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剑桥标准英语教程1B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1:21

剑桥标准英语教程1B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剑桥标准英语教程1B精美图片
》剑桥标准英语教程1B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剑桥标准英语教程1B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192651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3
  • 页数:62
  • 价格:32.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1:21

内容简介:

《新东方•剑桥标准英语教程1B(学生用书)》是一本具有突破性和革新意义的专业英语教程,为美式英语的教授与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方法。本系列教程以庞大的剑桥国际语料库为基石,根据英语的实际应用构建了一套教学大纲。此套教程引入了独特的“会话管理”策略,更加注重词汇教授及词汇学习的策略,并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个性化互动教学”的全新教学理念。

本系列教程课程设置前后关联呼应,教学方式简单明晰,内容新颖、话题时尚,教学素材丰富、多样,囊括了视、听、说、网络互动等多种形式。教师用书以教师日常教学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最贴近教学细节、富于创新的教学方案。整套教程易教易学,适用面广,为高校教学和社会培训的最佳美语教学解决方案。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新东方•剑桥标准英语教程1B(学生用书)》是一本具有突破性和革新意义的专业英语教程,为美式英语的教授与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方法。本系列教程以庞大的剑桥国际语料库为基石,根据英语的实际应用构建了一套教学大纲。此套教程引入了独特的“会话管理”策略,更加注重词汇教授及词汇学习的策略,并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个性化互动教学”的全新教学理念。

本系列教程课程设置前后关联呼应,教学方式简单明晰,内容新颖、话题时尚,教学素材丰富、多样,囊括了视、听、说、网络互动等多种形式。教师用书以教师日常教学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最贴近教学细节、富于创新的教学方案。整套教程易教易学,适用面广,为高校教学和社会培训的最佳美语教学解决方案。


精彩短评:

  • 作者:口袋_肥力士 发布时间:2011-03-30 17:36:44

    这本的设计还好,内容还是比较基础

  • 作者:龍爺 发布时间:2024-01-02 22:34:45

    彻之无疑是幸福的,有这么一位勇敢、坚强的母亲,作为读者的我们或许也是幸运的,起码彻之给我们诸多星宝的家长指明了道路。无论多难,总得走下去。

  • 作者:王安琪_angel 发布时间:2021-03-20 16:39:00

    有些很精确的好论点,也有些非常不错的教学案例。教学法到教学的距离,恐怕比乐谱到演奏的距离还要远

  • 作者:— 卟拎皮箱的鱼 发布时间:2020-11-27 11:39:21

    本来是打算写一篇关于羊皇后的文章,所以特意在图书馆借了这本书来看,但没想到书里很多内容其实是偏小说风格的,最后没有取信。书里有的段落比较晦涩,不容易理解。

  • 作者:leslietse 发布时间:2016-12-20 01:00:17

    很犹豫标记这样的书籍 但忍不住要推荐出来(以后尽量不标物理类的书)这真的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固体物理类基础书籍 能带论写的思路清晰 三种模型逻辑推理严谨易懂 书中还有黄昆方程的讲解 算是像黄老致敬!好书 我喜欢这样的学者

  • 作者:天池一苇 发布时间:2011-06-27 20:56:54

    就是蒙古秘史,大赞的一部史书,篇幅不大,文字极其口语化(蒙古兴起相关的历史很多都是如此),了解蒙古初期历史可看。


深度书评:

  • 爱欲、反抗与希望——读《爱欲与文明》

    作者:蓝蓝路 发布时间:2011-08-21 17:57:32

    像一个贫穷的放荡子,狂咬狂吻

    一个老妓女的受折磨的乳房,

    我们一路上把秘密的欢乐偷尝,

    拼命压榨,像压榨干瘪的香橙。——波德莱尔《恶之花》

    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路加福音》“浪子的比喻”

    比起名气更为响亮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是一部更具开创性并且特色鲜明的书,他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作为理论基础,却从中另辟蹊径,从个体性的、保守性的弗洛伊德理论中挖掘出了政治的、批判的内涵,并与马克思学说的一些概念、范畴相结合,从而将其创造性地转化成一种关于人类解放的批判理论,拉开了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帷幕。

    一、

    弗洛伊德在哲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恐怕就在于他继尼采之后又一次颠覆了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尼采把权力意志作为理解人类生存的核心,理性所追寻的人类赖以确定意义的种种价值,在他看来不过是求生存、求扩展的权力意志塑造出来的假象,这对古典哲学中所确立的理念世界对感性世界的根深蒂固优先性来说,是一次破坏力十足的冲击。而弗洛伊德依靠他的临床经验和抽象思考,在某种程度上再次回应、甚至深化了尼采的命题,他认为意识只是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而深藏于海面下的部分,即潜意识才是冰山的主体,而在这一部分完全是本能的、非理性的,因此马尔库塞说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具有哲学本体论意义。而马尔库塞所提出的爱欲解放论,乃至后来福柯对疯癫史的研究,也都只有放在这一对压抑性的理性主义文明的反抗史中,才能够得到充分的理解。

    弗洛伊德将本能冲动视为人的根本动力,但是他认为文明与本能之间存在着永恒的张力。本能要求以直接的、眼前的满足为目标,它本身是消耗性而非生产性的。如果我眼前有一些谷物,那么追求快乐的本能会促使我将其全部吃掉,但是我之后就可能被饿死。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础是人类将消耗精力的本能冲动转移到工作中,由此产生更多的资源以维持人的长远生存。因此现实原则的命令是消耗一小部分谷物,而将其余的播种,并通过劳动来保障收获。“人的本能需要的自由满足与文明社会是相抵触的,因为进步的先决条件是克制和延迟这种满足”。[1] 因此,“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历史就是人被压抑的历史”。[2] 这样,弗洛伊德以确立本能的本体论地位为始,却以文明的合理压抑告终,完成了对现存秩序的辩护,因而成为一种带有保守色彩的理论。

    个体将社会规范内化而形成自我,并以社会的代言人自居约束本我,因此,个体内部的现实原则对快乐原则的压抑实际上对应着社会对个体的压抑,正如《理想国》中灵魂的秩序对应着城邦的秩序一样。因此,对马尔库塞来说,个体心理问题就变成了政治问题,爱欲解放问题就变成了政治解放问题,“在今天,为生命而战,为爱欲而战,也就是为政治而战”。[3] 那么文明的压抑是否不可避免,人类是否在本能解放与文明之间只能被迫择其一,一种无压抑性的文明是否可能呢?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使马尔库塞从弗洛伊德的悲观结论中发现了希望。马尔库塞赞成弗洛伊德将本能作为人的本质的看法,并且认为生本能中的爱欲具有统治性地位。但是马尔库塞不能同意弗洛伊德的结论,因此他提出两个概念,一是对应于“压抑”的“额外压抑”,他承认使人类结成社会、进入文明所必需的压抑,而额外压抑则是“产生于特定统治机构的附加控制”,[4] 这种压抑并非必不可免,而是统治者为满足自身利益而强加的压抑。二是对应于“现实原则”的“操作原则”,“在这种原则的统治下,社会根据其成员竞争性的经济的操作活动而被分成各个阶层”。[5] 这实际上是从本能受压抑的角度回应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异化的理论,马克思认为人类结成社会是需要公共管理机构的,它开始代表着一种纯粹的公共利益,但是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身份的分化,管理者就异化成了统治者,公共管理机构异化成了统治机构,从此统治利益与公共利益相互缠绕,前者往往用后者粉饰自己,并将现存秩序产生的压迫合理化。而马尔库塞的“额外压抑”,其含义也是如此,一方面人类进入文明的确需要进行必要的压抑,这是符合公共利益的,但另一方面统治者又将自己强加的压抑也修饰成必要的压抑,并把它说成是永恒的东西从而将其合理化。沿着韦伯的“理性铁笼”思想,马尔库塞认为,在文明发展的巅峰,即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统治者的匿名化和客观合理性的发展,统治利益越来越以客观、合理的形式出现,“从原始父亲、经过兄弟宗族、发展到成熟文明所特有的机构化权力制度,统治变得越来越非个人化、客观化和普遍化,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合理、有效和多产”。[6] 因此统治利益与公共利益、必要压抑与额外压抑之间越来越难以区别,压抑也以更加隐蔽、更加沉重的形式作用于个体身上,“人对人的最有效征服和摧残恰恰发生在文明之颠,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仿佛可以使人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7]

    这种压抑的直接表现和后果是劳动异化。自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被重新发掘后,异化问题在西方学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得到了广泛的回应。法兰克福学派更是兼容并包,从各种非马克思的理论出发,以各种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深化拓展了马克思的这一重要命题。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有这几种表现,一是劳动产品与劳动之间的异化,二是劳动与劳动者之间的异化,三是劳动者之间的异化,四是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8] 马尔库塞则从心理层次出发,将劳动异化的心理根源追溯到爱欲的压抑。压抑所造成的直接结果是爱欲区域从整个身体被压缩到生殖器,人只有在性交行为中才能体验到有限的快乐,而在表现人类本质的劳动中,他只能机械地面对冷冰冰的机器,在无法理解、无法控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做一颗沉默的螺丝钉。工作变成了一般工作,因而导致了对力比多的约束:占据极大部分个体生活时间的劳动时间是痛苦时间,因为异化劳动是对满足的反动,对快乐原则的否定。[9] 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10] 并且,由于表现生本能的爱欲受到压抑,就导致表现死本能的攻击本能占据上风,人类在运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更高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出了更多的化学武器、原子弹、集中营,也创造出了两次世界大战。

    爱欲并不是生殖器至上的性欲,因此,马尔库塞并不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自由、性放纵就是爱欲解放的表现,恰恰相反,这本身就表现出爱欲的匮乏:“性爱贫弱的时代最爱谈性爱”。[11] 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也绝不是鼓吹性放纵的肤浅理论,问题的关键不只是力比多的释放,还有对它的改造,“即把它从限于生殖器至上的性欲改造成对整个人格的爱欲化”。[12] 通过“非压抑性的升华”,使性冲动超越直接的目标,使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其环境之间的非爱欲甚至反爱欲关系爱欲化。[13] 这样的人,超越了理性主义传统的主客体对立,不再是追求认识、控制、主宰、征服的人,而是与他人、自然融为一体,在大地之上“自由嬉戏”、“诗意栖居”的人。在非压抑性的文明中,爱欲区域回到了整个身体,人在工作中、交往中、自然中都充分地释放着力比多快乐,生命本能澎湃激扬地奔流,人怀着感激与狂喜体验着造化的神奇和自然那神秘莫测的目的。

    二、

    如果说文明与压抑并非不可调和,一种无压抑性的文明是可能的话,那么它应该如何实现呢?马尔库塞从“幻想”出发,从艺术中发掘未被压抑的形象,走上了审美拯救的道路。在弗洛伊德理论中,与现实原则对立的心理力量大多被潜藏于无意识的深沉海洋中,但是惟独一种心理活动——“幻想”——既存在于意识层面又能摆脱现实原则的束缚。尽管由于现实原则的统治性地位,幻想被指斥为虚无缥缈的、无用的,但是“想象保持了与属、与‘古老的’过去相联系的完整个体的要求,从而与这个世界发生对抗”。[14] 幻想集中表现于艺术领域,这里是想象自由驰骋的天堂,像琥珀一样保存着原始快乐的记忆和解放的形象。艺术是“被压抑物的回归”,因此它是“对统治逻辑组织生活的持久抗议,是对操作原则批判”。[15] 因此,“艺术就是反抗”,[16] 美学批判就是政治批判。乌托邦,作为一种艺术话语可以得到人们的理解,但是作为政治思想的乌托邦往往被人们作为一个贬义词,暗示着一种没有现实性的空头幻想。但是,马尔库塞却认为乌托邦不仅是批判的,而且是现实的,乌托邦蕴含着真正的现实性,只是在这个颠倒的世界上,操作原则的意识形态“把真实的可能性降格到虚无缥缈的乌托邦世界”。[17] 马尔库塞带着深沉的无奈指出:乌托邦“是一种最最现实、最具体的历史可能性,同时又是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压抑着的,因而也是最抽象、最遥远的可能性”。[18] 乌托邦表达了一种“大拒绝”,它首先拒绝的是现代社会最习以为常的价值标准——“生产率”。生产率的观念把有用性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表达的是征服自然、控制他人的世界观,那些体现美的、游戏的活动往往它被贴上“无用”、“懒惰”的标签,它所追求的快乐是实用的快乐、占有的快乐、消费的快乐,而非自在的快乐,它鼓励人们把生命本能消耗在精致玲珑的奢侈品的消费与在生产上,却否认生命本能自身具有的、自在的价值。因此,效率与压抑紧紧相连,“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了资本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共有的斯达汉诺夫主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理想”。[19]

    为了树立乌托邦理想的“反英雄”,马尔库塞提出了“俄耳浦斯-那喀索斯”形象。西方的文化英雄是普罗米修斯,他“以持久的痛苦创造了文化”,在他的世界中,“潘多拉、女性原则、性欲和快乐都成了灾祸”。[20] 第一个反抗他的形象似乎当属尼采笔下的狄俄尼索斯,他洋溢着的生命本能在酒与性的迷欢中得到淋漓表达。马尔库塞所要树立俄耳浦斯-那喀索斯的形象,比起狄俄尼索斯,有着同样充沛的爱欲,却少了分狂野与躁动,多了分沉静与优雅。“俄耳浦斯的爱欲改变了存在,他通过解放控制了死亡。他的语言是歌声,他的工作是消遣。那喀索斯的生命是美,他的存在是沉思”。[21] 在他们的世界中,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消失了,万物不再被套在“有用性”的模子中,“献花、清泉、动物都体现了其自身的样子——美,这不只是对那些谈论和推崇它们的人来说的美,而且是自为的、‘客观的’美”。[22]

    问题进入了美学领域,当然必须回溯到席勒。在席勒那里,美学理论同样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必经之路,是连接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桥梁。[23] 席勒的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与今天我们面对的问题并没有什么不同,在这个工具理性宰制一切的时代里,“需要正支配一切,并使沉沦的人类屈服于它的暴虐的桎梏之下。实用是这个时代的巨大的偶像,一切力量都要侍奉他,一切才能都要尊崇它”。[24] 这个时代给人性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享受与劳动,手段与目的,努力与报酬都分离了。人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一个孤零零的碎片上,人自己也就把自己培养成了碎片;由于耳朵里听到的永远只是他发动起来的齿轮的单调乏味的嘈杂声,他就永远不能发展他本质的和谐;他不是把人性印压在他的自然本性上,而是仅仅把人性变成了他的职业和他的知识的一种印记”。[25] 造成这种创伤的根本原因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理性冲动)的对抗性关系,尤其表现为形式冲动不管感性冲动的接受能力,生硬地将自己的普遍法则加于其上。为了调和这两种冲动,席勒提出了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消遣冲动),其目标是美和自由。在游戏中,人抛开了种种功利的考虑,也净化了种种低下的欲望,变成了自由舞蹈的精灵。在游戏中,人调和了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成为完整的人。席勒甚至断言:“只有当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而只有当人在游戏时,他才是完整的人”。[26] 马尔库塞吸收了席勒的游戏说,并与马克思的劳动说结合起来,他认为,在扬弃了异化劳动的非压抑性文明中,劳动将成为一种本身就是目的的游戏,成为一种人类自由地表现其本质的活动,“人类生存将是消遣,而不是苦役,人将在表演中而不是需要中生活”。[27]

    三、

    爱若斯(Eros),是西方思想史上一道美丽的风景。在赫西俄德的神谱中,它是诞生于混沌与大地之后的第一位神祗,后来演变成了美神阿芙罗狄忒的小伙伴。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充分地发挥出了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天才,在阿里斯托芬所讲的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喜剧故事中,他用荒诞的笔调道出了一个严肃的思考:爱欲象征着人性变得支离破碎的人类对原初完整性的渴望。[28] 我们生来残缺不全,却渴望通过与同样不完整的他人融为一体来恢复逝去的完整性;而在苏格拉底那里,它是一个自身并不美却渴望美的精灵,代表着终有一死的凡人对不朽的向往。对形体之美的爱,对灵魂之美的爱,对法律制度之美的爱,对理念之美的爱,循序上升,构成了一条通往纯粹境界的爱的阶梯。[29]

    在资本主义文明日益将人切割成碎片,把一切存在降格为商品,把一切关系变换成交易关系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脉脉的面纱”都已侵入“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西方发达社会的生产关系释放出了空前发达的生产力,这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表现,也为人类的进一步解放提供了可能,然而它也使人陷入到更深层次的异化之中。正是在这样的问题意识下,马尔库塞重新审视西方理性主义,把问题的哲学根源追溯到主客体对立和对象化思维上,并重提爱欲问题以调和逻各斯与爱若斯的对立,试图唤醒人们内心的乌托邦精神,重拾人性的完整,打破大众社会单调齐一性和统治阶层强加的压抑,寻找一种新的可能性,寻找一种新的存在状态。这种理论关怀体现出了一个思考者的思想深度和力度。但是,在实践上,喧嚣一时的60年代学生运动到底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改变了多少呢?革命的大叙事或许已告终结,热情过后,人们终究不得不面对这个日趋麻木冰冷的异化世界。这一现实也使后来的马尔库塞越来越走向悲观。尽管前景如此暗淡,希望真诚生活的人们却不必感到完全绝望。乌托邦哲学,正如布洛赫所说,是一种以“尚未”(yet)为本体的希望哲学,它意味着人的存在向各种可能性的敞开。尽管西方左翼思潮基本上已经放弃了用理论直接改造世界的努力,但马尔库塞仍有他的坚守,审美拯救虽然不能改变世界,却能改变人,而人能改变世界。[30] 希腊神话带给我们的隐喻是值得回味的: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象征文明的火种,紧随其后就跟来了潘多拉的盒子,将各种灾祸、痛苦与死亡带向世间,但是惟独“希望”被尘封在魔盒之中,[31] 像一颗冰封的水晶,静静地等待人们开启。

      [1]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第1页。

      [2]《爱欲与文明》,第7页。

      [3]《1966年政治序言》,《爱欲与文明》。

      [4]《爱欲与文明》,第27页。

      [5]《爱欲与文明》,第33页。

      [6]《爱欲与文明》第68页。

      [7]《爱欲与文明》,第2页。

      [8]参见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67-276页。

      [9]《爱欲与文明》,第33页。

      [10]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271页。

      [11]赵越胜:《走向无压抑文明——读〈爱欲与文明〉》,《读书》1988年第08期。

      [12]《爱欲与文明》,第155页。

      [13]参见《1961年标准版序言》,《爱欲与文明》。

      [14]《爱欲与文明》,第110页。

      [15]《爱欲与文明》,第111页。

      [16]《爱欲与文明》,第112页。

      [17]《爱欲与文明》,第115页。

      [18]《1966年政治序言》,《爱欲与文明》。

      [19]《爱欲与文明》,第119页。

      [20]《爱欲与文明》,第123-124页。

      [21]《爱欲与文明》,第132页。

      [22]《爱欲与文明》,第128页。

      [23]参见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张玉能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第4页。

      [24]《审美教育书简》,第3页。

      [25]《审美教育书简》,第15页。

      [26]《审美教育书简》,第48页。

      [27]《爱欲与文明》,第144-145页。

      [28]参见柏拉图:《柏拉图的〈会饮〉》,刘小枫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52页。

      [29]参见《柏拉图的〈会饮〉》,第71-94页。

      [30]参见马尔库塞:《审美之维》,李小兵译,三联书店,1989年,第229页。

      [31]参见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 神谱》,张竹明、蒋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4页。

  • 九个系统式家庭治疗案例解析

    作者:杰克之路 发布时间:2023-10-06 19:08:01

    《循环提问:系统式治疗案列教程》是商务印书馆的心理治疗译丛中的一本。该译丛总共有五本,这一本也是我最后阅读的一本。

    该作品秉承该译丛的高质量,从一个非常微观的视角对系统式家庭治疗进行讲解。在该作品中,作者提供了九个系统式家庭治疗案例,通过逐字稿和注释,展现了一位系统式家庭治疗师是如何进行心理咨询的。

    关于系统式家庭治疗,这些年越来越热,主要原因在我看来:

    第一,其

    治疗结构化程度很高

    ,对新手咨询师来说比较友好,上手会非常快;虽然系统式家庭治疗比较强调问题的方式,观察的是视角,但是这些的学习框架比较明确,对个人顿悟或者反思的要求程度有限。同时,它不需要太多的共情,对倾听的要求也不像很多流派那么高。简单来说,系统式家庭治疗不需要咨询师像一个理想的母亲、父亲或者朋友这样的角色,而这些角色的构建通常对咨询师的工作经验和阅历要求较高。

    第二,系统治疗的

    效果改善比较迅速

    ,因为它针对的是家庭的动态结构,而对于心理咨询中比较有挑战性的关于自我修通的问题基本不涉及。同时,家庭治疗的性价比比较高,不需要多次咨询,通常四到八次咨询效果已经非常明显;甚至对很多家庭认知问题的来访者(他们心理健康),可能一两次就已经取得效果。

    第三,这和

    当今时代的文化比较有关系

    ,当前时代人们的思维图式受信息科学,系统论影响比较深,无论是在商业环境中,信息技术产生,还是作为一个普通股民,很多来访者和咨询师已经习惯了用一种系统的方式来组织和分析问题,这就为系统式家庭治疗带来了足够亲善的土壤。

    作者在这本书的17到19章进行了清晰的框架描述,如果读者在系统化家庭治疗方面知之不多。可以考虑这样的读书顺序,先读第5章,然后读第12章,然后读第13章。这三章可以帮助读者体验一个案例的框架;然后阅读17,18和19章,这三章让读者对系统式治疗理论与过程有充分的了解;最后,再重头阅读剩余章节。

    最后,再谈一点我对于系统式治疗的看法,系统式治疗被证明在家庭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对于个人的改善,并不见得比其它疗法更有效。我只谈一个原因,作为家庭的系统容易在咨询室中观察其动力结构,人际关系,各系统要素之间的模式;而作为个人治疗,如何观察形成个人症状的系统是不容易的。

    如果读者希望学习心理咨询,而没有购买过心理治疗译丛中的任何一本书,我建议全套购买并学习。虽然每一本都对读者有一些基础要求,但每一个都堪称“经典之作”。

    推荐阅读!

    书中一些有用的小技巧、建议或理论:

    01. 对转介的方式进行询问,有时候会非常富由启发性,这是因为推荐的时候往往都附带着评论。

    02. 治疗师始终都应该以认可同行的做法为出发点,这是非常有益的 -- 尽管他们也许代表着与我们完全不同的观点,但是他们的做法都有充分的理由,哪怕这些理由是值得商榷的。无论如何,应该避免去贬低其它的治疗师或治疗方法,因为这会导致家庭成员(来访者)对“忠诚”产生内心冲突。

    03. “中立”并不是要求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治疗师的支持,而是只要他们当中没有人获得治疗师偏袒别人的印象就足够了。

    04.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明确目标”实际上是“发现目标”,因为参与者往往只有在被问及的时候,才会开始思考,治疗的目标是什么?

    05. 某种行为被解释的方法,决定了它是如何评价的;某种行为被评价的方法,决定了它是如何被解释的。

    06. 如果对治疗的目标进行积极的赋义,那么建议治疗师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促进就“解除”的互动机制和交际机制上;如果对治疗的目标进行消极的赋义,那么把注意力集中在与问题行为相关联的机制上面,便会更有用一些。

    07. “我们假设,您有一年时间没有想到喝酒了,根本就不想。。。您要花怎样的心思才能让自己重新喝酒呢?”

    08. 处理黑色想象的最好方式,就是去谈论它。如果治疗师也加入到遵守禁忌的队伍里,那么在某种情况下,这种避而不谈的策略就会被当事人赋予如下的含义:这个话题是如此烫手,以至于治疗师都不敢去触碰它。

    09. 只要每个人都替对方证实了对方自己的观点,就像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那样,那么就不太可能有新的发展。只有让自己的世界观变得不再那么确定,让自己变得有些迷茫的时候,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10. 人们想象不出来的那些东西,等到它们真的出现了的时候,人们也认不出它们来。

    11. "你们家里不是有六口人,而是有七口人。那个疾病。。。就坐在这里。我在想,如果疾病一丁点儿好处也没有的话,你们早就把它从家里给撵出去了。“

    12. 从治疗的角度上看,最好的做法是:在第一个步骤里就把过错的归属给具体化。只有这么做了,才能够看清楚,过错的归属有的时候是多么荒唐。

    13. 只要是涉及过错的问题,建议治疗师要向当事人表明:治疗师感兴趣的是对观点进行澄清,而不是为了要找出事实真相。

    14. 如果每一个人都试着按照自己想象中的其他人所希望的那样去行事,那么就会产生无休无止的补偿,在交际种就会形成一个奇特的“结”。

    15. “我需要”、“我必须”、“我不能”这一类的表述永远都蕴涵着一个解释模式。按照这种解释模式,相关的人不是一个具有行动能力的主体。他通过这类表述给别人造成了一个印象,好像他没有自己做决定的余地。通过实施“把受害者变为行为者”策略,将新的选择机会呈现出来,这对治疗很有益处。

    16. 每个症状的形成,每个发展道路的选择,如果从适应的角度去看,都可以被看做是一种选择的结果 -- 一种成功的生存策略的选择。

    17. 真正的冒险者是在头脑里。

    18. 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然后呢?”这个问题把未来的阴暗面,令人担心的后果置于注意的焦点,也就是说,让人注意到有可能带来害怕和担忧的所有的东西,从而去避免它。

    19. 发挥最糟糕的想象,这是抵御“躲避倾向”的一个好办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黑色想象所展现出来的一切,并没有原来私底下假设的那么危险。从治疗上看,对于现在以及未来的改变(即未来视角的改变)而言,没有什么能够像黑色想象一样带来如此深远的结果。

    20. 在每一个心理治疗的会谈中,只要患者敞开心扉,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界限的侵犯。

    21. 赌博让XX先生能够在“分道扬镳”与“全心全意的在一起”之间走第三条道路。

    22. 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干预模型。如果某个症状或某个问题产生或保持的原因,在于那些独具特色的交际模式定期的反复出现,那么干预的目的就是要消除那些含有问题的交际模式;如果某个症状或某个问题的产生或保持的原因,在于那些能够促进问题解决的交际模式的匮乏,那么干预的目的就是促进相应的交际模式的形成。

    23. 如果夫妻的一个人希望另一个人能有所改变(作为爱情的证明),那么他总是希望改变能自觉地发生。如果改变的愿望被表达出来了,而改变随后才发生,那么改变的价值就不复存在了。

    24. 如果治疗师对当事人既要说一些正面的话又要说一些负面的话,从正面的话开始总是要好一些。

    25. 在塑造了我们的个人现实构造及集体现实构造的事件中,仪式是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所谓仪式,指的是公式化的行动流程,它在某些固定的时间或者针对某些固定的事件被重复,它的意义超越了个别行动的范畴,而是具有另外的、深层的意义。

    26. 把一对情侣吸引在一起的东西,往往会重新导致他们分道扬镳。

    27. 干预可以有两个不同的目标:要么它促使目前为止已经做过的事情被放弃,要么它的目标事做哪些到目前为止被放弃了的事情。

    28. 以改变主观的世界观为目的的干预,在理想的状态下,其作用是:要么从惯常的期待和预想中得出不一样的,新的结论,要么将不一样的、新的结论置于与惯常的预想和期待的矛盾之中。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差评少(71+)
  • 格式多(92+)
  • 字体合适(554+)
  • 差评(404+)
  • 引人入胜(84+)
  • 情节曲折(72+)
  • 盗版少(352+)
  • 体验还行(164+)
  • 无缺页(362+)
  • 目录完整(207+)
  • 书籍完整(544+)
  • 内容齐全(139+)
  • 值得购买(577+)

下载评价

  • 网友 石***烟: ( 2024-12-19 00:10:34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冷***洁: ( 2025-01-08 04:33:19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孔***旋: ( 2025-01-01 22:38:2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谢***灵: ( 2025-01-07 11:51:33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郗***兰: ( 2024-12-15 17:22:57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瞿***香: ( 2024-12-13 07:11:49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冯***丽: ( 2024-12-22 19:01:10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屠***好: ( 2025-01-07 10:31:49 )

    还行吧。

  • 网友 石***致: ( 2024-12-29 01:01:02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宫***玉: ( 2024-12-27 22:09:15 )

    我说完了。

  • 网友 隗***杉: ( 2024-12-12 15:01:25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通***蕊: ( 2025-01-03 00:47:49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扈***洁: ( 2024-12-11 18:04:28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索***宸: ( 2024-12-15 18:50:01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习***蓉: ( 2024-12-25 01:14:59 )

    品相完美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