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球规则手册 王婧婵 9787559457752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马球规则手册 王婧婵 9787559457752 江苏文艺出版社精美图片
》马球规则手册 王婧婵 9787559457752 江苏文艺出版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马球规则手册 王婧婵 9787559457752 江苏文艺出版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945775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7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34.88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7:47

内容简介:

马球作为古老的马上运动之一,它要求马和人类运动员在一个充满活力和快节奏的环境中同步。马球激动人心之处,就在于它是由两种动物共同完成的运动。马球的境界是人马合一、和谐共处。

本书将英国赫林汉姆马球协会规则、美国马球协会规则以及国际马球联合会马球规则翻译成中文,并在附件中附有英文原文,并收集整理目前能找到的中国现代马球规则。


书籍目录:

英国赫林汉姆马球协会规则(2019年)

户外马球规则

沙土围挡马球规则

美国马球协会规则(2020年)

户外马球规则

沙土围挡马球规则

其他形式马球规则

美国马球协会行为准则

美国马球协会观众指南

国际马球联合会规则

国际马球规则

雪地马球规则

中国近现代马球规则

1873年《字林西报》刊登的马球规则

1935年《竞乐画报》刊登的《马球上海通行规则》

1959年国家体委颁布的《马球规则》

1959年届全运会马球竞赛规程

1960年国家体委修订出版的《马球竞赛规则》

1985年帅培业先生硕士论文《中国古代马球规则综论》

附录

附录一 马球规则英文部分

附录二 马球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桑榆非晚 发布时间:2024-05-13 22:49:00

    内容全面,脉络清晰,读完对跨境电商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推荐初学者入门

  • 作者:Ranciere 发布时间:2024-02-13 18:46:24

    珍玩篇

  • 作者:北冥木鱼 发布时间:2020-08-11 00:55:12

    比较难懂的一本书,但如果能看到结尾,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攀一座高山,爬的过程痛苦无比,一旦到得顶峰,将看见绝美风景。

  • 作者:黄金魚ちゃん 发布时间:2023-05-27 17:04:14

    做个快乐的猪小弟不好吗?为什么那么多绘本在说教我们做自己。

  • 作者:罗瀚西 发布时间:2022-02-22 13:18:55

    就这样认识了端木蕻良,东北三剑客之一。以丁宁为核心展开的地主描画反映了科尔沁旗草原上的悲喜。盖东北离俄很近,《复活》和屠格涅夫等影响很深。拘魂,东北巫风繁盛呵。

  • 作者:非虛構 发布时间:2018-05-30 15:30:43

    每一张好照片都是上天对摄影师的恩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自由的和这个世界互动,就像小孩子第一次试图了解这个世界一样。


深度书评:

  •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笔记+个人体会【建议写书评或文献综述前读读这本书】

    作者:一介臣 发布时间:2012-10-28 16:07:41

    【建议写书评或文献综述前读读这本书】

    美国莫提默·J. 艾德勒教授和查尔斯·范多伦教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可以称得上是一本讲解阅读的专业学术书。

    这本书的畅销是有原因的,秘密就在于他们在书中用何其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人们讲解了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中文版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于是,在保证高质量的翻译的同时,又确保了书的纸张、装订、版式等各种虽然仅涉及外在美观,但却可以无休止地引起人们阅读欲望、刺激着人们不停地产生一种爱不释手、欲罢不能的荷尔蒙。这就是我爱这本书的原因,这就是我在办公室只要有空就捧起这本书的原因。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所庆幸的同时也感到些许遗憾,而有趣的是,这种矛盾的心情都是关于一件事的——我发现并阅读这本书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之后,我才发现了这本书,因此我在阅读时能够在很多细节上与作者产生许多共鸣,哪些方面的确如此,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哪些方面我还可以在今后继续加强,哪些方面我以后可以尝试一下……我当时认为,只有在我阅读了大量的英文中文文献,很认真地走过了一场艰难却获益颇丰的阅读历程之后,我才能够体会到这本书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和作者产生共鸣。然而,当我如痴如醉般翻过最后一页时,我又感到深深地遗憾,如果我早点发现这本书,说不定我在阅读文献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收获?说不定我的毕业论文会更好?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可知了。所以,这本书让我庆幸又遗憾之后,给予我了更多的期待——就让我这么有着遗憾、有着期许地在未来的阅读道路上精益求精吧。

    我是一个书控,不敢妄称自己是读书控,但却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我对让人感觉舒服惬意的书有种变态的癖好,看书从来不折页、只用书签,精彩的内容都用精心挑选的彩色铅笔划出、从不乱写乱画。于这本书而言,严谨的内容,朴实、简单、干净到让人挑不出毛病的出版,让它成为了我书柜中的极品之一。

    下面的内容就和读书笔记差不多了,我不敢妄谈全面,只是我很关注、很认同,或者我个人有所欠缺的地方。虽然我竭尽所能整理出了全书的线索,力求保证逻辑上的清晰与连贯,但我相信,本文仍然有很多需要今后我进一步增进阅读之后才能补充上的深度和体会。我唯一确定的是,这是一本值得读很多遍的书。我也相信在我有更多的阅读体会之后,我可以从这里挖掘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现在,就先为自己刚刚上路的阅读之旅记录下一些指南吧。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尤其是想要阅读的人。所谓“阅读的人”(readers),是指那些今天仍然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大量资讯,以增进对世界了解的人,就和过去历史上每一个深有教养、智慧的人别无二致。

    在某种范围内,知识(knowledge)也成了理解(understanding)的先决条件。但有时,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对理解力的阻碍。

    主动的阅读

    第一,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

    第二,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写作与阅读就像(棒球)一样,是被主动、有活力的双方(投手和捕手)所共有的,是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终结的。

    在任何案例中,成功的沟通都发生于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刚好被读者掌握住了。作者的技巧与读者的技巧融合起来,便达到共同的终点。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地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所谓“阅读艺术”,是一个凭借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凭着你的心智活动努力阅读,你的头脑会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就像是自我的破茧而出。

    (按照阅读目的,)将阅读区分成两种不同的意义:第一,阅读报纸、杂志等一下子便能融会贯通的东西;第二,阅读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但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在一定程度之内。此外,还可以以娱乐为目的来阅读。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

    (阅读)不要止于吸收资讯而已。

    思考也是阅读的一部分。

    阅读也就是一种发现。

    老师的出席与缺席

    阅读是在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没有面对面的互动,要求自己思考、理解。】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阅读的规则是:努力越多,效果越好。

    一共有四种层次的阅读。

    第一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要求:识字。提出的问题:这个句子在说什么?通常在小学完成这个层次的学习。

    第二层次的阅读,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要求: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书的表面所教给你的一切。提出的问题: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本书的构架如何?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skimming systematically)的一门艺术。

    第三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要求: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提出的问题: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写好一本书的读书笔记、读书报告,或者书评,首先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分析阅读吧,回想自己大二时IPE的期中作业——写《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和平》的书评,差不多用了三周的时间,翻来覆去读了三遍,整理出了非常详细的书的结构框架,最后写书评的时候,就感觉很得心应手了。但由于当时能力和精力有限,对除吉尔平之外的、同领域的其他作者的著作没有进行广泛的第二层次的阅读,所以我当时的阅读层次仅到分析阅读为止,没有进入到下面的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第四层次的阅读,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要求:阅读很多书,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甚至还要构架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有提过的主题分析。

    【现在想来,任何一名学习社会科学的研究生、甚至扩展到所有学科和领域的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都免不了要经历阅读的第四层次。即一名认真对待自己和自己论文的学生,必然要在做文献综述时不自觉地经历这一层次的阅读。我所研究的领域都有哪些成果?前人的研究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哪些问题和角度可以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对自己的论文主题所做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对自己无形中所做的主题阅读的最好汇报。在此涉及到一个阅读之外的话题,搜索文献。如果没有前期大量且全面地搜索相关文献,那么很难说是经历了有广度和深度的主题阅读。所以,读研收获的并不只是一本自己熬油点灯、累死累活写出的一本有意义或者没意义的硕士论文,而是更多在为了完成论文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无形中得到的自我训练和提升,以及更多潜意识中形成的良好习惯。】

    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学习阅读的阶段

    第一阶段:阅读准备阶段(reading readiness)。从出生开始,直到六七岁为止。

    第二阶段:学习读一些简单的读物。

    第三阶段: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所用的方法是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揭发”不熟悉的字眼。【感觉有点像我们阅读英文读物时的根据上下文猜词。】

    第四阶段:精炼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

    阅读的阶段与层次

    第一阶段:阅读准备阶段,相当于学前教育或幼稚园的学习经验。

    第二阶段:认字,相当于一年级学生典型的学习经验。

    第三阶段:字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通常在四年级结束时就学会的方法,又称“四年级读写能力”(fourth grade literacy)或“功能性读写能力”(functional literacy)。

    第四阶段:“成熟”的阅读者,几乎可以阅读所有读物,但不够老练,截止到初中毕业,称为八年级、九年级或十年级的读写能力。

    更高层次的阅读与高等教育

    阅读能力是否需要矫正?

    阅读与民主教育的理念

    我们一定要比一个人人识字的国家更进一步。我们的国人应该变成一个个真正“有能力”的阅读者,能够真正认知“有能力”这个字眼中的涵义。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就无法应付未来世界的需求。

    【对于我们来说,对汉语的基础阅读阶段必然是人人都具备的,那么,可以同理审视一下自己英语学习的过程,因为对语言的学习大致是相通的。现在对英语学习的准备阶段越来越早,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了。那么认字就是背单词。字汇的增长就是不停地背单词,比如初中高中时,老师要求的不仅是课文中的单词,还包括《英语周报》或者《21世纪报》里的单词。对课文的运用是否就是学习课文中涉及的语法点和各种词组短语呢?最后,要想做到“成熟”的阅读者,唯有把第三阶段不断夯实,然后不停地阅读阅读再阅读。所以,对我们来说,学习英语的基础阅读阶段,无非就是两件事——不断地背单词和不停地阅读。单词背的越多越有助于顺畅地阅读,阅读得越多,越能记住更多的单词,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见,背单词有多么的重要。自己曾经是个对背单词这种枯燥的事情极其不情愿做的人,坚持从阅读中来背单词,但发现其实收效要比先背过大量单词再阅读要慢很多,所以,现在潜意识里强迫自己不断地背单词,经常阅读,以此来增进自己的学习。】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积累的,前一层次包含在本层次中,本层次又包含在下一层次内。

    首先要精通基础阅读,——在阅读一位作者的作品时要相当顺手,用不着停下来检查许多生字的意思,也不会被文法或文章结构阻碍住——否则无法进入检视阅读的层次。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略读或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你脑中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

    略读的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特殊角度。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艾德勒和范多伦教授指出,许多作者花很多时间创作目录页,但许多读者却连看都不看一眼。回想起硕士毕业论文的几稿,最初吴老师从来都不看内容,而是先看目录就能指出一大堆问题,这大概就是如此。我们设计的标题,要反映我们的内容,而吴老师可以从我们设计的标题是否简洁、是否有逻辑来看出我们整篇论文的内容是否有逻辑和条理。所以,吴老师一直对我们论文的结构有很高的要求,我们可以在内容上没有那么多的创新,可以写得不是特别深刻,可以没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但是,我们的论文必须是一篇合乎学术规范的合格的论文。毕业论文写完之后,答辩之后,甚至毕业之后,都在不断重新体会着吴老师写在毕业论文终稿上的那句话:“非经过不知苦乐,只有论文完成后回望已经过往的历程,方知这一历程难得,收获历久弥丰。”】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

    【看一本书的索引、参考文献大概是我们搜集文献时偷懒的最好方法。借鉴一下前人的阅读成果和分类,可以让我们走很多弯路。而这一过程其实很重要且很漫长。首先,要选对了书,必须是对我们所做的议题最有针对性的书,必须是对我们所做的议题相对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是大师所写的书就更好不过了。因为作者的背景和认知都在比我们高很高的高度,这为我们的继续学习和研究剔除了很多不必要的枝枝蔓蔓,为我们集中精力、切中核心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高水平的出版者/出版社自然不会出太低档次的书,这是他们为自身发展所必须要考虑的。】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现在你已经很有系统地略读过一本书了。你已经完成了第一种型态的检视阅读。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一个人如果不够灵活,不能够集中精神来阅读,就没法进行检视阅读。你可以把自己想成是一个侦探,在找寻一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

    在大多数情况里,你一旦和它纠缠,就很难脱困而出。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地方的了解可能会多一些,但是在那之前,你必须至少将这本书先从头到尾读一遍才行。

    阅读的速度

    一个很好的速读课程应该要教你不同的阅读速度,而不是一味求快,而忽略了你目前能掌握的程度。应该是依照读物的性质与复杂程度,而让你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逗留与倒退

    学习跟着脑部运作的快速度来阅读,而不是跟着眼部的慢动作来阅读。

    理解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阅读者就是读得很主动,很专心。但专心并不一定等于理解力。

    所谓的理解力就是超越基础阅读层次以上的理解力,也是造成问题的根源。(对一些字句再三玩味、推敲、沉思。)

    检视阅读的摘要

    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单一的一种,重点在如何读出不同的速度感,知道在阅读某种读物时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在第一次阅读一本难懂的书时,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这是最最重要的一个规则。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在阅读的时候想要保持清醒,或昏昏入睡,主要看你的阅读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的阅读目标是获得利益——不论是心灵或精神上的成长——你就得保持清醒。这也意味着在阅读时要尽可能地保持主动,同时还要做一番努力——而这番努力是会有回馈的。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问题。

    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你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可或忘的原则。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有天壤之别的原因。

    人们在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打瞌睡,并不是他们不想努力,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要如何努力。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如果你有读书时提出问题的习惯,那就要比没有这种习惯更能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

    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却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去写下来。

    为什么对阅读来说,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第一,那会让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其次,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第三,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在检视阅读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做笔记,但还是要在记忆犹新时把一些重要问题的答案记下来。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因此称这样的笔记为结构笔记(structural note-making)。

    在检视阅读的过程中,特别是又长又难读的书,你有可能掌握作者对这个主题所要表达的一些想法。在这个层次的阅读里,你做的笔记就不再是跟结构有关,而是跟概念有关了。这些概念是作者的观点,而当你读得越深越广,便也会出现你自己的观点了。这就是概念笔记(conceptual note-making)。

    对一个已经熟练同时读好几本相同主题的专业阅读者来说,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记笔记的方法,从好多本书中摘要出来,需要用单独的一张纸来记载,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称为辩证笔记(dialectical note-making)。

    培养阅读的习惯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

    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这就是从实际去做中学习到如何去做的道理。在你养成习惯的前后,最大的差异就在于阅读能力与速度的不同。

    由许多规则中养成一个习惯

    阅读就像滑雪一样,做得很好的时候,是很优美又和谐的一种活动。但对于成人来说,已经习惯于走路很久,却要在雪橇上重新学起。除非你对每一个步骤都很熟练之后,你才能将所有不同的步骤连结起来,变成一个复杂却和谐的动作。

    要学习做一个很好的阅读者并不容易,而且不单单只是阅读,还是分析式的阅读。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我们要说的阅读技巧,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类型的读物中。

    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分析阅读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一本论说性的书的主要目的是在传达知识。任何一本书,如果主要的内容是由一些观点、理论、假设、推断所组成,并且作者多少表示了这些主张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那这种传达知识的书,就是一本论说性(expository)的书。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虽然适用于所有的书籍,却特别适合用来阅读非小说,论说性的书。

    【如何判断一本书是论说性的书?正如前文所铺垫的,这是我们在第二层次的阅读需要完成的任务。事实上,每一个学科内的相关论说性的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术书”,无论从题目还是从目录,都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其性质特点。社会科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这些学科的书,都还是很好辨识的。我一直认为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也是看缘分的,专门去找的时候未必能找到或者能借到,但有时无心插柳却会得到意外收获,这时便会像是捡到黄金一样,欣喜若狂地一把将书揽在怀中,生怕被人抢了去。】

    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

    告诉你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大量举例说明)

    实用性vs. 理论性作品

    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这也就是知与行的区别。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任何一本书告诉你要该做什么,或如何去做,都是实用的书。

    一本实用的书有其特质,因为它经常会出现“应该”和“应当”、“好”和“坏”、“结果”和“意义”之类的字眼。理论型的作品却常常说“是”,没有“应该”或“应当”之类的字眼。

    理论性作品的分类

    照传统的分法,理论性的作品会被分类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等等。(分类举例说明)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分析阅读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分析阅读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一本好书,就像一栋好房子,每个部分都要很有秩序地排列起来。每个重要部分都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可读性最高的作品是作者达到了建筑学上最完整的整体架构。最好的书都有最睿智的架构。

    结构与规划:叙述整本书的大意

    需要提醒的事:首先,一位作者,特别是好的作者,会经常想要帮助你整理出他书中的重点。其次,要小心,不要把我们提供给你的那些书的重点摘要,当作是它们绝对又唯一的说明。

    【对于这两点提醒,真是太恰到好处了,真的无需多解释,阅读之人全部了然于心。如何做一名主动的、带着问题、心存批判的阅读者,而不是一味的接受者,很多时候都是从点滴的细节抓起的,当然对于本书也是如此,也要带着问题和思考批判着看。每个人的资质不同,方法都可以调整和重新挖掘,但阅读之人想要学习并发现的心估计都是相通的。】

    驾驭复杂的内容: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

    一套可运用的公式:

    1.作者将全书分成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什么,第二部分谈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

    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第三段落为Z。

    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第三个重点是C,第四个重点是D等等。

    但是,就算你已经很熟练阅读技巧了,你也不一定读每本书都要用上同样的力气。你会发现在某些书上运用这些技巧是个浪费。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书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没有一本书是完美的,所以也不值得为任何一本书写出一个完美的纲要。

    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

    根据一个纲要来写作一本书,不论这个纲要详尽的程度如何,都在给予这本书一种生命,而这种效果是其他情况所达不到的。

    一个作品应该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前后连贯。这是优秀写作的基本准则。

    规则二和规则三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好的作品与坏的作品。而且,这两个规则不但可以用来阅读一整本论说性的书,也可以用来阅读其中某个特别重要的部分。

    【我记得,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写作文,老师会告诉我们在写之前要先列个提纲,语文考试的时候,也会发一张草稿纸备用。我只记得,当时的我很懒,而且借口考试的时候时间很紧,只是用脑子来想想构思一下,很少落在笔头上。那时候800、1000的字数,40-50分钟的时间完成,还是可以让脑子代劳的,倒也没造成什么大的问题出来。到了大学,动辄几千字、上万字的论文,十天半个月地来完成,光有脑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在广泛地阅读文献之后、正式动笔之前专门拿出一段时间来构思提纲和结构,写上点粗浅的想法。后来,除了写日记是跟着感觉走,写任何正式的东西都要先列个提纲。当然,提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常会遇到写到一半发现原先的结构行不通,又临时进行改动的情况。现在想来,白纸黑字落出来的提纲,其实是对我们的一直规范,在写的时候不至于写跑题了,在拿着这张纸整体来看的时候,可以发现结构上的漏洞或者不妥。又或者是拖沓之人的法宝,有这提纲在,即使写1个月、10个月、10年都能一下子让自己明白落笔之处或者拾笔之处所在的定位。还有,记得在上丰哥的国际关系理论原著选读的时候,每个半个月就要读一本很大部头的学术专著或者说是丰哥精心挑选的做的很好的研究设计。对于许多我不感兴趣的选题,读那些书是很痛苦的,过程也是苦不堪言,但是面对必须完成的课堂报告,必须要在短时间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和核心观点,最后整理出提纲来。现在回想,我们接受的训练也是渐进式的。】

    发现作者的意图

    分析阅读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你应该有办法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主要的问题很复杂,又分成很多部分,你还要能说出次要的问题是什么,你应该不只是有办法完全掌握住所有相关的问题,还要能明智地将这些问题整合出顺序来。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哪个问题要先回答,哪些是后来才要回答的?

    遵守规则四,能让你和遵守前两条规则产生前后呼应的效果。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这四个规则在一起,能提供读者对一本书架构的认识。当你运用这四个规则来阅读一本书,或任何又长又难读的书时,你就完成了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虽然没有必要为了运用前四个阶段,将一本书读完,但是要了解,在分析阅读中,要明白一本书的架构是有阶段性的进展的。

    运用前四个规则,能帮助你回答关于一本书的一些基本问题。你会想起第一个问题是:整本书谈的是什么?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除非读者与作者能找出共通的词义,否则想要把知识从一方传递到另一方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词义(term)是可供沟通的知识的基本要素。

    单字 vs. 词义

    词义和单字(word)不同——至少,不是一个没有任何进一步定义的单字。

    为了要达成完全的沟通,最重要的是双方必须要使用意义相同的单字——简单来说,就是,找出共通的词义达成共识。达成共识是作者与读者要一起努力的事。因为这是阅读与写作的艺术要追求的终极成就,所以我们可以将达成共识看作是一种使用文字的技巧,以达沟通知识的目的。

    分析阅读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以论说性作品为主)这个规则共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找出重要单字,那些举足轻重的单字。第二部分是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需要采取两个步骤:第一,处理语言的问题;第二,超越语言,处理语言背后的思想涵义。在论说性的作品中,惟一要做的事就是善用语言。

    找出关键字

    作者使用的字大多数都不重要。

    如果你把觉得有困扰的字圈处理,很可能就找出了作者有特定用法的那些字了。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如果作者所用的都只是一般日常用语的含义,对你来说就根本不存在有困扰的问题了。因此,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字就是那些让你头痛的字。

    专门用语及特殊字汇

    找出关键字的一些方法:

    第一,也是最明显的信号是,作者开诚布公地强调某些特定的字,而不是其他的字。他会用不同的字体来区分,如加括号、斜体字等记号以提醒你。他也会明白地讨论这些字眼不同的意义,并指出他是如何在书中使用这些不同的字义,以引起你对这些字的注意。或是他会借着这个字来命名另外一个东西的定义,来强调这个字。

    第二,每一个知识领域都有独特的专门用语(technical vocabulary)。如果作者自己没有指出来,读者就要凭以往对这个主题的知识来寻找。就积极面来说,只要熟悉一些那个领域,你就能找出这些专门的单字;就消极面来说,你只要看到不是平常惯见的单字,就会知道那些字一定是专门用语。

    另外一个线索是,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就是重要的字。

    大多数人都习惯于没有主动的阅读。没有主动的阅读或是毫无要求的阅读,最大的问题就在读者对字句毫不用心,结果自然无法跟作者达成共识了。

    找出字义

    找出重要的关键字只是开始的工作。

    找出字义,首先,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重意义。如果有多重意义,要看这些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后,要注意这些字在某个地方出现时,使用的是其中哪一种意义。

    一定要利用上下文字句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只是在抒发个人想法罢了。如果是这本书、这个主题让我们感兴趣,而不是作者本身,那么我们不只想要知道作者的主张是什么,还想知道为什么他认为我们该被说服,以接受这样的观点。

    一个论述总是一套或一连串的叙述,提供某个结论的根据或理由。因此,在说明论点时,必须要用到一段文字,或至少一些相关的句子来阐述。

    句子与主旨

    句子与段落是文法的单位、语言的单位。主旨与论述是逻辑的单位,也就是思想与知识的单位。

    字与意思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对一的。字都有歧义,可以用在许多不同的句子中;也并非所有的句子都是简单句。

    分析阅读规则六: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分析阅读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找出关键句

    从作者的观点来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他沟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

    除了特别标明重点、提醒读者注意哪些地方很需要诠释的书之外,找出重要的句子其实是读者要替自己做的工作。阅读的一部分本质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

    另一个找出关键句的线索是,找出组成关键句的文字来。词义组成了主旨,主旨中又包含了词汇。

    接下来的是更进一步找出最主要的主旨的线索。这些主旨一定在一本书最主要的论述中——不是前提就是结论。因此,如果你能依照顺序找出这些前后相关的句子——找出有始有终的顺序,你可能就已经找到那些重要的关键句子了。

    许多人认为他们知道如何阅读,因为他们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但是他们经常在错误的地方暂停,慢慢阅读。他们会为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而暂停,却不会为了感到困扰的句子而暂停。

    找出主旨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主旨的最佳方法。如果你无法放下作者所使用的字句,那表示他所传给你的,只是这个“字”,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识”。你知道的只是他的用字,而不是他的思想。他想要跟你沟通的是知识,而你获得的只是一些文字而已。

    【还记得开题的时候,老张要求我们每个人都不许照着稿子念,而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自己的研究。看似是个很简单的要求,但试过的人都知道,要把自己的研究用普通的语言说出来,要讲清楚自己运用的理论以及理论与研究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事情,要求对所阐述的内容有非常深厚的了解。更别说是在南开国关的开题会上,尤其是面对诸位导师,尤其是面对老张极具杀伤力的眼神,两腿颤抖着的时候。但其实,就是这个最基本的要求,让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选题滚瓜烂熟,丝毫不敢有一点侥幸心理,也使我们在论文还没开始动手写作的时候,就可以理清思路和逻辑链条,更降低了动笔之后返工的概率。】

    现代教育家所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违反了教育的艺术,他们只想要背诵文字,最后却适得其反。没有受过文法和逻辑艺术训练的人,他们在阅读上的失败可以证明如果缺乏这种训练,会如何成为文字的奴隶,而不是主人。

    找出论述

    规则七的另一个公式: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构架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一本好书在论述进行时会随时作摘要整理。

    找出解答

    分析阅读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至此,是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内容)。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的规则(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并非作者一路说个不停,你却无话可说,事实上,读者才是最好一个说话的人。

    一本好书值得主动地阅读。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受教是一种美德

    塞万提斯说:“没有一本书会坏道找不到一点好处的。”

    如果一本书会启发读者,就表示作者高于读者,除非读者完全了解这本书,否则是不该批评的。

    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修辞的作用

    我们经常发现教学与受教之间的关系是互惠的,而一个作者能深思熟虑地写作的技巧,和一个作者能深思熟虑地掌握这本书的技巧之间,也有同样的互惠关系。

    好的写作与阅读,都是以文法与逻辑的原则为基础规则。

    站在叙述者或作者的角度来看,修辞就是要知道如何去说服对方。相对的,在读者或听者的立场,修辞的技巧是知道当别人想要说服我们时,我们该如何反应。

    暂缓评论的重要性

    在分析阅读前两个阶段的技巧中,需要精通文法与逻辑。在第三个阶段的技巧中,就要靠修辞的艺术了。

    分析阅读规则九: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同意或不同意都有可能对,也都有可能不对。毫无理解便同意只是愚蠢,还不清楚便不同意也是无礼。

    在批评之前应该要做好前面的两个阅读步骤。

    避免争强好辩的重要性

    分析阅读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化解争议

    争议是可争辩的事物。除非双方相信透过相关证据的公开,彼此可以借由理性来达成一种理解,进而解决原始的争议议题,否则争议只是毫无意义的事。

    如果一个作者的主旨没有理论基础,就可以看作是作者个人的意见。一个读者如果不能区别出知识的理论说明与个人观点的阐述,那他就无法从阅读中学到东西。

    分析阅读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本章的三个规则说明的是批评式阅读的条件,而在这样的阅读中,读者应该能够与作者“辩论”。

    第一,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

    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

    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个规则再进一步的话,就是要求读者要为自己不同的意见找到理论基础,这样这个议题才不只是被说出来,而且会解释清楚。

    【其实,听说读写这四项当中,听说是一对,读写是一对。这本书虽然一直在讲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有几个层次,分析阅读又有多少种规则。但其实,换一个角度想,并非从读者的角度想,而是从作者的角度想,要求我们是那个作者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这些要求我们的读者所掌握的技巧,见招拆招,在写作的时候,就规避掉许多问题。当我们自己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不断拷问着自己的文章或者书的时候,是不是能把书或者文章写得更好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

    诠释一本书的过程是透过言语的媒介,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读懂一本书可以解释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认同。

    偏见与公正

    如果你读懂了一本书,却不同意作者的状况,要做到理想化的辩论就必须满足以下三种条件:

    第一,争论是在说理,而不是流于情绪化。因为当你情绪很强烈时,你可能会认为自己很有道理。

    第二,你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

    第三,派别之争几乎难以避免地会造出一些盲点,要化解这些盲点,应尽力尝试不偏不倚。

    这三种心态是明智与有益的对话中的必要的条件。

    在读者说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之后,他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向作者说明:(1)你的知识不足(uninformed)。(2)你的知识有错误(misinformed)。(3)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读者不能任意使用这些评论,除非他确定能证明这位作者是知识不足、知识有误或不合逻辑。而要作这样评论的读者,除了要精确地指认作者的问题之外,还要能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论点才行。他要为自己所说的话提出理由来。

    判断作者的论点是否正确

    (1)说一位作者知识不足,就是在说他缺少某些与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要支持你的论文,你就要能阐述出作者所缺乏的知识,并告诉他这些知识如何与这个问题有关,如果他拥有这些知识会如何让他下一个不同的结论。

    (2)说一位作者的知识错误,就是说他的理念不正确。——要作这个评论,你必须要能说明事实,或是能采取比作者更有可能性的相反立场来支持你的论点。

    (3)说一位作者是不合逻辑的,就是说他的推论荒谬。一般来说,荒谬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缺乏连贯,也就是结论冒出来了,却跟前面所说的理论连不起来。另一种是事件变化的前后不一致,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两件事是前后矛盾的。——要批评这两种问题,读者一定要能例举精确的证据,而那是作者的论点中所欠缺的使人信服的力量。

    判断作者论述的完整性

    (4)说一位作者的分析是不完整的,就是说他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或是他并没有尽可能善用他手边的资料,或是他并没有看出其间的含意与纵横交错的关系,或是他没法让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除非读者能精确地指出书中的问题点,不论是来自他自己的努力求知,或是靠其他的书帮忙,才能作这样的批评。

    分析阅读的三阶段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任何辅助阅读我们都可以称作是外在的阅读。所谓“内在阅读”(intrinsic reading),意思是指阅读书籍的本身,与所有其他的书都是不相关的。而“外在阅读”(extrinsic reading)指的是我们借助其他一些书籍来阅读一本书。前面所谈的阅读规则,是有关内在阅读的规则,并不包括到这本书以外的地方寻找意义。

    外在的辅助来源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相关经验。第二,其他的书。第三,导论与摘要。第四,工具书。根据一般的阅读常识来说,你依照内在阅读的规则尽力将一本书读完之后,却还是有一部分不懂或全部都不懂时,就应该要找外在的帮助了。

    相关经验的角色

    一般经验适用于任何一个活着的男人跟女人。特殊经验则需要主动地寻找,只有当一个人碰到困难时才会用得上。

    一般经验在一方面与阅读小说有关,另一方面与阅读哲学书籍有关。特殊经验主要是与阅读科学性作品有关。阅读历史作品,同时与一般经验及特殊经验都有关。

    其他的书可以当作阅读时的外在助力

    许多伟大的作品不只是互相有关联,而且在写作时还有特定的先后顺序,这都是不该忽略的事。后人的作品总是受到前人的影响。

    外在辅助阅读的主要功用在于延伸与一本书相关的内容脉络。

    如何运用导读与摘要

    第三种外在的辅助阅读包括导读(commentary)与摘要(abstract)。这里要强调的是,在运用这些资料时要特别聪明,也就是要尽量少用。第一,一本书的导读并不一定是对的。第二,就算他们写对了,可能也不完整。

    内在阅读的规则是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你要先看作者的序与前言。相反地,外在的阅读规则是除非你看完了一本书,否则不要看某个人的导读。如果你已经看过全书,知道这些导读如果有错,是错在哪里,那么这样的导读就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如何运用工具书

    工具书对矫正无知的功能是有限的。

    首先,你必须有一些想法,不管是多模糊的想法,那就是你想要知道些什么?

    其次,你一定要知道在哪里找到你要找的答案。

    第三,你必须要知道这本书是怎么组织的。

    第四,你必须知道你想要找的是什么,在哪一种工具书中能找到这样的东西。

    如何运用字典

    如果一开始阅读你就要查很多生字的话,你一定会跟不上整本书的条理。字典的基本用途是在你碰到一个专业术语,或完全不认识的字时,才需要使用上。

    字典是关于字的一本书,而不是关于事的一本书。

    (1)文字是物质——可以写成字,也可以说出声音。

    (2)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

    (3)文字是符号——这些符号是有意义的,不只一种意义,而是很多种意义。

    (4)文字是约定俗成的——这是人类创造的符号。

    要善用一本字典,就是要知道问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找到答案。

    如何使用百科全书

    就跟字典一样,百科全书也是教育与知识的工具。

    字典是关于文字的,而百科全书是关于事实的。

    (1)事实是一种说法(proposition)——说明一个事实时,会用一组文字来表达。

    (2)事实是一种“真实”的说法(“True”proposition)——事实不是观点。

    (3)事实是真相的反映——事实可能是①一个资讯;②不受怀疑的推论。

    (4)事实是某种程度上的约定俗成——我们说事实会改变。任何我们认为是真实的主旨,都可能被更有包容力、或更正确的观察与调查证明是错的。

    一本好的百科全书会回答你有关事实的所有问题。将百科全书当作是辅助阅读的艺术,也就是能对事实提出适当问题的艺术。

    至此,这本书的前两部分都已经整理完毕了。阅读的第三个阶段——分析阅读阶段,其实就是我们写一篇书评的时候花费时间最多的阶段之一,也是最基础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面回答的问题,不就是我们写书评所要在第一部分阐述的吗?而我们根据这一阶段的阅读又提出的有关论述或者理解的问题,不恰好又是评介一本书的很好论据吗?至于能否解决那些我们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否为我们提出的问题找到依据,要么看我们自己的资质,要么就要从阅读的最后一个层次——主题阅读里,去更广泛的文献和理论论证中去找答案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艺术,也是学问,是要动脑子好好琢磨的事情。

    根据这本书的结构,先整理到这里。剩下的就是分别分析读不同类型的书的方法,以及阅读的终极目标——主题阅读和心智成长了。

    在阅读的道路上,是没有尽头的。

  • 快餐文化的产物,仅供入门

    作者:哲雄 发布时间:2013-02-26 19:17:08

    我首先想说的是,美国人都是一帮没有脑子的家伙。其实流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在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从一个医生嘴里提出,就瞬间变得炙手可热了。这本书之所以在美国可以大获好评,追其根本是快餐文化的盛行。这本书我差不多用一天就看完了,70%都是口水,不过针对初学者确实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例子。

    这本书简单介绍了项目管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其重点在于提醒大家去记录和执行清单,但是最终并没有提出一个切实可行或者说是Universal的方案。这也正是项目管理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地方,那就是项目工具的灵活性。

    如果向深入学习的话,建议购买一些专业一些的书籍。丰田的A3报告以及番茄工作法等都是现在比较流行的理论和实践产物。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愉快的找书体验(266+)
  • 博大精深(250+)
  • 体验还行(624+)
  • 情节曲折(613+)
  • 简单(177+)
  • 内容完整(330+)
  • 字体合适(195+)
  • 值得购买(216+)
  • 二星好评(191+)
  • 推荐购买(652+)

下载评价

  • 网友 方***旋: ( 2024-12-11 21:45:07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相***儿: ( 2024-12-11 21:08:13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屠***好: ( 2025-01-07 18:31:27 )

    还行吧。

  • 网友 瞿***香: ( 2024-12-31 06:52:46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曾***文: ( 2024-12-17 00:09:25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马***偲: ( 2025-01-05 16:58:08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孔***旋: ( 2024-12-26 03:47:29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扈***洁: ( 2024-12-11 18:50:36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訾***晴: ( 2024-12-23 14:27:18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益***琴: ( 2024-12-29 17:54:53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孙***夏: ( 2024-12-27 03:38:19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国***芳: ( 2024-12-10 05:44:41 )

    五星好评

  • 网友 谢***灵: ( 2024-12-14 00:16:27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邱***洋: ( 2024-12-31 12:09:00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