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嵇康传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0:34

嵇康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嵇康传精美图片
》嵇康传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嵇康传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7320362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9
  • 页数:312
  • 价格:48.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0:34

内容简介:

1.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知名魏晋研究专家王晓毅的匠心之作。

2.魏晋风骨代表、竹林七贤领袖、持异见者嵇康经典传记,融合生平与著作,解读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沉浮。

3.系统性还原嵇康的多重形象和起伏一生,从漫游、求索,为官、打铁,到遁迹山林、从容赴死,时刻展现出一颗“无从逃避的心灵”。

4.鲁迅深受嵇康影响,1913至1935年先后十多次校勘《嵇康集》。作者深受鲁迅影响,时时以鲁迅的精神看嵇康。

在特殊时代,人应该如何生活,又该如何死去?

作者以感同身受的视角,带我们走进魏晋这个禁锢与纵欲并存、醉意与清醒共处的特殊时代。借助历史的朱痕墨迹,融知识、感悟、体验于一体,系统性地还原了嵇康的生命历程与思想道路。生命之矛盾、艰难与高贵,在简单的叙述中显露出来。同时,既写出了独立不群的嵇康,也写出了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嵇康。对嵇康的朋友、敌人向秀、阮籍、吕安、钟会等人,虽着墨不多,却如透视般精神跃然。


书籍目录:

前   言

引   子

第一章   梦想

一、 幼年丧父

二、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三、 混沌已死

第二章   求索

一、 正始清谈的后起之秀

二、 真诚与虚伪之辩

三、 聪明与勇敢之辩

四、 音乐与情感之辩

第三章   彷徨

一、 竹林之游

二、 高平陵政变之后

三、 七贤分化

四、 何去何从

第四章   避世

一、 从山阳到河东

二、 养生之辩

三、 住宅与命运之辩

第五章   愤起

一、 无处逃避的心灵

二、 攻击读经的经学家

三、 与山涛“绝交”

第六章   寂灭

一、 吕安案

二、 狱中反省

三、 《广陵散》绝响

尾声

附   录

一、 我与恩师的“竹林之游”

二、 “竹林七贤”考

三、 嵇康哲学新论

后   记


作者介绍:

王晓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对魏晋玄学用力较多,形成了思想史与社会政治史相结合的学术特色。出版著作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两次获省部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周易〉与魏晋玄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嵇康传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嵇康传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嵇康传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能够用复杂的论证方式分析玄奥的问题,这是一个层次;能够要言不烦,谈言微中,这才是玄智的极致。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世说新语•政事》第8条)


新兴政治集团的成员在获得政治地位的同时,亟须自身文化优越的明证。


汉人的遗产相当丰富。这不仅指学术思想、学风精神,而且也包括了汉代士风。魏晋士人是在仿效东汉名士鸿儒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嵇喜字公穆,历扬州刺史,康兄也。阮籍遭丧,往吊之。籍能为青白眼,见凡夫俗子,以白眼对之。及喜往,籍不哭,见其白眼,喜不怿而退。康闻之,乃赍酒挟琴而造之,遂相与善。(《晋百官名》)


巨源在,汝不孤矣。(《晋书》卷四三《山涛传》)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1.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知名魏晋研究专家王晓毅的匠心之作。

2.魏晋风骨代表、竹林七贤领袖、持异见者嵇康经典传记,融合生平与著作,解读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沉浮。

3.系统性还原嵇康的多重形象和起伏一生,从漫游、求索,为官、打铁,到遁迹山林、从容赴死,时刻展现出一颗“无从逃避的心灵”。

4.鲁迅深受嵇康影响,1913至1935年先后十多次校勘《嵇康集》。作者深受鲁迅影响,时时以鲁迅的精神看嵇康。

在特殊时代,人应该如何生活,又该如何死去?

作者以感同身受的视角,带我们走进魏晋这个禁锢与纵欲并存、醉意与清醒共处的特殊时代。借助历史的朱痕墨迹,融知识、感悟、体验于一体,系统性地还原了嵇康的生命历程与思想道路。生命之矛盾、艰难与高贵,在简单的叙述中显露出来。同时,既写出了独立不群的嵇康,也写出了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嵇康。对嵇康的朋友、敌人向秀、阮籍、吕安、钟会等人,虽着墨不多,却如透视般精神跃然。


精彩短评:

  • 作者:Rogue Planet 发布时间:2022-11-09 22:14:47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嵇康死前,写下《幽愤诗》,托孤山巨源,以《诫子书》为纲教导儿子出世。刑场抚琴,临终哀叹广陵散失传。

    在场所有的人都会衰老,而嵇康永远不会,在千秋万代的历史记忆中,永远是39岁。

  • 作者:新星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9-10-11 13:41:18

    推开历史悠久的日本制布工厂的大门,探索布料背后的秘密,发现布料背后的感动。

  • 作者:慕容素衣 发布时间:2023-05-11 21:50:30

    非常有料的一本书

  • 作者:NADPH 发布时间:2022-11-11 23:11:17

    有班马列传之风

  • 作者:豆友250710151 发布时间:2022-11-11 06:41:15

    疾恶怀刚肠,世人皆欲杀。魂魄犹正直,回首肝肺热。

  • 作者:王这么 发布时间:2022-12-04 13:31:57

    清通简约,要言不烦,对史料的运用和分析有明晰的思路。这一点很难得,一定要加星。尤其在普遍以晦涩文本和文献堆砌来掩盖粗疏吓唬读者的大环境里。


深度书评:

  • 那年的梦想

    作者:巫婆55 发布时间:2006-09-22 15:29:53

  • 【转】彭林:纸上得来终觉浅 ——为何《仪礼》需要做复原研究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2-02-05 14:56:31

    作者简介:彭林,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首席专家,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教授。

    学术研究的前提是把握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避免盲目性,陷入为研究而研究的迷途。《仪礼》区别于其他典籍的最大特点是鲜明的践履性,因此,正确认识《仪礼》在成书与研究过程中的两次“转换”,是我们复原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从活态传承到凝固态文本:周代礼乐文明的第一次转换

    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以“德”为核心内涵、“郁郁乎文哉”的中华礼乐文明。由《诗》《左传》《国语》等文献可知,冠、婚、丧、祭、飨、射、朝、聘等典礼仪式,已成为周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华夏民族的生活方式得以规范,文化认同由此渐成。

    周人的典礼仪式原本属于活态传承,毋须诉诸文字。春秋季世,礼崩乐坏,《礼记·杂记下》载,恤由死后,有“周礼尽在鲁”之誉的鲁国,竟然无人知晓如何为之举丧,不得已而派孺悲去请教孔子,并做了笔录,“士丧礼”由此著于竹帛。孔子对此感到震惊,周礼或废或僭,随时有湮灭之可能,需要作抢救性保护。现存《仪礼》十七篇,便是由孔子及弟子将活态的典礼仪式转换成凝固态文本的成果。为了突出主要线索,避免枝蔓,宫室形制、服饰裁剪、礼器使用等诸多细节每每被省略,这对当时的读者不会造成阅读障碍。这一次转换是《仪礼》成书的缘起,与孔壁中经一样,旨在保存文化,希冀借助文本形式传于后世。

    二、将文本还原成活态的仪式:周代礼乐文明的第二次转换

    既然《仪礼》是由活态礼仪转换而来,则后人研读《仪礼》,再将文本形态还原成活态的典礼仪式,实现第二次转换,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此方不负孔门师弟初衷。但是时移世易,社会生活方式不断变迁,后人通读《仪礼》已非易事,即使作为古文大家的韩愈,亦直言这部用先秦语汇书写的《仪礼》“难读”;周代尽人皆知的彝、簠、簋、觥、觯、斝、盉、匜等礼器,“行于今者盖寡”;某些仪式社会上已“无所用”;然则此书为何绝对不能废弃?因为“文王、周公之法制具在于是”,周礼的精神蕴含其中,儒家文化的根荄在其内。

    后世有学者试图展现局部仪节而绘礼图,宋杨復《仪礼图》、清张惠言《仪礼图》堪称其中佼佼者。但毋庸讳言,两千年来的《仪礼》研究,包括成果卓然的乾嘉学者在内,几乎都沉溺于纯文本研究,有失孔子存礼的初衷。

    礼学家沈文倬一生浸润于《仪礼》,是此道中最早的觉迷者,他批评清人礼图“画得太草率”,“比如宫室,只画几条或粗或细的线条,标明这是堂、这是房”。他进而说:“对于古代人生活情况的描述,光靠文字叙述是很难表达的,光靠‘实物’的照相或图片来表达,也是呆板而没有联系的”;他断然指出,《仪礼》研究“必须另辟蹊径”。并认为《仪礼》之学属于古代社会生活史的研究,这“是历史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文本研究并非多余,但“只有把研究的结果,用连续性的图画来表达,那么房屋器物,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而人的活动——入门升堂,坐立饮食,都历历如在目前了”。沈文倬有清醒的将文本回归活态仪式的理念,故早在1951年便拟定了“《周代城市生活图》编绘计划”,将《仪礼》内容分为宫室、衣服、饮食、交通、冠昏、丧葬等十二门,计划每门绘图四十多帧,总共五百帧,希冀用连环画的形式,将《仪礼》还原为活态的典礼仪式,因始终找不到能合作的绘图者,只得抱憾作罢。其后,台湾学者在李济、孔德成先生主导下,对《仪礼·士昏礼》做了“实验性复原”,拍成黑白影片,走出二次转换的关键一步。可见两岸前辈学者对《仪礼》研究终须走活态复原之路的认识完全一致。

    三、复原研究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数十年过去,《仪礼》文本研究与考古发掘的新成果不断,亟待及时总结;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远超连环画、黑白电影等表现手法,并广泛运用于文化传播;进一步推进《仪礼》研究第二次转换的条件日益成熟。2014年,我们提交的《〈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课题,确定将《仪礼》的《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射礼》四篇作复原研究,被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仪礼》的纯文本研究与复原研究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有较大的选择性,不懂或不感兴趣的部分可以回避,或者含糊表述;复原研究不然,必须全过程、全方位展开,任何细节都必须直观展示,并给出学术说明,无一处可逃遁。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激发我们更深入研读文献,并尽可能吸收考古学、古器物学、古建学、服饰学等学科成果。实践证明,若不做复原,文本的许多问题很难发现、许多是非无法判断,令人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以下略举数例。

    一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谬误。《士冠礼》中冠弁的形制,经、注、疏皆语焉不详,宋人聂崇义《新定三礼图》从后世帽子的御寒功用出发,绘作大圆筒形,由于研究成果以文本形式呈现,学界无人质疑。我们在复原时发现,如此形状之冠,除非簪子从脑门中间穿过去,否则无法戴在头上。《说文》:“冠,絭也,所以絭发。”段玉裁说冠的功用是“所以约束发”,并无御寒功用。再细读《士冠礼》,知古人将发髻挽好后,用冠将其罩住,用簪子横贯固定。冠之大小,以罩住发髻为限。我们由此发现聂氏大圆筒式之冠缪不可通,遂求得合理形制。

    二是通过建筑物的实景复原判定学术纠纷。如《仪礼》寝庙大门的左右内外皆有塾,人称“一门四塾”,郑玄称之为堂,后世疏家遂附会出塾的形制如堂之说:塾内均有前堂、后室之分隔,张惠言《仪礼图》据此作图,学界均视为定式。甚至还有将四塾外侧都添加木板墙、门、台阶的。然《仪礼》并无在门塾行礼的记载,故塾有堂室之说大可怀疑。我们发现陕西岐山凤雏与凤翔云塘两处周代建筑基址的塾都很小,宽4米、深3米。我们按照实有尺寸复原后发现,如此狭小之地,绝无可能分隔为前堂、后室。

    三是通过仪节复原判断是非。周代士的院落之北,皆有高出地面的夯土台基,上有“五架”屋顶覆盖,郑玄注:“正中曰栋,次曰楣,前曰庪。”正中的屋脊成为栋,栋南北两坡依次为楣与庪,庪接近屋檐,楣在栋与庪之间。台基之北有房与室,其南墙在后楣的正下方,房室以南、东西序之间的地方称为“堂”,但经师对堂的确切范围有分歧。贾公彦说“堂廉北至房室之壁”,廉是台基南端的边沿;郑玄说“中以南谓之堂”,指中脊以南的部分;黄以周认为是指中以南至庪,不包括庪下至堂廉的部分。三位都是著名经师,却各执一端,莫衷一是。我们通过复原研究,发现在许多仪节中,有司上堂递物,走上最后一级台阶后立定,不再往前,即“尽阶不升堂”,说明堂廉与庪下之间的地带确实不属于堂,足见黄以周精审过人,不愧为大师。这一地带亦是乐工坐下演奏的地方,我们与古建专家沟通后,将这一地带加宽为70厘米,俾便乐工与相者并行通过,与文意切合。

    四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乡射礼》的人物有七十余位,角色各异,位置变动不居,做纯文本研究不易把握。我们在深入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绘制了六百帧礼图,再在地上用白线画出宫室格局,真人反复演练。以此为基础,用软件制作动图,构拟三维空间,并将历代礼家的注释纳入其中,建立全方位的数据库,然后做“兵棋推演”,逐段与文献对比,在宏观与细节的统筹之中进行辨析、折中、裁断,由此发现并纠正不少问题,创获甚多。

    四、《仪礼》复原的现代意义

    《仪礼》是轴心时代的元典,所记成人礼、婚礼、丧礼、祭礼、射礼、外交礼等,举世罕见,学术价值不容小觑。复原《仪礼》,使今人能目睹近三千年前的周代社会生活,其文化影响将日益彰显。试以《乡射礼》为例。国际奥委会下属的“国际射箭联合会”章程称,世界最早的射箭比赛乃英国贵族在公元16世纪发明。而《乡射礼》证明,至迟在公元前8世纪,中国人便已发明以修身进德为主旨的“文射”,不仅有严格的比赛规程,而且富于人文内涵,故日、韩称之为“弓道”。国际射箭联合会得知后,曾多次将我们拍摄的《乡射礼》在赛场上播出,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仪礼》复原对解读中国文化亦有重要作用。清末民初,满清贵族端方收藏一套成组的周代青铜礼器,轰动一时,这套铜器后流入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辟有专室陈列。可惜大多数观众既不知其用处,更不知其价值,稍看两眼即转身离开。近年,馆方从我们的《乡射礼》片子中节选六分钟,在展厅的环幕循环播放,观众看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近三千年前的周代礼器!

    《仪礼》的两次转换,周代礼乐文明从“脱水”“保鲜”、到二十一世纪的“复活”,意义重大。由于复原,我们解决了不少疑问,也发现了许多前人未曾提出的难题,如《乡射礼》竖立箭靶的东西支柱,左右斜插,上宽下窄,违反力学原理,如何固定?再如,报靶用的“旌”高达4.58米,重心过高,如何举起后左右摇动?如此等等,时时拨动着我们探索的心弦,激发起更强烈的研究欲望。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仪礼》复原研究之路已经开通,多方积累的经验正在汇聚,我们信心倍增,誓将“咬定青山不放松”,做出更多成果,形成全新局面。

    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6日,15版。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图书多(160+)
  • 内容齐全(671+)
  • 速度慢(202+)
  • epub(359+)
  • 体验还行(76+)
  • 情节曲折(103+)

下载评价

  • 网友 寇***音: ( 2025-01-04 18:04:58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通***蕊: ( 2025-01-02 03:37:55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权***波: ( 2024-12-31 04:56:06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车***波: ( 2025-01-04 20:41:25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屠***好: ( 2024-12-16 15:24:51 )

    还行吧。

  • 网友 瞿***香: ( 2025-01-09 15:26:1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游***钰: ( 2025-01-01 15:45:29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国***芳: ( 2024-12-19 14:49:14 )

    五星好评

  • 网友 曾***玉: ( 2024-12-20 06:47:08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