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未尽的晚景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燃烧未尽的晚景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 她们走向生命终场,却如火焰般熊熊燃烧
◎ 豆瓣口碑之作《妻子们的思秋期》续篇
◎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真实记录
◎ 著名记者笔下的世纪末图景
◎ 日本新闻协会奖获奖作品
◎ 影响日本战后一代的非虚构系列代表作
——————
曾经的一代代日本女性,生养过很多孩子,照顾年迈而痴呆的父母,努力战胜贫穷,很快地过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但谁说女性生来就要依附于丈夫、为家庭奉献?
时过境迁,主妇们越来越坚定了要开拓自我的决心。背负沉重照护压力的她们、迸发出旺盛生命力的她们、无处诉说苦闷只得自行了断的她们……共同描绘出日本现代女性的老后群像。
如何更有尊严地老去?妻子、母亲、儿媳们的“革命”成功了吗?
——————
在《妻子们的思秋期》中,中年妻子们将全身心奉献给家庭,让作为企业战士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奔跑,支撑起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却没有人看到她们的无尽等待、寂寞和忍耐。
作为续篇,本书继续探索了现代社会里中年、晚年女性的生存实态。令人意外的是,现代日本女性不同于她们的前辈,越发坚定了要活出自我、度过精彩余生的决心。妻子们喷涌的生命热情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老年观”,原来,她们也可以大大方方地体验性与生命的悲欢……
而另一方面,眼下的现实仍然是,挑起照护老人重任的人往往是女性而非男性。妻子们在照护老人的沉重生活里难以喘息,也为自己仅有一次的美好年华的逝去而无限惋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痴呆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仅仅依赖妻子们来承担赡养老人这一重任,已无法满足越发庞大的需求。如何照护老人,由谁来照护他们,不仅是家庭要面对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紧迫课题……
书籍目录:
◆ 关于《日本世相》
◆ 前言
◆ I 老去之路,女性之路
(1)夫妇的晚景
凄凉地、惨烈地…… / 漫长苦难的旅程 / 离婚后破镜重圆 / 用窗帘隔开的“分居” / 带着关系不好的父母赴任 / 迷失在痴呆的黑暗中 / 淡定地只穿着和服衬衣、贴身裙 / 纠结后送到老人医院 / 暮色一点点笼罩了一切
(2)没有尽头
一个屋檐下有两个痴呆老妇人…… / 捡垃圾放进衣柜里 / 生母和养母 / 熬过严寒风雪 / 被拉回到主妇的位置上 / 我的人生还剩下什么?
(3)阿修罗之家
为东大毕业的儿子而自豪 / 哪怕把红色的百合花说成白色的…… / 母子相依为命 / 与新社员的邂逅 / 一夜之间变为“进步派” / 监视着有没有对她儿子好 / “这是个只看金钱和地位的世界” / 深夜,警察打来电话…… / 孙女离开奶奶, 痴呆变得更严重 / 另一块重石 / 因为爱,所以分开? / 发现了先生的男女关系 / 失去母亲这个支柱 / 崩溃的幸福神话 / 再也不要奉献和隐忍
(4)和X先生的对话
妻子们也有“发展权” / 何为更有质量晚年的土壤? / 为了让晚年生活更美更多彩
(5)读者来函
死神在家门口等着 / 同行的人生路,很抱歉 / 不做“从军慰安妇”
◆ II 燃烧未尽的晚景
(1)春水
“我喜欢你……” / 在寂寞的人生路上相互拥抱 / 自由恋爱不被允许的年代 / 寡淡婚姻的辛酸之情 / 虽然有幸福的家庭 / 人生谢幕的生之悲哀
(2)余生的梦想
伤了掌上明珠的心 / 温柔中的冷漠 / 人生的最后一幕 / 度过了潦草一生 / 从孤独地狱爬出来的两个人 / 往昔渐渐走远 / 短暂的夜里燃烧着生命的热情 / 被祝福的老去之路
(3)黑色的锁
明治女性激荡的一生 / 禁止接触男性的少女时代 / 深夜, 突然闯入房间的男性…… / 像捉住一只小鸟一样 / 女人们的深深仇恨
(4)和X先生的对话
夕阳红的性被束缚了 / 如何活得更有尊严?
(5)读者来函
日渐衰老的我寂寞难耐 / 想活得更炽烈
◆ III 现代弃老传说
(1)日暮山河
去山沟沟的村里 / 漫长的冬天终于结束了 / 热闹的宴会之后 / 村里的生活很快乐 / 失去了心灵寄托 / 老人的内心无法得到满足
(2)望乡之歌
不愿顺从时代 / 追上离开的老人们 / 荒废的农田越来越多 / 在大城市的监狱里 (3)采访笔记
对普通人来说,过于清闲不可取 / 两个人都倒下的那一天还是来了…… / 老人是负担吗?
◆ 后记
◆ 追踪采访:走向生命最后舞台的男男女女们……
面壁哭泣的男人 / 想到一个场景 / 你死了我就开心了 / 深夜的病房回荡着女人的叫喊 / 心意不通的悲剧 / 老年女性之间的相互伤害 / 老年人啊,独立吧! / 有血缘关系的家人的现实 / 双方同意的离世 / 把死亡变成捉迷藏
◆ 译后记
作者介绍:
斋藤茂男(1928—1999),日本著名记者。东京出生,毕业于庆应大学经济学部。1952年进入共同通信社,历任社会部记者、次长、编委,1988年退休。1958年获第一届日本记者会议奖。1974年因系列报道《啊,繁荣》再次获奖。1983年,因长年的新闻报道活动和作为新闻记者的高声望,获得日本记者俱乐部奖。1984年《日本的幸福》系列获日本新闻协会奖。1993年岩波书店出版其12卷著作集。
斋藤1958年因“菅生事件”的报道一举成名。他终身关心弱势群体,敢于暴露社会黑暗面。斋藤认为,“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现实,光用所谓冷静客观的观察是无法准确捕捉的。记者必须越境进入弱者的状况中,只有彻底站在弱者的立场和视角上来观察世界,我们才能接近情况的本质。必须自觉‘中立、公正、客观’等常识的虚构性”。
有人曾用“生涯一记者”来形容斋藤茂男,认为他是全日本最符合新闻记者形象的人,甚至在晚年,面对犹豫是否要告知癌症实情的医生,斋藤说“新闻记者需要知道真实情况”,让医生告知实情,像新闻采访一样用本子一一记录下自己的病况、还能做多少工作、延缓病情的措施有哪些选项等。这是他失去意识倒下的5天前的事。他作为业界榜样至今依然受到许多年轻记者的仰慕和怀念。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 她们走向生命终场,却如火焰般熊熊燃烧
◎ 豆瓣口碑之作《妻子们的思秋期》续篇
◎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真实记录
◎ 著名记者笔下的世纪末图景
◎ 日本新闻协会奖获奖作品
◎ 影响日本战后一代的非虚构系列代表作
——————
曾经的一代代日本女性,生养过很多孩子,照顾年迈而痴呆的父母,努力战胜贫穷,很快地过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但谁说女性生来就要依附于丈夫、为家庭奉献?
时过境迁,主妇们越来越坚定了要开拓自我的决心。背负沉重照护压力的她们、迸发出旺盛生命力的她们、无处诉说苦闷只得自行了断的她们……共同描绘出日本现代女性的老后群像。
如何更有尊严地老去?妻子、母亲、儿媳们的“革命”成功了吗?
——————
在《妻子们的思秋期》中,中年妻子们将全身心奉献给家庭,让作为企业战士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奔跑,支撑起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却没有人看到她们的无尽等待、寂寞和忍耐。
作为续篇,本书继续探索了现代社会里中年、晚年女性的生存实态。令人意外的是,现代日本女性不同于她们的前辈,越发坚定了要活出自我、度过精彩余生的决心。妻子们喷涌的生命热情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老年观”,原来,她们也可以大大方方地体验性与生命的悲欢……
而另一方面,眼下的现实仍然是,挑起照护老人重任的人往往是女性而非男性。妻子们在照护老人的沉重生活里难以喘息,也为自己仅有一次的美好年华的逝去而无限惋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痴呆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仅仅依赖妻子们来承担赡养老人这一重任,已无法满足越发庞大的需求。如何照护老人,由谁来照护他们,不仅是家庭要面对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紧迫课题……
精彩短评:
作者:把噗 发布时间:2022-03-22 17:52:45
想活出自我而不得,还不是因为有家庭束缚。
作者:祁十一 发布时间:2022-06-10 11:26:15
“我如今明白,顺利安排好死亡并不容易。”关于老年生活的书,日本的情况是我们的未来吧,也是80后即将面临的情况——父母即将老去,要如何看护?而8090一代人自己老去后更是堪忧。一个有意思的点是:老去后,丈夫们会全心照顾生病的妻子,妻子的态度倒冷冰冰的,因为压抑太久、恨意太深……
作者:叶酱 发布时间:2022-05-11 13:48:37
哪怕快到生命的尽头,也想拼尽全力燃烧自己啊!虽然80%的内容都很压抑,还好也有几个甜甜的晚年恋爱小故事。那个经济高速发展时代,全职主妇们只生活在单一评价体系中,一辈子为了丈夫和公婆奉献,从没活过自己的样子,真的太扭曲了。突然感觉要早一些开始思考老后生活了。
作者:BlueJophy 发布时间:2015-05-15 16:53:46
就是告诉大家这个指标如何用,有没有用是另外一回事情。反正现在很少用,顶多就是验证一下价格走到了哪个位置。
作者:赫恩曼尼 发布时间:2022-09-23 21:45:52
八十年代的日本多像今天的我们:老龄化严重、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家人尤其是女儿或儿媳独自承担着抚养老人的重任。斋藤茂男以他的人文关怀和敏锐的洞察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写下了老年的困境——患认知症老人的晚景、老年的性、老年人的自杀现象。归根结底还是社会以资本为准绳,而将无法产生价值的老人视为累赘。以后我们这代独生子女也要承担上有四老的责任,不知道若干年后,等着我们的会是什么。
作者:三天没吃人肉了 发布时间:2024-05-08 21:32:32
30年前在日本发生的事已经在当下发生了,长寿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活受罪。我家的长辈死时100岁,在养老院生活质量真的不行。
如果马斯克的脑机接口没有量产,希望把60岁以上老人的洗澡、安乐死加入医保。
深度书评:
生涯一记者(镰田慧 / 文 | AOI / 译)
作者:潮汐Tides 发布时间:2022-03-10 09:39:07
最像新闻记者的男人
1997年5月下旬,斋藤茂男先生在新宿区医院的病房停止了呼吸。享年71岁。
此前,面对是否要向病人宣告癌症而犹豫的医生,斋藤茂男说“作为一个新闻记者需要知道真相”,希望医生说出看到的真实病况:还剩下多少时间,还能进行多少工作,采取保守疗法有多少种选项,以及医生过往经验,等等。他像采访一样,微微弓着身,直视着对方,倾听发言,并一一记下笔记。提问结束后,他把笔记本塞进口袋猛然起身。
5天之后,他失去意识倒下。
斋藤茂男先生是我见过的所有新闻记者中,最像新闻记者的男人。当然,记者也有各种各样的,有的作风强硬,有的循循善诱,斋藤茂男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他身段谦和柔软,冷不丁一抬眼,却是那种仿佛一下就能将你击穿的犀利目光,眼神中透着大胆无畏。即使想撒谎,他的目光也会牢牢捕捉到你心中的动摇,像一个老练的猎手一样,让你感到无处可逃。当我写下“最像新闻记者的男人”这几个字时,想表达的更准确的意思应该是:“斋藤茂男是一个作为新闻记者,却又不断否定作为记者的自己,超越了新闻记者这一存在的记者。”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斋藤茂男是一位超越了企业体制内记者的记者。他的新闻报道具有罕见的深度,极为广阔的视野范畴,极为柔软的感知力,以至于一个系列连载结束后马上就能集结成书出版。这可以说是斋藤茂男的纪实文学独一无二的特质。
这么说也许会比较容易让人明白:斋藤茂男是一个兼具大胆无畏犀利眼神和谦和亲切目光的记者。
《妻子们的思秋期》《饱食穷民》《燃烧未尽的晚景》等一系列描写欲壑难填的现代社会的纪实文学,出现在了报纸版面上,对普通人的生活挖掘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他打破了所谓“客观报道”这一铁箍的束缚,从大胆的策划构想出发,又在文字中融入了细腻柔软的感性,为年轻的记者们,尤其是女记者们,拓宽了新闻写作的道路。
燃烧未尽的晚景
8.0
[日] 斋藤茂男 / 2022 / 浙江人民出版社
她们走向生命终场,却如火焰般熊熊燃烧
妻子们的思秋期
7.8
[日]斋藤茂男 / 2020 / 浙江人民出版社
她们支撑着社会的繁荣,却不得不直面内外的虚空
与斋藤茂男的初会
我第一次和斋藤茂男先生见面,是在新宿车站的一间咖啡屋。那是1973年的秋天,他正准备去大企业的生产第一线采访。当时,我刚出版了采访汽车生产商流水线现场状况的《汽车绝望工场》,下一步准备采访炼钢厂和造船厂。这时接到了斋藤茂男先生打来的电话,说想见一面。
见了面之后,原来也不是有什么大事件发生,而是这位大通信社的资深记者,正准备开始一个报道大企业内部状况的新连载,因此想和我聊聊。我不禁目瞪口呆。
说起来,大众媒体很少报道企业内部发生的事,往往要等到事件发生才会出动,比如爆炸事件、火灾事故之类的,才会关注。以最近为例,诸如核燃料工厂JCO发生放射线泄漏的临界事件、雪印乳业的问题产品销售事件、东京电力的核电检查数据造假事件等问题频发。又或者有贿赂、贪污等事件曝光,才能窥见一点企业内部的情况。
斋藤茂男先生此前一直是社会部采访的主要执笔者。因工作繁忙,患上了十二指肠溃疡,后来转到千叶县疗养。复职后他又回到新闻第一线,依然想要自己亲自采访。
我的大学同窗中有成为共同通信社记者的人,我从他口中得知斋藤茂男先生是追查出“菅生事件”真凶的大记者。菅生事件是指1952年6月在大分县乡村发生的甘油炸弹爆炸事件。当地的日共党员被当作嫌疑人逮捕,但后来发现,这一事件实际上是为了栽赃给日本共产党的警察所为。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警察在对这一人物拼命隐藏,也没有嗅到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某种深层次的东西,更没有想到它会成为最终查明事件真相的内部突破点。我震惊于我们的采访结果带来的连锁反应,而这种震惊也再次提醒了我,对权力机构的高墙背后发生的一切必须保持警惕的怀疑态度。我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反对权力’,而是因为偶然撞上了这堵高墙的这一事实让我睁开了眼睛,并且这一事实又暴露出背后更多的事实,由此一步步拓宽了我的视野,我从中明白了自己做采访的意义。——借由这一过程的不断循环,我逐渐成为了一名新闻记者。”
初次见面时,斋藤茂男微微弓着身,以一种自下向上的目光紧盯住我,用很低的声音如此说道。那时他已经45岁了,却让人感觉有一种即将踏上长征的旺盛精力。
当时他所做的连载,最终以“啊,繁荣”为题发表。我也收到了刊登这一连载的地方报纸复印件。从连载中也可以读出,他是一个极为细致的人。这一连载不仅大胆地收入了大企业内部少数派的声音,对支撑日本繁荣的企业内部进行的所谓效率化、员工控制、歧视与差别待遇、导致个体异化等情况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更毫不回避地将这些大企业的名字列于纸上。
地方报纸有权力自行决定是否采纳共同通信社的报道,但依然有接近30家纸媒刊登了这份被称为“平地生乱”的激烈报道。以往没有事故、事件发生绝不涉足企业内部报道的报社,这次却一起刊登了实名企业的生产一线劳动者们(当事人匿名保护)的声音,真叫人痛快!
斋藤茂男在这一长篇报道之后,又采用了和其他记者同事一起合作采访的方式,开始了《教育是什么》、《父亲啊,母亲啊!》等长篇报道,完成了“日本的幸福”系列等若干纪实报道。这些作品作为单行本出版后,都登上了畅销书榜单。他一直使用这样的手法进行采访,作为第一线的记者笔耕不辍,一直到1987年迎来退休之日为止。
追求新闻记者的原点
“啊,繁荣”系列报道的着眼点在于繁荣中的贫困。这一连载系列一共8部49篇,配合大幅照片刊登于报纸上,单行本后来以《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为名发表,和我所著的《汽车绝望工厂》在同一家出版社出书,这也让我对其有着某种亲近感。
在这本书的“后记”部分,这位大通信社的骨干记者还记下了这样的轶事:当他路过劳动者集会现场时,竟情不自禁地和现场的劳动者手挽手一起唱起劳动歌曲,瞬间从记者转变成了劳动者的角色。
斋藤茂男复职后,原本应该从社会部的案头转向管理层,但他却选择了作为一名记者复归采访前线的“重生”,结出的第一个硕果就是长篇报道《啊,繁荣》。这部作品深入工场第一线,直面日本资本主义社会“腐臭、颓废的气息”(见《饱食穷民》后记),是其长征之旅中一部值得纪念的作品,同时也可以说是他追求新闻记者原点的一个产物。
饱食穷民
8.1
[日] 斋藤茂男 / 2020 / 浙江人民出版社
他们身处丰饶之中,却饥饿致死
斋藤茂男曾说:“作为记者,不能保证再生产出新鲜的思考,却不知不觉染上了陋习,变成传达上意的机器,自诩‘中立、公正、客观’,实际上却放弃了挖掘真相的努力。到了这种地步,记者已然沦为‘过度理性无感症’患者中的一员。”
“自己也不过是劳动者大军中的一员,却因为每天和政治家、财界大佬打交道,不知不觉中染上了所谓上层统治者的意识,举手投足俨然其中一员。在战后的社会构造中,在大众传媒的大企业中任职的人,容易接近所谓‘社会上的强者’,因此也容易产生阶层转换的错觉。”
新闻记者原本应该是与社会现实联系最紧密的人,却在脱离现实的异化道路上越走越远,与自己书写的对象也愈发疏离。工作陷入一成不变的套路的话,就无法经由对象实现自我变革,沦为传送带和机器人。这是年逾四旬的资深记者斋藤茂男做出的自我批评。
肥皂的气味
在《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一书的后记中,斋藤茂男以略带苦涩的文字,写下“肥皂的气味”一章。
在漫长的劳动之后,工人们在工厂澡堂中冲洗身体污垢之后,身上就会带着若隐若现的肥皂气息。在煤炭、钢铁、造船等大工厂劳动的工人们在一天的作业之后,都会洗个澡再出厂门。小工厂没有澡堂,工人会在厂子角落的水槽附近冲洗下手脚,脖子上搭块毛巾。被采访对象身上散发出的肥皂的气味,勾起了斋藤茂男童年的回忆。
斋藤茂男的老家原来是开小工厂的。父亲白手起家,在某一日去川口市(琦玉县)的模具店接单时,中途倒下,一病不起。斋藤茂男将童年时代(20世纪30年代)接触到的小作坊工人和作为采访对象的70年代的劳动者的身影重叠在了一起。
“在本书的‘后记’结尾处, 我写下了‘我相信劳动者们’的话。时至今日,我每一日依然反复自问,是否依然坚信这一点。我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又是否有能力回答它?对于我来说,如果无法确信自己是在为人的尊严而战的话,就没有勇气再提笔写下任何一个字。”
这是在1994年出版的《日本世相》系列第9卷“追踪采访”末尾部分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斋藤茂男当时面临的困惑。
在写出该文的8年之后,大企业也开始了大面积裁员,即使留在公司里,也常常需要忍受“无偿加班”的命运,过劳死、过劳自杀的现象层出不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悲惨景象。然而日本的劳工运动却对这一现象毫无应对能力,让人不得不绝望。
我自己初入社会时,也是像斋藤茂男的父亲一样,从小作坊的劳动者开始做起。确实也是在作坊外的水龙头下,冲洗自己满是油污的手脚。高中毕业后,我从青森来到东京,在机床和肥皂的气味中,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意识。也是工厂的工人前辈们,教会了我怎样工作和生活。在《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出版的1974年,我也出版了以企业中少数派为中心的《劳动现场的叛乱》,之后又出版了《劳动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也和斋藤茂男一样,以“为了人的尊严而奋斗的劳动者”为主题写作。因此,斋藤茂男所提出的“是否还有勇气提笔”这一问题,我也常常会把它当作自己的问题。
“个体”的空洞化
当下确实已经进入到一个人性、人的尊严、生命的价值越来越不受重视的时代。但是我相信,正像本书《天生反骨的记者们》所介绍的诸人一样,哪怕只有一个人,当他为了人的尊严而奋起与时代抗争时——不是组织,恰恰是仅仅作为个体的人,即使只有一个,能够不断坚持对时代说“NO”——把这一个人的精神传达给大众,是有意义的。我的纪实报道,就是希望能够将这样的人作为主角来撰写。
《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出版后不久,应某个出版社工会内刊的要求,我和斋藤茂男进行了一次对谈,后来以“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为题发表。我们谈起了繁荣中矛盾的深化,以及在这一状况下争取权利斗争的必要性。社会上总是说所谓的“一亿总中产”,但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吗?我很是怀疑。
对谈中有这样一段话:
镰田
:以前,大家权利意识很强,都觉得不要加班,没事的话就应该尽早回家。这也是能够构成劳工运动的能量所在。但今天,已经变成了一个完全无法提出自我主张的社会了。
斋藤
:高速成长期中,像镰田和我所抓取到的劳动现场的法西斯主义现象,正在从工厂不断向外扩散,尤其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危险的萌芽已经开始渗透孩子们的世界里。“个体”的空洞化正在以令人恐惧的速度蔓延,如果发展到国家这一层面的组织上,那就非常危险了。那些乍看普普通通、似乎绝对不会做出过分事情的孩子,一旦进入多数派的集团中安定下来,这样的意识就开始扎根。我们无法培养出具有真正独立人格的孩子,那种在40人的班级中,也敢于抵抗其他39个人,特立独行的人。
镰田
:成年人都不努力,却还要对孩子说“加油”,那恐怕是不可行的。
新闻记者与历史认识
那之后泡沫经济继续发展,物质和金钱都无限制地泛滥,个体愈发趋向解体。也许应该回到平民的世界——那个即使在石油危机之前的经济繁荣期,也不被泡沫经济的纷杂所侵蚀的平民大众的世界。那就是斋藤茂男所说的作坊工人们的世界。
对他们来说,所谓的高度经济增长和泡沫经济,带来的也仅仅是加班收入的增加,买上私家车,分期付款买上房子,再添上一两件家具,这种程度而已。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却变成了如果不无偿加班就会被裁员,总公司的订单一旦停止,或者一旦停止从银行融资,企业就会破产的状况。此前的繁荣仿佛是转瞬即逝的幻梦。
斋藤茂男将自己的“追查主题”定义为“资本主义与人的关系”。他从被企业裹挟的社会关系,即通过对父母、子女、夫妻、家庭、高龄者等人生状况的深度挖掘中,解读出人际关系的崩溃。
他不断撰写的都是有明确意志力指向的纪实作品,正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到现代社会的贫瘠状况,促使人们考虑从何处着手才能通往新生。从他通过细腻周密的采访而撰写出的新闻作品,也能感受到他为了让时代能更符合人性化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付出的努力。
新闻记者是依靠大组织而行动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作为记者,应该对自己每天的工作是与历史相连这一点有所自觉,并肩负着责任感而下笔。这既是我对当下新闻媒体的不满,同时也是期待。
新闻记者每天的工作,应该在一种历史自觉下展开,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是否是朝着开拓历史的方向前进。如果不是像横山源之助[2]和松原岩五郎[3]那样,贴着地气走在民众之间,而仅仅是在政府机构和经济团体的记者俱乐部里混,写写文章,那绝对不可能磨练出富有人性的感受力,也不可能开拓面向未来的工作。
然而,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很多记者已然失去了这种自我质疑的能力。
倾听他人的话语、落笔撰稿,由此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身的感性,并从中汲取能量,拓展民主实践,扩大人权,培养出阻挡战争的能力。如果没有这样的追求和自我检验,就算再怎么采访、报道,也不可能成为陆羯南[4]所说的那样,能够履行“新闻记者之本分”的人。我认为,没有这样自觉的工作是毫无意义的。
彻底从弱者的立场出发观察世界
我在一开始就已经写过,斋藤茂男是一位超越了新闻记者这一存在的新闻记者。他能够超出企业的框架而活跃的一大优势,就在于他是共同通信社的记者,——并不是只考虑自家企业,而是要考虑到面向加盟的40多家报纸的广大读者而写稿。
他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来自其年轻时作为通信社工会组织者工作的经验。在这个岗位上,他出席了亚非记者会议,从战斗在民族独立运动、解放斗争第一线的记者们身上受到感染,并把这种共通感受带回了日本。在那些动荡不安的国度中,“体制内记者”是个可耻的标签。
斋藤茂男始终极为关心的一点,在于工会组织的再生。工会的存在,是为了在企业之中实现人性化,为了让社会更适合人类生存而出现的抵抗组织。他的不断报道,正体现了他对亲子、男女、家庭等人与人关系再生的祈望。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就是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与此相对,斋藤茂男的报道,正是为了追求个体之间的共生与团结。
至今,依然有很多年轻记者,一提起斋藤茂男的名字,就会浮现出满脸景仰的表情。这正是出于对他作为记者的一生的敬意。
“进行新闻报道、撰稿的同时,作为一个记者的人生观和他在工作相关的为人立场,是否具有真正的、具有人性的亲切、柔软,也会展露无遗。新闻主义最终也会被如此曝光和彻底检验。”(斋藤茂男)
斋藤想要做的是,通过新闻报道来写人。对人的关心,自然会导向对破坏人性的社会形态的批判。用稍微有些矛盾的话来说,正如缺少反骨不能成为记者一样,缺少人性同样也不能成为记者。报道的意义,正在于挖掘出被采访的对象和作为采访者、报道者的自己之间的关系——报道的问题与自身有何切身联系,被采访的对象和自己又有怎样的联系,等等。
从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日本政治、经济上的落后尤为严重。这种严重不是指竞争力,而是指人权意识淡薄的方向上。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是构成社会的我们,尤其是缺少批判力和变革社会构想的记者们的共同责任。
斋藤茂男在去世前半年,曾经在发表于《朝日新闻》的文章中,提到自己35岁时参加亚非记者会议时的事。当时他遇到了的一位中国记者曾如此对他说道:“记者不应该站在战场之外旁观。应该积极参与,将自己投身到社会的漩涡中去。”介绍了这一往事后,他继续如此写道:
“对于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现实,光凭冷静客观的观察是无法捕捉的。记者只有置身于弱者的环境中,彻底从弱者的角度出发观察世界,才能接近现实的本质。那一夜听到的话,让我自觉到所谓‘中立、公正、客观’这一常识的虚假面,我引以为戒,并珍重地铭记了下来。”(1998年11月10日晚报)
我再一次想起了斋藤茂男那仿佛一眼能将人看穿的犀利眼神深处,闪现着的那亲切柔和的光芒。
[1] 镰田慧(1938- )日本知名非虚构作家、记者、专栏作家,主要关注社会问题。著有《汽车绝望工厂》等。1990年因《反骨——铃木东民》获“新田次郎文学奖”,1991年因《六个村子的记录》获 “每日出版文化奖”。
[2] 横山源之助(1871—1915):日本明治时代的社会问题评论家、记者。毕业于东京法学院。《横滨每日新闻》记者,因调查工人生活、贫民社会的实况而出名,著有《日本之下层社会》和《工人问题》等。
[3] 松原岩五郎(1866—1935):日本明治时代的记者,著有《最黑暗的东京》等。
[4] 陆羯南(1857—1907):日本新闻工作者、评论家、报人、民权论者。创办了明治时代最大的言论报纸《日本》,著有《近时政论考》等。
译后记
作者:RORO 发布时间:2022-03-13 16:11:40
这是我翻译的第二本斋藤茂男先生的书,但两本书联系紧密,用作者的话说,《妻子们的思秋期》和《燃烧未尽的晚景》互为姐妹篇。前者记录了中年女性身为“妻子”的世相,后者则描述了女性照护痴呆患者的真实境况,追求晚年性生活的心境,以及老后被子女嫌弃的无奈现实。和《妻子们的思秋期》相同的是,作者的写作背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但本书围绕老年女性讨论的三个话题,已然在老龄化日渐加剧的中国社会里,成了我们不得不直面的课题。
第一部分《老去之路,女性之路》聚焦了照护老年痴呆患者的女性们。然而,在对本书关键词之一的“老年痴呆”的用词上,我和编辑就大为头痛。斋藤先生在原文里使用的日语是「ボケ」,中文直译过来是“痴呆”。但2004年,日本厚生劳动省为了避免“痴呆”可能包含的歧视意味,将此病统一改为「認知症」的说法。目前的中文语境里也有类似倾向,开始用“认知症”“失智症”“认知功能障碍”等表达指代“痴呆”,但“痴呆”,尤其是“老年痴呆”仍为最通俗广泛的说法。近几年,阿尔茨海默症群体引起了更多的社会关注,但此病因只是“痴呆”的一类情况,“痴呆”的范围却广得多,包括血管性痴呆、遗传代谢等疾病性痴呆、神经系统感染痴呆等。正是通过这本书的翻译,我才对笼统的“痴呆”概念有了初步认识。
当我更进一步去挖掘国内的老年痴呆现状时,惊讶地发现这个群体的数量已经达到1507万[1]。也许是身边很少遇到现实患者,才让我们误以为他们是“看不见的群体”,但很少遇到不代表他们不存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刚好在我完成本书翻译时公布,其中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7%,即我们已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是5%,每增加5岁,发病率就增加一倍,意味着老年人口越多,老年痴呆患者的数量也越多。如何照顾他们,以及谁来照顾他们,不仅是家庭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需要一起承担的课题。
在斋藤先生四十年前的记录中,我们看到了三个故事:幸江照顾婆婆Yone;美喜子照顾两位痴呆老人,先生的生母和养母;千鹤子照顾婆婆三十年后,接着照顾先生,最后却得到先生的背叛。这些女性都出生于日本的战前时代,经历过战争的苦难,也接受了传统严苛的“贤妻良母”式思想教育。做好妻子、好媳妇,不仅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也是她们内心的自我规范。进入迟暮之年后,当她们赫然发现人生的大部分都献给了家庭,不停地照顾父母、丈夫、孩子,她们即便怅然若失,也觉得应该这么做。
这让我想起了母亲这一代中国女性。我十岁的时候奶奶得了癌症,做手术、化疗都是母亲在照顾她,直到去世;而我姑姑出嫁后,与公婆住在一起三十多年,最后十年基本是边上班边照顾得了慢性病的两位老人,直到他们先后离世。我母亲和奶奶的关系,我姑姑与公婆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她们并没有过多抱怨照顾老人的辛苦,也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如今生活在广州,常常在自己住的小区楼梯间看到一对老年夫妇,妻子搀扶着颤巍巍的老先生。他目光呆滞,难以独立行走。我不能确定他是老年痴呆患者,但从妻子既慈祥又沉重的表情可以看出,她的照护压力一点也不轻松。女性身为女儿、儿媳、妻子,在照顾老人的漫漫长路上,像推石头爬坡的西西弗斯,单调重复,看不到希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涌入城市,旧式的养老状况开始发生变化。在日本,小家庭基本不和老人住在一起,老人不得不变得更独立,或者依靠养老院等福利设施。然而,斋藤先生在书中提到的“父母和子女间的联系很少”这一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于是“孤独死”“无缘社会”成了日本社会面临的新问题。这当然不是我们最想借鉴的经验,但面临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尤其是渐渐浮出水面的老年痴呆患者群体,仅仅依赖女性来承担这一重任显然无法满足愈发膨大的需求。中国社会该如何解决这一照护问题,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课题。
第二部分《燃烧未尽的晚景》记录了老年人的性生活。染和新吉在养老院相遇后,相互吸引、爱慕,直至发展到身体的亲密接触;志穗和让太郎也在养老院相遇相知,还结了婚,志穗说她到晚年才找到了做女人的感觉;而津弥年轻时遭到男性羞辱,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价。斋藤先生说采访的过程中最受冲击的是,他没想到老年人不仅有性生活,还能大大方方地和他分享这种体验。这让他对“老年人”这个熟悉的词有了新的认识角度,原来,这个群体除了衰老、疾病、百无聊赖,还有我们不曾了解的另一面。
坦白说,“性”在我们的语境里也是相对避讳的话题,老年人的性生活更甚。然而,《金赛性学报告》[2]指出,即使是71~75岁的老人,也有半数继续着性生活。而且,老年人的性生活无比丰富,超越了年轻人的狭隘,性需求也会一直持续到临死前。性不是年轻人的专属权利,而是生命的一部分;老年人的性也不可耻,可耻的是人们老旧的偏见。
当斋藤先生在四十年前把这一隐晦的话题抬上桌面时,不可谓不大胆,尤其是他作为一名男性,将镜头对准了老年女性,揭开了她们在性方面的真实告白。我们这才发现,不是只有和生育相关的性才可以光明正大地拿出来讨论。年轻的时候,女性往往在性生活里处于被动角色,甚至被迫配合对方,很难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愉悦;到了更年期,特别是闭经后,又容易被误以为“失去了女人的资格”,遑论对性的追求。在这种背景下,让老年女性表达自己的欲望,谈何容易?
一项在英国进行的研究显示,对老年女性而言,她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与亲吻、抚摸、拥抱等广泛性行为的频率成正比。也就是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性行为,书中提到的“肌肤接触”也可以让老年女性得到更强烈的幸福感。听起来很简单,可老年女性自己都觉得这难以启齿,更不用说对老年人的性抱有极大误解的我们。
还好日本有斋藤先生写了出来,可放眼我们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们,她们的生活除了带孙辈,照顾儿女,近几年流行的结伴外出旅行,我们很难读懂她们最深层的诉求。但公园的老年相亲角、地下舞厅,甚至养老院里这些疏散老年人欲望的场所又若隐若现地出现在聚光灯下,这种冲突提醒我们,对父母,对全社会老年人的照顾要基于对他们更好的了解上,我们自以为的关怀也许是一种选择性视而不见罢了。
第三部分《现代弃老传说》记录了老年人被时代抛弃后,选择自我了结的悲剧,生活在农村地区的Fusa和梅就是这样两位女主角。随着农村生活的城市化,老年人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舞台,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义。一旦陷入慢性疾病的困扰,她们很容易产生“自己一无是处”“成了家人累赘”的念头。这种现象可以说就是日本古代“弃老传说”的现代版。城市化进程不可逆,日本的很多乡村不仅人口锐减,甚至成了空荡荡的无人之地。于是,“弃老”也以新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斋藤先生在采访笔记记录了一位叫加津枝的老年女性,她有三个生活在城市里的儿子,却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谁也不愿意长久地照顾她,甚至住在一起也不怎么和她说话。这种表面上的“孝顺”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弃老”,逼迫着老年人不得不想好自己的出路,很可能是不归路。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我们,把“孝”看作是家庭伦理的核心,但做到哪一步才是真正的“孝”,也许主体应该是老人,而不是作为照顾者的我们。老年人真正需要什么,如何才能度过更有质量的老年生活,如何才能活得更有尊严,话语权应该交还给他们。
斋藤先生在书里一并提出了老年男性比老年女性生存更为艰难,以及如何面对死亡的话题,甚至引用了自己面对母亲离世时的经历。整体来看,这本书涉及的话题极为广泛,案例也极为丰富,读起来信息量大,且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深思。我不认为这是他“贪心”,想在一本书里呈现诸多课题,而是他迫切地感受到了每一个人都会老去,每一个他所采访到的问题都会是我们老去后面临的难题。如果不早点把这些问题捅破引起关注,得到更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探讨,那么最终仍旧是我们自己要承受老龄化社会的各种困境。
这本书的翻译过程,是我即将成为母亲的过程,也是我对老年群体重新认识的过程,包括我的父亲,我的公婆,以及我身边接触到的老人们。我才发现,我对他们的了解真的很有限。当我有意识地去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包括他们的原生家庭后,我便更能理解他们的性格、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对生活的期待。我同意斋藤先生在书中提到的瑞典社会里老年人更独立更自主的生活方式,但我们的文化背景决定了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只有对自己的父母、对老年群体投射更多关注,释放更多关爱,同时督促政府健全相关福利政策,建立有效的互助网络,才能创造一个对老年人更友好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也会是我们老了之后受益无穷的环境。
[1] 数据来源于《柳叶刀·公共卫生》2020年12月发表的一项关于中国60岁以上人群的痴呆症研究。这项研究报道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痴呆患者约有1507万人,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983万人。
[2] 《金赛性学报告》由美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金赛等人所写的关于人类性行为的两本书,被认为是20世纪最成功和最有影响力的科学类书籍之一。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好评(287+)
- 不亏(665+)
- 购买多(331+)
- 值得购买(194+)
- 已买(557+)
- pdf(253+)
下载评价
- 网友 沈***松: ( 2025-01-01 09:54:32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养***秋: ( 2024-12-18 21:36:44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龚***湄: ( 2024-12-26 23:21:11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扈***洁: ( 2024-12-19 22:55:50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詹***萍: ( 2024-12-29 10:03:40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潘***丽: ( 2025-01-06 01:47:50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益***琴: ( 2024-12-28 14:11:47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印***文: ( 2025-01-07 08:00:29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车***波: ( 2024-12-21 11:10:32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居***南: ( 2024-12-24 09:11:33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瞿***香: ( 2025-01-07 10:42:38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田***珊: ( 2024-12-27 02:52:20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汪***豪: ( 2024-12-21 12:33:37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石***致: ( 2024-12-18 14:54:47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权***波: ( 2024-12-22 02:38:02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訾***晴: ( 2025-01-08 08:07:31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一千零一只蚂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9787502639525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剑桥初级英语词汇及练习册+英语语法及练习册共4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联考冲刺——素描手部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呜呜汽车书(点读版共10册含车型收纳箱 中英双语支持小怪兽小蝌蚪点读笔)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大国轻税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气场看不见的影响力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9787560994352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金融市场刑事法律适用与风险防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教材帮 选择性必修3 历史 RJ (人教新教材)(文化交流与传播) 2021学年适用--天星教育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