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北大熏出来的评论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8:21

北大熏出来的评论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北大熏出来的评论精美图片
》北大熏出来的评论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北大熏出来的评论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117835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7-10
  • 页数:448
  • 价格:CNY 64.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8:21

内容简介:

北大的新闻教育、校园讲座、图书馆、社团活动、教授言行、公共讨论、未名论坛……会把身在其中的新闻学子熏出一种识别性很强的北大气质,使他们笔下的新闻评论,角度独到而不刻意标新立异,逻辑清楚却又带着情感温度。

本书主编曹林已连续五年受邀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讲授新闻评论课,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每一年都有多名学生的优秀评论作品发表于各大媒体,已逐渐在新闻评论界形成一定的口碑。本书即为北大新闻学子优秀新闻评论文章结集,从社会热点关注到校园生活评论,展示了他们在关切社会议题的过程中保持并完善自身的独立人格,亦为北大新闻教育在改进新闻实务教学的新尝试与成果。


书籍目录:

序一 徐 泓

序二 陆绍阳

前言 激发表达冲动,克制正义激情——我在北大这样讲新闻评论  曹 林

第一编 首节评论课之后的“评论”

突破心理障碍,避免带毒运行 俞 超

喜欢新鲜却又不哗众取宠的观点 张 瑶

我和“求稳心态”的战斗 李 菡

评论课驱动了很有挑衅的讨论 肖异菲

摆脱惯性思维和盲目的正义感 陈 希

双重现实中,逻辑何用 李佳凝

别在“他们”的经验中与“你”的大学渐行渐远 赵 琳

为什么我不爱看评论? 夏 坤

对已知的“真相”保持警惕 吴蕙予

评论胡言二三事 甘兰蕙子

七嘴八舌:写在首节评论课之后

第二编 学生优秀评论精选

程曼祺专辑

拿“及格”拯救你,我的艺术热忱

你看云时热切,你看我时眼盲

少一些会外照顾,多一些会上尊重

被忘记的雷锋,被记起的宣传

“方韩”大战,在变为事实的雄辩里狂欢

拒绝的不仅是香蕉,倒掉的不仅是芒果

奶茶的味道是二锅头

人们为什么会同情贪得少的官员

爆与不爆,相信已在那里

“骚”与“扰”的三个战区

公益不要洁癖,慈善不唯圣人

炒作“传统文化”需求何在

评论写作经验:做一块有价值的拼图

冯慧文专辑

大学必修政治课,请教我如何做好公民

谁的文化?谁的胜利?

过早职业化的大学生你们等一等

两会不是地方形象宣传的舞台

朋友圈为何盛产“知识性谣言”

“985”和“211”的问题不在存废而在标准

评论写作经验:当我学写评论时,我在想什么?

沈佳妮专辑

老师,您不是来教书的

大学生离两会有多远?

大学生要减少“圆滑”之气

精明的反对者

拒绝“作秀”,欢迎“表演”

评论写作经验:评论是反映个人修行程度的镜子

张东兰专辑

分数、真知,哪个才是学生的命根

盲目追逐头条的年代,头条意义在何方

走出圈子方可放下成见

质疑壹基金善款走向切莫陷入阴谋论

评论写作经验:以平和的心态写新闻评论

卢南峰专辑

北大哪个主席盗窃:关于“两个故事”的故事

复旦学生公开信和那个面目模糊的媒体人

教授、女学生、无良媒体与新闻反转剧

招生大战中的几个对手

评论写作经验:知识分子与新闻评论

王昱专辑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毒舌们跪舔的是丑陋电视文化的痔疮

我特爱学习,但就是不爱上课

别说你有拖延症,你就是又懒又Low

研究生真是任导师宰割的小绵羊吗?

别用鄙夷春晚来自我标榜

莫让段子吞没了理智之声

“最大份炒饭”映照出扭曲的“申吉”观

评论写作经验:评论没有捷径可走

陈楚汉专辑

你的女神追不到

体教部的光辉要照耀你,你敢不接受?——也谈打卡制

选择一种生活就等于放弃另一种生活

伪 善

评论写作经验:读书的目的就是读书

第三编 课堂观点交锋

为何“北大总挨骂”

谈北大精神,不要张口就是蔡元培 王润茜

动辄挨骂是北大的另一种荣誉 程曼祺

错误的批评北大也得听着 刘 勐

也谈“周其凤离任”

周其凤是不是个好校长 陈楚汉

在周其凤退场后,我将如何记忆 董海明

对北大校长的无端抨击毫无意义 曾艺馨

“ 兼容并包”不是北大的金钟罩 王 星

讨论“中国梦”

大学里的“中国梦”:请不要强迫我“成功” 黄子健

“ 同一个梦想”只是奢望 罗 蔓

“ 90后”的我,竟听到梦破碎的声音 董海明

不要放弃你曾拥有的“中国梦” 刘 鸽

我的“中国梦”?不,是你的“中国梦” 陈楚汉

要圆“中国梦”,请先醒过来 裴苒迪

“北大学生不读书”?

借书的少了未必就是坏事 田维希

我承认我读书少,但并不以此为荣 卢南峰

我知道自己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裴苒迪

每一个人都不应该背上阅读数量的枷锁 孙曦萌

警惕自我感动的学习方式 何 敏

第四编 校园评论

“撕逼”读研为哪般 柏小林

“师生互相讨好”是种什么病 李嘉佳

拖延症的作业战争 邓 筱

新闻专业的围城之内 杨文轶

为什么要读“无用”的人文社科? 俞 超

对性又爱又惧的中国大学生们 朱垚颖

如果可以,我希望女生节在6月2号! 夏 坤

大学青年,别让你的朋友圈透着股“官僚气” 王 琪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有用的标准太狭隘 夏 坤

我为什么不喜欢“微信课程群” 王文超

你以为他们真愚蠢到认为读书无用了吗? 熊成帅

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王 娴

勿让一句“大四狗”成为大四生的避风港 陈彦蓉

大学生与社交媒体:一场最孤独的狂欢 李 菡

大学的讲坛谁做主? 罗 蔓

别让大学成了“特权追求”的演练场 黄子健

华丽的世界,单调的梦想 杨 柳

别让写作业变成“码字”大战 赵勤勤

热闹的辩论赛,失落的辩论魂 裴苒迪

哈佛的通识教育不能盲目地拿来 王文浩

我的大学谁做主? 林宬希

第五编 社会热点评论

离去或是驻足,都是对自由的追求 宋子节

解构很普遍,恶搞有底线 王文浩

“ 网上免费阅读”对读者并非利好 朱婉婷

驳曹林:我为什么不愿谈新闻理想 李远朝

坐等新闻反转的我们既不冷漠也不无耻 盛倩玉

全民八卦中的道德高地 张卓雅

高音炮vs. 广场舞:以“直”报怨才是正道 张 瑶

《 归来》之后,历史的卷轴会缓缓打开? 张卓雅

生活不能大爆炸需要合理解释 张卓雅

评价大学生的另一种可能 张卓雅

别让火爆的亲子节目灼伤脆弱的童心 李 菡

巧合很少,悲剧太多 孙曦萌

死人为何屡上头条? 郑深宇

不要让死亡成为诗人的信仰 岩田文绘

写给键盘侠 徐 芃

为什么流行语会让人反感? 李嘉佳

马来西亚媒体如何报道客机失联 张以柔

比众口纷纭可怕百倍的是众口一声 陈楚汉

没有您的授权,我不能代表您 王润茜

公民意识不要“三月来,四月走” 黄子健

大学生为什么会有两会冷漠症  罗 蔓

第六编 在北大的旁听生们

“步步精致”的大学生活 何 敏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课堂上的师生 王潇雨

中国大学生提问少是伪问题 完颜文豪

民族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的困惑 李昇焕

会讲一个好故事胜过65张证书 叶丹艳

抵制杜汶泽?不要伤及无辜 张大鹏

传统阅读式微,阅读如何保质 王佳宁

韩剧为什么走在咱们前面 肖异菲

骄傲地说“我是新疆人”需要勇气 张卓雅

评论带给我心性的培养与思考力的锻炼 张卓雅

第七编 评论考试佳作

新闻评论考题

出题意图

别让高考状元变成学生的无期徒刑 徐 芃

谁是最后一个并不重要 申玉哲

何“最”之有? 岩田文绘

别把状元不当学生看 杨文轶

新闻写作讲求文笔的时代已经终结了? 卢南峰

何言状元不成才 赵 琳


作者介绍:

曹林,《中国青年报》编委、知名时事评论员。多次获“中国新闻奖”。近年一直致力于新闻评论教学,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讲授新闻评论课程,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业界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兼职教授。给多个部委和地方政府做过媒介素养和舆论引导的培训,课程很受学员欢迎。

王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曾在《中国青年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日报》等媒体发表多篇新闻消息、特稿、杂谈。酷爱时评写作,以“有温度,有锋芒”自期,愿做一直不毕业的评论学员。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北大的新闻教育、校园讲座、图书馆、社团活动、教授言行、公共讨论、未名论坛……会把身在其中的新闻学子熏出一种识别性很强的北大气质,使他们笔下的新闻评论,角度独到而不刻意标新立异,逻辑清楚却又带着情感温度。

本书主编曹林已连续五年受邀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讲授新闻评论课,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每一年都有多名学生的优秀评论作品发表于各大媒体,已逐渐在新闻评论界形成一定的口碑。本书即为北大新闻学子优秀新闻评论文章结集,从社会热点关注到校园生活评论,展示了他们在关切社会议题的过程中保持并完善自身的独立人格,亦为北大新闻教育在改进新闻实务教学的新尝试与成果。


精彩短评:

  • 作者:独孤三段 发布时间:2019-10-13 16:32:53

    一本同龄人评论的合集,从中可以一窥北大校园生活与校园文化。庆幸在大二的时候遇到了这一篇篇文章和一个个有趣的灵魂,惊喜地发现,原来我思考着的问题,他们也都曾考虑过呢。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强有力的论证透过文字的张力深深印在我的脑海啊。

  • 作者:Mavet 发布时间:2011-04-26 16:33:47

    磨耳朵

  • 作者:陆钓雪de飘飘 发布时间:2018-04-22 20:40:27

    比较靠谱。北大今天在舆论上饱受争议的形象,多半是北大自己“惯出来”的。我们平时谦虚地说欢迎大家多批评,提意见,心里多半想的是善意的批评,建设性的意见。倘若对方做不到,心中可能就会有些不满。可诸如改革这样的问题,本身既很难给出完美的建议,又无法掌握全面信息,提议者自然容易被挑出漏洞。况且就算是一个错误的建议或批评,如果北大能从中得到创新的灵感,这也是一种进步。如果我们要求公众只能提建设性的意见、只能进行正确的批评,否则北京大学就要大张旗鼓的辩驳,甚至追究责任,这对于公众来说既是一种苛求,也是一种恐吓。

  • 作者:海底森林 发布时间:2017-04-06 21:32:29

    43m睡、困导致数据不准)带得意门生聊一聊,我怎么会看这种还稚嫩的东西,弃3.12

    5h50m从头读完。直到现在我仍认为话说出来就是错的,时时刻刻警惕自己的无知吧,思想围攻是件累人的事,心气太高被批会很烦,容易早死。全程都在代入自己对社交网络的各种思考,不要给这书瞎扣成功学帽子

  • 作者:草莓奶昔绵绵冰 发布时间:2017-10-02 21:27:21

    因为看过卢南峰的时评才买回来看的,同样身为大学生,里面的很多篇文都有共鸣,最喜欢卢南峰的文,然而他的公众号被封了。。。。。。

  • 作者:豆友162907188 发布时间:2020-05-10 12:34:19


深度书评:

  • 新媒体下的饕餮盛宴

    作者:momo 发布时间:2017-11-09 22:46:10

    有三句话激起了自己共鸣,

    上帝给了我一支麦克风,可惜我是个哑巴;克制正义激情;学会与时事保持距离感。

    慢思考,冷判断。这种态度与新闻专业精神,独立思考的态度,深受感触。就像《娱乐至死》中提到的,我们所直接接触的不过是媒介,但媒介的形式对信息往往有一定误导性.我们看到的是事实吗?太多的媒体哗众取宠,将信息碎片化,片面化,正义激情过剩的大众又往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习惯扮演正义的使者,以正义与邪恶,对与错片面做出判断。

    新媒体下的时事与舆情,就像是一场饕餮盛宴,媒体与正义激情的观众饱餐一顿,留下贫瘠的受害者瑟瑟发抖。这不是一场维护正义的游戏,更像是一场加害。

    所以我们最后都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 北大熏出来的评论是什么味?

    作者:惠心一笑 发布时间:2016-08-17 22:39:11

    其实,关注并阅读这本书,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对新闻时事评论很敬重,自己也曾写过“豆腐块”式的时事评论;其次,对曹林老师很敬仰,看过他的评论作品后,相读恨晚、深受影响,可以毫不含糊的献上膝盖;最后,对北大很敬慕,相信每个文科生都有过自己的北大梦。带着这样的多重致敬来读本书,虽值盛夏、酷暑难耐,仍然手不释卷、昼夜不舍。对这样一本北大新闻学子的时评佳作,若说评论,有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之嫌,但读书的体会、感受、回味还是很多,最值得说的就是回味。那《北大熏出来的评论》究竟是什么味儿?可以说,五味俱全。

    文艺味儿是必不可少的。在国内文科高等学府序列中,北大的地位有如泰山北斗。对学生文史哲等文艺方面的熏陶、培养是毫不含糊的。北大的新闻评论课是安排在大三以后的,这个专业的学生在文艺素养、文字水准方面,大多已经被北大的氛围熏陶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了。果然,看他们的评论作品,语言文字方面多姿多态、水准很高,有的准确严谨,有的活泼灵动,有的饱含热情,充满了未名湖畔的灵秀之气。虽然文辞是为观点服务的,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为了更好的呈现自己的观点、说服读者,文采文艺应是比较重要的基础。

    纯真味儿也保持的很好。本书是曹林老师学生的作品选,也可以说是北大新闻评论课的“课堂作业选”。既然主要是作业,就不必像待价而沽的文章一样文过饰非,并被编辑手里的板斧砍来砍去。在“课堂观点交锋”、“校园评论”、“在北大的旁听生们”等部分内容中,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北大校园里教与学的“原味”,传递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互进时的“真味”。这体现在很多方面,既有学生的评论作品,也有教学互动。比如,在“首节评论课之后的‘评论’”中,很多学生谈到的“新闻评论是‘虐课’,很虐心”的现象。比如,学生对曹林老师的印象刻画方面。比如,在众多学生的佳作中,都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出莘莘学子的本真情怀。今天的大学已非昔日的象牙塔,但仍然是“纯真味儿”含量较高的地方,具体就不在累赘去说。当然,完全的、绝对的纯真,可能只有在童话故事和绘本里了。所以,在这方面,请不要刻舟求剑、抓住不放、深究不已。

    麻辣味是足够的。曹林老师曾说过“我不想去得罪人,但对不起我是评论员。”时评没有麻辣味,算不得成功的作品。一篇好的时评,如果不敲住麻骨,不点住疼点,怎么能叫好的评论?窃以为,失败的时评,读者看过后报之以“呵呵”,继而成为路人甲;成功的时评,读者看过后产生了触动和共鸣,继而成为关注者、参与者,哪怕只是某一时某一事。北大熏出来的评论,曹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时评作品中还是不缺麻辣味的。在这本评论中,学子们指点校园,回应热点,激扬文字,在另一种层面上传承了北大精神。

    还有,“营养也是很丰富的”。这是对没有机会去北大上课、没有条件去旁听,但是想学习评论、提高写作能力的人而言的。本书第二编“学生优秀评论精选”中选取了七位学子的评论专辑,他们应该是曹老师的得意弟子,有的毕业后顺利进入国字头媒体,相当有实力。在每个人的专辑后面,还贴心的附上了每个人的写作经验,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写评论的体会、感受、方法等等。在第七编“评论考试佳作”中,曹林老师拿出了新闻评论考题,并分析了出题意图,校园外的读者,有兴趣了可以按照要求,试着去写评论,然后对照“答案”,看看自己的写作水平。这就有点翻转课堂的样子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可以购买(222+)
  • 下载快(382+)
  • 体验差(635+)
  • 图书多(146+)
  • 服务好(141+)
  • txt(560+)
  • 赞(583+)
  • 值得下载(407+)

下载评价

  • 网友 谭***然: ( 2024-12-24 15:23:27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孙***夏: ( 2024-12-29 20:47:59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晏***媛: ( 2024-12-17 17:01:41 )

    够人性化!

  • 网友 寇***音: ( 2024-12-15 03:57:34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堵***洁: ( 2024-12-15 15:08:17 )

    好用,支持

  • 网友 曾***玉: ( 2024-12-23 09:21:50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步***青: ( 2024-12-20 05:14:04 )

    。。。。。好

  • 网友 常***翠: ( 2024-12-13 18:20:31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印***文: ( 2024-12-15 07:52:09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