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9787010130767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25:28

9787010130767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9787010130767精美图片
》9787010130767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9787010130767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02013075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5:28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9787010130767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9787010130767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9787010130767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苘郁蓁 发布时间:2019-08-06 13:20:33

    有用的工具书

  • 作者:剑眉 发布时间:2015-12-20 20:10:42

    以前读了几章的书,翻出来重读。希望能够有一些新的感受吧。古槐的书,我比较喜欢,虽然木心不喜欢。

  • 作者:朱俊 发布时间:2022-01-16 17:44:14

    了解筋膜的基础入门书,通俗,生活常识,不涉及肌肉群解析

  • 作者:狄俄尼索斯 发布时间:2017-09-27 18:37:55

    不是教材,但胜于教材。总体逻辑脉络可按如下梳理:(1、2、3——概论),(4监管、5职业道德),(6募集与交易(申购、赎回)与登记、7信息披露),(8客户与销售机构、9销售行为规范与信息管理、10客户服务),(11内部控制、12合规管理)。当然某些细节可能存在个别印刷错误。

  • 作者:mjxian 发布时间:2009-04-15 14:51:23

    本来给了五星的,看在翻译的面子上打4星算了。难懂的地方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翻译。

  • 作者:爱豆青春师茗泽 发布时间:2019-09-20 15:24:55

    不得了 从外表到内容都非常精彩的一本书 我喜欢漫遊者的书


深度书评:

  • 当当《悲愤琉球》书评

    作者:东方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5-01-08 15:23:49

    V4

    zuoch

    钻石会员

    琉球人的祖先大部分是福建人和台湾是一样的命运,我们要收回来。

    2014-06-22 21:22:11

    V2

    无昵称用户

    钻石会员

    多少年来,日本屡屡挑起钓鱼岛争端,出了媒体密切关注的钓鱼岛主权和战略位置外,它的前世今生,并未有作品涉及。而这本书,作者多年收集了全面的信息,就是为了记录钓鱼岛,被日本人篡改的真实历史。钓鱼岛上的居民,经历了很多我们未曾想过的欺凌和伤害,而记录下来这些,也是为了带给他们一些慰藉。

    2014-06-16 14:50:46

    V2

    zhfjk

    金卡会员

    一部研究台湾的近代史,有很多珍贵的研究史料,对台湾感兴趣的话能够从中看到比较客观真实的一面历史。

    2014-06-18 15:57:23

    V2

    无昵称用户

    银卡会员

    这书很好,对于了解中国海疆问题与研究很有参考价值.

    2014-08-27 18:42:35

    V2

    蓝染的天空

    钻石会员

    甲午年是也,真的应该多读读,这个所谓邻国的历史。

    2014-05-16 17:05:30

    V4

    姬诚

    钻石会员

    如果可以再多一点古代琉球的历史,以及一些王室故事,那就更棒了!

    2014-08-06 21:31:10

    V3

    天佑居士

    钻石会员

    这个商品不错~

    2014-09-26 21:48:47

    V2

    无昵称用户

    金卡会员

    这个商品不错~

    2014-08-02 11:06:20

    V2

    无昵称用户

    物流赞,超级快!

    2014-12-29 13:49:32

    V2

    无昵称用户

    钻石会员

    喜欢中国近代史的读者强烈推荐,让每一个人警醒,没有强大的国家妄谈尊严,国家强大需要每个人有血性有骨气

    2014-12-02 10:27:34

    V3

    老王孔夫子

    钻石会员

    本书稿为一部琉球全史,时间自公元636年至2008年,以琉球发展、覆灭、灾难和抗争的历史为脉络,重现琉球被日本占领、被美国管制的灾难历程,涵盖琉球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等各方面。书中包含大量琉球的珍贵历史资料和照片,是读者全面了解琉球的必读之作。 琉球本为中华属国,自1879年被日本占领,不仅饱受战争和欺凌之苦,连琉球的历史真相也难再续写,作者用时三年,收集日本、琉球、台湾地区以及国际人士所写的有关琉球的记录,同时参考现代学者的学术著作,完成此书,填补了国内琉球史料方面的空白。书中所载美日在琉球的所作所为,实令中华儿女愤慨。本书不仅是一部全面的琉球史料,更有鞭策和警醒华夏子孙之意义。 装帧相对朴素的一本书,正好配合了“琉球悲惨命运”的主题。这里面收集了不少发生在琉球的惨案,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事故的记录。当今导致中日关系紧张敏感的钓鱼岛问题,更值得梳理的是它的历史问题。 对希望了解琉球历史的读者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史料翔实,可读性强。

    展开

    2014-11-08 10:44:49

    V2

    08010

    钻石会员

    不错的一本书。

    2014-09-23 09:11:08

    V3

    无昵称用户

    钻石会员

    这个商品不错~

    2014-07-30 01:37:23

    V2

    无昵称用户

    钻石会员

    好!!!!!

    2014-06-27 19:02:05

    V2

    樱木200

    钻石会员

    受益匪浅,这个商品不错,推荐一下,赞!

    2014-04-30 17:48:27

    V2

    无昵称用户

    钻石会员

    这个商品不错~

    2014-11-01 19:05:32

    V2

    无昵称用户

    金卡会员

    书被压皱了,不应该的呀

    2014-07-30 12:48:22

    V2

    无昵称用户

    金卡会员

    书籍很好,就是忘了给我发票

    2014-07-06 18:19:28

  • 《走出心无力》 书摘

    作者:momo 发布时间:2023-10-13 22:22:50

    林音

    126个笔记

    ◆ 自序

    >> 无论是在热闹的人群中,还是独自旅行,无论是在奔忙的生活中,还是休息的间隙里,一般人能正常感受到的那两个词——幸福和满足,于我来说,是不敢想象的。于是,我开始思考: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态?为什么我感知不到对生活的喜欢和兴趣?难道就没有办法让自己重新生出动力去生活和奋斗吗?我决定,把这件事作为我人生的重要议题,寻找答案,探寻出路。

    >> 你是否还记得,你曾经为之心动的,想要去追寻的是什么?是的。我从未想过自己要如何活。或者我想过,但很快就放弃了。我只是盲目地向前,被人推着走。

    ◆ 第1章 “心无力”时代,我们该如何自处

    >> 泛滥的成功学和“财富自由学”让我们投入改变自身命运、获取成功的大军中,但实际上,你的人生可能非但没有大的改变,而且还被集体营造的焦虑和虚无裹挟

    >> 我们自己,也变成了商品的一部分,参与到虚假流量的创造之中。我们的时间,我们的精力,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心都在围着一个主题转——如何创造更多的利益,而不是创造更多的价值。和那些制造假新闻,还有那些被刺激和噱头捆绑的看客一样,很多人没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坚持,完全沦陷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被流量化了。由此,人的创造力的丰富性遭受摧残,生命所蕴含的情感被分解,精神世界逐渐萎缩,心也走向混沌、无力和虚空。

    >>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候都在外在标准、评价和想法中长大,做的事情都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很少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那么他就会慢慢失去与自己的联结。“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是谁”,这种感觉就是“丧失了与自己的联结”。与自己内在联结不够,会导致做事情没动力,容易迷失。

    >> 在缺爱环境下滋长的“心无力”,会引起一系列的恶性循环。越是感觉到无力,就越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但越是感觉不到自我价值,反过来就更无力。如此,周而复始,循环无尽,长期的“心无力”,会磨灭一个人的生存意志,摧毁一个人对未来的希望。

    >> 容易感受到“心无力”的人大多偏理想主义,对人生有自己的追求与向往,在精神层面有自己的执着和坚持。他们总是需要在社会现实和内心向往之间智慧而果敢地做出平衡与选择,但往往事与愿违。当结果不尽如人意,现实不断冲击内心时,他们会认为,自己不管做什么都是徒劳,没什么用,所有努力最后都会烟消云散,化为乌有,自己永远比不上别人。

    >> “心无力”的本质是内心被深深压抑和遗忘的渴望。这种被压抑、遗忘的内心的冲动,我称之为“失落的真实”。这种“真实”,长期被权威的框架束缚,被世俗的限制阻挡,被各种成功学、商品化以及过度竞争撕裂,于是我们满足于追逐那些利益集团为我们制造的、对我们真正的内心毫无益处的东西,从而忘记了自己是谁。

    ◆ 第2章 自我PUA曾经自我厌恶到极点,现在却拥有自爱的能力

    >> “自我PUA”的人喜欢“内讧”,总是自己和自己打架,脑海中都是对自己刻薄的攻击。即使那个曾经指责自己的人已不存在,即使他已经能意识到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但那个否定自己的声音还会在大脑中一直不停“播放”。所谓“你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便是如此。

    >> “自我PUA”的人比一般人更没有力量去解决困境,对人生更悲观,更容易放弃,更无法好好处理当下的事情。在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反刍过去,忧虑未来。结果,在实现自我目标,获得成就之前,就已经疲惫不堪,心力交瘁。他总是比一般人遭遇更多不必要的挫败,人生旅程也走得异常曲折和艰辛。

    >> 是的。我已经改变了很多,但就是觉得不够,永远不够。过去的事情像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突然袭击我。我看到那些长得好看、聪明的人,会不自觉地和他们比较。比较之后又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像有自虐倾向一样。

    >> 也有人对我说“你挺好的啊,有什么好自卑的”“我没觉得你哪里很差,为什么你自我要求那么高”。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很难相信别人说的话。有人喜欢我,我会认为是他们太善良,或者只是现阶段跟我关系不错。而且,就算他

    >> 不管现实怎样,你都会带上一层厚厚的“负面滤镜”来看待自己和世界,扭曲他人对你的真实立场。别人积极的评价和感受,也无法触达你的内心。

    >> 很多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他可能不是一个具体的形象,而是你童年被卡住的自我。如果一个人在过往经历了严重的创伤和打击,又没有很好地处理和疗愈,内在的情绪无法释放,他的自我的一部分就会卡在那里,蹲在角落里停止成长,压抑成一个阴晴不定的孩子——内在小孩。不管我们长多大,都会带着这个受伤的孩子生活。他会在一些关键时刻出现,让你没有原因地觉得生活无聊、不愉快、缺乏活力;让你觉得和人有距离感,无法亲密,难以体会被爱或感动;让你感到心理疲倦,觉得生活及未来没有意义……总之他会各种阻碍你往前走,在现实生活中制造困境和问题,甚至让你陷入不断重复的自我攻击的心理怪圈。

    >> 如果一个人被否定太多次,他的自我就会在这种否定中慢慢支离破碎,让他产生动摇,开始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这种错误的“自我归因”不断叠加,演变成自我归罪,最后成了“自我PUA”。自我PUA其实是将别人曾对我们的方式内在化,变成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方式。所以一旦生活遭遇任何一点挫折,你就开始习惯性地自我攻击。

    >> 即使长大后,你看似独立了,身体上、距离上、经济上脱离了家庭,但精神上还是存在一个“内在父母”,驱使你按照小时候父母严格要求你的那样,去严格要求自己,甚至攻击自己。

    >> “自我PUA”最让人难过的一点在于,一个人本没有那么糟糕,有属于自己的优点和天赋,有后天改变的能力,却因为强烈的否定和怀疑耗尽心理能量,发挥不出他本身的优势,也缺乏自信和勇气去突破障碍。因此,他不能做他想做的事情,去他想去的地方,过他想过的生活,这样实在太可惜了。

    >> 人的心理惯性有情绪的正循环和负循环两种,这两种人面对失败和困境时的第一反应完全不同。正循环的人是“自我鼓励式”的。面对失败,他们倾向于合理归因。不会完全认为是自己的错,也不会不负责任地归责于他人和外界,也拥有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抚慰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们的情绪在自我激励中变得越来越正向,正面的情绪又促进他们发挥得更好。负循环的人则是“自我打击式”的。他们面对失败倾向于片面的内归因,对自己吹毛求疵,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与正循环的人内归因不同的是,他们在内归因之后,没有力量去总结经验,改变自己,而是陷入重度自责,自责到失去行动力,最后情绪更加崩溃,很可能导致下一轮的失败。然后,他们就彻底沦为“面对任何事情,我都无能为力”的人。

    >> 长期缺乏积极回应,安全感过低的人,内心容易产生两种情绪。第一,绝望。他们认为自己很糟糕,没人会爱自己,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不断地自我攻击。第二,仇恨。他们觉得都是别人的错,都是别人让自己痛苦,想毁了整个世界。所以,严重缺爱的人,有两个极端倾向,要么毁灭自己,要么毁灭世界。而“自我PUA”的人就属于第一种。因为过于痛苦或恐惧,他们有时甚至会产生一种精神自虐式的自毁倾向。本来事情没那么糟糕,可他们却要把现状变得更糟糕,更让人难以忍受,仿佛是要以摧毁自己的方式,来结束这种内部的“战争”和旷日持久的挣扎。

    >> 犯了错误可以批评,但这不意味着你可以评判我是一个蠢的人,甚至预判我的未来毫无希望。

    >> 我一直觉得,别人这么说,肯定是因为我有问题。但仔细想来,那个一直攻击我的人,又有几分了解我呢?他是否也戴着有色眼镜在看我?

    >> 这种“自我认知的动摇”就是一个新的开始。当我意识到,我不是那个某些人口中一无是处的人,我开始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时,我不再盲目苛责自己,反而是心疼自己的遭遇,我为什么要一直被这么对待?我需要站起来,将那些刺向我的利剑都挡于心门之外,甚至反弹给对方。所以第一次,我对那位老师反驳道:“我不是你所说的那种人,我做很多事都非常认真,非常努力。你可以说我在这件事情上做得不够好,你不够满意。但你没有资格定义我是一个很蠢且不认真的人。”

    >> 那一刻,我和我自己站在了一起。第一次,我感觉到了自己对自己的保护欲,自己对自己的爱。

    >> 即使你无法反击,或者反击无效,只要你在内心坚定地不认同那些对你不公平,带有滤镜的评价,起码你不会被改变,陷入“自我PUA”的怪圈。

    >>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也不会真正爱别人。一个不认可自己的人,也很难发自内心认可他人,总是只看得到别人不好的地方。

    >> 人说你一无是处,很可能他也是这样看待自己的。他没办法接受自己是这样的人,为了降低自我厌恶的程度,就转而去攻击别人;有人说你情商低,很可能他的成长过程中被这样评价过,他无法接纳自己的过去,而变得尤为敏感。以至于一有机会,就要攻击别人,来缓解自己内心曾被这样攻击的伤害。虽然不是所有情况都是如此,但投射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可能性。投射无处不在。

    >>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会导致主体从客体中去佐证。“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让自己在现实中搜寻印证,然后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来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的心理定式。一个人若是愤怒、仇恨或是怀疑时,我们又会不断寻找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臆想,在近乎愤怒、仇恨的情绪里,让暂时压抑的情绪感得以宣泄。”

    >> 也就是说,我们看待别人的方式,很多都是源于自己的偏好,并且不断验证自己的偏好,而不是真实的求证。

    >> 人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我们会轻易认同他人对自己的偏见。当一个人怀抱着恶意,或者无法自我接纳时,就会以一种极为狭隘有限的眼光看待他人和世界,他的理解就必然是扭曲的。所以千万不要轻易认同任何人对自己的评价,没必要在意任何带有偏见的眼光。因为一个不喜欢你的人,会找各种理由来讨厌你;而一个喜欢你的人,也会找各种理由来喜欢你。

    >> 我们要试着把属于别人的问题还给别人,不要为别人的错误负责,也不要因此而自我否定,即使这个人是你的父母、老师、朋友、爱人。

    >> 当一个人内心不够强大,无法应对生活中的矛盾引发的负面情绪,想逃避自己的过错和责任时,就会选择把内心的压力转移到较为弱势的人身上。

    >> 一个人对某件事负有责任却不想承担,就通过指责他人,拿别人作自己的代罪羔羊,逃避自己本该面对的责任,不让自己有负罪感。

    >> “他们是他们,我是我”。这是一种根本性的精神切割,就是在精神上保持自我的独立,以保全自我,并把自己的人生放在第一位。

    >> 一个人要想真正地自信起来,不再PUA自己,一定要明白:不管是谁,不管他对你来说多么重要,都没有你自己的人生重要。只有你自己,才能为你的人生负起责任。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意识转变。

    >> 一旦你开始靠近自己,慢慢喜欢上自己,你就会越来越有力量。

    >> 走出“自我PUA”,最重要的一点,是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人的评价体系分为内部评价体系和外部评价体系。被外部体系主导的人,一直都活在他人的评价中,活得非常累。因为他们几乎所有的自我认知都不稳定,总是在自我怀疑和努力试图相信自己之间反复横跳。内部评价体系是有自己评价自己的标准,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及各个方面都能相对客观地评价。我们只有建立属于自己的,真正合理的内部评价体系,并和外部评价体系之间保持平衡,才能基本保持内在的稳定,不容易被一点事情击垮,情绪崩溃,自我怀疑。

    >> 因为“自我PUA”的一大特点,就是一个人很喜欢在头脑中进行夸张的自我想象,分裂出不同的自我形象进行对抗,但这种想象往往与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而这往往让人误判现实,自己也十分挫败。

    >> 反复地澄清,尽量让头脑的感觉和想象最靠近,而不是远离现实,你就能更好地面对当下的问题,不陷入“自我PUA”的怪圈。这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 要允许自己不完美,要面对难以逾越的差距和不可改变的现实,接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天然的局限性。

    >> 但当我们前赴后继地成为一个又一个完美主义者,无法接受生活任何一点瑕疵,无法接受人生而不同,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无能的失败者,淹没在自怨自艾中,活得越来越没有生命力。

    >> 而且我很容易钻牛角尖。一件事情做不好,就会死磕。我从来没想过,也许我是真的没有这个天分,不适合这样的挑战,或者选错了方式。我总是专挑那些不适合我做的,屡屡碰壁,也因此看不到自己真正的才能。再跟别人一比,就会彻底对自己失望了。林音:你有发现吗?完美主义会让人变得很不现实,总是让人沉浸于想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而忽略了现实的局限。并且,它会引导我们重点关注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而不是聚焦于具体的改变上。绝大部分的自我否定和内在冲突,都是源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巨大差距。有时候一个人容易抑郁,是因为他内心的目标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很大,又不能自洽,就陷入与自我的对立之中。一面是向往天才的无所不能的自己,一面是郁郁不得志,有瓶颈的普通人。如果这种双重身份延续太久,最终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自我分裂。

    >> 认清自己的虚妄,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改变的地方。如果你接受自己的有限,你就不会沉沦于自己做不到的事,不会觉得无能为力,而是会想办法努力变得更好。这样的人会更容易获得成功,最起码少了很多内在冲突,不内耗,不会心态失衡,轻易崩溃。

    >> 真正的勇者,既是不轻易妥协、不断超越的人,也是能够接受自己局限,在可能范围内做到最好的人。

    >> 人的努力是有天花板的。我们要在自己可能的人生条件下找到最优解,打好自己手上的牌,在已有的局限里创造最优的结果,就是无憾的。

    >> 失败的时候,我也会怀疑自己。越在意的事情,越喜欢的人,当没有好的结果时,我便会对自己失望至极。这些自我怀疑的感受都太正常了。自信本来就是流动的,没有恒定的、永远不变的信心。但暂时的自我怀疑不会摧毁我的自我,让我自暴自弃。我看到自己的缺点时,我不是觉得“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我没救了”,而是在“攻击”自己一番后,再继续不断地尝试。

    >> 要在对自己过于严厉时放过自己,在讨厌自己时安慰自己,在懒惰消沉时警醒自己,在放弃自己时拉自己一把。但不管是什么时候,都要学会和自己沟通,才能更好地面对困境。

    >> 如果只有在你人生巅峰,顺风顺水的时候喜欢自己,这不是自爱,谁都可以做到。爱自己,恰恰是在你不顺的时候,你还能站在自己身边,你能够不放弃自己。它是世界上最拥有包容性的存在。真正的自爱,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去爱,爱自己的全部。你是你自己最好的战友,最好的旅伴。我们爱一个人,必然得接受他的不完美,他的局限性,他的痛苦与悲伤。孩子之于父母,情侣之于彼此,自己之于自己,都是如此。爱,无时无刻不在考验我们对人性全然的接纳。

    >> 在我人生最痛苦的时候,我曾深陷抑郁。每天什么都不想做,整日躺在地板上发呆,连伸手都觉得麻烦,呼吸都觉得累。别人的安慰和鼓励变成了累赘,不仅毫无用处,还徒增负担。有一天,我突然觉得我不应该这样对自己,我和自己对质:你真的想继续这样下去吗?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你真的想毁灭自己吗?那些你想做的事,真的要放弃吗?在人生最低谷、最抑郁的时候,我拉了我自己一把。那时我突然体会到一种奇妙的感觉,我开始转变,我觉得自己没有一直以来认为的那么不堪,那么糟糕。在最深的人性之海里,在最艰难的时刻,我跟我自己站在一起,我拥抱着我自己。“哦?原来,这就是爱啊”——我终于领悟和体会到了自爱的感觉。那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我自己都放弃自己,那谁都救不了我。

    >> 你会发现,在生命的很多重要时刻,真正能够站在你这一边的人,能够保护你自己的人,只有你自己。如果连你自己都不认可自己,不照顾好自己,那真的无路可走。不管是大的风浪,还是小的指责,你都无力抵挡,不管是面对不幸的灾难,还是很小的挑战,你都会溃不成军。

    >> 所谓的自爱,就是不一味地听信他人的评价,追随他人的看法,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坚定地树立自己的边界;不是遭遇困境就自暴自弃,而是能面对自己有缺点,想办法克服障碍,激励自己变得更好;不是只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喜欢自己,而是在遭遇逆境时不自暴自弃,善待自己,支撑自己爬出泥潭,重启人生。

    >> 第一步,是对一切的PUA行为果断说不。不管对你施加PUA行为的,是你的父母、朋友还是恋人,你都需要在语言、行为,至少是心理上拒绝,必要时进行反击。即使对方没有改变,但你在心理层面也保全了自我,树立了边界,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步,不再把外部评价作为唯一的标准,你需要一个真正的依托——建立属于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来稳定自我。你需要重新梳理从小到大他人对你的评价有哪些,具体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关联的事件。这其中,有多少是你自己的的确确存在的缺点,有多少是别人因为各种原因投射到你身上的。同时,列出这些年别人对你的正面评价,将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并列,对照着澄清,最后得出一个对自己最接近客观、真实、完整的评价。第三步,细化你对自己和对世界的负面感受。每一次当你意识到自己在“自我PUA”时,要细化这种自我厌恶和攻击的感觉,向自己澄清:你真的是这样的人吗?这里有多少想象的成分?你受到什么人和事件的影响,会如此看待自己?只有摘掉对自己的“负面滤镜”,你才能正确地面对当下的问题。

    >> 除了基础认知,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心理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弹性也会极大地影响他的人生际遇。

    >> 心理状态不稳定,容易过度焦虑、躁狂和抑郁的人,很容易把事情严重化,给人贴标签。这样的人有一种“缺陷思维”,非常容易关注和夸大他人的负面情感、缺点(还不一定真的是缺点)和做得不好的地方,而忽视他身上的积极资源、优势、已有的成绩和努力。同时,他们很容易由一件事情出发,以偏概全,盲目地,快速地,自以为是地给一个人定性。比如一个人做错了某件事,那肯定是他的本性有问题。简单地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他们的身份,比如“施害者”或“受害者”、“好学生”或“坏学生”、“问题行为者”或“学习障碍者”、“危险分子”或“缺乏社会技能者”等。但实际上,这些概括很可能是偏颇的。

    >> 你如何能百分之百保证,你看到的,你感知的,你判断的,就是最靠近现实,最接近真相的答案呢?既然不能,那么我们就要更加谨慎客观,实事求是,而不是单凭刻板印象和主观偏见断案。

    >> 在面对“贴标签”的问题时,我们都需要将问题与人分开,把贴上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问题外化之后,人的内在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转而有力量去解决真正的问题。

    >> 永远不要太急于得出一个结论。要看一件事背后有没有别的可能性,有没有新的解读。单一的事物,单一的解释,单一的生活方式,都是灾难化的。所以对于大部分的事情,我们都要保持全然的开放,多个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挖掘事情的本质,你就会发现,事实跟你想象的可能并不完全一样,对于现状,对于自身,你都会豁然开朗。

    >> 改变叙事方式,用新的叙事角度看过往,自己的生命故事会有不一样的解释

    >> 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没有真相,只有诠释。”

    >> 透过自己那些令人感动的人生隐喻故事,能让我们改变盲目抑郁的心境,找回那些被隐藏和掩盖的生命能量,最终获得真正的自信和自我认同。

    >> 对自己温柔的人,才会真正对别人温柔。当一个人怀抱着恶意,以一种极为狭隘有限的眼光看待自己、他人和世界,他的理解就必然是扭曲的。所有可怕的厌恶、霸凌、侮辱、攻击……都是因为他们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的一面。所以我们真的没必要在意,任何一个人都会带有偏见。一个人讨厌你,会找无数理由来讨厌你;一个人喜欢你,也会找无数理由来喜欢你。

    >> 如果你的成长历程是曲折的,那么千万不要忘记在自己曾经走过的那些痛苦的岁月里,你是如何坚强地,努力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过荆棘,拥抱太阳。你是多么不容易。更不要忘了,也许你心中无足轻重、糟糕不堪的自己,是某个人人生里唯一的光。

    >> 但爱的核心是,不管发生什么,不管这些爱你的人有没有变化,他们对你的感情有没有变化,你都会爱你自己,这才是自我认同的核心。

    >> 所以如果你遭遇了挫折,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或错失机会,不要过于自责。因为活着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体谅一下那个背负责任和压力的自己,和他站在一起,你才会更有力量,不会被困难击垮。

    >> 做一个喜欢自己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

    >> 自爱,是一个人一辈子活得幸福,自我实现最重要的根基。

    >> 当你无数次地凝视深渊,深渊也会凝视你。当你不断地把过去的阴影作为放弃人生的理由,你注定永远都被梦魇缠绕。其实,对伤害和缺陷的反向利用,才是一个人改善处境的动力之源。

    ◆ 第3章 空心人生做了30多年的“行尸走肉”,我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 人生没有绝对的领先和落后,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时机。别人有别人的时机,你有你的。我们要等待的,是属于自己的时机,要寻找的,是适合自己的节奏。

    >> 你永远不知道,属于你的那个时机什么时候到,你能做的,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做好准备,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坚定地别让任何人轻易打乱你人生的步伐和节奏。

    >> 很奇怪的是,教育和环境本应该帮助我们寻找自己是谁,而不是磨灭自我和理想,让人丧失对未来的期待和规划。但好像从一开始,我们对于自己的人生就没有太多选择和探索的机会,所以总是容易陷入迷惘。

    >> 面对现实,我们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妥协,不必过度自责。很多人长期做着父母期待的事情,满足父母的需要,在潜意识里已经把父母的期待和自我的意志等同,慢慢变成他们人生的延续。当一个人的心被他人的愿望过度占满时,已没有空间留给自己,他的生命就变成了别人的生命,而属于自己的,只有外面的一层壳,最后就会变成你所说的“行尸走肉”。即使他后来想要重新寻找自己的人生,也会惧怕未知的挑战,没有勇气跨出那一步。

    >> 如果一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幸福,已经付出过代价,为什么还要原封不动地塞给孩子,就因为那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如果一个人很幸福,又哪来那么多精力耗费在别人身上,为什么不专注于自己的人生呢?

    >> 一个人一个活法,每个人适合的道路都是不同的。人们总把某一种生活定义为成功的生活,把其余视为不成功的生活,自以为是地夸赞一种生活,排斥另一种生活,于是所谓的“人生赢家”便成为多数人一辈子的目标。我们按照这样的格式修正自己,疲于奔命,最后反而得不偿失。

    >> 长期地观看“速食视频”,不需要动脑,又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沉淀,人的大脑的确会退化。而你所看到的内容,大多是根据算法推荐的内容,都是你感兴趣的、喜欢的类型。这样,你的思维很可能会因为长期沉浸于同一类型的内容中而看不到其他的世界,视野变得狭隘和固化,失去了原本能够学习和思考的耐心,以及探寻本质的毅力。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精神奴役,会导致内心层面的空虚。

    >>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信息和资讯对人们意识中的目标和结构的威胁,将导致内心失去秩序,就是“精神熵[插图]”。内在失序,也就是资讯跟一个人既定的意图发生冲突,或使我们分心,强迫一个人注意力转移到错误的方向,无法为实现意图而努力,不再发挥预期的功能,精神能量也窒息了。

    >> 韩炳哲在《倦怠社会》里对这一说法解释道:如果一个人缺少隔绝外在刺激的能力,那么人类的生存便成为一种烦躁不安、过度活跃的反应和发泄活动。这已经是一种疾病、一种倒退,也是疲劳、衰竭的征兆。而对此的解决方式,尼采提出,我们需要一种“沉思的生活”,这是一种深度的注意力。在沉思状态中,人能够脱离外界的干扰,将自己沉浸于某种真实的事物之中,“学习观看”。“学习观看”意味着一个人能使眼睛拥有沉思的专注力以及持久从容的目光,这种目光让人不再臣服于外在的刺激,自主地控制它,有隔绝外界干扰的能力,最后内心也能变得有耐心,宁静。

    >> 每当我意识到我在“过度观看”,感受到我的精神力量被源源不断地刺激吞噬时,我会给自己的大脑输入“stop”的指令,立刻让自己停下来,减少观看视频的时间。而对于观看的内容,我也会尽量选取那些能够深度学习,让我集中注意力,感受上更加真实,不夸大,不虚饰的内容。像一些视频博主,非常真诚地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趣事和日常,我能够看到他人生活的模样和状态,丰富了我的认知,让我愉悦,也激励我更加热爱生活。

    >> 全然投入地去生活,去交流,允许自己的心去感受、感动和疼痛,而不是变成一个“空心”的人,和所有人彼此像过客一样。我不想这样过完一生,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下。

    >> 在那么多年的人生经历中,有一条结论我可以明确地告诉所有人,如果你认为你走的是一条艰辛的路,那么恭喜你,这很可能意味着,你坚持下去会有更多的机会,超越他人。更重要的是,你能获得一种幸福的自我满足感。

    >> 一个人最美好的状态,那一定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什么,知道怎么做,最后全力以赴”。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

    >>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 空虚的核心本质,是内心被深深压抑和遗忘的渴望。它就像一个被冷落多年的小孩,在煎熬的地狱中绝望地呐喊。

    >> 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人都拥有选择其生存态度的自由

    >> 即使在糟糕和恐怖的环境里,如果一个人能寻找到有意义的事物,活下去的目标和动力,就能将自我(精神)和环境分离,把痛苦由主观变得客观。外界的痛苦的确痛苦,但它只是转化成你的一部分,真正的你仍然是一个有活力有意志的生命体。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死亡本身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 一定不要一直困在自恋或自怜的状态中,我们不是渴望被人搭救的孩子,我们是成年人。尽管有很多问题和障碍,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带着问题生活。只要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就一定有路可走。

    >> 如若你勇敢地用自己真实的感觉去触碰世界,忠实于内在自我的热爱和渴求,不漫无目的地盲目生活,那么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慢慢就有了重量,不再那么空洞。有一天,你也会为自己创造出人生的意义。

    ◆ 第4章 微笑抑郁亲历抑郁这个“人间怪物”后,我反而涅槃重生

    >> 抑郁也许是自我疗愈和发展的一个契机。它对于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意义。而如同迷鹿,面对抑郁,她并没有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利用这个机会,最大限度地剖析自己,进行自我救赎。

    >> 我们永远不要通过外表去判断一个人,也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真相前评判任何人,因为有一天,你也会知道,被评判的滋味是多么难受。

    >> 我只是不喜欢那种尴尬的热闹而已。一群人明明不熟,还要找话题聊,要装出“谈笑风生”的样子,我很难融入其中,甚至根本不想融入。一个事,大家都在笑,我觉得没什么好笑的,基本面无表情,在别人看来我就是一脸冷漠,好像对他有什么意见似的。因此我常被父母说,“你这样表现会让人不舒服”“别人会觉得你性格不好,情商低”……他们给我扣各种帽子。说多了,我就觉得自己不正常,开始强迫自己和别人说话,强迫自己笑,逢场作戏。

    >> 很多时候,击垮一个人的不是生病这件事,而是别人对这件事无知的看法。

    >> 其实我们没必要时时刻刻那么紧张,没必要时时刻刻伪装,没必要这么委曲求全,没必要毫无底线地压抑内心的情绪和想法。你可以适当合理地表达,连适当的冲突都是非常好的。

    >> 接纳自我是最本质、最底层、最核心的内在力量。这种稳定的内在力量,会支撑你处理和面对不同的环境和挑战。虽然要经历一个艰辛的过程,但你需要面对自己真实的状态,特别是负面的情绪,接受它的存在。然后,分场合,分情况,分人和事,有选择性地表达。

    >> 抑郁状态是你的内在用这种方式提醒你,你的心理状态不太健康,你的生活需要改变,你该面对真实的自己,该照顾好自己了。你不应该再继续压抑,游离在丧失自我的状态。它是一种你的内在本能的宣泄方式。

    >> 所有的病,同时也是药。当一个人受到巨大的伤害和冲击,又没有人来保护,为了活下去,她从自身力量中变出不一样的自己,保护自己,陪伴自己,让自己不至于被现实的痛苦撕裂成碎片。我们每个人都会这么做。只是我们足够幸运,没有遭受这样剧烈的伤害。

    >> 每一次不理解,每一份羞耻感,都在扼杀一份想努力活下去的勇气。

    >> 一个人最大的价值,就是活着本身。只要不碎,就是你的价值

    >> 你要明白,真正爱你的人爱白天的你,也会爱黑夜的你。

    >> 希望你可以肆无忌惮地做自己,不要活得那么小心翼翼。开心就撒娇任性,不开心就吐槽发脾气。做一个想笑就笑,想不笑就不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什么样就表现出什么样的人。表达真实的自己,是我们理所应当的权利。至少,在你能够真实的时候,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具冰冷的躯体。也许你现在很痛苦,但当你发现和反思你的“微笑抑郁”,不断治愈自己时,你就开始变得更自主,更真实,更有力量。

    >> 很多人认为,爱是不计报酬地付出,不计结果地给予,不假思索地对你好,但实际上,我认为的心理意义上的“爱”只是最基本的——“接纳一个人的真实存在”

    >> 请你不要再“懂事”了,人生,要为自己而活。自私一点吧,这样,你就不会那么累了。不要做个那么温柔的人了,多爱自己一点吧。即使这样会让你失去父母的赞扬,他人的欣赏,也不要再无限制地讨好任何人,因为这样的赞扬与欣赏,是以你牺牲自我为代价的,得不偿失。时间,终究会治愈所有的情绪。

    ◆ 第5章 快乐无能快乐成为最大的奢侈品,要如何找回对生活的动力与激情?

    >> 不快乐的人似乎都有一个共性:压抑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在不适合自己的环境里,做着自己并不真正喜欢的工作,扮演着和自己不相符的角色,脑海里总有“我应该”和“我想要”两个小人在打架,强烈的内在冲突折磨着他们。

    >> 活在遗憾里的人,惯性自责的人,时常为过去的选择后悔的人,很难对生活产生合理的期待和向往,也没有力量继续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自然,就很难快乐。因为你会一直不停地想“如果我当时……就好了”,但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 如果你盲目地崇拜物质,将人生的意义维系在身外之物上面,你就不会有满足的一天,永远都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时时刻刻的焦虑成为必然

    >> 即使你穷尽一生地努力,将目标与能力匹配,也不一定能顺利地达到目标。如果成功,那肯定是幸运的,如果不能,你可能会陷入一种无止境的追寻当中,最终感到无力与恐惧,直至麻木。欲望的沟壑是填不满的,而人不能什么都得到,我们得面对现实。快乐取决于自主,物质的自主和精神的自主。如果你总是被别人的想法和观点左右,被内在的欲望驱使,被外在的事物奴役,灵魂不得自由,即使你走得再远,或许也不会真正地快乐。

    >> 人可以“向上看”,和更好的人比较,向往更好的生活,但也要学会“向下看”,看到世界正在发生的苦难和不幸,尊重更加广阔的现实,这样才能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境遇,才不会轻易迷失在大千世界,陷入过激的自我否定中。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全面彻底地比较吧。向上看,仰望高处,向下看,平视众生。

    >>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会说,你是为了逃避生命的责任,也是出于自我保护,所以将自己浸泡于痛苦之中。但我想,每个人过于痛苦的时候,都会本能地去逃避吧。作为人,我们都有一种“自我中心意识”,会无意识放大自己的感受,特别是负面感受。“自我中心感”会让我们更容易看到自己生活中坏的一面。如果遭遇挫折,情绪低落,我们就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惨的那个人。而对他人同样的疼痛,却顶多只会产生一点怜悯和同情,很快就会忘记和消散。

    >>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在人行道上走着,下一秒也许你会失去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和朋友吃着烧烤,谈笑风生的瞬间,有人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不管你在多高的位置,不管你此刻幸福或不幸,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一个个体上,就是巨大的灾难,新闻上轻描淡写几句话,对于一个家庭,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但若不是亲身经历,你并不会认为生命这么脆弱,生活这么无常。只有你看到或听到曾经认为遥不可及的现实发生在你面前时,你的心会突然停跳一下,瞬间体会到“活着”是什么感觉,“离去”意味着什么。想通了这一点,我的内心就会产生一个“当下”的倾向。我会倾向于去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情,在意自己拥有的事物,聚焦于自己能做的事情。这源于一个“向死而生”的生命态度。

    >> 当你总盯着自己没有获得的东西,难以拥有的事物,总是盯着那些灿烂无比,看似没有任何瑕疵的人和事,你会憎恨人生,憎恨自己,憎恨世界。

    >> 有两条小鱼在水里游动,碰到一条从对面游来的老鱼向它们问好:“早啊,小伙子们。今天水里怎么样?”小鱼们不知所云,非常苦恼。其中一条小鱼忍不住了,向另一条小鱼问道:“它说的水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它在哪里?”水一直在你身边,全然浸入你的生命里,你却浑然不知。快乐也一样。

    >> 快乐,只需要一条自己的尾巴。在最不经意的事物中,隐藏着意想不到的欢愉,而我们缺的,是把自己的尾巴变成人生玩具的能力。

    >> 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大部分“快乐”,不能叫快乐,应该叫“快感”,这是一种充满刺激性的“伪快乐”。我们吃得更好,玩得更嗨,装得更吃力,这些东西刺激你的神经和感官,让你像“中毒”一样沉浸其中,把刺激当作存在感,而心灵没有了持久的平和与安宁。最可怕的是,人需要不断强化这种感觉,反复刺激,你的感受阈限也会因此提高,最后你发现,这些快感不仅稍纵即逝,而且一般的刺激再也提不起你的兴趣,你只能寻找更强烈的刺激,精神因此被束缚和控制。因此,有些人会玩手机看视频打游戏成瘾。你想停下,也停不下来。

    >> 只有尽可能在合理的期待中不断努力,在成长过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感,内心才可能生出平静的喜悦。这才是最稳定,最持久的深层次快乐。

    >> 我发现,我不快乐也是因为我太着急了,失去了慢慢创造的耐心,我只想一步就到位,一步就获得我想要的生活。

    >> 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 世界上可能有无数让人产生快感的事物,却只有一种真正的快乐,叫“心之所向”。

    ◆ 第6章 恋爱失格回避型人格的我,终于学会了拥有亲密关系

    >> 即使再炽烈的爱,也需要尊重每个人是独立的个体,拥有属于自己的边界。两个人应该在相对的独立中保持沟通,和而不同,共同成长。

    >> 爱不是控制争斗,彼此消耗,而是一种长时间打磨出来的默契,是一种日渐积累的自然的相互欣赏和懂得,互相成全吧。

    >> 一段感情存在的意义,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深刻的理解和看见。是我看见你了,看见你的悲伤、痛苦、快乐、向往,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我愿意和你站在一起。

    >> 当你处在最好状态时,你才能找到你真正所爱的人。只有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自信,自己给自己创造安全感,保持清醒和主见,才可以不再因为自卑和恐惧冰冻自己的心,才能面对残酷复杂的现实,才有更多等待和找寻自己所喜欢的感情的力量。

    >> 其实,没有人天生就知道你在想什么,也没有人总能完美地满足你的需求,每个人都是有不足之处的,我们都要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谦虚地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伴侣。

    >> 我们采取的是一种合作的态度:你现在喜欢和我在一起吗?不喜欢的话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你喜欢和我合作吗?如果合作不愉快的话,我们可以讨论一下问题在哪里。哪里我们可以改进,如何调整自己,如何更加理解彼此,更好地协助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

    >> 不要害怕被伤害,只有做好随时会被伤害的准备,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去拥有自己想要的。最后,追求爱情不是为了摆脱空虚寂寞,而是为了让自己和对方的人生更加丰盈。

    >> 过去经历造成的情感缺失与痛苦,不是我们把爱情当作自我救赎的理由,另一半并不能成为你治愈创伤的工具。那些因为不能自我接纳而造成的不合理的情感诉求,我们需要自己去克服,为自己负起责任。而亲密关系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彼此更好地成长。

    >> 一个自卑的人,不管面对多么能给他安全感的人,都会觉得不安全,面对难得的缘分,都会认为自己不配拥有,于是缩回了想要触碰幸福的手。

    >> 不要苛求自己,也不要被“理想自我”过度绑架,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沼。

    相反,我们应该学习自我暴露,尽量展露内心的真实和脆弱,这会让你和对方靠得更近。

    ◆ 终章 30岁,我决定过一种“不无力”的人生

    >> 愿每一个努力拥抱生命的人,都能在挣扎中救赎,在伤痛中寻找真实的自我。请不要放弃内心的冲动和真实的自己。你会时常听到真实自我的召唤,走向本该属于你的路。在这个充满重重挑战、纷繁复杂的世界,在容易“心无力”的时代,拥有一颗不被焦虑控制,不被虚无裹挟,丰富、强大且拥有力量的心。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在线转格式(414+)
  • 种类多(563+)
  • 四星好评(509+)
  • 体验好(633+)
  • 已买(185+)
  • 快捷(515+)

下载评价

  • 网友 宓***莉: ( 2025-01-07 19:22:37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田***珊: ( 2024-12-10 02:02:39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国***芳: ( 2025-01-01 10:10:55 )

    五星好评

  • 网友 宫***凡: ( 2024-12-17 00:19:16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詹***萍: ( 2024-12-15 01:15:11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辛***玮: ( 2025-01-09 10:22:48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石***致: ( 2025-01-08 11:10:06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习***蓉: ( 2024-12-22 12:19:53 )

    品相完美

  • 网友 屠***好: ( 2024-12-19 20:43:27 )

    还行吧。

  • 网友 曹***雯: ( 2024-12-19 23:21:28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