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考级曲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笛子考级曲集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笛子考级曲集》的编订,根据多年来笛子考级活动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为了笛子教学的新的发展需要,听取了很多专业和业余教师的意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尽可能多地选用了各种风格的优秀曲目。
书籍目录:
初级(一级-四级)目的与要求 一级 指法表 音阶练习一 音阶练习二 左手练习一 左手练习二 右手练习一 右手练习二 左右手练习 美丽的祖国多可爱 活指练习 叉口“4”练习叠音练习 依拉拉 世上只有妈妈好 秧歌舞 学习雷锋叔叔 八段锦 老六板 苏武牧羊 凤阳花鼓 蜜蜂做工 卖报歌 金蛇狂舞 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龙虎斗 二级 五度音程练习 上、下单倚音练习 复倚音练习 倚音练习曲 复装饰音 全按作“2”指法练习 巴灯调 探亲家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叠打音练习 在北京的金山上 彩云追月 中六板 节奏练习 月月红 采茶扑蝶 二月里来 北风吹 紫竹调 道情 旱天雷 三级 单吐练习 单吐基本练习 农作舞曲 茉莉花 我的祖国 敖包相会 蝶恋花 黄水谣 西藏舞曲 南泥湾 一枝梅 唱支山歌给党听 步步高 狮子舞曲 四级 小连音练习 历音(八)基训 历音练习 快速运指练习 翠湖春晓 万年欢 秋夜 快乐的农村中级(五级-七级)目的与要求高级(八级-十级)目的与要求附:演奏符号说明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笛子考级曲集》的编订,根据多年来笛子考级活动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为了笛子教学的新的发展需要,听取了很多专业和业余教师的意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尽可能多地选用了各种风格的优秀曲目。
精彩短评:
作者:小满式构型法则 发布时间:2024-03-09 23:12:42
最近一直在磕磕碰碰补习这套丛书,我个人蛮推荐这套书的,作为一套方法论的作品,这套丛书不仅仅满足于到对诸方法论的介绍,更用翔实的案例去补充方法论应当使用在什么情境,同时由于编者皆为台湾学者,他们还谈及了当下台湾的诸研究中存在的局限与遇到的困境,对于意在从事社科研究的人员有较多的启发意义。
作者:red 发布时间:2013-04-28 00:09:16
中高级别中这本算最全最尊重原著最有据可查的教材
作者:Rupika 发布时间:2011-10-08 06:14:42
“你为什么让我这么痛苦?!”“因为我是只猫。”“可为什么我还这么爱你呢?”“参照上一个答案。”
作者:DIS 发布时间:2024-04-21 08:58:20
忘掉捏着鼻子看到哪了,不喜欢卖情怀更不喜欢钢铁侠
作者:焚琴煮茶 发布时间:2021-06-09 19:17:57
全是回忆
作者:海蓝 发布时间:2022-05-18 20:50:02
术居多,不失为新职场人当下的药方。
深度书评:
王德峰教授讲义的一些整理
作者:飞船 发布时间:2023-06-10 23:25:28
【前序】
1. 人类从物质不满足的时代走入了精神不满足的时代,世界上其他民族都是依靠宗教完成安心立命,只有中华民族依靠哲学以本心立命。
2. 中国的哲学是人生,走的和西方哲学的道路完全不同,我们是先解决人生问题,再解决知识问题,这与西方哲学是相反的。
3.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4. 中华民族是哲学的民族,即论道。
5. 哲学和宗教的区分是什么?宗教把神的信仰作为前提,先信仰再理解教义,先创立不可超越的神,再去解决问题。
6. 中国的价值体系不包含对神的信仰。中国哲学的大概念,主要组成部分是儒道佛三家。佛教非宗教,因为佛教是无神论的唯心主义。
7. Buddha 佛 觉悟者
8. 坚信成佛,成佛正是在开悟的那一刻发生,悟,需要有缘。
9. 在一个场合一个空间一个事发生的时候,这是缘,对着当下的人,抓住机缘,对准他的机说话要锋利,这叫机锋。
10. 正知 正见 即是读《坛经》的明确的目标
11. 大多数人自以为自持正知正见,放在佛的境界里看,多为邪见不断,烦恼不断,即是佛教里讲的尘,灰尘。人世间处处是烦恼,所以这个世界又被称为“尘世”。
12. 世界上有四个民族,为人类打开了四种思想和智慧的境界。中华民族在公元前5世纪先秦时期,为人类提供了孔子和老子,儒家和道家的境界;古希腊同时期为人类提供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境界;古印度同时期为人类提供了释迦摩尼,佛学境界;古以色列为人类提供了犹太教最初先知人物,犹太思想境界。所以公元前5世纪也被称为“轴心时代”。
13. 先秦,法家道路,不行。西汉初年采用黄老道家思想养精蓄锐,汉武帝时期,汉武帝联合思想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成为道统。魏晋时期天下大乱,知识分子转为道家学说,即玄学。三部代表经典《周易》《老子》《庄子》
两汉之际印度佛经流入中国,在唐朝时期终于达到佛经汉化,佛陀思想融入中国思想。中国思想的新高峰是宋明儒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都是儒道佛的三家合流,这是与先秦时期儒家不同的新儒学。
14. 中国哲学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直指人心
15. 人生态度的解决是心灵的生命感情的升华,放下小我。所以要回归民族论道,体会中国的文学经典,解决安心,即念。
16. 心有两种用法,一种用法用出烦恼,另一种用法用出智慧。灵山法会,是禅宗的源头,释迦摩尼拈花一笑。
17. 佛教的目标是了生死,儒家的目标是天下关怀。
18. 王阳明是儒家的惠能
19. 禅宗大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传心法 秘意)
20. 禅宗的目标:转识成智,修行法门是般若法门。学佛的实践道路就是法门。禅宗反对把佛经当成知识,而是实践的道路。
【行由品】
1.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顿门大纲)
禅宗修心,直指人心。南派惠能,北派神秀。神秀主张渐悟,惠能主张顿悟。
2. m——唐代出了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六祖慧能,《六祖坛经》是人民群众的佛经。
惠能完成了佛学革命,深入老百姓的内心,完成佛学中国化。
3. 智慧与悲悯是统一的,大智慧就是大悲悯。
4. 【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5. 【见性之人,言下须见。思量就不中用。】
6. 【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我们要换如意之心为如如之心,如事物的本来,来领会事物,如其本来。人生不断处于不同的处境当中,我们用心将处境人为区分。禅宗佛法要破除二元对立,我们的种种妄念都来自于“二”。成对区分好坏、顺逆、利害、得失、苦乐,需要破除二。境由心生。
7. 下下人有上上智(智慧),上上人有没意智(普通的机巧和聪明)。
到m时代,这句话被修改为“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乔布斯的stay foolish,stay hungry
下下人每天全心投入到生活中去,无法住相,我们要在儒道佛的经典中感受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境界,而不是散漫的生命感受。心生法喜。
8. m——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即顿悟
头脑没有风暴,只有灵魂的顿悟才有风暴。人生态度的改变才是根本,精神上需要有出路。
9. 【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禅宗在中国思想史的最大成就第一次提出了众生平等的原则。
10. 绝大多数人在食物、安全、健康方面都是拥有的,但是依然心生烦恼,烦恼来自于我们心有无限的一面,即筹划未来,想要实现自己的愿望,不能如意,就是烦恼。
11. 大乘佛教的境界是要把众生的烦恼和罪过看成自己的烦恼和罪过,并拥抱之,才能拥有大智慧大悲悯。
12. 智慧和烦恼都是来自与心,烦恼是大智慧的材料,因大烦恼才会生大智慧,悟需要有缘,对于我们小根之人来说,人类始终以痛苦为代价来觉悟,即烦恼即菩提。
13. 学佛的第一层境界是不是究竟的境界,即《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空。
“住”就是住相,“相”就是我们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和所有的人,都要区分一个贵贱。还停留在这个区分里叫做“住相”。相是客观的,不可否认。
心生烦恼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往外求,我们对外部事物做了种种分别,然后停留在相里面,心就不得安宁。相存在,但是不著相,就是“于相离相”。
第二步,要把空再空掉,即空空。无了之后,本心就来,即“而生其心”。万法皆空,诸行无常。
14.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自性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佛心,不生不灭,自身圆满,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人生的处境千变万化都不足以撼动自性,万事万物的真实意义都可以指向我们,能生万法。
15. 禅宗修行两大阶段,第一阶段读佛经,得大善知识开导,开悟。第二阶段是证悟,用生命实践印证佛经,即护念。
16. 打坐 冥想 即屏息诸缘,勿生一念
17. 【夺境】我们都是很认真的人,事情可以做好,但是不要往里纠结,要能夺境,时光十年二十年,一切都没有意义。
18. 【悟】不是认知活动,认知活动是学习科学,学习知识,都是加法。悟本身是无所得,是我们心生虚无,领会虚无的智慧,就是般若。无法用语言表达,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19. 禅宗让人们进入的境界是:自由、自信、平静、勇敢。
20. 佛法主张不二之法,即消解二元定论。与西方哲学康德的“先验哲学”思想一致,没有物质本身的运动和静止,实际上是人心的认知范畴,不描述外部事物的状态,而是整理外部事物的状态。
21. 【五蕴】色受想行识,即小我之心的每一个方面。色,就是现象。感知到就是受,因为感受很多,人都想趋乐避苦,有愿望,即想。实现欲望叫“行”,行就是意志,想要达到目标,要分别事物,这就是“识”。这五个方面是我们五官感受的能力,获得外部事物的表象。五蕴就是主观世界。外部事物与主观世界是相互依存的,即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22. 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即上善若水。
23.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般若品】
1. 中国的佛教主要是八大派系,净土宗主要讲方便法门,只要念佛号阿弥陀佛即可横超三界,达到西方净土。密宗通过艰难闭关修神通。禅宗的法门是般若法门,即般若智慧。
2. 净土宗念“阿弥陀佛”,拜三圣殿,中间是阿弥陀佛,旁边一个观世音菩萨,一个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3. 般若智就是领会虚无的智慧,因为人生短暂,又必有一死。在时间的维度中有过去和未来两个方向的无限性,过去是无穷追溯,未来也是无限延伸。我们的生命在时间的维度上就是一刹那而已。领会虚无才能有生命的意义,也就是终极关怀。
4. 般若智第一个要点就是,我们本来都具备根性,只是心迷,不能自悟。第二个要点是我们的人心本是妙性,即“世人妙性本空,无一法可得”。即摩诃,保持心的空,才有灵敏和灵觉。第三个要点是不能停留在空,执着于空,要空空,包容万物,自性涵盖万法。
5. 众生与佛的关系:众生就是尚未觉悟的佛,“凡夫是佛,前念迷时凡夫,后念悟就是佛”,于是提出众生皆平等。而“烦恼皆菩提”,菩提就是正觉,我们在烦恼中才能达到正知和正觉。
6. 禅宗法门“摩柯般若波罗蜜多”(大智慧到彼岸)也叫度
【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
1)“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我们的心就是妙法本空,认识万物,却无法依靠万物,认识到这一点,心就大了,心大即空,空才能大。我们常以自己拥有的学识、地位、金钱和角度去看待万物,即心有所负,看到的东西必然有偏见,不包容,不含万法,不空。也就是道德经不断给出的提醒,要想往高处走,先要从低处出发,不要认为自己有什么东西,像水学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但是不能执着于空,“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相”。摩诃即空,但是含万法又不执着于空。
2)【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万法就是万事万物,万事万物的意义都在人性之中。所以摩诃的境界第一层是空,不空不能大。第二层是不能停留在空,空而后能含万事万物,这才叫大。
3)【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以天地为刍狗,做企业就是要到天地境界,不要爱爱恨恨,不要区分敌人朋友。人有善恶,实际是人做的事情有善恶,人没有善恶。
【般若】智慧的意思,禅宗修行门,在实践中行智慧,即般若行。
“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智慧是实践,真空就是空空,首先清楚的领会到虚无,接着带着虚无的领会回到生活,不执着于空,即空空,真空。般若是没有形象的,本在心里。
【波罗蜜】到彼岸,就是度。现实世界就是此岸,如海水波浪起起伏伏,烦恼颇多。但是当下看透,离境,海水不增不减,则是彼岸。
“着境生灭起,离境无生灭”。度就是抵达彼岸,就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海水本身。彼岸不是跋涉千山万水,而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波浪中度,解透每一个波浪,每一个念,波浪的根源是自性,自性起念。
人无法控制风,无法控制处境,风来,浪起来,生命情感和念头袭来,在起起伏伏中不要忘记佛性,我们要从每一朵浪花中看到海水,看到真相,感受宇宙之心的快乐。
“离境”就是无论风怎样吹,顺境还是逆境,我们的心都不起妄念,如果跟着风走,风怎样吹你就怎样想,处境怎样变你就跟着想,这就是“着境生灭起”。如果我们看透每一个小我的人生都是大海,领悟到大海的不增不减,那就是“离境无生灭”。
度有六种,叫做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般若。六种摆脱轮回,摆脱烦恼的方法,福慧双修,即可从此岸到彼岸。(前三度是福德资粮,后三度是智慧资粮)
布施波罗蜜:财布施、法布施(讲佛法讲知识)、无畏布施(帮助人摆脱恐惧,如将军 医生等)
7. 【善知识】即有灵觉妙性之人,佛家尊重我们每一个人,称善知识。
8. 【菩提般若之智(觉悟到般若的智慧)】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菩提是正觉“三藐三菩提”,“三”不是数字,是声音的“正”的意思,正等正觉。读《坛经》不奢望我们可以悟了,但是可以追求起正知正见。当烦恼和妄念来袭,去发现妄念的根源,去觉悟去起正念。
9. 当可以从虚无的角度看人生,随时遭遇虚无,领会到虚无,就是般若智,并把这种感受保持一辈子,即佛。人性本能都是可以领会虚无的,但是很容易被遮蔽,即迷,重新看到虚无领会虚无,就是悟。
10. 愚蠢和智慧不是愚笨和聪明的区分,是见和没见佛性的区别。
11. 天下无非两类人:一类是糊口谋衣之辈,一类是建功立业之人。
12. 【缘起性空】一切佛教的出发点,“缘汇则生,缘离则灭”,缘就是条件,一切事物因为种种条件聚合成立了一个事物,但是这些条件一旦离散了,这个事物就没了。万事万物总是如此,不要去追问一个事物的存在,万事万物,自性本空。事物都是因缘聚合而成,缘起,唯一真是的东西就是缘起,世界就是缘起,种种条件。
【名于法空】第一是指事物生生灭灭,归根到底是没有自性。一切事物因缘而生,缘会则生,缘离则灭。这是佛陀的世界观。第二是指事情消失以后,业力流传。所以需要忏悔,消掉业力。
13. 儒家让人拿得起,道家让人放得下,佛家让人想得开。
14. 【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
15.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内外不住,来去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
【无相颂】
1. 清净是不二之法,超越正和邪的对立,自性本清净。
2. 让我们的人生一塌糊涂的事情,在佛教中都是“障”。分三种:一种是因自己妄念而起的叫脑障;因承受了前世业力的觉业障;因自己做过的恶业而承受的恶报叫做报障。
3. 领会虚无,不要以为自己的人生可以自己计划,虚无不断的闯入我的人生。我们求种种的方法,安排种种未来的道路,其实都没有意义。
4. 预先站在虚无的一边反观生命的意义,当下即永恒。
5. 人生就要做事情,做事要正,按照事物本有的正理来做,即王阳明讲格物叫正事。行正即是道。真在行中,道无可说,需要在生命实践中去领会。
6. 道心光明,王阳明离世前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弘一法师“悲欣交集”。
7. 佛不责世,不要总是看到别人的过错,不要谴责现实生活。我们许多烦恼都来自于别人的犯错,爱爱恨恨,不要将别人的是是非非放在心里,自却非心,自在。
8. 你要劝导一个人,需要心灵共鸣。要自己先见到自己的自性,启发他心里的真理,将心比心,而不要教条传播,要现身说法。
9.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高明的境界需要投入实践日常生活。道中庸。人生无处不是道场。
【疑问品—戒】
1.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自见佛性是我们心灵的最高境界,这是功,用这个境界和别人打交道,这是德。打交道的原则就是平等,即功德。
禅宗的修行第一步,就是普敬,平等,永不轻视任何人。常见自己的过错,而不要看他人的是非,不要把好人、坏人贴到一个人身上。度人,我们可以纠正一个人做的事情,而不要去评判一个人,每个人都有佛性,都是平等的。把仇视他人的心消解掉,度人也是度己,打交道的方式就是度。
【庄子:天下有大戒二,一命也,二义也】命是无法逃脱的,义则是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福德与功德有别,大多数人只求福报,而非自见性,要在五伦的关系中修身,才是功德。只修福德得福报,不修功德,恶业无法消掉。
2. 【戒定慧】禅宗的戒,就是戒轻视他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平等的对待任何人,普遍的敬重每一个人,这是最根本的戒。
3. 【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世间充满由烦恼构成的灰尘,烦恼由心生,所以心念转,生出智慧,则烦恼消。境由心生。
4. 【随所住处恒安乐】环境有差,但是心安即家。
5. 净土方便,密宗殊胜,禅宗即心即佛。
6. 依【无相颂】在家修行:1)持戒,心平,即平等对待一切 2)行直,直心是初念,按照初念去做3)报恩父母 4)守义兄弟姐妹5)辞让,尊卑和睦 6)安忍众恶 7)俗中得真 8)闻非自明,变化是世界的本质,反者道之动,所有的事物都会走向自己的对面,欢迎自己的对立面和批评。一个事物要保持长久一点,一定要有能力包含事物的对立面。
9)改过必生智慧,时常改正自己的错误 10)常常帮助别人
【定慧品】
1. 戒定心不乱曰定,定之用就是慧。慧是定的自然妙用,即定体慧用。定的内涵就是见境心不乱,慧是实践,以本心应事,而不是以小我之心来应事。
2. m面对内战的战略思想:第一个,实事求是,敌强我弱,原则是“承”字,化全局劣势为局部优势。做大事业者从来不是心存侥幸,实事求是,定在那里,方法自然来。慧就是定的妙用。第二,理解中国的政治,谁得了的心,谁就得了天下。
3. 【一行三昧,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即定慧一体要达到的境界。高度集中,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就是三昧,做任何事情最好的状态就是三昧。
禅宗主张的境界就是事情没有大小,这件事要做,我们就投入到这件事情本身,不要去想这件事会给你带来有利或者不利的结果,也不要将自己和这件事区分开来。
4.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于相而离相。承认有这个相,但是不停留在这个相里,即无相。停留叫住相或着相。
无念,于念而无念,是不执念的意思。不于境上生心,起妄念,顺境和逆境的区分主要来自我们的心。
无住,人之本性。人生如旅程,没有办法停留在任何事情之上,要彻底承认人生无常,就是无住。一个良好的人生态度是不要耿耿于怀,很多事情很快成空,没有意义。不要被过去绊住了手脚,应该向前看,善于夺境。
5. 【自性本无一法可得】人生之海,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依靠。你以为你得到了什么,其实你从来没有得到什么。
6. 【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只用】妄念来自二元区分,如利害、成败、得失、苦乐,在二元对立中,我们会趋利避害,建功立业者在尘劳之中,糊口谋衣者不要有二相,没有妄念,起正念。
我们从佛性出发看万事万物真实的意义,如其所示的领会它,即如如。如如之心就是真实。真性就是真如自性,就是常自在。
7. 修禅宗就是修无念行,无念就是真如自性,无二相,无妄念。
【坐禅品】
1. 中国人从来没有改造世界的想法,中国人主张天道在人民生活中。《中庸》中讲“极高明而道中庸”,庸常的生活极高明,达到极致,在人民生活实践中达到中庸,不能着了净相。
2. 坐禅不是看心,也不是看净,也不是不动。不见他人的是非善恶,心不动,自性不动。世界上没有完全好的人,需要和各色人打交道,坐禅的功夫要花在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在我们心中的困扰主要来自于我们去看见了他人的善恶是非,他人的事情有是非,人没有是非。坚持这个原则,心就会清净,定。
3. 西方通过宗教将家族社会纳入宗教团体,中世纪教会瓦解后,人从宗教团体中解放到个人本位的社会。中国社会是家族本位社会,家族解体后直接进入个人本位社会,即熟人关系的社会,所以中国人容易内耗。
4.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要在节奏快的生活中定下来,身忙心不忙。
5. 孟子讲人生总有两种求,其一【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求在我者也。】其二【求之有道,得之有名,是求无异于得,求在外者也。】,我们大多数人是第二种,求是有方法的,但是得还是不得由命的。成败得失没有好商量的,并不由人说了算,即万虑无妄。
6. 【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忏悔品】
1. 佛教任何宗派都承认因果,【已作不失 未作不得】,我们后来所受的都是我们曾经做的。世人终日只求福报,但是得福报并不能消业,罪业还在,仍不能脱离生死苦海。
2. 关于【罪】,公元前五世纪轴心时代,四个民族打开了四种智慧和思想的境界。中国的儒家、道家没有【罪】的观念,只有过错。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也没有【罪】的观念。犹太教讲原罪,人都有【罪】。释迦摩尼也讲人的【罪业】,也讲忏悔。
3. 【忏悔】忏其前愆,是针对过去的过错永不复起,悔其后过,针对未来,觉悟永断,更不复作。如果将消业看成修行的根本目标,忏悔是佛教修行的前提。西方思想史中的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人世间最大的问题不是出在我们做事的经验知识是否正确,最大的事情是我们的心所起的愿望。”
4. 【传自性五分法身香】一戒香、二定香、三慧香、四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即五分香。这是立修行的五个方面的信心,也就是说一个人做事先要立信心。
5. 【戒香】即心地无非,不轻视任何人,平等。【定香】即自心不乱。【慧香】即大智慧就是大悲悯。【解脱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缘【解脱知见香】人生在世要应付很多事,要学习很多东西,先出世再入世。
6. 忏悔分为【有相忏悔】和【无相忏悔】,有相忏悔是指就是论事,没有追究根源。无相忏悔是指消除罪因,找到根源,诚恳忏悔。无相忏悔就是名于法空,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种罪,即愚迷、骄狂、嫉妒。【愚迷】是指住法(抓住一个事物不放)、着相(区分事物的高低贵贱)、念境(区分人生的顺境逆境)。【骄狂】我高人低的得意 【嫉妒】人高我低的失意
7. 发四大弘愿【度众生 断烦恼 学法门 成佛道】,在佛教的基本思想中,唯有真诚愿力才能消业力,人世间只有真诚的力量,善良的意志才有绝对的价值,。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绝对的善,绝对的价值,这就是善良的愿望。除了善良的愿望之外,人世间所有的事物的价值都是相对的。
四书的顺序《大学》诚意 学做君子 —《中庸》孔门心法—《论语》语录体 实践—《孟子》提出人生最高成就“吾养浩然之气”。
8. 度众生,就是将众生之过照见自己的过错,以正见,即用般若智慧打破愚痴迷妄,各个人自己度自己。
9. 断烦恼,以领会虚无的智慧除去妄念,不求如意,不虚妄,但求如如,如事物的本来去领会。
10 学法门,在实践中常行正法,用我们的本性正事。
11 成佛道,常能天下之心,把自己放到最低,常念修行,以人生当成修行,领会虚无,无所依靠。
12 【无相皈依】皈依是指修行者的家,皈依三宝是佛宝、法宝、僧宝。惠能主张无相三皈依。佛是觉,法是正,净是干净。
13 皈依觉,面对财色的态度应该是转财为福,安贫安富,财是福之资。转色为慧,色是慧之引。
14 皈依法,皈依正。去掉我执,去掉小我。
15 皈依僧,皈依净,有自性清净之心。
16 【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皈依也】形成独立的人格
17 “知”是循序渐进,逐渐积累。“悟”的活动没有能悟和所悟的区别,悟是无所得,是心灵与虚无的默契。有渐知悟渐悟。渐修顿悟,悟是灵魂,生命情感的升华。把生命感受放到佛经中,再拎出来,即悟。读佛经要口述心行,不求甚解,突然心生法喜。
18 惠能主张修佛,护念,不能退转。
19 惠能认为修行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解悟,读佛经,信、解、行、证,达到顿悟。第二阶段是证悟,用生命实践去印证佛理。
20 【三身佛 法身佛 报身佛 化身佛】顿悟即得清净法身佛;无善无恶心之体,消除一切罪孽,即为报身;思量一念善,意要诚,智慧即生,即自性化身佛。我们应对世界的生命情感应当在佛性中,是人类生活不朽价值的总和。事变总在人情理。
【机缘篇】
1. 惠能关于“了生死”的观点:【即心即佛 不生不灭】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相由心生,人有分别识,就会区分事物高低贵贱。即心名慧,即佛乃定。我们所贪之生和所怕之死都是因为我们曾经生活过,拥有过牵挂和欢乐,所以害怕离开这个世界。实际上我们所贪之生是我们以往种种的念,其实那些都已经过去,都不存在了。我们所怕的死是无后念,绝念,其实我们不死,也从未发生过,生和死的对立也是我们内心所做的区分。佛陀思想要求直面生离死别。
2. 黑格尔认为精神的存在就是自我认知,自由的属性是精神,无法颁布给任何人,只有自己悟了才能意识到存在。禅宗佛陀讲求【即心即佛】【本心自悟】,比如金子本身不能脱离金器存在,看到金子本身一定是我们的心,心一起来佛性起来【自己灵光常显现】,我就是太阳。自性本无一法可得,如日悬空,无所依靠,放出光芒,万物必现。
3. 【生灭灭已,寂灭常乐】惠能关于《涅槃经》中“涅槃常乐”的理解,脱离灭掉生死的对立’理解,我就是快乐本身。自我不在身体内部的一个位置上,而是在他所存在的一个场里。自我实体的存在来自于人类的虚构,我们活着的每个当下同时和不朽连接在一起,这就是涅槃,将涅槃领悟到当下,就先行进入不朽,而后活在当下,这是人生最应该有的根本态度,我们才摆脱了生与死的对立。海德格尔说先行入死而后生,我们先要在精神上领会虚无,然后活在当下,就是涅槃。无有受者,亦无有不受者,我就是永恒的欢乐,是宁静的,即寂静欢喜。【涅槃】就是即在此岸又在彼岸,我们只是在生生死死,浮浮沉沉中生活。
4. 【四圣谛】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初转法轮,讲的佛理就是【四谛:苦集灭道】,学佛的第一个世界观即人生处处都是苦,生老病死,人生苦海。叔本华说,人生总体上就是悲剧,只有在各别细节上有一点喜剧的成分。没有什么真正的幸福,幸福是对痛苦的暂时解除,痛苦的根源是欲望。宇宙是生存意志的宇宙,生存意志的体现就是欲望。
5. 【一旦去妄,真在行中】真理不在文字,不在概念,在你的生命实践中。去妄就是去除遮蔽之后,生命实践不需要去想,都在真理中。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在西方哲学中的每一个成果都化为具体的科学,哲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交给了宗教,即绝对的真理就是上帝。而中国人不追求绝对的真理,任何绝对的事都是相对的。
6. 【分别意非意】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总要分别事物,所以需要分别事物的知识,知识是不可少的,但是不能因为知识而着了分别相,不要让知识遮蔽了智慧。
7. 【行亦禅,动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佛法是药,但是不需要抓住佛法,而要回到生活实践中。
【顿渐品】
1、【未说即是,说了不是】禅宗认为智慧的最高境界是超出语言,言语道断,至言去言,最高的言就是不说话。
2、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宜。
3、聪明是很难克服的,聪明是智慧的障碍。
【护法品】
1、【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坐禅本来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诸法空寂”,不是身体不动而是心灵明白,在平日的忙碌中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打坐,把各种念头都放下来。道由心悟。
2、【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纯粹的光明和纯粹的黑暗我们都看不到东西,事物向我们呈现一定要有暗的一面,才能留下影子。
3、【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烦恼是因为我们心对未来的筹谋,不如意即烦恼,不要拒绝烦恼,住烦恼而不乱就是智慧。干净和肮脏没有对立,只是一种代谢。真谛与俗谛也不要对立,人生日用常行,普通生活就是天道,只要心不乱,智慧就在烦恼中,担水砍柴,无非妙道,活活泼泼的生活,事变只在人情里。
4、【本自无生,今亦不灭】生灭一定在时间中,超越时间。爱情一旦发生,哪怕只持续了一瞬间,它就是不朽的,而不用时间长短去看,因为关系总是生生灭灭。
5、佛陀把古印度的哲学用来解决人生问题,西方人用形而上的思辨来形成关于宇宙的客观知识。知识这件事并不一来经验。
【付嘱品】
1、 禅宗说佛法的两个原则:1)“莫离自性”不要脱离自性来说佛法 2)“出没即离两边”就是要消解二元对立。
2、 【二法尽除】妄念都来自二相,妄念不能仅仅理解为虚幻的空想,妄念来自于区分,苦与乐,得与失,贫和富,贵和贱,顺和逆,等等。妄念就在二相中形成,并表现为趋利避害等等。所以让人领会佛法,就要去开悟,消除二元对立,知行合一。
3、 【动用三十六对法,出没即两边】【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当别人来问你问题,一定要消解二元对立,离两边,不站在任何一边,而用问题的反面去消解正面的问题,让他们成为一体的东西。
4、 【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承认外部事物总有差别,内心先要空,能含万物。
5、 【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6、 【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见自心佛性】【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若悟,众生是佛】【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总结】
1、 修禅就是思维修,方式是静虑,把一切妄念都静下来。禅意很难用文字表达,但是可以用艺术表达。
2、 佛家的目标是涅槃,解脱生死。儒家的目标是家国关怀。担水砍柴,无非妙道,事君事父,亦是妙道。
哪怕只有两万里
作者:青壁齋 发布时间:2009-10-10 21:58:39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三星好评(538+)
- 收费(254+)
- 无水印(541+)
- 书籍完整(200+)
- 种类多(228+)
- 无颠倒(142+)
- 内容完整(507+)
下载评价
- 网友 冉***兮: ( 2024-12-12 12:19:49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融***华: ( 2024-12-21 08:03:31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孙***美: ( 2025-01-05 20:21:15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隗***杉: ( 2024-12-15 23:08:35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田***珊: ( 2024-12-19 22:06:48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芮***枫: ( 2024-12-21 21:23:49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马***偲: ( 2024-12-16 22:17:04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冯***卉: ( 2025-01-09 03:49:05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晏***媛: ( 2024-12-29 22:30:38 )
够人性化!
- 网友 薛***玉: ( 2024-12-27 12:25:13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瞿***香: ( 2024-12-23 08:52:50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訾***雰: ( 2024-12-17 12:20:39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利***巧: ( 2024-12-20 19:17:48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10版 英文原版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权威英语词典 搭单词的力量 韦氏小绿 托福英语词汇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企业管理知识分册(2009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复习指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学习读本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海外直订Happy Halloween coloring book for Kids: Halloween Coloring Books For Toddlers, Fun Halloween ...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护理学专业知识(2019版医疗卫生系统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核心题库)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我国企业并购税收制度的完善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人性的弱点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预订】Seasons Come and Go 9781596794122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23新版司马彦字帖 高中生背写古诗文72篇 衡水考试体 高中生临摹手写考试体古诗文字帖 护眼纸 大字号 高中生规范美观易学字帖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四大名捕2 温瑞安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正版图书 无忧售后】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