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图书 黄梅戏音乐教程 赵光 黄山书社 9787546188096 黄梅戏//戏曲音乐//艺术学校//教材 高职蔚蓝书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全新正版图书 黄梅戏音乐教程 赵光 黄山书社 9787546188096 黄梅戏//戏曲音乐//艺术学校//教材 高职蔚蓝书店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全新正版图书 黄梅戏音乐教程 赵光 黄山书社 9787546188096 黄梅戏//戏曲音乐//艺术学校//教材 高职蔚蓝书店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全新正版图书 黄梅戏音乐教程 赵光 黄山书社 9787546188096 黄梅戏//戏曲音乐//艺术学校//教材 高职蔚蓝书店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全新正版图书 黄梅戏音乐教程 赵光 黄山书社 9787546188096 黄梅戏//戏曲音乐//艺术学校//教材 高职蔚蓝书店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全新正版图书 黄梅戏音乐教程 赵光 黄山书社 9787546188096 黄梅戏//戏曲音乐//艺术学校//教材 高职蔚蓝书店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全新正版图书 黄梅戏音乐教程 赵光 黄山书社 9787546188096 黄梅戏//戏曲音乐//艺术学校//教材 高职蔚蓝书店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全新正版图书 黄梅戏音乐教程 赵光 黄山书社 9787546188096 黄梅戏//戏曲音乐//艺术学校//教材 高职蔚蓝书店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全新正版图书 黄梅戏音乐教程 赵光 黄山书社 9787546188096 黄梅戏//戏曲音乐//艺术学校//教材 高职蔚蓝书店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正版图书保证质量 七天无理由退货让您购物无忧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黄梅戏音乐的历史沿述
一、绪论
二、关于黄梅戏的民间传说
三、黄梅来源时探索
四、黄梅戏唱腔音乐的组成
五、汇集到安徽后的发展
第二章 黄梅戏的演唱问题
一、定调和音域
二、唱法
三、帮腔问题
四、装饰音的运用
五、同度演唱问题
六、音准对唱腔的影响
第三章 黄梅戏的调式
一、黄梅戏音乐中的五声音阶调式
二、黄梅戏音乐中的六声音阶调式
三、黄梅戏音乐中的七声音阶调式
四、黄梅戏音乐中同音列调式交替
五、黄梅戏音乐中的同主音调式交替
六、黄梅戏音乐中的调式双重性
第四章 乐器和曲牌
一、乐器
二、打击乐记谱与曲牌
三、戏曲乐队的沿革
第五章 唱腔
一、花腔
二、正本戏的唱腔
第六章 黄梅戏音乐表现方法的特点
一、唱腔的变化
二、转调的运用
三、调式与和声应用
四、复调的应用
五、配器的应用
六、合唱、对唱、重唱、齐唱、独唱的应用
第七章 黄梅戏的音乐设计
一、《映山红》的剧本阐述
二、《映山红》的剧场分析
三、《映山红》的音乐设计图表
四、《映山红》的音乐设计
第八章 剧本与谱例
一、大型现代黄梅戏《映山红》剧本
二、大型现代黄梅戏《映山红》音乐
第九章 黄梅戏艺术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社会效益
二、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经济效益
三、关于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几点思考
四、黄梅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十章 黄梅戏伴奏人才培养
一、国家艺术基金的简介
二、“黄梅戏伴奏人才培养”项目开班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戮世摩羅史仗義 发布时间:2016-11-17 22:51:14
局座自己說是老頭兒的碎碎唸,但其實局座的觀點跟魔的不謀而合。年輕人喜歡局座並不僅僅是因為他懂年輕人的心理,更重要的是,他告訴年輕人什麼樣的價值觀才是有意義的。戰爭那章最有感觸,二戰類的文獻讀得越多,就越懂得和平的珍貴。
作者:Sway 发布时间:2011-05-10 18:59:16
着重写了MEL SDY CBR三座城市……那个,作者你发照片的时候能不包含你自己么= =||不过书还是写得很细致的~
作者:后浪 发布时间:2020-04-10 11:44:42
2002年维珍书商推荐漫画大奖
在现实的恐怖与信仰的救赎中,直面战争的剧痛
充满诗意的语句,别具一格的线条,肆意驰骋的想象
现代漫画先锋作者 幻想故事大师
欢迎来到大卫·博沙尔(David B.)的超现实主义世界!
作者:爱在六月 发布时间:2019-11-06 08:30:42
小时候常常气愤父母不理解自己,待到自己长大成人,目光也逐渐汇聚在“眼前和明天”,渐渐忘记自己成长的过程。
这本书可以帮助自己回顾来时路,更让我们这些成年人理解现在的小朋友,帮助女孩儿们更好的经历成长的烦恼。
作者:尺宅叟 发布时间:2015-11-26 20:38:37
空洞、泛泛,选用的图片普遍不够好
作者:忘了小白 发布时间:2022-01-27 22:10:43
绘本互文性的典范,了解各种各样的信件的设计和创意太好了,非常有想象力的一套绘本。
深度书评:
从兵法到心法
作者:CKLG 发布时间:2015-06-19 11:45:49
一卷食完,齿颊留香。
中国古典兵书战策我也算是读过几本,较早些时候迷恋于阵法,《风后握奇经》中的风后阵法、《诸葛亮集》的八阵图都曾让我心慕不已,而后接触奇门遁甲,奇门与太乙、六壬并称“三式”,奇门创始之初便为军事而设,主要用来行军布阵、调兵遣将,然而撒豆成兵、五行遁术终究太过玄虚,我也未得入其门。
后来有幸得见《中国兵书集成》,洋洋50厚册影印本,汇集了历代最具代表性的兵学典籍,看得多了也就摸到了规律,大多数兵书都有个套路,前面讲兵学理论,后面附上几段或长或短的案例(最奇特的大概要数揭暄的《兵法百言》及魏叔子的《兵谋》《兵法》),案例多半出自于正史中的记述,前面的理论内容或是原文照搬,或是改头换面,而论其精髓,则无不与《孙子兵法》相契合。
前一段时间我读到了这本《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此书用的底本为《十一家注孙子》,是《孙子兵法》的经典注本,《十一家注》我也曾读过,但是印象不深刻,现在看来,书中很多地方我当初读的不够细致也不够透彻。华杉在《讲透》中一句一句的阐述兵法的含义及应用,梳理被那些大众误读已久的语句,俾善于读,其功甚伟。
书中精彩的闪光点随处可见,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本书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作者对古籍的梳理和阐释,用白话解读成现代的意义,让古籍中深邃的句子变得清晰可人;另一方面,作者从小至今来在经史古籍与西方哲学中的浸淫,形成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其中既有长久以来对兵学理念的深入思考的心得体会,又包含了作者在商业实战中刀光剑影的宝贵的经验总结。对于后者,我的兴趣更多一些,在本书中,作者对某些内容甚至一再重复,可以说是作者读书和做事的心法所在:
1.读书不可有胜心
作者是从《十一家注孙子》各家的注解讲到这个问题的,历史上这十一家在注解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注,当他们觉得前人说的有问题的地方,有时就会夹带私货的加以攻击,比如大诗人杜牧的注中,“我想他不太关心《孙子兵法》对自己有什么用,而是关心自己的文章,如果和前人注得一样,就没什么意思了”。作者说“为什么很多人读书白读了?因为不是学习型读书,是纠错型读书。读书之病,在于有胜心。读书要有收获,关键在于有正确的读书观。”
这种心态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在我们读书、讨论的时候都会有类似情况情况,可以称之为“胜心”,即不是专注于我学到了什么,而是想胜过别人。别人讲的已经很好了,但我偏不服气,要想方设法的另立一说以压倒他,或者吹毛求疵,在他的话中挑毛病找漏洞,总之就是要让他站不住脚,显得我才是最有本事的。
曾国藩有一段话说的很好——“念天下之稍有才智者,必思有所表现以自旌异于人,好胜者此也,好名者此也。同当兵勇,则思于兵勇中翘然而出其类;同当将官,则思于将官中翘然而出其类;同为主帅,则思于众帅中翘然而出其类。虽才智有大小深浅不同,其不知足、不安分,则一也。能打破此一副庸俗共有之识见,而后可与言道。”
这种心态从外表看是因为面子,所谓的好胜、好名,内在原因则是不知足,不安分,心中没有定力,没有根基,不够厚重,心浮气躁,只要外面一起风,他就跟着风飘的漫天飞舞了。
要解决这种问题说来也很简单,无外乎反观自我,心向内求。不要关心谁对谁错,当然是非对错还是需要辨别的,文字训诂自有其价值,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应该关心的是自己学到了什么,将其放到自身上去体会,放到实际事上去琢磨,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在纠错上下工夫,追求胜利别人的快乐,自认为是在做学问,对于自身的提高来说,终究不是一条正路。
推而广之,在很多发生争执、争吵以后无法获得实际利益,即使赢了也只是为了意气之争的时候,不如适当的忍耐。这也符合《孙子兵法》的“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善战者先胜而后战”,胜算已经具备了才开始打,否则就不要打。
比如很多人开车时看到别的车超车、并线不规范,或者看到别人的车在前面红灯转绿后没有及时加速,就生气的不行,乃至狂按喇叭,恶语相向。又比如在“北京摔死女童案”中,抛开凶手的野蛮与残暴,站在女童母亲的角度上,如果再遇到类似事件该如何处理,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当发现对方并非讲理之人,再争下去没有胜算的情况下,是应该据理力争,还是及时回避,甚至适当服软让对方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我想女童母亲会选择后者。
2.将自己代入失败一方
作者还喜欢“把自己代入进去,假如我是他,我怎么做?而且我们读书,跟看电影一样,自然就把自己代入胜利的一方。要再反过来,把自己代入失败的―方,假如我是他,我怎么办?”
也就不要仅仅看到正面取得成功的人物的英雄神武的事迹,还应该看到失败者是如何失败的,在整个过程中是否存在转机,哪里是决定失败的关键因素,如果你是失败一方该如何挽救败局等等。
而成功者也并不总像所表现出来的那么英雄神武,很多时候成功的取得存在着侥幸和运气的成分,失败者身上也并非是一无是处、毫无可取的地方。兵法中举过很多类似的例子,经常是失败方在失败之前,其谋士已经想到了克敌的方案,但是主公或大将却不采纳这些方案,从而埋下了失败的诱因。如果这些关键条件改变,克敌方案被采纳,则两方的结局很有可能会发生反转。
作为学习者,我们要善于从正反两个方面获得经验和教训,如果只能从正面看到好处,而忽略了反面的意义,则相当于读书只获得了50%的收益,另一半被白白浪费掉了。
沃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喜欢提一个农夫的例子,农夫说:“告诉我死在哪儿,我就不去那里了”。 如果可以知道引起失败的原因,采取措施避开这些因素,就能有效的防止失败的发生,这种方法类似于数学上的反证法,是从逆向角度来思考问题。芒格本身非常喜欢从反面、止损的角度来考虑各种问题,他认为光有正面思考是不足的,必须找到那些反对的证据来不断挑战已有的理念和观点,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
3.大道至简
以前读兵法的时候,我更喜欢那些偏于新奇诡异的内容,比如《孙子兵法》中的“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又或是某些讲望气的古书中所描述的内容——攻城时城池上方出现什么云气表示城不可以攻,出现什么气表示全城会投降等等,觉得这些内容有点像算命师的断语,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语中的,灵验的很。
后来慢慢的我感觉到,实战中遇到的情况千奇百怪、千变万化,事态之复杂、种类之繁多也远非几十上百条断语可以涵盖的,真正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逻辑,运用数字,分析敌我的优劣,分析各种方案的利弊,而其中所用的往往是简单易行的几条原则而已,所谓“大道至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惟其至简,才能没有限制条件的适用于各种各样的情况,而没有失效的危险。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学拳的故事,作者年少时学习形意拳,师傅一开头就告诉他,不要硬用力,把手脚轻轻松松自然地放出去,按正确要领用心反复练习就行了。他看着外边生龙活虎、噼啪有声正在练长拳的同龄人,心中非常羡慕。他心里想,师傅肯定是在撒谎,不想交给他真东西。他觉得照这样练拳,一辈子也打不了人。而后三十年过去了,他回过头来想师傅当年的话,才明白,师傅当时说的句句是武术的真口诀,教的都是真东西。可惜的是,他没有完全按照师傅说的去练习。
读过华杉这本书以后,我更确信了“大道至简”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如果把《孙子兵法》浓缩成一句话,我想大概会是“赢了再打,不赢不打”, 如果能避开那些没有胜算的战斗,总体成功率已经提高了很大一块了。至于怎么判断胜利与否,具体该怎么打,属于细节问题,可以慢慢讨论,但是并非首要的原则。
常看到有些人,今日探奇书秘笈,明日访名师高人,我觉得不如安下心来,老老实实去多翻几遍大家公认的经典著作,研究一下该领域宗师级人物的思想发展和成长经历,就会发现他们所用的也不超过那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只是在运用方面更为出神入化,这其中关乎天赋,但是和一拳一拳的日积月累的练习是密不可分的。
最后想说一下读过此书后的进阶书目:
《孙子集成》&《中国兵书集成》:如果是想深入了解中国历代兵法兵书的发展过程和演变历史,可以参考这两套书,两套集成丛书均为影印本,好多没有标点符号,需要自己断句,对古文有一定要求,但是字大行疏看着不累眼,且在断句过程中乐趣无穷。
《中国军事通史》&《中国历代战争史》:近现代学者编辑而成,前者为大陆出版,后者则出自台湾学者之手。个人认为后者的逻辑更清晰,可读性更强一些,前者在资料上更为丰富。
《罗马人的故事》:洋洋15册的大书,其中军事方面最精彩的当属汉尼拔和凯撒带兵的几册。
《林副主席论战术思想与战斗作风》:林彪深得《孙子兵法》精髓,并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战术,本书为林帅几次讲话的合集,语言通俗易懂,非常接地气,甚至好多地方让人感到啰嗦。我觉得JT叔叔的两句话非常能说明这个问题——“如果你没有这类问题的话,真的算是我在啰嗦;可是如果你有这个问题的话,我讲一百遍都不算多。”
关于篇末《解说》真正作者的推论
作者:jingle 发布时间:2019-10-16 16:47:19
关于《克莱因壶》的内容解析,前面文章说的很多,不再赘述。这里我只想就篇末《解说》的真实作者做一些“自认为”合理的推测。
作为一个推理迷,在之前阅读的所有推理小说里,从未在篇末见到过类似本书里《解说》的文章。毕竟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利波特,啊不,哈姆雷特嘛。加上解说,无疑会把书里耐人寻味的悬念或原本开放式的结局破坏掉,所以一般不会有人做这种搬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作者和出版商均是如此)。但这篇《解说》很不一般,与常见的影评书评的剧情梳理、细节分析有很大差别,除了对一些疑团的解答,更像是一次“二次创作”。因此在前面几篇评论里,对于此《解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认为是狗尾续貂,“将原本的开放性结局归拢为唯一,降低了开放式结局的谈论趣味”,有人认为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完善了原作最后留下的悬念”。对此姑且不论,而让我更感兴趣的是,这篇署名为主人公“上杉彰彦”的解说文章,到底出自谁之手?
无非是出自小说作者本人或是他人所作这两种情况。对此前面评论里也有不同看法,有人不确定是否“出于原作者本人之意”,有人直接默认为作者本人所写而作解析。真相如何?我想把我的思考和推论过程跟大家分享一下:
《从结束的地方开始》——上杉彰彦,刚看到这里,惯性思维会觉得这是小说作者写的文章,因为这样处理更有代入感和亲切感,而且据常理而言,一般的书评人没太有“胆量”这么署名。文章的行文风格和很多用语,跟内容描述一致,像是一个对中文逐渐熟识的日本人说的话:比如把刚学来的中国成语“盖棺论定”来“现学现卖”,了解到“不到黄河心不死”跟日语成语的表述非常相似,甚至最后的男女主人公竟也定居中国。这时候我的猜想是小说原作者,后来为简体中文版的发行而专门写的一篇文章,因为里面提到的《七重外壳》、《红辣椒》、《黑客帝国》都晚于初版小说的1989年(之后我在其他评论里得到确定,《解说》在日本原版和台版里都没有),且文章里充满了对中国的“示好”,毕竟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倘若真是如此,那大陆读者真是“幸甚至哉”,得到了近乎于“加长版”或“导演剪辑版”的珍贵阅读体验。包括与作者井上泉的对话,以及对《九重凶间》这一“B计划”的实体转制等全新精彩内容。
《解说》里提到了6个问题:(1)七美、姬田等人是真实存在的吗?(2)梨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3)百濑究竟去哪儿了?(4)我最后一次进入的游戏剧情,特别是关于我调查和推理出的内容,有多少是真实的?(5)伊普西隆公司的真面目是什么?(6)所谓Klein系列全仿真体感游戏机被设计出来的目的何在?——因为一口气读完前面的小说,几乎没多想就往后继续读了《解说》,思考空间非常有限。过后仔细回味的话,确实这6个问题,前面小说里没太交代清楚。像(1)和(4)这种问题完全可以不交代,这本来就是留给读者想象的开放式的设定;但其他几个问题,基于逻辑严谨的角度,我觉得应该有进一步的交代(当然我之前读的本格和社会推理比较多,SF推理接触少,不太了解其结构特点,但即使是SF推理,也应当保证逻辑严密吧)于是我就设想,是不是这么多年来,读者们反馈给作家的、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这几个呢?(可能是读者给出版社写信或者在互动见面会里提到的最多的6个问题?)故而小说的作者想借30年后简体中文版的首发,对读者进行回馈?毕竟中国读者群很大,作者可能比较重视,也借机会明确解答更多读者的疑问——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吧。
网上没有查到任何关于小说末尾《解说》的资料,于是我看到豆瓣鉴书团的“蝶之羽翼”写的书评后,留言请教该《解说》是否是作者为此次中文版的新发而作的?因为他是出版社合作的书评人和首批国内读者,写的书评里是直接把《解说》作为原作者所写而分析的,我想内部人士的反馈比较权威。晚上得到“蝶之羽翼”的回复是:“据内部消息可以确定不是井上写的(当时写这篇书评时还不知道此消息)但具体是谁写的出版社方面拒绝透露。根据行文特点,应该是一个与井上关系很好的日本推理大家。”
这就有意思了,确定不是作者所写,那会是谁呢?带着疑问,我仔细的重读了一遍《解说》。开篇引用的中国科幻作家王晋康《七重外壳》小说里的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怀疑。咱们的国际影响力日渐强大,外国作家引用中国作家话语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于是我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又把《七重外壳》快速阅读了一遍,得到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在豆瓣《克莱因壶》书评最下面,有人写了标题为“激动之余的气愤”的文章,写于2012年台版独步文化发表小说的次年,书评人看完小说很“激动”,但发现小时候读过王晋康写的一篇《四重紧身衣》的科幻小说(晚于《克莱因壶》),当年他认为是神作,但事后看来是仅“人名地名换一下”的抄袭制作,于是“气愤”;二是成书于1999年的《七重外壳》,我读完也感觉跟《克莱因壶》内容十分相似(主人公为姐夫的公司测试全新VR,多次进入后分不清虚拟和现实)。是牛顿和莱布尼兹在不同地点同时发明微积分的翻版么?不,王晋康的晚了整10年。可见王的两篇重要作品,都有“抄袭”《克莱因壶》的“嫌疑”(俺没有确凿证据,所以都会用“嫌疑”或者“疑似”这种谨慎字眼,估计随着新版在国内的畅销,会有更多的读者加入到讨论是否涉嫌抄袭之列)。于是,到此为止,关于《解说》是否为原作者所写的疑问,即使没有“蝶之羽翼”的回复,也被彻底的击碎,因为井上泉绝对不会引用一个疑似“抄袭者”的作品里的话语!那同样的道理,“蝶之羽翼”推断的、与井上泉关系很好的日本推理大家写这篇《解说》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小——因为好朋友也不会写篇这个来摆自己一道。甚至这篇文章,是日本人写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了。这句引言起到了多米诺第一张骨牌的作用。
如果不是日本人写的,那就是中国人写的喽,会是谁呢?还是按之前的常理推断,一般书评人,恐怕没有这个“胆量”。即使是出版社故弄玄虚,就请了个“一般”书评人大胆写这么一篇,但如果事后被广大读者知晓,恐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还不如干脆不放,费力不讨好的事,出版社应该不会做吧。那会是作家写的吗?首先“王晋康”三个字映入脑海。因为对自己的作品熟悉,就顺便从中引用了一段,也有这个可能性。而且下面注释里提到,是跟刘慈欣齐名。然而现在刘慈欣几乎无人不晓,但对于不太关注科幻文学的我,以前确实没听说过“王晋康”。在注释里安排成俩人齐名,似有“南慕容”贴呼“北乔峰”之嫌,会不会是借此书顺便扩大一下自己的影响?不得而知。但马上我就否定了这种想法,因为即使能借机扬名,但其后果就是有更多的读者看完《克莱因壶》马上去看《七重外壳》,并把两者相比较,反而会弄巧成拙。且老爷子已经71了,估计没有精力去鼓捣这些。
Who can do?写这篇《解说》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熟读通透日文原版或者台版小说(《解说》里的好多注释都有日文,可见得具备相当的日语水平,恐怕仅熟读台版小说也无法胜任),二是具备相当推理or科幻小说创作能力的人。这样的人肯定有,但是不多,而且得恰好能被出版社发现并邀请来写这篇文章,那就太难找了。正当我写到这里卡壳时,顺手把之前摘下来的《克莱因壶》的书皮套到了书上,此时忽然眼前一亮,看到了关于译者的介绍(之前为了方便阅读,开始就把书皮摘了,没注意到里面还有文字)——“张舟,由推理而结缘的一对爱侣,小张以翻译和研究鉴赏为主,小舟以小说创作为主,齐心协力,携手追逐两人的推理之梦”。这就对了!这篇《解说》可是既有鉴赏分析,又有创作元素呢。而且译者对原作理解最透彻,更会注意到小说里那些言而未尽的东西,翻译结束后再顺带写一篇有创意的《解说》一起交给出版社,似乎也顺理成章。因此我觉得两人合作写出这篇《解说》的可能性直线上升。之前之所以忽略了,一是习惯认为“译者”是忠于原著的翻译而非创作者(民国有很多能译有能著的大师,但当代像“小刘”刘宇昆这种既能翻译《三体》,又能写科幻小说的实在凤毛麟角),二是《解说》注释里很多日文的词汇,比如“土壇場まで行かないとあきらめない”、“バーチャルアイドルの殺人”会把人误导到此文为日本人所写上去。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书应该是两个人共同的劳动成果,才会署共同的笔名吧(讽刺的是《克莱因壶》本身就是井上独立完成但署了冈嶋二人的名,想想是因为作为合作八年后的“离婚协议书”,井上应该不计较这些了)但换做我们一般人,比如我自己,总不会因为伉俪情深而把自己的老婆的名字或者跟老婆合体的笔名署到我独立完成的著作下面吧。。。
以上就是我对《解说》一文真实作者的推论。其实是阅读之外附加的自娱自乐,可能事后证明我这是一派胡言^^不过讲真,这篇《解说》的水平还是很高的,解释了很多原作中悬而未答的问题,丰富了原作的内容,加入了《九重凶间》这一精彩的章节,还有跟作者的对话也颇具新意。除了最后出现“外星人”让我感觉很突兀以外(可能当代有这样的思维定式,把说不明白的事情归到外星人头上,之前蔡骏有篇小说最后也是把前面所有匪夷所思的悬念归为外星人所为)但我觉得大多数读者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就是一旦知道这并非原作者而为时,心理上就会大打折扣吧。
PS:出版社还是很用心的,比如我看到前面书评里有拿到在《解说》前空白页写有“上杉彰彦”签名并盖章的收藏版小说。我出于专业惯性(本人书法学博士),还跟小说开篇《著作权使用契约书》里的上杉彰彦签名做了对比。签名里“上”字的短横斜度过高,“杉彰彦”三个字的三撇都写作直线完全没有弧度,而书里的撇是有弧度的,不是同一人所写(那简直是肯定的!);签名下的印章是中国传统书画用的篆刻印而非日本人常用的圆形名章(我也太无聊了…)
从豆油那顺来的
哦,对了,书的次页上“2019年11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也让人有穿越之感。
06年注册的豆瓣,如今已经共度了13个年头,作为一枚资深豆油,一直以来把它当做观影和阅读的好帮手,看了无数的书评影评,而今因为这本新出版的《克莱因壶》,第一次让我有了写书评的冲动,说是书评,其实是作为一个书迷的自说自话,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
2021.9.9重要证据补充:之前在张舟老师主页无意中发现,他提到在其译作《如首无作祟之物》中的“解读”云云,我想立刻翻阅这部小说,可惜旧已绝版,新版未出,只能等待。如今终于新书到手,迫不及待读完,又认真揣摩篇末题为《木秀于林 必成栋梁》的解说,这个落款是“张舟 2020年6月30日”,从里面的语言的逻辑性到行文的风格,与《克莱因壶》的解说都很相似,所以我更加确定,两本的解说都是出自张舟老师之手。文章写完两年多了,不断收到豆友们的回复、点赞和收藏,这种感觉真是好!而且期间跟天蝎小猪和张舟老师都成为朋友,也是意外的惊喜。我不会利用跟两位老师接近的机会去暗中打探实情,这么做太无聊,但有一次张舟老师回复我私信时,确实提到出版社跟他们有保密约定,所以他只能装作视而不见。但我们自己抽丝剥茧,不也乐趣无穷么^^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好评(92+)
- 购买多(262+)
- 超值(405+)
- 下载速度快(267+)
- 经典(106+)
- 引人入胜(450+)
- 赚了(646+)
- 内容完整(386+)
- 内涵好书(104+)
- 种类多(413+)
- 简单(200+)
下载评价
- 网友 沈***松: ( 2024-12-20 23:27:14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龚***湄: ( 2025-01-02 00:07:57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曹***雯: ( 2024-12-14 16:53:47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习***蓉: ( 2025-01-07 05:48:15 )
品相完美
- 网友 堵***格: ( 2024-12-10 17:51:53 )
OK,还可以
- 网友 郗***兰: ( 2024-12-16 09:46:27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家***丝: ( 2024-12-11 22:55:42 )
好6666666
- 网友 马***偲: ( 2025-01-06 21:39:54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康***溪: ( 2025-01-08 23:30:08 )
强烈推荐!!!
- 网友 田***珊: ( 2025-01-08 23:04:41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曾***文: ( 2024-12-13 20:00:47 )
五星好评哦
喜欢"全新正版图书 黄梅戏音乐教程 赵光 黄山书社 9787546188096 黄梅戏//戏曲音乐//艺术学校//教材 高职蔚蓝书店"的人也看了
从课本到奥八年级第二学期B版第3版 初中8初二下册奥数教程举一反三数学思维培养训练同步奥数教材精讲与测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任选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校教育思想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历年真题详解及临考突破押题预测试卷: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楼藏风云:上海老洋房往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智能网联汽车蓝皮书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9)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正版书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WTO实用词典(附VCD一盘)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沙盘游戏疗法象征手册 沙盘游戏应用系列丛书 中国石化出版社 魏广东 沙盘游戏疗法手册 沙具象征意义全面解析 沙具实用书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一本书明白鹿高效养殖技术/养活天下系列/新型职业农民书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公版·2018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高分范文101篇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猎魔人:最后的愿望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铁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10标准预测——新题挑战预测试卷(行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三晋烽烟 高专诚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无忧售后 正版图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