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与职业伦理 祝贺 著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4:11

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与职业伦理 祝贺 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与职业伦理 祝贺 著精美图片
》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与职业伦理 祝贺 著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与职业伦理 祝贺 著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7603891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12
  • 页数:248
  • 价格:31.3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4:11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本书的编写首先力图对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从本源上对相关概念进行剖析,使学生能够开宗明义的了解托育的相关概念;其次简要叙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婴幼儿进行托育服务的历史和现状,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再次落脚在我国的发展实际,讨论各类托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内涵,聚焦各类参与主体在托育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讨论托育人员应遵循的托育伦理规范。整本教材从理论出发,在实践中落脚,使学生能够将相关概念和实际应用融会贯通。


书籍目录:

第一章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与职业伦理概述

第一节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与法规的内涵

第二节我国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历史沿革

致策导引:《三岁前小儿教养大钢(草案)》

政策导引:《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

政策导引:《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

政策导引:《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

第三节托育人员的职业伦理

第二章部分国家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与法规

第一节英国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与法规

第二节美国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与法规

第三节日本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与法规

第四节澳大利亚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与法规

第五节丹麦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与法规

第六节挪威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与法规

第三章指导和促进我国托育事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

第一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内容与解读

第二节《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的内容与解读

……


作者介绍:

祝贺,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晨晖学者。曾出版专著《美国公共学校种族隔离的终结》,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简史》(第二主编)。在国内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婴幼儿托育、学前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教材,有利于促进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国家和地区托育政策的演进脉络,深入理解对我国托育事业和托育机构进行指导与规范的各类法律法规,着重思考托育过程中的各参与主体的性质、地位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反思托育人员的职业伦理。



精彩短评:

  • 作者:#以猩 发布时间:2017-10-02 00:11:58

    作者是老师不是作家,所以整本书像一本重点笔记,对我灌输作用明显,几处找对失误不能忍。如在前半部分说美国扩张时配上地图就更好了。惊讶的发现美国好多总统都是学法律出身,后面美国的进步史也就是宪法和修订史。读历史真是一件妙趣横生的事情啊,了解了美国发展历史和美国人性格的由来,收获颇丰。

  • 作者:巽巖公子 发布时间:2020-06-27 03:45:45

    工具书

  • 作者:bookish cat 发布时间:2021-01-15 10:07:10

    随着年龄增长,越发讨厌鸡汤,但对最朴素的智语越发品出滋味。比如刘震云的“把复杂的事变简单”,“把简单的事一次做对。”

  • 作者:思想家俱乐部 发布时间:2010-12-05 22:46:30

    太美了

  • 作者:迷途小书童 发布时间:2022-04-05 13:27:48

    *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 读书求益,但切勿自高自大

    *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之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 作者:沈清 发布时间:2022-02-20 00:07:35

    行文有点啰嗦,故事可读性还行!


深度书评:

  • 国风之殇:中国古代文化的侏罗纪公园

    作者:宝木笑 发布时间:2017-05-29 17:00:26

    文/宝木笑

    “从前,我们谁也不会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的伦理更完善、立身处世之道更先进的民族存在;现在,因为东方中国的出现,使我们觉醒了。”——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在欧洲学界地位崇高,他成年后的时代大致是我们的康熙年间,很多人觉得以康乾盛世的荣耀让外国人五体投地并不稀奇,如今连好莱坞大片都一定要尽量加入“中国元素”,“中国风”自然会席卷全世界。本硕都是读中文,当年硕士阶段的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学,导师那干瘦的小老头很有愤青范儿,每当论及这种类似阿Q“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的思维便有些顿足捶胸,老先生常常说:“穷富只是一层皮,人家真心崇拜咱们是因为咱们的文化,如今瞧不上咱们还是因为这个,咋个脑筋就这么不灵光”。灵光不灵光不知道,但导师所教的《古代汉语》之难学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科学过一遍,硕士阶段学第二遍,但仍然被先生动辄训斥,那时的羞愧难当都成了今日的不觉莞尔,而今回想导师的话,面对形形色色的“国风”,却多了几分感慨和叹息。

    事实确实如此,莱布尼茨所推崇的是我们的精神内核,而这种精神内核最重要载体或者说表象就是我们的文化,“国风”只是民族文化的外延,是民族精神的衍生物。在这个意义上,王力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标尺,以及一种权威的概述。这本书实则是《古代汉语》的一部分(第八、九单元的通论部分)单独成书,出版50余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书中天文、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考据翔实,直至今天仍是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这本书有些像当年大热的《侏罗纪公园》,在很多领域的研究已经超越“推测”的层面,而是以“再现”的姿态出现,内里精深的学养和深厚的功底令人叹服。

    上学时候的《古代汉语》

    说到王力先生,也许如今在很多人眼中确实有些陌生,毕竟连带中国古汉语和现代语言学也是很冷僻的概念,但在学科之内王力先生是标准的偶像大师,《古代汉语》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不但是先生的心血之作,背后更有吕叔湘、丁声树、朱文叔、叶圣陶、姜亮夫等一批大师的辛勤汗水。特别令人感佩的是,在做了数十年的基础功夫,完全可以凭借这样令人叹服的资本,像如今电视上无数“大师”那样“大鸣大放”一番的时候,不管是当年的编者们,还是如今的书籍修订组,都选择了一种近乎克制的内敛。在修订版的后记中,修订组强调没有刻意进行所谓“精神层面”、“思想史”的总结,力戒大而无当地上升到“礼乐”、“同谐”、“天人合一”的角度造成满纸空话。在日更千字鸡汤半年就敢说自己是“青春励志作家”,然后卖出五千本就能打出“畅销作家”广告的今天,这是真正值得收藏和反复研读的经典,是真正的好书。

    王力(1900.8.10—1986.5.3),字了一,广西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既然这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书,自然绕不开“文化”这个概念。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辐射面过于广泛,在他们的心中,中国的古代文化也许只是诗词歌赋、是汉服唐装、亦或是茶道武术,这也许正是王力先生将此书以“常识”为名的原因之一,正名的意味不言而喻。在我们的历史里,“文”与“化”分别有己身的意义,“文”生成、造化,指事物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后来引申为教行迁善等意义。从《易经》的“观乎天文,以察的本义是由各种颜色交错而形成的纹理,后来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等。“化”的本义是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到汉代《说苑》的“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选》的“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化”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词汇,而是承载着更多含义的系统概念。

    而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成篇的内涵逻辑,这并非一本简单的常识手册,而是有着背后思想内涵的古代文化研究专著。按照中国古代文化的含蓄特点,想来王力先生等大师也觉得将我们的古代文化概念精准而全面地讲清楚,很多事情是不言自明的,“礼乐”、“同谐”、“天人合一”从来都是靠意味和参悟的,讲的太白反而落入下乘。于是我们看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有篇章韵律的,这种韵律是一种完全契合我们传统文化意识,或者说有着契合我们“国风”的逻辑美。“天文”、“历法”、“乐律”、“地理”是为敬天知地,而“乐律”在古人看来源于“四时之声”;“职官”、“科举”貌似突兀,实则体现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皇权是“天子之杖”,其实是变相的敬天的延伸,因此这两章自然是这个位置;“姓名”、“礼俗”、“宗法”是这种秩序的延伸,既是民俗文化,更是社会规则,其后才是“宫室”、“车马”、“衣饰”、“饮食”、“什物”这些“衣食住行”的概念。

    如果说,这是篇章布局的外化逻辑,那么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核在各个章节中的律动,则可以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在逻辑,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这些物质文化承载的“国风”。中国的古代文化总体上说是自然主义的,主张顺天应时,人道顺应天道构成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原型。因此,古代文化中天文的地位是崇高的,王力先生等人也详尽地介绍了七政、二十八宿、三垣、四象、十二次、分野等古代天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古人的天文知识相当普及,顾炎武因此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而“历法”则完全是上顺天时,下应地理的“顺其自然”,甚至古代的“乐律”也分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称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称六吕。

    这种思想在古代的建筑设计中体现得非常明显。经过王力先生和其他编者考证,中国人明确讲“风水”的文献可以上溯到托名为郭璞著的《葬经》,其中描述了“气”的概念,说气“遇风则散”,“界水则止”,所谓风水的核心标准就是这个环境能否“聚气”。后世建筑风水学则完全沿着这种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发展下去,讲求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排斥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注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是,按照《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描述,虽然风水的理念在后世发展得异常玄奥诡谲,但核心却是根植于原始人类栖息地选择的基本需求,距今约20—7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栖息地的整体景观结构,就是满足风水“聚气”所有要求的一个例子。

    一旦一种意识经过长期的酝酿升华为文化,那么其辐射力是极为强大的,这样的文化意识必将延伸至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特别是政治方面。在上古,我们的先人是将“天”与“皇”、“帝”等概念混同的,所以秦始皇之前的最高统治者只是称“王”,因为只有三皇五帝可与天齐。而后来古代的职官设置也参照着天文的概念,仿佛围绕天帝而运行的星宿,比如六部尚书对应《周礼》的六官,吏户礼兵刑工分别对应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很多研究者将中国的官本位和重农抑商思想归结为一种农耕文化,这只是一种表象的联系,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展示的文化意识来看,那更是古人自然主义意识发展的必然。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古代文化中等级观念和等级意识是普遍存在的。既然“天”至高无上,而后是星宿的区分,那么延伸至这广袤的大地上的一切自然也应该是有序的,这种秩序感经过长久的酝酿,必然带来次序观念和等级意识的萌生。这些年清宫戏泛滥,华丽的服饰让人目眩神迷,很多人深受吸引,对其中细节处的等级尊卑十分震撼,这并非艺术夸张,而是事实。清代只有皇帝和皇后穿的是龙袍,连皇太子穿的都只是蟒袍,通常龙和蟒的区别在于龙是“五爪”(即爪子上五个指头),而蟒是“四爪”(爪子上四个指头)。当然,这种区分是相对困难的,现实的区分主要是服饰的颜色,只有皇帝皇后的龙袍是明黄色的,皇太子的蟒袍只能用杏黄色,其他皇子的蟒袍只能用金黄色,亲王、世子、郡王则只能用蓝色或石青色。

    很遗憾的是,中国古代文化延伸出的这种等级化,也给自身带来了被攻讦的口实。“打烂万恶的旧社会”很大程度上就是从这个缺口用力的,而且用力很大,枝叶之过最终罪及根本,连带着将古代文化的本源精神一并砸烂。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体现了大师和学者甚至文化贩卖者之间的差别,文化贩卖者无算,单就大师和学者的差别来讲,学者是值得敬佩的,而大师的思想则更加深邃。人们在形容我们繁荣的现状时总喜欢赘上一句“社会浮躁”,部分人将这种情况归结为信仰缺失。诚然,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但王力先生从宗法制度生发开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更多的可能。在宗法制度的时代,人民是“高度自治”的,常见的民事纠纷都是请“三老”(同族的三位长者)裁断,经过宗法过滤后仍需要上升到官府的案子是不多的,这才会出现“三百文官治天下”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理想状态。可见要抚平“社会浮躁”的现状,其切入点应是多维的,而我们缺失的也许远不止信仰二字。王力先生有着一种大师的质朴和直接,其坦言:

    “宗法制度在1949年后訇然中塌,被摧毁得几乎不留痕迹。这让我们既欣喜又惋惜。宗法制的解体带来了社会某些方面的进步,但宗法体系所具有的维护国计民生的力量,也永远地消散了。”

    诚然,宗法制确实带着诸多弊端,就像等级这样的概念一样,而且谁都知道这仅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切面,世上也并无完美的事物和制度,但在这样那样的原因之下,由此产生的裂痕逐渐扩大,中国古代文化整体的断层问题已然浮现在我们面前。而这种情况带来的蝴蝶效应却是深远的,比如,如今我们推崇“工匠精神”,对“慢生活”无限向往,日式充满禅意的饮食和生活起居让人感佩。但其中的根源性问题却无人深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仿佛无言而沧桑的巨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人们在其中却能感受到,那些被打倒的“糟粕”其实隐含着另一面。

    古人推崇由天而地,阴阳调和,故而在人与人之间讲究尊卑次序,但另一面却是对生活的认真与精致。回到上面提到的关于“工匠精神”、“慢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不妨以例言事,茶道在唐代是与今天截然不同的,用今天的情况强行作比较的话,其更像日本的抹茶,而我们在经历了元朝开始的茶叶泡水至今,已经彻底没了“道”的成分。这是很有警示意义的,元朝特殊的社会环境,让当时的世人对前代的“古代文化”不得已而舍去,于是很多中华民族的“国风”烟消云散。思古抚今,无怪乎王力先生在书中出现少有的愤慨:

    “今日盛行于中国的所谓‘茶道’、‘茶文化’、所谓‘勤和简静’的茶道思想,以及诸多扭捏姿态,全是近三十年来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虚的胡扯。所谓‘茶文化的研究’,自然更是瞎掰居多。还有更荒诞的所谓沤了若干年的一个普洱茶饼子价愈百万的宣传,则简直形同欺诈。这正是所谓器之不存,道亦不复。”

    老先生提到的“器之不存,道亦不复”固然在书中显指《茶经》中提到的饮茶器皿,但如借此浮想,却不难明白《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已经不再了解,甚至完全忘却了先人曾经以何样的姿态和态度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以至当代,这种文化常识的“器”不存在了,那我们今天所高喊的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道”又能走向何方?我们都愿意频频引述“天人合一”、“崇德自强”、“尊师重道”、“孝行为先”、“中庸谦忍”、“礼义廉耻”、“言近旨远”等等这些颇有古意的名词,并引以为豪,认为这才是我们的“国风”。但另一面,却是人们心底深处的空寂和茫然,整天面对的是媒体上各种戾气十足或黄意甚浓的标题,身边充斥着为了利益而不惜放弃底线和自我的各种例子,还有那些将崇古重道看作“迂腐”和“蠢笨”的所谓“职场达人”、“爱情专家”和“生存智者”……

    国风何在?道在何方?是以为殇。

    前面提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对相关方面的精准复原仿佛电影中的那个复活了恐龙的侏罗纪公园,但看过影片的朋友应该都了解那个侏罗纪公园最终的结局。其实,侏罗纪公园真正的悲剧并不在于复原之后的混乱,而在于人作为主宰地球的现任物种对失落世界的自负和无知。龚自珍讲过:“亡国先亡其史”,西方哲人曾说:“叫一个民族毁灭很容易,两代不读这个民族的书就可以了。文化毁灭、精神毁灭很快,建立起来很难,再下去就成了失落的文明”。这并非危言耸听,只要看看多少人在面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一类相对冷僻的书籍时,头脑中总会首先浮现“这有什么用”几个大字,就会明白我们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终将前行,但首先还是要明白一件事情:我们高喊的“伟大复兴”不是将自己复兴成另一个民族,而是要在这片五千年以降从未被彻底征服过的华夏大地上,再次高扬炎黄子孙代代相传的“国风”。

    读研时候,谈及王力先生,常听导师回忆1984年先生应中山大学之邀讲现代汉语公开课的盛况:五千人座位的中山纪念堂竟来了一万二千多人,把纪念堂四周的草坪都坐满了,老先生当年已经八十四岁了,结果足足讲了一个钟头,专业课一次一万二千多人听,这在中国的教育史上还没有过,那是王力先生最后的一次公开课……如今,王力先生已经仙逝三十余年,导师也已退休好几年,却一直在书斋读书钻研,上次相聚发现老师身体大不如前,好在精神仍然旺盛。想来导师如果知道我在这里大谈什么“国风之殇”和“中国古代文化的侏罗纪公园”,那干瘦的倔老头儿一定会拍着桌子骂我“扯淡加胡扯”,然后定然会目光炯炯地说:“虽然忘本的孙子多,但中华的血脉不会断的。”

    —END—

  •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作者:呱啦啦 发布时间:2009-01-17 00:49:12

    2008年春拜长安归来,照片拍了上千张,游记却一直没有动笔

    因为感触太深太多,反而不知所措

    该如何开始叙述?

    写文,怕无情可抒,更怕情不自禁

    书不算薄,但对于一本记录了九次大陆之旅途径大半中国的游记来说又实在不算厚。

    上午书送来,午睡前花半小时匆匆浏览一遍,立刻发现作者对途中所见遗迹风物涉及典故用笔极简,甚至一带而过,且因游历时间太早,许多地方早已物是人非多,一时间难生亲近之感,不禁有些失望——

    意境比之终南群山间的《空谷幽兰》(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902628/

    ),失之市井,内容比之《唐诗地图》(

    http://www.douban.com/review/1233998/

    )的风趣活泼,失之晦涩,文笔比起清扬幽婉的《漆蓝书简》(

    http://www.douban.com/subject/2375616/

    ),又失之枯寂。

    下午便急不可耐地表示了对此书不以为然——“还说写杜甫,居然连杜甫草堂都没提到!”“去一趟长安,居然连乾陵都不去参拜!”

    但始终不放心,写出《唐代基层文官》这样著作的人,站在大明宫和昭陵遗址前,难道真的就没一点点心潮澎湃和难以自己的悲哀么

    方才临睡前又忍不住拿起来,挑灯细细捧读。

    首先印入眼帘的,便是勘比东土版《大唐西域记》的日本圆仁和尚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前阵子爱不释手的一部游记史籍,琐碎而珍贵。

    便若有所悟,这大概就是作者对这部书的期许罢。

    展开一幅中国大地图,第一章便见到刘子建、田耕望等老学者们的亲切身影和唠叨

    “五城何迢迢?”

    气势不凡!

    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四个字。

    反正是周末,索性放下心来,任自己随着作者漂泊。

    熊猫馆、马王堆女尸、岳阳楼、柳宗元的柳州、韩愈的潮州……长安水边多丽人、洛阳伽蓝记、乐游原上望昭陵……

    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翼亮贞文德,丕承戢武威。

    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

    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

    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重经昭陵》杜甫

    ……杜甫在这里!

    “我终于见到那座最高的终南山了!……我幻想自己划着一叶轻舟,划过寂静的湖心,转个弯,隐入一座山背,航向永远的终南山去。”

    终南山也是在的,永远都在的,在心里。

    读至此,已按耐不住,对下午轻率的评价深感不安和愧疚,索性重开电脑,写半截读后感上来,寥表歉意。

    作者是故意不去乾陵的,因为那里已经被游客污染了,这是一位学者自己的私人行旅,对不起。

    其实当时比起乾陵,我也更想去昭陵……但我到底没有他那样一意孤行的精神,这就是差距罢。

    随手翻至书末最后一章《相看两不厌》,写的李白晚年所居之地宣城

    标题取自太白于五十三岁一秋日所作五绝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作者说,李白晚年无官无职,居无定所,不知靠什么过活,给人的印象,便如“孤云”那样,“有点无奈,甚至可能也有点不乐。”

    文中看到几句对话:

    “没有,《收获》不行,不好卖。”她说

    “南京的《钟山》呢?”

    “也没有。《钟山》也不行。”

    “北京的《当代》呢?”

    “都不行。”

    ……最后一段话是这样的:

    从山上下来,想起李白那种“孤云”般的心情,我的感觉也正是轻轻淡淡的。回家后,写信告诉一个友人,说我今秋到过宣城,“也去爬了李白的敬亭山”。这位朋友很细心,说我恐怕也是“寂寞”的。

    最后一段读下来,不禁差点落泪。

    这本游记我依然不向众人推荐,因为这里面的太多东西,只有真正苦心治史(尤其是唐史)的人,才能感受到。

    这是“春秋曲笔”。

    学者与文人都很孤独,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学者的孤寂更平和、更清高、更安详,也更难以言说。

    他们抒发寂寥的唯一方式,就是“春秋笔法”,2000多年前孔老二想出的办法,管用到现在。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无盗版(637+)
  • 章节完整(127+)
  • 一般般(672+)
  • 中评(629+)
  • 种类多(430+)
  • 引人入胜(642+)
  • 少量广告(636+)

下载评价

  • 网友 苍***如: ( 2024-12-22 16:21:02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师***怡: ( 2025-01-07 11:35:33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邱***洋: ( 2024-12-13 04:05:54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权***颜: ( 2025-01-05 07:31:07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田***珊: ( 2024-12-28 01:30:56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郗***兰: ( 2024-12-12 00:00:52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冯***卉: ( 2025-01-07 03:25:17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步***青: ( 2025-01-05 00:11:45 )

    。。。。。好

  • 网友 林***艳: ( 2025-01-04 22:05:48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焦***山: ( 2025-01-05 01:42:45 )

    不错。。。。。

  • 网友 冯***丽: ( 2024-12-27 17:03:30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益***琴: ( 2024-12-30 13:29:32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利***巧: ( 2024-12-17 12:28:57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曾***玉: ( 2025-01-02 21:48:13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濮***彤: ( 2024-12-11 16:39:23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融***华: ( 2024-12-13 10:51:43 )

    下载速度还可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