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30973158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9787530973158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天蝎座的牛 发布时间:2017-10-11 13:31:51
比较专业了
作者:枫树时光机 发布时间:2018-11-26 16:50:10
就是把金属学中的内容按照凝固过程的角度写,有一些部分不是很懂,之后需要的时候再看。参考文献标的比较详细。
作者:sc 发布时间:2022-01-02 19:07:18
远不止黄噗噗的
作者:文从延 发布时间:2022-04-09 18:23:53
有点老了。
作者:神探夏洛特二世 发布时间:2013-12-08 01:20:51
中途睡过去好几次.....
作者:风轻云淡 发布时间:2017-03-16 21:54:44
感觉写的很碎,缺乏可读性,也就是故事性不强,也就是一些国家的罗列吧,开始读了一半,后来挑了几章读了下,收获不大。
深度书评:
汉城是所有欲望的聚集地,也是所有孤独者的地狱
作者:SeaHoney 发布时间:2010-07-05 21:20:23
《汉城,1964年冬》的读书笔记
1、
我与安在小酒铺的交谈其实并没有什么交集,只是两个偶然相遇的陌生人各自述说着自己的故事和心绪,却并无实际上的“交流”。
他们进行的是无聊无意义的对话,似乎不想真正去了解对方,而是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紧闭着心门,所以对话总显得无以为继、进行地相当艰涩。因此这部分对话看起来有点语无伦次,令人难以理解,实际上是符合当时情境的,这当是金承钰有意为之。
我与安在寒夜中偶然相遇,结识,共同经历一段旅程,最后又在飘雪中分开。这正同世界上无数的人一样,相遇、互相了解、最后又分开,只是当分开时候,两个人已经不会再同以前一模一样。
2、
汉城是所有欲望的聚集地。
3、
安:他是一个富有的知识分子,却面临着深刻的精神危机,处在堕落的暗路之上。安是一个孤独的人,他似乎缺少安全感,和社会、家庭、他人之间始终有种隔阂、陌生、不信任感,显得冷漠麻木而自私,一直都牢牢缩在自己的狭小世界中。但同时他对于这整个社会、时代看得也比较通透。
(“我转一圈儿就去旅馆。我偶尔这样在夜晚的街上瞎逛一圈儿后,一定在旅馆睡一觉再走。去旅馆睡觉的节目,对我来说是最妙的节目。”
“好像金兄跟我走了不同的路,走到同一个地点来了。万一这个地点是错误的地点,那也不是我们的错。”)
4、
已经完全冻硬了的街道上,乞丐们像石块一样趴得随处可见,在这些石块前面,人们用力缩紧身子,快步走了过去。
这时我侧耳倾听刚好隔壁屋子里传来的女人粉红色的呻吟声。……我们静静地倾听隔壁越来越急促的呻吟声。
这两段文字写出了随处可见的堕落与冷漠,当时的社会氛围已经无需再多言读者即可知晓,所以细节描写往往是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地球。
5、
中年男子的孤独郁绝如同汉城1964年冬天的严寒和冷风一样,让人绝望、感到畏缩,也是那么清澈,寒冰般刺骨而清醒。汉城严酷的冬天也正好与人物内心巨大的孤独悲痛相映衬,使得人的悲伤绝望借助凛冽寒风不断传播、扩散、增强,直至无穷,直逼读者的心灵。我们根据作者提供的信息只能勾画出中年男子大概的外部形象,但是读完整篇小说,他内心的孤独与悲苦却久久难以从读者印象中散去,仿佛我们与他共同经历了那些痛苦悲伤与深深的孤独。
6、
“这回去哪儿呢?”老兄问道。
“去哪儿呢?”安说。
“去哪儿呢?”我也模仿他们的话。
这段话隐隐写出了三个人同样的迷茫、彷徨与无助,他们不知道该去向何处,在人生之路上他们也不约而同地面临着难熬的困境,在一个压抑的大时代里,个人的悲惨遭遇与不幸经历能够将人折弯、压塌,那些可怜无辜的个体在社会中能够选择的只是尽量有尊严地生活下去,维护着自己微薄的希望与爱情。
7、
这篇小说里几乎处处有隐喻,处处有暗指,处处有象征。小说中的人物置身于作者精心营造的这个环境中,他们的所见所为就都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成为暗指他们处境与思想的扩音器。
8、
我匆匆忙忙穿上衣服。一只蚂蚁在地板上朝我脚下爬过来。我感觉这只蚂蚁像要抓住我的脚一样,赶快把脚挪了个地方。
读了这一段,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奇怪?一般来说,碰见一只蚂蚁,我们或许会无视它,或者会踩死它,而“我”在这里却对蚂蚁心怀一丝恐惧。这或许表现了“我”极度脆弱的心理承受力,表现了压抑的社会环境对人的重压以至于人失去了正常运用自己力量的信心。也许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蚂蚁是一个象征物,象征着死亡的威胁,那么“我”挪开自己的脚也就合情合理。
9、
三个主要人物的身份:知识分子(研究生)、公务员、推销员。作者刻意选取了三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来构成故事,他们的苦闷、孤独、彷徨、失落与空虚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压抑与沉闷的氛围。
10、
“不觉得我们太老了吗?”
关于最后一段“我”和安之间的对话,也生动反映了时代、社会环境对生命个体的压抑与打击、毁灭,两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却像个中年末路之人一样生活着,他们早已没有了青春的激情和梦想,拥有的只是无尽的伤痛与孤独,是死掉的心灵。
11、
死亡与雪的结合一向给人以圣洁和残酷并存的感觉,这对组合似乎很适合悲剧主题的表达,很多人都用过这个组合。乔伊斯《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死者》,一部很有深度的韩国电影《塑料树》……
12、
我与安先交谈,之后中年男子加入对话,使得故事继续,这与丁西林喜剧的“二元三人”模式略有某些相似之处。
关于翻译:金冉副教授,你敢在一部翻译作品里把中文的表达说得更烂吗?不过看在《汉城,1964年冬》是两三个月以来看过的最靠谱的一个短篇的份儿上,我好歹能原谅他一点。我自己有时候也翻译,要是我翻译成这个样子,我是真的不敢拿出去给别人看……
感谢永远有书让灵魂可栖
作者:diduanyan 发布时间:2023-01-27 02:30:04
读后感写得太久,从去年到了今年,好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互印证,让我对年纪、阅读、书写有了更为真切的领悟。
一
唐诺不会赞成我用流行歌曲和歌手打比方,毕竟他听到别人用岳不群比喻伪君子都会感到苍凉,叹息精神世界肉眼可见地荒芜下去。但我还是冒着让老师叹息的风险用一下吧,若是用一首歌形容唐诺的书带给我的影响,恐怕就是年初反复听的《歌·颂》。这封献给音乐的情书也让我想起那首为中国电影诞生百年而写的《给电影人的情书》。沮丧迷茫的时刻,或许无人能给予你恰切的安慰,但那些听过的歌、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总能帮你抵御一场场内心风暴来袭。
去年十月,终于看了期盼良久的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我记得》,看完马上推荐给一些朋友,希望大家在似乎望不到头的糟糕环境里能从中寻觅些许安慰。无论是天心说“我今天不可以过得比ta好”,还是天文说“鉴赏力赋予你安静的勇气”,都令我感动不已,坚定心意。天文和唐诺分别表达过类似的意思,既然找到了自己的志业所在,那就做到你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感谢朱西甯率先示范了身教大于言传的力量,也惠及远方的我。
唐诺被天文天心姐妹称为“大教练”。无论她们写不写作、写了多少,或者是否为流浪猫耗费了太多精力,唐诺都不会多言,只是每日风雨无阻地去咖啡馆写作。刘慕沙去世后的几年,唐诺承担了煮夫的职责,为家中几个同业做晚饭。纪录片里,唐诺在厨房切菜备菜,天心在客厅看书,天文和天心间或交谈两句。我喜欢这个非典型的家庭画面,喜欢她们家这种“父不父妻不妻子不子”的氛围,将这几个人联系在一起的并非寻常亲情,而是各自精进的志业和旗鼓相当的鉴赏力。
这两年疲惫惊惧时我做过好几个梦,有时身在台北的某家咖啡馆,有时是朱家破破旧旧的小楼,有时是和天心唐诺面对面地聊天,好似在上演间隔很久的连续剧,醒来后又开心又遗憾,不知梦境何时才能变为现实。犹记得某日和父母发生严重争执,冲动之下做好了断绝关系的准备,当天夜里我梦到自己去了台北。潜意识里我已将唐诺和天心所在之地当成了一处可以安放心灵的家园,恰好他们和我父母年纪相仿。有时不免羡慕谢海盟拥有这样的父母,可以同天心散步,同唐诺聊天。不过见不见面并不重要,又不是追星,无须搞签名、朝拜、收集周边那一套。再说唐诺也从未见过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昆德拉,但丝毫不妨碍他不断从他们的文字中汲取养料,跟他们隔空谈笑。有些人一辈子作为远方的良师益友也挺好。
当然也很羡慕那些梦想成真、有机会与前辈一起工作的人。比如张杰邦看着陈奕迅在录音室里演唱自己作曲的《渐渐》,感动得泪流满面。比如林家谦先是为陈奕迅作曲、监制了几首歌,又在首场个人演唱会上收到了珍贵礼物——儿时偶像面对面地为自己献唱。比如江海迦小时候听到陈奕迅在舞台上唱《当这地球没有花》,被深深打动,而今有缘与儿时偶像合唱《Special One》。无缘去看陈奕迅于2022年年底开启的全球巡演,在网上看了若干视频,饶有兴致地观赏时光赠予一个成熟歌手的礼物。
时隔几年,陈奕迅为巡演做了充足准备,那略显凹陷的双颊让人很难再喊他“肥陈”,瘦下来的他观感清爽,在演绎悲伤、苦楚、无奈等人生况味时再不会因为肥肥的外形而令人偶感违和。最重要的是年纪增添了见识,扩充了心胸。出道近三十年,他来到了生命河流中段,整个人散发着洗尽浮华的醇厚。年轻时凭着热情和野心向前冲很容易,收获名利与万众瞩目后还能对热爱之物保有好奇并不断精进,却是难得。同一首歌,他十年前和十年后演绎起来大大不同,除了对技艺不停歇的追求,生命经验的累积也延展了歌曲的层次,那娓娓道来说故事的天赋愈发精湛。过去他是叛逆的儿子、愤怒的青年,如今他是温柔的老爸、宽厚的阿叔,难得也没有某些中年男人无可避免的油滑。感谢我行我素的徐濠萦女士,不怎么惯他宠他,他在外面当巨星,回到家还得好好做人夫人父,不至于得意忘形。每首歌曲他都唱过无数遍,但仍屡屡动情落泪,他自嘲说自己在舞台上要么欢乐要么愤怒,哀愁的一面向来只留给自己。某次唱到“从何时开始忌讳空山无人”时,他哽咽到不能自已……二十多年的歌唱生涯里高低起伏无数,比常人经历更多风光或白眼,到底是“冒险半夜上山,在赤地上独行”还是“聚脚于康庄旅途,令大家开心要紧”?其间的取舍、代价,行至人生中途怎能不感慨万千?尤其喜欢每场演唱会的返场,他往往身着一件单色T恤,没有多余的表情、动作,仅仅靠着歌声和眼神传情达意,听者却会迅速被他带入歌曲的情境之中聆听与感受,真可谓“跃动时如火星,恬静时如水影,随着动脉尽把悲喜照明,掏尽你心声”。
某晚跟孩子聊起一个年轻演员,孩子问我,为啥网友都说他“油腻”呢?想起周迅某次谈论演戏,她说自己就像一个空杯子,每次接到一个新角色,她都会先把自己倒空,由着导演往里面倒牛奶或是果汁。第80届威尼斯电影节将终身成就奖颁给了梁朝伟,李安在颁奖词中说:“他一个眼神就能说出许多演员用一整段独白都说不出的话。这是一个能让你通过他来梦想和想象的灵魂。”伟大的演员都懂得收敛、忘却自我,谦卑地投入各种角色,竭力体会其喜怒哀乐,所以他们演啥像啥,能够充分激发观众的想象、共鸣。而油腻的表演则是远离真实情境,以某种顺滑的套路应付千变万化的角色,表面张牙舞爪,内心可能毫无波澜。
众所周知,陈奕迅现场演唱时会忘词,但他不爱看提词器,因为紧盯字幕就没法用心演绎一首歌。张敬轩说陈奕迅教他在演唱时放弃那些会让歌曲更好听的华丽技巧,专心地讲故事。不止一位词作者说过,陈奕迅会反复请教、揣磨歌词的内涵,录音时也会一遍遍练习。他把自己作为传达歌曲意涵的容器,而不是将歌曲作为凸显自我的工具。所以哪怕总有忘词这种不太专业的行为,二十多年来陈奕迅一直稳立乐坛,歌神地位尚无人能敌。相比之下,许多流量歌手连音准和节奏都把握不好,更无暇钻研歌曲在说些什么,仓促出道的结果是一次次制造车祸现场(比如某人以鬼哭狼嚎的方式表演《浮夸》,骇人到听了会折寿的地步)。沽名钓誉之徒年轻时尚能恃靓横行天下,获得名不副实的荣誉,年老后失去了皮囊的遮掩,空洞贫乏的内里便会迅速暴露,如风干的僵尸让人厌恶退避。
不止演戏唱歌,日常生活里也随处可见油腻的言行,比如一些自来熟、交际花,交浅言深,初次见面就像是你失散多年的亲人,同你把酒言欢、抚今追昔甚至哭天抹泪……这种超越正常浓度的戏剧化演出就是一种油腻。人的感情发展需要时间的累积、理智的拣选,突如其来的亲近必定别有企图,无论是骗取钱财还是索要情感。欣慰的是我终于变成了有些见识的中年人,虽距离洞察世事还很遥远,但不会再轻易被装腔作势蒙蔽心智。
说回演唱会,即便很喜欢陈奕迅的歌,我也不舍得花上千元去听他的演唱会。在欠缺公平的资本运转体系当中,歌手、演员、明星容易获得大众追捧以及由此而来的丰厚报酬——好奇去抢了一回演唱会的门票,果然秒空,就算想花钱也花不出去——而大多数严肃的写作者却都默默无闻,依靠写作安身立命越来越难。陈奕迅的歌总有人听,永远不缺我一个歌迷,而唐诺的读者却太少太少。同样的花销,我还是买书支持喜欢的作者和岌岌可危的出版业吧。就像唐诺说的,花上大约五百元就能买到一个人一生的精神成果(很多作家全集的价格可能还不到五百元),还有什么比这更划算呢?虽然个体很难抵抗大环境的影响,比如我天天都会刷短视频(对不住唐诺温和苦心的教诲),但还是希望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
作为一个相当晚熟的人,虽然随波逐流地上学工作结婚,但在三十五岁之前,我并未清醒地思考过自己的一系列人生选择,往往懵懵懂懂地跟着某些潮流走来走去。好在运气不错,盲打误撞做了图书编辑,良师益友带我入门,结识了不少优秀的同行、作者、译者、设计师……最重要的是读了些书,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开始了解自己和周遭世界的真实样貌。
2018年的某天,我打开《十三邀》,看到许知远采访一个老头儿,老头儿胡子拉碴、其貌不扬,讲话不像在讲话,倒像是在书写——苦苦寻找恰当的词句,努力避免歧义和疏漏,三个小时的采访里,他没有任何插科打诨,也不讲熟知的文坛轶事,只是认认真真地分享自己对文学、人生、时代的看法。他盯着许知远的眼神并不聚焦,而是投向虚空中的某处,一次次沉入思维深处。原来有人这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希望度过有意义的仅此一次的人生。
我记住了“唐诺”这个名字,决定找他的书读一读。其实kindle里早就躺着他的《尽头》,在亚马逊某次做活动时买的特价书。就这样花了几个月,每天读一点,慢慢读完了《尽头》《重读》。这是一趟开窍明智的阅读旅程,那些文字仿佛一根根扎进头脑里的银针,激活麻木的神经,重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令人耳聪目明、神清气爽,自此推开了新世界大门。
很多读者不耐烦唐诺啰嗦的文字,因为他从不提供简单明了的结论,总想要呈现抵达某个地点的思维路径。所以,他的书很难拆解为一副骨架,或者提炼出梗概,你得耐心跟随他走上或崎岖或幽深的小径,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如此才有机会见识途中的曼妙风光。如同唐诺的自嘲,他这类人“不适合革命,不适合召唤群众,不适合当明星偶像,不适合当英雄,不适合写诗”,年老的他总是充满怀疑,冷眼旁观,讲不出慷慨昂扬的话语,给不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世间的名字》里有一篇名为“老人”,那或许是唐诺思考年纪的第一篇长文。那时年过五十的他在得知卡尔维诺、施特劳斯去世后心头所感,继而不断思考老年的状态、意义,文末他饶有兴趣地猜测老年马尔克斯是否还会有新作,期待渐次展开在眼前的老年生活。十年后他交出了《求剑》,副书名叫“年纪·阅读·书写”。
最早体会到年纪这件事自然是从身体开始的。年轻时和朋友聚餐,每每吃撑到食物逼近嗓子眼,却从无积食的风险;熬夜到两三点钟,第二天仍可以毫无阻碍地工作一天。迈过三十五岁的门槛,衰老的迹象愈来愈明显,身体不复往昔那般弹性十足,疲惫劳累后总要花上许久才能恢复活力。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同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架不住老病相催的警报。庆幸肉体老去时,精神能有所成长。
初中时我迷上了日剧《东京爱情故事》,前前后后看了起码二十遍(“悠长得像永生的童年,相当愉快地度日如年”,这话用来形容晚熟之人的中学时代同样贴切),连带着喜欢上那首家喻户晓的主题歌《突如其来的爱情》。二十四岁的莉香和完治在东京邂逅又分开,三年后再相见不过也才二十七岁。年轻的女孩和男孩突如其来地在爱情里沦陷、纠缠、分离,惹得一代代年轻观众牵肠挂肚、揪心不已。这是年轻人的特权,可以激情万丈地投入又轰轰烈烈地结束,毕竟未来很长,终点遥远,哪怕屡次踩坑也不会犯下大错,总有回旋的余地。回想年轻时自己眼不揉沙的刚烈个性(一点好处是很少被欺凌):一言不合就拉黑对方的短信、QQ、邮箱,不容人解释说明;动辄和伴侣冷战数日,和老妈数月不讲话……隔着岁月张望,很难不心生感慨,无论是个人边界被侵犯还是双方理念不合,大都可以采取相对温和友好的方式沟通和解决,大可不必硬生生撞上去,伤人伤己。好在那些充斥着绝对言语和行为的日子已经渐行渐远。
一度我曾觉得自己心态年轻,和相差十几岁的人也能畅谈无阻,似乎不存在什么代沟。但随着交往的深入,我愈发感到年纪横亘在我们之间,很难越过它轻易达成理解。有些阅历是无法速成的,如唐诺提到的京都圆山公园的百年老樱,它的成长切切实实需要上百年。
比如活着不是为了追求轻松愉快,而是为了多理解一点世界和自己,其间必然要跨越身体与精神上的诸多阻碍,没什么捷径可走。比如真正的朋友不在于无条件认同彼此,而应善尽相互提醒、指正的责任,避免唯我独尊、一叶障目。比如面对性别不公的新闻,人难免感到愤愤不平,但若只是大骂一句“贱×去死”,再无其他反思和行动,那就只是发泄情绪,无法提升认识,也无法真正改变弱者的处境。非黑即白的评价背后是懒惰的思维与自恋的心理,它试图跳过模糊暧昧的图景,迅速得出答案,以便获得一种“世界尽在我掌控”的信心,而后匆匆赶往下一个地点,瞄准下一个目标射击。然而人生不是打卡式观光,不是为了完成业绩考核,庞杂的生命更是无法简化为三两金句。在长长的旅途中慢慢地观察、摸索、思考,是苦劳也是乐趣。先入为主、语出惊人背后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是缺乏抵达深处的毅力和耐心,只好用简单激烈的言辞哗众取宠。长此以往,人会丢失发掘真相的能力和直面真相的勇气,陷入偏见的沼泽,变得自欺欺人、狂妄自大。
有段时间一个年轻朋友频繁地与我分享生活点滴,从烤的面包到买的鲜花,从小红书被点赞到论文被表扬,仿佛给予我莫大信赖,把我当成了知心姐姐甚至完美母亲,像个孩子似的无休无止地讨要关爱。出于礼貌以及被人信任的感激与欣喜,我一般都会积极反馈,但时间久了却感到疲惫与警觉,忍不住提出一些质疑,对方因此备受打击。很遗憾辜负了一番貌似炽热的情意,但我不愿为了博得青睐而盲目夸赞对方,也抗拒别人对我不切实际的美化——我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也知道对方的喜爱是基于客观的认识还是强烈的主观投射。浮夸的言行、虚假的关系令我尴尬、反感,它有违求真的原则。“夸张只因我很怕,很不安怎去优雅,自尊已饱经跌堕,重视能治肚饿”,《浮夸》这首歌形象地描摹了某些行为背后的缘由。是为了掩盖自卑、恐惧而逞强好胜地做戏,一边用“赤子之心”“少年意气”自我标榜、掩饰,还是直视自身的软弱、缺陷,做个不断长进的真人,全看个人选择。
虽然能够理解人在年轻时都会寻求外界的肯定,需要从他人的评价中识别自我价值,需要抱团取暖甚至党同伐异。但我无法因为任何人的喜爱或厌恶而放弃自己对真实的理解与追求,也不想单纯凭借阵营、立场去评断人与事。人到中年,我想尽可能去伪存真,坦诚面对错综复杂的人性与明暗交织的关系,而不是为了心里舒坦就假意逢迎、回避分歧,你好我好地糊弄了事。讨人喜欢并非我的目标,年纪越大就越抗拒由激情支配的行为举止,抗拒呼朋引伴的热络往来,而偏爱淡然如水的君子之交——剔除了欲望的纠缠、利益的交换,人与人的交往才容易返璞归真。
如唐诺在《阅读的故事》里谈及中年后的阅读:“四十岁之后的阅读抉择不仅仅只是这样单纯的悲伤告别,还包括阅读内容的路线冲突问题,除非你不打算再深入追究了,除非你肯让阅读从此停留在消遣享乐的浮面上,否则你终究得选某一边站,因此,这是人生位置的确认,决定你只能当什么样一种人,这会是很激烈的。”这道理可以扩展至人生的方方面面,许多时刻人都不得不做出严肃的选择,没有两全其美、皆大欢喜。又如唐诺在《尽头》中谈到《人性的因素》的主人公:“你要这样活着、要自己是一个这样子的人、保有着某个完整的东西不毁坏,你就得一一支付这些代价。”
三
唐诺年轻时尝试写小说,无奈一直写不好,但他偏偏从十几岁起就打定主意与文学为伴,于是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他老老实实做一个“职业读者”,每天花八到十小时读书,没什么功利心,求知而已。直到四十多岁,他写出第一本书《文字的故事》,而后以每两三年一本的速度写作出书,虽然几乎出一本赔一本,不得不仰赖出版方的善意。不过他写书不是为了彰显自我或是扬名立万,而是想要回报给予他无限启迪的文字共和国,想要把他读过的好作品、好作者分享给更多人。
在《求剑》里,唐诺用很长篇幅解释自己抗拒“无法履行的承诺、无法实践的安慰、无法信任的乐观”。从中年到老年,“繁弦急管转入急管哀弦,急景凋年倒已经遥遥在望”,认真活过的人恐怕很难再轻巧许诺,也很难被轻浮的言辞、热烈的举止打动。面对着斑驳难言的生命真相,他们放弃了斩钉截铁的判断,变得犹疑不决、瞻前顾后,因而中老年作者的作品时常充满“对不对、应不应该、可不可以这类生命中无时不在的狐疑”。
不少人对以《小团圆》为代表的张爱玲晚期小说颇有微词,认为她失去了年轻时那种冷静的无情的聪明,且翻来覆去絮叨那些旧事没什么意思。唐诺对此持相反意见,他认为张爱玲早年作品的世故腔调是模仿来的,背后是“年轻文学书写的虚张声势和言不由衷”,而不是真的洞穿世事人情;而张爱玲在其晚年的小说里却投注了沉重的感情,希望重返记忆现场,还原完整的人与事,以至于“小说本身有些不堪负荷,破坏了文学的‘完美’”。她不介意晚年的写作会破坏“已成神话的昔日作品”,唐诺欣赏这种诚实,说她属于自讨苦吃的刺猬型写作者。我理解唐诺的意思是说,如果非要有所取舍,那么真诚的表达比高超的技巧更重要。
某晚又梦到唐诺,他坐在某个图书馆的沙发上,一些人围坐在他身边。我抱着一摞他的书,请他签名。他拿起钢笔认认真真签上名字,还问我想不想写小说,我说写小说是我最大的梦想,可是还没掌握写作技巧。他说夏天时人跑步都会流汗,写小说也是自然而然的事。这话出自我的潜意识,唐诺绝不会讲写作是自然而然的事,他向来主张写作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心无旁骛的投入。如同本书中《将愈来愈纯粹》一文里说的,文学书写里留下来的不会是最有天赋的人,而是心志最纯粹、最不东张西望的人。
在阅读《求剑》的过程里,羞惭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真实的自己和期待的自己之间还有遥远的距离,我远远没达到知行合一。明知老之将至,却没有把精力都放在有意义的地方,仍三不五时地虚耗光阴,仍忙着满足口腹之欲,仍会贪恋一些肤浅无聊的事物,仍会在某些时刻自我感动,难以摆脱自恋与虚荣。做编辑这些年,耳闻目睹过种种奇人怪事后也会思考:做书的目的是为了让作品和作者被看见,分享经验、知识、思想,还是为了彰显编辑个人的眼光和情怀,打造某个光鲜人设,迅速掌握财富密码?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不同的道路。有一位我很欣赏的同行,她做过不少口碑与销量皆好的书籍,但许多读者并不知道她姓甚名谁。她平时不混圈子,在社交网络上也不活跃,没想过将自己打造成著名出版人以谋取书籍之外的名利。做书只是她的工作,她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养猫观鸟徒步。她身处的工作环境不算单纯,勾心斗角的事并不少见,但她很少卷入其中,只是埋头做自己的书,她的豆瓣签名表明了她的态度:不群不党。我擅自取用了这个签名,希望时不时地自我提醒。
跟一个喜欢唐诺的朋友聊起他,朋友说年纪越大越喜欢唐诺,我有同感。朋友又说希望他慢点老,我心知这不大可能。唐诺也在一次次告别他喜欢和尊敬的人,从远方的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到近旁的老师朱西甯,今年又多了昆德拉。当参与我们心灵建设的人离开了与这个世界,至少可以庆幸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仍能陪伴我们度过漫漫长夜,熬过至暗时刻,重新安放心灵。不过还是希望唐诺活久一点,多写一点。
这几年随着女性主义浪潮的兴起,名利双收的男性艺术家纷纷落马。比如经常在综艺节目里露脸的一个心理学者,看似温文尔雅,实则道德败坏,利用权力侵害处于弱势的来访者。初闻或许惊诧,但深究一下便有迹可循:醉心学术的人不会长年混迹于社交平台,毕业多年还依赖名校头衔给自己背书;恪守专业伦理的人士不会频繁地抛头露面,把自己打造成娱乐明星以谋取名利。与之相比,隐匿身份的费兰特、没有智能手机的唐诺,仿佛落后于时代的古董,但格格不入的他们反而给予人对抗流俗的信心。我也想过假如唐诺被人爆料曾有不端行径,该怎么面对?失落失望是难免的,但任何人犯了错,都要承认和承担。我认同唐诺讲的许多道理,但我不会因为他没有知行合一就理想幻灭、遁入虚无。信念、价值,要亲历亲为才能化为自我的一部分,人应当自我期待、自我改进、自我更新,自己的功课不能寄望于别人。一个人如何能够保持清明?除了两三好友相互督促,自己也可以成为自己的镜子,就像《求剑》里写的,“也许‘两个自己’就够了,只要这两个能真正认真地、不懈不停地、不拒绝事实真相地对话下去,人跨出了唯一,世界从此不再理所当然,不再可用‘本来就是那样’来搪塞,不再是扁平的、背景画也似的存在,参差的眼睛互补彼此的死角……”
四
纵然晚熟,也还是跌跌撞撞来到了迄今为止最为清醒的人生阶段,想要更深入地探索自己,思考如何度过接下来的人生。
入秋后一个平平无奇的晚上,朋友邀我吃晚饭。饭后我骑着电动三轮回家,一路上闻着路旁小溪和树木散发的潮湿味道,想到一个月后租房到期,可能要离开此地,心底涌起丝丝缕缕的不舍、伤感。到了家附近的十字路口,雨渐渐大起来,我正要左拐,一道强光从左侧射过来,我来不及反应,只感到金属与金属的强硬碰撞。那个刹那我有些恍惚,不敢相信自己遭遇了车祸,但那沉重的一击又无比真实。记忆短暂消失了几秒,随后双手和膝盖触地的痛感以及被雨水淋湿的地面唤醒了我,我知道自己落在地上了。
老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有没有后福还不好说,可我后怕的同时的的确确感到幸运:断裂的几根肋骨需要几个月才能完全长好,但除了疼痛,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最重要的是小命尚存。我还有机会去读那些想读却还没读的书,去把那些打动我的文字变成一本本书,去写那些在心中盘桓许久却因怠惰而迟迟无法下笔的故事。那晚酒驾司机逃逸后,路旁几位好心的年轻人一直陪着我,帮我报警,开车把我送到医院,直到我的朋友赶去医院,他们才离开。几个朋友得知我受伤后,都提出借钱给我,怕我一时花销太大、入不敷出。这些陌生或熟悉的好意,让我更确信自己是个幸运儿。
独居这些年,我常常一个人买菜、做饭、吃饭、逛街、购物、旅行,但独自住院却是全新的挑战。我没有告诉远方的双亲,也没有麻烦近处的朋友照料,因为我想体验一下所谓最高级别的孤独,想看看特殊关头自己的身心承受能力如何。第一天肋骨疼得厉害,下肢也有碰伤,身体不能使劲,我请了护工,她帮我从医院食堂打饭,扶我起身吃饭和如厕。第二天,我感觉疼痛减轻了一点点,可以缓慢地行动,就告诉护工不必来了。头几天每次从床上起身,我都要做足心理建设,默默喊着“一二三”,鼓励自己忍耐从半躺到坐起那一瞬的剧痛。为了避免大幅度动作牵扯到肋骨,我把病床摇高,半躺着睡了几天。后来为了更好地休息,做完治疗我便打车回家睡觉。遵从吃啥补啥的习俗,请邻居开车带我去菜场买了几斤肉骨头,回家后慢悠悠地炖了一锅肉汤,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随吃随取。拍了照片发给几个朋友,一是想告诉她们我可以照顾自己;二是想告诉单身友人,独自住院没那么可怕,大可不必为了生病受伤时有人看护便妥协将就,随随便便地恋爱结婚。况且重病时惨遭男性伴侣抛弃的女人并不少见,那可真叫雪上加霜。
有位相熟的作者心疼我,劝我病了不要硬撑,该请人帮忙就请人帮忙。我一时没法详细解释,只说如有必要,我一定会寻求帮助。其实作为自小就喜好独处的人,与任何人朝夕相处、亲密无间,于我都有点困难。经历过集体宿舍、多人合租、三口之家的生活后,我非常肯定自己适合独居。无论是对帮忙的朋友还是对雇来的工人,我都不想勉强别人按照我的标准行事(比如不点外卖,不使用一次性制品,不浪费食物和水……),而我也很难接受别人对我生活的安排、干预,很难不为彼此的差异暗自纠结,倒不如拖着病体慢慢干活来得舒心。
年过四十,我依然有很多困惑,却也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如何度过未来的日子,想要与谁同行。如果用几个词概括我的理想生活,那就是待在自己家里,做书、读书、写书;偶尔和志趣相投的朋友见面或通话,聊聊各自的读写成果和人生感悟;平日独自过活,一年半载和父母孩子相聚一次(前提是父母孩子身心康健,毕竟我没有孤绝到六亲不认)。想来也很感谢父母,他们或许难以理解却愿意支持我的选择。选择一种生活就得承担相应的代价,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次意外让我意识到,我要尽量规律地作息,好好锻炼身体,保持健康,这样才能不仰赖别人,长久地享受独居的自在与快乐。
五
要说《求剑》中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的篇章,当属《瘟疫时代的爱情》。起初很难想象唐诺会着迷日本综艺,看完觉得这完全吻合他一贯的思考方式,他将搞笑艺人有吉和松子看成是小说创作者,认为他们在用说话的方式传达自己对人事的有趣、辛辣又深邃的洞察。最重要的是,唐诺认为有吉身上显现出一种“清操厉冰雪”的品质——只有克制种种欲望(简单说就是钱与权与性),人才能保持干爽清洁,一路朝着思维深处前进直到力竭。如同唐诺最敬重的老师朱西甯,几十年如一日地笔耕不辍,临终前仍在病床上写《华太平家传》。
在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愿未央》里,朱天心朗读了一段朱西甯写给刘慕沙的信:“一切的事业都不怕平凡,唯有文学不能平凡……文学乃是延长生命的永恒的灵魂之寄托。”假如没有读到唐诺,继而了解朱家两代人的生活,我可能不会那么快就明确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也不会安心地选择眼下的生活。从朱西甯到天文天心唐诺,他们向我展示了一条独立自足、无欲则刚的路:一方书桌、一扇窗户,居于小小斗室亦可观照大千世界,游历内心宇宙,进行无尽的精神探险。就像天文说的:“鉴赏力赋予你一种安静的勇气……带你穿过风雨飘摇的人间,带你抵抗人云亦云,抵抗媚俗,抵抗民粹,它不准你让渡的地方,鉴赏力就是不准你让渡。”
北京的初冬,终于在新书发布会上见到了唐诺。他的人和他的文字一样诚恳温和,眼神里透着笑意,谦逊得叫人吃惊。我很想上前跟他说点什么,真到了面前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送上一盒红茶和打印出来的两篇读后感。他接过去,双手合十,连连说“受之有愧”。老师,你不知道你给了我多少启发、温暖与鼓舞,不晓得如何才能回报你,但愿有一天我能写出像样的小说,请你看一看。有点羡慕那盒茶叶,按照一家子俭省的习惯,它可能会在朱家待挺久吧。
还有个深刻的印象不能不提。说话也好,写文也好,三不五时唐诺总会提到朱天心,天心叮嘱他做什么,天心又读了写了什么……处处可见朱谢两位同学之间的绵密关系:参与彼此生命的构建,见证彼此从少年到老年,并肩度过悠悠岁月。说一句神仙眷侣,大概不为过。《求剑》里收录了一篇《一个现场目击者的记忆和说明》,原本是朱天心的小说集《漫游者》的序言。唐诺说这部小说集是迄今天心最好的一部作品,期待她能创造新的惊喜。然而他知道她有不写的理由和自由,旁人纵使遗憾也勉强不来,只好写了一篇叫《请稍稍早一点开始写,趁这些东西还在》的文章,苦口婆心地劝说天心早点动笔。朱天心在纪录片《我记得》里说,唐诺平时不会催她写,连个眼色都不会给,只是每天到点就去咖啡馆写作,时间久了她也不好意思懈怠。《目击者》一文既是写作同道对小说内容、技艺、志向的由衷欣赏与深入解析(可对比胡兰成评价张爱玲的华而不实言辞),也充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杳远理解和同情”。想起了卢凯彤在某届金曲奖上的致谢:“我知道这个世界不完美,我的音乐不完美,我的人不完美,但有了你,谁还需要完美?”
唐诺说他的书只是一根绳子,希望读者借由他的推介进而领略和进入一个无与伦比的文学世界。跟老师相比,我还算年轻,但也到了糊弄不起耽搁不起的年纪,无论工作还是交友。认定了未来的路,就踏踏实实走下去,不要再为途中各色风景迷了双眼,停下脚步。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无多页(542+)
- 可以购买(624+)
- txt(112+)
- 下载速度快(144+)
- 盗版少(167+)
- 全格式(550+)
- 情节曲折(101+)
- 经典(507+)
- 五星好评(307+)
- 快捷(154+)
- 无漏页(146+)
- 实惠(418+)
- 内容齐全(300+)
下载评价
- 网友 游***钰: ( 2024-12-26 08:09:05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谭***然: ( 2025-01-08 05:57:21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曾***玉: ( 2025-01-07 13:49:47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习***蓉: ( 2025-01-09 00:44:14 )
品相完美
- 网友 冯***丽: ( 2024-12-18 05:43:46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寿***芳: ( 2024-12-11 02:50:15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瞿***香: ( 2024-12-27 08:25:19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堵***格: ( 2024-12-17 01:01:54 )
OK,还可以
- 网友 戈***玉: ( 2025-01-07 07:43:23 )
特别棒
- 网友 辛***玮: ( 2024-12-31 13:44:10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师***怀: ( 2024-12-27 06:35:55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温***欣: ( 2025-01-07 06:44:09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通***蕊: ( 2025-01-09 07:31:37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陈***秋: ( 2024-12-13 15:37:52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慢性咳嗽诊治常见问题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简明粮食干燥教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艺术的韵味/教师素养读本(04)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解读物业管理常见疑难法律问题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14年在职攻读法律硕士联考专业综合考试模拟试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资治通鉴一二三四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楚辞译注国民阅读·经典【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全新正版图书 辽金元社会与民俗文化 徐练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9787552029611青岛新华书店旗舰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精装]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济南的冬天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课外书 推荐散文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