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中说校注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27:36

中说校注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中说校注精美图片
》中说校注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说校注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109156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4-14
  • 页数:328
  • 价格:32.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7:36

内容简介:

《中说》主要记录了隋代大儒王通的思想言论,由王通门人记录,王通弟王凝整理成书,少子王福畤编为十卷。王通又称文中子,字仲淹,生于隋开皇四年,卒于大业十三年。王通以继承周孔道统为职志,生前就有“王孔子”美誉,其学被后世誉为“河汾道统”。今见署名王通的著作仅存《中说》和《元经》,其中《元经》系伪作,因此《中说》是我们研究王通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的主要文献。

北宋阮逸、龚鼎臣曾分别为《中说》作注,龚注亡佚而阮注流传至今,现在所能见到的多个版本都以夹注形式保存了阮注。此次整理,以《续古逸丛书》影印双鉴楼藏宋刻本为底本,以《四部丛刊》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南宋刊本和重刻明世德堂《六子》本为主要校本,阮注文字全部收入,并以正文夹注的形式排出。阮注着力点主要在注释人物和史料钩沉两方面,很有价值,但其注过于简单,且有些地方失于考证,与史实不合。本书校注,置于每段之后,在校勘文字的基础上对《中说》原文做训诂、考证、注释等工作;凡与阮注看法不合者,给出己见;凡系明显化用《论语》表述者,给出《论语》文句。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外围资料,作者择要辑录了历代评论资料作为附录。


书籍目录:

文中子中说序

卷一 王道篇

卷二 天地篇

卷三 事君篇

卷四 周公篇

卷五 问易篇

卷六 礼乐篇

卷七 述史篇

卷八 魏相篇

卷九 立命篇

卷十 關朗篇.

叙篇

文中子世家

绿唐太宗舆房魏论礼乐事

束皋子答陈尚害害

绿關子明事

王氏家书雅绿

附绿历代评论辑要


作者介绍:

张沛,山西太原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学士(1995),复旦大学文学硕士(1998),北京大学文学博士(2001),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2001-2003)。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中说校注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中说校注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中说校注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褒貶不及仁壽”句注”元經至隋開皇而止矣,不及仁壽”

校:“隋”原作“隨”,據四部叢刊本改。


“此太原府君王凝自記于中説之後也”

校:“王凝”原誤作“主凝”據四部叢刊本改。此條當爲王福畤所記。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中说》主要记录了隋代大儒王通的思想言论,由王通门人记录,王通弟王凝整理成书,少子王福畤编为十卷。王通又称文中子,字仲淹,生于隋开皇四年,卒于大业十三年。王通以继承周孔道统为职志,生前就有“王孔子”美誉,其学被后世誉为“河汾道统”。今见署名王通的著作仅存《中说》和《元经》,其中《元经》系伪作,因此《中说》是我们研究王通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的主要文献。

北宋阮逸、龚鼎臣曾分别为《中说》作注,龚注亡佚而阮注流传至今,现在所能见到的多个版本都以夹注形式保存了阮注。此次整理,以《续古逸丛书》影印双鉴楼藏宋刻本为底本,以《四部丛刊》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南宋刊本和重刻明世德堂《六子》本为主要校本,阮注文字全部收入,并以正文夹注的形式排出。阮注着力点主要在注释人物和史料钩沉两方面,很有价值,但其注过于简单,且有些地方失于考证,与史实不合。本书校注,置于每段之后,在校勘文字的基础上对《中说》原文做训诂、考证、注释等工作;凡与阮注看法不合者,给出己见;凡系明显化用《论语》表述者,给出《论语》文句。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外围资料,作者择要辑录了历代评论资料作为附录。


精彩短评:

  • 作者:允乔 发布时间:2013-10-30 13:22:34

    还好,印刷与校注都不错。只是不太喜欢王通这个人和他的思想。矫揉造作、自我作古,论议又是空言、大言、迂阔言居多而不切实际,不但又拾起“井田”、“封建”的旧说,甚至还提倡别的儒家都一致反对的“肉刑”和“世卿”,真以为是救世的良方而洋洋自得。足见俗儒只会来回翻炒些糟粕赘言,既乏于创见又昧于世情,食古不化,拿肉麻当有趣的情态心理。全书体例高度模仿《论语》,却给人一种狗尾续貂之感,完全比不上同样仿《论》而作的扬子《法言》。语句甚至语气更处处与《论语》相似,一口一个“子”和“夫子”,这位“王孔子”或者他的学生们还真是把他意淫成个“圣人”了。

  • 作者:行止 发布时间:2020-12-30 22:51:02

    粗读一遍。感觉没有论语精彩

  • 作者:或曰 发布时间:2021-10-30 21:31:53

    《中说》(《文中子》)极力模拟孔子和《论语》,显得很虚浮。

  • 作者:蘇魯支 发布时间:2016-01-04 22:55:36

    用续古逸丛书本

  • 作者:山晚 发布时间:2023-04-16 03:50:06

    痛苦面具!

  • 作者:陆钓雪de飘飘 发布时间:2017-05-08 01:00:04

    第1000本,2013年8月21日标的想读。《三字经》曰: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沛公研究文中子王通的成果有三:《中说译注》(2011)、《中说校注》(2013)、《中说解理》(2014)。入门可读译注。引用或古文功底较好者当直接用这本繁体竖排的校注。欲深入研究者当参考解理,乃收入《儒藏》项目的集大成者,其解说或有效仿钱锺书《管锥编》之意。这里单说引用钱锺书的一处好了:《列子·仲尼》:“鲁侯大悦,他日以告孔子,仲尼笑而不答。”张湛注:“今以不答为答,故寄之一笑也。”钱锺书曰:“此等张致,《论语》中孔子所无也。王通《中说·王道》:"'韦鼎请见子,三见而不语',阮逸注即引'目击道存';《中说》仿《论语》,而'文中子'又仿《庄子》中之孔子也。”(《管锥编·列子张湛注·仲尼》)这是冰山一角。


深度书评:

  • 【转】钱穆|政教为先,种姓次之——读王通《中说》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1-12-01 23:05:07

    原文选摘自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

    文中子王通,乃隋代大儒,后人以与董仲舒、杨雄、韩愈并尊。然其人《隋书》无传,其所为《中说》,有多伪羼。其人其书,遂多疑辨,若沦为可有可无之列。惟余读其书,确有反映出王通当时之特征,绝非后人所能伪撰。既有其书,则绝有其人。其人虽不能详考,其书虽不能详定,大体而论,犹多可信。

    《全唐文》一九一杨炯《王勃集序》有曰:

    “文中子之居龙门也,睹隋室之将衰,知吾道之未行。裁成大典,以讃孔门。讨论汉、魏,迄于晋代,删其诏命,为百篇以序《书》。甄正乐府,取其雅奥,为三百篇以续《诗》。又自晋太始元年,至隋开皇九年平陈之岁,褒贬行事,述《元经》以法《春秋》。”

    宋濂《诸子辨》引皮日休著《文中子碑》,谓通生陈、隋之世,以乱世不仕,退于汾、晋,序述六经,敷为《中说》,以行教于门人。因谓皮唐人,距隋为近,其言若此,可证通之必有其人矣。

    今再读《中说》,知王通亦出北方大门第。其先祖虬自宋北迁,仕于魏,见《文中子世家》。《中说》中引述其祖先北迁后六代之巨著,有《时变论》、《政大论》、《政小论》、《皇极讲义》等。

    以儒学传统而不忘当世政教大纲盛衰要端,乃确乎北方门第之学统。通之自为《礼论》、《乐论》、《续书》、《续诗》、《元经》、《易赞》,皆承其门风也。

    惟既注重历史观点与文化传说,通乃以政教为先而种姓次之,公然承认北方为正统。其述北魏皇始而叹曰:“戎狄之德,黎民怀之。”故《元经》帝元魏。其于苻坚、王猛及魏孝文皆颇推誉,又曰:“苻坚举大号而中原静,惟王猛知之。”又曰:“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中国之士民东西南北,自远而至,猛之力也。《元经》其正名乎!皇始之帝,征天以授之也。晋宋之王,近于正体,于是乎未忘中国。齐、梁、陈之德,斥之于四夷也。以明之中国之有代,太和之力也。”

    又曰:“太和之政近雅。江东、中国之旧也,衣冠礼乐之所就也。永嘉之后,江东贵焉,而卒不贵,无人也。”又曰:“其未亡,则君子夺其国焉,曰:‘中国之礼乐安在?’其已亡,则君子与其国焉,曰:‘犹我中国之遗也。’”

    是通在种姓观念上,固同情南朝,而在政教文化观念上,则转向北朝。故曰:“《春秋》,一国之书也。《元经》,天下之书也,以其无定国而帝位不明。”又曰:“《春秋》抗王而尊鲁,《元经》抗帝而尊中国。”又曰:“尊中国而正皇始。”又曰:“元经兴而帝制王。”盖以种姓而尊中国,亦仅能尊其文化,不复能尊其王统,此元经之志也。

    同时稍前,有北齐颜之推之家训,可与《中说》之书略相比较。之推生世先于通,其家北迁则后于王家。之推乃南士翘楚,沦陷北朝,看不惯当时北方一种胡、汉混合之局面。乃曰:“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此乃凭于门第教育以求保存完整种族传统文化之深心。此乃南方人观念,然亦只限于一门一族之内,为教子教孙之语。

    至于《中说》,则着眼到全国全群之治乱兴衰,上下古今政教文化之大关节、大脉络,而治统非所重。此乃北方人观念。

    当时南北双方,同有门第,而由于处境不同,观念相异。故南方较盛小家庭制,而宗族观念转重。北方较盛大家庭制,而种姓观念转轻。此即颜、王两书,亦可以观当时南北学术风尚之大体矣。

  • 经史文中——王通的文之观念

    作者:陆钓雪de飘飘 发布时间:2017-06-20 16:44:58

    隋代大儒王通(584—617)字仲淹,号文中子,河东郡龙门县万春乡(今山西省万荣县通化镇)人。中国蒙学经典《三字经》于孔孟道统之后标举五人曰:“五子者:有旬扬,文中子,及老庄。”此处所谓的“文中子”,即当年人称“王孔子”的王通。王通的学术被后世誉为“河汾道统”,但其相关著述却已大多轶失,唯余《中说》与《元经》二者。今本《元经》的真伪难辨,不足为本;本文以王通门人所记录的《中说》(又名《文中子》)为本,从王通的经史观切入,分析王通的“文”之观念。

    一、

    经道史传与三经皆史

    王通深谙《六经》之义,尝言:“《书》以辩事,《诗》以正性,《礼》以制行,《乐》以和德,《春秋》、《元经》以举往,《易》以知来:先王之蕴尽矣。”(8.5) ①《六经》各有其内蕴而尽先王之义,故王通极力崇尚之而作《续六经》以为仿效。这里的《元经》即指王通自己摹仿《春秋》而撰写的《续六经》之一。但既然《六经》各有其义,那就不得不辨析其同一与差异以稽考其义理与进学的阶次,《中说•立命篇》中即探讨了王通所理解的“孔庭之法”:即“曰《诗》曰《礼》”先以立人,“教之以《诗》,则出辞气,斯远暴慢矣;约之以《礼》,则动容貌,斯立威严矣。”(9.6)而后“度其言,察其志,考其行,辨其德。志定则发之以《春秋》;于是乎断而能变;德全则导之以《乐》,于是乎和而知节;可从事,则达之以《书》,于是乎可以立制;知命则申之以《易》,于是乎可与尽性。”(9.6)可见“不及四经”、不骤然侈谈《六经》是有深意存焉的。读经有利弊,要学会趋利避害,“若骤而语《春秋》,则荡志轻义;骤而语《乐》,则喧德败度;骤而语《书》,则狎法;骤而语《易》,则玩神。是以圣人知其必然,故立之以宗,列之以次:先成诸己,然后备诸物;先济乎近,然后形乎远。亶其深乎!亶其深乎!”这种有求诸己而后求诸人求诸于外物的推己及人(《礼记•大学》),正是孔子所谓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但又要求“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的学经修文辩证法。

    虽然,异中又有同。文中子曰:“一以贯之可矣,尔以尼父为多学而识之耶?”(4.21)又曰:“学者,博诵云乎哉?必也贯乎道。”(2.8)文中子王通的道其实正存乎于经!所谓“史传兴而经道废矣”(5.24)。王通先经道而后史传,其义明矣:“《春秋》之失,自歆、向始也,弃经而任传。”(2.43)刘向采《诗》、《书》而成《列女传》,且又采传记行事而编有《新序》、《说苑》。(《汉书•楚元王传》)其子刘歆卒父前业,别为七略,后为王莽国师,又畏祸谋反,事败自杀。(《汉书•王莽传》)其言其行必为王通所一视同仁。相反,范宁曰:“《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穀梁》清而宛,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春秋穀梁传集解•序》)范宁由是甚为王通所许:“有志于《春秋》,征圣经而诘众传。”(2.43)而下一章王通与贾琼论经传则最好不过地说明了王通的以经为本道而以传注为旁支的观点:

    子曰:“盖九师兴而《易》道微,三传作而《春秋》散。”贾琼曰:“何谓也?”子曰:“白黑相渝,能无微乎?是非相扰,能无散乎?故齐韩毛郑,《诗》之末也;大戴小戴,《礼》之衰也;《书》残与古今,《论》失于齐鲁。汝知之乎?”贾琼曰:“然则无师无传可乎?”子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必也传又不可废也。”(2.44)

    可见文中子以为道尽在《六经》而史传已然是次等学问,若汲汲于后者,则经之道本恐不能保。而贾琼作为一个好学生则必将再进一步逻辑追问,夫子言下之意难不成是轮扁斫轮?汉儒有弃经任传者夫子不为也,那么宋儒有舍经求传者,文中子莫非为其嚆矢先声?非也。以上二者“皆各执一边,未能中道而行。传以传经,故经不可弃;经由传传,故传不可废:此王通之特见卓识,不但超越汉宋习气,且与西方诠释学家言(如‘在的扩充’、‘效果历史’之说)相暗合焉。” ②

    可见,文中子将很巧妙地将“原道”与“宗经”融入了“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文心雕龙•原道》)的脉络之中,而自成其经道史传的进学阶次。而且,充分的反讽精神同时又让他在文道观、文经观之外提出了三经皆史的文史观,其文如下:

    子谓薛收曰:“昔圣人述史三焉:其述《书》也,帝王之制备矣,故索焉而皆获;其述《诗》也,兴衰之由显,故究焉而皆得;其述《春秋》也,邪正之迹明,故考焉而皆当。此三者同出于史而不可杂也,故圣人分焉。”(1.3)

    王通有大儒之风而以《诗》、《书》、《春秋》为经,且做《王氏六经》以为摹仿。但另一方面,他又以《诗》、《书》、《春秋》为圣人所述之史,《书》备王制,《诗》显兴衰之由,而《春秋》则明邪正之迹象也。三经同出于史而又有同一之差异。《慎子逸文》曰:“《诗》,往志也;《书》,往诰也;《春秋》,往事也”。慎到当为文中子此说之往圣也,而前者出自道家后为法家的身份则尤为值得玩味。

    经济乎道而亦可为史,钱谦益曰:“世之君子侈言古文,曰‘迁、固以下无史’,又曰‘欧阳氏之史,欧阳氏之文而非《史》、《汉》之文也’。彼固不知文,又安知史?不知太史公,又安知欧阳氏哉?文中子不云乎:‘昔圣人注史三焉。’《六经》,史之祖也;左氏、太史公,继别之宗也;欧阳氏,继祢之小宗也。等而上之,先河后海,则以《六经》为原;等而下之,旁搜远绍,则以欧阳氏为止。此亦作史者之表识,而论史者之质的也。”(《牧斋初学集》卷九十)此又以“文心”来观“史传”与“宗经”,论古文而本乎经史。

    章学诚则更是印证道:“或曰:‘文中子曰:圣人述史有三,《书》、《诗》与《春秋》也。今论三史,则去《书》而加《礼》,文中之说,岂异指哉?’曰:‘《书》与《春秋》,本一家之学也。’”(《文史通义•方志立三书议》)

    王通此三经皆史之观念实开后世李贽“经史一物”(《李氏焚书•经史相为表里》)与章学诚“六经皆史”(《文史通义•易教上》)的说法。然其“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大禹谟》)的经道史传辩证法,最接近的似乎还是王阳明的“五经亦史”(《传习录•上》)之说。

    二、以儒为宗兼诸子九流

    王通信而好古,却又允执厥中,他所继承的儒学道统绝非尽信书而没有自己的判断与分析,关于上古三代,他说道:“唐虞之道直以大……其道甚阔,不可格于后。夏商之道直以简……其道甚旷,不可制于下。”(2.34)事实上,他所宗之儒唯独尊周、孔二人为圣人,虽天崩地坼,亦无以撼动,曰:“卓哉,周孔之道!其神之所为乎?顺之则吉,逆之则凶。”(1.9)又曰:“吾视千载已上,圣人在上者,未有若周公焉:其道则一,而经制大备,后之为政,有所持循。吾视千载之下,未有若仲尼焉:其道则一,而述作大明,后之修文者,有所折中矣。”(2.35)政制之备莫若周公,而修文述作则必当折中于仲尼,文中子之文亦复如是。所谓“不杂学,故明”(8.29)。

    然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绝非文中子之意。“王通之学以儒为宗,然亦有取于释老诸子,以佛道百家之言发明周孔大义。”③汉有儒道之争,而魏晋以后又有儒佛之辨。针对这种责难,有大儒之风的王通并没有如韩愈一般写《谏迎佛骨》,而是非常客观地将儒道释三学并论:“《诗》、《书》盛而秦世灭,非仲尼之罪也;虚玄长而晋室乱,非老庄之罪也;斋戒修而梁国亡,非释迦之罪也。《易》不云乎:‘苟非其人,道不虚行。’”王通此言可谓大义凛然,就事论事而实事求是,钱钟书《管锥编·全梁文卷一》曰:

    “虚玄长而晋室乱,非老庄之罪也;斋戒修而梁国亡,非释迦之罪也。”语出于希圣继孔之文中子,缁流如闻肆赦之恩音,志磐《佛祖统记》卷三九《法运通塞志》隋仁寿三年下亟载焉;他如契嵩《镡津文集》卷二《广原教》称文中子“见圣人之心”,卷一二《文中子碑》、卷一三《书文中子传后》,或元常《佛祖统载》卷一〇特记文中子行事,亦所以报其为佛开脱之大惠耳。马令《南唐书·浮屠传》谓“浅见”者“昧”于“浮图之道”,如“梁武、齐襄之徒,所以得罪于天下后世也。……斋戒修而梁国亡,非释迦之罪也;然则浮图之法,岂固为后世患哉!”,正摭取《中说》语。④

    这里做一个小小的有必要的发挥。王通论佛道为佛子所征引而为宋儒所訾议。如朱熹曰:“……清谈盛而晋俗衰,盖其势有所必至,而王通犹以为非老庄之罪,则吾不能识其何说也。”(《朱熹集卷六十七》)这里,朱熹显然是有意无意在误读文中子。前者是政治而后者是学问,如此说来,难不成《诗》、《书》盛而秦世灭,实乃仲尼之罪耶?其实“道可盗”也。屠隆曰:“罪不在老庄,而在假窃也。”(《鸿苞集卷一一·晋人》)信矣夫!“夫法因于蔽而成于过者也。”(袁宏道《雪涛阁集序》)清谈盛、佛学倡,自有其政治与历史之语境,自反其身,所谓“理学杀人”,又岂是二程、朱子之原旨乎?学术之被用作政治意识形态而滥加发挥是任何一种伟大的思想都逃避不了的一个环节。当此之际,作为时代精神对立面的学术的出现正好可以起着纠偏与平衡的作用。一方面,为政在人,虎兕出柙当直面在其位、谋其政之人,政治本身说什么是一码事,做什么是另一码事;另一方面,如理学者之文以载道又何尝完全不同于文中子?宋学儒学中的理学心学也并没有完全摒弃佛家和道家之说,而是兼采其义以融入儒学。或问佛,文中子称“圣人也”,又指其教为“西方之教也,中国则泥。轩车不可以适越,冠冕不可以之胡,古之道也。”(4.25)王通其意甚是清楚明见、探本求原。“三教于是乎可一矣”,曰:“使民不倦。”(5.14)

    司马谈撰有《论六家要旨》,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而其旨趣亦有所不同于其子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王通曰:“史谈善述九流,知其不可废而知其各有弊也,安得长者之言哉?”(4.7)“善述九流,知其不可废而知其各有弊也”一言亦可视为王通的夫子自道。“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易·系辞下》),王通于经之外又深谙史中诸子之道,能够历史地看待其成住坏空、孰是孰非。这种以儒为宗而兼诸子九流的气象更进一步地发挥了他以经为宗而不舍史传的人文之道。

    三、出经入史而自作元命

    王通出经入史而又不舍子集,以道统摄立德、立功、立言的儒家思想,我们也只有在这经史文中的复杂语境下,方能理解王通的文之观念。我们可以从《中说》来看王通所著的《续六经》——亦可反过来,从《续六经》看《中说》——当可更加明了王通的文中子之义。《尚书·吕刑》曰:“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王通三十三岁便病逝,我们只能说他是“配享在后”了,但是历代又对他的评价不一,更合适的说法,似乎应该说他是“配享文中”。

    王通仁寿三年(公元603年),上奏隋炀帝《太平十二策》(8.26、10.21)而不用。大业元年(605年)始,王通退藏于密,历时九年,著成《王氏六经》并开学收徒,之后多有被征召而终未出世,何也?闻辽东之役(4.17、5.31、9.9)、御河之役(8.12)而知国将不国、潜龙勿用矣。文中子曰:“吾于《续书》、《元经》也,其知天命而著乎!伤礼乐则述章志,正历数则断南北,感帝制而首太熙,尊中国而正皇始。”(10.9)王通当然以为仲尼之述早已备天地人之三才,但是其“历千载而不用,悲夫!”(10.20)但他又不满史传传经而舍经忘本的汉儒倾向,所以他才勤于著述而作《续六经》以俟来者(5.31),曰:“先师之职也,不敢废。焉知后之不能用也?是藨是蓘,则有丰年。”(10.20)

    王通著《续六经》的文之观念看似是“出史入经”的表现,但实则又分明是“出经入史”的“自作元命”。贾琼问《尚书》,称“无制而有命”,又谓“两汉有制、志”。(5.26)其背后盖言《续书》之有制而有命也:

    子曰:“《续书》之有命,邃矣!其有君臣经略当其地乎!其有成败于其间,天下悬之,不得已而临之乎!进退消息,不失其几乎!道甚大,物不废,高适独往,中权契化,自作天命乎!”

    王通者,“隐君子”也。其《续书》之有制而有命者,继乎《尚书》而兼采两汉之制、志也。后人常驳王通之一味复古曰封建、井田、世卿、肉刑、至公之五端⑤,其实不然。章太炎曰主封建者“除王莽外,或意有偏激,或别含作用,固不可尽斥为顽固”(《论读经有利而无弊》)⑥,正可谓在不意间为王通之隐而制作做注矣。所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者,绝非仅仅是道家的现实理想化,而更是儒家的理想现实化——“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杜甫《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贾琼问《续书》之义,王通曰:“天子之义列乎范者有四:曰制,曰诏,曰志,曰策。大臣之义载于业者有七:曰命,曰训,曰对,曰赞,曰议,曰诫,曰谏。”(4.38)《续书》有名有制有志,后之帝制实难再开王道(5.27),千百万化,守中乃通(4.39)。复古崇经尊儒圣,复的不是古代的任何东西,而是以古制衡今世,灌注儒家精神。且何以致太平?文中子曰:“五常之典,三王之诰,两汉之制,桀然可见矣。”(5.40)《论语·雍也》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易·系辞下》曰:“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王通所制人文与时迁徙而教化育人以俟来者,是政教意义上的为政,也是类似于苏格拉底不从政的从政,是一种克罗齐“一切历史皆是当代史”的人文观。⑦王通之综衡南北的史学观与凌铄今古的经学观正是他文之观念的真文学,董生曰:“仲尼没而文在兹乎?”(1.8)此之谓也。

    注释:

    ① 本文中凡征引《中说》处皆引用自张沛:《中说校注》,中华书局,2013年。其中的数字编码皆参考张沛《中说解理》一书中的编码以便读者索引,如8.5即指卷八《魏相篇》第五章。参见张沛:《斯文在中:<中说>大义述要》,载《中说解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4—15页。

    ② 张沛:《斯文在中:<中说>大义述要》,载《中说解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1页;亦请参见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第11、182、372、387页。

    ③ 张沛:《斯文在中:<中说>大义述要》,载《中说解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1页。

    ④ 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年,第1371—1372页。

    ⑤ 如李贽《藏书卷三十二·儒臣传·德业儒臣》:“彼其区区欲以周公之礼乐治当时之天下,以井田、封建、肉刑为后世之必当复,一步一趋,舍孔子无足法;然则使通而在,犹不能致治平,而况其徒乎!”

    ⑥ 《章太炎学术史论集》,第22—23页。

    ⑦ 参见克罗齐《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人文主义的普遍原则,无论是古代人文主义(西塞罗是其伟大范例),还是14—16世纪间在意大利繁荣的新人文主义,或是其后所有产生或人为尝试的人文主义,都在于提及过去,以便从过去中为自己的事业和行动汲取智慧。””人文主义被斥责为守旧主义和奴隶主义,由于它采用模仿观念并把过去(它所钟爱的特殊过去)提高到模式高度”,但“人文主义含义上的模仿,不是简单的复制或重复,而是一种在改变、竞争和超越时的模仿。”(克罗齐:《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田时纲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36—237页。)

    参考文献:

    《春秋穀梁传注疏》,《十三经注疏》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王阳明全集》,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袁宏道集笺校》,钱伯城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章太炎学术史论集》,傅杰编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朱熹集》,尹波、郭齐点校,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刘勰:《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李贽:《焚书·续焚书》,岳麓书社,1990年。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797年。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

    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陈抗、盛冬铃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97年。

    屠隆:《鸿苞集》,明万历三十八年刻本。

    许富宏:《慎子集校集注》,中华书局,2013年。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

    张沛:《中说校注》,中华书局,2013年。

    张沛:《中说解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章学诚:《文史通义》,《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朱熹:《周易本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

    克罗齐:《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田时纲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全格式(491+)
  • 值得购买(472+)
  • 在线转格式(354+)
  • 五星好评(275+)
  • epub(413+)
  • mobi(505+)

下载评价

  • 网友 寿***芳: ( 2025-01-09 02:39:47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扈***洁: ( 2024-12-25 06:56:00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宓***莉: ( 2024-12-18 12:49:34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戈***玉: ( 2024-12-24 16:28:35 )

    特别棒

  • 网友 车***波: ( 2024-12-10 21:49:19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汪***豪: ( 2025-01-09 10:34:54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敖***菡: ( 2024-12-27 17:33:57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国***舒: ( 2025-01-04 13:38:08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曹***雯: ( 2025-01-08 00:37:31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通***蕊: ( 2024-12-27 10:47:20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屠***好: ( 2024-12-14 19:04:29 )

    还行吧。

  • 网友 温***欣: ( 2025-01-04 03:59:53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潘***丽: ( 2025-01-04 03:09:20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宫***玉: ( 2025-01-02 18:28:35 )

    我说完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