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纲:同等学力英语新题型系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新大纲:同等学力英语新题型系列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翩染雪徽 发布时间:2023-06-06 13:56:53
李海东博士的话适合送给本书作者:“用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或者伦理的抽象展开,代替法律学本身的规范逻辑与论证。…它永远正确,绝对保险。理论说不清或自相矛盾的地方,只要往这些“原则”里一站,就可以“任凭风浪起”。这是目前刑法研究形式上繁荣、以数量代替质量…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刑法理论发展的重大障碍。如果这些东西可以代替规范的论证,我们刑法学者就应当退出,让位给哲学家政治家或经济学家。因为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掌握要比我们高明的多。”
作者:yoko 发布时间:2008-12-28 21:10:08
虽然我一直觉得标记个教材很煞风景……但是我整整一个礼拜都花在这上面了……唉……
作者:John Wayne 发布时间:2018-04-14 20:19:16
入门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1-13 21:26:47
太短啦
作者:mmmg 发布时间:2021-05-29 14:35:01
文字叙事什么的也就那样,但是虚无主义倒是印记很深,一种彻头彻尾的对现世的无力感。并非作品表现的对象,而是价值观本身。对周遭的观察和自己内心的计较混合在一起,对离经叛道女青年的表述不如安妮宝贝,人物关系的角力水平不如郭敬明。太可怕了我以为这么滥俗的内心戏已经被消费大潮席卷而去了。
PS豆瓣味儿的专业点评太可怕了:“《春日行》《奇迹之年》的思辨色彩,超脱了对日常经验的处理,指向叙事对于记忆的缔造。《南奔》的叙事技巧表明,作者让文字的媒介性参与了塑造记忆的永生的工作。作为整部小说核心的戏剧《南奔》,实际上是对社会记忆的主动改写。”——这说了啥!这说了啥!!豆瓣评论也按字数算钱了吗??
作者:cloversunai 发布时间:2018-06-20 23:52:46
藤子·F·不二雄过世,由他人代笔后,作画虽然还是一样,但是剧本明显质量下降,每次都是凑段子。
深度书评:
自由就是生命
作者:白玉京 发布时间:2015-11-03 15:16:43
瓦西里格罗斯曼的代表作《生活与命运》提出了一个问题:人失去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阅读之前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因由作者犹太人的身份,会自然而然想到二战犹太集中营,从而想当然以为这一部讲述犹太人苦难史的作品,阅读后,我发现,我没有意识到的是,在非战时的现实社会,人们是如何或者是正在失去自由的。在前苏联,《生活与命运》书稿被查抄,连打字机的色带都被没收,宣传部领导直言此书两百年后才能出版。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作品是被低估的,在曾经有深厚苏联文学气氛,连主席都可以说出一串串苏联文学名著的国家,这是一部从未被提起的作品,另一方面,在西方文学界,前有《日瓦格医生》后有《古拉格群岛》,这部看似描写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小说,直到最近几年才为人所知。
被称为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生活与命运》是对苏联那个时代的人民的群绘,通过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记录,和沙波什尼科娃一家的亲戚朋友的经历,作者写出了具有自由思想的高级知识分子维克托,共产国际僵化左倾路线的克雷莫夫,虚伪的国家官僚格特马诺夫,有良知的军队精英诺维科夫,善良但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科学家索科洛夫,现实又犬儒的柳德米拉,对劳动人民抱有好感的老太太弗拉基米罗芙娜,因一句话被投入劳改营的阿尔巴丘克,年轻的死在前线的托里亚。格罗斯曼讲述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同时,他还讲述了劳改营,大清洗,农庄集体化,事实上,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物,我们都可以在这里,在我们这个国家,找到镜像。
格罗斯曼是一个出生于乌克兰的犹太人,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就读莫斯科大学化学系,战争开始时,母亲死于乌克兰犹太人集中营,他的身份由犹太人变成了苏联随军记者,在前线度过了1000多天,他的文字是当时最为有力的记录,他的报道被广泛传阅,《生活与命运》中对战争和战士最真实的描写来源于的他的经历。
然后他成为了记录者,他看到了《红星报》没有想让他看到的,书中描写一个普通的士官:“我根本不是富农,”巴甫柳科夫说,“也没有做过苦役犯人,不过我对共产党还是很不满意。不能自由地干什么事。种田由不得自己,娶老婆由不得自己。人变得像鹦鹉一样。我从小就想自己开一座商店,为的是在里面什么都可以买到。商店里有小吃部,货物齐全,请买吧:想喝烧酒,有烧酒;想吃烤鸭,有烤鸭;想喝啤酒;有啤酒。您猜,我卖东西会怎样?很便宜!我还要在小吃部卖乡下吃食儿。请吧!烤土豆!牛油拌大蒜。酸白菜!您猜,我会卖什么样的小菜:骨头汤!骨头汤在锅里翻滚,请吧,加一根骨头,还有黑面包,当然,还有盐。”当然,还有盐。这就是一个劳动人民的梦想,想喝烧酒,有烧酒,想喝啤酒,有啤酒。烤土豆!酸白菜!骨头汤!这些惊叹号的后面隐藏着人们最最美好的念想。
然后他成为了反思者:“历来争论着一个问题:人是不是为星期六活着?答案就在这里面的什么地方。想着靴子,想着被扔掉的小狗,想着偏僻小村子里的房子,痛恨夺取心头所爱的同志,这些思想多么渺小阿。可是,人生的实质就在这里面。人与人是否联合,这种联合是否有意义,决定于是否能达到唯一的主要目的,这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争取权利,做各自不同的人、各有特性的人,各人有各人独立的感情,都能独立地思考,独立地生活在世界上。为了争取、保卫和扩大这一权利,人们必须联合起来。而这却产生了可怕的、很难打破的偏见:这种以民族、上帝、党、国家为名义的联合,说这是人生的目的,而不是手段。不对,不对,不对!为了人,为了人的微不足道的特性,为了使人拥有这些特性的权利——才是人在为生活而斗争中唯一、真正和永久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全书的总结和提问,人是不是为星期六活着?然后格罗斯曼回答了:“为了人,为了人的微不足道的特性,为了使人拥有这些特性的权利——才是人在为生活而斗争中唯一、真正和永久的目的。”要知道,此书完成于1960年的苏联。他写道:“大家都在争论什么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镜子,这镜子对于党和政府提出的问题“世界上谁最可爱、最好、最伟大?”回答说:“你,你,党,政府,国家,最好、最可爱。”就凭书中的反思,《生活与命运》就比充满自怜的伤痕文学有价值一百倍,而现在,最好最可爱的回答现在依然响彻在另一片土地。
格罗斯曼不止步与记录,在他生命的最后,他成为了一个反抗者。在书稿被没收,在最绝望的时刻,格罗斯曼给赫鲁晓夫写了一封信,以一句挑战的话作结:“我花费毕生心血写成的书正在坐牢,那么,我自己的人身自由、我现在的职位都是毫无意义的,都是虚假的。这本书,我写了就不会抛弃,过去不抛弃,现在也不抛弃……请你把自由还给我的书。” 直至1964年去世,终其一生,格罗斯曼都没有看到他最重要的作品的出版。
格罗斯曼写了善,写了恶。900页的书,几十个人物,其中几个段落尤其令人难以忘怀。善良胆小的因为来乌克兰过暑假就被送进集中营的犹太小男孩,在拥挤的火车上一直小心保护着火柴盒里的蛹,时不时打开盒子给它透透气。在走向毒气室的路上,“也不知为什么,达维德从口袋里掏出装着蛹的火柴盒,也没和蛹告别,就把火柴盒扔到一边。让它活着吧!”解放斯大林格勒后,俄罗斯民众,大部分是妇女,看着德军俘虏清理搬运尸体,一个在战争中失去儿子的大妈冲着士兵中唯一穿着军官制服的人走去,却不知道怎么没有报复,反而把手里的面包给了他,大妈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一直抱怨自己太傻。格罗斯曼写道:“毫无意义的善良永远不灭的秘密,就在于它的无力。这种善良是不可战胜的。这种善良越傻,无力,没有意义,就越是巨大。恶对它无可奈何。圣人、传教士、宗教改革家、首领、领袖,在它面前无可奈何。它是一种不看什么、不说什么的爱,是人的本义。
他写了高尚,平时不敢得罪军队官僚的诺维科夫为了手下军人的生命,顶住最高指示的压力,晚了八分钟发动进攻的命令。“有一种权力,大于不加考虑就叫人去死的权力,那就是在叫人去死的时候深思熟虑的权力。诺维科夫行使了这一权力。”也写了卑劣,处事圆滑得体的官僚格特马诺夫前一刻亲吻诺维科夫的嘴唇激动地说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事,当天晚上就密报诺维科夫违背军令。而最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什么?高尚者完败,卑劣者得势,这才是最大的悲剧,这远比一个战役的得失和一个政治路线的成败更为接近一个时代的核心,在大清洗,在文化大革命中发生了无数这样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一个完美的制度让人们没有选择?如果一个制度不能激发、顺应人们的善,那么它就不是完美的,甚至,它不是好的。维克托说“我以为,我们还谈不上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仅是在于重工业。社会主义首先要有凭良心的权利。剥夺人的凭良心的权利,是非常可怕的。”
曾经有人说,只有苏联这个国家才会产生这样的作品,的确,二战,犹太人集中营,古拉格劳改营,大清洗,苏联人民经历了一切。而记录这样的历史,记录在这样的年代生活着与生存着的人民,就是格罗斯曼们的责任,也由此才诞生了这20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俄罗斯这个以斯拉夫人为主的民族,7世纪时在一片混乱与落后中请来了维京人立国并建立了基辅罗斯,但是在国教上最终选择了东正教,也多少因此俄罗斯人心中一直有着弥赛亚情节。十三世纪蒙古攻入基辅罗斯,并统治了长达三个世纪,这三个世纪对俄罗斯影响深远,其中之一就是隔绝了与欧洲的交流,错过了文艺复兴。之后从彼得大帝到普京,尽管一直在努力脱亚入欧,但俄罗斯从未真正融入欧洲。直接由封建社会一步进入共产主义,深厚的弥赛亚情节,对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缺失种种原因导致了对强人政治的幻想和极权主义的基础。在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格罗斯曼用人生中最后的一部作品来记录和反思,他诠释《布拉格精神》的的作者伊凡克里玛说过的话:“ 让我们记住,伟大的文学的责任在于两个词,创造与良心。”
本书的译者力冈,在反右倾和文革中两次被打成右派下放,在文革后才有机会教书和翻译,《生活与命运》在国内第一次出版于1989年,力冈在当年10月写的译者序中写道:“译过这部作品之后,才懂得了:原来最深刻的道理也就是最朴素、最简单的道理。比如,一个国家与政党是不是进步的,要看是否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是否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自由。这个道理多么朴素、多么简单!如果一个政党是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实际的法西斯独裁者的话,是不应该压制不同意见的。人民的天下,人民可以对任何问题进行随意的探讨,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个人以为,时隔二十多年这依然是对本书的最好的注释,对译者致以敬意。在二战和战胜反法西斯70年后的今天,在和平年代GDP保7人们生活蒸蒸日上奔小康的这里,我们依然要提出这个问题:人失去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
文章概要
作者:norwegain wood 发布时间:2021-09-26 20:10:30
社会学批评
种族、环境、时代
“决定文学艺术的不仅有其内部因素,也包括所有与之发生影响关系的“外力”因素。”
“除了永恒的冲动和特定的环境外,还有一个后天的动量。当民族性格和周围环境发生影响的时候,它们不是影响于一张白纸,而是影响于一个已经印有标记的底子。”
“不同时代的文学。它们的一般思想可能未变,但是却有先驱和后继,前者影响后者。”
因此文学艺术同时是历史的,时间性在其中起着决定其本质的作用。
艺术通过反映现实从而创造出总体性世界。
戈德曼:“在文本、创造文本的个人主体、作为社会文化的超个人主体等三重洗系统之间,存在着同构的关系,从而导致意义的发生。”
1.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民俗)
*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各部分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
综合语境
*艺术家以其个人理解(童年经历、生存态度),集体心理等面对客观环境,从而由一个个体的人成为一个社会结构中的人,来创造艺术作品。
艺术于环境的关系:
①艺术模仿环境:重构性模仿
*艺术在模仿的过程中要删除那些遮盖特征的东西,彰显那些显示特征的东西,对于妨碍特征显现的东西加以修正,从而使之成为与第一自然相区别的艺术作品。而批评的责任就是从中发现艺术在模仿这一环境的过程中做了那些修正,修正的效果如何,以确认其艺术价值的高低。
②环境于艺术相互制约
*艺术既是环境(现实)向人显示的阐述方式,也是借助于艺术对自身的阐释,或曰基于自身立场的叙事,并进而阐释环境。
2.道德
文学的教化性质。
文学是人类道德律的产物,不等同于欲望宣泄。
“弗洛伊德:艺术即等同于梦,它的实现不能是直接的,必然要接受某种监督机制的制约。因为如果幻想和欲望能够直接实现,则无需经过梦的形式来进行替代性宣泄。”
真正的艺术必然是道德的,是本能冲动转化为文化形态的高级形式。
“托尔斯泰:艺术只有以道德完善为目的才是在自己相宜的位置上。”
3.结构
戈德曼,发生结构主义。
*结构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层面是社会、个人与文本的统一结构,一个层面是三者各自的价值形态。
认为:一部艺术作品的决定性元素起码应包括文本、创作者个人主体和作为集团利益代言者的超个人主体,而这三者在精神结构上是同源的、一体的。
“小说的意义在于他对真确价值的追求,因为社会的衰变(无序)隐藏了本质的真实,而个体也处于这种衰变之中,他以个体的身份将无法承担这衰变的责任,他必须寻求在群体精神中找到守持真确性的源泉,并以一种与社会衰变相适应的衰变(由史诗退化为小说)形式将其纳入一种艺术的有意义的结构。”
社会批判的案例
托尔斯泰:1.作者对待事物正确的、合乎道德的态度。2.形式美。3.真诚。
卢那查尔斯基:
1.疯癫作为一种心理疾病是有其生物学因素的。
认为“我们应该开诚布公地把问题摆在自己眼前:怎样才能把文学史上诗集遇到的病理学影响及其带来的畸形怪胎,同任何作品的社会学动因和制约性结合起来;怎样能够判定某一部作品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甚至置精神病专家从该文学现象中看到的确定无疑的临床特征于不顾。”“我们不能忽视病理学,不过,正如我说过的,应当把它溶化在社会因素中。”
2.反对精神分析。
认为,决定着人类行为的意识,无论它是哪个层面的东西,都必然带有人类成长过程中所浸染的社会性,
人类除了个性的利益之外,还存在着集群的利益
,也就是说,无意识与意识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
*精神分析认为:支配着人类行为的并不是“意识”,而是来自动物本能的“内驱力”。来自无意识的东西强大到我们无法靠意识控制。
艺术家的心理“反常”首先是艺术家有着超乎常人的感受能力和以特殊方式感染他人的能力。
疯癫的原因:精神疾患实际上是阶级地位的变化,社会环境的恶化所造成的。对外界变化的合理反应。
若拒绝借助宗教麻痹自己的人,便会发生变态的心理反应,或者实际上是被社会认为是“变态”的心理反应。
个性的力量是伟大的,但它不能成为纯粹私人性质的个性。只有当这种个性与历史发展的某种内在去式达成契合是,他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意识形态批评
以一定的阶级、党派立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在于说明一切文学作品都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意识形态术语的产生
马克思,一般的意识形态是观念的上层建筑,它包括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
认为:1.意识形态是一个总体性质的概念,它包括许多具体的意识形式,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等。2.意识形态是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反映。这两个思想决定了马克思关于一般意识形态的基本看法。
当代的意识形态研究趋向于把它看作是社会意识的控制形式。它不仅表现为统治阶级向社会提供现成的世界观信仰体系,而且还表现为一种创作-控制机制,影响并住在着社会意识的产生过程。
意识形态文学批评的内涵及其历史延伸
意识形态(体现前者利益的哲学思想、历史观念、价值导向、道德理想、审美趣味、文学艺术)
丨
上层建筑(政治体制、制度、法律设施、国家权力)
丨
生产关系以及围绕它而运作的经济基础
丨
生产力
意识形态批评的四种形态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批评
“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区解释”
提出的命题:作为意识形态构成因素之一的文学,它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作家的政治倾向与他的创作具有怎样的辩证关系?
2.巴赫金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
认为:作为一门意识形态科学,文艺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作品的艺术结构,是这一结构里面的各种正在形成的意识形态因素的有机结合及其艺术功能。
文学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进入周围的意识形态现实的,它以有一定组织的文学作品的形式,带着一种特别的、惟有它才具有的结构,在现实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这种结构,像所有意识形态结构一样,折射着正在形成的社会经济生活。
同时,文学在自己的“内容”中反映着它自己也是其中一部分的整个意识形态视野
3.阿尔都塞-马歇雷学派的解构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阿尔都塞:
意识形态实际上是现实社会在实践上的一种结构性文本,它与现实社会一起构成艺术文本的结构性背景。
基于索绪尔的语言学基础。
意识形态:个人同他所存在于其中的现实环境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
马歇雷:
艺术作品是一种独特的形式结构,这一结构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结构处于一种复杂的关系中,它受制于意识形态,但是又与它有所偏离、离心,保持着一段能够审视意识形态,甚至瓦解意识形态的距离。
文学创作以意识形态为原料,对渗透着意识形态内容的日常生活语言进行艺术加工。
文学创作对意识形态原料进行加工。艺术文本与现实之间始终存在结构形态上的差异。
“离心结构”
:文学艺术作品的形象性(具有矛盾、含糊、朦胧及象征、隐喻等特征)所表现出来的作家对意识形态与现实的关系,是不协调的离心结构。
4.后现代主义文学意识形态批评形态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是一种艺术形态的生产,特别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然而,文学并非直接反映意识形态,它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一种文化生产的关系。
一般意识形态以话语的方式存在,它先于作家创作而存在;作家在创作时运用这套话语就是对它的进入。作家的个人话语显然受到了社会话语的加工,而同时作家也加工着社会活动,从而使文学的生产呈现出相当复杂的面貌。正是因了作家的加工,文学作品中的意识形态才成为审美意识形态。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意识形态是对现实关系中的人们的深层次无意识的压抑,所以他称为“政治无意识”。
文学艺术的文本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话语,是一种在阶级之间进行战略思想对抗的象征活动。
文本往往成为外在现实与意识形态、文化的各种矛盾的集合之地。成为内在的意识形态。
“历史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批评的关键词
1.倾向性
意识形态批评解决的就是文学作品内在的政治倾向性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与艺术创作本身的独特性之间的问题。
2.离心结构
艺术作品是一种独特的形式结构,这一结构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结构处于一种复杂的关系中,它受制于意识形态,但是又与它有所偏离、离心,保持着一段能够审视意识形态,甚至瓦解意识形态的距离。
*作家生活在特定意识形态氛围中,并不是自己自发地产生意识形态,而是无意识地接受社会意识形态观念。在他进入艺术创作的角色时,便与这个意识形态氛围产生一种材料、加工的关系。在这个加工过程中,社会意识形态在他的事业下成为一个客体对象。
实际上,这个生产的过程也是意识形态剥离的过程——艺术作品的意识形态与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变成二元化的存在。前者与作家相关,后者与社会历史相关。
3.政治无意识
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体现为政治的存在,表现为社会制度、政治学说和种种文化设施。这种意识形态构成了人们对深层无意识的压抑。
艺术文本实际上时作为社会政治无意识的象征结构而存在,为现实社会矛盾提供一个想象性的解决。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核心要素
1.心理结构理论:意识与潜意识
潜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潜意识:已经发生但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当需要时就能变为意识的那种心理材料。
*无意识:所有曾被压抑或从未被允许变为意识的心理材料。(如性冲动/性本能/性欲望,多通过玩笑、失言、梦的方式表达出来)无意识占据了人心理的很大一部分,通常表现为盲目的冲动,生物的本能和被压抑的欲望。
2.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系统理论
本我: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完全隐没在无意识之中。(性的冲动)
*本我的唯一功能就是尽快发泄由于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引起的兴奋,本我的这一功能是实现生命最基本的原则。
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本我与外部世界、欲望和满足之间的居中者。
*自我控制和指导本我与超越、促进人格协调发展。自我有逻辑,有理性,并且具有组织、批判和综合能力。
超我:人格在道义方面的表现。是理想的东西。分为自我理想和良心。是禁忌、道德、伦理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宗教戒律的体现者。
精神分析批判的主要内容
1.文学本质与特点:被压抑欲望的满足和无意识的升华
弗洛伊德认为:文学是被压抑的欲望——无意识本能的满足,文学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某些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欲望。这种本能在净化与升华后被表现出来。
*本我,即在无意识领域中藏匿着的,人与生俱来的,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所不能允许的各种原始而野蛮的动物性本能。
文化活动中的升华,就是舍却性的目标,转向他种较高尚的目标,从而使文艺作品中的性欲被淡化,被隐藏,并转变成一种感情的,特殊的,温和的陶醉性质。
2.创作心理与创作过程:精神病的同道和艺术家的白日梦
弗洛伊德认为:文学是一种与现实对立的幻想,其功能之一是起着麻醉剂作用。作为文学的创作主体的作家实际上与精神病患者是一流人物。文学创作的过程也就成了艺术家的白日梦。
“在现实的疾病中,妄想的产生常常与梦相联系”
“梦与幻想同出一辙——产生于被压抑的情感”
3.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分享作家的幻想和解释“俄狄浦斯情结”
人们欣赏文学,实际上也就是分享作家的本能欲望幻想,欣赏者也从作家的本能欲望幻想中获得了欲望的满足。
“作家通过改变和掩饰其利己主义的白日梦以软化他们的利己性质;他以纯形式的——即美学的——快感来收买我们这些读者”
“我们享受到自己的白日梦而又不必去自责和害羞”
神话原型批评
基本理论与方法
弗雷泽,文化人类学。
交感巫术=模仿巫术+染触巫术:人类与自然之间始终存在着某种交互感应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象征性的活动把自我的情感、愿望与意志投射到自然中去,这样就可以达到对对象的控制目的。
*模仿巫术遵循同类相生。
*染触巫术以染触律为基础。
荣格
原型概念对集体无意识观点是不可缺少的,它指出了精神中各种确定形式的存在。在神话研究中被称为母题。
原始意向或者原型是一种形象(无论这形象是魔鬼、是一个人还是一个过程),它在历史过程中是不断发生并且显现于创造性幻想得到自由表现的任何地方。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神话形象。
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
“我把原型看作是文学作品里的因素,它是一个人物,一个意象,一个叙事定势,或是一种可以从范畴较大的同类描述中提取出来的思想。”
原型批评的主要理论特征
1.注重对文学作品进行远观研究。
2.重视文学创作于文学传统的关系。
3.原型批评从神话、仪式出发研究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
形式主义-新批评
有意模糊和淡化文学与各种外部因素的关系。突出了文学作品的本体特征,尤其是语言形式因素的研究。
*俄国形式主义着力于研究文学的语言、结构 和功能。
*新批评则集中对作品的“文本”和“肌质”,特别是语言文字的语义学研究和修辞学研究。
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
强调文艺的独立自主性,主张从文艺内部的语言、结构、功能等方面来研究文艺的特殊规律。
1.1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思想
语言活动分为语言(头脑中那个的词汇系统)与言语(个人语言行为)。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历时语言学(从一种语言状态到另一种语言状态)与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符号系统,对构成这一系统的各要素进行研究,找到语言学的普遍规律)。
语言的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语言与政治、民族 、阶级和各种制度的关系)。
1.2胡塞尔现象学
批评两种态度:
1.自然的态度,相信意识中的对象是独立于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东西。(认为这种信赖是没有客观依据的独断论,但简单否定这种态度也是独断。存在的悬置)
2.历史的态度,相信历史所给予是观念和思想的可靠性,并以此为基础看待事物。(认为应该将现有的观念和思想搁置一旁,暂时对他们的正确与否存在不论。历史的悬置)
用纯粹意识直接面对事实本身。——现象学还原办法。
形式主义批评方法的基本特点和关键词
1.文学性
形式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的对象不单是文学作品,而是文学性。
文学性存在于文学的艺术形式和形式构造中。它指的是文学作品的语言、语气、技巧、结构、布局等因素。
2.陌生化
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的语言具有文学性。
*无意识性是由于我们对于事物过于习惯而失去对事物的感知性。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带来的迟钝、麻木感觉却使人们匆匆的度过一生而显得毫无意义。
3.文学形式观
形式主义将文学作品中的一切都视为形式,题材、主体、人物、事件等这些一贯被视为内容的东西也被形式主义纳入到了形式的范围。
“如果说形式成分意味着审美成分,那么,艺术中所有内容试试也都成为形式的现象”
英美新批评
1.1艾略特的诗歌非个人化理论
诗歌写作时非个人化的。
1.2瑞恰兹的语义学理论
文学的真实性与现实无关。文学语言是在本学本文内部有效的假陈述,不能直接指称现实,只能引起我们前后一致的情感反应。
本文的意义在复杂的语境中不可能是单纯或单一的,一个符号绝不止于一种实在的意义,文学作品中的复义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复义是诗歌语言的魅力所在。
1.3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
意图谬见,矛头指向批评家。
感受谬见,矛头指向读者。(认为读者的感受是文学活动中最不可靠和最易变动的因素。感受式批评必然导致相对主义的无政府状态。)
文学本文既与作者的意图无关也与读者的感受无关。
结构主义-符号学批评
结构主义-符号学批评理论
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的构造。然后又在它们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
1.1哲学及社会思潮背景
人这只是构成结构复杂的关系网络中的 一个关系项,本身没有独立性。是被结构所决定的,因而人是被动的。
1.2语言学根源
语言&言语
能指(音响形象)&所指(概念)
*当一个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关系在一个语言系统被确立以后,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人们便不能随意对它们的关系加以改变了。
“语言不可能有先于语言系统而存在的观念或声音,而只有由这系统发出的概念差别和声音差别。”正是由这系统发出的概念差别和声音差别,决定了语言符号学的意义。
组合&聚合
组合:语言的句段关系。聚合:语言的联想关系。
在语言里,每项要素都由于它同其他要素对立才能由它的价值。
历时&共时
“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历时语言学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之间不构成系统。”
列维-斯特劳斯:“一切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应该像语言学一样,它们的任务不应该局限于描述社会生活的表面现象,而应深入其中,寻找支配这些表面现象的内在结构。”
2.结构主义文论的基本特征
人们所认识的社会现象是杂乱无章的,要达到有秩序的认识,就要掌握现象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必须熟悉其内在结构——其各部分之间 关系,还必须明察该现象同与其构成更大结构的其他现象之间关系。
①注重采用语言学理论和术语方法,强调二元对立,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
②强调整体观,重视部分之间的关系。
③探寻文学深层结构,注重高度抽象。
④研究叙事学。
结构主义符号学批评
产生符号学与叙事学。
解构主义批评
解构主义批评理论
1.1德里达的结构理论
雅克·德里达
德里达:要消解这些“中心主义”。
*语音中心主义: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文字存在的唯一理由就在于它表现语言,是语言这种声音符号的代表,并据此认为不能把文字和语言同等看待。
认为符号没有一个超验的中心或意义,它的本质是差异。
1.2对传统哲学/文学二元对立的解构
哲学文本中的封闭性、似乎是确凿无疑的意义。归根到底与文学一样,不过是遣词造句的一种效果。哲学家们自以为把话说的斩钉截铁,其实却身不由己,在被文本中的隐喻牵着鼻子走。
语言与逻辑拥有的隐喻系统、法则与生命在被运用时具有支配作用。
1.3延异、播散、踪迹、增补
延异:(1)差异,它包含着在场与非在之间的非同一性或差异;(2)延异,在场既与非在相异,又延搁到非在,同时非在又延滞了在场。在德里达看来,“延异”是无法定义的,它必须避免概念化,否则,它将会把根源、中心和在场等含义重新引人“延异”之中。“延异”只是一个策略性的名称,它可以由其他如“踪迹”、 “游戏”、“替补”、“撒播”、“本文”或“源初文字”这些策略性的名称来代替。
播散:指“种子的延异”,它最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没有意义”绝非“无意义”,因为“撒播”总是不断地、必然地瓦解本文,显示本文的零乱、松散、重复。它表明了每篇本文的意义不自足性,或者标志着一种不可还原的和生生不息的意义多样性。
踪迹:既是一种在场,又是一种非在。因为踪迹意指受到磨损而残存下来的东西,意味着半隐半现的标记。说它在场,是因为它已经存在;说它非在,是因为它曾被抹去。因而,踪迹就是延异本身,它在“在场—非在”的游戏中起作用。但是,这种游戏是没有中心和原因的,它是一种符号之间“替补”的活动。替补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代替,二是补充。显然,符号的这一替补过程是永远不会结束的。
此外,“延异”还可用时兴的“本文”术语来说明。“本文”是与传统的“作品”概念相反对的。在德里达看来,作品是形而上学铭写的档案馆、知识的百科全书或者所指的完全在场,而本文不再是一个业已完成的写作集子,不是一本书里或书边空白之间存在的内容,它是一种起区别作用的网状结构,是由各种踪迹织成的织品,这织品不停地指出其自身之外的东西,指出其他起区别作用的踪迹。因而,对于德里达来说,“本文”的任务就是解构作品,用“本文”取代“作品”,其实质意义就在于恢复“事物本身”——延异——的本来面目。
2罗兰·巴尔特的解构主义转向
①对主体性的消解,主体只是文学语言系统的表达自己的工具,是作品和文学语言结构的单纯中介,必须纯净才能好用,这是符合结构主义对整体结构的重视,还有对个体化的主体性的排斥的,
②对文学独立性的追求,这一点体现在把文学整体称为一个独立自足的“语言系统”上,是写作唯一可依靠的客体,和现实社会文化没有关系。
互文性的概念使得巴特对作品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作品从具有固定结构的体系,变成了符号话语的交织,一种话语的编织物,作品结构的稳定性被打破了。但是这种认识和一般的对作品的理解是冲突的,巴特必须考虑这条常识:大部分文学作品意义就是相对确定的。于是巴特提出了可读性文本和可写性文本的区别,古典作品都是可读性文本,其意义相对固定,读者无法生产意义,只能消费意义。而可写性文本则与之相反,其是“能指的银河系”,没有固定的结论和意义,所以可以让每一个读者自己在阅读中进行意义生产。
3.耶鲁学派与解构批评
米勒:“语言是不确定的,一切的阅读都是‘误读’,通过阅读会产生附加的文本,破坏原有的文本,而且这个过程过程永无止境。”
女性主义批评
以女性视角重新解读文学作品,对男性文学歪曲女性形象的做法进行猛烈批判。
整理挖掘被埋没的女作家作品,寻觅女性文学传统,要求重构文学史。
关注女作家创作状况,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阐发妇女文学区别于男性创作的主体、意象、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等。
建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形态。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的现实背景和思想先驱
伍尔夫:运用社会学的批评方法抨击了男权社会对妇女创作才能的压抑。提出了“双性同体”思想。
波伏娃: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成的,是传统习俗和男权社会的需要早就了女人。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两大形态
1.妇女的阅读
“女性主义批评的第一个行为就是:从一个赞同型读者变成一个反抗型读者,通过这种拒绝赞同的行为,开始把根植于我们心中的男性意识祛除掉。”
女性主义者要求妇女在阅读时保持一种独立而清醒的女性意识,以一种抗拒性的态度来阅读男性文学作品。这样才有可能在阅读中确立自身的主体位置。
2.妇女的创作
研究妇女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女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受到压抑的情况,妇女文学区别于男性创作的主体、意象、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及关键词
1.天使与妖妇
父权制下男性中心主义根深蒂固的对女性的歧视和贬抑,男性对女性的文学虐待或文学骚扰。
2.双声话语
既体现着主宰社会的声音,又体现着属于自己的声音。
3.身体写作
解构男性中心主义文学史。追寻妇女文学传统;
解构男性中心主义叙述视角,建构以妇女经验为中心的叙述角度;
解构男性中心主义的语言权,建构女性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解构男性中心主义写作方式,建构女性自己的写作模式。
“她通过身体将自己的想法物质化;她用自己的肉体表达自己的思想”
接受-读者反应批评
接受-读者反应批评理论描述
罗伯特·姚斯《文学史作为文学理论的挑战》
沃·伊瑟尔《本文的召唤解构》
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美学。
特征:
1.开拓出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即:读者、阅读过程、反应接受、交流等,形成一系列具有特定内涵的术语和概念系统。
2.研究重点是作家对他的作者所持的态度和要求;各种文本所意指的不同读者类型;实际的读者在确定文学的意义方面所起的作用;阅读习惯和文本阐述之间的关系;读者自身的地位。
3.对文学批评的延申。
4.调整作品与读者的关系,用新视角来理解文学作品及其意义。
*阅读文学作品不是被动和孤立的,而是一种创造性行为,缺乏阅读,文学作品就处于未完成状态。
巴赫金:“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话语,都是说者,听众,和被议论者或事件者三者的社会交往存在。”
接受-读者反应批评的基本观念和术语
1.文学史更应该是一部接受史
姚斯:“第一个读者的理解将在一代又一代的的接受之链上被充实与丰富,一部作品的历史意义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得以确立。”
“在作家、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中,读者是主动性的,创造性的因素。读者本身就是创造历史的力量”
“意义最终完成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中。”
2.期待视野
读者在阅读活动之前并不是空白,当他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即刻生成的阅读经验和存留在脑海中的阅读记忆,会立刻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使自身沉浸在一种特定的情感中,并产生阅读期待。
3.召唤结构
文本中的空白是一种寻求连接缺失的无言邀请。
①空白喜迎、激发读者进行想象、填充,使之具体化为具有逻辑性的意义。
②空白服从于作品的完成部分,并在已经完成的部分的引导下,使作品实现意义的建构。
4.隐含读者
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预期涉及和希望的读者,即隐含的接受者。
是作者自言自语时的聆听对象。
后殖民主义批评
文中较为简略。
主要提及萨义德《东方学》、 斯皮瓦克、 霍米·巴巴。
萨义德认为: 东方作为他者,从来都是欧洲文化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诸如理性、发展、人道、高级的西方和反常、落后、愚昧、低级的东方这种想象与构建东方的模式,体现的是东西方书写与被书写的权力关系。
即: “东方是被想象出来的”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中评多(356+)
- 已买(380+)
- 无颠倒(533+)
- 少量广告(293+)
- 中评(108+)
- 还行吧(642+)
- 内涵好书(410+)
- 五星好评(91+)
- 快捷(460+)
- 无漏页(626+)
- 购买多(197+)
- 下载速度快(478+)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舒: ( 2025-01-04 07:27:08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詹***萍: ( 2024-12-21 22:59:01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芮***枫: ( 2024-12-22 06:14:27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冯***卉: ( 2024-12-31 18:10:08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权***颜: ( 2024-12-14 03:21:45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蓬***之: ( 2024-12-24 20:12:50 )
好棒good
- 网友 康***溪: ( 2025-01-06 05:55:38 )
强烈推荐!!!
- 网友 戈***玉: ( 2024-12-10 22:34:39 )
特别棒
- 网友 辛***玮: ( 2025-01-07 23:42:52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师***怀: ( 2025-01-08 01:23:05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喜欢"新大纲:同等学力英语新题型系列"的人也看了
- 胡适、罗尔纲和他们的朋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新闻摄影教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18考研西医临床医学综合指导讲义(套装上下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猜猜动物园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白痴(刑法学专家罗翔推荐版本 陀思妥耶夫斯基精选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黑布林英语阅读 小学b级别3,豹子和猴子(附光盘)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通往大马士革之路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父与子全集/名校名师导读书系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意念力:激发你的潜在力量 大卫.R.霍金斯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Photoshop CC自学魔法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