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第二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第二版)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初版于2010年6月,曾被多所高等学校作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范本,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再版在保留第一版的“基本概念”“科技工作者应遵守的学术规范”“学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和“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四部分内容的基础之上,新增了“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因素分析”和“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剖析”两部分内容,以满足当前社会各界对于高校科研学风建设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此外,考虑到高校中有大量国外留学生就读的情况,本书第二版的目录章节还采取了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呈现。
书籍目录:
一、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s)
(一)学术共同体(academic community)
(二)学术规范(academic criterion)
(三)学风(academic atmosphere)
(四)学术成果(academic achievement)
(五)学术评价(academic evaluation)
(六)学术不端(academic misconduct)
二、科技工作者应遵守的学术规范(Academic criteria for scientists)
(一)基本准则(basic principles)
(二)查新和项目申请规范 (criteria of creation check and project application)
(三)项目实施规范 (criteria of actualization in research projects)
(四)引文和注释规范 (criteria of quotation and annotation)
(五)参考文献规范 (criteria of references)
(六)学术成果的发表与后续工作规范 (criteria of publication and followon studies)
(七)学术评价规范 (criteria of academic evaluation)
(八)学术批评规范 (criteria of academic criticism)
(九)人类及动物做实验对象的规范 (criteria of experiments on human and animals)
三、学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Relevant rules in academic criterion)
(一)引用(quotation and citation)
(二)注释(annotation)
(三)参考文献(reference)
(四)综述(review)
(五)编(compile)、编著(compile and edit)和著(compose)
四、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Definitions of academic misconduct)
(一)抄袭和剽窃(plagiarism)
(二)伪造(fabrication)和篡改(falsification)
(三)一稿多投(duplicate submission)和重复发表(repetitive publication)
五、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因素分析(Analysis of academic misconduct on social and personal reasons)
(一)社会因素分析 (social reasons)
(二)个人因素分析 (personal reasons)
六、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剖析(Cases analysis of academic misconduct)
(一)抄袭和剽窃 (plagiarism)
(二)伪造和篡改 (fabrication and falsification)
(三)重复发表 (repetitive publication)
(四)违反科研伦理 (violating scientific ethics)
相关文件(Correlated documents)
参考文献(References)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初版于2010年6月,曾被多所高等学校作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范本,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再版在保留第一版的“基本概念”“科技工作者应遵守的学术规范”“学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和“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四部分内容的基础之上,新增了“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因素分析”和“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剖析”两部分内容,以满足当前社会各界对于高校科研学风建设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此外,考虑到高校中有大量国外留学生就读的情况,本书第二版的目录章节还采取了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呈现。
精彩短评:
作者:黎星晴 发布时间:2024-04-10 22:58:12
非常好,很有警示作用的神话故事
作者:韩姨 发布时间:2021-02-02 00:31:29
这本书真的是太难看了。写得毫无章法,其实不应该叫《大流感》,应该叫《美国现代医学的起源与发展》。通篇充斥着众多美国医学史上能留下一笔的人物,他们的科研成果、生平事迹、人物性格。好不容易写到大流感了吧,要不就是谈政治,要不就又是开始写某位人物都做了些什么事儿,跑偏到很远。看起来又枯燥又乱,虽然是科普类读物,但也得有个主线思想的吧。还有不到两百页我实在是翻不下去了,准备放弃,这好像是我唯一没读完的一本书,太浪费时间了
作者:狐童子 发布时间:2018-02-09 22:44:35
很棒啊!既是很好的儿童成长故事,也是出色的中式妖怪奇幻小说,角色群丰富有趣,努力成长赢得认可,用平时的帮助他人赢来危机时候的众多援手,一堆鸡毛蒜皮的支线小事铺垫引出第一部的大事件。就算是很传统的故事主题和模式,好好讲,就能很精彩好看。看完第二本一起详细repo下,读这本书真是超开心的体验。
作者:Jean4you 发布时间:2011-04-03 20:40:41
小学时候看的,大概是接触得最早的漫画之一。连主角的名字什么都记得,当时真是翻来覆去地看……因为没有别的啊~
作者:shaw 发布时间:2020-03-31 14:17:16
精美但简短
作者:KkBLuE 发布时间:2024-04-16 18:52:29
理论方面不错,但是备考还需要看更多内容
深度书评:
女性主义者的爱情一定是一条丧尸路吗? | 《她厌男,她是我女友》书评
作者:李双双Joy 发布时间:2023-05-19 18:38:59
因为一下子被《她厌男,她是我女友》(以下简称《她厌男》)这本书的名字吸引,所以在大陆版还没有出版之前,先买了繁体字竖版的台湾版来看。这是一本让人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同时也是一本视角独特的书。
我基本上是在地铁上看的,每每因为作者的幽默而忍不住大笑出来。 虽然充满幽默,但同时也是一本让人因为感同身受而觉得沉重,觉得很窒息的书。在女性意识觉醒之后,那些缺乏性别意识,甚至厌女而不自知的男性们,我们还可能同他们进入亲密关系吗?如果真的进入了亲密关系,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作者把这个部分描绘得尤其生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其中。
今天的文章即是一次对书的推荐,又是一份探讨的邀请。随着很多女性前辈的努力,女性对于自己身处的父权文化看得越来越清晰,也对从前建构的以浪漫爱为基础,实则在规训和限制女性的很多思维和主流文化越来越带有批判性思维,但我们并没有真正的自由,不是吗?
父权制度仍旧像是无处不在的地心引力,让我们一次次回到它的磁场中。而醒来的性别意识,就像打开之后就再也回不去的潘多拉的魔盒,也像一把照妖镜,把浪漫爱建构起来的粉红泡泡轻易戳破,抽丝剥茧地让那些“看起来还不错的男人”一次次暴露出他们所浸淫其中的父权思维和视角。
我们会失望吗?当然会,并且就像《她厌男》这本书里描写的女主的表情一样,我们笑了,是那种“万念俱灰的笑容”。或许希望就是在这万念俱灰中渐渐腾升的吧?就像上野千鹤子在《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中说到的,在每个一对一的关系里,实现“一人一杀”,重新对另一个个体进行关于人权、平等和爱的性别教育,只是有时候我们也会问,真的这样就可以了吗?
下面让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女性主义者的爱情是一条注定的丧尸路吗?
01—
“见鬼”的女性主义者
在台版的推荐序里,小说家刘芷妤说:“在台湾,开始接触并认同女性主义的人,叫做‘开天眼’,指的是当某个人开始理解女性主义并用这样的知识去观看世界时,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反女性的人事物就像一个开了天眼,从此看得到鬼魂的人,往后便不得不时时刻刻意识到这个世界鬼比人多。而她们共同的痛苦也很类似:在大多数的人看不到鬼、害怕鬼、甚至不知道更不承自己就是鬼的情况下,这余下的人生该有多少举步维艰?”
我很喜欢“开天眼”的这个比喻。开了天眼就再也回不去了。我想起我们刚刚录制的关于性骚扰的声声不息的一期播客里,有位姐妹在投稿里说自己17岁时,被来家里的叔叔隔着羽绒服摸了屁股和下体,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结果父亲也是为那位叔叔辩护的,在那一刻他们的“头哐被炸飞,变成一摊蠕动的、充满威胁的肉泥”,从此再也无法把他们当成是人去看待。我很想说,妹妹这就是你的“见鬼”时刻啊!
我们都是孤独的见鬼者,在用女性而非父权的视角去重新理解世界的时候,发现那些厌女的思维、话语、言论、图片、影像,那些做着厌女行为,说着厌女话语的人们,竟然都是无处不在。这些人包括我们的父母、长辈、老师、朋友、男友和老公。而当我们试图指出“这里有鬼”的时候,也总会有人说:“我没看到,是你被害妄想吧?”“是你太敏感了吧?”“开玩笑的,你那么认真干什么?”“你想太多了吧?”
《她厌男》的作者,韩国作家闵智炯也把女性视角、智识和意识上的觉醒称之为“丧尸路”:外面那么多丧尸,出去了就会面临着被丧尸咬死的风险,而我们也并没有证据证明外面还有多少“留着一样的血液的人类”存在。所以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还是留在原地一个人生活更好?
然而就像闵智炯说的:“朋友们被我逗笑,而我心里流着泪。有时候我的理性支配着我,告诉我绝对不能被收编到固有的父权制度之下,脑海中回荡着不婚、不恋爱、不做爱、不怀孕的口号。但是有时候致命的孤独又会劫获我,我苦涩自问真的找不到和我共度下半辈子,赋予着辛苦人生意义的那个人吗?”
虽然没有韩国女性主义者们那么激进地喊着“不婚、不恋爱、不做爱”的口号的那种视死如归的决绝,我也的确是在无数个“见鬼”瞬间感受到“心如死灰”。虽然“恐弱”的我很想立刻反驳闵智炯说:伴侣不该成为赋予人生意义的那个人,作为异性恋的我们还可以从和女性建立家人的关系中获得意义,从创造中获得意义,从无数其他的事情和关系里获得意义。
然而孤独,没错,就是那种彻骨的孤独,也会在某个瞬间袭来,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想要与某个人相拥入眠,或者在“丧尸路”上一路狂奔,努力协助其他“人类姐妹”之后精疲力竭的晚上,也很想看到某个我爱的人的脸孔,跟他一起吃吃饭,聊一些跟“拯救世界”没关系的甜蜜的废话。
在梦醒时分,这条路就像一个迪士尼童话故事的重新解读:睡美人不是“被吻醒”了,而是被性骚扰了,甚至可怕的是,她在醒来之前就已经被强奸了,而她之所以昏迷,是因为王子在她的饮料里下了药……
带着这开了天眼之后“见鬼”的本事,奔走在“丧尸路”上,一面勇敢地挑战男性制定的规则在世界上“杀出一条自己的路”,一面又倍感疲惫孤独与不被理解的我们,现在开始走进这个略显奇怪的当代“爱情故事”里吧!
02—
“我”的奇怪女友
这本书最有趣的做法是从一个男性第一人称视角出发的,也就是说,书里的“我”是一个普通的“韩国男性”。这种“普通”就在于:“我”没有受过任何性别教育或者说女性主义教育,“我”觉得激进女性主义者充其量只是「仇男的女性酸民」罢了。此刻脑中响起了全嘻嘻问上野老师的那句:“请问您成为女性主义者是因为之前在与男性的关系里受了什么伤吗?”
从男主的视角出发,他简直是一个“没有缺点的好男人”:对女友温柔体贴,处处替女友着想,半夜担心在外聚会的女友还要去接她回家(他们并不住在一起),想要对女友负责,要跟她结婚生子的绝世好男人!明明出去吃饭也都是他在买单!他觉得很委屈。
好死不死,就是这样的一个“好男人”,重新遇到了他大学时候的初恋女友,彼时的她,已经变成了一名韩国的激进女性主义者。而他们的重逢也充满了戏剧性:在韩国「堕胎合法化」游行的街头,他恰好路过,觉得是一群“疯女人”,而她就是那群抗议的“疯女人”中的一员。他当然疑惑不解:她干嘛在大周末的,穿上黑色T恤,站在街头跟人群一起大喊“我的身体!我自己决定!” ?她干嘛显得这么迫切?女性主义不就是为了「图利」吗?图利和迫切,好像有点格格不入吧?还是喜欢初恋女友的他,最终忍耐不住想要跟她复合。她却提出如果重新恋爱,他先提出分手,就要给他一百万(韩元)。
尽管如此,他还是想要跟她在一起(并在心里默默觉得自己真了不起)。他觉得一定是她遇到了糟糕的男人,才“变成这样”的,他要用爱“感化”她,让她重新回到从前那个她,让她体会到“爱情的好”,然后心甘情愿跟他走进婚姻,完成结婚生子的任务。而完全忘了,她从最开始就告诉他:她并不想结婚。这一切都只是他们别扭且撕扯的关系的序曲。
后来发生的一切,用现在网络流行的语言来说,就是“典中典”了。她所在的出版社里,她的直属领导是一个女性,听到这里,他的第一反应是:
“不过既然组长是女性,工作上应该有占便宜的地方吧?组长漂亮吗?”
在她瞪了他,然后说「真够讨人厌的。」之后,他说到:“不是吗?女人在公司运用女性魅力……其实很常见,不是吗?”
她:“啊,运用吗?说的好听啊,运用,你现在的意思是女性们靠着撩裙摆获得职场成就。好像是这种意思?你知道这种说法有多厌女吗?”
跟女友打电话,他只想聊一些“平凡的话题”:「午餐吃什么、公司的人怎样和一些生活趣事」,而从她嘴里听到的是各种社会新闻:「非法入侵女生宿舍的男大学生强奸未遂,因告发男领导性骚扰而被公司辞退的女实习生,文艺圈的metoo运动」(我本土化了一下)。
而他的反应是:「总之刚刚你说的新闻事件,你太站在受害者的立场去看整个事件了,也许实际情形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不是吗?不能听信单方面说辞,以后说不定会打脸,发现是诬告。我们先静观事情发展,你说好吗?」
电话那头女友挂了电话。(只能说挂得太好了!)
这些话语你听起来一定不陌生吧?就在前几天,我和一位男性朋友通话,他还在问我:「你怎么看待史航事件中的反转?」
我问:「什么反转?」因为我确实不觉得这件事情有什么反转,所以整个人被问懵了。
他说:「就是微博上史航后来晒出来的聊天记录啊!那明显就是在互相调情,不是吗?为什么觉得被骚扰了,还要继续跟他见面,还说什么要约他一起运动呢?为什么当时不觉得是性骚扰,现在却要站出来说是性骚扰?」我们当时就这个问题聊了40分钟,谁也没有说服谁。
虽然此刻我的文字也不想用来说服任何人,但我还是想要重复回应一下这些问题(带着万分的无奈):
首先,在一段权力不平等的关系里,这种不平等不仅仅存在于上下级,而且存在于个体经验的差异,很显然做文艺圈掌握资源并且混迹多年的史航,和籍籍无名、初出茅庐的年轻女孩们,是权力不平等的关系,而权力不平等,意味着“同意”不是一种选择,而更像是不得不。
其次,为什么女孩们还要回应他,甚至还在微信的聊天记录里说下次还要跟他见面?
因为我们女孩他爹的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老师话,要乖,要讨人喜欢,要跟所有人搞好关系!我们礼貌地回应着对方,甚至不敢直接拒绝,我们努力维持着关系的体面,甚至还妄想让把我们当成猎物的混蛋可以把我们当人看。我们从小就被警告:「不要太敏感」「都只是在开玩笑」「你怎么那么不识逗」,所以我们屏蔽自己的感受、压抑自己的不适和恶心,努力假装一切都正常,然后继续回复对方。
关于「为什么以前不觉得是性骚扰,现在却觉得了?」这个问题,我想上野老师在《厌女》的增订版关于性骚扰的这个部分说得很明确。
这件事情关系到对女性经验的命名权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中:从前这种定义权掌握在男性手中,他们会说只是在「开玩笑」「闹着玩」「就是普通的夫妻吵架和摩擦」,而现在我们知道女性真正在经历些什么,我们知道她在经历「性骚扰」,她身上留下的伤痕不是「夫妻吵架」而是「家庭暴力」。
上野老师:「若无概念,经验则无从表达。正是因为有了概念,女性才能回溯过去,将自己的经验重新定义—那时的郁闷不快,原来就是’性骚扰’啊!」
所以不是从前我们不说,而是从前我们根本找不到语言来说明自己的经验是什么。
它显然不是「闹着玩」也不是「开玩笑」,因为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不舒服,我们在职场一次次被骚扰,甚至产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我们的工作热情被抹杀,每天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中,夜晚失眠,甚至想要辞职、自杀。这些经历都不是在「开玩笑」。
所以你问我怎么看这些「反转」,我告诉你这里没有反转,只有血淋淋的女性困境。没有什么诬告,只有压抑了很多年的愤怒。在如今的女性主义前辈们的奋力努力下,我们终于创造出了可以讲出自身经历,被一小部分人支持,而不是被荡妇羞辱、被污名的环境,所以我们当中终于有人开口了,仅此而已。
从前不讲不是因为不存在,而是因为根本没有讲述的出口和出路。
可是我亲爱的男性友人,我说的这些话,你又能理解多少?已然被你贴上“就是在聊骚”的“荡妇们”,你又愿意在何种程度上去理解她们话语里隐藏的「不愿意」、「不同意」?而我又有多少空间可以真正把这些话当着你的面讲出口?
更何况,我自己都在挣扎着去理解自身的处境。
每天不断积极地阅读、讨论、思考和学习,才获得了当下的这些不同于父权话语的语词来描述自己,那么还有多少缺乏智识资源的女性,她们在面对你这样的诘问时,会感受到强烈的不适,却找不到语言来为自己的不适诉说?
男性所说的「中立视角」,不过是由男人定义的「中立」罢了。而它实际上既不中立,也不客观。何为「真理」,何为「中立」,谁有权力来定义?上野老师说:“社会性别研究不适单纯地从女性视角对男性创建的学术真理进行补充,而是通过「女性是谁」「谁来决定女人之为女人」等问题不断地揭示学术的政治性。”
换句话说,我们这群女性主义者,在直接质疑定义权和知识的建构是从谁的视角出发,有谁定义,为谁和什么服务,又在压制和抑制谁。
回到书里,我想你现在大概能懂的男主女友体验到的那种“万念俱灰”了:和一个不承认自己也是“鬼”的人谈恋爱,很难,太难了。鬼当然也有温和的、凛冽的区别。凛冽的鬼会要我们的命,他们跟踪、偷拍、强奸、下药、家暴、谋杀。而温和的鬼呢?他们似乎只是在爱我们,但这些爱,却处处透露着不对劲。
就比如他只是规训我留长发,说他不喜欢短发的女孩;他只是规训我的身材,说我最近看起来有点胖了,或者他都不需要规训我,只是一个眼神,我就开始对自己的身材自卑了(毕竟已经被全社会PUA了这么多年,太容易启动了);他只是规训我,说他喜欢看我穿裙子和高跟鞋;他只是规训我,说我那么晚回家他会担心;他只是规训我,说跟其他男孩子(也有女孩子)一起玩,他会吃醋,会嫉妒;他只是规训我,说我再多读书,再深造,会给他压力,而且年纪也大了,到时候不好生孩子;他只是规训我,不要轻易辞职,哪个女孩在职场上不被性骚扰,忍一忍会过去的……
面对满嘴说着“为我好”的男友的规训,我却看到的都是鬼影,在他身上,鬼影重重,而我无法在他面前「做个人」。
03—
爱是奇遇,需要两个愿意冒险的灵魂
对于男主对女友,我始终不觉得那是爱情。在整个恋爱过程里,他一直想着的,是让她恢复「正常」,回到那个她成为「激进女性主义者」之前的样子。他说「我知道你不是这样的人。」而她回答「我就是这样的人」。
在这里我想引用一段作家荞麦在她的微博上的话:
“
……很多男人,真的喜欢女人吗?
当然他们想要拥有一个女人(女友、妻子),但是他们真的喜欢、享受跟女人相处吗?享受那种互动吗?还是说:互动只是拥有一个女人的手段和过程而已。等女人变成了女朋友、妻子之后,这个男人又再次消失了……去做他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跟男性伙伴一起打游戏、打篮球甚至去嫖娼)。
(部分)男性想要恋爱,结婚,但是他们真的喜欢恋爱生活和家庭生活吗?
这都不知道是男人的悲哀还是女人的悲哀。”
我其实也想问:男主真的看到了他女友真实的样子吗?看到了她之后,他真的会喜欢她吗?他真的可以享受和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吗?
其实我也在书里看到了某种男主的矛盾:一方面他喜欢女友这样有趣的女孩子,一方面他心里渴望的又是符合性别刻板印象的,温柔可爱的女孩子。但他不喜欢她的短发,也不喜欢她穿着中性,更不喜欢她戴眼镜、不化妆,穿着「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想去哪儿去就哪儿」字样的T恤。他不喜欢她去上街参加女性主义的游行,也不喜欢她发那些每天都让她愤怒的厌女的社会新闻,他不理解她为什么要这么关注这些东西,好好生活不好吗?他无法理解,无法共情,也绝对没可能参与。
我们男主是一个刚刚翻开一页书,就找到了「知识分子感」的阅读绝缘体,而女主却是一个阅读量超级大的编辑,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与贫瘠程度可想而知。当然我不觉得阅读是扩展视野的唯一途径,甚至很多人读了很多书,却还是学不会基本的做人(想想最近在文艺界那些披着“文学外衣”性侵性骚扰女孩的男人们)。但阅读的确是最便捷最朴实的让自己在智识上丰富起来的手段。如果一个人告诉我他从不阅读,但是保持着跟人的大量对话,或者一直在世界各地的现场拓展视野,他的精神世界也不会太贫瘠。
但现实是,我dating过的男性里,大部分都很无趣(抱歉,小伙子们!)。这种无趣大概来自于人生的某种漫无目的感:他们只是活着,但没有purpose,没有passion,没有让他们充满好奇心和干劲儿的东西,而他们过往生活里文化资本的积累少之又少,学习只是为了过往的考试,他们没有训练那种在智识上可能的丰富生活:为了好奇心学习,为了探索世界和自己而狂热地学习,并且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和对现当性的反思,每天都有新发现的那种快乐。
当然我也遇到过很多非常喜欢跟我聊天的男性,毕竟我充满奇思妙想和好奇心,懂得聆听和回应,温暖又不失力量,既尊重又有礼貌,想跟我聊天也很正常(对,就是这么厚脸皮)。不过那种大家在平等对话的感觉仍旧少之又少,很多时候我理解了对方,但对方无法理解我在说什么,这大概就是另一种层面的孤独吧!
在书里男主反复强调着女友的外貌:她哪怕不化妆,也非常好的皮肤(现在所谓的“素颜美”的说法);她的眼睛怎样,头发怎样,锁骨又是怎样的。每次他内心独白好爱她的时候,都是跟这些外貌有关,我不禁在心中叹气。
每夸一次,我的心就又沉一点。那如果没有好皮肤呢?如果不白皙呢?如果没有小巧的五官,没有玲珑的面孔,又怎样呢?你还爱她什么?
女性被男性凝视的目光性化、客体化。甚至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去享受这种“女性魅力”(去你大爷的女性魅力!)。书中男主的眼光,就像电影里通常是男性摄影师拍摄的女性镜头一样,一点点,一块块,把女性的身体肢解成一个个碎片。就像上野说的,一条内裤、一个胸部特写之所以能让男性「性致勃勃」,是因为他们的发情装置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女性,而是代表女性性器官的符号罢了,也就是说:任何女人都可以,只要是女性性器官的符号就可以。
我记得上野也在和汤山玲子对话的书《快乐上等!》里面聊到“扮女装”这个事情。
女人只要按照社会规范里“一个性感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去装扮自己,就会有男人对这套装扮发情。就像影视剧作品里无数次的“丑女大变身”:女主扮上女装,男主的眼睛就开始发光发亮。从前没有觉得不对劲,但现在想想:怎么她只有主动性化自己,你的眼中才能看到她的存在吗?难道不是爱她这个人,哪怕她完全不想扮女装吗?
我也会悲凉地想:作为并不符合主流审美的我,所谓的「闪耀灵魂」,在大部分男性眼里,大概也是碍眼之物吧?我朋友圈里“扮女装”时的照片总有男性留言,写的恳切之言的“小作文”,却鲜少有男性阅读。曾经那些说喜欢我的人,你们了解我是谁吗?男性们嘴上说着喜欢平等,实际上一旦遇到了智识上可以挑战自己的人,却基本退却三分,从前努力不让自己看起来成为他们嘴里“强势女人”的我,现在决定再也不会在智识上妥协。
如果说爱是两个灵魂的奇遇和冒险,那就需要我们首先从“鬼”做回人。
那些根本不承认自己是鬼的人们,我们要如何与之相爱呢?索性作者也没有完全把路堵死,在他们分手之后,男主终于开始对她有所理解了。
我想把结尾他们的一小段对话放在这里:
「你以前真的只是个平凡的女孩。喜欢看书、看电影、看话剧。是个不懂世事,无忧无虑的女孩。」
「我也以为我会一直是那样。」
「究竟发过什么事?」
她耸肩苦笑。「你还不懂吗?这让我想起我喜欢的一句。如果不解释就不懂的事,即是解释了也不会懂。」她只肯说到这里。
对她来说,如此理所当然的事,为什么我们男人搞不懂?这是所有问题的悲剧。而我们男人活到现在从没有尝试去了解,大多抱持这种想法。
「男人只会说自己过得更辛苦,花力气的事情都丢给男人做。」她说。
「嗯,我今天闭嘴吧。」我正经八百地做出闭嘴的手势,惹得她露出苦笑,一口气灌下啤酒。
「我是不是很讨厌?」我问。
「你确实让我很烦,这些不全然是你的错,你只是没好好思考过,单纯顺应环境,过你自己的生活罢了……那是你一直以来的价值观,仅此而已。」
男主虽然到分手都没有搞明白,为什么女友要坚定地做一个女性主义者,但他至少真的开始发问和好奇了。或者这是一切接下来可能性的开端。虽然他们再次重逢和相爱的可能性已经接近于零,但至少男主遇到的下一个女孩的时候,会因为前女友的女性主义教育,多一些对女性的看见,少一点陈规旧俗的制约吧。
此刻跟女主一样苦涩的我,也只能说:对于身边的男性友人,我能做的,也就是为你们未来的女友多争取一些你们对女性处境的关注吧,虽然我一直怀疑自己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我未来的男友(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人的话),他此刻就在哪里经历着自己的觉醒时刻呢?是否也有他周围的姐妹,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跟他讲述什么叫厌女,什么叫父权,为什么要关注女性主义?一次次在公共议题的讨论中跟他说明女性到底是怎样的处境?他自己能在父权的压迫中觉醒吗,从曾经的“半个鬼”还魂成人吗?
爱是生命的奇遇,而你我都在自我解放的过程中等待着奇遇的降临。
04—
女性主义者的爱情,注定是一条丧尸路吗?
从我刚刚的所有描述中,你一定感受到了,我并不乐观。或许我现在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我还乐观,是因为我感受到《她厌男》的故事只是异性恋女男关系的序曲而不是终结。
不管谈不谈恋爱,我们都要持续且终身解放自己。
女性已经在开天眼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那么各位亲爱的男性们,你们还要在老路上走多久?是要慢慢在父权的系统里被一点点抽走生命力,最后成为以蚕食女性为生的「吃人鬼」,或者看着其他鬼蚕食女性却默不作声的「沉默鬼」,还是勇敢地踏入少有人走的路,重新一点点做回人?这个选择权当然在你们自己。
当然我们女性自己也一直在跟自身身上厌女的部分做着抗争。我们被父权制度和文化不断割席,互相指责,也经历了彼此背叛,甚至在美国曾经最轰动的反女权运动也是由一位女性发起的,最终导致平权的法案没有在美国通过。权利的倒退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美国人在魔幻的2022年又回到了堕胎非法的处境里,女性对自己身体的自主权,竟然在一个政治早就实现了现代化的民主国家里,发生着如此到的倒转和倒退。
所以我们最后即不想责怪男性,也不想责怪女性,毕竟我们想联手改变的,是创造倾轧与不平等的父权制度本身。可是不反思,不质疑现在已经建立起来的男性统治的话语和社会结构,没有批判性思维,我们就根本不会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在性骚扰、性侵、家暴、杀害女性的案件里保持缄默的男性和女性们,你们的不作为和旁观本身,就是站在了父权的一边;没有各个国家女性解放运动参与者,和女性主义者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不会有女性现在基本受教育、工作和拥有财产等一系列基本人权。
你问我爱是什么?我的朋友,爱是最小单位的民主实践,爱是给予自由与成全的艺术,爱是两个平等的个体在这个满目疮痍的星球里惺惺相惜的相遇和看见,爱是苦涩人生里那一杯蜜桃味的汽水,爱是一场到彼此的世界里冒险的奇遇。我们无法预设奇遇的发生,但我们可以创造奇遇发生的环境,一个对女性和男性而言,都更加平等、尊重、真挚、多元,把人当人看的环境。
而在此之前,我亲爱的朋友,这还是一条丧尸路。还有那么多鬼需要绕开,那么多僵尸需要躲避,那么多新的未知要探索。每天我们仍旧会很累,抱歉,亲爱的,但我相信我们已经在创造奇遇的路上了。
没想到我在520这个日子之前,写出了这样一篇“别别扭扭”的关于爱的文章,也希望这些文字跟你们的相遇也是一场小小小小的奇遇,在你的心里撒下一些涟漪和种子,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也愿它给你力量!注:《她厌男,她是我女友》已经出了简体中文版,大家可以购买纸质书或者在微信读书上阅读!
END
也欢迎你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微信号:李双双Joy
英雄——桑提亚哥
作者:ans25ans 发布时间:2007-12-19 16:27:34
桑提亚哥,海明威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
1952年,《老人与海》出版,震动文坛。1953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创作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突出表现在其近作《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
海明威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之大,可以说难以估量。他的风格几乎感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所有美国作家。在名作家如詹姆斯•琼斯、纳尔逊•阿尔格兰、诺曼•梅勒等人的作品中,处处显示出这种风格的深刻影响。而《老人与海》获奖的理由“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自然也无可非议。“海明威式”的口语、自然主义的白描手法、深刻的心理剖析以及意在言外的“潜台词”,加上他的“冰山”风格等等,造就了他简洁流畅、清新洗练的文体。
但笔者认为单单只是靠技艺上的灵动和高超难以成就一位伟大的作家,也不能成就一部不朽的作品。在作品的背后必然有一些什么是可以触及我们灵魂的。比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成功的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塑造了加西莫多这一形象。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史”,其代表作《高老头普》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塑造了高老头等人物形象。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运用出色的心理描写塑造了安娜这一形象。
所以,笔者认为:一部作品,不管艺术技巧有多么的高超,失掉了人物这样一个载体是不会成功的。人物塑造是作品的灵魂。《老人与海》的成功也正式基于作者成功运用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现代叙事艺术塑造了一个鲜活而饱满的人物形象:桑提亚哥。
海明威在谈到人物描写时说:“作家写小说应当塑造活的人物。人物不是角色。角色是模仿。如果作家把人物写活了,即使书里没有大角色,但是他的书作为一个整体有可能留传下来;作为一个统一体,作为一部小说,有可能留传下来。”由此看来,海明威也是这样来此创作作品的。因此他便以类似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冰山”风格,抛弃了逐节铺陈的手法而讲究意境。在表现形式上也重简不重繁,以少胜多,意在言外。宁可留下很多空间让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也要突出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因此,我们先来看一下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是怎样运用一系列的艺术手法来塑造桑提亚哥这一人物形象的。
一、“冰山”风格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这就是他的“冰山”理论。
作者在谈到《老人与海》时曾说:这部小说“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里的每一个人人物,以及他们怎样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等的一切过程。“但结果,小说却被作者浓缩进只有五万多字,小说仅集中描写了桑提亚哥在海上捕鱼的惊心动魄的三天。以一个人物和一个事件来成就一部作品本来就已够简的了。然而,作者在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里仍极其吝啬他的笔墨。比如桑提亚哥的外貌描写,我们只看到这一处:
老头儿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两边脸上长着褐色的疙瘩,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晒成的肉瘤。疙瘩顺着脸的两边蔓延下去。因为老是用绳拉大鱼的缘故,两只手上都留下皱纹很深的伤疤,但是没有一块伤疤是新的。那些伤疤年深日久,变得像没有鱼的沙漠里腐蚀的地方一样。
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除了那双眼睛。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
但只是这一处,我们已经可以找到那种诗人产生情感的东西。就像是一副特别能打动人心的油画或者摄影作品:在暮色的大海边,一位老人弓着腰正拉扯着鱼网。周围很静,只有海浪拥挤沙滩和海鸟低廻私语的声音。风不响,听得见太阳一点一点地滴落。碰巧老人抬头看了看那将坠未坠的夕阳,落日的余辉将他的周身涂满金色,与他长年风吹日晒的红铜色皮肤相融,和谐的就像天生就该是这样。暗色里的痕影很深,年月已久,“像没有鱼的沙漠里腐蚀的一样”。而那双微凸的半眯的眼睛却无比的童贞。“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跟海水一样的蓝”,只因为心中简单的愿望。我们感觉得到岁月的印迹,每一块疤痕也写满了日子的丰腴。是单调的,孤独的,却也是让人满足而愉快。大海就是老人的家。
像这种让人遐想和无比激动的文字在《老人与海》中比比皆是。这是一种把作者、对象与读者三者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的写法。英国作家赫•欧•贝茨说是附在文学身上的“乱毛”被海明威“剪了个干净”、“海明威是个拿着一把板斧的人”,“斩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语,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删去了解释、探讨,甚至于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楚了古老神圣,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直到最后,通过疏疏落落,经受了锤炼的文字,眼前才豁然开朗,能有所见。”
是的,在海明威的文字里我们见不到通常那种铺陈冗繁,旁见侧出却又一览无余的描写。在桑提亚哥,我们不知道他的妻子怎么了,不知道他是否有孩子,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确切岁数。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老人,一个爱梦见狮子的老人,一个喜爱大海,喜爱大海里的一切生命的捕鱼的老人。他孤独,他倔强,他乐观而且单纯。
海明威极其吝啬笔墨于桑提亚哥的特定环境和背景,以他的八分之一来调动读者八分之七的想象。在简约含蓄的表达中,达到了一种深远幽蕴的艺术效果。让我们从桑提亚哥思想品质的抽象化和孤立化中揣测和领悟到桑提亚哥这一个体的独特魅力。
二、深刻的心理剖析
我们知道这是海明威最擅长的手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在《老人与海》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叙事艺术对桑提亚哥进行深刻的心理剖析,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英雄的内心世界。
海明威的这种心理解构与以前的一些擅长心理描写的作家不同。比如我们知道陀斯妥耶夫斯基就是一位善于心理描写的大师。其手法被称为“心理挖掘”。因他善于探索心灵的奥秘。陀斯妥耶夫斯基常以“双重人格”为主题,进行浓重的幻觉想象和对病态心理和性格分裂的描绘,甚至是“潜意识”描写精雕细刻人物内在本性和精神状态的矛盾变化,并将人心里的罪恶毫不留情地揭示在读者面前至于残酷的程度,在人性的敏锐剖析里凸现生活内在的本质及其深刻非凡的哲理含义。又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他致力于的是人的灵魂与道德问题的探究。运用的是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心灵辨证法”的心理描写技巧,即从体悟与解剖自己的心理开始,推己及人地在作品中表现人物的心理,通过描写心理变动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演变。在这种心理过程本身及其形态和规律中描写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是怎样演变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来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而海明威则不同。首先,他运用内心独白,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老人与海》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是桑提亚哥的内心独白。他在孤独的大海上孤独的思考着。
他想:鸟儿的日子过得比我们还要苦,除非是鹰鹭和那些强大的鸟儿,为什么海洋有时候这样残忍,而像海燕一类的鸟儿又给弄得那么柔弱,那么纤细呢?海洋是仁慈的,十分美丽的。但是她有时竟会是这样残忍。又是来的这样突然,那些在海面上飞翔的鸟儿,不得不一面点水搜索,一面发出微细而凄惨的呐喊,这种鸟儿啊,生来就柔弱得没有抗拒海水的力量。
桑提亚哥像一个小女人一样忧郁着感慨鸟儿的纤弱,他替鸟雀们伤心,特别是那弱不禁风的小海燕,他们永远在飞翔,永远在望,然而多半是永远找不到任何东西。
他想:一个人上了年纪可不能孤零零的。但这又是免不了的事儿。为了保养身体,我一定要记住趁着金枪鱼没有腐烂的时候就把他吃掉。记住,不管你吃得下多少,你也必须在明早把它吃掉。记住呀,他自言自语的说。
这里的桑提亚哥让我想起了《射雕英雄传》里被囚禁在桃花岛山洞里的老顽童,很孤独地练习左手打右手。桑提亚哥是寂寞的,就是那种我们对着镜子调侃自己的寂寞,像一个孩子一样简单地心思。类似于果戈理的“含泪的笑”,让我们在轻松简单的微笑中体会到深蕴的孤独。
其次,内心世界的外化,即通过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表情、动作、语言以及作者的叙述等,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暗示出来。在《老人与海》中尤其表现为桑提亚哥的语言和动作。
“海豚”,老头儿大声说。“一条大海豚。”
“大青花鱼”,他嚷起来,“它可以当作很好的鱼食,称起来怕有十磅重呢!”
直接而单纯的桑提亚哥,回到了大海就回到了他的幸福所在。他是天真的孩子,是海的儿子。
“它们都很和气”,他说。“它们在一道儿玩耍,寻开心,你爱我我爱你的。像飞鱼一样,它们都是我们的兄弟啊!”
“你多大了呀?”老头儿问鸟儿。“这是你初次的远游吗?好好休息一会吧,小鸟儿,他说,鸟儿,乐意的话,请到我家里去吧”,他说。
善良、顽皮的桑提亚哥,心中充满了与自然的亲昵之爱。他是爱的使者,是自然的孩子。
“不坏”,他说,“痛苦在一个男子汉不算一回事。”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坚强、自信的桑提亚哥让勇气和力量冲破惊涛骇浪,在勇者无惧的信念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成为英雄的化身。
在爱和勇气里,老人与海是如此的和谐美妙。他的孩子式的简单,他的广博的爱心,他的英雄气概,使桑提亚哥立体于我们的思想里,鲜活而丰满。他是一个老人,他是老迈的,但我们却无法从他的语言、动作,从他的内心读出衰老的涵义。只要心不老,只要心中充满爱和勇气。
海明威用它独特的表现方式让我们从桑提亚哥身上读出很多。尽管海明威曾说:“没有什么象征主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就是鱼。”但笔者仍不得不说,确实是读出了些什么,读出了那种向人生的磨难宣战,向生命的极限挑战,在困难、挫折、失败、痛苦与失望中永不气馁,向死亡做不屈不挠的抗争,愿意以生命来换取荣誉和尊严的信念和勇气。读出了一种文学形式下最高层次的人类生存意志。在其宁死不弯、誓死如旧的性格硬度外,读出了其深蕴的哲理性与象征意义。是那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越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我们看到作者将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融合,将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创造出一种体现人类尊严与命运重压下仍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桑提亚哥。
一、悲剧英雄:古希腊英雄内质的一种继承。
在读者心目中,古希腊的英雄应是健康的人体美与自由的意志美的完美组合。他们往往拥有超常的勇气、技艺、智慧和健美,并始终处在权利、利益、爱情和荣誉的巅峰。他们是阳光的儿子,世界的主人,最绚烂的极致。当然,尽管美好,这都只是表面的光环。透过这光圈,我们深入古希腊文化的精神,我们将可以发掘到古希腊英雄的两个重要内质。
首先,宿命的悲剧性,即人的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冲突。在被柏拉图认为培养了整个古希腊的荷马的思想中,他认为除了神以外,人生还受到另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即命运或“命限”的制约。这种人与命运的冲突成为古希腊文学和文化中的悲剧意识。在《荷马史诗》中,我们看到作为“神和人的父亲”、“沉雷远播”的宙斯自然握有操纵命运的神力。但是他不仅不能代替命运,而且一般也不能随心所欲的改变它的运作轨迹。当他试图拯救爱子萨尔裴东时,招致赫拉和众神的一直反对:“你打算把他救离悲惨的死亡,一个凡人,一个命里注定要死的凡人?”和“幸福的”或“快乐的”神相比,凡人是“可怜的”或“可悲的”。凡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便已受到命运的摆布,带上了死亡的阴影。即使是王者的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包孕悲愁的种子。人的属性使他最终无法摆脱死的胁迫,必须面临骨肉分离的结局。人生短暂,短暂的让人不寒而栗。在另一部作品被亚里士多德尊为悲剧典范的《俄底浦斯王》中,“命运”被描写成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象一个魔影,总在主人公行动之前设下陷阱,使其步入罪恶的深渊,成为命运的奴隶。
这种宿命的悲剧性也成了整个西方“悲剧意识”的源头。在后来的作品如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中,我们看到“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莫泊桑的作品告诉我们“我们什么也不知道,我们什么也猜不透,我们什么也想象不出。”自然,这种思想也从骨子里影响了作家海明威。他的作品中透出一种强烈的死亡意识。认为那是一个没有水,没有生命的荒原,它不服从于任何规律,她无情的粉碎人们的一切努力挣扎,它杀死“世界上最善良和最勇敢的人”,它象火海一样威胁着“燃烧的木棒上的蚂蚁”——人类。
在《老人与海》中,老人桑提亚哥被命运的手掌紧紧攥住。我们看到了在中国当代诗人昌耀作品《内陆高迥》中的那种意象:“孤独的内陆高迥空旷恒大/使一切可能的轰动自肇始就将潮解而失去弹性。/而永远渺小。/孤独的内陆。/无声的火曜。/无声的崩毁。”老人在旷远壮阔的大海被消解成一种象征。他的所有的挣扎和奋斗都成为宿命的玩笑。在路上,只能一直在路上,“而愈益沉重却只是灵魂的寂寞/谁与我同享暮色的金黄然后一起退入月光宝石?”一往无前的在路上,无尽的是彻骨的孤独,还有的是自言自语的落寞。沧海一粟,渺小的就像“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成为上帝眼里的小蚂蚁,在沙盘里用尽全力却只是可笑的行走。失败,是注定的悲剧。
我们在老人的宿命里无声的嘲笑着人类的命运。但同时,另一种情愫更慢慢地绕紧了我们的心,这就是古希腊英雄内质的第二个方面:英雄精神。这种英雄精神是一种在生活的艰辛中看到生存的意义,在战争的残酷中看到生命价值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要用有限的生命抗拒无限的困苦和磨难,在短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价值,使它在抗争的最炽热的热点上闪耀出勇气、智慧和进取精神的光华。因为人终究是要死的,但他应在生与死的战火中得到磨练,表现出即使在最酷烈的条件下也不准备放弃抗争和自我检验的决心。凡人中的精英不应回避生活的挑战,相反,他们有责任在赴汤蹈火的实践中,把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上升为对人生价值的追寻。
在《荷马史诗》中,荷马给他的英雄们规划了活要活的扬眉吐气,死要死的轰轰烈烈;畏畏缩缩,胆小如鼠,是降低人格的表现的这样一种有原则的生活。在《俄底浦斯王》中,中心人物俄底浦斯王虽受命运的捉弄,但他在邪恶的命运面前并不是消极顺从,而是努力抗争,并且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自我惩罚。海明威也便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为美国先民那种勇于冒险,不甘失败的热血所激励,不承认失败的现实,不怜悯自己的伤痛,在绝望的世界中展现出一个人必须有的样子:信心十足的走来,潇洒自若的走去,给世界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这种积极入世的自强意识,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是海明威在弘扬一种人类的行动精神:从美学意义上来说,是海明威贡献给人类的一种悲剧美,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崇高。
桑提亚哥驾驶着小船驶向茫茫的大海。面对不可知的命运,他的选择是接受和迎接,充满了冒险精神,他愿意成为一个行动的巨人。尽管对手的力量莫可名测,尽管失败是必然的,但是绝不气馁。桑提亚哥将古今西方流行的格言“不冒险,无所得”发挥到了极致。他是那么的镇定、勇敢和坚毅。当小船一无所获的驶回小港的时候,他曾经问自己:“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回答是干脆的、充满自信的——“什么也不是”他提高嗓子说,“是我走得太远了”。拼到底的桑提亚哥以他的精神胜利在必然的失败面前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伟大人类的抗争精神。
桑提亚哥是一个在悲剧观中产生勇气,在勇敢飞同时又伴随着悲观的悲剧英雄。成为古希腊英雄内质的一种完美再现。
二、生命英雄:海明威的写照
海明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年轻时期就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他对他所爱好的体育运动,诸如拳击、橄榄球等简直达到了痴狂的状态。在这早年的对抗里,他热衷于在一切事情中当第一名,如果当不上,他就放弃那项运动。比如他在橡树公园高级中学最后那年放弃踢足球,就因为那一年他没有当上锦标队的主将;而他不上大学的一个原因,也就是预料到要踢更多的足球。1918年5月,海明威以记者的身份参加美国的红十字会的战地服务队,并赴意大利前线。不料在那里不久便在驾驶救护车冲过火线时被一颗开花炮弹炸成了重伤,战地医院医师在他浑身上下取出了237块大小弹片,而海明威当时居然带着这些弹片,背着一个伤势更加严重的意大利士兵,在自己晕倒之前挣扎着到了救护站。这些伤疤为海明威赢得了意大利政府将授的银十字军功勋章。但战争的残酷恐怖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致使他的作品能够深刻地表现这种精神的惶惑,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海明威又毅然的投入到了这场民主与独裁的生死搏斗,并以此写出了其不朽之作《丧钟为谁而鸣》。之后,海明威消溺了很长的时间,很多人认为他已经丧失了创作的精力。但在1952年,海明威拿出了一部丰碑一样的中篇《老人与海》,并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8年,海明威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痼疾顽强搏斗了近三年。最后,决心主动地摆脱病榻上的痛苦折磨,在1961年7月用他心爱的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海明威的一生就像是一部小说或者就是热烈的夏天。他是“生则重生,死则安死”的最好写照。“活着,就要勇敢的活下去”,活的精彩,死则“与其等到希望破灭,抱着病残的身躯痛苦呻吟死去,不如血气方刚,怀有雄心壮志,高高兴兴地在烈火中焚化。”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晚年作品《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子,我们从桑提亚哥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作者的影子。海明威也曾经说:“我决定把我所经历过的每件事都写进小说……这是良好而严格的锻炼。”我们在桑提亚哥身上虽然没有看出作者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但我们却感受到了那种生与死的精神。桑提亚哥同海明威一样是一个要活的精彩的人,永不气馁的人,愿意用自己的精神向命运挑战的人。尽管老人最后失败了,但老人却傲然地面对了死亡,完成了一次生命的交响。尽管海明威自杀了,这或许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毁灭。但如果用海明威所一贯歌颂的绝不认输、藐视死亡的“硬汉子”精神相比照分析,他的自杀也未尝不是对病魔采取的一种“宁死不屈”,与之“同归于尽”的解决手段,他完成了对于生命的超越,成为了光荣与幸福之峰巅的死者。桑提亚哥与海明威在这种勇敢的面对与考验里成为了生命的强者,成为了生命英雄。
三、最后的英雄:最后一个真正的精神贵族
进入到现代主义,在尼采的“上帝死了”、“打到偶像”、“一切价值重估”等口号下,作家不再坚守传统的理性原则,不相信人道主义的理想,而是站在生命本体论的立场上思考世界与人类的前途。更关注于人类本身,追求人的生命欲求,自我消解、压抑、惶惶不可终日的虚无感、威胁感与恐惧感。描写人性丑的一面,如堕落、畸形、、变态、瘟疫等,将自我的平庸和恶进行自我暴露和撕裂。现代主义文学中再也不见了英雄的痕迹,英雄支离破碎,剩下的只有“反英雄”之后的无奈和悲哀。
桑提亚哥成为了孤独的留守者,最后一个英雄。他的那种为了某种理想和信念不畏险阻、不恤其身、拼搏到底的道德勇气和执着意志被消解成反英雄的那种面临人生难题的唯唯诺诺、全无主见,缺乏了崇高的人生目标和维护某种信念的意志力量。表现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格里高尔成为了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大甲虫。表现在乔伊斯《尤利西斯》中,布卢姆成了奥德修斯的滑稽版。面对妻子的外遇只是无可奈何、吞下苦果、委曲求全。遇到暴力袭击也不反抗,只会逃之夭夭。对于别人的奚落和侮辱也只好忍气吞声,仅以抽屉里的黄色照片和偷窥女人的内衣来满足自己畸形的心理。成为庸俗和无能的代名词。表现在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用一种“恶意的手段”来摆脱困扰,即去扮演一个他人要求你扮演的角色,然后按角色的要求来行动。“我大概倒喜欢像一株植物那样活,不为什么重大的事情去拿主意。”他的逃跑也只是为了生存,他不会为了改变境遇去做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反英雄都得了一种病——人格软骨症。英雄,成了一个可悲的玩笑。
桑提亚哥成了最后一个英雄。他的个体魅力与崇高的悲剧美也就成为我们心中英雄的巅峰,成为留守的最后一个精神贵族。
海明威像普罗米修斯一样,参照生活中的生命,又重塑了一种生命形态。他挖掘其硬汉子精神的潜能的无限性,以文学形式对人类英雄气质的升华进行另外一次尝试。他的桑提亚哥被理想化为一种性格、一个人格、一种意志、一种信念、一种风度、一种美感、一种生命形态,成为人类英雄的真正之所在。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一般般(340+)
- 无水印(465+)
- 微信读书(555+)
- 博大精深(185+)
- 实惠(181+)
- 值得购买(582+)
- 图文清晰(392+)
- epub(226+)
- 值得下载(658+)
下载评价
- 网友 邱***洋: ( 2024-12-20 07:18:39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孙***美: ( 2024-12-29 01:50:41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饶***丽: ( 2025-01-02 04:57:15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相***儿: ( 2025-01-01 03:19:36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温***欣: ( 2024-12-16 06:11:32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扈***洁: ( 2024-12-18 08:45:38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陈***秋: ( 2024-12-23 09:29:57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车***波: ( 2024-12-19 08:02:33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常***翠: ( 2024-12-17 10:30:25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曾***玉: ( 2024-12-31 00:44:04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隗***杉: ( 2025-01-04 09:57:37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孔***旋: ( 2024-12-24 12:06:15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曹***雯: ( 2025-01-05 22:02:38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石***烟: ( 2024-12-16 08:48:06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寿***芳: ( 2024-12-27 04:40:05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华图湖南公务员考试用书2024省考湖南省公务员行测申论教材湖南公务员联考资料公安湖南省考公务员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立法模式构建视阈下银行重整法律制度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非常容易跟着做:手作布艺技法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小学生涯教育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时装设计行业职场指南 Lisa J.Springsteel(莉萨.J.斯【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初级会计电算化上机考试题库 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辅导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雪域丧葬面面观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论文写在大地上·徐锦堂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十大古典名剧(上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解构与重塑: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审判思维与方法(第二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