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一花一世界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28:01

一花一世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一花一世界精美图片
》一花一世界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一花一世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131434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8
  • 页数:538
  • 价格:128.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8:01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传统艺术哲学中“一朵小花的意义”。佛家讲“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一沙一天国、一叶一如来、一叶一菩提)”,都是在说一花、一草、一沙、一叶这样的“小物”也有它自己存在的逻辑和价值,并不靠外在的评价获得存在的理由,正所谓“小中现大”:小花本身就是一个完满的价值和意义世界,是一种“大全”,没有缺憾,不需要补充。本书即以人类的艺术生活为切入点,来说人生命存在的价值,也是在讲一种回到世界、归复本真的智慧。上篇主要是一些观念性的讨论,如“无量的世界”“懒写名山照”“大成若缺”“让世界敞亮”“由青山白云去说”“德将为汝美”“无上清凉界”,下篇涉及一些具体的艺术家,如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倪瓒、石涛、黄宾虹等,理论和个案相结合,共同呈现了传统艺术哲学的这一重要面向,富有理论深度和穿透力。


书籍目录:

引 言

上篇

上篇述要

章 无量的世界

一、以物为量

二、大制不割

三、小中现大

四、一即一切

结 语

第二章 懒写名山照

一、巨师神髓

二、赏雨茅屋

三、石上菖蒲

四、江路野梅

五、清浅蓬莱

六、光而不耀

结 语

第三章 大成若缺

一、局促与自足

二、支离与大全

三、残缺与圆满

四、破碎与浑一

结 语

第四章 作为“非历史”的艺术

一、历史与历史感

二、在怀古中 历史

三、不作“时史”

四、时空的截断

五、另一种永恒

结 语

第五章 让世界敞亮

一、“照亮”还是“敞亮”

二、“山河大地”的发现

三、且随色走

四、存在即意义

结 语

第六章 由青山白云去说

一、说“说”

二、我不“说”

三、让世界“说”

四、世界“皎皎地说”

结 语

第七章 德将为汝美

一、自性为美

二、澹然无极

三、归根曰静

四、空花自落

五、不作妍媚

结 语

下篇

下篇述要

第八章 无上清凉界

一、《闲情》之“闲”意

二、不爱不应物

三、幽鸟不知春

四、幽冷的眼神

结 语

下篇述要

第九章 陶渊明的“存在”之思

一、存之有尽

二、无遁而存

三、不存之存

结 语

第十章 王维的“声色”世界

一、色声即法身

二、色空无碍的辋川组诗

三、一行三昧的体验法门

四、作为非风景的山水

五、色声世界中的“尘”

结 语

第十一章 白居易的“池上”之知

一、池上

二、主人

三、逍遥

四、无隐

五、虚白

结 语

第十二章 苏轼的“无还”之道

一、“无还”的概念

二、庐山真面目

三、庐山烟雨浙江潮

四、何必论荣枯

五、造物初无物

结 语

第十三章 虞集的“实境”说

一、“实境”的概念

二、真性

三、真理

四、真实

结 语

第十四章 倪瓒绘画的“ 空间”

一、“ 空间”的概念

二、泛泛: 对境关系

三、萧散:淡化联系纽带

四、寂寞:消解动力模式

五、苔影:抹去时间痕迹

六、蘧庐:重置无量空间

第十五章 石涛的“兼字”说

一、画与字

二、“一字”与“一画”

三、经权与画变

四、本之天与全之人

第十六章 黄宾虹的“浑厚华滋”说

一、“浑厚华滋”说的提出

二、浑全的法则

三、生生的机趣

四、纯化的语言

结 语

剩 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作者介绍: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主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尤长于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关系的分析,并注意从艺术中剔发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出版有《南画十六观》《石涛研究》《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石涛诗文集》《八大山人研究》《真水无香》《中国美学十五讲》《曲院风荷》《生命清供》等著作。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一花一世界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一花一世界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一花一世界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讨论传统艺术哲学中“一朵小花的意义”。佛家讲“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一沙一天国、一叶一如来、一叶一菩提)”,都是在说一花、一草、一沙、一叶这样的“小物”也有它自己存在的逻辑和价值,并不靠外在的评价获得存在的理由,正所谓“小中现大”:小花本身就是一个完满的价值和意义世界,是一种“大全”,没有缺憾,不需要补充。本书即以人类的艺术生活为切入点,来说人生命存在的价值,也是在讲一种回到世界、归复本真的智慧。上篇主要是一些观念性的讨论,如“无量的世界”“懒写名山照”“大成若缺”“让世界敞亮”“由青山白云去说”“德将为汝美”“无上清凉界”,下篇涉及一些具体的艺术家,如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倪瓒、石涛、黄宾虹等,理论和个案相结合,共同呈现了传统艺术哲学的这一重要面向,富有理论深度和穿透力。


精彩短评:

  • 作者:小头发 发布时间:2022-02-26 14:53:57

    老板:“这本书给你看看吧,反正你没事。”

  •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1-31 00:07:35

    看到最后,发现这是作者03年出版的英文版,预测之准确性,让人不免感叹落后***二十年

  • 作者:漫舞 发布时间:2022-08-25 08:40:52

    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不要去控制水彩,要去引导它。

    整体内容一般,但作者讲的很认真,有时会像个冷静的理科生,为读者解释一些理论。

    遗憾的是本书有多处明显的翻译/印刷错误,有几处错误甚至导致前后意思表达矛盾。

  • 作者:狷介有乌青 发布时间:2018-01-11 21:12:52

    【2018.04】后半程终于觉得有些看头了

  • 作者:yW 发布时间:2017-12-11 18:01:07

    怎么看不了

  • 作者:小图 发布时间:2014-07-15 11:13:21

    省内出土的壁画、俑、实物照片不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深度书评:

  • 宁晓萌:生命真性之绽放——评朱良志新著《一花一世界》

    作者:理一分殊 发布时间:2023-03-28 15:31:02

    载于《艺术评论》2021年第6期 总第211期

    【内容提要】朱良志所著《一花一世界》一书于2020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从对此书结构关系上的分析,与对中国艺术内在精神的展示与剖析,来看对这一主旨的阐发,尝试揭示出此书上下两篇中所隐含的两条线索,即通过揭示固有知识与秩序的消解而形成对中国艺术所体现的当下圆满的体验哲学的理论言说,与通过对八位中国艺术思想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具体品格的展示与剖析,揭示出当下圆满的体验哲学如何以不脱离艺术自身感性的表达特质的方式获得具体的展现,并借此指出这样的表达方式本身有益于从正面、从本质上揭示凝结于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观念中的生命真性的绽放。

    【关 键 词】 当下圆满;小中现大;生命真性

    在西方哲学的传统中,从柏拉图开始,艺术似乎就被视作一种不以揭示事物本相为主旨而专注于事物外观的局部表现的活动。以此之故,艺术,特别是视觉艺术,便背负着不关注真理、只关注显像、不追求揭示事物本质、无法解释事物之整全性和本真性的包袱,并因而在人类精神生活的序列中长久处于较为低下的位置。带着这样的包袱,艺术若想赢得高尚的地位,似乎便需要为自己辩护,以知识和逻辑的方式说明自己可以关注和揭示真理、展示整全。而这种辩护本身实际上从一开始便已经陷入了一个并非出自艺术活动自身的标准,它必然会使艺术努力贴合、迁就外在的要求,学习使用知识的语言和阐释方式,努力符合认识的真理的种种要求,其结果便是艺术牺牲自身赖以成就的最宝贵的东西(感性的语言),使其在外在的评价标准中获得一席之地。如何让艺术自身最宝贵的特质呈现出来,让艺术以自己的语言说话、以自己的标准获得评价?这样的问题于今日而言格外困难,却又极为必要。对此,朱良志老师新著《一花一世界》通过对中国艺术内在精神的深度剖析和具体展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可能进路。

    《一花一世界》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八章,意在从“量”“名”“全”“时”“境”“性”“美”“情”八个方面切入一种“当下圆满的体验哲学”,可谓是“一花一世界”的哲学理论的言说;下篇八章则从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虞集、倪瓒、石涛、黄宾虹诗画园林的具体创作理念的展示中,揭示渗透于其中的生命真谛,可谓“当下圆满”的哲学在每一种现实饱满的人生体验中的实际演绎。上下两篇相互呼应,充沛淋漓地为我们展现出中国传统艺术不脱离体验、复归真性、别造境界的生生之意与创造精神。

    在上篇与下篇的结构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两道隐含的线索。在上篇的理论言说中,朱老师着意于从固有的知识与秩序之消解一面谈中国艺术精神中的小中现大、当下圆满的问题。譬如谈“无量”,旨在消解“以人为量”的知识观念,消解汲汲于世的功名价值的计较,而复归生命之故园,以物为量,与物安处。又如谈“无

    名”,不仅是对名望功利的消解,更加将目光关注于“不知名”的微花:微花不具名,甚至不曾进入知识的名言系统,却由之亦不为知识世界所束缚,而能洒脱自在地在空山幽谷中放出属于自己的微光。这样的微光,于寻常的衡量的眼光看是微茫的,而在关注生命自身真意的目光中,它却意味着生命最饱满的时刻,是圆满的、是永恒的、是最真实的,花开花落自然流行,道出生命之本质。上篇八章每章都在揭示一种矛盾性,即在艺术中所表现出的某种认识意义上的欠缺不足与其在生命体验层面所捕获的天真大全意义间的冲突,而这种冲突以朱老师最洗练的语言来说,即是“小中现大”。幽花微草,在知识的系谱中未必得到关注,在价值观念中亦未必占据分量,以此观之,自然是“小”;艺术的创作,难脱物象,抑或往往捕捉某种即刻的体验,就其表现而言,亦的确只是局部、瞬刻之表现,仍然是不完整的、是“小”的。若一作品果真只是羁縻于物像、停留于片刻间的声光影像,那么以小论之并无失当。然而总有一种艺术,如西方所谓伟大的艺术,如中国的文人艺术,是超越于物象与瞬间印象,而能进入生命原有秩序中去的。这种艺术亦由当下现在的实境表现而起,应该说,由“小”处、由“现—在”出发正是艺术表现不可剥夺的特质,而关键在于这种艺术之主旨不在于此处的缠绵,而在有此以往、乘之愈深的对于存在真意的体悟与表现。譬如朱老师谈中国画中枯木寒林、荒寒寂寞的表现,这种表现显然不在于自然物态之模仿,亦不在于哗众取宠般地刻意营造某种趣味,而是在于通过打破那些人们认为更加亲熟、看似合理的表面秩序和天经地义的原则,而复归于被知识和价值切割分化之前的那个天真世界,复归于生命自然的涌动流行之中。正因如此,朱老师认为,“‘小中现大’不啻为文人画真谛之发现”,“古今演绎‘文人画’之义多矣,其中最关键一点,就是一己真心之发明。没有这‘一点灵明’,就无法出‘真’境;有了此‘一点灵明’,就能超越一切知识形式的‘量’观,而圆明自照”,“小中现大之法,是独特的心法,发明生命本性之智慧,以一点灵明照彻无法边界的大用。它直指本心,不是外在的刻意造作。此乃传统艺术哲学之要则”[1]。可知古之吟诗作画者多矣,而未有“一点灵明”之发明者,终究不达“小中现大”之胜境。“小中现大”因而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生命精神之展现,更是中国传统艺术本有要则之阐发。更进而言之,也是对更一般意义上的艺术之本质的阐发。

    如果说,上篇的理论阐发更加注重从颠覆知识和秩序的一面入手,而揭示去除识见遮蔽后复归澄明的生命境界,那么下篇则更加从正面,亦即生命之真性的绽放一面具体展示这种当下圆满的生命体验哲学。在笔者看来,这种正面的、具体的展示,对于反思和构建中国美学与艺术研究的话语与方法而言更加可贵。下篇由关于八位中国传统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的具体研究构成。八章的研究既各自独立,展示其各自不同人生之品格,又连贯而为纲领,书写出中国传统艺术中独有的生命意识的传统。对于这种传承而言,陶渊明是一位“开创典范”的人物。他本人并无树立典范之意识,但他的一生以及他所留下的作品却造就了中国文人独特的生命追求。在朱老师笔下,陶渊明的意义不在于隐遁,而在于无所藏匿地存在于此,他说“陶渊明‘委运乘化’思想的要旨也在直面生命,不隐不藏中”[2]。正因不隐不藏、居常待尽,他才真正投入到生命当下的敞开之中,沉浸于“斯晨斯夕”之人境之庐,终日“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朱老师称“此为‘性上明’,而非观者乐,境易赏而性难至”[3]。在此意义上,陶诗以“忘言”而写“真意”,不仅其本身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一种最高展现,而且还开启了一种通过书写来丰富和深化生命体验的方式。中国文人艺术的特质恰恰就在于这是一种“非职业化”的艺术。而当人们仅从“非职业化”的特征来理解它,看到的往往只是身份上的特点,即以非职业书画家作品来界定文人艺术,而未能进入文人通过艺术表现的方式来体悟生命或存在之真意的更加生动丰富的精神世界。

    对于此时、现在、声色、实境的看重,也是这种艺术精神非常关键的一面。艺术表现自身是诉诸感性的语言的。通过艺术表现去领略生命真意,恰恰不意味着去寻找一条统一的原则,以此来统摄世界。倘若一切皆依从于某种唯一必然的原则,只能诉诸某种抽象一般的话语,艺术也便真的不会再有立足之地了。艺术的意义恰恰在于去揭示诸般生成变坏、四时流转,为了真实呈现种种生命体验,她需要声色而非诉诸概念。对于真正冲破物我、真幻界限而能通达真实生命之体验的人来说,实境、声色皆非滞碍,反如天女散花般,直接而简淡地呈现出生机活泼的世界。正因步入实境、无所遮掩地领略到天地间的平淡天真,人们才得以乘之愈往,识之愈真。艺术自身之特质、自身之语言便在于此,原本便无须回避。倘若借此来探讨中国艺术中的真理问题,那么文人艺术之特质恰恰在于在艺术创作中通向对生命与存在之真谛的一层又一层的领略与体察。真理不在我们的对面,不是艺术表现的内容,而是在艺术创作之中,在当下现在的生命体验之中。

    当下圆满、小中现大,《一花一世界》一书恰恰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天女散花式的境界展示,而非概念范畴式的分析,向我们揭示出浸透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生命体验的哲学。

    【注 释】

    [1][2][3]朱良志.一花一世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21,292,301.

  • 陶渊明的“存在”之思

    作者:松树底下嗑瓜子 发布时间:2022-05-29 21:33:22

    陶渊明对永恒的思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当下圆满体验哲学的先声。他认为,与其追求肉体或者精神的永恒,不如追求自我当下的直接感受。如果说永恒是人生价值意义的实现,那么永恒就在当下,意义就在直接的生命体验中。唐宋以来,陶渊明的存在哲学经过白居易、苏轼等的阐扬,在文学艺术领域流布,成为当下圆满体验哲学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是唐代以来艺术的发展,来演绎陶渊明的思想。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基于对陶渊明存世文本的分析,集中讨论陶关于人生命存在意义方面的省思。

    陶对唐宋以来传统艺术哲学的影响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陶渊明的影响,中国艺术在中唐五代后可能会朝别的方向发展。他是决定千余年来中国艺术精神气质的关键人物之一。

    唐宋以来,有关陶渊明是否见道的讨论。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杜甫《遣兴五首》

    人言靖节不知道,吾不信也。——苏轼《诗人玉屑》卷十三引

    身似枯株心似水,此非闻道更谁闻——辛弃疾

    千载渊明翁,谁谓不知道——赵秉文

    宋葛立方将渊明成为“第一达摩”,认为其出语超旨,不离文字,不涉理路,尽得言外之意。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简单(414+)
  • 傻瓜式服务(227+)
  • 无漏页(232+)
  • 经典(660+)
  • 藏书馆(279+)
  • 种类多(595+)
  • 下载快(356+)
  • 一星好评(564+)
  • 无盗版(640+)

下载评价

  • 网友 曾***文: ( 2024-12-15 20:53:09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丁***菱: ( 2024-12-24 21:12:35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师***怀: ( 2024-12-13 19:29:05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堵***格: ( 2024-12-20 13:33:35 )

    OK,还可以

  • 网友 印***文: ( 2025-01-09 18:20:28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田***珊: ( 2024-12-25 09:21:29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孙***夏: ( 2025-01-03 01:00:56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菱***兰: ( 2024-12-10 00:29:14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苍***如: ( 2024-12-14 19:51:14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