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大国商帮:承载近代中国转型之重的粤商群体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9:10

大国商帮:承载近代中国转型之重的粤商群体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大国商帮:承载近代中国转型之重的粤商群体精美图片
》大国商帮:承载近代中国转型之重的粤商群体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大国商帮:承载近代中国转型之重的粤商群体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1810855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
  • 页数:400
  • 价格:50.8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9:10

内容简介: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始终面临着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这个问题经近代思想家们反复探索,给出了不同的发展指向。然而,最后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社会经济形态。

自明清以来,粤商作为一股强大的商业力量,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转型相始终,承前后,脉络至今不断。

浩瀚的大海使粤商获得了有别于徽商、晋商成长的经历与精神气质。他们始终站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他们的成败兴衰,既反映了中国沿海商人面临世界大局变幻时的调适和应对,也折射了中国变革的艰难与成就。

粤商的独树一帜,在于他们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传统商人单纯逐利的原始边界。粤商的演变史,浓缩了传统中国努力融入世界潮流,追求现代化的卓越历程。

但,他们做出的独特贡献,仿佛坠入了历史的烟尘。

本书跨界史学、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领域,作者搜寻大量史料,走访专家学者、增补各地民间口述材料,踏察了诸多历史遗迹,在历史的余烬中重新发现粤商,还原这个群体的真实面目。经纬交错,历时性与共时性并重,从追述秦朝南迁的探索者赵佗开始,到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继而唐、宋、元、明四朝市舶使司的设立与延续,再到清代的“一口通商”,发掘、梳理了自古以来粤商群体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从“睁眼看世界”到“改革开放”,粤商群体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每个关节点上都发挥着重大作用。粤商的演变史,浓缩了传统中国努力融入世界潮流,追求现代化的卓越历程。粤商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传统商人单纯逐利的原始边界。尤其在中国社会进入变局、面临路径选择的时候,他们总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以自己的实践为国家民族开拓新的未来。历史的经线与人物、地理的纬线相交织,本书连缀起中国现代工商业的发展图景。


书籍目录:

自序

前 言 海洋、商人与中国社会转型

考察中国社会转型,追寻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脚印,一个长期被人遗忘的事实便是:得风气之先,最早感受到时代的变迁,进而走在变革前列的,是明清以来一直在广东沿海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人。这个群体被称为:粤商。

粤商,才是中国第一批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他们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屹立在中西文明不断发生碰撞、冲突与融合的交汇点上,在历史风云变幻之际,承载起转型之重任,脚踏实地推动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第一章 岭南,一片属于探索者的土地

千百年来,岭南作为多个民族、多种文化的融合之地,得山海之利,发展出了特有的以五岭—珠江—海洋为表征的山海文明。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是穿越“梅关古道”进入岭南的中原人,还是漂洋过海而来的外国商人,他们都是不畏艰辛的探索者,他们及其后代子孙的身上都蕴藏着开拓者的基因。

这也是岭南人乐于面对蓝色海洋,勇于改变陈旧世界的文化血脉。

第二章 粤商,萌生于大航海时代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向把海洋作为封闭自守的天然屏障,欧洲人则让它变成了通向未来的探索之路。当欧洲人开始越过大洋全神贯注地凝望中国的时候,距离粤商因势而起的日子,就已经不远了。

在专制政体里,商人的活动空间非常有限,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种种约束。但也正是因为营商环境的严酷,粤商的出现才显得可贵。他们在官方严密管制的缝隙间寻寻觅觅,艰难成长。

历史的发展将不断证明,粤商的萌生和奋起,呼应了遥远欧洲的商业革命,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第三章 从海上到口岸,主流粤商演化史

需要交易,渴望财富,不仅是商人存在的前提,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从陆地到海洋,人类竭尽全力扩大交易范围的过程,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发现之旅。

从闯荡天下、一度主导了南海民间贸易的海商,到居于口岸、总揽西方来华贸易事宜的行商,粤商,一直在风云多变的国内外大势中摸索前进,直至发展成了主导中外贸易格局的中坚力量。

第四章 钟摆摇动,广东迎来“世界时间”

正当欧洲人努力张开时代的风帆,竭尽所能向海外发展的时候,中国的清朝统治者却逼迫沿海居民离开世代居住的土地,回迁内地。这不仅让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一场浩劫,给国民经济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也是一次文明的大倒退。

而就在清政府实施“迁海”令,试图让人民与海洋彻底隔绝的同时,全球化浪潮已经滚滚而来。不管你愿意与否,一个终将覆盖全球的“世界时间”,伴着时钟机器发出的节奏,正向中国步步进逼.

与此同时,继晋、徽商帮成就的辉煌之后,一个属于广州十三行商人、属于粤商的新时代,就要到来了。

第五章 一口通商,中国唯有十三行

一口通商,是广州十三行的机会,也带来了责任和风险。因为,十三行行商不仅垄断了中外贸易,也要负责经办具体外交事务。他们跨越政商两界,周旋于官府与洋人之间;他们既要尊重中国国情,又得明悉世界大势;他们不仅是中国的商业精英,也是对外进行政治、文化和科学交往的先驱。

因缘际会,在人类社会总体转型的关节点上,广州十三行行商们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直接参与者与推动者。

第六章 行商,树起中国商人的世界形象

鼎盛时期的广州十三行是全世界的聚宝盆。这个华洋杂处的奇妙之地,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世界,也接受着世界的影响。由此,广州、广州十三行就成为古老中国缓慢向近代转型的一个历史性起点,成为近代中国百年变革的发源地,它既是一个展示中国形象的窗口,也是重塑中国形象的发力点。

在那个世界对中国满怀误解与偏见的特定年代,在那个大清帝国对世界既轻蔑又疑惧的矛盾年代,广州十三行的行商们站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汇点上,小心翼翼地树立着这个国家的民间形象。同时,他们也在努力重塑中国商人的形象,一点一滴地推动着这个古老帝国向近代转型。

第七章 国运,从商人的境遇看大国兴衰

一边是近代商业文明的杰出代表,一边是失去了社会活力的老旧帝国,中英两国商人的不同境遇,标记了两种文明的分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运的兴衰。

鸦片战争,是一场因贸易纠纷而引发的战争。英国是一个得益于贸易扩张而急剧崛起的近代强国,它视商业利益为国家利益,无论是政治还是外交,都要或多或少地服务于贸易这个立国之本。所以,大清帝国与大英帝国的较量,其实也是近代商业文明与传统农耕—游牧文明的较量。

狂飙过后,大清帝国和广州十三行行商们都进入了飘摇零落的衰败期。

第八章 化蛹为蝶,广东行商的涅槃之路

鸦片战争作为一个分界线,标志着中外贸易关系由番邦来朝的纳贡制,进入了由法律和条约主导的条约制。与此同时清王朝只准一口通商变成了五口通商,由十三行专揽对外贸易的时代结束了。

在十三行行商出身的吴健彰主政上海期间,广州十三行行商纷纷借机转型,与外国洋行一起大举北进,进入上海,从而催生了又一个特殊的商人群体:广东买办。广州十三行行商及其他粤商以“买办”的形式在上海异军突起。他们作为中西贸易文化交流的桥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第九章 广东买办,在上海开创粤商新时代

五口通商以后,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也成为中西文明交流互动的又一个至节点。从上海开埠之初直到此后的许多年里,无论是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还是世界从这里进入中国,粤商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因此催生了一个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走向的特殊群体:广东买办。

在腐朽没落的旧中国摇摇欲坠之际,一向被传统观念所歧视的广东商人身体力行,奋走呼号,承担起了民族振兴的重任。徐润、唐廷枢、郑观应构成了拉动洋务运动艰难前行的三驾马车,助力李鸿章、曾国藩等洋务派领袖,开始探索一条自强之路。

第十章 洋务运动,粤商推动中国转型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不仅因为它缔造了为期三十年左右的“同光中兴”,初步建立了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基本框架。与此同时,它也让朝廷亲贵、开明官僚与熟悉洋务的近代商人结成了推进社会变革的精英同盟,并且摸索出了“官督商办”的操作模式。

粤商,全面参与了这场社会经济变革,为了推动中国向现代化转型,以他们的专长、才干和资金实际主导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洋务自强运动;为了让中国真正实现现代化,粤商又有意识地超越了“官督商办”的洋务自强运动,向思想启蒙、国民教育、文化更新等上层领域提升,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诸多方面,全面影响了近代中国。

粤商,由逐利的商人到推动国家进步的改革者,是一次质变,也是他们从中国各大商帮中脱颖而出,实现身份超越的标志型特征。

第十一章 摩登时代,粤籍侨商塑造时尚生活

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变革,其最终目标都是让人过上更有尊严、更幸福的生活。粤商作为中国最先进的商人群体,自明清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进步,从海商到行商、买办,代代相传,层层 递进。

民国成立前后,旅居海外的粤籍侨商纷纷回到香港、广州和上海发展,先施、永安、新新和大新四家经营环球商品的大型百货公司先后开张迎客。由南至北,粤籍侨商发动了一场新兴商业文明的“北伐”。他们把现代化变成了一种触目可见、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他们让中国迎来了一个时尚新潮的“摩登时代”。

第十二章 商脉,在疾风骤雨中流传

从明朝的海商,到清朝的行商、买办,再到民国时期的归国侨商,数百年来,广东粤商因时而易,顺势而为,不断演进,构成了完整、独特的发展脉络。

粤商作为一个不事张扬的商人群体,承受着近代中国的转型之重,粤商一点一滴、脚踏实地而又卓有成效地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论世道如何艰难,最终他们总能顽强地克服重重困难,延续它那特殊基因,做到一脉相承、根基不断。

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史则标记在粤商发展的每一座里程碑上。一代又一代粤商上下衔接,不断延续而成的商脉,将中国与世界愈来愈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参考资料


作者介绍:

杨黎光:高级记者,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杨黎光文集》(十三卷)。代表作有长篇报告文学《没有家园的灵魂》《打捞失落的岁月》《惊天铁案》《瘟疫,人类的影子》,中篇报告文学《生死一线》等。另著有长篇小说《走出迷津》《大混沌》《欲壑·天网》等。长篇小说《园青坊老宅》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近年着力于“追寻中国的现代化脚印”长篇思辨体报告文学系列创作,完成《大国商帮》《中山路》和《横琴》,既各自独立成篇又构成了三部曲,其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都是作者再创辉煌的呕心之作。

曾获奖项有:第一、二、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一、二、三届“中国报告文学‘正泰杯’大奖”;第一、四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新中国六十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冰心散文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始终面临着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这个问题经近代思想家们反复探索,给出了不同的发展指向。然而,最后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社会经济形态。

自明清以来,粤商作为一股强大的商业力量,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转型相始终,承前后,脉络至今不断。

浩瀚的大海使粤商获得了有别于徽商、晋商成长的经历与精神气质。他们始终站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他们的成败兴衰,既反映了中国沿海商人面临世界大局变幻时的调适和应对,也折射了中国变革的艰难与成就。

粤商的独树一帜,在于他们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传统商人单纯逐利的原始边界。粤商的演变史,浓缩了传统中国努力融入世界潮流,追求现代化的卓越历程。

但,他们做出的独特贡献,仿佛坠入了历史的烟尘。

本书跨界史学、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领域,作者搜寻大量史料,走访专家学者、增补各地民间口述材料,踏察了诸多历史遗迹,在历史的余烬中重新发现粤商,还原这个群体的真实面目。经纬交错,历时性与共时性并重,从追述秦朝南迁的探索者赵佗开始,到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继而唐、宋、元、明四朝市舶使司的设立与延续,再到清代的“一口通商”,发掘、梳理了自古以来粤商群体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从“睁眼看世界”到“改革开放”,粤商群体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每个关节点上都发挥着重大作用。粤商的演变史,浓缩了传统中国努力融入世界潮流,追求现代化的卓越历程。粤商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传统商人单纯逐利的原始边界。尤其在中国社会进入变局、面临路径选择的时候,他们总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以自己的实践为国家民族开拓新的未来。历史的经线与人物、地理的纬线相交织,本书连缀起中国现代工商业的发展图景。


精彩短评:

  • 作者:野象小姐 发布时间:2010-11-20 11:00:37

    画太绝妙 文字作者包括我自己没人真的读懂小皇

  • 作者:文涵 发布时间:2021-03-31 22:59:46

    时间轴拉得长,浓缩了大航海时代西方史,中国古代近代史;角度独特,通过描述粤商形成、发展、崛起的过程,体现了这一群体影响中国近现代商业工业及思想所起的巨大作用。读完后与看完《大国海盗》的感慨十分相似!我族错过了太多发展和腾飞的机会,导致近百年的积贫积弱,令人惋惜。如今走向海洋,对外开放的脚步一刻不能停。

  • 作者:妳卿 发布时间:2017-09-20 21:26:59

    该推导的地方你直接一个“由力学关系得”,该说明定义的地方你直接略过……

  • 作者:头撞墙 发布时间:2021-04-07 18:51:07

    310.「真是易如反掌。如果你明天拿起一本书的纸质版本,你绝对可以肯定你读到的和今天的完全一样。但你今天在网上读到的东西,你不能肯定明天读到时是否依然相同。」

  • 作者:楷体字 发布时间:2022-02-09 23:34:43

    中段鲜有佳篇

  • 作者:八千剑芒 发布时间:2022-12-02 00:32:27

    精彩


深度书评:

  • 刘思亮:注解平实 深入浅出 ——评汤可敬先生《说文解字今释》(增订本)

    作者:八砖 发布时间:2019-01-11 14:54:18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是“经宗郑玄,字祖许慎”,许慎的《说文解字》无疑是传统字学的正宗,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古代,识字是读经的必由之路,通经是识字的最终目标,所以研习和阅读《说文》,必须明确《说文》首先是经学著作,其次才是字理之书。真正意义上的文字学,是近百年才兴起的新学问,文字学的兴起和发展,得益于近百年里不断涌现出来的甲骨、铜铭以及简帛等材料,这些材料的出现使得人们能从字源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认识《说文》。研究者根据新出材料,做出了很多与《说文》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中,尽管很多是对许慎说法的否定,但并不足以削减《说文》的价值,因为《说文》不是现代文字学意义上的古书,并不负责承担文字学意义上的阐释错误;并且,《说文》中有些解析哪怕是错误的,但在文化史上却造成了积极的、正面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不能因《说文》的错误而割裂或遗弃。目前市面上好多与《说文》相关的著作并不能充分认识到这点,以至于要么专门从文字学角度出发批判《说文》“误说”;要么囿于《说文》成说,否定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

    汤可敬先生撰写的《说文解字今释》是基于对《说文》性质正确认识,又善于吸收文字学成果的典范之作。该书以“译”、“注”、“证”三重形式发覆《说文》旧义,体例较为合理。其中“译文”、“注释”部分充分尊重《说文》原义,译用直译,注遵旧注,不妄作生发,对读者理解《说文》帮助较大。《说文》原文文辞古奥、凝练,不要说一般读者,即便是有一定古书功力的人读起来也略觉吃力,汤先生的“译”、“注”部分冥讨穷搜,将历代《说文》学成果酌加取舍,援在注中,解释《说文》词句又旁征博引,涵盖四部。如《说文·一部》“一”下云:“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许慎对“一”的解说并非文字学意义上的说字形、讲音韵、释字义,而是解说该字文化学或者说是哲学层面的意义,在解读此字时我们不能用文字学上的证据来讥讽或非议许慎,只能循其本义注解。汤先生的译、注显然较为客观公正,如注“惟”为“句首发语词”;注“太始”为“万物形成之始”,引《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释“道立于一”和“化成万物”;引《广雅》训“造”为“始”。简洁明了,干脆利落,既不破坏许说原义,又使得这段带有哲学性质的不太好理解的说解变得浅显易懂。

    《说文》重点不在于“解字”,而是在于说解文字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与其说是“解字”,不如说是“说字理”。如《说文·王部》“王”下云:“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这一解说最能体现出《说文》的经学性质。译、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许慎所想如实的反映出来,把许慎的说法找到出处。如“天下所归往”句以“往”训“王”,是声训,依据的是《穀梁传·庄三年》“王者,民之所归往也”的说法。董仲舒的说法依据《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篇》,至于孔子的说法今已亡逸,不知所本。汤先生除了“天下所归往”一句未注出处,其他都作了很好的交代,《王道通三篇》相关句子也择出附在注中,十分方便读者利用。对于孔子说法,指出“未详所出”,客观公正。参证部分则引用甲骨文和金文,指出“王”象斧钺之形,并云:“斧钺乃征战杀戮之具,用以象征权力。”所论至确。

    有些说解,如果不做注,可能会引起一般读者对许慎说法的误解。如《说文·爪部》“为”下云:“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许慎释“为”为“母猴”,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肯定是错误的,汤先生“参证”里引甲骨、金文已经说得很清楚。但如果对典籍不熟悉的人可能会对“母猴”造成误解,以为是雌猴。汤先生引徐灏《段注笺》说得很明白:“母猴犹言猕猴。”避免了一般读者的误解。其实宋罗愿的《尔雅翼·释兽三》也说过:“又沐猴、母猴之称,母非牝也,沐音之转也。”章太炎《新方言·释动物》也说过:“沐猴、母猴,母猴、猕猴,今人谓之马猴,皆一音之转。”“沐”、“母”、“猕”可能并非表义的词素,宋邵博《闻见后录》又称猴为“马留”,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又作“马流”,都可能是“夒”、“猱”的缓读。所以《说文》“母猴”的材料对于文字学虽然没什么价值,但对“猴”、“夒”、“猕猴”之间音的关系探究却是有帮助的。许慎说法虽然在文字学上没有什么价值,但错误的背后可能也有文化的依据。研究《说文》不仅要研究它对的一面,对于它错的一面如果能藉助当时的文化背景、经学或者其他材料揭示出来、找到错误依据,那也是意义重大的;或者可以以这些错误认识提供的线索去揭示、解读当时的其他思想、文化。这也正是汤先生“译”、“注”的价值所在,只有通过“译”、“注”读懂《说文》,才能利用《说文》。

    汤先生书中的另一大特色是征引了大量甲、金、简、帛的材料来注证《说文》,这是学术观念的与时俱进,也是与传统《说文》学很不同的地方。比如上引“为”字,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许慎说解是错误的,而汤先生引甲骨文、,金文、、,楚简,三体石经等字形,引罗振玉、李孝定、曾宪通诸位先生的说法,正确指出“为”象以手服象之形,让读者对文字学意义上的“为”字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汤先生所引字形不难看出,他不仅仅立足于把“为”字的初文和本义讲清楚,还力求疏通“为”字从甲骨到秦汉文字的字形源流。所列字形可靠,并且很具有代表性,说解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笔者读后很容易对“为”字形、字义把握到位。

    汤先生撰写该书不仅要详查历代《说文》学研究成果,更要参考近百年来文字学成果,尤其文字学随着近三十年来新材料的不断丰富,考释成果日新月异、说法纷纭。要在纷说中选出最可靠的成果,不仅耗费体力,更考人功力。这方面汤先生是下了功夫的。如《说文·丨部》“中”下汤先生“参证”引甲骨文“”、“”等字形,并云:“甲文、有别,为后世伯仲之仲。”这是参考了唐兰先生《殷虚文字记》中《释中沖》的说法,“为后世伯仲之仲”的说法不一定对,但认为“”、“”当分为两系的说法确是卓识。目前好多学者都以为“”、“”是简繁关系,“”是“”的简化,汤先生没有盲目信从,而是选择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唐兰先生的所谓“旧说”,可谓卓识。裘锡圭先生《说〈盘庚〉篇的“设中”—兼论甲骨、金文“中”的字形》一文将“中”字形谱系梳理得最清楚,裘先生说:“我们认为的字形可以分析为在一根直线的中部加一个指示符号(本应为圆圈,书写时多变为椭圆,甲骨文为了契刻方便又往往变为方形),乃是表示“中”的一般意义的指事字。的出现应早于和,决非由简化而成。”可见,“”、“”确实是两系字,并且前者比后者早。这算是汤先生书中取旧说但被最新成果证实的范例。

    又如《说文·品部》“嵒”下汤先生“参证”引裘先生《说“喦”、“严”》一文,将品部的“嵒”和山部的“喦”分成两系,既为品部训“多言”的“嵒”找到了字源上的依据,证明了《说文》此条材料的可靠,也解决了山部“喦”的来源问题。所以汤先生在山部“喦”下“参证”部分又云:“与品部‘嵒’楷书形近。其实二字构形来源以及音义各不同。”这些观点都是可信的。

    汤先生的书还有一个特色是增释了徐铉的“新附字”,共402字,这些新增的“新附字”无疑为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在“新附字”考释方面,汤先生也有不少精彩的按断。如《说文·金部》“釽”下汤先生先引郑珍《郑新附考》言:“釽乃汉人别制。后因《方言》裁木之义,又别从片作,亦讹作。”“字应从爪会意,不从。”后又按断言:“其实,所谓‘讹’字鎃可视为釽的异体。从金,从

  • 读书笔记 | 阎连科《最后一名女知青》:何处是归处

    作者:蝶喋 发布时间:2020-06-26 21:23:31

    最后,李娅梅站在数十年前台子地边的路道上,身后是当年知青屋那排瓦房的遗迹,夫非夫、子非子、情感非情感、乡村非乡村、人世非人世……

    是女子,是知青,也不是。

    是浮浮沉沉那么多一样的岁月,是纷纷扰扰那么多不同的生命。

    是坚硬如冰,是年华似水。

    “其时,一个人世,都是混杂的黄色日光。”

    漂泊的人,不管是在哪,都不由得产生生活在别处的感觉。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一个矛盾的两面,努力找寻乡村的宁静,积极向往都市的繁华,都是精神的空虚者,在无处安放的青春里,迷失自我。

    何处是家园?何处是归处,没有答案。

    悲剧并没有产生在农村和城市,没有产生在过去和现在,更不会产生在未来。悲剧一直产生在一个对立的世界中,在此刻,在这个世界里,人们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止不住地张望。

    或许有答案,在最后这名女知青的心中。可是最后的最后,答案也早已失去了它的意义,多说无益,唯余一声叹。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速度快(141+)
  • 小说多(514+)
  • 品质不错(449+)
  • 方便(546+)
  • 中评(530+)
  • 引人入胜(260+)
  • 排版满分(386+)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雰: ( 2024-12-24 08:10:16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焦***山: ( 2025-01-05 03:09:24 )

    不错。。。。。

  • 网友 敖***菡: ( 2024-12-20 12:54:54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林***艳: ( 2024-12-29 11:32:17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权***颜: ( 2024-12-31 15:16:48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郗***兰: ( 2024-12-21 05:11:38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仰***兰: ( 2024-12-24 22:48:17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国***舒: ( 2025-01-03 20:26:24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辛***玮: ( 2024-12-17 05:50:30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