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Peter Pan(英文版)(配套英文朗读免费下载)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彼得·潘:Peter Pan(英文版)(配套英文朗读免费下载)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彼得·潘:Peter Pan(英文版)(配套英文朗读免费下载)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彼得·潘:Peter Pan(英文版)(配套英文朗读免费下载)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彼得·潘:Peter Pan(英文版)(配套英文朗读免费下载)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彼得·潘:Peter Pan(英文版)(配套英文朗读免费下载)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彼得·潘:Peter Pan(英文版)(配套英文朗读免费下载)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彼得·潘:Peter Pan(英文版)(配套英文朗读免费下载)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彼得·潘:Peter Pan(英文版)(配套英文朗读免费下载)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英语学习从品读经典名著开始,配套英文朗读免费下载
内容简介:
《彼得·潘》是一部幻想童话,故事主要发生的地点永无岛,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个幻境。《彼得·潘》这部作品事实上是成人怀恋美好童年的一个神话。一方面,它用生动、明快的笔法描述了一个至真至纯的儿童世界,让人看到了处于人生源头的童年是人类生命中*美好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作者又满怀遗憾和无奈地暗示:童年虽美好,却无法挽留,人终究要长大步入堕落的成人世界。“彼得·潘”这个不肯长大的男孩,已经成为西方世界无人不知的人物,象征着永恒的童年和永无止境的探险精神。在英语大字典中,“彼得·潘”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被收录。
《彼得·潘》为英文原版,随书提供配套英文朗读供读者下载,让读者在品读精彩故事的同时,亦能提升英文阅读水平。
书籍目录:
Chapter 1 PETER BREAKS THROUGH
Chapter 2 THE SHADOW
Chapter 3 COME AWAY, COME AWAY!
Chapter 4 THE FLIGHT
Chapter 5 THE ISLAND COME TRUE
Chapter 6 THE LITTLE HOUSE
Chapter 7 THE HOME UNDER THE GROUND
Chapter 8 THE MERMAIDS’ LAGOON
Chapter 9 THE NEVER BIRD
Chapter 10 THE HAPPY HOME
Chapter 11 WENDY’S STORY
Chapter 12 THE CHILDREN ARE CARRIED OFF
Chapter 13 DO YOU BELIEVE IN FAIRIES?
Chapter 14 THE PIRATE SHIP
Chapter 15 “HOOK OR ME THIS TIME”
Chapter 16 THE RETURN HOME
Chapter 17 WHEN WENDY GREW UP
作者介绍:
《彼得·潘》 詹姆斯·巴里(1860-1937),英国小说家、剧作家。1860年生于英国东部苏格兰农村一个织布工人之家。自幼酷爱读书写作。1928年当选为英国作家协会主席。他一生为孩子们写了许多童话故事和童话剧,而《彼得·潘》则是他的代表作,影响*。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All children, except one, grow up. They soon know that they will grow up, and the way Wendy knew was this. One day when she was two years old she was playing in a garden, and she plucked another flower and ran with it to her mother. I suppose she must have looked rather delightful, for Mrs. Darling put her hand to her heart and cried, “Oh, why can’t you remain like this for ever!” This was all that passed between them on the subject, but henceforth Wendy knew that she must grow up. You always know after you are two. Two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course they lived at 14 [their house number on their street], and until Wendy came her mother was the chief one. She was a lovely lady, with a romantic mind and such a sweet mocking mouth. Her romantic mind was like the tiny boxes, one within the other, that come from the puzzling East, however many you discover there is always one more; and her sweet mocking mouth had one kiss on it that Wendy could never get, though there it was, perfectly conspicuous in the right-hand corner.
The way Mr. Darling won her was this: the many gentlemen who had been boys when she was a girl discovered simultaneously that they loved her, and they all ran to her house to propose to her except Mr. Darling, who took a cab and nipped in first, and so he got her. He got all of her, except the innermost box and the kiss. He never knew about the box, and in time he gave up trying for the kiss. Wendy thought Napoleon could have got it, but I can picture him trying, and then going off in a passion, slamming the door.
Mr. Darling used to boast to Wendy that her mother not only loved him but respected him. He was one of those deep ones who know about stocks and shares. Of course no one really knows, but he quite seemed to know, and he often said stocks were up and shares were down in a way that would have made any woman respect him.
Mrs. Darling was married in white, and at first she kept the books perfectly, almost gleefully, as if it were a game, not so much as a Brussels sprout was missing; but by and by whole cauliflowers dropped out, and instead of them there were pictures of babies
without faces. She drew them when she should have been totting up. They were Mrs. Darling’s guesses.
Wendy came first, then John, then Michael.
For a week or two after Wendy came it was doubtful whether they would be able to keep her, as she was another mouth to feed. Mr. Darling was frightfully proud of her, but he was very honourable, and he sat on the edge of Mrs. Darling’s bed, holding her hand and calculating expenses, while she looked at him imploringly. She wanted to risk it, come what might, but that was not his way; his way was with a pencil and a piece of paper,
and if she confused him with suggestions he had to begin at the beginning again.
“Now don’t interrupt,” he would beg of her. “I have one pound seventeen here, and two and six at the office; I can cut off my coffee at the office, say ten shillings, making two nine and six, with your eighteen and three makes three nine seven, with five naught naught in my cheque-book makes eight nine seven — who is that moving? — eight nine seven, dot and carry seven — don’t speak, my own — and the pound you lent to that man who came to the door — quiet, child — dot and carry child — there, you’ve done it! — did I say nine nine seven? yes, I said nine nine seven; the question is, can we try it for a year on nine nine seven?”
“Of course we can, George,” she cried. But she was prejudiced in Wendy’s favour, and he was really the grander character of the two.
“Remember mumps,” he warned her almost threateningly, and off he went again. “Mumps one pound, that is what I have put down, but I daresay it will be more like thirty shillings — don’t speak — measles one five, German measles half a guinea, makes two fifteen six — don’t waggle your finger — whooping-cough, say fifteen shillings” — and so on it went, and it added up differently each time; but at last Wendy just got through, with mumps reduced to twelve six, and the two kinds of measles treated as one.
There was the same excitement over John, and Michael had even a narrower squeak; but both were kept, and soon, you might have seen the three of them going in a row to Miss Fulsom’s Kindergarten school, accompanied by their nurse.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彼得·潘”这个不肯长大的男孩,已经成为西方世界无人不知的人物,象征着永恒的童年和永无止境的探险精神。在英语大字典中,“彼得·潘”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被收录。《彼得·潘》为英文原版,同时提供配套英文朗读免费下载,在品读精彩故事的同时,亦能提升英语阅读水平,下载方式详见图书封底博客链接。
书摘插图
书籍介绍
《彼得·潘》是一部幻想童话,故事主要发生的地点永无岛,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个幻境。这部作品事实上是成人怀恋美好童年的一个神话。一方面,它用生动、明快的笔法描述了一个至真至纯的儿童世界,让人看到了处于人生源头的童年是人类生命中非常美好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作者又满怀遗憾和无奈地暗示:童年虽美好,却无法挽留,人终究要长大步入堕落的成人世界。"彼得·潘"这个不肯长大的男孩,已经成为西方世界无人不知的人物,象征着永恒的童年和永无止境的探险精神。在英语大字典中,"彼得·潘"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被收录。
《彼得·潘》为英文原版,随书提供配套英文朗读供读者下载,让读者在品读精彩故事的同时,亦能提升英文阅读水平。
精彩短评:
作者:DONT_BOTHER 发布时间:2022-04-28 21:56:41
最后一章可太悲伤了。
-“Who and what are you?”
-“I'm youth, I'm joy, I'm a little bird that has broken out of the egg.”
作者到底在讽刺大人还是赞美小孩?或许是在哀叹两者不可得兼吧。
长大了就会忘记。你会忘记我,我也会忘记你。
作者:黑尾 发布时间:2022-11-13 15:44:52
金爱烂在创作初期似乎更喜欢以男性视角叙事,很多篇看到一半才发现主人公是男孩,于是倒回去确认。尽管是以男性视角叙述,叙述者的口吻却像女人,因此真实感打了折扣,角色在读者心里就不容易成立。反之,当金爱烂以女性视角讲故事的时候,是那么得心应手、细致入微,这也是《我去便利店》和《不敲门的家》成功的原因之一。
作者:海 发布时间:2022-09-08 01:44:38
看过电影,还看过作者是如何获得小飞侠灵感从而写出彼得潘这个小说的电影,看这本英文原著多少还是理解不透彻,尽管他是儿童图书,但有些词句还是读得有点艰难。不过作为一个成年人,反而对立面一些观点不能苟同,有些地方反而又无法理解。
作者:ˋ不裁 ︳ 发布时间:2023-03-14 21:06:08
读的第一本英文原版书,读了一个半月,41个小时,真的万事开头难。
作者:佛山下的啥啥啥 发布时间:2022-06-20 12:21:55
第一本看完的英文书,艰难完成,最后几页真是舍不得呀;我们终将长大,忘却飞行,怀疑记忆;gay and innocent and heartless. 彼得·潘永远是个男孩
作者:一颗蓝莓 发布时间:2023-02-07 00:40:39
中间快乐得没心没肺,结尾小小伤感。Wendy扮演母亲照顾所有人的情节令我感到不适,和我记忆中的感觉不太一样,也许只是我长大了吧。
深度书评:
我们是温蒂吗
作者:豌豆 发布时间:2006-03-29 10:43:36
又看彼得潘了,还是更喜欢开头和结尾,就象小时侯一样,我不喜欢看圣斗士,不喜欢变形金刚,不喜欢那些所谓的为正义而战,我只喜欢那些安安静静的故事,所以我不喜欢看他们和胡克船长打架,不喜欢小仙女的死去,喜欢开头温蒂遇到彼得潘,认识这个永远长不大,也不想长大的孩子,温蒂也是孩子,却喜欢保护彼得潘。只是温蒂会长大,所以注定着被遗忘。而彼得潘喜欢的只是小孩子,长不大的孩子,他不喜欢别人长大,所以要先遗忘,这样就不会伤心了,故意忘掉别人对别人的承诺,然后成为习惯。只是他是更需要太多太多爱的孩子,一直在想象当他在外面玩了两个月,又两个月,再回家的时候,发现窗已关上,他的床上已经躺了另一个孩子,妈妈已经忘记他了,那是怎样的一种悲伤,一个孩子一直以为自己拥有满满的爱,而张开手,却只是一片空,什么都没有。可是他坚强的不哭,坚强的微笑,当屋内的孩子羡慕他的自由,有没有人会知道彼得在羡慕那种暖暖的爱呢?
幸福是生生不息的,就在眼前,可对他又是不可触及的远。当孩子们回到各自的家,他依旧一个人在NEVER LAND 也许又有新的伙伴,却始终无人可以陪伴,孩子们会长大,会忘记他,虽然他会先一步忘记。可是温蒂是记得他的,她为自己的长大而感到惭愧,在多年后彼得潘记起她的时候,她尽量将自己缩小,再缩小,她不敢开灯,她怕彼得会伤心,在她的小时侯她就怕,虽然书中说彼得是不介意的,他还可以带简走,以后还会有简的女儿。可是我会相信,彼得是一直记得温蒂的,记得在海上他让风筝带走温蒂后的,他的恐慌。可是温蒂始终还是长大了,还是丧失了飞行的能力,所以只能张望他的离去。
就如我们还是长大了,尽管有着恐慌,确是再也回不去了,我们或许是记得过去 却被遗忘的温蒂。
长大是最好的结局
作者:明月出天山 发布时间:2021-06-07 01:45:22
手稿
2019年,英国《卫报》的一则消息吸引了我的注意:专门从事文艺手稿复刻的法国SP Books出版社发行了J•M•巴里爵士1911年的《彼得•潘》小说手稿,让读者有机会得见作者的笔迹和这个故事较为早期的样貌。
SP Books出版的《彼得•潘》手稿,售价160欧元,限量发行1000册
这份282页的手稿总体看来干净流畅,没有大篇幅的删改,但清晰可见作者为照顾观众的感受对彼得•潘性格所做的调整。据SP Books的编辑杰西卡•内尔森对《卫报》介绍,与修改前的版本相比,原稿中的彼得更加“暗黑”,“更加残酷”。巴里爵士删除了一些彼得的某些言辞,使其少了几分“精灵感”,显得更有“人性”,更易被人接受。例如,在小说的结尾,温蒂问起小钉铛时,彼得表示自己已经把小钉铛忘了。在我们看到的版本中,彼得显得很无辜,但在原稿中,他的语气明显对小钉铛不屑一顾。
《彼得•潘》的故事于1904年首次作为戏剧进入观众视野,1911年作为小说正式出版。从剧本到小说,作者对这个故事先后经历了数次修改,书名也几经变化。1911年出版的小说原名并非《彼得•潘》,而是《彼得•潘与温蒂》。虽然小说中有关温蒂的内容并未增加,但书名将男女主角一并列出,将温蒂放到了她应处的位置,也许更能反映作者的本意。纵观全书,温蒂是绝对的第一女主角。甚至可以说,这个故事本身就是温蒂的故事。那么,就让我们来仔细地认识一下彼得和温蒂吧。
彼得
•
潘:人的名字,神的姓氏
1897年,已是知名作家的J•M•巴里先生在伦敦的肯辛顿公园结识了三个小男孩——乔治、约翰(又名杰克)和还在襁褓中的彼得。他们是卢埃林-戴维斯家的孩子,每天都由保姆带着,到肯辛顿公园来玩。身为作家的巴里先生虽然看上去严肃,古里古怪地挑着眉,又好笑又有点吓人,他的言语有些尖酸,但他总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精灵、仙子、人鱼,这些在孩子们眼中可太有趣了。很快,巴里先生就与孩子们成为了朋友。
一天,巴里爵士为了揶揄两个自大的男孩子,就对他们说,婴儿车中的彼得虽是个小婴儿,却会飞,只是彼得飞的时候你们在睡觉,没看到而已。两个孩子不敢相信。巴里爵士继续说,每个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都会飞,只是长大了就忘了怎么飞。这便是会飞的男孩彼得的雏形。
在这之后,戴维斯家又迎来了两个孩子——迈克尔和尼古拉斯。巴里先生与戴维斯家的关系更近,常到戴维斯家做客,跟孩子们一起编故事。他也与孩子们的母亲希尔维娅成为至交。虽然戴维斯家的父亲亚瑟一直因为孩子们将巴里先生视为精神上的父亲而感到不悦,但巴里爵士依然成了这个家庭最亲密的朋友。他还邀请戴维斯一家到自己的黑湖别墅去玩。男孩们在郊外的林间湖畔扮成印第安人去打猎、玩海盗游戏、用树枝搭小棚子,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在黑湖别墅,巴里爵士拍下了孩子们游戏时的照片,并制作成了两本《黑湖岛漂流男孩影集》,一本送给了孩子们的父亲亚瑟(后来被亚瑟遗失在了火车上),另一本现藏于耶鲁大学图书馆。孩子们的父母先后于1907年和1910年去世,巴里爵士成为五个孩子的监护人之一,尽心尽力抚养他们长大。
虽然巴里爵士没有自己的孩子,但与戴维斯家五个孩子长期的相伴,给了巴里先生灵感创作出了彼得•潘的故事。书中对舒适温馨的家庭生活、热烈有趣的游戏场面和孩童性格的描写生动异常。读过《彼得•潘》的朋友一定也发现了,彼得和书中温蒂的父亲(乔治)和两个弟弟(约翰和迈克尔)的名字全都是戴维斯家男孩的名字。虽然现实人物与书中人物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戴维斯家的男孩们的确可以说是彼得•潘的原型,他们可爱顽皮、热爱冒险游戏,但也脆弱甜蜜、令人心疼。书中的彼得•潘在梦幻岛时常在梦中哭醒,需要温蒂安慰才能继续入睡,这一细节实际上也源自戴维斯家排行第四的迈克尔小时候经常受恶梦侵扰的事实。
然而彼得•潘毕竟不是戴维斯男孩在文学中的映像。假如我们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就会发现,彼得•潘在精神层面的底色其实是作者赋予的,我们也将由此找到故事中的彼得•潘“讨厌所有的母亲”,以及“不愿长大”的现实原因。
J•M•巴里生于苏格兰,家中兄弟姐妹很多。巴里先生的母亲最偏爱他的二哥大卫,可大卫在14岁生日的前一天滑冰时意外离世。巴里先生的母亲伤心欲绝,久久无法从失去爱子的痛苦中走出来。当时六岁的詹姆斯•巴里不希望妈妈如此难过,便穿上大卫的衣服,扮成哥哥的样子来安慰母亲。从这时起,他的母亲才真正注意到了他,将他抱在膝头,给他讲故事。“可我从未取代过哥哥的位置。我将长成一个男人,但在母亲心中,大卫永远13岁,永远不会长大。”巴里爵士在笔记中这样写道。
这段令人心碎的童年经历后来在关于J•M•巴里爵士的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呈现。也许读者们还记得,故事中的彼得•潘憎恨自己的母亲,因为他小时候飞出去玩,忘了回家,可当他终于想起回家时,发现母亲已经关上了儿童房的窗户。他在窗外看见,原本属于他的小床上,正躺着一个小宝宝。母亲已经有了新的孩子,彼得便决定再也不回去了,并且他开始讨厌所有的母亲。也许这样的安排,便是作者对那份极度渴望,却从未真正得到过的母爱的报复吧。
奇特的是,也许年幼的巴里想要取代哥哥的愿望太强烈,他在14岁时真的停止了发育,他的身高停留在1米61,到24岁才开始刮胡子。在生理和心理上,他就这样卡在了一个孤绝之地,这当然给了他写作的独特视角,但在个人生活中,也令他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沮丧。他在日记中写道:“写完《彼得•潘》很久之后,我才体会到了这部作品的真正意义。我急切地想要长大,却做不到。” 在故事中,彼得“不愿长大(wouldn’t grow up)”;在现实中,作者“不能长大(couldn’t grow up)”。
有了上面的两个层次,彼得•潘的形象其实已经很丰富了。但在此之上,他还有超越普通的人类男孩之处。他名字中的“潘”,即是希腊神话中的潘神,提示了彼得的非凡。潘神又名牧神,本就是山林自然之神。有了这个名字的加持,彼得•潘便具有了某种神力,使他的“永不长大”成为可能,同时象征着自然的天性、快乐和永恒的童年。
巧合的是,希腊神话中的潘神身边常有宁芙相伴。而宁芙亦是自然幻化的精灵,这让人不难联想到彼得身边忠诚的精灵小钉铛。潘神半人半羊的身份,也许遥遥呼应了作者半是男孩,半是男人的现实。而有关潘神的身世,流传最广的版本便是潘神的母亲生下这个半人半羊的孩子之后,惊恐万分,竟抛下他一走了之。如此看来,彼得•潘这三个字,实在与“母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温蒂与梦幻岛
彼得•潘的形象光芒耀眼。与之相比,温蒂只是伦敦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中普通的人类女孩,但整个故事却是围绕温蒂展开的。
小说甫一开篇,便讲述了温蒂两岁时,在花园摘了一朵花送给她妈妈,而妈妈随口叹出的一句话令她意识到自己终将长大,于是引出了那句著名的“两岁是结束的开始”。虽然父亲从未直接要求温蒂长大,但父亲在“喝药比赛”中,要求男孩们“像个男子汉的样”。“长大”,是外界对温蒂的要求,是一件不可违抗的客观事实。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她不断地感受到了“必须长大”的压力,虽然没有像两个弟弟一样大喊“我不!我不!”,但她的内心一定是非常挣扎的。
温蒂就是在这个时候遇到彼得的。当她面对身量和心智都与自己差不多的彼得•潘,并发现这个男孩可以永远不长大的时候,也许本能地意识到,这正是她此刻最需要的——对抗长大的力量。彼得口中的仙子、人鱼在温蒂听来都极具吸引力。虽然她完全没有想清楚后果,但有一点她很清楚:飞向梦幻岛,她便不必长大。
所以,当彼得试探性地向她发出邀请,请她去梦幻岛给走失的男孩们讲故事的时候,温蒂虽然也有犹豫,但随后便说,“这样的故事我知道很多呢。”这句话让彼得打定主意要带她走。作者在此特别点出:这下温蒂也无法否认,在这件事上,是她主动的。
的确如此,小说中的温蒂是个既浪漫又现实的女孩,无论是看似冲动地飞向梦幻岛,还是最后离开梦幻岛,回归现实生活,都是她自己做的决定。但梦幻岛之旅显然不是一个女孩爱上了一个男孩,随后与之私奔那样简单的故事。
此时的温蒂在心理上已经表现出了很多的女性特质。而彼得对性别是完全无意识的。他对亲吻一类的事一无所知,对小钉铛和虎百合公主倾注在自己身上的某种情愫感到莫名其妙,他曾对温蒂说“小钉铛和虎百合好像总想当我的什么人,不过肯定不是当我妈妈。”
对彼得来说,温蒂的确更像个妈妈。她可以为他和走失的男孩缝补衣服、照顾他们睡觉吃药。除此之外,温蒂还能给他们讲故事。梦幻岛上的其他男孩也像彼得一样,喜欢温蒂,甚至崇拜温蒂,认为“一个女孩子比二十个男孩子加起来还有用呢”。但他们只是乐于接受温蒂在生活上对他们的照顾和在精神上对他们的指引。
如果我们再看一看梦幻岛上其他的人物设定,就会发现,不论是小钉铛,还是虎百合公主,包括美人鱼,甚至那只漂在水上孵蛋的永无鸟,无一例外地都是女性形象。梦幻岛上唯一的一群男人,是虎克船长和他的手下们。然而在巴里先生的第一稿剧本中,根本没有虎克船长这个角色。只是在排戏阶段,剧场工作人员发现在第四幕结束后,布景需要从梦幻岛换成达令家,用时较长,所以需要在幕前增加一些情节吸引观众的注意,为换景争取时间。巴里先生这才增加了虎克船长和海盗船的章节。而且写成之后,巴里先生的第一反应是找一位女演员来演虎克船长,仿佛他根本不希望任何男性出现在梦幻岛。最终,还是第一任达令先生的扮演者说服了J•M•巴里爵士,让他同意由自己同时扮演达令先生和虎克船长两个角色。后来,在《彼得•潘》的戏剧演出中,J•M•巴里爵士都会加上一条指示:达令先生和虎克船长要由同一位演员来扮演。而作者对虎克船长的设定也很奇怪,他存在的意义仅仅是彼得•潘对手。彼得不在岛上的时候,他和海盗们都处于休眠状态。与同是成年男子的达令先生相比,虎克船长显得像个工具人。这一对人物的比较我稍后再详述。
关于梦幻岛是什么,书中说那并不是某个特定的地方,而是存在于孩子们脑中的世界。每个孩子的梦幻岛都不同,而且随时变化着。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这个梦幻岛上设定了很多的女性角色和毫无性别意识的男孩,外加一个工具人虎克船长,但就是找不出一个真正的成年男人的形象呢?
这是因为整个梦幻岛其实是温蒂的精神世界,是她的童年。
她的女性意识已经开始形成,小钉铛、虎百合公主、美人鱼这些性别特征明显的人物都可以看作是这种意识的形象化投射。温蒂在现实生活中对男孩十分熟悉,所以男孩们也在她的精神世界中。而温蒂身为一个小女孩,对成年男性唯一的认识也许就是自己的父亲,她对父亲虽然熟悉,却远谈不上理解。所以她在精神世界中是无法投射出一个真正的男人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加入虎克船长这个新人物时,作者下意识地想要找女演员来扮演。
正如前面所说,由于面临着长大的压力,温蒂自主决定来到这个精神世界,其实是来解决问题的,就像儿童喜欢通过游戏来模拟现实,通过模拟现实来纾解情绪一样。仔细想来,温蒂的梦幻岛上的一切都有一种模拟现实的意味。孩子们假装吃饭、假装喝药、假装一圈一圈地玩追逐游戏,彼得和温蒂假装扮演爸爸妈妈,其他男孩则扮演他们的孩子。还有他们位于地下的家和为每个人量身定做的树洞通道,都充满了儿童日常游戏的痕迹。这也许是温蒂在对要不要长大做出抉择之际,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仔细地审视自己的童年。
如果说梦幻岛就是温蒂的精神世界,那么彼得又是谁呢?
从心理层面说,彼得也是温蒂的一部分,他是温蒂心中童年的象征。
在小说中,温蒂跟妈妈谈起彼得时说过,“彼得就我这么大,身量和心智都跟我一样大。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反正我就是知道。” 而彼得的名字,也是在达令太太整理温蒂心思时发现的。温蒂还说过,彼得有时会在夜里来找她,在她床脚吹笛子,只是她一次都没有醒过来。也就是说,在见到彼得之前,彼得已经存在于她的心中了。她喜欢彼得,甚至是还没见到就喜欢他了,可以理解为她喜欢、依恋童年的那部分自己。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梦幻岛上的所有女性角色都喜欢彼得,因为其实她们都是温蒂自我的投射。
至于为什么温蒂心中的童年是个男孩子的形象,我也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我可以从两个方面提供一些参考:第一,Wendy这个名字在英国本是个男孩的名字,在《彼得•潘》的戏剧引起轰动后,它才成为受到热捧的女孩名字。第二,在戏剧《彼得•潘》诞生的年代,作者一直坚持由女演员来扮演彼得。不论是选择男孩的名字来命名女主角,还是请女演员来扮演男主角,我想作者一直在试图淡化男女主角在儿童时期的性别上的差异。也许在他看来,作为孩童的他们本就没有什么差异。
这个故事中,孩童真正的对立面是成人,或者说成长。在现实中,温蒂承受着来自父亲的压力;在梦幻岛,彼得•潘与虎克船长的厮杀则要激烈得多。假如温蒂和彼得其实是一个人的话,那么达令先生和虎克船长其实也是同一人,即虎克船长是父亲在温蒂精神世界中的投射。这两人有很多共同点,例如他们都非常注重仪态,虎克船长在梦幻岛总是一副贵族气派,达令先生则非常在意他的社交圈对自己家庭的评价。他之所以对家里勤勤恳恳的狗保姆娜娜十分看不惯,正是因为他认为让狗来当保姆十分不体面。而家里的三个孩子目睹了父亲粗暴地将无辜的娜娜拖出儿童房的一幕,都非常伤心。也许这正是当晚孩子们离开家,飞向梦幻岛的动因。
彼得•潘与虎克船长的那场大战,自然是以虎克船长被鳄鱼吞没为结局。而那条对虎克船长穷追不舍的滴答鳄鱼,则早已成为一个关于时间的经典隐喻。大人终于被时间打败。可温蒂却决定要回家了。因为梦幻岛无法为她提供出路,并且她发现自己已经开始遗忘,她记不清爸爸妈妈,也记不清自己为什么来梦幻岛。她也终于意识到,彼得之所以能够永不长大,就是因为他把过去都忘了,忘记了伤痛,也忘记了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如果温蒂继续留在这里,她是不是也会忘记一切?然而她想要记住,她决定长大。
在孩子们回到家与父母相拥而泣的幸福场景中,作者借着窗外的彼得写道:“他拥有过无数别的孩子无法想象的欢乐,可是此刻,他透过窗户看到的,是一种他永远无法拥有的幸福。”
长大,是最好的结局
《温蒂长大了》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我记得我翻译这一章的时候,委实趴在桌上哭得不能自已。我为那些曾经御风而行,最终泯然众人的小男孩而哭;我为已为人母的温蒂面对彼得时的那份尴尬和惭愧而哭;我为温蒂目送自己的女儿跟随彼得飞往梦幻岛而哭。我哭,因为终将失落的童年,因为日渐沉重的肉身,因为留不住的光阴。
今天,我想起这些还是会热泪盈眶。但当我想起巴里先生的人生故事,想到他借着彼得说出的那句话,不禁猜测,也许巴里爵士如此结局是想告诉我们:长大,是最好的结局,变老,是天大的福气。
J•M•巴里爵士生前将《彼得•潘》的版权赠予了伦敦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一直到今天,世界上每卖出一本《彼得•潘》,都会帮助到那些生病的孩子。也许,《彼得•潘》开篇的那一句“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其实是巴里爵士对所有孩子的祝福吧。愿所有的孩子都平安长大。
亲爱的巴里爵士,也许您早已化作天上的星星,就像您笔下的星星一样,遥遥地看着这世界。愿您再来时,有一个深爱您的妈妈。
(本文载于“读小库”微信公众号,文字略有改动)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三星好评(679+)
- 收费(250+)
- pdf(566+)
- 中评多(273+)
- 种类多(565+)
- 经典(455+)
下载评价
- 网友 冉***兮: ( 2024-12-24 10:29:48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融***华: ( 2025-01-07 09:39:08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潘***丽: ( 2024-12-16 06:51:00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国***舒: ( 2025-01-07 18:45:39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田***珊: ( 2025-01-03 00:29:54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堵***格: ( 2024-12-16 21:16:36 )
OK,还可以
- 网友 敖***菡: ( 2024-12-25 05:16:41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相***儿: ( 2025-01-07 05:05:05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居***南: ( 2024-12-21 14:59:21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谭***然: ( 2024-12-14 09:39:08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常***翠: ( 2024-12-19 02:09:38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宓***莉: ( 2024-12-28 04:37:36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戈***玉: ( 2025-01-09 02:11:25 )
特别棒
- 好听易学:少儿架子鼓教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年末清仓】学士学位英语联考应试教程(非英语专业)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上海美影经典动画故事 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 上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篆刻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焦循全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乾隆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海外直订Katherine Lost 凯瑟琳输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13中公版名师密押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黑龙江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不要忘记我哟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斯坦福大学受欢迎的创意课 (美)蒂娜·齐莉格 著,秦许可 译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