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28:48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精美图片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万历十五年(最新增订本)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083249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3
  • 页数:328
  • 价格:32.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8:48

内容简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先生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这本书以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前后的史事和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展开叙述。

全书按照几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如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分为七个章节,在人物的叙述之间穿插着或大如抗击倭寇,或小如妃嫔斗争的历史事件。作者研究的明史,并不只拘泥于大事件和热点,而是捕捉到万历年间表面虽似末端小节,实则为后世历史的发展埋下重要于伏笔的事件。在作者的眼中,这些事件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均是历史的重点。作者在全书中表达着对明史深刻的思考与分析,他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书籍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万历皇帝

第二章 首辅申时行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

第四章 活着的祖宗

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第六章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第七章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参考书目附录一

《神宗实录》一

《神宗实录》二

附录二 1619年的辽东战役

附:黄仁宇手绘图

附录三 《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

附录四 关于《万历十五年》的三数事

附录五 万历皇帝:长期荒废政事与消极对抗

附录六 陶希圣读后记——君主集权制之末路


作者介绍: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退伍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纽约州立大学New Paltz分校教授(1968-198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1979年他离开教学岗位,专心写作,先后出版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以“大历史观”享誉华人学界。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中,享年82岁。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第一章:万历皇帝

P5 贵妃郑氏和王氏之争——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小小的插曲,竟是一场影响深远 的政治斗争的契机,导致了今后数十年皇帝与臣僚的对立,而且涉及了整个帝国。

6 皇帝的常服则是青色或黑色和龙袍,上缀绿色的滚边。

7 1498年,当时在为的弘治皇帝几乎用央求的口气央求大学士同意免朝一日,因为当夜皇宫失火,皇帝彻夜未眠,神思恍惚。[明朝前期,皇权并没有达到顶峰,或者,难道说,到了明朝,皇权正式开始“符号化”?]

8 正德皇帝,个性极强。

嘉靖皇帝,前二十年算得上尽职,后来专心于修坛炼丹。在位达四十五年之久,仅次于万历。

9 万历登基之时,高贵的仪表。声音发自丹田,深沉有力。——早熟的君主。

年幼的万历——尊敬的人只有两个:张居正和冯保(宦官)。

13 从本朝创业之君开始,就形成了如下观念,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需要有专门的皇室庄园的收入,以供宫廷开支之用。宫廷所需的物品,来自全国税收中划出来的一大部分实物。皇家的开支可以不受限制,官员们却只能在极度节俭的原则下生活[明朝官员俸禄最低,但贪官最多。],更不必说宦官宫女。所以,本朝的官员、宦官的法定薪给都十分微薄。

宦官的收入——掌管皇家的各个仓库(质量检验)——贿赂——使得劣质物品变成优质——损害最大的就是京军。

16 张居正在人事任免之中起着决定作用。

本朝有一个习惯,以气节自许的大臣,如果遭到议论攻击,在皇帝正式表明态度之前,自己应该请求解职归田,以示决不模棱两可,尸位素餐。

17 本朝的君主制度与历朝有一点不同。以前各个王朝,凡君主年幼,必定有他的叔父、堂兄这样的人物代为摄政,而这恰恰为本朝所不能容许。按照规定,所有皇室的支系,包括皇帝的叔父、兄弟以至除皇太子以外的儿子,一到成年就应当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谓之“之国”[这是贯彻明朝始终的制度?还是只在开朝时候? ]。之国就是就藩,其居于各省,有极为富丽闳大的王...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即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个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次岁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分无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眈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1587 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和很多同僚不同,海瑞不能相信治国的根本大计是在上层悬挂一个抽象的、至美至善的道德标准,而责成下面的人在可能范围内照办,行不通就打折扣。而他的尊重法律,乃是按照规定的最高限度执行。如果政府发给官吏的薪给微薄到不够吃饭,那也应该毫无怨言地接受。这种信念有他自己的行动作为证明:他官至二品,死的时候仅仅留下白银20两,不够殓葬之资。

然则在法律教条文字不及之处,海瑞则又主张要忠实地体会法律的精神,不能因为条文的缺漏含糊就加以忽略。例如他在南直隶巡抚任内,就曾命令把高利贷典当而当死的田产物归原主,因而形成了一个引起全国注意的争端。

海瑞从政20多年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纠纷。他的信条和个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这就是说,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他可以和舞台上的英雄人物一样,在情绪上激动大多数的观众;但是,当人们评论他的政治措施,却不仅会意见分歧,而且分歧的程度极大。在各种争执之中最容易找出的一个共通的结论,就是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被接受为全体文官们办事的准则。

海瑞以举人出身而进入仕途,开始被委任为福建一个县的儒学教授,任期4年。到1558年升任浙江淳安知县的时候,他已经45岁。

这淳安县,乃是往来三省的孔道。交通发达,本县人民的负担也随之加重。原因是按照本朝立国时所订立的财政制度,政府中的预算并无旅费一项,全国1040个驿站,名义上由兵部掌管,实际上一切费用,即过境官员本人及其随从所需的食物、马匹和船轿挑夫,全部由该地方负责。兵部只发给旅行人员一纸勘合:驿站所在之处,即须按照规定供应。七品官海瑞的声名开始为人所知,就是因为他能够严厉而巧妙地拒绝了官员滥用这种权力而增加地方上的负担。

这一段故事说,当日以文官而出任总督的胡宗宪,兼负防御倭寇的职责,居官风厉,境内的官民...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先生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这本书以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前后的史事和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展开叙述。

全书按照几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如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分为七个章节,在人物的叙述之间穿插着或大如抗击倭寇,或小如妃嫔斗争的历史事件。作者研究的明史,并不只拘泥于大事件和热点,而是捕捉到万历年间表面虽似末端小节,实则为后世历史的发展埋下重要于伏笔的事件。在作者的眼中,这些事件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均是历史的重点。作者在全书中表达着对明史深刻的思考与分析,他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精彩短评:

  • 作者:三三黔首 发布时间:2017-09-21 16:04:00

    再读一遍看看

  • 作者:大脸猫 发布时间:2019-04-10 12:03:44

    黄博士学术研究之作,史学知识密度高,提供了解明史区别与《明朝那些事儿》的学术视角,学究气重。中国古代有多少个如万历十五年一般平淡无奇的年月,可我们用道德代替法律,用传统遏制创新,用阶级禁锢思想,终究在四书五经和阳奉阴违中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历史机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 作者:魔云兽 发布时间:2017-07-12 09:41:10

    战争如何影响普通人的生活,可以写很多案例。本作选取了一个小侧面,事情非常简单,但极其动人。这是那种即便剧透也不会太影响读书感受的漫画,因为情感的积蓄和释放没办法剧透,而漫画在表达这些情感的时候,真是功力深厚。2014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漫画大奖作品名不虚传。

  • 作者:just another 发布时间:2015-12-08 10:20:12

    在年底每日的奔波和纷争中读完这本,今夕何夕。

  • 作者:Naomi 发布时间:2017-08-08 14:38:52

    第一次正儿八经看历史,高考那年学的历史一定是假的。才疏学浅,此处就不留感想了。

  • 作者:Leader 发布时间:2017-03-07 09:38:02

    久闻大名,今日有幸读完,这本书不是读一遍可以完全理解的,起码要读三遍以上。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种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教科书。相比较而言,我们小时候的历史教科书,不是教科书,而是洗脑术,里面讲的不是历史,而是狗屎。


深度书评:

  • 忠奸善恶智愚清浊......实际上哪有这么简单

    作者:双城记 发布时间:2006-03-14 21:41:24

    真是好书。看了这个,觉得以前学校里看得那点历史课本,都白念了,那些课本中的所谓的历史,所谓的历史人物,仿佛三流电视剧或三流动画片,人物都是被固定下来并夸张处理,忠、奸、善、恶、智、愚、清、浊......

      

    张居正、海瑞、戚继光、万历皇帝......这些在历史课本中出现的角色,在《万历十五年》中一一出现,看这本书,就仿佛在亲历他们的处境、他们的苦恼,他们的梦想,他们的野心,他们的无奈......

      

    -----------------------------------------------------------------

      

    “司法制度极为简单,缺乏判决争端的根据。即使是技术上的问题送交御前请求决定,也要翻译成为道德问题,以至善或极恶的名义作出断语。”(《万历十五年》)

      

    不管判断什么,都可以以“道德”为武器,看不惯谁,罪名找不到好办,从道德上出文章。

      

    还有很多都是琐碎的事,张居正父亲死了,可张居正是身居要职辅佐皇帝的重要任务,他应该不应该去辞官守孝?于是,儒家的一堆大道理就又来了,你应该这么做你应该那么做......

      

    形式高于一切、道德高于一切,道貌岸然的儒教建立起了一套完美的表面世界,同时大家在潜规则下继续尔虞我诈贪污受贿结党私营,一套儒教理论,一套潜规则,两者互不干涉的组成了这个封建王朝。

      

    鲁迅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说的真好,鲁迅就不信这套。“仁义道德”,哄小孩儿哪,你们不还该干嘛干嘛么。

      

    可是,偏有人看不见潜规则,天真的以为,这个世界就是儒教理论所描述的那个样子,比如海瑞。

      

    -----------------------------------------------------------------

      

    《万历十五年》中,写海瑞那段很有意思。

      

    海瑞,清官,民众心目中的英雄,政府的廉洁形象的“形象大使”。 可是海瑞漠视潜规则,也是政府的眼中钉。

      

    政府又要表彰他,暗地里又不希望出现这种人,对这种人,辞不得,留不得,真难办,最后政府给海瑞安排了一个没有实权的“高官”,希望让他老老实实的作“形象大使”,偏偏海瑞拧,假装辞职:这个官位的工作很简单,可即使这样,我也觉得很难完成,实在没什么能力,我辞职好了。实则要挟政府:你们敢辞我吗?我是超级大清官,是你们的“形象大使”,你们把我辞了,舆论可对你们不利。不辞,就老老实实给我个有实权的位子。海瑞,你也够精的啊。

      

    可是海瑞也只是这种小地方精明,他缺乏一种大范围上的智慧,他看不到这个王朝的症结所在。儒教统治的王朝,表面上奉行一套理论,实际操作执行另一套方法,可是海瑞看不到这点,他单纯地希望将世界改造成像儒家表面的理论所宣传的那个乌托邦世界,他无视潜规则,也要破除别人的潜规则,让所有人尴尬,却又不能说出口。

      

    海瑞死了,“使北京负责人事的官员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再也用不着去为这位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到处惹事生非的人物去操心作安排了。”

      

    -----------------------------------------------------------------

      

    “讪君卖直”,是看这本书学到的一个词。把正直当商品卖掉——故意作出一幅忠臣的样子,力排众议以死相谏,将自己的“正直”做一次赌博,做一次投资,失败了,大不了被贬,大不了被杀;成功了,一代功臣,弄不好还来个万古流芳。书里写的不是海瑞,以海瑞的品行不会干这种事,但不能保证其他人不这么做。

      

    讪君卖直......以前从来没想到过会有这种东西。学校的历史教科书把每个人贴上了标签,这个是忠臣、那个是奸臣......其实,谁也不是省油的灯啊。

  • 过去的一切都映射着将来

    作者:艺术家一礼拜了 发布时间:2007-04-16 16:24:20

    以前对《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中国缺乏数字化管理的论述。(此数字化更好的翻译是数目字管理,指的是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的簿记式管理,是现代专业官僚制度和公司管理的基础。)当黄仁宇描述着一场杂乱无章的古代战争时,难以置信的统计和控制之劣,近乎荒谬,远远偏离了我对智勇双全的先民的恭敬想象。黄把中国形容成一个庞大的以礼仪统治的国家,由天子和官僚作道德楷模,指引小民的生活,而管理则是模糊和杂乱的。具体到基层州县,政务中充满了模糊的统计数字和含糊夸大的文字报告。

    再读时,这个论断的真实性在我的头脑里大打折扣。黄无疑夸大了道德规训(抄一个福柯的词哈)的力量,并低估了地方官对地方的控制——很难想象这个由庞大税收养活的王朝没有能力进行严格的税收,并把军事等方面的动员力深植到地方。

    ===官僚体制:君子如何可以不党?!===

    再读的亮点是关于官僚体制。根据黄的描述,庞大的文官集团并不象理想中的士大夫集团一样和衷共济、人人都是道德楷模。由于个人的力量相对整个体制(以及天子)的力量而言过于微小,为了寻求安全感,他们必须结成一些集团,谋取共同利益。讲到张居正时,黄说张的任人唯亲几乎是无从选择的,因为他面对数万人的官僚队伍,没办法考核和选择,只能选用自己了解的人。

    联想到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际上是政治谋生手段,是自保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综观中国的选官制度,从汉朝的“举孝廉”,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的门阀世族子弟作官,再到隋唐的科举取士,只有加强了中央在体制中的权威,使每个人拥有同样的机会,在选官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力量的聚合现象,即一个个体不需要投靠一有力实体以在竞争中获得机会。但这只是选官阶段,只是仕途的门槛。

    既已成为进士,有了公务员资格(当然,在考取公务员资格过程中,古往今来,作弊一直是屡见不鲜的超体制行动),今后在仕途上的发展、能否得到肥缺和升迁机会,其评价途径就不得而知了。在明朝,每六年进行一次全国大考核,不任事的官员会被斥退或强迫退休。然而正面的褒奖从何而出?升迁的名单如何确定?想必不是件非常公开的事。就象今天的选民们并不知道也无从预测人大开过后有哪些新官上任。新闻联播里念名单的时候,我每每觉得他们是刚从哪个石头缝蹦出来的大圣。

    没有简明可操作(如科举一般)的程序,单个的官员永远是最弱势的群体。在混沌而充满风险和竞争的体制中寻求自保的最好方式,便是结党。虽然圣人说“君子不党”,但君子要想实现“治平”和“升官发财”的理想,不党恐怕是不成的。

    中国历史奇妙就奇妙在,它是由无数轮回组成。惊人的相似性是最富戏剧性的内容。于是在中国的官僚体制中,党同伐异、相互攻击和权谋妥协,一其始终。台上投票握手,台下踢脚,表面上看波澜不惊,小民仍颂之为人民公仆,斗争是永远无从与闻的。

    ===鲁棒性?社会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到底来自哪里?===

    黄认为中国官僚体制中,所依靠的道德缺乏约束,又没有良好的数字化管理,作为帝国真正主人的官僚集团内部存在无数利害冲突,形成了“一个带有爆炸性的团体”。有明一代,在万历后期,官员便已看透了中枢势微,只需敷衍应付。那时候的皇帝也不懂搞整风或者三讲,于是官场不良风气如瘟疫般泛滥,贪污腐败风行,并愈演愈烈,“使整个王朝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其所以能勉强维持,实在是替代的办法尚未找到”,而且庞大、历史悠久如我们的帝国,仅靠“惯性的作用”也可继续存活若干年月。

    对这个关于危机和崩溃的故事,我存在深深的怀疑。据我的印象,没有哪个王朝的崩溃是由吏制腐败直接、或有极大相关性间接导致的。想来想去都是地方武装势力坐大和外族入侵的结果。即使是苏式唯物史观高唱赞歌的农民起义,也不过是起到了较大的助力而已。也没有听说哪个王朝的诞生,是因了清明高尚的吏治,谁都知道中国的开国皇帝,基本都是马上得天下,怎么也要打赢一场解放战争才能坐稳江山。而为了打仗而积蓄力量时,不可能广施仁政而不横征暴敛。

    这就牵扯到一个中国社会的稳定性问题。在自动控制理论里面,听说有个叫做“鲁棒性”的东西,指的是某样东西的抗冲击能力、自我稳定力。吏治腐败,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撼到国体根基,社会体制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容忍吏治腐败、而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记得十几年前,天真的学长们走上大街,到处张贴标语如:“卖掉奔驰,还我钞票!”历史于是又一次证明,使中国社会保持稳定(或破坏它)的,不是百姓,而是控制着铁和血的“仕大夫”。

    ===黄仁宇VS.吴思===

    黄显然把帝国的体制看得过于单薄了,更需要考虑到的是,体制的对立面是零散势单的无数愚民。除了以宣教方式起作用的一面,这个体制已经自发形成了某些游戏规则。这些规则产生于制度的罅隙,是基于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无政府状态,用吴思的词,这些就是“潜规则”。

    古往今来很多的中国知识分子,都相信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人事事都尊制循礼。这种错觉掩住了无数双有穿透力的眼睛。

    吴思把中国还原成一个暴力左右的社会,由一个个、一层层暴力集团统治。我认为,他用人类学的方法发现了“潜规则”,这一重大发现的意义对中国而言肯定超过了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发现(况且好象这个剩余价值也不是马克思最早发现的)。鲁迅曾经讲他一个朋友看史书,从字缝里只看出“吃人”两字,他和他的朋友都狂得很帅很有穿透力,偶很是心仪。

    在以德治国的背后,是无数制度的缺乏和失去控制的现实,在那些空白的地方,滋生出基于达尔文理论的潜规则,实则这些潜规则才是支配中国社会结构运作的真正幕后老大。所以即使如黄氏笔下所描述的,万历皇帝因为立储问题与群臣交恶,消极怠工而使官僚机体败坏。整个帝国的真正规则,并没有受到任何损害(从善恶性质讲,以前也好不到哪儿去)。万历的行为可能只会给规则的运行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结党依旧,贪暴依旧,买官卖官依旧,上京开会上供跑官依旧,只是外部环境更宽松了而已。何况那时候交通不便,跑跑官也不会出车祸死在路上,想搞性贿赂也不用非得自己献身,成本实在低多了。形势一片大好。

    ===黄仁宇皈依韦伯===

    黄的自传《黄河青山》,读过两遍,每次都是在他开始讲自己的学术生涯时打住,后面的数页曾帮我一次次入睡。这许是因为我更喜欢看作为国军军官的黄先生的故事。在抗战期间,读大学的黄投笔从戎,之后在中国南方的偏远地区打游击(游走也许更贴切),跟总部失去联络,带着一帮衣不蔽体的饥饿士兵在旷野中跋涉了半年。我猜想这段郁闷的经历给黄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人对军队和战斗的控制能力,使书生的他惊诧而至于忿恨。他所说的数字化管理,如果没记错,应出于马克斯·韦伯的“簿记式管理”,可以想象,脱下军装读博士的黄先生在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时,该是多么的兴奋。也不管韦伯所说的这个是公司管理,即使是与明朝同一时代的西欧国家的政府也不曾有过,何况中国?

    (完全植根于西方土壤的资本主义,在中国是不存在对应物的。资本主义从西欧产生,然后铺展到全世界。而所谓“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绝对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是苏联五种社会模式的蹩脚注脚,围绕它的时间地点的争论,是一场多么搞笑的学术闹剧!它唯一的贡献就是养活了中国那么多历史学家,又是出书又是评职称又是开学术研讨会,开心得不亦乐乎!)

    如果用中国根本不可能产生的所谓“数字化管理”来解释中国的朝代更替、帝国的崩溃过程,其荒谬程度可以与“关公战秦琼”比肩。更没法解释同样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清,又怎么存活数百年。(MD,封建又是个我不能容忍的伪命题。)

    不是用历史去发现、质疑理论,而是将历史活生生地阉割后去注解理论。这么不历史主义的观点,竟然出自一个大历史学家的手笔,而大一时的我还曾经那么崇信他。。。毕竟是个丫头片子啊。。。

    ===由此想到的中国学术===

    吴思能发现潜规则,一定是从他对中国土匪,以及小民在乱世的生存选择的研究中获得的灵感。中国科班出身的历史学家大都认为“历史,就是制度的历史”,继而把制度局限在上层建筑范围,再缩小到对官制的研究,所以估计是没法象他这样独辟蹊径了。中国人的学术创新能力是怎样被束缚的,可以想象一下。

    最近也在重读王小波的杂文,发现他也写过一篇关于〈万历十五年〉的书评。关于这本书,王没什么高深见解,只是朴素地举了个反例。他说,中国要真用数目字管理,只能更糟——大跃进时,卫星上了天,经济和生产可是下了地。

    不真正改变中国的机体运行环境和模式,生搬硬套来的东西全都靠不住。钱锺书说,西方什么东西到了中国都会走样,呵呵,是之谓也。

    不管怎么说,〈万历十五年〉还是一部好书,因为我读的时候强烈愉悦,它带给我的启发层出不穷。作者读史的视角和纵横摆阖史料的能力真是太强了!批评他,我多少有点黄口小儿的感觉。不过关注经济时代,批评也是增长点啊——以此乱糟糟的文字向黄先生致敬。

    有趣的是,2011年曾与中华书局此书的责编@西丰客人 兄一起吃海底捞,饭中并未聊到此书。现在看到此文和老兄的评论同在此书主页下,还真有点意思。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微信读书(278+)
  • 还行吧(198+)
  • 格式多(287+)
  • 目录完整(515+)
  • 章节完整(215+)
  • 博大精深(385+)
  • 书籍完整(454+)

下载评价

  • 网友 饶***丽: ( 2024-12-25 04:14:11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蓬***之: ( 2024-12-12 13:14:53 )

    好棒good

  • 网友 冷***洁: ( 2024-12-15 07:04:27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宫***玉: ( 2024-12-10 09:40:51 )

    我说完了。

  • 网友 师***怡: ( 2024-12-14 21:26:12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相***儿: ( 2024-12-28 15:49:34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隗***杉: ( 2024-12-27 09:36:33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印***文: ( 2024-12-24 23:33:42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汪***豪: ( 2024-12-15 23:50:25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