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勇气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存在的勇气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神学家保罗·蒂利希的代表作。
秉持将神学启示与哲学分析相结合的思想,面对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焦虑与恐惧,作者在本书中以“勇气”为切入点,区分了三种焦虑,即对命运与死亡的焦虑、对空虚与无意义的焦虑、对罪疚与谴责的焦虑,并提出了克服种种焦虑的绝对信仰和存在的勇气。这种将神学和哲学分析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观点使得本书成为少有的持续畅销的学术著作,被美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列为“世纪之书”。
本书译者在参考大量资料进行精准翻译的同时,还撰写了一万余字译者序,对本书涉及的基本内容、在当下的意义以及关键术语的翻译做了详细介绍,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的内容,明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思考科技与人的关系,如何面对当下的空虚与无意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存在与勇气
勇气与坚毅:从柏拉图到托马斯·阿奎那
勇气与智慧:斯多亚主义者
勇气与自我肯定:斯宾诺莎
勇气与生命:尼采
第二章 存在、非存在与焦虑
焦虑的本体论
焦虑的类型
焦虑的历史分期
第三章 病理性焦虑、生命力与勇气
病理性焦虑的性质
焦虑、宗教与医学
生命力与勇气
第四章 勇气与参与
存在、个体化与参与
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的集体主义与半集体主义表现
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的新集体主义表现
民主恪守主义中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
第五章 勇气与个体化
现代个人主义的兴起与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
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的浪漫主义形式与自然主义形式
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的存在主义形式
当今的存在主义与绝望的勇气
第六章 勇气与超越
作为存在勇气源泉的存在之力
作为通达存在自身之钥匙的存在的勇气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1886—1965) 德裔美籍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家,20世纪很有影响力的神学家之一。曾任教于马尔堡大学(1924—1925),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莱比锡大学(1925—1929),法兰克福大学(1929—1933),纽约协和神学院(1933—1955),哈佛大学(1955—1962)与芝加哥大学(1962—1965)。
他主张整合新教神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建立“系统神学”,并力图使用“关联法”将神学思想与哲学、心理学问题关联起来,让人们关注自身存在的问题。代表作有《系统神学》(Systematic Theology,1951—1963)、《存在的勇气》(The Courage to Be,1952)、《圣经宗教与对终极实在的追寻》(Biblical Religion and the Search for Ultimate Reality,1955)、《信仰的动力》(Dynamics of Faith,1957)、《文化神学》(Theology of Culture,1959)、《基督教与世界宗教间之相遇》(Christianity and the Encounter of the World Religions,1963)等。
译者简介
钱雪松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目前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哲学、宗教多样性问题和宗教知识论等。已出版专著《张力中的朝圣者:宗教多样性问题之知识论研究》(2016),发表有多篇学术论文与译文。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存在的勇气》成书于1952年,是一本专论勇气的著作。作者之所以要选择“勇气”来作他的论题,是因为他认为这一概念能够突出地揭示出人类的处境;通过对勇气的深入挖掘,可以把“存在-本身”(being-itself)的结构加以敞开,但这样一种勇气,正如作者所说,已经超出了伦理学的范畴而进入了本体论的领域。
什么是勇气?概言之,就是不顾非存在的威胁而对存在进行自我肯定。这一界定主要是受斯宾诺莎关于勇气看法的影响。何谓“自我肯定”?何以它与“存在”和“非存在”有关?所谓自我肯定(self-affirmation),就是使每一存在物(包括人)成为其所是的那种肯定。如果此努力消失,存在物便不再能保其所是而趋于瓦解。这一努力是从“存在”那里获得支持的,因为“存在”就是使一切存在物存在起来的那种力量。所以,“自我肯定”也就是对“存在”本身的肯定。但这样的自我肯定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一种克服威胁的奋斗追求。威胁来自何处?来自“非存在”(not-being)。非存在不是虚无,而是对“存在”的否定,对生命的瓦解。非存在不在别处,它就包含在“存在”本身之内并通过“存在”而显露出来。“存在”是生命,是绵延,是创造;而“非存在”就是包含在生命中的死亡,包含在绵延中的停顿,包含在创造中的毁灭。“存在”不是僵死抽象的同一,而是肯定自身的不断追求,是克服“非存在”的永恒斗争。对“存在”的肯定也是对“非存在”的肯定,对生命的肯定也是对属于生命的死亡的肯定。这样的肯定是一种具有“不顾”(in spite of)性质的肯定。所以说勇气是一种不顾“非存在”威胁的自我肯定,这种肯定亦是对“存在”本身的肯定。
由于“非存在”对“存在”的威胁而造成人的心理状态,叫做焦虑(anxiety)。所谓勇气,也就是承担焦虑的能力。“焦虑”有两种:病理性的和存在性的。病理性焦虑(如神经症性质的焦虑)只是存在性焦虑在特定条件下的一...
《存在的勇气》成书于1952年,是一本专论勇气的著作。作者之所以要选择“勇气”来作他的论题,是因为他认为这一概念能够突出地揭示出人类的处境;通过对勇气的深入挖掘,可以把“存在-本身”(being-itself)的结构加以敞开,但这样一种勇气,正如作者所说,已经超出了伦理学的范畴而进入了本体论的领域。 什么是勇气?概言之,就是不顾非存在的威胁而对存在进行自我肯定。这一界定主要是受斯宾诺莎关于勇气看法的影响。何谓“自我肯定”?何以它与“存在”和“非存在”有关?所谓自我肯定(self-affirmation),就是使每一存在物(包括人)成为其所是的那种肯定。如果此努力消失,存在物便不再能保其所是而趋于瓦解。这一努力是从“存在”那里获得支持的,因为“存在”就是使一切存在物存在起来的那种力量。所以,“自我肯定”也就是对“存在”本身的肯定。但这样的自我肯定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一种克服威胁的奋斗追求。威胁来自何处?来自“非存在”(not-being)。非存在不是虚无,而是对“存在”的否定,对生命的瓦解。非存在不在别处,它就包含在“存在”本身之内并通过“存在”而显露出来。“存在”是生命,是绵延,是创造;而“非存在”就是包含在生命中的死亡,包含在绵延中的停顿,包含在创造中的毁灭。“存在”不是僵死抽象的同一,而是肯定自身的不断追求,是克服“非存在”的永恒斗争。对“存在”的肯定也是对“非存在”的肯定,对生命的肯定也是对属于生命的死亡的肯定。这样的肯定是一种具有“不顾”(in spite of)性质的肯定。所以说勇气是一种不顾“非存在”威胁的自我肯定,这种肯定亦是对“存在”本身的肯定。 由于“非存在”对“存在”的威胁而造成人的心理状态,叫做焦虑(anxiety)。所谓勇气,也就是承担焦虑的能力。“焦虑”有两种:病理性的和存在性的。病理性焦虑(如神经症性质的焦虑)只是存在性焦虑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
在晚近的浪漫主义中,人们展示了对于罪过的焦虑的另一面以及克服这种焦虑的手段。人的灵魂中的破坏性趋势被发现了。无论在诗歌创作还是在哲学中,浪漫运动的第二个时期背离了和谐的观念,尽管那些观念从文艺复兴到古典主义和早期浪漫主义一直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个时期在哲学上以谢林和叔本华为代表,文学上以像霍夫曼一类的巨匠为代表。这期间产生了一种表现内心邪恶力量的现实主义(demonic realism),它对存在主义和深层心理学都有重大影响。肯定自我的勇气必须包括那种肯定人自身的邪恶程度的勇气。这就与一般新教徒所信奉的道德顺从主义,甚至与一般的人文主义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但是放纵的、浪漫的自然主义者则贪婪地接受了这种勇气。这种把对邪恶的焦虑肩负起来而不顾这种焦虑所具有的毁灭和令人绝望的性质的勇气,乃是使对于罪过的焦虑得以克服的形式。这之所以可能,只是因为个人的邪恶已被上述发展状态所消除,可以由宇宙的邪恶取而代之;后者则是一个结构问题,而不是个人的责任。敢于把对罪过的焦虑自我担当起来,这种勇气已变成肯定自我之中的有邪恶倾向的勇气。这种勇气之所以可能产生,是因为邪恶并不被人们断然认定是消极的,而是被看作存在所具有的创造力的一部分。邪恶是创造性事物的幽暗不测之地,这是晚期浪漫主义的一个发现;这个发现经过放纵主义和自然主义而走向20世纪的存在主义。用科学的术语把这个发现确认下来,就是所谓的深层心理学。
Here again it is remarkable that among the emperors it was not the willful tyrants of the Nero type or the fanatical reactionaries of the Julian type that were a serious danger to Christianity but the righteous Stoics of the type of Marcus Aurelius. 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he Stoic has a social and personal courage which is a real alternative to Christian courage.
The description of Stoic courage by a man like Seneca shows the interdependence of the fear of death and the fear of life, as well as the interdependence of the courage to die and the courage to live.
This shows that the Stoic recommendation of suicide is not directed to those who are conquered by life but to those who have conquered life, are able both to live and to die, and can choose freely between them. Suicide as an escape, dictated by fear, contradicts the Stoic courage to be.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是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神学家保罗·蒂利希的代表作。
秉持将神学启示与哲学分析相结合的思想,面对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焦虑与恐惧,作者在本书中以“勇气”为切入点,区分了三种焦虑,即对命运与死亡的焦虑、对空虚与无意义的焦虑、对罪疚与谴责的焦虑,并提出了克服种种焦虑的绝对信仰和存在的勇气。这种将神学和哲学分析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观点使得本书成为少有的持续畅销的学术著作,被美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列为“世纪之书”。
本书译者在参考大量资料进行精准翻译的同时,还撰写了一万余字译者序,对本书涉及的基本内容、在当下的意义以及关键术语的翻译做了详细介绍,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的内容,明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思考科技与人的关系,如何面对当下的空虚与无意义。
精彩短评:
作者:小树 发布时间:2022-10-19 00:03:39
读得好费劲。一知半解。
作者:fish 发布时间:2022-01-02 10:17:53
可能是六七十年前的书的缘故吧,需要吧简单直接的道理写的这么拗口。。。感觉仿佛在和更强大的无形力量对抗一样。就好像如果在以前说日心说,可能需要特别费劲,还不一定说的明白,现在说地球围着太阳转,会觉得这不是废话么,怎么需要这么绕??所谓存在之勇气,焦虑的三种类型,收获最大的大概是那个“罪疚和羞愧”的焦虑吧,老觉得冥冥之中有个声音在批评,不够好,不够努力,不够优秀,不配活着。。。好像好多人脑子里都住了个挑剔的教导主任。而对抗这个声音,告诉他们我们就是这样的存在,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
作者:四十二个火枪手 发布时间:2020-01-11 11:23:56
#2020阅读书单#No. 3,《隆美尔战时文件》李德 哈特
1、战略大师李德哈特整理的战术大师隆美尔的二战文件。充分体现“少数人”的思考方式往往都是“反常识”的,这背后体现的博弈论。一个人作为个体,居然可以调动那么强大的战争机器。
2、作为指挥官,千万不要假想所有人都能恪尽职守,大多数人都是有惰性的,要让他们意识到鞭策的压力。
3、指挥官一定要不断努力,让部队能够跟上战术发展,坚持把理论付之实行。
4、指挥官要深入一线,和人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决不可以做表面文章。
5、指挥官要区分战略和战术的差异,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批评性的思想,一旦观念建立,马上彻底付诸行动。
作者:黑大仙Ya 发布时间:2021-10-24 22:57:08
“一切人类生活都可以解释成为了避开绝望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作者:芦苇 发布时间:2018-07-28 15:45:31
本书的结论可能并不深奥,但是蒂利希围绕存在的勇气,从古希腊一直论述到东方神秘主义宗教,思想史的功底以及写作方法都值得后辈学者学习。钱老师的翻译是放心的,有几个新译显然另有深意,读来非常流畅。
作者:die Finsternis 发布时间:2019-12-11 23:42:51
荡气回肠的阅读体验,如同坠入辽阔银河,目光所及之处,皆是触动心魂之美与力。此书之于我,就像是给予了我一个承若,一个誓言,让涉世未深、知识积累浅薄的我明白——我久久寻找答案,原来并没有答案,但它存在着。如保罗·蒂利希所说,它没有词语和概念的庇护,它超越文本、书籍与语言,如同佛家思想,我应“纳入”其中,将其“包含”入我之中。真心觉得要多读书,读好书,豁然开朗之感,是如此喜悦,而又清远。
深度书评:
一种超越性的勇气
作者:海德格尔 发布时间:2020-05-14 16:06:49
本书作者保罗·蒂利希(1886-1965)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神学家,当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这位德裔学者曾于1911年世界大战中任随军牧师,此后在马堡、德累斯顿、莱比锡和法兰克福等大学教授神学和哲学。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被解除大学教职,受尼布尔之邀到美国纽约协和神学院任教。后又任教于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其主要著作有《存在的勇气》、《信仰的动力》、《系统神学》、《文化神学》、《根基的动摇》、《永恒的现在》、《新的存在》等。保罗·蒂利希熟稔存在主义思想、精神分析理论等,他的学说观点无疑是一种终极关怀理论,对宗教、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影响深远。
《存在的勇气》完成于1952年,这是一本专论勇气的著作,作者认为“勇气”这一论题能揭示出人类的现代处境。通过对“勇气”进行本体论上的深入论析已远远超越伦理学的范畴,为我们这个时代中的读者带来对思考“存在”本身的全新意义。
人是一种知道自己必有一死的存在物,如何克服死亡带来的巨大恐惧成为人毕生的要务。当人从他人身上见过死亡,认识到死亡,人就开始对自己的生活采取某种心灵上的安排。人需要一种勇气,用以继续期待明天,继续按照自己的使命活下去,每个人都如此。苏格拉底知道自己将死,却依然拥抱死亡。保罗·蒂利希指出,这是一种斯多葛派的勇气,一种建立在对人的理性控制之上的勇气,它超越了激情与焦虑。然而死绝不是仅仅带来本能的恐惧,死后的绝对性的未知才是真正的恐惧根源。一种人所不能体验到的、不能认知的、超越人的理性范畴的非存在,扼制住了人的一切,人对此的反应不是恐惧,而是始终贯穿于其一生的焦虑。恐惧的对象是死亡本身,而焦虑的对象是无对象。人可以克服恐惧的对象,但人无法完全克服焦虑。一种精神上的治愈可以通过克服恐惧的对象而治愈,一种精神上的无解是找不到焦虑的对象,或者更直白地说,人对于非存在,连体验都没有,更别提治愈的方法了。焦虑是对每一个对象的否定,焦虑是从存在的角度对非存在的认识。因此,焦虑就是有限,它被体验为人自己的有限。基本的焦虑即有限存在物对非存在的威胁的焦虑,是不可能被消除的,这种焦虑属于存在本身。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说过:一切竭力保持自身存在的努力不是别的,而是该物的实际本质。人正是这样一种存在物,为努力保持自身的存在而努力着。人有肯定自我的那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由人的存在本质所决定的。但人又是有限的,他是作为他之所是而被给予他自己的。他取得了他的存在,同时还取得了他存在的结构,包括有限自由的结构。人作为认识的主体,道德的主体,对自身的存在有认识,有担当。他意识到自己是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而存在的,他的一切行为正是他的有限自由对自身的自我肯定,这不啻为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然而,这还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意识问题。正如本书作者所述,人除了这种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之外,还有一种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独立的、独一的、不可比较的、个性化的自我,是一个居中的自我。自我之为自我,他还拥有一个世界。自我既属于世界,又与世界相分离。自我对应这个世界,与世界是相联的。这意味着独一的、个性化的自我参与到世界之中。参与的含义,正是成为某物的一部分但同时与某物相分离,不是彻彻底底地成为某物。自我总是参与到世界形形色色的组织、团体之中,从一出生即参与到一个家庭中,一生所是的角色正是他参与世界而获得的角色。而这参与本身也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这参与即是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
或许在古典世界,斯多葛派的勇气是作为一种超越自身激情的最佳理性典范而备受赞誉。到了中世纪,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参与的哲学。斯多葛派没有把从本质的理性到存在的荒谬的普遍堕落看作是事关责任和罪过的问题。完美的自我肯定并不是一种源于个体存在的孤立行为,而是对普遍的或神圣的自我肯定行为的参与,正是这种普遍的或神圣的自我肯定为人的每一个行为提供了动力。在中世纪,普遍在逻辑上比个别更真实,特殊通过参与到普遍之中而具有了自身的存在的力量。面对来自焦虑和绝望的威胁,教会给出了解药——教会的传统、礼仪、训导和权威。对罪过的焦虑被纳入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受信仰礼仪所束缚的共同体的一部分。对怀疑的焦虑被纳入了作为共同体一部分而存在的勇气,在该共同体中,启示与理性是结合在一起的。普遍参与的结果,使恩宠和宽恕不仅仅被体验为个人的东西,而且也被体验为共同的东西。
为了明白上述两种存在的勇气,就不得不在本体论的意义上讨论存在。存在即意义,因此,人作为一种存在物,追求意义是其本质。人的存在包括他与意义的联系。存在的意思是指以某人自己的存在参与他人的存在,只有参与到他的自我之中,从存在的方面进入他的存在的核心,你才可能在对他的渗入中认识他。创造性地生活在意义中的每一个人,都把自己作为意义的参与者来加以肯定。他因其创造性地接受和改变现实而肯定来自己。他因参与精神生活并爱这生活的内容而热爱自己。人的存在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因此,对人精神存在的威胁不只是精神威胁,也是对他整个存有的威胁。所以死亡不能仅仅被认为是一种机体生存威胁,它也是一种精神性的威胁,死亡本能不是本体现象而是精神现象。正如保罗·蒂利希所言,存在的勇气揭示了存在-本身。
关于非存在,它远远超越了有限的人,它是如此地强大,威胁着人的存在。人可以不害怕死亡,但所有的人都害怕失去自己存在的意义。当一个人被中止了对世界创造性的参与,那么他所存在的信念就会坍塌。空虚,虚无,是意义的丧失,这正是非存在在精神领域的威胁。这种威胁隐含在人的有限存在之中并由人的异化而实现。换言之,人的异化正是指人存在意义的丧失、被取代、被怀疑。怀疑一切存在的意义,怀疑存在-本身,正是一种绝望的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内容被抽空了,精神中心丧失了,对空虚的焦虑把人驱往无意义的深渊。人的两种存在之勇气都不足以战胜这非存在——虚无。人的认识功能像他的整个存在一样,是由存在性决定的。两种存在之勇气的局限性正是人的有限性。勇气需要存在的力量,一种超越自我也超越非存在的强大力量,这力量的根源不可能是自我,而只能是存在-自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种存在的勇气或明或暗地有着宗教根源。凡存在的每一事物,都参与到存在-本身之中,而每个人都多少意识到这种参与,尤其是在他体验到来自非存在的威胁时。
信仰首先是对这种超越性的力量的体验,人只有不再把确信建立在自我之上,才能确信其存在。这种勇气根植于信仰之中,是对存在-本身即绝对存有的实体的确信,这当然只能是天主。有没有可能非存在是不存在的?如果生命与死亡同样无意义,如果罪过与完美同样可疑,如果存在与非存在同样无意义,那么什么又是生命的基础呢?即使面对非存在的最极端的表现,我们对存在之根源的体验还是存在的。我们能意识到意义在瓦解中还隐藏的意义。非存在使作为存在之根源的天主显露出来。那种排除了非存在的自我肯定是一种僵死的自我同一,无异于自我欺骗。唯有具备确信之勇气的人,才能从绝对精神上超越非存在,突破非存在的威胁。敢于承担起对无意义的焦虑的勇气,正是存在的勇气所能达到的边界。越过这条边界,就进入另一领域——非存在。在这边界的范围内,所有形式的存在的勇气都在信仰的确信中得到重建。
在笃信科学力量、实证主义的当下,人们早已抛弃对信仰的追认。将信仰贬低为一种精神鸦片,无异于对精神实质的无知。去除精神中心,这正是一种非存在的威胁,空虚和焦虑,一切意义的瓦解,是这个时代的病症。作为一个存在物,人是在被接受中达成自我肯定的,自觉接受这种接受之力就是对绝对信仰的宗教回答。有勇气把怀疑和无意义纳入自身的正是确信的勇气。每个人的存在,必然是参与到神圣的存在-本身所作的自我肯定之中,无论他是否意识到甚至否认了这一点。
一种超越性的勇气
作者:海德格尔 发布时间:2020-05-14 16:07:53
本书作者保罗·蒂利希(1886-1965)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神学家,当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这位德裔学者曾于1911年世界大战中任随军牧师,此后在马堡、德累斯顿、莱比锡和法兰克福等大学教授神学和哲学。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被解除大学教职,受尼布尔之邀到美国纽约协和神学院任教。后又任教于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其主要著作有《存在的勇气》、《信仰的动力》、《系统神学》、《文化神学》、《根基的动摇》、《永恒的现在》、《新的存在》等。保罗·蒂利希熟稔存在主义思想、精神分析理论等,他的学说观点无疑是一种终极关怀理论,对宗教、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影响深远。
《存在的勇气》完成于1952年,这是一本专论勇气的著作,作者认为“勇气”这一论题能揭示出人类的现代处境。通过对“勇气”进行本体论上的深入论析已远远超越伦理学的范畴,为我们这个时代中的读者带来对思考“存在”本身的全新意义。
人是一种知道自己必有一死的存在物,如何克服死亡带来的巨大恐惧成为人毕生的要务。当人从他人身上见过死亡,认识到死亡,人就开始对自己的生活采取某种心灵上的安排。人需要一种勇气,用以继续期待明天,继续按照自己的使命活下去,每个人都如此。苏格拉底知道自己将死,却依然拥抱死亡。保罗·蒂利希指出,这是一种斯多葛派的勇气,一种建立在对人的理性控制之上的勇气,它超越了激情与焦虑。然而死绝不是仅仅带来本能的恐惧,死后的绝对性的未知才是真正的恐惧根源。一种人所不能体验到的、不能认知的、超越人的理性范畴的非存在,扼制住了人的一切,人对此的反应不是恐惧,而是始终贯穿于其一生的焦虑。恐惧的对象是死亡本身,而焦虑的对象是无对象。人可以克服恐惧的对象,但人无法完全克服焦虑。一种精神上的治愈可以通过克服恐惧的对象而治愈,一种精神上的无解是找不到焦虑的对象,或者更直白地说,人对于非存在,连体验都没有,更别提治愈的方法了。焦虑是对每一个对象的否定,焦虑是从存在的角度对非存在的认识。因此,焦虑就是有限,它被体验为人自己的有限。基本的焦虑即有限存在物对非存在的威胁的焦虑,是不可能被消除的,这种焦虑属于存在本身。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说过:一切竭力保持自身存在的努力不是别的,而是该物的实际本质。人正是这样一种存在物,为努力保持自身的存在而努力着。人有肯定自我的那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由人的存在本质所决定的。但人又是有限的,他是作为他之所是而被给予他自己的。他取得了他的存在,同时还取得了他存在的结构,包括有限自由的结构。人作为认识的主体,道德的主体,对自身的存在有认识,有担当。他意识到自己是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而存在的,他的一切行为正是他的有限自由对自身的自我肯定,这不啻为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然而,这还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意识问题。正如本书作者所述,人除了这种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之外,还有一种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独立的、独一的、不可比较的、个性化的自我,是一个居中的自我。自我之为自我,他还拥有一个世界。自我既属于世界,又与世界相分离。自我对应这个世界,与世界是相联的。这意味着独一的、个性化的自我参与到世界之中。参与的含义,正是成为某物的一部分但同时与某物相分离,不是彻彻底底地成为某物。自我总是参与到世界形形色色的组织、团体之中,从一出生即参与到一个家庭中,一生所是的角色正是他参与世界而获得的角色。而这参与本身也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这参与即是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
或许在古典世界,斯多葛派的勇气是作为一种超越自身激情的最佳理性典范而备受赞誉。到了中世纪,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参与的哲学。斯多葛派没有把从本质的理性到存在的荒谬的普遍堕落看作是事关责任和罪过的问题。完美的自我肯定并不是一种源于个体存在的孤立行为,而是对普遍的或神圣的自我肯定行为的参与,正是这种普遍的或神圣的自我肯定为人的每一个行为提供了动力。在中世纪,普遍在逻辑上比个别更真实,特殊通过参与到普遍之中而具有了自身的存在的力量。面对来自焦虑和绝望的威胁,教会给出了解药——教会的传统、礼仪、训导和权威。对罪过的焦虑被纳入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受信仰礼仪所束缚的共同体的一部分。对怀疑的焦虑被纳入了作为共同体一部分而存在的勇气,在该共同体中,启示与理性是结合在一起的。普遍参与的结果,使恩宠和宽恕不仅仅被体验为个人的东西,而且也被体验为共同的东西。
为了明白上述两种存在的勇气,就不得不在本体论的意义上讨论存在。存在即意义,因此,人作为一种存在物,追求意义是其本质。人的存在包括他与意义的联系。存在的意思是指以某人自己的存在参与他人的存在,只有参与到他的自我之中,从存在的方面进入他的存在的核心,你才可能在对他的渗入中认识他。创造性地生活在意义中的每一个人,都把自己作为意义的参与者来加以肯定。他因其创造性地接受和改变现实而肯定来自己。他因参与精神生活并爱这生活的内容而热爱自己。人的存在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因此,对人精神存在的威胁不只是精神威胁,也是对他整个存有的威胁。所以死亡不能仅仅被认为是一种机体生存威胁,它也是一种精神性的威胁,死亡本能不是本体现象而是精神现象。正如保罗·蒂利希所言,存在的勇气揭示了存在-本身。
关于非存在,它远远超越了有限的人,它是如此地强大,威胁着人的存在。人可以不害怕死亡,但所有的人都害怕失去自己存在的意义。当一个人被中止了对世界创造性的参与,那么他所存在的信念就会坍塌。空虚,虚无,是意义的丧失,这正是非存在在精神领域的威胁。这种威胁隐含在人的有限存在之中并由人的异化而实现。换言之,人的异化正是指人存在意义的丧失、被取代、被怀疑。怀疑一切存在的意义,怀疑存在-本身,正是一种绝望的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内容被抽空了,精神中心丧失了,对空虚的焦虑把人驱往无意义的深渊。人的两种存在之勇气都不足以战胜这非存在——虚无。人的认识功能像他的整个存在一样,是由存在性决定的。两种存在之勇气的局限性正是人的有限性。勇气需要存在的力量,一种超越自我也超越非存在的强大力量,这力量的根源不可能是自我,而只能是存在-自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种存在的勇气或明或暗地有着宗教根源。凡存在的每一事物,都参与到存在-本身之中,而每个人都多少意识到这种参与,尤其是在他体验到来自非存在的威胁时。
信仰首先是对这种超越性的力量的体验,人只有不再把确信建立在自我之上,才能确信其存在。这种勇气根植于信仰之中,是对存在-本身即绝对存有的实体的确信,这当然只能是天主。有没有可能非存在是不存在的?如果生命与死亡同样无意义,如果罪过与完美同样可疑,如果存在与非存在同样无意义,那么什么又是生命的基础呢?即使面对非存在的最极端的表现,我们对存在之根源的体验还是存在的。我们能意识到意义在瓦解中还隐藏的意义。非存在使作为存在之根源的天主显露出来。那种排除了非存在的自我肯定是一种僵死的自我同一,无异于自我欺骗。唯有具备确信之勇气的人,才能从绝对精神上超越非存在,突破非存在的威胁。敢于承担起对无意义的焦虑的勇气,正是存在的勇气所能达到的边界。越过这条边界,就进入另一领域——非存在。在这边界的范围内,所有形式的存在的勇气都在信仰的确信中得到重建。
在笃信科学力量、实证主义的当下,人们早已抛弃对信仰的追认。将信仰贬低为一种精神鸦片,无异于对精神实质的无知。去除精神中心,这正是一种非存在的威胁,空虚和焦虑,一切意义的瓦解,是这个时代的病症。作为一个存在物,人是在被接受中达成自我肯定的,自觉接受这种接受之力就是对绝对信仰的宗教回答。有勇气把怀疑和无意义纳入自身的正是确信的勇气。每个人的存在,必然是参与到神圣的存在-本身所作的自我肯定之中,无论他是否意识到甚至否认了这一点。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强烈推荐(595+)
- 速度快(613+)
- 推荐购买(243+)
- 藏书馆(645+)
- 一星好评(664+)
- 速度慢(200+)
- 少量广告(424+)
- 可以购买(75+)
- 无水印(392+)
- 方便(624+)
- 赞(657+)
- 无多页(365+)
- 博大精深(107+)
下载评价
- 网友 索***宸: ( 2024-12-30 05:16:01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訾***雰: ( 2025-01-03 17:08:03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益***琴: ( 2025-01-06 19:57:20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印***文: ( 2024-12-21 10:52:50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菱***兰: ( 2024-12-19 19:44:31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权***波: ( 2024-12-29 13:25:27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冯***卉: ( 2024-12-12 22:59:55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谭***然: ( 2024-12-17 21:15:05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孙***美: ( 2024-12-19 15:53:05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林***艳: ( 2024-12-09 20:31:49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步***青: ( 2025-01-08 00:44:28 )
。。。。。好
- 网友 游***钰: ( 2024-12-25 18:49:1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相***儿: ( 2024-12-27 02:57:45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温***欣: ( 2025-01-08 18:53:14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寿***芳: ( 2025-01-04 02:40:42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戈***玉: ( 2025-01-07 03:56:24 )
特别棒
- 2019华图教育·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历年真题及华图名师详解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韩非子 中华书局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英语诵读菁华 高中卷(音频二维码扫描)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模范生的生存法则(韩国第九届青少年文学奖得主黄英美高口碑力作,聚焦国内外青少年群体,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校园日常)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小企鹅专注力培养绘本(4册套装)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09全新备考 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详解(1998-2008)YY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雷山苗族服饰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新韩国语能力考试考前对策TOPIK 2(3-6级)解题技巧+全真模拟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会计 出纳 做账 纳税岗位实战宝典(第2版)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每天100道口算题卡 三年级下册 闫飞 编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正版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