可能多的同事交流,但是我们体力有限,不可能涵盖我们感兴趣的所有东西!”

    2005年前后研究量子引力的不同阵营之间的根深蒂固的对立开始公开化。“很多人都对这种有某种风格主导的学界感到沮丧,我们想邀请来自各个对立理论的代表,这并不是说我们讲道德,而是就该这样做,但每年国际弦理论会议上,他们从不这样做。”

    5.“高调持不同政见者”——苏联科学家们群像

    列夫朗道在1930年苏联大清洗中遭受迫害,他因为其政治观点被苏联政府关押一年后,又因为其对苏联原子弹的贡献被热情赞扬。这种体制带给他深深的幻灭感,但他只有任其摆布。

    安德烈萨哈罗夫与泽尔多维奇互相赞誉过彼此,他认为:支配时空的法则,不过是一种幻觉,其实是实在的、复杂的量子性质。观察时空就如同观察水、晶体或者其他复杂的系统,你看到的不过是某种更基本实在的粗线条图像而已。这一理论在量子理论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但作为苏联公民,萨哈罗夫发表的“反思进展和平共处与知识自由”的文章,导致了他作为模范苏联公民的终结,高调持不同政见者被剥夺了特权和奖励、被禁止参加涉密项目、并被流放到高尔基,然而正向他在她的回忆录中所写的那样,正是由于他对苏联的现状还有强烈的感情:“我觉得我必须站出来行动,抛开一切的事,某种意义上包括科学。”

    嗯,不做评论。

    6.背叛与继承——引力波发现始末

    约瑟夫韦伯是世界上第一个观测引力波的人,但引力波的研究却最终抛弃了他,“正是韦伯的倒下才是引力波研究的春天。”

    韦伯是那种敢于尝试任何不可能事情的人,他具有艺术家的视野。他用仅有的资源设计建造实验设备来探测物质世界的外缘。他每天早晨跑三英里,然后工作一整天,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70多岁。在二战中,韦伯从一名雷达兵一直干到指挥一艘战舰。韦伯多次声称自己的实验设备观测到了引力波,这为他赢得了巨大的世俗社会的声誉,但是,世界上其他天文学家没有一个人能够重复他的实验并得到如他一般的实验结果,因此,他被物理学界抛弃了。

    真正最终发现引力波的是叫ligo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其建造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它的价格太过昂贵以至于人们认为世界应该等待想出一种更便宜、更可靠的探测引力波的方法。在规划设计和梦想了近20年后,这一完美的实验终于才继续前进。

    这种探测方式允许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观察宇宙,不利用可见光、无线电波等。Ligo在能够实际探测到引力波之前,已经让数以千计的技术人员苦干了几十年,三位创始人(包括基普索恩)现在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书中写道“在那一刻到来之时,他们可能已经为他们将永远不会看到的东西奉献了一生,但他们有坚定的信念——波就在那里!”

    幸运的是,ligo于2015年第一次观测到引力波,这时主要的设计人员依然在世,这可能是幸运、也可能是上天对他们一生的努力的眷顾吧!能听到这时空涟漪穿过地球时所带来的抽泣声,如此的一生,多么幸运幸福!

    7.“为什么要停下来呢”——宇宙的过去与未来

    正如皮布尔斯所说,数据是重要的,现在已经到了有新的天文数据来告诉我们是否真的有新东西在那里的时候了。但不是所有的方案都能得到资助,不是所有的卫星都将升空,这样选择的压力大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Lisa,激光干涉空间天线,是新一代的探测卫星。它用三颗距离百万千米的反射镜之间的来回反射形成干涉条纹。它可以用来检验爱因斯坦理论、探索深邃的外太空和致密的大质量天体的内部运行机制、甚至可以看见黑洞的吸积盘。

    如今,广义相对论已经渗透到科幻小说,电视节目,电影等等表现手法无穷无尽,每个人似乎都认为自己是广义相对论专家,这种魅力令人振奋,但有时也很可笑。

    作者说,几乎每一次关于大爆炸理论讲座都会有人提问,大爆炸以前有什么呢?作者的回答是大爆炸以前不存在之前,不存在时间。就好比站在北极点问哪里是北一样,逻辑和思维在此妙不可言。

    但这也仅仅是关于宇宙形成的观点之一。第二种宇宙来自于真空,像气泡一样的膨胀,同时必然有多个宇宙。第三种宇宙来自M理论(magic):宇宙可能是大于四维的,而我们生活在三维的膜上,多个膜碰撞会发生热大爆炸,宇宙因此而循环,周期性的毁灭和重生。第四种理论:宇宙塌缩到量子壁垒,并又奇迹般地重新开始扩张,如此循环。

    最令人惊奇的当属“人择原理”,该理论有强烈的唯心色彩:宇宙之所以呈现为现在这样,是因为如果它取任何其他的方式,就不会有我们还站在这里观察,我们之所以存在有知觉是因为宇宙恰好取了现在这样一组常数、粒子、能量尺度,因此他很自然是多元宇宙所有可能情境中的一个而已。“多元宇宙是很有根有据的哲学论断,但她无法被检验,因此不属于科学。”但是这有趣啊,管他呢!

    结语

    作者在本书的结尾说:“广义相对论的历史跨越了好几个大陆,全部的人物角色体现出真正的国际化,多样性,有英国的天文学家,俄国的气象学家,比利时的神神斧,新西兰的数学家,德国的士兵,印度的神童,美国的原子弹专家以及那么多有爱因斯坦理论的优雅和力量所凝聚起来的人们,即使现在我想到的依然是爱因斯坦理论如何激励我们去观测外面更大尺度上的宇宙。

    那天晚上在庆祝埃丁顿和爱因斯坦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在想处在时空理论将告诉我们关于宇宙秘密的开端,我们该如何行动?21世纪无疑是广义相对论的世纪,能生在这样一个年代,有这么多新鲜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我感到很幸运。”

    能够在如此年轻的时候,读到关于宇宙的如此令人惊奇又兴奋的故事,并因此而慎重思考如何寻找到让我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加入其中,并为之奋斗终身且不倦怠的事业,我也感到,很幸运!

  • 只是表面冷冰冰

    作者:kelling 发布时间:2008-09-30 00:42:26

    只是表面冷冰冰——读《局外人》后的琐碎感想

    妈妈的同事在她婆婆的葬礼上哭得异常伤心,所有在场的吊唁者都为之动容,事后人们纷纷夸赞这个儿媳妇孝顺、有良心,婆婆在天之灵应该为有这样的儿媳妇而感到高兴。而妈妈却告诉我,她的同事和婆婆的关系其实非常不好,之所以她哭得那么伤心一方面是由于在那种悲伤的氛围下,感情自然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她希望别人觉得她为婆婆的离世感到特别的难过,会觉得她是个好儿媳,对她的评价自然就都是正面的了。她的目的达到了。

    这是我很久以前就听到的一件事情,当时只是觉得妈妈的这位同事竟然如此虚伪。在看过《局外人》之后,此人和默而索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两者的结局无疑都带着嘲讽,对这个所谓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的嘲讽。

    在葬礼上默哀时,人是很容易哭泣的——微小的感情在集体中会被放大,勒庞的《乌合之众》告诉了我们这点。比如这次大地震,没有默哀的人不应该就被视为冷血动物,他们的温情只是没有通过集体而放大而已。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局外人》的开篇几乎可以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开篇相媲美了——“许多年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堪称二十世纪文学的经典开头。小说从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人:他亲切地叫着“妈妈”,却记不清她逝世的日子是在哪一天,冷漠与惶恐之中游移的分裂姿态在这个再平实不过的开头中缓缓显露出自身,最沉重的悲剧感轻轻地潜入最朴实的文字背后。这个普通的办公室文员,是否让人想起了卡夫卡?同样背负着卑微庸常的沉重,行走在正常与疯癫的分界线上。

    在建构整部小说时,加缪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每个角色和事物的出现都是一种象征、一种暗喻。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角色和事件吧。

    养老院院长,典型的传统的老人,对默而索友善而客气,他固守着最最传统的观念——儿子应该在母亲的葬礼上哭泣以表示难过。所以他会对默而索在母亲下葬那天所表现出的冷静感到吃惊。他代表了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

    养老院门房,世俗、罗嗦、混着日子,自己不够坚定所以在法庭上常常被律师左右。

    玛丽,应该算是默而索的恋人,普通的女人,想结婚、想得到对方全部的爱,尽管默而索说“也许不爱”她。来看望默而索时的情景,她的微笑,她在铁栏杆后的表情和语言,让我觉得她其实是个很可爱的女人,是一个对默而索真心付出的女人,但是无法接近他的内心。有时候人和人之间就是这样,明明近在咫尺却无法逾越心灵上的鸿沟。

    萨拉马诺,默而索的邻居,孤独的老人,看似冷酷无情,但是在自己养育多年的狗失踪后却会异常的难过,他是那些不愿意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人中的一个,而我们是不是也曾因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错过了最珍贵的人呢?

    莱蒙,一个没有正经工作的人,一个会报复自己情妇的男人,也是使默而索开枪杀人的关键人物。我始终觉得他是把默而索当朋友看待的,在法庭上他为默而索辩护,那是缘于对一个帮助过自己的恩人的报答方式。看!连这个被人所不齿的家伙都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良知,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呢?

    多次出现的如机器般的女人,是的,机器两字大大地削弱了她的人性,我们的世界在经过机器的高度化发展后早已使人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一个零件,我们只注重人带来的效益而不关注人的情感世界。

    捷克人的故事,是默而索监狱内的唯一消遣,可这个故事终究是个悲剧。为了钱财杀害了自己业已不认识的亲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被这个社会所锻造出来的唯利者。

    弑父案没有详细的说明,但却始终贯穿于整部小说的第二部分,也就是从默而索入狱直到他被判死刑为止。他暗示了一种社会的道德标准,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个标准,否则结局只会是被这个社会所抛弃。

    神甫好似一个无比纯净的布道者,然而在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面前,他的言辞显得空洞、没有底气。通过神甫与默而索的对话,我感到加缪或许是质疑宗教的,宗教的终极关怀并不能解决生死这一实际问题。

    法庭辩论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人们没有听信玛丽的话,没有听信邻居萨拉马诺的话,没有人听信马松的话,更没有听信莱蒙的话,他们只要他们所需要的结果,比如养老院院长和门房的话,所以证人的说词被引向了法官所期望的方向上,一切都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默而索是个冷血而无情的人,他为这个世界所不容,他抛弃了这个世界,所以他要付出代价,这代价就是——死亡。

    所谓“局外人”真的是自绝于大众的极少数边缘的个体吗?不是,诚如加缪自己所言:默而索不是边缘人。在为美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局外人》写的序言中,加缪曾这样写道:“我认为,默而索并不是一个穷途潦倒的人,他是穷人,不加矫饰的人。他酷爱不留阴影的阳光。他远不是没有感情的人,他内心深处到处充满深情,那种追求绝对和真理的深情在激励着他……”

    默而索的结局再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个体对大众的抗争终究是无力的,少数服从多数,道德规范以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认同而建立。历史和现实无数次地向我们证明,个人的抗争最终只会以失败告终——只有妥协,不断地妥协。在法国哲学界的怪才和思想游牧者福柯的著作中,我们看到这个社会的少数分子:道德不完满者、同性恋、疯子、SM癖者,这些社会的“他者”、边缘人物是如何被规训、排斥和矫正的。这是一个不断地制造异常者并将之作为敌人的世界,默而索就像福柯笔下的异常者,被社会放入拒斥和惩罚的空间中。

    “面对着充满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最后一段虽隐忍却撼动人心,作者没有着墨于残忍的行刑过程,相反却以默而索的自白告终,加缪抛弃了赤裸裸的批判,而是以一个杀人犯的“彻底觉悟”来告之这个世界的人们:瞧!你们的力量多么的“伟大”!可以想象默而索在狱中知道自己的最后期限时,那些想法是多么的真实和纯粹,我们终于发现原来他并不是一个冷漠无情的局外人。

    默而索的不幸,也许就在于他觉醒于生命即将枯萎之时,已经没有任何关于未来的可能性能够供他重新开始。加缪用第一人称写作《局外人》,把一束无动于衷的目光射向每一个人的心底,也把一个人生的严肃课题叩问人们的灵魂:“面对荒诞,人何去何从?”

    加缪关注卡夫卡式的人物,很多现代人也无法理解默而索,我甚至在国内某份学术期刊上看到有作者称默而索是兽,丧失了人性,不禁莞尔。默而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默而索是个存在主义者的典型形象。表面上,他奉行一种消极冷漠的人生哲学,以“无所谓”、“毫无意义”、“我不知道” 的口吻对待一切。而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一切都是荒谬的。如同他的其它作品一样,贯穿着小说的始终是对于世界荒谬性体验的表达。默而索的冷漠正是他不与荒谬社会同流合污的表现,他的超然物外的态度是一种彻悟的表现。这种冷漠实质上就是对荒谬现实的反抗,因为它藐视一切,这使得荒谬的世界对它无可奈何,这就是“局外人” 的意义。加缪笔下的“局外人”,在消极悲观中,还隐匿着积极的抗争。

    加缪始终是个严峻的斗士,我着迷于他的执着。对加缪的喜爱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缘于对萨特的厌恶——那个喋喋不休的以真理代言人和精神领袖自居的萨特。加缪也是一个充满了矛盾色彩的人物。他原来是阿尔及利亚人,对法国应该是有着特殊的感情的,拒斥和亲近并存。这从小说中可以看出来,默而索对于上司安排他去巴黎工作并没有显示出兴奋,相反,他觉得巴黎“很脏。有鸽子,有黑乎乎的院子。人的皮肤是白的。”同样地,我在观看特吕弗的电影《四百击》的时候,也没有感到巴黎的浪漫和美,我只感到人群之间深深的冷漠和无法逾越的交流上的鸿沟。——巴黎只是个被过度美化的城市。现在的法国也不再是到处迸发着思想火花的那个黄金20世纪的法国了,它不再是萨特、福柯、罗布-格里耶时代的法国了。黄金时代过后的法兰西民族,那种战斗精神也在消退, 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她。

    在加缪的另一部著作《西西弗斯的神话》中,“荒谬”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加缪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这显然有悖于主流。默而索就像是现实中的西西弗斯,所以他会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他的罪过在于他太过真实了,丝毫不知道掩饰、伪装或者隐藏。请允许我借鉴美国的讽刺作家林•拉德纳的书名《有人喜欢冷冰冰》来概括默而索:只是表面冷冰冰。默而索就像我们后工业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情感被生活压抑了太久,以至于整个情感走向和行为意识都显得扭曲和不正常,他就是每天乘坐地铁上班的人流中的一个。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也许只是表面冷冰冰,就像默而索一样。

    《西西弗的神话》曾被萨特称作是加缪“用哲学语言翻译”《局外人》的作品,这部哲学随笔开篇就提出:“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加缪认为,哲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命值不值得存在的问题。他特别强调认识“人是要死的”这一“浅显的真理”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就像海德格尔所言,人是向死的存在。这种面对死亡言说人生的方式,在西方有着悠久的思想传统,对我们理解《局外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更好地理解《局外人》和默而索,就要了解一下整个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背景。

    如果说十九世纪主要是法国文学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与繁荣的世纪,那么,二十世纪则是以同现实主义越来越广泛的争论、以试图有意识地破坏与推翻传统的现实主义形式的开始。其实,这个过程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当时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流派竭力同现实主义艺术相对抗。这个过程到二十世纪中期深化了,并且具有了新的形式,此时现代主义获得了新的哲学基础——法国存在主义。

    二十世纪,当其他西方国家的小说界出现种种革新浪潮,并且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有力的冲击着法国小说家们的传统审美意识,他们的创作欲望受到强烈的刺激。欧美国家的一些勇于探索的杰出小说家,如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作品,在小说的内容、技巧、思想取向,都给法国小说家们以新颖之感和有益的启迪。法国小说家们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推动和刺激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很快就走上了多极化的创作道路。

    作为其中重要一支的存在主义文学的创作倾向是将小说和哲理思想结合在一起,使小说成为作家从现代颇为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去剖析人生的奥秘、人生的意义和人的命运的一种艺术手段。这类小说之所以能在1940年之后在法国盛行起来,并成为世人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重要的小说样式,那是因为一方面它的独特的审美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更深层次上适应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以及自我如何寻求出路的需要。在1940年之前的小说家们,不论是从人道主义精神去揭露和批判人世间的种种卑劣的行径,还是反其道而行之,站在离经叛道的立场上提出了一些耸人听闻的反到的主张,虽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但仍使读者看到了他们的作品之后感到人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而存在主义小说所要探索和表现的中心问题便是人生的秘密和人生的价值,即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安身立命的大问题。这种颇具诱惑力的主题正适应了现代读者的心理要求。另一方面,法国理论界在这个时期普遍加强了对人的研究,造成了一种研究人的大气候。当时的法国理论家们为了对人类进行深入的探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排除了门户之见,只要是有利于解释人和能为人指出行动方向的理论观点,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派的。

    俄国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法国存在主义以及存在主义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开创者。他曾经有过濒死的体验,《死屋手记》和《地下室笔记中》都可以看到他对于生命极限的亲身感受,那种体验很合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美学需求,对于死亡的体验无疑是感受自我存在感的一种深刻的方式,而存在主义注重对自我存在深入挖掘和探索也是众所周知的。作为存在主义潮流的中坚分子,加缪也曾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地下人”和“局外人”就像一对双胞胎,他们都与周遭格格不入,在被社会精神流放的荒野中,自我的真实与社会的伪饰、非人形成鲜明对照。

    哲学和文学在历史的舞台中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文学的语言有时比枯燥的哲学语言更能到位、有力地表达深刻的哲理。尽管加缪并没有写过哲学专著,但是他依然无愧于存在主义代表者的称号。他以文学方式来表达哲学思想的创作风格在法国乃至全世界范围都影响深远。加缪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论证曾经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最终他和曾经的至交同是左翼分子的萨特决裂。当时的萨特占据了舆论的上风,但是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加缪的说法的确准确有力。

    在当代中国,风靡一时的存在主义已经烟消云散,除了主修法国哲学专业的学生、学者,大概不会再有人会捧起厚厚的《存在与虚无》,而《局外人》或者《西西弗的神话》,那个表面冷冰冰的默而索,却依然能够引起新一代的共鸣。

    《二十世纪法国经典文学》课的作业。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简单(641+)
  • 格式多(603+)
  • 一星好评(60+)
  • 书籍完整(86+)
  • 在线转格式(613+)
  • pdf(331+)
  • 内容完整(302+)
  • 服务好(265+)
  • 已买(492+)

下载评价

  • 网友 曾***文: ( 2025-01-07 08:40:19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冷***洁: ( 2024-12-11 19:05:10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菱***兰: ( 2024-12-28 11:04:35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隗***杉: ( 2024-12-14 00:33:09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宓***莉: ( 2025-01-03 01:07:25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潘***丽: ( 2025-01-06 20:00:24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马***偲: ( 2025-01-01 18:40:08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堵***洁: ( 2024-12-30 06:31:46 )

    好用,支持

  • 网友 詹***萍: ( 2024-12-28 11:28:41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