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日语商务文书手册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50:40

日语商务文书手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日语商务文书手册精美图片
》日语商务文书手册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日语商务文书手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1003324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01
  • 页数:129
  • 价格:5.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50:40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针对在日本商社以及与日本商社有业务往来的人士而编写的商务文书教材。

本书首先利用一个章节来介绍商务文书的概念、格式、常用的敬语等基础知识,然后用两个章节分别对社内文书和社外文书进行具体地讲解,后一章是对各种商务信函的介绍。

本书结合大量不同种类的商务文书作为例文,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商务文书的概念、写法、注意事项和常用表达方式。为了锻炼学习者的实际写作能力,本书还安排了许多课后练习,学习者可以在完成写作后。参考附录中的答案来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

此外。本书的说明、词汇和例文部分都采用了日中对照的形式。让学习者可以一目了然。


书籍目录:

目录

本书的使用方法

 第1章 商务文书写作方法的基本

     商务文书的概念10

     商务文书的基本格式13

     信封的写法24

     商务文书制作时的注意事项27

     敬语29

 第2章 按用途分类的文例集|-社内文书

     申请书38

     暇告书42

     哙议纪要46

     计划书、提案书50

     检讨书54

 第3章 按用途分类的文例集||-社外文书

     请求函60

     敢歉信64

     通知书、请帖68

     回复文书72

     请求信、催促信76

第4章 商务邮件的礼节-写法的基本和文例

    基本的格式82

     文例90

     附录

     发送函、传真发送函、竖写的文书102

     文例等的对译108

     练习问题的参考答案112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立刻能用,受益终生,商务日本语例文集。


书籍介绍

《日语商务文书手册》是针对在日本商社以及与日本商社有业务往来的人士而编写的商务文书教材。《日语商务文书手册》首先利用一个章节来介绍商务文书的概念、格式、常用的敬语等基础知识,然后用两个章节分别对社内文书和社外文书进行具体地讲解,最后一章是对各种商务信函的介绍。

《日语商务文书手册》结合大量不同种类的商务文书作为例文,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商务文书的概念、写法、注意事项和常用表达方式。为了锻炼学习者的实际写作能力,《日语商务文书手册》还安排了许多课后练习,学习者可以在完成写作后。参考附录中的答案来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

此外。《日语商务文书手册》的说明、词汇和例文部分都采用了日中对照的形式。让学习者可以一目了然。


精彩短评:

  • 作者:olive 发布时间:2012-01-09 16:32:24

    最后几十页实在是读不进去拖着读完了。这本书整个就是一个神棍的自白书。感想就是神棍都是天生的!!!!!!!!!!!!!!!

  • 作者:流年清秋 发布时间:2021-12-16 19:40:27

    2021年12月16日 关注其他收藏绘本的豆列,发现了深见春夫这个作者。国内出版他绘本的出版社不是出版主流绘本的出版社,很一般,所以以前选绘本偏重主流出版社,完全没有关注到他。今天看他“想得美”系列绘本的第一本,孩子和我就被吸引住了。故事情节完全不按常理出牌,读这一页的时候,完全想不到下一页会是什么内容,翻到下一页的时候,既惊叹于作者的想象力,又觉得顺理成章。套装15本已买,慢慢读。

  • 作者:Marvin 发布时间:2022-03-06 21:09:01

    对了解IBM软件架构实践的细节有帮助

  • 作者:少侠 发布时间:2022-07-21 13:44:07

    这本书封面可以做的更有韵味,内容是渐入佳境。也许对于长孙无忌太熟悉了。

    其实也可以再深入写一写这些功臣后代子孙的故事,遗憾的是,大多数牛人的后代似乎都不怎么牛,甚至不得善终~

    第一次了解尉迟恭和李勣的人生经历,其实消灭了外部敌人以后基本都是内部斗争啊~

  • 作者:麻烦你,我要鱼丸粗面。 发布时间:2020-10-23 16:26:21

    展望有一块是认知人类学。

  • 作者:莉迪亚 发布时间:2013-08-24 19:02:57

    考完级就忘得干干净净是脑子有洞么?


深度书评:

  • 漫谈《国画》

    作者:死炮灰 发布时间:2008-12-05 13:02:28

    以前总是好奇,为什么西洋画往往是在画布上,厚厚地打了一层底子,再厚厚地层层抹上去,而中国的画却大都是淡淡地,喏大的一张宣白,稀稀拉拉地扫上几枝,空余出许多地方。便心里想这真是浪费纸张。更主要的,西画满满当当的一板油彩,实惠啊!哪有花了许多银子只买得一大半的空白纸,还回家去象宝一样供起来,真是头壳坏掉。

    如此愚见,直到读书的时候,学校里的先生教授国画才得教正,原来这不是国人偷懒,也不是老祖宗画技不如人,而是咱们中华民族的艺术智慧。你看这小桥流水,何必要画得砖石班驳,水草靡遗?只要一片皎白,便自然野旷天低;你看那江边寒士,何须衬那乌云密布、四面悲歌?只须留一片苍茫,便自然意境孤远。国画的意境不在于着着落实,而在于观者的想象神追,要去细细地体味。所以花费许多笔墨,还不如一笔不著,尽得风流,这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所谓画由心生,有什么样的艺术,就有什么样的人民。一个民族的传统艺术,也就往往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思想。这样留白的智慧,就不仅是国画独有,也是我们身边不少人的为人之道。近日读王跃文的《国画》一书,就让我突生此感。这官场上的交际,就正象国画中的这些手段。觥筹之间的你来我往,笑面相迎的口蜜腹剑,谈笑风生的遮遮掩掩,哪一个不是深得这虚实三味?一瞥一瞪,一言一嗔,都是玄机暗藏。这说不说,怎么说,对谁说,都是大学问。读完之后,只觉得许多的暧昧的眼色和表情在眼前飞来飞去,充满了奥妙的含义,却是如此耐人寻味。想来这些东西都是要人细细去体味的,要怎么说我们的成语里有“察言观色”之说呢?对于这里面的人情世故,《红楼梦》里的一副对联说得最清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此皆世有所承也。

    谈到这里面的学问,阎真的《沧浪之水》也颇谙此道。同是写社会精英阶层,同是对现实背面的剖析和展示,又同是出自湖南作家之手,两者的笔法、言语、构思乃至背景都有神似之处。池大为和朱怀镜,都是作者所描写的各自环境中的一个小小标本,他们都来自受过高等教育的阶层,有着知识分子的对社会的一种抱负和关怀,有一种文艺复兴式的自觉的人文精神。池大为古直热肠且爱憎分明,朱怀镜胸怀悲悯但善假颜色。所不同的是,《沧浪之水》写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变质,而《国画》写的是官场里的腐烂。

    朱怀镜本来是荆都市里一个不起眼的小处长,宦途不甚得意,而由于上司无意间的一次索画,而揭开了他飞黄腾达的序幕。在这蜘蛛网一般关系错杂的前途上,他小心应付,谨慎从事。于是在酒桌上、办公室内、会议场里,处处都是高深的眼神、琢磨不透的话语和变幻莫测的脸色。这种人际政治,几乎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你看大凡有些中国人的地方,上至机关政府,下至公司大院,甚至朋友之间,只有有利益所在,哪里不见它的踪影?早自千年以来,我们的老祖宗就有“二桃杀三士”、“金刀间枭雄”这样的杰作,可谓“办公室政治”的典范,诛杀异己于弹指间,不费吹灰之力,死了也让你做无头鬼!所以古今以来,中国人最难的都不是做事,而是做人!一不小心得罪了人,也许就象那可怜的邓才刚和池大为一样,柳秘书长和马厅长们轻轻的一句话,就让你不老不死地在那个板凳上坐下去,坐得你郁闷到头发白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国画》里有一段朱怀镜和柳秘书长的谈话,看得我心里这个寒啊,这么一个业务、资历都不错的人,就因为领导的个人之见,就因为他可能反映了一点机关里的问题,就把他摁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地方,让他象戴了铁面具一样,喊也喊不得,动也不敢动,年复一年地石像般蹲下去,以儆效尤!看到这里我不由得也感觉到了池大为们和朱怀镜们的那深沉的不可分说的由衷。

    这就是因为中国是个人治的国家,也是个中央集权历史悠久的国家。实现集权的方式,就是由大集权把权力分发给许多的小集权,也就是大多数的权力和利益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哪怕是在书中反应的现代,这种人治的痕迹也无法抹去。某些领导的一句话,比所有的制度都管用,他们身边的一切,都因为傍依了权力系统的中心而带上了“权”的意味。小说里皮市长的秘书方明远,就借着市长公子出国的名头,索取企业主裴大年的礼金据为己有;他的公子皮杰,更是仗着老子的名义,对国有土地巧取豪夺,明目张胆地在上面搞起了色情场所,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身边的人尚且如此,位于权力中心的自己就更不必说。记得看过一个笑话,一位在外国的国人在公车上与人起了口角,在一旁的该市市长前来劝解,这位国人笑道:“你TM可真能扯,市长能坐这破车吗?!”国人眼中的“公仆”竟然是特权阶层根深蒂固的代名词,真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哭。

    人治之重,在现代中国日益呼唤民主、科学的今天显得是如此格格不入,但在我们的现实中却如此默契地存在着,成为现代社会规范化的重大障碍。不仅如此,在这种体制下的许多人都已经丧失了自己。领导的一个赞许,足以使身边的同僚对自己肃然起敬;领导的一个皱眉,也足以让一个人满腹才华郁郁终生!精神上的奴役与被奴役,这就是现实中,中国很多政府机关里的活生生的现实。你看那朱怀镜,只因为一次陪同皮市长打麻将,竟然成了同僚们啧啧羡慕的资本,这样的事情到了他嘴里也变成了“连夜辛苦工作”,由于皮市长亲自过问了他的升迁,他对皮市长感激涕零,连心理上也认为这个又嫖又贿的皮市长是个“勤勤恳恳的好领导”,视其斑斑劣迹于不顾,这不是在权力逻辑和官僚体系下产生的精神奴隶么?再看《沧浪之水》中的池大为,只是马厅长从他身边迈着官步踱过去,就让他噤若寒蝉心惊胆战,事后才发现竟然“汗流浃背而不自知了”,真是笔力透骨!这些知识分子,这些社会精英,他们的前途,他们的幸福,他们的理想,竟然全系于一两个大人物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就可以让决定他们的荣辱沉浮!而不管他们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都会成为这个权力制度下的一分子,或者抛弃良知成为跻身其中的分食者,或者坚守原则成为掌权者手中儆猴的牺牲品。在这样的体系里,还谈什么民主?不过是掌权者手中的一件玩物罢了。这就是国画,这个国家的体制沉疴之画。

    《国画》也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围绕在这种权力体系下的人们。象黄达洪这样的皮条客、警察败类,因为沾上了袁小奇的钞票,不但鸟枪换炮重新获得了警衔,而且还逼得昔日的对头地委书记坐下来和他称兄道弟讲和;象袁小奇这样的江湖骗子,以骗术起家,到所谓“大慈善家”的漂亮收场,周旋各方而面面俱到;象裴大年这样的暴发户,他本来是靠劳动致富的一个典型,可是他为了自己的前途也不惜整日出丑卖乖攀上皮市长这棵大树。这些人被集中在一个权钱交易的圈子里,用他们的钞票换取各自所需。但是很明显的,这种关系的维护利益倾向要明显许多,因此一旦时候到了,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对昔日靠山翻脸。袁小奇一登上政协委员的宝座,就立刻对当年的狗腿文人鲁夫翻脸;黄达洪一朝得势,就对当年的上司张天奇翻脸,这名利场上,还真是小人无常!我们常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但问题是,我们知道谁是小人,可我们不知道谁不是啊!

    《国画》也是本很有湖南气息的书。我喜欢湖湘作家的书,因为里面有一种男人的“俗气”。正是这“俗气”,倒显出了现实的一些本色。不过说到底,《国画》也只是一个作家本人对这种体制,这种现实的一种小吏式的嘲讽,一种秘书的世故。这不过是他在官场中的所见所闻,却未必是他本人愤怒的根源。为了衬托这官场的腐臭,他煞费苦心创作了两个人物——放浪不羁的画家李溪明,和几乎出污泥而不染的梅玉琴。单从命名上来说,这两个人就是下了些心思的(《国画》的人物名字都有些意思),也寄托了作者渴望在精神世界上的超脱理想。但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解析,这两个人物显然是塑造得不成功的。李溪明是个画家,用他的几幅画来折射名利场上的纠葛,本来很新颖,而且又切题,但是既名为《国画》,却还未能将这题目写到老,不过是说这画如何值钱,许多人怎样昧着良心私藏等等,成了生硬的道具。后来的李莫名其妙地发疯、失踪,也是几类怪力乱神的生硬,全没逻辑可言。显然是作者对绘画所知有限,这方面的见识和思考不能深入浅出地驾驭自如。于这书里腐败体制的本质反映相去甚远。同样是由艺入书,就远不及胡燕怀的《白板》,难有余香。

    如果说李溪明只是不当,那梅玉琴的塑造便堪说失败。且不说一个近三十的老处女怎么可能一瞬间爱上一个人,还登时就“心里怦怦地跳”,而她还偏偏是个见多识广、阅人无数、熟谙世故的女强人!整日都是和权贵打交道,见了一个处长竟然就芳心暗许,一边眉眼秋波好似风尘女子,一边却说句话也脸红;既处世圆滑滴水不漏,又守身如玉纯洁痴情,简直不是正常人可以想象。更重要的是,这女人竟然为了爱情,连名分也不争!不但不争,而且是想也不曾去想!不过想来这情妇也是不好做,安徽省萧县交通局长李志强、呼市公安局局长梁冠中就因为情妇逼着离婚,下手害死了昔日的枕边人的嘛。这梅玉琴也许是知道其中的规矩,所以不敢犯险?这样的女人,即使三流剧本里也难得一见,偏在这本现实题材的书里堂皇登场,不能不说是作者本人古旧价值观的一种曲射。

    《国画》和《沧浪之水》都是九九年左右红起来的“官场小说”,也都是我很喜欢的小说,由于两本书有所共同之处,所以不免拿在一起说一说。另外一点,这两本书的人名是有些含义的,联系起来一看也有些意思:池大为这个名字,既有池中世界的暗示,又有着读书人家国天下的意气;而到了朱怀镜,则更多的只是心知肚明,怀镜而自鉴了。我一直觉得池大为和朱怀镜几乎就是一个人,只是一个是过去式,一个是现在时而已。当然其他的人名也多有讲究,有些甚至暗射某些现实人物,这就有待读者自己去对号入座了。

    写到此,突然想到,这《沧浪之水》的名字,终究还是带着些象牙塔的书香,而这《国画》,却犹如那丹青上大幅的留白,一眼望去,那回味不尽的留白。

  • 摘抄牟宗三的几段吐槽文字

    作者:或曰 发布时间:2013-09-15 23:01:16

          最近有点儿累,今天和一位小友连续聊了七个多钟头,聊颓了。现在除了喝茶,还有兴趣做的就是当一会儿码字工。不久前重读了一遍牟宗三的《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其中有不少属于吐槽性质的文字,门外看热闹,我最喜欢这类内容了。不妨抄几段出来晾一下:

          支那内学院的欧阳大师,拼命地攻击《大乘起信论》,吕秋逸、王恩洋等人,对《大乘起信论》的态度尤其恶劣;但《大乘起信论》在佛教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第273页)

          人的理解往往分几个层级往前进,我从前当然也了解一些东西,但这些是不能算数的。譬如我现在可以客观地把一些学问讲给你们听,但是你们在了解的过程中究竟能吸收多少呢?哪几个观念能够进到你生命里面呢?这些都很成问题。从你们自己吸收学识的过程而言,这个问题很麻烦。这需要一层一层往上翻,一段一段往前进。我到香港时已经五十多岁了,理解程度也比较高。以前我不了解,这没关系;因为昨天我不了解的,今天还是可以了解。那时我的理解程度高了,了解得也比较恰当。所以《才性与玄理》、《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这些五十岁以后写的书都比较可靠。但要到这个地步,需要下工夫,不是光了解几句话就行的。譬如关于佛教从南北朝以来六、七百年间的这一段发展,我开始也知道一些,但这不能算数的。这需要依照中国吸收佛教的发展,客观地展示出佛教的各大宗派之来龙去脉;此外还要看一些文献,才能把每个观点都安排得很恰当。我在这方面共下了八年的工夫。至于我五十岁以前所写的那些书,你们不要看。

          一般人并不是聪明不够,而是对文献所下的工夫不够,只是随便引一点,发挥一下。这是不负责任的,不能算数的。这只是表现自己的聪明,主观地发挥自己的一套,而不是作客观的了解。所以我们必须提高理解程度,必须要通透。而这套工夫完全是学究的工夫,是急不得的,要慢慢来。当然我们不必像考据家那样,到处去查资料、找版本,但是相干的文献必须随时注意。譬如讲朱子的中和问题,凡有关中和问题的起码资料都得一步一步地去了解。而这需要下工夫,工夫下得久了,每个概念自然会归到其恰当的地位。我们通常在开始研究一个问题时,概念都是浮动,到后来才逐渐定住。但其实浮动的并不是概念,而是我们自己。概念本身自有其恰当的地位。因此,主观的了解很难与客观的原意相合。这种工夫非作不可,这样才算学术,才能显出一个客观的地位。但是现代人谁肯去作这种工夫呢?大家都急着成名,大学刚毕业,就说孔夫子当年三十而立,我们现在到了三十岁还没有立,要赶紧立。三十岁得到了博士,以为也得到了学问,就想出大部头的书;事实上根本不行,才只是刚开始作学问。博士只是个入门,只表示你可以吃这行饭,并非表示你有学问。所以这些工夫一定要作。人到了三十几岁,就进入了中年时期,既想成名,又想建功立业。中年人的事业心很重,心思容易分散。

          我就举唐(君毅)先生作例子。唐先生的理解力高得很。他的思想在三十岁以前就成熟了。他写《道德自我之建立》,写得很好,那时他的思想就已经定了。他在中央大学教中国哲学史,他那些关于佛教、宋明理学的书都是根据这时候的了解而写的。三十岁以后,将近四十岁的时候,我们到香港。最初的十年,在艰难困苦中,他没有作学究的工夫,只是根据他以前所了解的程度来讲文化,也讲得很好。他讲文化问题的那些文章都很好。这样一直发展到五十岁。所以唐先生从三十岁到五十岁这二十年间,讲道德自我之建立、讲人生之体验,乃至讲文化问题的那些文章,都很不错,也到达了最高峰。

          五十岁以后,他出来办新亚书院,参与校政,事业心一重,精神就散了。当然办事并不算错,因为儒家讲内圣外王,办事是应当的。但是一办事就影响到作学问。虽然办事对于人生的主观体验没有妨碍,但对于真正作学问却有妨碍。所以唐先生在五十岁以后的二十年间,在学问上并没有多大进步。虽然他写了许多书,像《中国哲学原论》就有好几册,其中疏通致远,精义络绎,但这些书在客观理解上,也有许多不甚妥帖处。这些书大体只能当做rough work看,是需要修改的。因为他还是根据三十岁左右所了解的程度来写,在理解的程度上并没有进步,而只是扩大了材料的量。既然他的理解力那么高,读书又读得快,那么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就在于这二十年间他的心思分散了。要作这些工夫,必须关起门,静下心来才行。他白天要办行政,和别人斗争,晚上回家还要看书、写书。他看书虽快,其实都很粗略。他的引证大体不甚可靠,因为他太忙了。这些错误很容易改正,但是他的理解程度却无法改进。他的理解程度在三十岁以后,并没有多大的进步,所以我常常替他惋惜。学术问题是属于客观了解的问题,而不属于主观境界的问题,不属于个人的思想。凭个人的思想可以讲文化问题,但不能讲客观的学术问题。所以,唐先生的学问成于五十岁以前,发展到五十岁为最高峰;而且他的性格也适合于讲文化问题。

          因此,这种工夫一定要下,而且理解程度要够才行。朱夫子到三十七岁才开始思考问题。一般人在四十岁以前的了解程度是不够的,还在奋斗,还在摸索。现在一般人得博士学位,大概都在三十岁左右,当教授大概在四十岁左右。但是这不能算数的。可见要了解一个问题是很难的。(第384—387页)

          “中央研究院”就代表这个趋势,找些词语归类、统计,如:“理”字在什么时代开始出现?在某个时代出现几次?这样一来,理学家所讲的那些都不算学问,只是些空话。“中央研究院”有人讲宋明理学,在这个风气下只是作统计,统计“仁”这个词语古来怎么讲,然后讲阮元的《性命古训》,再讲傅斯年的《性命古训辨证》。这就是学术,其他都不是学术。这样一来,从前儒家所讲的那些学问通通被抹掉了。当年徐复观先生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不讲中国哲学?宋明理学也可以研究呀!”其中一位先生说:“我们‘中央研究院’决不讲禅宗。”他竟把宋明理学看成禅宗!就是禅宗也可以讲呀!“中央研究院”为什么不能讲比较宗教呢?(第422页)

          好了,就抄这么多。另外,有个疑问:最后那段文字吐槽的是谁呢?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不亏(316+)
  • 体验满分(509+)
  • 中评(668+)
  • 赚了(678+)
  • 超值(133+)
  • 快捷(244+)
  • 已买(427+)
  • 服务好(604+)

下载评价

  • 网友 养***秋: ( 2024-12-21 12:08:05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后***之: ( 2025-01-02 22:39:38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权***颜: ( 2024-12-12 06:50:48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家***丝: ( 2024-12-31 04:46:13 )

    好6666666

  • 网友 曹***雯: ( 2025-01-07 21:55:55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辛***玮: ( 2024-12-17 04:34:31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詹***萍: ( 2025-01-03 22:12:01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堵***洁: ( 2024-12-24 18:39:32 )

    好用,支持

  • 网友 相***儿: ( 2024-12-26 02:23:39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隗***杉: ( 2024-12-09 21:32:20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康***溪: ( 2024-12-27 22:00:12 )

    强烈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