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生命印记侯仁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版图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侯仁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版图书】精美图片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侯仁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版图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侯仁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版图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807341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9
  • 页数:570
  • 价格:102.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7:46

寄语:

代寻稀缺书老书,有问题可联系在线客服15011482491


内容简介:

侯仁之一生致力于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从河湖水系和地理环境入手,系统地揭示了北京城起源、形成、发展、城址转移的过程。本书精选了他在建国以后所撰写的五十五篇相关作品,论述中饱含着作者对北京城的深厚感情。


书籍目录:

序 1

?

城址起源与变迁

北京城的沿革 3

关于古代北京的几个问题 14

说蓟 35

说燕 38

现在的北京城最初是谁建造的? 42

北京城和刘伯温的关系 47

北京城的兴起——再论与北京建城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 52

关于京东考古和北京建城年代问题 58

?

河湖水系

北京都市发展过程中的水源问题 63

北京历代城市建设中的河湖水系及其利用 101

北京海淀附近的地形、水道与聚落 129

明陵的水文 151

从丰沙线到官厅水库 156

北京城最早的水库昆明湖 163

踪迹高梁河 167

戾陵遏与车箱渠 174

颐和园话旧 178

北京地下湮废河道复原图说明书 186

?

规划、设计与改造

元大都城 195

明清北京城 226

北京旧城平面设计的改造 245

论北京旧城的改造 268

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两个基本原则 292

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三个里程碑 302

评西方学者论述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四例 313

天安门广场:从宫廷广场到人民广场的演变和改造 322

北京紫禁城在规划设计上的继承与发展 347

从莲花池到后门桥 358

从北京城市规划南北中轴线的延长看来自民间的

 “南顶”和“北顶” 376

海淀镇与北京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理关系与文化渊源 381

要真实、要发展

 ——关于城市古建筑遗址的利用与开发问题的一封信 406

从北京到华盛顿——城市设计主题思想试探 412

?

景物溯源

海淀附近地区的开发过程与地名演变 441

记燕园出土文物——有关地望考证的墓志石 451

未名湖溯源 454

记米万钟《勺园修禊图》 470

圆明园 481

畅春园的新篇章 487

北海公园与北京城 489

什刹海与北京城址的演变 494

要看到建设“滨河公园”的历史意义 504

保护和力求恢复后门桥的历史面貌 508

亮出白塔 功德无量 511

卢沟桥与北京城 513

?

地图与碑记

《北京历史地图集》前言 533

《北京历史地图集》二集前言 537

记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清雍正北京城图

 ——补正《北京历史地图集》明清北京城图 540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碑记 554

明北京城城墙遗迹维修记 556

白浮泉遗址整修记 559

什刹海记 562

北京城东南角楼记 564

金中都城鱼藻池遗址简介 566

北京建城记 567

北京建都记 569


作者介绍:

侯仁之(1911-2013)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城市历史地理学研究工作具有广泛影响,研究方法极具开创性和引领性。在细致的实地考察和严密的文献考证基础上,他从交通区位、水系分布、地理环境的角度,首次系统地揭示了北京城的起源、形成、发展、城址转移的全过程,深刻分析了古代北京城平面设计思想的特点以及城市形态与地形地貌、河湖水系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现代北京城市建设中如何继承和保护古都风貌的基本原则。他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是有关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权威之作,成为规划古都文化风貌保护与继承方案的重要依据。他把城市历史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城市改造和建设的现实任务结合起来,为北京、天津、承德、邯郸、淄博、芜湖等文化古都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仁之和我相识在七十五年前的燕园。我于1931年先入燕京大学历史系,仁之晚我一年入学。在位于适楼(现名俄文楼)一层的西南角的那间课室里,我们听洪业(煨莲)教授讲授“史学方法”。共同的课业和志趣使我们逐渐接近,课余有时在适楼南门外会面,而最常去的地方自然是图书馆。从图书馆出来,仁之总是先送我回到女生二院,再返回未名湖北岸的男生宿舍。

从1932年作为新生踏进燕京大学校门起,仁之在学贯中西的洪业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在积极开拓中国沿革地理广阔领域的顾颉刚教授启发下,一步步进入学术研究领域。清初学者顾炎武“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和所提倡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仁之的学业探索。1932年顾颉刚教授开设了“中国疆域沿革史”这门课程,探讨历代疆域和政区的演变,后又发起成立以研究古代地理沿革为中心的“禹贡学会”,设在位于燕大东门外蒋家胡同3 号寓所。仁之在这里参加过学会的活动,聆听过顾先生的教诲。学会的同名刊物《禹贡》半月刊也于1934年3月出版,成为交流学习心得和信息的学术园地。仁之学生时期在《禹贡》上先后发表过十余篇文章。

1935年长江中下游大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他深受震撼,写了《记本年湘、鄂、赣、皖四省水灾》一文。由此,他开始关注历史上水利的兴修并阅读水利史的典籍。他的学士论文便是关于清代黄河的治理,题目选为《靳辅治河始末》。在写作过程中,他注意到辅佐靳辅治河的陈潢起了重要作用,却被诬陷入狱、迫害致死。洪业教授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便要仁之以《陈潢治河》为题,结合现实,著文宣扬为民除害、以身殉职的陈潢,并将这篇文章刊登在他自己参与主编的《大公报·史地周刊》上。

仁之本科毕业后的暑假,参加了禹贡学会组织的“黄河后套水利调查”。这第一次大规模野外考察,影响到他日后对水源水系研究的重视。留校后,仁之担任顾颉刚教授的助教,协助开设“古迹古物调查实习班...


永定河在华北危害很大,仅次于黄河,所以曾叫做小黄河。又因为它携带泥沙很多,浊流滚滚,所以也曾叫做浑河;河道过去自三家店出山,一泻而入大平原。……永定河的为害,主要在于它的洪水暴涨暴落,来去无常。根据官厅地方近年来有限的水文记录,同在夏季,永定河的流量最小的时候每秒钟只有一二立方米,仅大于泉流。但是一遇到暴雨集中,山洪下降,就会立刻增加到几千倍。例如1939年7月的一次大水,官厅地区的洪水峰就曾达到4000立方米/秒。洪水的来势不但猛烈异常,而且退走得也很迅速。只需8个小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就可以冲出110公里迂回曲折的山峡,然后倾泻于华北大平原上,每每酿成极大的灾害。


丰沙线从北京近郊的铁路会合点丰台开始,经三家店进入西山,然后紧紧沿着永定河所开辟的官厅山峡前进。出峡之后,绕过官厅水库的西岸到沙城与京包铁路接轨,全长105公里。……共凿隧道65孔,火车行驶平均每公里就要穿过270米的隧道,其中第16号隧道长达2500米。这条铁路不但要穿过崇山峻岭,还要跨越无数的山沟和溪涧,并往复数次渡过永定河,全线大小桥梁60余座,平均每20米就有桥涵一米,每公里就要挖填土石5万余方。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中的一系列文章对北京城的兴起和发展变迁史做了详细的考证和精辟的阐释 ,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均具有重要的开创作用,于今天的城市规划与保护依然极具参考价值。

--

侯仁之一生致力于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从河湖水系和地理环境入手,系统地揭示了北京城起源、形成、发展、城址转移的过程。本书精选了他在建国以后所撰写的五十五篇相关作品,论述中饱含着作者对北京城的深厚感情。


精彩短评:

  • 作者:蒜妮掰柚 发布时间:2023-12-04 10:07:16

    虽不免带着时代气息,却独有一份温情和尊重。在今日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眩目外,此书给人平添了一种对于北京的亲切。

  • 作者:房顶上的猫 发布时间:2022-10-13 00:00:31

    向侯仁之先生致敬。在北京史研究的发轫期,以侯仁之先生所著《北平历史地理》为代表的城市历史地理研究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一学术脉络发源于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渐趋兴盛,引发了中外学者的关注,时至今日依旧是北京史研究的重要议题。《北京城的生命印迹》一书,其主线即是对北京历史地理的考察。本书收录了侯先生自1950年代之后撰写部分学术论文与报纸文章,集中讨论了北京城的起源问题;历代城址的分布问题;北京城河湖水系的分布问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侯先生深度参与到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旧城改造、城市规划工作当中,尽可能地兼顾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绽放在本书封皮上的荷花,恰是侯先生工作的生动写照。对今日的读者来说,本书不仅提供了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提示了北京史研究中的一系列经典问题与典型方法,值得深入反思。

  • 作者:书为悦己 发布时间:2024-01-02 20:28:04

    001 新的一年 给自己订了分门别类读书的计划

    1月之北京

  • 作者:cnniuge 发布时间:2024-02-17 23:31:13

    比较初步地了解北京的河湖水系和城建沿革,当知道北京也是由古永定河的渡口发展而来,对这座城市的出生和面貌有了更多兴趣。

  • 作者: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发布时间:2022-09-28 16:25:15

    深入论述了北京城的城址起源、河水湖系、规划改造、景物溯源、地图与碑记等系列问题,其学术价值超越了地理科学的范畴,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的重要参考。全书论述精辟,文笔生动,饱含着作者对北京城的深厚感情。

  • 作者:shy要专注 发布时间:2019-11-17 00:25:45

    新人职场工具百宝箱,很全面但流于表面。每一小节的职场案例缺乏代表性。如同日常工作的2/3都是非关键性事务,本书所列举的48种方法,真正能用到的也只有1/3。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精通几种“方法论”已然足够。当然,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多了解一些也是件好事。


深度书评:

  • 【转】张磊:侯仁之与北京中轴线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2-10-13 17:47:25

    侯仁之(1911—2013),河北枣强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现代历史地理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对我国的申遗工作具有开创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侯仁之对北京历史地理尤为关注,对北京市水系的开发与利用、北京城的起源、北京历史地图的编纂以及旧城规划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轴线,是北京市历史文化、城市景观与规划的“动脉线”。从空间来讲,中轴线是北京城市规划的中脊,从时间而言,又是一条从元代一直绵亘至今,并且今天仍然在不断延伸的时空轴线。侯仁之从历史、地理、宗教以及城市规划等多方面深入探究中轴线对北京城市的多元价值,构建起完整而立体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对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及其长远保护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一、从人地关系互动的角度勾勒出北京中轴线的发展脉络

    北京中轴线并不是一条完全人为的线,而是根据自然地理因地制宜的结果。元大都的设计,主要是利用高梁河水系上的湖泊作为设计中心,因此元大都中轴线的中心(中心台)就是在积水潭东岸选择一个点,并沿着这一中心点向南延伸,形成一条刚好穿过钟鼓楼与皇城正中的线,由此形成了左右整饬且对称的格局,这就是最初的北京中轴线。今什刹海东侧的随形石刻上刻有侯仁之所写的《什刹海纪》,谈到什刹海和中轴线的关系时说“紧傍东岸确定全城规划设计之中轴线”,一语交代清楚了中轴线与水域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因地利而筑城的传统。《管子·乘马》有言;“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这说明早在先秦时代,城市营造就已经充分考虑到自然地理的因素了。元人熊梦祥在《析津志》中写道:“自古建邦立国,先取地理之形势,先王脉络,以成大业。”元代对河湖水系的导引和宫殿市区的规划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元大都以中轴线进行城市设计固然有着深厚的文化与历史传统,然而凭借地利与水路对传统的城市中轴进行改造可以说是北京中轴线的首创,侯仁之将其置于人地互动的关系中进行考察,无疑点出了北京中轴线绵延至今的生命力所在。

    最初的中轴线向南不断延伸,侯仁之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面南而王”的理念,并且从环境气候的角度揭示了这一观念存在的深刻原因。华北平原一带冬季盛行西北风,因此决定了房屋建筑不开北门,只开北窗,有的甚至连北窗都没有,这种门向南、窗向南的格局利于冬季较低的太阳光直射进入房屋,所以紫禁城的宫殿一律面向正南,最初中轴线的延伸也自然向南延伸。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基因,可以看作民族文化以中轴线为载体并反映在建筑形制上的生动案例。

    明代时,皇宫南缩东移,中轴线与新的钟鼓楼也随之东移。新的中轴线位于湖泊的东岸,没有任何自然地理上的障碍,更易于向南延伸。中轴线的东移,既是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的结果,也反映了城市格局与自然地理之间的互动与嬗变。与此同时,中轴线的中心向南移至万岁山(又称为煤山、镇山,清改为景山),以此标志改建以后北京全城的中心。

    明清时期北京中轴线北起于鼓楼与钟楼,向南穿过紫禁城和景山,最后止于永定门,全长7.8公里。侯仁之认为“这是明清北京城在平面设计上最为突出的一点”,并对明清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艺术予以充分肯定,将天安门、午门和太和殿视作中轴建筑群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

    二、全面看待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价值

    正确处理紫禁城与中轴线之间的关系。作为文化遗产,紫禁城与北京中轴线虽然属于不同的保护个体,但二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侯仁之先后在中国紫禁城学会第一次、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上将二者的保护问题置于一起讨论。实际上,紫禁城是北京中轴线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反之,中轴线的保护又可以看作紫禁城遗产保护的延伸与补充。中轴线所蕴含的对称、中正、整饬的美学理念和设计原则正是紫禁城建筑群的核心要义,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长远看,对中轴线与紫禁城进行整体性保护并不是公共资源的重复与浪费,而是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加强与提升。

    将中轴线看作一条带状的文化系统。侯仁之对北京中轴线研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将其置于一个庞大的时空关系中予以考察。既然如此,中轴线的价值不应该局限于一条孤立的“线”,而应该是一条丰富的、有多层文化意蕴的、呈现出带状分布的文化系统。在这个文化系统内,既有古代皇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钟楼、鼓楼、景山、紫禁城、天坛、先农坛与永定门等,也有代表宗教文化的碧霞元君庙、火德真君庙和广福观等,还有包括前三海、后三海与大运河在内的水利文化以及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市井文化、胡同文化、非遗文化……

    “两个文明”导向下的文化传承。侯仁之曾专文谈及首都的两个文明建设,他以新中国成立后中轴线上天安门广场的建设为例,认为这体现了从“帝王至上”到“人民至上”的转变,并且只有从广场过去和今天所企图表现的主题思想来加以揭示,才能真正看到问题变化的实质。侯仁之启示我们对中轴线的保护不仅要注重物质文明的改造,更要关注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三、北京中轴线的“三个里程碑”建设

    侯仁之对中轴线的观察和思考非常深邃,一方面,他从历史、地理、宗教、思想等角度搭建中轴线研究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又将探究的落脚点最终放在了北京城市的规划上,凸显出学术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原则。今天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的核心也不单单是对历史遗产的纪念,而是用“古为今用”的方法,加上“洋为中用”的胸怀,将城市的昨天、今天以及明天串联起来。如果说现实中的北京中轴线是一条几何状的“线性”文化遗产,那么在此之外,侯仁之又构建了一条以时间为轴的“中轴线”,这就是侯仁之提出的北京中轴线的“三个里程碑”建设。

    北京中轴线“三个里程碑”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01

    第一个阶段,是理论的肇源期。契机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顺利召开,以及由此决定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建设。侯仁之最早于1991年5月14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正式提出“三个里程碑”的理论。

    02

    第二个阶段,是理论的成型期。其标志是侯仁之发表在《城市规划》1994年第6期上的文章《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三个里程碑》,文中正式提到“三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即紫禁城的建设;第二个里程碑,是天安门前人民广场的扩建;第三个里程碑,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建设。

    03

    第三个阶段,是理论的深化期。契机是《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的颁布,侯仁之特此撰文《试论北京城市规划中的三个里程碑》,文中对第三个里程碑的表述比之前更加具体,其中提到“这一区域(中轴线北延长线的东西两侧)公共建筑群按计划的完成,就真正可以看作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第三个里程碑了”。

    “三个里程碑”的提法,反映了侯仁之对现实的观照。就学理而言,也是他素来所主张的,跨学科理论在北京中轴线上的一次成功实践与应用。“三个里程碑”的实质是中轴线的继承与发展,正如他在1973年对北京中轴线进一步改造的展望中,不无期许地说道:“沿着这条传统中的中轴线也必将有更加雄伟、更加壮观的远景出现。”

    “三个里程碑”反映了北京中轴线不断延伸的历史过程。对于中轴线的南拓,侯仁之提出了三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即中心台、万岁山、天安门广场,它们在不同的时期既是中轴线的中心,又是全城的中心。三个中心的南移,不仅体现了中轴线发展的动态过程,而且有其深刻的政治思想意蕴,中心台南移至万岁山,反映的是封建旧政权的更替,而从万岁山南移至天安门广场后,反映的是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轴线不啻为一条民族命运发展的时间轴线,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立自强的史诗进程。

    如今,北京中轴线仍然不断向南北两个方向延长,这既是科学规划的结果,也与侯仁之当年对北京中轴线的深入研究与理论建设密不可分。他饱蘸对北京城市建设的热爱写下“但愿拭目以待,早观厥成”,今日中轴线南北延长线上大型文化体育建筑林立,一个传统又现代、包容又奋进的北京城已蔚然成型,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也已步入快车道。这一切,应该已足以了却他生前夙愿。

    (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长城文化带研究”(18ZDA05)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城。记

    作者:Queenie Chan 发布时间:2012-09-29 00:55:34

         其实并没有看过侯仁之先生的《北京城的生命印记》,前些日子只是有幸拜读了侯老的《北京史话》。那本1980年出版的书没有再版,而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被收入了整理后出版的这本《北京城的生命印记》。因而在此写评,倒也有些挂“羊头”卖“狗肉”,偷梁换柱了之嫌。

         不过若是《北京史话》再版至今,恐怕会成为候老的一大心病。这本198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册子尚有十年浩劫的火药味道,带着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色彩的笔法不时会穿梭在纸页间,这或许并非候老初衷。所以不知删减修改了多少遍,才终于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的将这本书付梓,让原来的《北京史话》改头换面,成为了如今《北京城的生命印记》的摸样。但即使如此,读罢《北京史话》,震撼还是强烈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无广告(298+)
  • 排版满分(161+)
  • 在线转格式(260+)
  • 内容齐全(524+)
  • 简单(384+)
  • 藏书馆(75+)
  • 盗版少(191+)
  • 品质不错(409+)
  • 无水印(389+)
  • 体验满分(426+)
  • 差评(484+)
  • 速度快(98+)
  • 赚了(380+)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 2024-12-17 06:09:18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仰***兰: ( 2024-12-25 23:39:40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宓***莉: ( 2024-12-31 07:35:35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通***蕊: ( 2024-12-18 18:05:42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曾***文: ( 2025-01-08 12:23:39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印***文: ( 2024-12-13 21:08:15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冯***丽: ( 2024-12-13 11:14:51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敖***菡: ( 2024-12-26 13:43:34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孙***美: ( 2024-12-28 03:05:16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后***之: ( 2024-12-29 18:09:31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谢***灵: ( 2024-12-12 02:01:35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訾***雰: ( 2024-12-29 17:21:11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