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动机与人格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犯罪动机与人格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犯罪动机与人格》内容简介:只有真正探索到犯罪人想从犯罪行为中得到什么时,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犯罪人与犯罪心理的本质。对犯罪动机与犯罪性人格的研究正是这一探索努力的核心组成部分。犯罪动机是激发与推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力量,包括“犯罪的动机”与“犯罪性动机”两个层面的理解(犯罪性动机居于核心地位)。犯罪动机作为犯罪人个性倾向性因素之一,在犯罪心理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犯罪心理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理论与对策系统。本文以社会生物学之“自私倾向说”为理论假设与逻辑起点,试图分析犯罪动机与需要体系、社会文化与个体人格之间的密切关系;其形成模式表现为以缺失性需要为基本内容的需要在社会文化的作用下,通过模仿、角色认同、认知选择、自我强化及无意识等途径现实性地表达为直接动力性的犯罪动机与稳定化的犯罪性人格。
动机理论的发展表现为本能需要论、诱因刺激论、强化理论、认知情感理论等,它们均具有科学性的要素,是从不同维度对人类行为动机的探索与分析。本文持辩证法与协同论的动机观点,全面性地分析犯罪动机的结构(犯罪动机因素、犯罪动机成分与犯罪动机机制三个方面)、本质与特征。相应地,犯罪动机的价值表现为,通过犯罪动机之核心地位与作用,犯罪心理学必然成为法律心理学以及刑事一体化之理论与实证性的重要支持领域。
犯罪动机是激发与推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力量。犯罪性动机则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存在于故意犯罪中,也存在于忘却犯罪之外的过失犯罪中。
犯罪动机由多种因素决定。人的本能与需要是犯罪动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性来源,犯罪动机是优势需要在特定文化、规范作用下的直接反映。在此,以需要层次为基础,犯罪动机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存在着相对优势关系、层阶关系,并个体化地表征为具体的犯罪动机成分。其中无意识犯罪动机具有特殊性,在过失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激情犯罪与变态性犯罪及群体犯罪中存在着一定成分、一定程度的无意识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由多种机制决定。在自然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优势需要并不会自然地、直接地转化为犯罪动机;需要只是犯罪动机形成的起源,虽然它们是根本性的前提,但并不是必然的结果。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文化力量必然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心理机制发挥着作用。犯罪动机形成的个体机制涉及意识与无意识方面:模仿机制、交换机制、压力机制、期待机制、归因机制以及生理神经机制、防御机制等。
在多种因素与多种机制的支配下,犯罪动机具体体现为生理成分(以生存本能、性本能、竞争本能与勇敢本能为代表)、行为成分(以犯罪诱因力、犯罪目标定向、犯罪行为习惯为代表)、认知成分(以犯罪目标价值、犯罪合理化、犯罪自我效能感、犯罪思维模式为代表)与情绪成分(以追求快乐、避免痛苦与情绪宣泄力为代表)等四个方面。
犯罪动机与犯罪性人格本质上是一致的。持续作用的犯罪动机形成犯罪性人格;犯罪动机典型地表征为犯罪性人格,是犯罪性人格的核心内容。犯罪动机并非生物基因在社会规范中的机械化表达,而是个体有意识的自我认知与情感的体现,犯罪性人格正是个体犯罪动机在认知与情感方面稳定性、发展性的身心组织。
犯罪动机作为犯罪心理结构的重要力量,形成于犯罪行为之前。犯罪动机的存在并不必然导致犯罪行为,但没有犯罪动机就不可能导致犯罪(对于绝大多数犯罪而言)。犯罪行为有理智型与情感型两种类型模式,它们都具有道德、法律、人际关系、能力与特殊阻却力量。
犯罪动机的存在并不是静态的。犯罪动机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在个体犯罪演化的不同阶段发展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犯罪动机结构的理论基础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犯罪动机与人格在刑事一体化的进程中为刑事侦查(侦查假说建立、识别假象、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应用)、刑事审讯(对抗心理防卫、预防虚假供述、分析无意识犯罪动机)与刑事审判(犯罪行为事实与犯罪动机、犯罪性人格价值的二元定罪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点与对策系统;犯罪动机及犯罪性人格的指向也直接为罪犯的矫正提供具有较强动力针对性的矫正与回归策略(行为矫正法、精神分析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回归社会矫正法等)。
本书以生物-社会文化-人格的协同模式,以整体犯罪人的观念理解犯罪动机的力量来源、结构模式、发展变化及其特殊性的表现;以此倡导犯罪动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体现为以关注犯罪人主体因素(需要体系、目标体系、自我控制体系等)为核心的人格刑法观念以及罪犯改造、罪犯回归之犯罪行为人中心的理性策略。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女性犯罪动机的认知因素表现为与男性相异的消极认知特点对犯罪行为的推动力量。女性的感性认识、形象思维与想象力较好,但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女性认识范围较窄,社会认识系统较薄弱。相应地,女性还更可能单纯地、执着追求不太切合现实的目标,如”浪漫主义“、”完美主义“目标。因此,女性在犯罪系统中,容易受骗上当,成为受害者,然后诱发成为反抗性的犯罪者;同时,这容易导致女性在认知模式方面存在着片面性、主观性与偏激性与自我中心化的特点,而这些正是自私性犯罪、情绪性犯罪的重要动力所需。
女性犯罪动机的行为因素表现为社会环境之文化与习俗对于女性犯罪动因的影响力。传统社会较多地期待与认同女性的被动性、忍耐性与家庭取向,一方面,这可能降低女性的攻击性与攻击性的机会(犯罪率较低),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累积的心理压抑、与现实社会的强烈反差而导致情绪性犯罪(甚至更为严重程度的变态性犯罪)。而在女权主义思想的推动下,女性在追求平等的背景中,除了由于增加女性参与社会机会、竞争机会而伴随的犯罪(”新女性犯罪人“)之外,部分女性潜意识第进行过度不常或心理防御,也可能产生更为隐蔽的潜意识犯罪动机,例如,曾经遭受身体或精神伤害的女性在工作、生活中可能会无意识地具有敌视、对抗男性(泛化的男性施害者)的攻击性动机,而在现实挫折的诱发下就可能合并成为报复性的犯罪动机。
女性犯罪动机的情绪因素集中地体现为女性的情感取向性、情绪波动性。女性的情感状态是其心里生活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亲密情感(如对配偶、情人、子女的感情)的追求与保持是其行为的重要动力。而女性丰富的移情作用大大地加强了这种情感的动力性。而且,由于情绪、情感本身具有的非理性特征,因此这种犯罪动力更可能在犯罪行为中体现出疯狂性与严重后果。同时,女性的情绪、情感更具有波动性与依附性,这叫可能导致她们在特定情绪中无预谋的情绪性犯罪。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犯罪动机与人格》内容简介:只有真正探索到犯罪人想从犯罪行为中得到什么时,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犯罪人与犯罪心理的本质。对犯罪动机与犯罪性人格的研究正是这一探索努力的核心组成部分。犯罪动机是激发与推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力量,包括“犯罪的动机”与“犯罪性动机”两个层面的理解(犯罪性动机居于核心地位)。犯罪动机作为犯罪人个性倾向性因素之一,在犯罪心理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犯罪心理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理论与对策系统。本文以社会生物学之“自私倾向说”为理论假设与逻辑起点,试图分析犯罪动机与需要体系、社会文化与个体人格之间的密切关系;其形成模式表现为以缺失性需要为基本内容的需要在社会文化的作用下,通过模仿、角色认同、认知选择、自我强化及无意识等途径现实性地表达为直接动力性的犯罪动机与稳定化的犯罪性人格。
动机理论的发展表现为本能需要论、诱因刺激论、强化理论、认知情感理论等,它们均具有科学性的要素,是从不同维度对人类行为动机的探索与分析。本文持辩证法与协同论的动机观点,全面性地分析犯罪动机的结构(犯罪动机因素、犯罪动机成分与犯罪动机机制三个方面)、本质与特征。相应地,犯罪动机的价值表现为,通过犯罪动机之核心地位与作用,犯罪心理学必然成为法律心理学以及刑事一体化之理论与实证性的重要支持领域。
犯罪动机是激发与推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力量。犯罪性动机则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存在于故意犯罪中,也存在于忘却犯罪之外的过失犯罪中。
犯罪动机由多种因素决定。人的本能与需要是犯罪动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性来源,犯罪动机是优势需要在特定文化、规范作用下的直接反映。在此,以需要层次为基础,犯罪动机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存在着相对优势关系、层阶关系,并个体化地表征为具体的犯罪动机成分。其中无意识犯罪动机具有特殊性,在过失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激情犯罪与变态性犯罪及群体犯罪中存在着一定成分、一定程度的无意识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由多种机制决定。在自然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优势需要并不会自然地、直接地转化为犯罪动机;需要只是犯罪动机形成的起源,虽然它们是根本性的前提,但并不是必然的结果。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文化力量必然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心理机制发挥着作用。犯罪动机形成的个体机制涉及意识与无意识方面:模仿机制、交换机制、压力机制、期待机制、归因机制以及生理神经机制、防御机制等。
在多种因素与多种机制的支配下,犯罪动机具体体现为生理成分(以生存本能、性本能、竞争本能与勇敢本能为代表)、行为成分(以犯罪诱因力、犯罪目标定向、犯罪行为习惯为代表)、认知成分(以犯罪目标价值、犯罪合理化、犯罪自我效能感、犯罪思维模式为代表)与情绪成分(以追求快乐、避免痛苦与情绪宣泄力为代表)等四个方面。
犯罪动机与犯罪性人格本质上是一致的。持续作用的犯罪动机形成犯罪性人格;犯罪动机典型地表征为犯罪性人格,是犯罪性人格的核心内容。犯罪动机并非生物基因在社会规范中的机械化表达,而是个体有意识的自我认知与情感的体现,犯罪性人格正是个体犯罪动机在认知与情感方面稳定性、发展性的身心组织。
犯罪动机作为犯罪心理结构的重要力量,形成于犯罪行为之前。犯罪动机的存在并不必然导致犯罪行为,但没有犯罪动机就不可能导致犯罪(对于绝大多数犯罪而言)。犯罪行为有理智型与情感型两种类型模式,它们都具有道德、法律、人际关系、能力与特殊阻却力量。
犯罪动机的存在并不是静态的。犯罪动机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在个体犯罪演化的不同阶段发展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犯罪动机结构的理论基础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犯罪动机与人格在刑事一体化的进程中为刑事侦查(侦查假说建立、识别假象、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应用)、刑事审讯(对抗心理防卫、预防虚假供述、分析无意识犯罪动机)与刑事审判(犯罪行为事实与犯罪动机、犯罪性人格价值的二元定罪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点与对策系统;犯罪动机及犯罪性人格的指向也直接为罪犯的矫正提供具有较强动力针对性的矫正与回归策略(行为矫正法、精神分析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回归社会矫正法等)。
本书以生物-社会文化-人格的协同模式,以整体犯罪人的观念理解犯罪动机的力量来源、结构模式、发展变化及其特殊性的表现;以此倡导犯罪动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体现为以关注犯罪人主体因素(需要体系、目标体系、自我控制体系等)为核心的人格刑法观念以及罪犯改造、罪犯回归之犯罪行为人中心的理性策略。
精彩短评:
作者:第三波l读书是一种向上的运动 发布时间:2012-02-17 22:26:01
这种书最坑人了,大段大段的二手理论。
作者:哈雷 发布时间:2022-10-16 15:55:05
在这里完结了 然后要等好久 强迫症不爽//20221122❶❶看完 但豆瓣没有条目 挤在❶⓪这条里吧 南宋vs金这段写很细 补全了半小时那边
作者:tutu256 发布时间:2020-04-17 08:03:13
B站刘建清老师中国政法大学的犯罪心理学。
作者:骇巢 发布时间:2016-02-04 22:24:39
只有真正探索到犯罪人想从犯罪行为中得到什么时,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犯罪人与犯罪心理的本质。其实什么事都是一样的,表现再是不同,本质也是一样的。
作者:琥鹿籽儿 发布时间:2022-03-25 16:34:22
语笑阑珊的第一篇文,文风是真的挺有意思,又贱又贫,但有时候有过于臭贫的抖机灵的意思,稍有点过了。另外整个文清汤寡水也没啥核心主题,唯一的主线就是补课提升学习成绩…也是非常根正苗红了…总之就是一群小动物们可可爱爱的,轻松快乐文,像奶茶一样无脑甜,没有任何剧情冲突,就只是可爱,非常可爱!
作者:老君山 发布时间:2023-11-26 17:29:43
学累了看到书架上一溜犯罪心理学相关书籍,着重看了一下犯罪动机,很常见。
深度书评:
成長痛
作者:Amarelle 发布时间:2011-05-08 23:08:46
读懂《近思录详注集评》,就读懂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作者:薛宝钗的冷香丸 发布时间:2021-07-10 16:42:13
《近思录》是南宋末年理学大家朱熹、吕祖谦类编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北宋四子)语录而成。二人从四位理学大师的大量思想著作中精选622则语录,分为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治、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教学、警戒、异端、圣贤 ,此14 卷结集成书。其书名出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作为理学入德之门、进学之阶,《近思录》自著成之日即备受当世及后世儒者的推崇与重视,历代集注总体数量多达近百种,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注本有宋代叶采的注本和清代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的集注本。它们不仅阐发了各自对《近思录》的认知与理解,而且补入后世重要理学家的思想,对后人有着深刻的教育警醒意义,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普及与传播。
已故著名哲学史家、旅美华人、朱子学研究权威陈荣捷先生生前著有《朱子门人》、《朱学论集》、《朱子新探索》、《近思录详注集评》等与朱熹理学文献相关的理论著作。在《近思录详注集评》的引言部分,陈先生如此写道:“《近思录》除儒道经书之外, 注释比任何一书为多”。书中“集评”部分源自诸多经典朱子著作及中国、朝鲜、日本多种或注释本或笔记,采录张伯行、茅星来、江永等旧注及朝鲜、日本学者之评语,并不吝对《近思录》原本中的典籍、术语、引用语、人名、地名等均加以详细说明,且各卷条目皆标注有数字序号,尤其对于初接触理学者有着非常友好的阅读体验。
据叶采《近思录集解》的点校者程水龙先生介绍: “各种整理形式的《近思录》版本,国内存世近二百种,韩国现藏高丽、朝鲜时代的传本总计约49种268部”,由此可见,《近思录》在儒学发展史上拥有无可取代的地位,确如陈荣捷先生所说:
“《近思录》为我国第一本哲学选辑之书,亦为北宋理学之大纲,更是朱子哲学之轮廓。以后宋代之《朱子语类》,明代之《性理大全》,与清代之《朱子全书》与《性理精义》,均依此书之次序为次序,支配我国士人之精神思想凡五六百年。影响所及,亦操纵韩国与日本思想数百载,且成为官学。”
“集注”一体,古来有之,看似分别粘贴、未尝“增损一字”,无需耗费多少精力,实则不然。除了涉及版本校勘时的明察秋毫、取舍定夺等学术工夫以外,最主要的是,经此编排整理,极大程度上便利了学者的阅读。与旁征博引式的“集释”、“集解”相比,“集注”在资料丰富性、文献保存性方面更加声名赫赫,以这本《近思录详注集评》为例,范围不逾张、茅、江三家旧注之外,在资料丰富性方面似无多大发挥,但在文献保存性、研究便利性方面的表现还是颇为可圈可点的。
后世学者认为,《近思录》之不朽,尤其体现在它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系上,由此足见朱、吕二子编纂理念的体大思精。关于《近思录》各卷之间以及每一卷内部的各条目的先后顺序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叶采、茅星来、张伯行等注家都早已有过论述。其中尤以最早注解该书的叶采《近思录集解》所论最为精当。叶采于《近思录》各卷前原撰有一小序,此序足以作为《近思录》一书的提要与阅读指南。
从这本《近思录详评集注》我们不难发现,陈荣捷先生的学问方法,重观念史的分析,而不忽视史实考证,有深厚的西学学养,而倡导以朱解朱,注重原始资料,超越门户之见,特别重视利用日、韩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从历史的脉络观察思想发展,从概念的分析探讨学派流变,学风平实缜密,治学精审严谨,其学风和方法实乃理学研究当之无愧的典范!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中评(135+)
- 方便(152+)
- 种类多(504+)
- 还行吧(385+)
- 服务好(501+)
- 博大精深(289+)
- 微信读书(232+)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颜: ( 2024-12-19 04:39:50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林***艳: ( 2024-12-16 09:20:16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田***珊: ( 2025-01-03 15:32:12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蓬***之: ( 2024-12-18 05:13:31 )
好棒good
- 网友 堵***洁: ( 2024-12-19 04:47:24 )
好用,支持
- 网友 相***儿: ( 2024-12-17 23:15:25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饶***丽: ( 2025-01-08 00:37:25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訾***晴: ( 2024-12-18 19:41:56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戈***玉: ( 2024-12-31 21:30:15 )
特别棒
- 网友 益***琴: ( 2024-12-19 09:12:20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宫***凡: ( 2024-12-13 14:42:07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初中化学知识结构图解(两种封面,内容一致,随机发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七种武器(全三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实现500万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暗狩之师 : 兰陵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2017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辅导教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历年真题及全真模拟预测试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发球与接发球【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数学分析习题精选精解(上)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Old English Nursery Songs - Pictured by Anne Anderson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正版书籍 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实务与案例(2021年版)翟继光 图书经济财政税收政策全面实操案例实务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信息化办公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