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仇画列女传 (明)汪道昆 编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2:02

仇画列女传 (明)汪道昆 编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仇画列女传 (明)汪道昆 编精美图片
》仇画列女传 (明)汪道昆 编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仇画列女传 (明)汪道昆 编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568316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5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120.0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线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2:02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本书由明万历年间安徽歙县人汪道昆在西汉刘向《列女传》的基础上,增补部分女子事迹编写而成。每篇都有明代有名画家仇英所绘插图,所刻版历线条流畅、细腻,是明代版画的精品。


书籍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请叫额聂小仙儿 发布时间:2021-09-21 09:52:16

    中秋话中秋

  • 作者:rjx 发布时间:2019-09-18 06:34:01

    甚佳。读完对于财政各方面的了解都有所增进。结论部分更是升华了一般社会理论。

  • 作者:大路微尘 发布时间:2017-12-31 14:18:46

    入门者可以看看,对足彩有个大致的了解。里面的技术分析基本都过时了,没有参考意义。

  • 作者:Chieu.羅 发布时间:2011-01-07 21:43:06

    课本本身还行,但授课的容嬷嬷,不给力。

  • 作者:澡堂哲学家 发布时间:2024-03-31 15:40:25

    扫盲用,湖北省图书馆看完,读完有点直观感受

  •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04 17:41:08

    Éponine死了……朕心好tm痛

    Gavroche死了……朕心好tm痛


深度书评:

  • 如何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作者:铂程斋@喷嚏网 发布时间:2008-06-03 20:15:28

    (一)

     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民间关于“地震预测”的各种质疑和方法,纷纷出笼。而官方地震局和专家则坚守“地震的不可预知性”和“科学性”。双方是各执一词,互不买账。

     我们不懂地震的小老百姓,就只好看热闹。看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风风不相容?

     其实在这种事情上,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相信他们的任何一方。巴菲特有句名言:是否要理发的理由,不要去问理发师。

     不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是人性的天然限制决定了,很多时候,我们不愿看到,或不愿承认:我们的自大或无能。

     基于指责的方式,如何才能改变成基于沟通的方式?如果大家都在争论对错,而忘记了关注结果。那真是再愚蠢不过的做法了。

     在下面的文字里面,我试图用《黑天鹅》里面介绍的一种思维方式,来解释“地震是否可以预测”这样的问题。试图抛砖引玉。

     大致包含这样几个方面: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中性系统;

     【2】人类思维的三个毛病;

     【3】为何地震不能准确预测、预告;

     【4】不能准确预测,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什么也不做;

     【5】总结:我们该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二)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中性系统

     什么是中性系统?简单的说,就是:凡是可能发生的,就一定会发生。中性系统的特点就是:偶然性,不确定性。

     

     这种观点跟我们平时所接受的教育,我们教育所灌输的科学观点,大相径庭。我们很容易被这样的想法所迷惑: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钱,买到足够的计算机,有足够多的人才,我们就可以建立任何复杂度的模型,解开世界上的任何难题。(地震的预测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是,事实上,计算量会随着变量的增加,计算成本成几何级数增加,成为不可能的任务。只要想想,我们用巨型计算机计算并预报天气的事实,就可以知道这一点。

     在电脑时代,我们很多时候无法理解牛顿的伟大,所有科学成就背后隐藏的秘密就是:简化到计算成本很小,而且非常符合评价我们所需要认知的系统或应用的有效范围内。

     我们的书本把这些简化出来的有效规律,称之为客观规律。这种认知世界的有效方法,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想法:世界充满了各种有规律的秘密,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

     我们没有意识到,在处理复杂世界的时候,我们首先做了选择性的筛选,做了简化处理。我们只需看见符合的东西,其他的被遗弃了。

     

     但是,我们不知道那些可能被我们忽略的东西,会不会导致“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是指有如下三个特点的事件:稀有性;冲击性和事后(而不是事前)可预测性。(显然,汶川大地震就属于该类事件)

     “黑天鹅”属于意外性事件,它在通常的预期之外,在发生前,没有任何前例可以证明,但一旦发生,就会产生极端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人的本性倾向于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织或寻找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

     【2】人类思维的三个毛病

     中性系统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会给人一种感觉:直接导致“不可知论”,导致“科学失败论”。

     显然,这不是我们的用意。我们的目的是,要警惕思维的陷阱:认识到人类思维的天然不足,认识到科学工具认知的局限性,找出应对复杂、未知事件的基本方法。

     第一个毛病:几乎所有关心事态发展的人似乎都确信自己明白正在发生什么。

     在地震后,关于余震持续时间的说法,专家们是这样信誓旦旦地说的:余震有可能持续1周,也可能2-3个月,或者好几年。

     你认为这样的真知灼见,对于生活在余震地区的人来说,有何实践上的价值呢?

     第二个毛病:事后过滤、后视验证机制。

     地震发生了,然后,反过来说蛤蟆的事情,大家都觉得是太明显不过了。如果地震没有发生,蛤蟆不会成为证据,只会被过滤、遗忘。

     地震后,有人这样说:我把我家的狗给打了,地震也不告诉我!!!平时叫得那么欢,地震了还没事似的睡觉!

     大家都想当然以为狗狗比地震局可靠,结果发现,狗狗也一样不可靠。

     

     第三个毛病:信息越多,干扰越多。

     在中性系统里面,有很多的信息,跟只有很少的信息一样麻烦。信息少,不足以做出决定性的结论。信息多,不知道哪种信息才有决定性的力量。

     这样从结果来看,知道和不知道信息的差别很少。

     如果是权威部门掌握了所有的信息,那么这种高敏感的信息,会直接引发责任的风险。所以,这些部门说或不说,日子都不会好过。

     这次512地震,地震局又被大家骂了个狗血喷头。迫于责任或大众的压力,全国的地震专家们在成都会诊,得出了5月19日-20日可能有6-7级余震的预警。

     5月19日晚,地震预警通告从电视台发出,成都片刻间成了绝望、恐慌之城,大家纷纷离家出门,落荒而逃。当天晚上1点过,在平武发生了5.0级余震。算是虚惊一场。第二天,政府又出通告出来解释。

     这次地震中,我所经历过的两次最大的余震6.1级那次和6.4级那次,都是在家里。

     6.1级余震发生在夜里,睡觉被晃醒了,有10秒钟。6.4级余震震感强烈,持续了1分钟。两次都没有任何官方的预报。

     根据此次地震的实战经验,我的结论是:如果谁告诉我在某天,某个相对精确的时段,发生某级地震。我基本上的判断是: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谣言。

     【3】为何地震不能准确预测、预告

     在地震预测方面,根据以上的分析,大致可以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在思维的局限和技术、知识积累各方面,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有效的规律。或者说,决定的因素超乎寻常,基本上没有这样的规律。

     我基本上赞成这样的说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希望准确进行临震预测是不现实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科学貌似强大,但对于大自然的复杂性来说,还是太幼稚了些:

     (1)在地震方面的基础技术和数据积累不足,大多的预测手段和水平,也都是完全基于经验主义;

     (2)此次地震后冒出来很多预测的方法:比如,动物观察法,地震云法、气象法、潮汐法,地震波法,还有概率推演法。这些方法都是属于用事后验证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有效性”。

     甚至,我看到有人反复强调说自己预测了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他们解释自己没有大量发布消息的理由是:

     “在国内内部交流而不是公开发表。我之所以不急于公开发表,主要是为了慎重,我只是打算在地震预报实践中使其经受反复检验,取得应用效果”

     这种解释,刚好符合上面说的思维的陷阱。

     看来,验证这些方法的最好办法,不是说他们预测了哪些已经发生的大地震,或者成功的几率多大。而是,有谁可以拍着胸脯,告诉我:下一次的大地震,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以什么震级发生?

     我相信,所以成功预测的消息,都是在震后发出的。没有发生的预测,成为了沉默的证据,永远不为人知。

     如果所有的人告诉我的都是一个概率,我知道,所有的方法的价值其实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这种预测的概率,决定了地震预告的可能性。

     从理性上讲:有大地震,就应该预报。关键的问题是,操作性很难。

     有人说:如果预报100次,99次失败了,正确的那一次,就可以救你的命。

     一种现实的可能是这样的:你预报了100次,可是,当你预报到50次的时候,就没有人会再相信你的预报了。因为,对于前面都是错误,人对不可靠的信息的办法是将其垃圾化,预报成为了噪音,其信任度很差,久而久之就被忽略了。人的本性就是不会为了从不发生的事情操心。

     这就是人性的特点,哪怕知道地震是要命的事情。但大家都认为,地震是很危险,但它从来就没有来过。那该怎么办呢?政府和个人都要找一个可以支付的平衡点:我们要花多大的精力、成本,来面对不知何时到来的地震呢?

     如果已经发生地震了,怎么预报,大家都会警觉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自然麻痹的。

     今天看到的一则地震笑话是这样说的:

     有一天,又发生了一次余震。大家都习惯了,再没有慌张跑出去了,大家各自在猜刚才发生的余震是多少级,有的说,得有5级;有的说,不止,得有5.5吧.老孙没有感觉到余震.大家问他为什么?他说,咳,我现在最低消费是6.0。

     【4】不能准确预测,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什么也不做;

     地震无法准确预测、即时预报,是一件让人沮丧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什么也不做。

     其实,解决的方法非常简单:既然现在临震预测各方面的条件不成熟,那就不要在预测这件事情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地震后,有很多文章介绍日本和美国防震方面的情况:

     日本在很多年前,基本上已经放弃了预测地震方面的研究,转入对抗震体系方面的建设和持续投入;美国也是在预测方面投入减少,开放其地震监测数据库,让更多的民间力量进来,他们的办法是:我们预测不了,但是,我们提供数据。你们自己看着办!

     当然,两个国家在地震多发地区的城市建筑布局和规划方面,都是很费了一些心思。

     我觉得日、美两国在地震方面的认识论,比我们更加理性、具体、务实,有效合理得多。他们避开了渴望一劳永逸的思维陷阱,并不寻找临震预测的葵花宝典,而是从技术可行、成本可行的防灾减灾方向入手。

     我也觉得如果中国地震界能出一个牛顿式的人物,会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事情。但在伟大人物被证实之前,我怎么都还得想想看:如果下次地震同样无法预测,无法预报,该怎么办?

     我们再把地震局骂一次?然后,又冲到倒塌的废墟下,用手从钢筋水泥中救人?

     解决地震的方法,不一定要事前解决,因为事前如果根本无法解决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转换思路、改变策略。

     在面对类似地震这种事情上,《黑天鹅》建议的基本的策略,是有其参考价值的:

     我们接受不可预知的现实,从结果出发,为了寻找更好的结局,从多个预防的层面,找到不止一种减少灾难的途径和方法。地震中,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和财产,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建立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信息该如何传递、地震带的房屋该如何规划、建筑结构和材料该如何配置、学校里的防灾自救教育该如何进行、灾害后的疫病防治、次生灾害、救助保障该如何配套进行等等。

     这些不需要太多的高科技,不需要超人,只需要适当地规划和组织,在灾害之前做好演练和准备。使得灾害降临的恐惧和危害,得到真正有效的控制。

    (三)

     再没有比经历地震这样更简单的事件,告诉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可预知的世界里。未知世界里发生的一切,有好有坏。

     当我们发现有很多超越了我们的能力,我们无法预测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不要迷信专家,要随着事情的变化而改变。尽可能利用好的意外,尽可能防止坏的意外。关注结果,然后,做出选择。

     《黑天鹅》是这样的一部书:它颠覆了我们对于科学和对专家的盲从。它告诉我们该如何用智慧来反省知识的盲区。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工作者,你或许会不太愿意接受这种对不确定性的认识。你会看到作者一点一点地撕开人类在思维、表达和认知模式中的各种伪装。

     它也告诉了我们人类在处理复杂事情面前为何如此充满了智慧和可能:即使有很多事情超出了我们的知识和能力的范围,但是,无须害怕,只要我们能够按照本性,保持人性中的诚实、勇敢和想象,我们敢于放弃对专业的控制,不太执着于自己的知识、经验。

     不要关注可能性,而是要关注结果,在黑天鹅到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

     

    喷嚏网:原创

    www.dapenti.com

    ps:这本书适合于做系统分析、设计的人看,可以开阔思路。

    我个人猜测“黑天鹅”的思想,可能来源于系统论。

  • 穿越历史的迷雾去寻找那些尘封已久的真相:《1942斯大林格勒》

    作者:深溪虎 发布时间:2018-01-13 16:48: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想必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毕竟从小到大的历史课本里面都不会错过这个重要的转折点,并且对此大书特书。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看这样一本差不多有五百页的大部头呢?

    利用新年假期,花了十二个小时零五分把这本四百九十三页的砖头啃完之后,大有收获。因为穿越历史的迷雾去寻找那些尘封已久的真相,本来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关于这场世人关注的战役,具体的进程已经有太多著者加以笔墨,不再赘言,仅仅罗列几个数字,以窥一斑。

    整个战役从1942年6月28日一直打到1943年2月2日,跨度长达一百九十九天,按照时间顺序,包括蓝色方案,天王星行动和土星行动三个组成部分。

    由于规模太大加上各种客观因素,关于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的统计口径一直存在各种争议。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军队伤亡人数超过八十五万,其中被俘人数仅为九万人,而且这些人大部分也没有机会活着回到战后的德国。而苏联方面损失更为惊人,部队伤亡超过一百一十二万,由于前期的城市防守作战,所以还有大量已经无法统计人数的平民沦为无辜的牺牲品,有据可查的是仅仅在德军攻入城区的第一周,就已经有四万平民被杀。

    所有的历史书上都会写到这场战役意义重大,那么这个意义重大到底在重大在哪里呢?

    战争层面:这一战吞噬了德军在东线战场南翼超过四分之一的兵力,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的:“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的力量,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由于德军本身的双线作战导致的资源紧张和苏联庞大战争机器全力开动之后形成的此消彼长,使得至此以后,德军在整个东线战场都失去了主动权,被迫由战略进攻转为了战略防守,为埋葬纳粹德国的棺材敲下了第一枚钢钉。

    政治层面:由于苏军在这一场堪称整个二战期间规模最大,最为血腥的战役中令人瞠目结舌的表现,这个表现前面可以加上“强大,英勇,不屈,残忍,野蛮,不死不休……”诸多形容词,并且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这一钢铁般的事实使得斯大林在随后进行的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中占据了此前从未拥有的话语权。此种影响之深远超乎当时所有人的想象,战争期间德国内部势力的分化,斯大林在国内进一步被推到了神坛之上,战后东西方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冷战铁幕的形成等等,追溯上去都可以看到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影子,可以说双方几百万人的鲜血和生命使得谈判桌上衣冠楚楚的政治家们手中的筹码又发生了诡异难测的变化。

    基于此,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当之无愧。

    这些历史上的细节都在作者安东尼•比弗的笔下得到了完美的重现。

    此处必须要介绍一下这位英国历史学家和畅销书作家。安东尼•比弗, 曾就读于温彻斯特大学和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后随军在英国和德国服役5年。发表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且被翻译为30多种语言出版,销量将近400万册,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被肯特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个人认为《1942 斯大林格勒》是非常好的一本书,无论是从研究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欣赏文字的角度来看都是如此。既有宏大战争场面的背景介绍,也有或高贵或卑微的个体微观描写。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把个体的性格同他们的每一个决定,以及每一个决定引发的后果都建立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从而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如果说前面的优点很多作者都可以做到的话,后面的这一条就显得难能可贵,读起来特别有意思。举个例子,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失败的原因其实有很多,其中一条就和战役的幕后决策者和直接参与者的性格脱不了干系。

    希特勒,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他和蒋介石有几分类似。他们都非常善于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也经常会有很多杰出的战略规划,但是一旦涉及到具体的战役指挥,无疑就是他们显而易见的短板了。不得不承认打仗这个事情,有的时候还真的是靠天赋吃饭,而希特勒,这位一战时期的陆军下士,比起手下那些群星闪耀的如云猛将,他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放手,关注结果就可以。可惜,按照他极端偏执的性格和完美的控制欲,这是不可能的,而这也正是训练有素,悍勇绝伦的德军无法逃避的阿克琉斯之踵。

    保罗斯,心思细腻,运筹帷幄,无疑是最好的参谋长人选,但是多谋而不善断,却使得他并不适合坐在第六集团军第一把手的位置上。不要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种古今中外各国名将的标准配置,就连苏军已经完成合围,德国东线最大的机动兵力危在旦夕之时,他依然优柔寡断,固守陈规,坐待最后一线生机从手中流逝。如果说希特勒应该为了战略层面的瞎指挥负责任的话,那么这位在被俘前一天才被晋升为德军元帅的指挥官就该为自己在战场上的不作为而签下大名。

    曼施泰因,德军二战期间最为才华横溢的陆军将领之一,当然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连这个之一都可以去掉。他身上流淌着一半的犹太血统,按照典型的纳粹军礼来训练自己的小猎犬,经常在公开场合质疑希特勒的战略部署,同时不断声称要对犹太人更加严厉一些,对待轴心国的同盟军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意大利人以及希维人(投降德军的苏军和乌克兰人为主)从不正眼相看,和国防军中的反希特勒势力若即若离。诸如此类的各种矛盾综合在一个人身上,再看他做出的每一个军事决定,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后期,会是非常意味深长的一件事。

    当然除了德军以外,对于战壕对面的苏军将领作者描写同样颇为传神。斯大林自不必说,朱可夫,叶廖缅科,崔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等等一个个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在作者绘声绘色的笔触之下,仿佛直接从历史深处走到了读者的眼前。尤其是读到无论对于敌人还是自己人都像冬天的暴风雪一般无情的NKVD,万般滋味,涌上心头。

    所有这一切,对于读者来说,是一种非常愉悦的阅读体验,作者功力可见一斑。

    如果说本书有什么小小的瑕疵的话,那么可能因为比弗到底还是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吧,而约翰牛对待斯拉夫人的态度,嗯,你懂的。另外想对出版方海南出版社说一句,翻译原著除了信达雅之外,如果能够照顾一下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是不是会更好一些?毕竟中文里面并没有那么多英文里面大量运用的倒装句式。

    延伸阅读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陆犯焉识》

    螃蟹的耳朵长在腿上吗?

    刹那芳华

    帮你打开大自然世界的一扇窗:《哈尔罗杰历险记》

    李中堂的八张面孔

    有一本奇书:《荡寇志》

    历史故纸堆里翻出来的小玩意儿:《怛逻斯之战》

    新加坡眼里的中国和中国眼里的新加坡:《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知不足方可奋进:《鸿观》

    深深话,浅浅说:白先勇的《纽约客》

    从《寂静的春天》到《硬绿》,并不仅仅只是从左到右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差评少(625+)
  • 一般般(555+)
  • 无水印(252+)
  • 速度快(148+)
  • 内容齐全(90+)
  • epub(365+)
  • 书籍多(660+)
  • 中评多(92+)
  • 图书多(400+)
  • 少量广告(101+)
  • 无漏页(296+)
  • azw3(164+)
  • 无缺页(141+)

下载评价

  • 网友 石***烟: ( 2024-12-18 23:22:18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邱***洋: ( 2025-01-05 18:40:43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孙***美: ( 2025-01-03 17:24:34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訾***雰: ( 2025-01-01 23:19:2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通***蕊: ( 2024-12-16 15:05:03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车***波: ( 2024-12-19 00:09:21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濮***彤: ( 2025-01-06 15:01:58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国***舒: ( 2024-12-10 14:26:55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寇***音: ( 2024-12-15 09:29:29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冯***卉: ( 2025-01-06 14:29:03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师***怀: ( 2024-12-23 15:39:10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