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的学问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说理的学问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现代社会的根基是说理,即基于推理分析的对话。然而,说话并不等于说理,推理之知也不同于感知或洞见。说理意识及其能力,是需要培育和训练的。大学之学问贵在批判性思维训练,而后者的外显就是面向各类题材的说理及其评价。 本书采用当今国际上流行的图尔敏“六要素”模型为主要工具,辅以常见易混淆概念的逻辑辨析,紧密结合报刊杂志以及新媒体上的各种说理案例,分专题开展一系列教师引导评价、学生深度参与的批判性阅读和写作。本书作为供大学生使用的一般教材,既不同于流行的“批判性思维课”,也不同于传统的“逻辑导论(形式逻辑)课”。与“逻辑导论课”相比,虽然同属于广义的逻辑课,即某种推理理论,但“说理的学问”在内容设置上更加情境化、案例化,力求从“各种抽象的形式技术分支”回到推理现象本身,专注那些最为根本的初始原则和基本理念。与“批判性思维课”相比,虽然都不属于无涉题材的“形式逻辑”,但“说理的学问”的题材设置更加对象化、更具针对性,仅仅关注典型的说理案例。本书读者不必有“形式逻辑”基础,但必须有批判性思维倾向或愿望,并有志于专门的说理文写作。
书籍目录:
绪论:本书大致会讲些什么
一、为何有必要关注“说理”
二、定位说明
三、内容概览
四、心智准备
五、如何使用本书
第一讲 说理之自觉
※案例热身※
一、厘清关于合理的两种否定说
二、说理之作为对“为什么”的一种回答
三、说理是对话情境下的推理
四、有关说理的几个认识误区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
第二讲 说理的结构
※案例热身※
一、图尔敏模型
二、图尔敏模型与形式逻辑分析比较
三、结构化说理的开展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
第三讲 亮出你的观点
※案例热身※
一、从“问题意识”讲起:“主张”缘何提出
二、“主张”的实质要件
三、“主张”的形式类分
四、避表述不当的“主张”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
第四讲 何谓用事实说话
※案例热身※
一、“事实”一词多义
二、“事实”需要你去识别
三、统计数据之作为一种事实
四、“事实”如何成为“根据”
五、关于“根据”的谬误或偏见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
第五讲 何以推得出来
※案例热身※
一、“担保”及其主要形态
二、“担保”的重要
三、“担保”vs“根据”
四、“类同”作为一种“担保”
五、反讽的担保机制
六、由明显为的“担保”引起的谬误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
第六讲 追溯信念之根源
※案例热身※
一、“支撑”作为“担保”的信念之源
二、“支撑”的多样化与潜在竞争
三、科学理论的“支撑”功能
四、如何理解“我们需要专家的指导”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
第七讲 铭记必然或然之分
※案例热身※
一、说理的效力与强度
二、必然结论之罕见难得
三、或然是带有条件的“可推定”
四、防止主义谬误
五、基于或然结论的理决策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
第八讲 莫忘另种可能
※案例热身※
一、交代“除外情况”,是严格思维的表现
二、凡一般而言的“道理”,有特例交代
三、“维特根斯坦劝诫”
四、不能对“背景共识”设立“除外情况”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
第九讲 “说理”成“文”
※案例热身※
一、从“说理”到“写作”
二、顺应说理的情境之变
三、对于既有思路,可以充实什么
四、评与驳的写作
※要点整理※
※延伸阅读※
※拓展练※
后记
作者介绍:
张留华,男,1976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逻辑学、知识论和方法论的交叉研究。1999年获信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学士,2002年获华东师范大学逻辑学专业哲学硕士,2011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哲学博士。目前兼任上海市逻辑学会副秘书长、美国皮尔士学会国际咨议委员会(IAC)委员、复旦大学杜威中心兼职研究员、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研究员。截至201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Logic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皮尔士哲学的逻辑面向》(2012)、译著《解释与理解》(2016年)等等,其中部分作品获得国际皮尔士学会2014年度论文竞赛优秀奖、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第五届金岳霖学术奖三等奖等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现代社会的根基是说理,即基于推理分析的对话。然而,说话并不等于说理,推理之知也不同于感知或洞见。说理意识及其能力,是需要培育和训练的。大学之学问贵在批判性思维训练,而后者的外显就是面向各类题材的说理及其评价。 本书采用当今国际上流行的图尔敏“六要素”模型为主要工具,辅以常见易混淆概念的逻辑辨析,紧密结合报刊杂志以及新媒体上的各种说理案例,分专题开展一系列教师引导评价、学生深度参与的批判性阅读和写作。本书作为供大学生使用的一般教材,既不同于流行的“批判性思维课”,也不同于传统的“逻辑导论(形式逻辑)课”。与“逻辑导论课”相比,虽然同属于广义的逻辑课,即某种推理理论,但“说理的学问”在内容设置上更加情境化、案例化,力求从“各种抽象的形式技术分支”回到推理现象本身,专注那些最为根本的初始原则和基本理念。与“批判性思维课”相比,虽然都不属于无涉题材的“形式逻辑”,但“说理的学问”的题材设置更加对象化、更具针对性,仅仅关注典型的说理案例。本书读者不必有“形式逻辑”基础,但必须有批判性思维倾向或愿望,并有志于专门的说理文写作。
精彩短评:
作者:Reesestark 发布时间:2024-02-03 17:08:13
就,蛮图文并茂的。
作者:globlefly 发布时间:2006-05-05 20:43:47
unix介绍
作者:幻想风的木虫 发布时间:2017-04-02 19:52:49
可当民俗杂谈来翻看,最后附的那篇小说挺有意思
作者:风中的种子 发布时间:2014-02-07 20:25:36
可以做为12岁女孩的课外读物。
作者:落阡 发布时间:2021-06-20 07:19:56
没多大看头的玄幻系小说,情节设定人物都感觉平庸不出色,节奏也实在是太慢了一点。
作者:神威 发布时间:2022-10-06 15:04:30
修行26th,单论此书正文部分,三星半最多了,有些不算生僻的引用,也有些简单的却不加裁汰考据的轶事,而所寻到的故居与墓茔,则大率在荒凉田地中或是闹市里某个小学校里面,一到则有不必多说之感,马伯庸无论在吐槽为主如冀宝斋又或者寻访为主如《文化不苦旅》,将其双眼亲见之物所历之事都写的清楚明白。而此书是真的不太对得起“寻踪”二字。但如果把此书结合到韦力这个系列当中,则四星五星可以一路涨上去。有钱有闲的他满中国大陆跑,就为找到中国文明厉害人物今天的影子,这故事可就深刻了,这样有钱任性的方式让人喜欢,而且韦力的叙述节奏也是轻快好读的,我很喜欢这个系列,每本都买了,包括古书三部曲,买他们读他们可比藏书主题那些痛快多了
深度书评:
没有使用精装硬皮本,就是一个疲软的决定
作者:抱一君 发布时间:2018-11-23 16:55:42
当然,除了疲软的封面无法支撑这个庞大而柔软的书页之外,全书印刷的劣质油墨,让人不忍目睹。夸张的销售策略和离奇售价,就是骗一个保本,骗两个赚一个。
整体故事安排来说,也没有离奇到令人惊讶的程度,画面简单,神幻色彩低。
就小读者来说,故事的展开线索太乱。就成年读者来说,故事的确缺乏深度和创造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要不算了?
作者:Quasarrise 发布时间:2022-09-18 08:39:02
《命运之力》这部书很厚,众多意大利人名令人头大,但时不时出现的“辱意”段子令人愉悦(不是),我感觉作者写到这些地方时就在暗不怀好意地偷笑。例如:
1860年,一位法国人曾在那不勒斯的街头旁观人群欢呼“意大利万岁”,却听到一名男子向身边人困惑地发问:“意大利是什么?”
那不勒斯总督在致加富尔的信中写道:“……野蛮不堪!这不是意大利!这简直是非洲:跟这里的农民比起来,贝都因人都称得上文明之花了。”
1896年3月1日(埃塞俄比亚)的阿杜瓦战役是殖民列强在非洲大陆经历的最惨重的失败。约5 000名意大利士兵与2 000名当地雇佣兵被杀。
(一战中卡波雷托战役)据隆美尔回忆,当他们要求萨莱诺旅的1 500名士兵投降时,这些意大利士兵立即扔下武器向他跑来:“我瞬间被包围了,被意大利士兵举了起来。‘德意志万岁!’几千人齐声呐喊。”
(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大使指出:“他们都说,停战的信号相当于意大利开战的信号。”
(意大利首相奥兰多)与英、法、美举行的艰难谈判中,他痛哭流涕地离开了会议桌。克列孟梭面无表情地目送他退席,英国代表则感到难以置信(大会秘书莫里斯·汉基爵士表示,如果这是他的儿子,他恨不得为这可耻的情绪表露打他的屁股)。
直到巴黎沦陷,法方请求停战,意军才决定出击。……到6月25日签署停战协定时,几乎没有攻下任何法国领土。与此同时,意大利的伤亡规模接近4 000人(而法国仅104人)。
(希意战争)希腊人起初以未被意军击败为由,拒绝向意大利投降,但墨索里尼恳求希特勒允许他共享胜利:意大利毕竟折损了近10万名士兵。
这部书并非常规的意大利现代史,而是一部意大利知识分子、政治精英的群像,描绘了他们追求“意大利复兴”,塑造“意大利民族”的过程。一百多年以来,几代人前仆后继,但“意大利复兴”始终未竟全功。虽然作者并不避讳这些人的弱点和错误,但他无疑相信,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包括曼佐尼、马志尼、加富尔、加里波第、焦贝尔蒂、阿泽利奥、克里斯皮、卡尔杜齐、 焦利蒂、邓南遮、克罗齐……(名字太多,读完我也没有完全对上号),甚至墨索里尼也可以列入其中。当然,这并非为法西斯翻案,通过这本书我们会发现,“意大利复兴运动”尽管有着崇高的目标,但也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走向法西斯主义,走向自我毁灭。
意大利的统一过程简单来讲是这样:意大利半岛原本分为许多国家,而拿破仑的侵略唤起了意大利半岛的民族意识,经历了1848年失败的民族革命后,拥有意大利最强军事力量和比较先进的立宪制度的萨伏依王朝(撒丁王国,通常以其所在地区称为皮埃蒙特),与民族主义者呼应,在加富尔的领导下,于1861年实现了意大利统一。这个过程表面上看,与德国统一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每一步都一样,但细究起来便会发现两者的巨大差异。其一,德意志虽长期分裂,但自中世纪起大部分时间都同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之下(16世纪后,神罗的全称已经是“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而统治过意大利的势力就太多了,在18世纪末分属哈布斯堡、波旁、教皇。其二,皮埃蒙特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只是作为法国和奥地利间缓冲的小国,无论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无法和普鲁士相提并论;若是没有拿破仑三世的军事支持,恐怕统一根本就无以实现。其三,俾斯麦的德国统一止步于“小德意志”,以免无法控制奥地利,意大利却统一了影响遍及全球的教皇国,而之后数十年教廷都站在意大利国家的对立面。其四,意大利南北地理差异大,往来交通不便,各国的贸易关系多不在意大利内部,而德国统一之前已经拥有一万多公里的铁路网,还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
由此可见,意大利的统一本身带有很大偶然成分,尽管精英们为统一欢欣鼓舞,但意大利本身却根本没做好准备。在统一过程中,民族主义者不断尝试发动民众起义,却始终反响寥寥。实际上,精英们(主要是北方人)理想中的意大利与真实的意大利相去甚远,例如,意大利民族主义的旗手马志尼和意大利统一的缔造者加富尔都没去过意大利南方,加富尔“对那不勒斯的认识还不如对英格兰的”。
直至19世纪末,意大利主要是一个农业国,而且其农业生产效率比英法等国也低得多。意大利农民生活十分艰辛,他们生活在传统的农业村落中,几乎都是文盲,牧师和地主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边界。而皮埃蒙特的统一战争耗费巨大,为了缓解财政危机只能加税,对于很多民众而言,统一仅仅带来了更高的税收。意大利统一后的几十年,意大利并未像德国那样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升反降。意大利贫民的一条重要出路便是出国打工,在19世纪末总人口3000多万的意大利,竟然有1000多万人移民海外。意大利移民的主要去向一是美国(美国黑帮影片便是以此为背景,其中著名演员如德尼罗、阿尔·帕西诺、尼古拉斯·凯奇,还有Lady Gaga都是意裔);另一去向是阿根廷,意裔占阿根廷人口一半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的平民百姓很难产生多少爱国意识。
在原属两西西里王国的意大利南方,对意大利的认同更低,统一之初,“西西里人民更是普遍以为意大利是新任国王妻子的名字”。统一后,投机分子掌握权力,农民的生活反而更加困苦。在那不勒斯附近的暴动中,暴动者打出了两西西里王国的旗帜,而意大利政府则派兵严酷镇压。据统计,在统一后最初几年中,意大利南方有十余万人因此丧生,意大利政府军的行动有时干脆就是无差别屠杀,而这都是在民族复兴与统一的名义下进行的。
意大利的精英群体认为,经过长久的分裂、衰弱与暴君统治,意大利人民变得不团结、自由散漫、缺乏血性、沉迷物质。意大利的政治统一虽已实现,但精神统一却远未完成,为了实现意大利复兴,就必须重塑意大利民族。马志尼的民族主义本质上是反自由主义的,这里的民族并非由个体组成,而是先于个体存在。意大利的自由主义者相信,统一应当先于自由,因为对于尚未成熟的意大利人, “自由主义只会是难以消受的奢侈品”。在统一后的前几十年,这种观点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印证,意大利的地方选举往往被当地富豪世家控制,国会中长期没有成熟的政党,常常有半数议员不出席。
意大利统一过程中的另一个问题是,萨伏依王朝并未通过战争实力树立权威,也未能在战争中唤起意大利人的民族意识。皮埃蒙特位于意大利西北角,其语言更接近法语,意大利几个大城市罗马、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等都不在其掌握之下,这本就让它缺乏天然的合法性。莱比锡民族大会战和普法战争奠定了德国人的认同感和德意志帝国的权威,而意大利却没有经过这个过程,意大利的统一严重依赖法国军队。中日战争中日军的残暴充分唤起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而意大利的主要“侵略者”奥地利,有些方面比撒丁王国的政府还要好,而且在一战之后它就不复存在了。日俄战争大大增强了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而意大利从统一战争开始,直到墨索里尼时期,它的军队就是个笑话:不带地图、不做计划、将领不听指挥、军队内部缺乏协同、以多对少却战败,结果打不过奥地利,打不过希腊,打不过利比亚,打不过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政治家总是希望通过“血的洗礼”重振民族精神,但这个新国家的实力却承载不起它的野心,一次次的战败反而令意大利民族一再蒙羞。
教廷也是统一的意大利难以克服的一个难题。如果意大利不以“永恒之城”罗马为首都,怎么能谈得上“复兴”呢?然而罗马及其周边自754年“丕平献土”以来就一直掌握在教皇手中。更何况,教皇是全世界天主教的领袖,绝大多数意大利人(还有意大利统一的支持者法国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教皇的影响力至少不下于意大利国王,如果教皇不与国家合作,就会严重影响意大利的稳定。在意大利统一战争中,撒丁王国并未染指罗马。直到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大败,教皇失去保护人,意大利王国担心共和派先下手,才勉为其难地占领了罗马,而国王却依然不愿意迁居罗马。对罗马的占领引来了教廷持久的敌意,尽管意大利政府保留了教廷的众多特权,使教会运行完全不受制于政府,但这只是让教会获得了随意批判政府的机会。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发现,若想抵消教会的强大影响,唯有将民族打造成一种宗教。马志尼宣称:“数百年的奴役使我们的人民如行尸走肉般麻木冷漠,想要唤醒他们,我们须诉诸宗教的狂热。”不过,意大利政治精英对民族信仰的塑造并不怎么成功,这也许是因为皮埃蒙特在统一进程中的难言之隐:意大利复兴运动的领袖马志尼和加里波第都是共和主义者,如果对他们宣传过度,将把萨伏依王室置于尴尬地位。然而,在19世纪末,社会主义者却将宗教运用得十分娴熟,在社会党组织的活动中“卡尔·马克思画像与圣母马利亚、国王翁贝托画像并置”,社会党活动家往往被南方的农民尊崇为圣者。社会党也吸引了穷苦出身的墨索里尼,墨索里尼承认,“他的社会主义观念基本是宗教性的,吸引他的是理想的力量,而非学说中的具体内容”。
20世纪初,欧洲各国出现了民族主义的新浪潮,而实现了基础教育普及和工业繁荣之后,意大利人也终于具备了比较普遍的民族主义情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政府一直吹嘘能够取得巨大的收获,但这美丽的肥皂泡却被巴黎和会戳破(开头的“段子”中首相梨花带雨的那一幕),造成了民族主义者的强烈反弹(作为战胜国却有战败的感觉,即所谓“残缺的胜利”)。1930年的经济大萧条,使极左和极右力量都迅速扩大,相互剑拔弩张,意大利政府几乎失去了对内政的控制。这时,结合了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严格来说是法团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法西斯党便来到了舞台中央。
虽然法西斯运动具有革命色彩,“黑衫军”的行动充满暴力,但墨索里尼却被广泛视为给意大利带来秩序的人物。墨索里尼提供的模式简直就是历代意大利精英梦寐以求的:对民众进行普遍的军事化训练,增强其责任感和纪律性(“培养未来母性的训练也包括一部分军事化操练,女孩们以‘母亲抱着婴儿的正确方式’抱着娃娃行进接受检阅”);取缔反对党,结束那里无效的争吵与内耗;不计代价、残酷无情地发动对外战争,提升民族的血性与自豪感;通过宗教式的手法,激发民众对民族、国家和领袖的狂热信仰。墨索里尼说:“法西斯主义是我们历史上创造意大利人的最伟大实验。”意大利知识界的头面人物如发明家马可尼、美学家克罗齐、哲学家秦梯利、剧作家皮兰德娄、诗人邓南遮均成为法西斯党的拥趸。
然而,这次终极尝试虽然前所未有地调动了意大利人的激情,但还是在20年后不可避免地走向溃败。墨索里尼的对外扩张投入巨大,虽然勉强征服了埃塞俄比亚等地,但也使意大利濒临破产。因为对国际规则的破坏让意大利走上一条不归之路,只能与纳粹德国绑定(跟希特勒比起来,墨索里尼的统治还是温和多了)。事实证明,意大利人民终究还是没有培养出精英们梦想的那种精神。1943年7月25日,墨索里尼被毫无波澜地罢免,意大利政府虽然(又一次)幻想转投胜利者一方,却丢盔卸甲地仓皇逃离罗马,将北部领土全数丢给了德军,意大利复兴运动俨然成为散场了的闹剧。克罗齐痛苦地认识到“意大利人几个世纪以来在政治、经济与精神上构筑的一切”都已被“不可挽回地摧毁殆尽”。战后的意大利,其国家和民族认同已经涣散,南北分家的呼声也隐约可见。
意大利复兴运动会让人联想起阿拉伯复兴运动。往日的辉煌与近代的分裂与贫弱,令知识分子痛心疾首,进而产生扭转现状的雄心壮志。但是,且不论“复兴”是否有实质上的意义,“复兴”靠的是经济兴旺、文化繁荣和治理高效;如果只是用“复兴”的口号唤起民众的激情,却并无多少助益,甚至有害——过高的期望落空后,可能产生破坏性的后果。作者总结说:“意大利的案例表明,统一这个概念中包含的必要成分,不仅具有解放性,也可能具有摧毁性、强迫性。”不过,本书作者并非民族主义的反对者。他指出:“忠诚具有多层次的事实并不能成为审判民族国家的依据,也无权指控是它引发了20世纪的众多悲剧。自古至今,人类都有优先效忠于某个集体的需求。”这种从属于集体的需求,与世界上一切复杂的事物一样,在不同的形势下会具有正面或负面的不同表现。客观、全面地看待这些事物,才能让我们摆脱偏狭与执念,谨慎地选择前行的道路。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一星好评(490+)
- 内容完整(481+)
- 傻瓜式服务(112+)
- 下载速度快(265+)
- 引人入胜(617+)
- 收费(269+)
- 全格式(571+)
- 强烈推荐(454+)
- 图书多(628+)
- 内涵好书(332+)
下载评价
- 网友 菱***兰: ( 2024-12-18 19:05:31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马***偲: ( 2024-12-10 00:54:56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丁***菱: ( 2025-01-06 13:53:05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习***蓉: ( 2025-01-06 06:32:20 )
品相完美
- 网友 郗***兰: ( 2024-12-11 08:57:53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融***华: ( 2024-12-15 21:00:27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寿***芳: ( 2024-12-20 21:32:02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索***宸: ( 2024-12-21 15:46:11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寇***音: ( 2025-01-05 00:30:01 )
好,真的挺使用的!
喜欢"说理的学问"的人也看了
- 民间工艺的审美流变 以傣族手工织锦为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日文化比较研究论集(第三辑)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9787030427250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深度变革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政府网络传播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安格尔(ISBN9783833137327)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冬天的作为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高中语文阅读组合训练(高3进阶版新高考全国卷模式)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扎毛村调查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道德与市场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