鼏宅禹迹 孙庆伟 著 著作 文物考古 孙庆伟【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鼏宅禹迹 孙庆伟 著 著作 文物考古 孙庆伟【正版保证】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鼏宅禹迹 孙庆伟 著 著作 文物考古 孙庆伟【正版保证】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鼏宅禹迹 孙庆伟 著 著作 文物考古 孙庆伟【正版保证】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鼏宅禹迹 孙庆伟 著 著作 文物考古 孙庆伟【正版保证】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鼏宅禹迹 孙庆伟 著 著作 文物考古 孙庆伟【正版保证】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鼏宅禹迹 孙庆伟 著 著作 文物考古 孙庆伟【正版保证】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鼏宅禹迹 孙庆伟 著 著作 文物考古 孙庆伟【正版保证】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鼏宅禹迹 孙庆伟 著 著作 文物考古 孙庆伟【正版保证】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全国三仓发货,物流便捷,下单秒杀,欢迎选购!
内容简介:
本书持旗帜鲜明的“信古”立场,是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作者采用“历史语境下的考古学”研究方法,既从传世文献的角度详细考察了夏代的王世、积年、都邑、族氏和重大史事,从而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历史背景;又用“文化比较法”重点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诸遗存和二里头文化进行了详细梳理和科学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夏文化的开端和终结(即夏商分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夏文化应该包括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的一至四期,并通过对夏代社会结构的研究,对相关考古学文化的属性做出新的判断,从而更为准确细致地理解夏文化的内涵。
书籍目录:
前言 - -人人争说夏文化是不严肃的 -
 - -
章 - - -夏史考索 -
节 - - -系年 -
一、夏后世系 -
二、夏代积年 -
附 今本《竹书纪年》“夏纪” -
第二节 - - -都邑 -
一、夏都综考 -
二、都邑变迁与王朝兴衰 -
第三节 - - -族氏 -
一、同姓族氏 -
二、异姓族氏 -
第四节 - - -史事 -
一、茫茫禹迹 -
二、禅让与世袭 -
三、失国与中兴 -
四、孔甲乱夏与桀放南巢 -
 - -
第二章 - - -“禹域”内的龙山遗存 -
节 - - -豫西和豫中地区的龙山遗存 -
一、典型遗址文化面貌分析 -
二、豫西和豫中地区龙山晚期的文化属性与文化类型 -
第二节 - - -豫东鲁西皖北地区的龙山遗存 -
一、典型遗址文化面貌分析 -
二、豫东、鲁西、皖北地区龙山晚期的文化属性与文化类型 -
第三节 - - -豫北冀南地区的龙山遗存 -
一、典型遗址文化面貌分析 -
二、豫北冀南地区龙山晚期的文化属性与文化类型 -
第四节 - - -晋南地区的龙山遗存 -
一、陶寺遗址和陶寺文化 -
二、陶寺文化的分期及其族属问题 -
三、晋南地区其他典型遗址 -
四、晋南地区龙山时期的文化属性与文化类型 -
 - -
第三章 - - -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 -
节 - - -二里头遗址 -
作者介绍:
孙庆伟,江西上饶人。988年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青铜时代考古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先后参加了山西曲沃晋侯墓地、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和周公庙遗址的发掘,出版有《周代用玉制度研究》(2008)、《追迹三代》(205)和《*雅的中国——春秋时代的社会与文化》(205)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考古学因古史重建而生,但随着学科的发展,在强调学科独立性的同时,却与历史学渐行渐远。脱离古史重建的“初心”,也令学术界对考古学的旨趣与方法缺少“了解之同情”。夏文化探索是中国考古学的“哥德巴赫猜想”,是考古学能否重建古史的试金石。面对学界的纷争与迷茫,本书强调在历史语境下开展考古学研究,以清晰的概念界定、可靠的统计数据和缜密的逻辑分析,将考古材料提升为史料,旗帜鲜明地论证了夏代的信史地位,从而为考古学重建古史确立了一个典型个案。
书籍介绍
本书持旗帜鲜明的“信古”立场,是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作者采用“历史语境下的考古学”研究方法,既从传世文献的角度详细考察了夏代的王世、积年、都邑、族氏和重大史事,从而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历史背景;又用“文化比较法”重点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诸遗存和二里头文化进行了详细梳理和科学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夏文化的开端和终结(即夏商分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夏文化应该包括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的一至四期,并通过对夏代社会结构的研究,对相关考古学文化的属性做出新的判断,从而更为准确细致地理解夏文化的内涵。
精彩短评:
作者:吃鲸了 发布时间:2018-04-28 00:02:31
那位打2星的朋友,看过这本书没有,就说信古的根基在于相信?人家不是说要用考古学来重建夏代信史吗?
作者:余颜 发布时间:2020-01-07 21:12:30
阅读此书真是一种享受,仿若遥望老干部耍单口相声。导言劈头盖脸一句:「人人争说夏文化是不严肃的」,那谁说严肃?当然是作者啦!问先生怎么重建夏代信史,答曰「相信」。问先生为何相信,答曰「考古人的责任与使命」。问先生新证据几多、如何证明,答曰「换个角度看证据」。问先生,用了什么研究方法,是二重证据法吗?先生摇头说,比那个高级多了,这是自由心证法。由此大功便成,信史重建。附自由心证法使用指南:一、选择相信;二、修改定义;三、列举已有材料;四、证毕。
作者:经地计史 发布时间:2021-04-12 12:45:17
全书通读了一遍,个别章节读了两遍。写的相当不错,有力道,极力推荐阅读!!!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结构变迁与制度转型。
无论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分析,还是具体专题的解读,都更加有味道。
有一定的基础,读起来效果更好。
作者:马上到站 发布时间:2018-09-03 22:45:58
先看了后记和前言,印象最深的是作者非常喜欢邹衡的那句话——“夏文化不是没有发现,而是用什么方法去辨认它”。但从前言后记来看,似乎作者是“夏文化不是没有发现,而是用什么方法去相信它”。
作者:阿德 发布时间:2018-05-17 11:31:17
在”夏“文字发现之前,发现任何考古遗迹都很难定名为”夏“文化,何谈夏王朝信史?
作者:爱猫的浩子 发布时间:2018-04-22 19:34:30
信古的根基在于相信,这不就和宗教信仰没两样了。考古学研究应立足于严密地论证的根基之上,而不是相信。两星的第二星,我是给作为资料索引的价值的。另外再加两点我觉得不满意的地方,第一是文献的使用,成书时代大杂烩,史实考证一锅粥,即便我是个文献的外行也可以看得出来;第二是考古学方法的问题,以大类来作统计,全书几乎未见一两张线图的比较,更别提让作者去比较一下那些深腹罐的大小,质地和制法是否一致了。虽然统计的思想是好的,但统计的设计和方法不对,其结果并无什么可信的,更别提”重建夏代信史“了。此外,难道考古学能贡献的夏代信史就是确定哪个文化可以填上夏文化上个坑而已?而不是关于夏时期的人的生计,社会等等的历史?最后一点即如罗泰在宗子维城导言中提出的,我们考古学研究者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在回答一些好的问题。
深度书评:
陈胜前:为什么夏是一个问题
作者:理一分殊 发布时间:2022-10-23 14:10:45
(《读书》2019年2期新刊)
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两大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探索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夏,包括夏代存在与否、年代与范围、标志性遗存等。项目结果公布之后,中外知识界与大众的反应各不相同,但是热度类似。最近孙庆伟《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一书出版,又为夏问题的讨论添了几分热度,网络上下都在发表对夏问题的看法。同在考古学界内,我并非治商周考古之学的专家,没有资格参与专门的学术讨论。我所能做的是考察知识生产的背景关联(context)以及有关夏问题考古学研究的理论前提,以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旁观者清”。
孙庆伟著:《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
考古学家从事的研究工作是一种知识生产,由此,它必定涉及两种背景关联:一种是外部的,一种是内部的。前者主要指与时代背景、社会思潮和相关科学进展的关联,后者主要是指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之间的互动。还记得多年前,在斯坦福大学工作的刘莉教授给我发来一份电子邮件,针对某些西方学者的指控,她想调查中国学者是否认为自己是在民族主义的指导下从事考古学研究。对这个指控我很惊讶,按我的理解,民族主义相对的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如果没有帝国主义,没有殖民主义的话,哪里来的民族主义?哪里有压迫,哪里才有反抗!单方面指控中国考古学者的民族主义,而不去反思自身的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是有失公允的。将肯定夏的存在就视为民族主义的“愚妄”,那么否定夏的所谓“科学态度”难道就不是帝国主义的话语霸权吗?
我在学校教授考古学史课程,相对熟悉考古学的渊源。回顾考古学史的发展历程,近代考古学兴起的标志就是丹麦人克里斯蒂安·汤姆森提出的“三代论”。其背景正是拿破仑入侵丹麦,同为近代考古学先驱、汤姆森的同侪詹斯·沃尔塞在他一八四三年出版的《丹麦原始古物》一书开篇就写道:“没有关注独立与自身存在的国家会忽视其所立足的过去。”考古学本身是一个跟民族主义密切相关的学科,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这就是考古学知识生产的背景关联。如今当我们进行知识生产的时候,可能会带着它,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决定的,因为我们可能还处在文化帝国主义的霸权下。
克里斯蒂安·汤姆森在19世纪提出“三代论”,即根据人类制作工具用的材料,将人类的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时期。图为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来源:chnmuseum.cn)
《人类的起源》作者理查德·利基曾经注意到学术界有关人类进化的解释与时代背景的关联。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流行雷蒙德·达特“人——凶杀者的猿”的假说,其背景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自相残杀,血流漂橹。六十年代强调狩猎的重要性,流行“人——狩猎者”的概念以及狩猎采集者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当时正值第三次技术浪潮时期,同时环保主义开始流行。之后,强调女性采集经济对人类生计的重要性,“女性——采集者”假说大行其道,而此时正是女权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
无独有偶,在中国考古学史上,一九四九年以前,我们讲很多东西都是持“外来说”。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中详细罗列了有关中国人外来的诸种说法,有外国人所提,也有中国学者提出的。不仅中国人外来,中国文化也是外来的,其中就有彩陶。李济先生早期的田野考古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想证明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一九四九年以后,有一段时间因为遭到帝国主义的封锁,民粹盛行,此时多流行“本土说”。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现在,通常的说法是“外来+本土创新”。这样的耦合很有意思,它并不是说学者们都在迎合时代的需要,而是说一代有一代之学术,是无法摆脱时代的影响的。时代的关联让学者们更关注某些现象、某些问题。我们对夏问题的关注正值中国作为一个新的民族国家进入世界体系之时,这是我们对自身文化定位的需要。
我们应该清楚,一个失去历史的民族是不能成其为一个民族的,就像一个没有过去的人,我们无法对他进行定位一样,历史渊源是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夏之所以成为问题是与中国进入现代世界体系同步的,一方面我们需要重新审定自己的文化历史身份;另一方面,我们的身份也在为主导这个体系的西方世界所审定。正是在这样的外部背景关联中夏成为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夏代?两种话语权力在相互较量,过去百年中,绝大多数时候,西方的话语是占主导地位的,受过西方话语影响的中国人也借鉴这种话语来进行自我审定。二十世纪初的疑古思潮首先解构了历史文献的可靠性,夏之存在的文献载体遭到了颠覆,于是夏本身也就成了问题。而此时,中国考古学还在幼年时期,还不能提供什么有说服力的证据。
20世纪初疑古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顾颉刚曾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质疑上古史的可靠性(来源:thereaderwiki.com)
一九四九年到改革开放前,有关夏的问题消失了。当然,按照另一种话语来解读,质疑夏可能是一种政治不正确的行为。这是话语体系本身的问题。回到知识生产的背景上来看,此时夏的问题其实根本不成立。按照中国人对自身历史的理解,我们是炎黄子孙难道还需要证明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商的存在已经证明疑古思潮走过了头,龙山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已经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只是我们有必要证明给自己看吗?此时中国学者想到的不是去质疑夏,而是如何去更准确地丰富有关夏的认识。
夏又成为一个问题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重新进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之时。夏就像一种历史身份证需要接受重新审定,在新的体系中,中国需要这样一张历史身份证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个话语体系的一个维度叫作“科学”。夏的存在需要接受科学的审定,即必须有充分的资料来证明。这里需要排除对历史文化的理解,需要排除“民族中心论的偏见”,让我们对夏的历史追溯回到元叙事。作为处在历史情境的中国人,实际是不可能做到的。于是,质疑远远要好于肯定。这样既符合科学,也无须承担新话语体系的任何指控。
从考古学的内部背景关联来看,说到夏,我们首先要问的是,它是否成其为一个问题(学术议题)?我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史前考古,自然我偏重从长时段的角度入手。从中国文明诞生的整个背景来看,夏问题涉及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中国文明起源究竟在什么时候形成的?是怎么形成的?跟其他的文明有什么差异?这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中国人所关心的,也是世界所关心的,至于它叫不叫夏那是另一个问题。我曾在《读书》(二〇一六年第十期)上撰文溯源中国文明的经济基础,距今一万年前后,中国就产生了华北(旱作农业)与长江中下游(稻作农业)两个起源中心,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国文明形成。这绝非学界曾经以为的中国文明是“早熟型”文明,而是正相反。中国文明正是因为有极其深厚与宽广的农业根基,才保证了后来五千多年绵延不绝,形成了世界上极其罕见的完整的农业文化系统。不久前结项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大的贡献是理清了夏之前或同时期文明的发展脉络,辽西的红山、浙江的良渚、陕西的石峁、山西的陶寺、湖北的石家河等,其发展水平无不可以称之为文明,尤其是其中的良渚,大型的城址、复杂的水利工程、明显的等级制度等,都已经为王朝统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良渚墓葬出土的随葬品90%以上都是玉器,而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只在少数墓葬中出现,代表良渚文化极有可能已经具有明显的等级制度。图为“良渚遗址群”景貌(来源:dili360.com)
如夏这样的大型学术议题往往是需要多学科合作研究的,不可能由一个学科独立解决。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最早的美洲人的研究。当年留学的时候,作为最早美洲人研究三大权威之一的戴维·梅尔茨教授开了一门课,专门讲这个问题。综合学术史、环境、语言、考古材料、年代、DNA等许多学科的研究来讨论这个问题。美国有成百上千的学者研究最早美洲人问题,但是到现在为止这个问题还是悬而未决。不过,通过多学科的研究,学术界对该问题获得了较为充分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仅凭考古学一个学科所能获得的。
当前有关夏问题的焦点是夏王朝的确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很多时候是受到确认商王朝模式的影响,也就是需要有文字,有明确的纪年,有得到甲骨文与历史文献二重证据确认的先王世系。大家认为必须按照这个模式,才能够确认夏,否则的话,都不能叫确认。这种模式的简化版就是,文明必须有文字,如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古希腊等,一个例外是印加文明。我们是否有可能满足这个模式呢?应该说是有可能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符号,商朝的文字已经比较成熟,处在中间的夏王朝是可能有文字的。早期王朝的文字都是庙堂性质的,多与祭祀相关,而考古遗存中祭祀遗存是相对保存比较好的(因为不实用以及对神灵的畏惧),所以,找到夏王朝的文字是有可能的。
距今约四千多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一件扁陶壶上有两个特殊红色图案,其中一个被认为代表了“文”字(来源:sina.com)
二重证据法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成为一种规范,认为考古与文献证据相互印证,能最好地解决问题。其实,二重证据中,物质遗存(考古材料)本身并没有发言权,它需要接受文献资料的审定,否则仍不足以说得到证明。说到这里,禁不住想起艺术史中的图像分析法,作为大师的潘洛夫斯基运用这一方法可以去分析许多问题,但是有趣的是,他还是要不断地引用文献来证明他的图像分析法的合法性。面对文献材料,以物质遗存为中心的考古学研究在证明夏问题的时候,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有说服力。换句话说,即便考古学上找到了夏代的遗存(很可能已经找到了),仍有可能得不到确认。这也正是当前夏问题研究的纠结所在。
许多人,尤其是学科之外的人,认为夏就是一个神话传说——而非历史。这让我想起考古学上一位传奇人物,一个被天上掉下的馅饼反复砸中的人,德国人海因里希·谢里曼(或译为施里曼)。他从小就迷信荷马史诗,虽然别人都觉得这只是神话,他却字斟句酌地按照其中的记载去寻找特洛伊古城。最后,他真的找到了特洛伊遗址,只不过地层找错了,但这是技术方法的问题。他还找到了“阿伽门农”的墓(其实是时代更早的青铜时代酋邦首领的墓),并且差一点就找到米诺斯王宫,只是因为他不愿多赔几个橄榄树的钱,以至于失之交臂。因此,我们对传世文献应该更宽容一点,迷信也好,怀疑也好,可能都不一定绝对正确,保持一点开放头脑,可能会更好。
海因里希·谢里曼从“阿伽门农”的墓发现了“阿伽门农的面具”,但现代考古研究表明认为该面具并不属于特洛伊战争时期(来源:wikipedia)
《鼏宅禹迹》开头引用邹衡先生的话:“夏文化不是没有发现,而是用什么方法去辨认它。”这里涉及一个考古学理论的核心问题:通过物质遗存研究能否确定族属。物质遗存本身不会讲话,它不会告诉我们它属于夏。之所以有夏,是因为有历史文献的记载。这里的“夏”,可以是夏王朝,也可以是夏族或夏人,还可以指夏代。我们通过物质遗存能够进行怎样的回答呢?物质遗存与族群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极其困难的,相当于考古学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而夏问题不是,因为通过文字的发现是可能解决夏问题的(媒体称夏问题是哥德巴赫猜想,这是一个误解)。
考古学中物质遗存与族群之间关系的问题由来已久,六十年代末,先师路易斯·宾福德与法国考古学家弗朗索瓦·博尔德就石器组合的意义进行论战,博尔德认为石器组合可以代表人群,宾福德认为可能代表不同的活动。在新石器时代考古中,研究者常用“考古学文化”(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物质遗存特征组合)来指代族群,但这个理论前提是未经证明的。物质遗存跟族群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呢?有!但是我们知道族群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历史过程的产物,不同文化背景,甚至不同社会情境中,它的表现方式也不同。民族志的研究告诉我们,不同的族群标志族群身份的物质遗存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用刀子,有的用罐子,有的用文身,有的用祭祀来表示,方式多种多样,并不是每个族群在任何时候都用同样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族群身份。除非我们知道具体文化历史背景、社会情境,否则我们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用物质遗存研究来界定族群问题,这触及了考古学研究的边界。
如果我们从当代来看族群,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多层次的、具有相对性的存在,可以按国家、民族、宗教、语言、部落等不同标准来划分,而且在不同情境,人们所强调的族群范围是不一样的。与此同时,现代意义上的族群并不是一种静态的存在,而是一个历史构建的过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还会经历分裂、离散、融合、归化等过程,并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族群概念。因此,我们也许需要反思,我们是不是在寻找一个标准的“夏”?有没有一个标准的“夏”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发现?如果夏是一个文化构建的过程,这意味着它可能是一个扩展、交融、再创造的过程,其中可能充满着杂糅、混合,我们很难找到一个“血统纯正”的夏。由此考古学研究通过物质遗存的特征分析去识别夏就会变得更加困难,我们很可能已经走出了考古学的边界。
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考古学的边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研究范式的更替与拓展,考古学的边界也在扩充。比如说,如果我们把夏当成一个文明起源的问题来研究,它就是一个国家政权构建的过程,我们就需要去研究国家组织下的经济生产、权力运作、社会组织、意识形态的控制,以及意识形态的表达等。我们就可以解释世袭的夏王朝为什么能够取代之前非世袭的“古国”(苏秉琦先生语)或“神王”(张忠培先生语)社会。这种视角让考古学家更多关注复杂社会组织的运作机制,解释文明起源的原因。即便我们不能肯定夏的存在,但我们就这个时代的认识也会非常扎实深入。
夏是青铜文明之始,取代了一个以玉器及其他非金属器物为表征的时代。青铜适合用于制作礼器与兵器,另外就是经济交易的通货。因为昂贵,还很难大规模用于农业生产。这样的政权是立足于政治与军事权力之上的,相比之前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古国阶段,它拓展了军事权力。这种侧重物质性的研究属于一种新的理论范畴,它再一次拓展了考古学的边界。这里夏不仅仅是一个族属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物质性、能动性、景观、性别、阶级、惯习等角度去阐释,由此我们将可能看到一个宛在万花筒中的夏。
乳钉纹青铜爵,1975年发现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现藏于洛阳博物馆(来源:art.people.com.cn)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已悄然转型,从以文化历史重建为中心逐渐向社会功能重建为中心,也就是更强调理解社会如何运作。就像良渚文明的研究所展示的一样,从大墓追溯到城墙,从古城到外围的支撑聚落与稻田,从城墙的构筑到几十公里开外的水利系统工程,一环一环地解开一个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这里我们已然不需要再争论它的“身份”,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就已经充分地进行了证明。
简言之,为什么夏是一个问题?这是由知识生产的外部与内部背景关联所决定的。它曾经不是问题,在二十世纪里也不一直都是问题。当前夏的问题,从学科外部背景关联来说,是中国重新进入世界体系的历史身份证。回到学科内部的背景关联,夏的问题涉及作为考古材料的物质遗存需要得到文献、传说的确认;在学理(考古学理论)层面上,需要解决物质遗存与族群的对应条件问题,其难度很大。但夏问题本身并非不可能解决,通过多学科的工作,尤其是文字的发现,是可能做出回答的。考古学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考古学可以从其他方面为夏问题贡献更丰富的内涵。
一点想法
作者:花想蓉 发布时间:2018-06-11 00:37:48
以不知为有,也许才是一种“罪恶”吧?不立一真,惟穷流变,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否认真实的客观存在,只是认为在我们尚未确证之前不要下断言,先探讨史料的形成与变迁过程。夏文化存不存在呢,如果脱离文献,我想说夏文化是存在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考古学上是有那么一个文化的,你可以定名它为夏,但能不能对应文献中的“夏”才是更主要的问题。我没有否定存在一个先于商的早期文明,只是觉得是不是文献中的“夏”,实在是需要更充分的证据啊。文字证据并非万能,二重证据法对于考古不一定适用,“都邑推定法”未必合适,这我都赞同,但考古学的阐释与古史重建实在不是那么容易就打通的。如果旨在于历史语境下讨论考古,那么就要按照历史学对待史料的方式去对待考古资料,考古资料本身的时间空间定位将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不能与文献对应,将很难有强的说服力。孙老师的问题在于挑战了传统考古学对于文明的界定方式,但历史学的方法也没有运用好。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体验好(328+)
- 愉快的找书体验(188+)
- txt(626+)
- 体验还行(274+)
- 快捷(317+)
- azw3(518+)
- 无盗版(528+)
- 下载速度快(246+)
- 超值(437+)
- 中评(667+)
- 排版满分(313+)
- 藏书馆(531+)
- 还行吧(675+)
下载评价
- 网友 宫***凡: ( 2024-12-23 22:33:29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方***旋: ( 2024-12-26 06:45:30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曾***玉: ( 2025-01-03 18:21:53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屠***好: ( 2025-01-06 13:46:27 )
还行吧。
- 网友 辛***玮: ( 2025-01-06 08:04:40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薛***玉: ( 2025-01-06 15:47:36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苍***如: ( 2024-12-10 02:57:10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习***蓉: ( 2024-12-30 00:28:49 )
品相完美
- 网友 曹***雯: ( 2024-12-21 19:44:28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权***颜: ( 2024-12-23 10:03:58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仰***兰: ( 2025-01-07 16:51:09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印***文: ( 2025-01-05 12:20:41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蓬***之: ( 2024-12-26 03:00:18 )
好棒good
- 网友 潘***丽: ( 2024-12-13 10:24:36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詹***萍: ( 2025-01-05 18:09:54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提问 吴郁【正版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标准商务日语听力第一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正版库存轻度瑕疵】建筑遗产保护、修复与康复性再生导论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血橙 (美)约翰·霍克斯 著,姜薇,孙全志 译 重庆出版社【正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预订】I Love My Mommy 9781423168256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国际象棋形势判断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预订】My First Library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西游记(古典文学名著全本无障碍阅读)(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加菲猫6:贪吃的加菲猫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猫头鹰女与月亮球/睡衣小英雄动画故事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