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Gold and Iron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6:17

Gold and Iron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Gold and Iron精美图片
》Gold and Iron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Gold and Iron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039474034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79-9-12
  • 页数:672
  • 价格:USD 28.67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6:17

内容简介:

Winner of the Lionel Trilling Award

Nominated for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some of the great themes of modern European history—the relations between Jews and Germans, between economics and politics, between banking and diplomacy.” —James Joll,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I cannot praise this book too highly. It is a work of original scholarship, both exact and profound. It restores a buried chapter of history and penetrates, with insight and understanding, one of the most disturbing historical problems of modern times.” —Hugh J. Trevor-Roper, London Sunday Times

“[An] extraordinary book, an in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German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Stanley Hoffman,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istorical works of the past few decades.” —Golo Mann

“In many ways this book resembles the great nineteenth-century novels.” — The Economist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A recognized authority on modern Europe, Fritz Stern (1938–2016) was a Seth Low Professor of History and former provost at Columbia University. He held three degrees from Columbia, where he taught for over four decades. He also taught at Cornell, Yale, the 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 and the University of Konstanz in West Germany, and as Élie Halévy Professor at the Fondation Nationale des Sciences Politiques in Paris. He received a DLitt from Oxford in 1985 and the Leopold-Lucas Prize from the Evangelical-Theological Faculty of the University of Tübingen in 1984. His works include The Varieties of History: From Voltaire to the Present; Dreams and Delusions: National Socialism in the Drama of the German Past; Gold and Iron: Bismarck, Bleichröder, and the Building of the German Empire, which was nominated for a National Book Award; The Politics of Cultural Despair; and The Failure of Illiberalism.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Gold and Iron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Gold and Iron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Gold and Iron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1878年最初的几个月里,当俄土战争有可能升级为英俄战争时,布莱希罗德和俾斯麦经常交换俄国事务的消息,布莱希罗德多次敦促俾斯麦在圣彼得堡秘密斡旋,以便确保老迈的外交部长戈尔恰科夫(俾斯麦讨厌此人)被理智的“西方派”舒瓦洛夫而非伊格纳季耶夫(Ignatieff)这样的泛斯拉夫主义激进分子接替 。最终,舒瓦洛夫与英国人的谈判成功地避免战争—这个结果在1878年夏天的柏林会议上得到适时的确认。


但有一个弱点是盖尔森无法回避的:犹太人身份让他永远易受攻击。事实上,他越成功,不确定性和受到的攻击就越多。他追逐着异教徒世界,也被后者所追逐;他越是深入那个世界,就越是意识到自己缺乏那个社会最为推崇的传统和特质。犹太人的身份界定了他的人生——远比容克身份对俾斯麦人生的影响更大。


俾斯麦作为政客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其见机行事的能力,寻找(有时是营造)正确的时机和突然的机会,然后以可怕的速度和技巧利用它们。长期规划必然导致选择面缩小。俾斯麦将不愿做选择这典型的人类特点提升为一种至高的政治优点。发明“多重选择战略”最能体现他的天才。


法国人拒绝 60 亿赔款的要求,认为这个数字大到无法计算,即使有人从耶稣时代就开始一法郎一法郎地数,他到现在也数不完 60 亿。俾斯麦则回答说,“他已经为此做好准备”,带来一位从创世时就开始数钱的专家(布莱希罗德)。


俾斯麥會認為,無視自己的地位帶來的情報等於自殘。權力必須絕對與利益脫勾,公共和私人利益應該涇渭分明.....19世紀的偉人們可沒有這種想法。....權力無異應該得到尊敬和效忠,如果這些有利可圖就更好了。利益不會威脅他們的誠實,貧窮也不是為國王和國家效勞的應有回報。


威廉确信,这笔操作(指利率5%的债券转换为4%的新债券)每年将为俄国人节省2000万马克的利息支出,将会加强他们的信贷和充实他们的战争储备,并促使他们对德国全面发难。他要求俾斯麦停止转换,无论是直接向布莱希罗德施压,还是间接向柏林股市施压,让后者拒绝新的俄国债券上市。根据广为流传的说法,在写给俾斯麦的一封信中,威廉指责布莱希罗德是“没有祖国的混蛋,只想着他的买卖” P613

17日,皇帝两次要求首相辞职。木已成舟,俾斯麦时代结束了。布莱希罗德直到最后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最后几周的不确定中,他是活动和阴谋的中心。形形色色的人和派系都试图利用他,但他为俾斯麦所做的努力失败了。他甚至要为此承担些许责任。因为在俾斯麦统治的最后—就像帝国在凡尔赛诞生之时—布莱希罗德的形象让德国精英潜在的反犹主义公开显现出来。1889—1890年,反犹主义出现在政界的最高层,即宫廷本身。它被用作对付俾斯麦的武器,后者直到那时都认为自己可以不受惩罚地利用犹太人和反犹主义者,就像他利用其他大部分凡人一样。

布莱希罗德的眼泪是真心的。他与俾斯麦的亲密关系已经维持二十八年,与那个伟大人物的相处无论有时多么艰难,它都让布莱希罗德在感觉和实质上拥有重要性,那是他身份的一部分。轻视和痛苦已被遗忘;和许多下属一样,他也忘记自己曾抱怨俾斯麦“不懂得体谅,像挤柠檬那样压榨别人” 。剩下的只有悲伤,因为他与权力的联系被切断,他为大人物服务的习惯被打破。俾斯麦的倒台也意味着布莱希罗德的失势,他特殊的太阳落山了。眼泪是为自己而流。P620

布莱希罗德是俾斯麦退隐后少数仍然对他忠诚的人之一,他对此心怀感激。他现在几乎没有什么能给布莱希罗德;他知道布莱希罗德的忠诚代表真正的尊敬,于是也对后者抱以热情的敬意。1893年,俾斯麦回忆说,无论布莱希罗德的个人生活如何,“在我面前,他总是一位无私、极为聪明、谨慎和高效的商人,思维非常缜密”...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Winner of the Lionel Trilling Award

Nominated for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some of the great themes of modern European history—the relations between Jews and Germans, between economics and politics, between banking and diplomacy.” —James Joll,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I cannot praise this book too highly. It is a work of original scholarship, both exact and profound. It restores a buried chapter of history and penetrates, with insight and understanding, one of the most disturbing historical problems of modern times.” —Hugh J. Trevor-Roper, London Sunday Times

“[An] extraordinary book, an in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German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Stanley Hoffman,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istorical works of the past few decades.” —Golo Mann

“In many ways this book resembles the great nineteenth-century novels.” — The Economist


精彩短评:

  • 作者:知更是聿白 发布时间:2021-02-19 19:28:32

    假大空

  • 作者:Terry Chen 发布时间:2011-11-17 17:23:38

    和我读过的其他大前的书相比,这本书显得有些混乱,而且一贯的有水分,无聊的时候翻过去就行了。

  • 作者:川哥爱 发布时间:2019-01-23 19:04:28

    回归主线剧情感觉就没那么好看了。

  • 作者:阿梦 发布时间:2010-09-04 14:41:06

    我想请您放严肃一点儿:空气和情欲就是一切哦!

  • 作者:爱茉绿绿 发布时间:2013-04-11 14:09:06

    文艺 精致 伪素 刻意的呈现 失去简朴的初衷 但应该很多人喜欢

  • 作者:咸塘浜老黑鱼 发布时间:2022-04-20 15:59:12

    这部感觉有点搞笑啊,太乱来了!


深度书评:

  • 让行为成为一种不可抵抗的力量(本文刊发在《新京报》阅读周刊上)

    作者:蜜蜂书店 发布时间:2013-05-04 12:18:42

    书评人 赵松

      初次听到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这个名字,还是在七八年前的一次艺术圈聚会上。听人聊到一个著名的行为艺术作品:意大利的一个美术馆的展览开幕现场,一男一女赤裸着身体,面对面站在改造过的窄门(也是美术馆的唯一入口)里,他们之间的空隙刚够一个人侧身而入。对于穿正装出席开幕活动的观众们来说,穿过他们之间,就必须做出选择,要么面对男的,要么面对女的……想想看,无论进去的人面对哪一方,都得故作镇静或假装轻松地与他/她面对面地擦身而过,当正装衣料摩擦着他/她裸露的肌肤的时候,人们心里该是怎样的尴尬而又古怪的感觉。几年后才知道,这事发生在1977年意大利的博洛尼亚,作品名为《无量之物》,艺术家是塞尔维亚人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合作者是阿姆斯特丹的艺术家乌雷,当时也是她的恋人,他们被视为艺术与爱情完美结合的典范。在最为默契的那三年里,他们放弃了固定的居所,以一辆大篷车为家并开着它周游欧洲,目的是获取保证他们生活、创作自由的“移动的能量”。我的朋友塞尔维亚策划人比利安娜告诉我,作为一个行为艺术家,很多年前阿布拉莫维奇在西方世界就已声名显赫。

      《无量之物》这个行为艺术作品之所以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主要原因就是它让我意识到,人的身体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材料,是空间的一个维度,也是人存在的最基本的空间限度。在衣物的遮蔽之下,人会习惯性地忽视身体本身对自我及他者的约束与限制,忘了它的始终在场,除了那些私密的时间之外,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出于某种本能的安全感和体面心理的需要,下意识地遮蔽它。看《无量之物》,会让人想起《圣经》里的“窄门”。我们也可以说:只有穿越肉身这个“窄门”,才能让灵魂进入永生。但是假如我们基于当代语境,也可以这样说:穿过肉身构成的“窄门”,归根到底,我们都不过是个赤裸的过客。

      作为创作素材和材料的身体

      从这件成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阿布拉莫维奇(当然也包括合作者乌雷)所拥有的伟大艺术家的特质,就是能以最简明直观的方式瞬间击中你的心灵中枢,同时还能让你立即相信,这样的作品本身有着强烈的难以阻挡的视觉、观念的冲击力,更重要的是还蕴含着非同寻常的智慧。为什么称之为智慧?因为是作品本身为我们开启了很多新的观念空间,而不是用现成的观念组装成了作品。也正是这一点,从本质上将好的行为艺术与坏的行为艺术区别开来。

      事实上,后来阿布拉莫维奇的很多重要作品,都是以身体作为主要素材和材料来完成的,其关注点始终都是局限于身体的人的日常关系极端化以及共同的非常处境。比如那件出现在1976年威尼斯双年展上的行为作品《空间中的关系》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赤裸身体的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面对面地走着,从最初的擦肩而过到不断地正面碰撞,直到其中一人因为承受不了撞击而放弃。很少有哪件当代艺术作品能像这件行为作品那样以极简的方式揭示个体关系(尤其是男女关系)中残酷的不兼容性和破坏性、伤害性。而在另一件行为作品《呼吸》中,阿布拉莫维奇跟乌雷更是通过从对方嘴里吸入空气再呼给对方、直到将气息里的氧气耗尽,让双方差不多同时陷入窒息状态的方式,将男女关系潜在的依存危机、感情延续的有限性放大到极致。因此,当1988年6月27日,他们在中国完成了合作作品《情人-长城》(两人分别从长城的两端徒步而行,直到最终相遇)之后,随即宣布分手时,他们都认为在长达十二年的合作及恋人关系中受到了严重伤害。这段关系的终结,是阿布拉莫维奇艺术生涯的一个分水岭。她的创作发生了很多变化,并孤独地享有了盛名。不过从总体上看,她此后的作品仍旧在之前形成的思想框架里,并没有本质上的突破,她所做的其实相当于不断地细化和变化,并且更具表演性和戏剧性,而这又恰恰是与她的前期思想相违背的。

      “极有雅量的侵犯式教育和友好的萨满主义”

      尽管阿布拉莫维奇已是世界级的行为艺术家,但总的来说我们对她的认识还是非常有限的。要是没有看过这本传记,我们真的很难知道,经常把自己的身体作为材料进行创作,以至于会让人视为“自残”行为的阿布拉莫维奇,她的创作动机和心理背景究竟源自哪里;在实施作品的过程中和完成之后,她究竟在想些什么;曾被视为艺术圈中的绝配的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这对近乎完美的艺术伴侣为什么会选择分手?这本传记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很多。比如在冷战时期,铁托给予了南斯拉夫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没有的“自由空间”,而这正是阿布拉莫维奇这样另类的行为艺术家得以自然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还多少有些意外地知道,对于阿布拉莫维奇来说,艺术家的本质责任,并不是通常人们以为的批判、反抗之类的东西,而是“必须尽可能广泛地传达思想并教育公众”;还让我们知道为什么她的作品总是能在让人充分感受到残酷的同时又深深地触动人的心灵,因为她的“艺术中的力量,来自对爱和关注的永不知足的需求”,“她把它们升华为极有雅量的侵犯式教育和友好的萨满主义。当这种微妙的平衡开始作用时,就成为一种不可抵抗的力量。”

      这本《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传》的出版可以视为一个艺术事件。它的作者,是来自英国的詹姆斯·韦斯科特是雷姆·库哈斯的鹿特丹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的智囊团出版部门的资深撰稿人。他不仅对欧洲当代艺术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还有着极强的筛选处理素材的能力和出色的写作技艺。自始至终他都是那么的从容自如、游刃有余,其行文的漂亮、笔法的丰富、见解之精辟,让整个文本都有种特别动人的神采。也只有这样的传记,才有资格以作品的名义来全面呈现阿布拉莫维奇这样重要的行为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的世界。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作品·海景房】

      阿布拉莫维奇赤身裸体地在画廊的墙壁上一个包厢似的盒子里淋浴,满画廊的观众都安静地凝视着她,只听到水滴溅落和浴室地上的一个节拍器的声音。阿布拉莫维奇面无表情,死寂般地站在那里任由水流经她的身体。她闭着眼,双手放在身体两边,手心向外,摆出一副极虔诚的姿势。时间在节拍器缓慢的滴答声中流逝。几分钟之后,阿布拉莫维奇面部扭曲,努力张大嘴巴,似乎在做出一种发不出声音的嚎叫。她的沉默在现场制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稍后,她停止沐浴,开始以缓慢的动作擦干自己的身体,如同机器人的漠然,又像是在迷恋着自己的身体一般。她仍然浑身赤裸,坐在旁边的马桶上,俯视着坐在画廊地板上的人们。

      她已经185个小时没吃东西了。这是我第一次遇到阿布拉莫维奇,于2002年11月下旬,就是行为艺术《海景房》表演的第8天。

      这件作品在纽约的一家画廊里表演了十二天,阿布拉莫维奇将这样生活、挨饿的状态完全展示给观众。表演期间,她不说话,不阅读,不写作。墙上贴着这件行为艺术的守则,说她在有兴致时可以哼一哼小曲。她每天要喝大量的矿泉水,洗三次澡,每天的睡眠不超过七个小时。观众被要求保持安静,并且——按照阿布拉莫维奇独特的塞尔维亚式英语的字面意思来理解——“与艺术家建立能量的对话”。

      在《海景房》中,眼神的接触又一次成为作品的基础,成为阿布拉莫维奇的精神营养,也成为观众的奢侈品。每个人都盯着她,希望接下来她会注视着自己。她在选择对视者时会站起来走到前面去,以便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视者身上。她摩擦自己的脸,以示交流结束时,观众则会离开。

      观看阿布拉莫维奇的时候,挫败、鼓舞、精神崩溃、厌烦、敬畏等这些感觉会交替出现。

      她把自己当成屏幕,投射观众的各种精神活动,但也正如一个屏幕,她本身却不受这些精神的影响。但展台上的她显得格外脆弱,由于她与观众的凝视是一种相互的行为,那种保护与监视的关系也相应的是双向的。

      □詹姆斯·韦斯科特概述

  • 既然命运让我走到了这儿

    作者:空城 发布时间:2020-04-28 20:32:41

    我是个相信宿命的人。

    大学毕业后,我进了一家日企,在最初的兴奋跟紧张消失之后,我意识到,这不是我想要做的工作。但随后开始觉得迷茫,因为我发现,我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的职业是什么。我陷入到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中:抗拒自己的工作,却又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去努力,我被夹在了这个缝隙之中。我时常会感到痛苦,尤其是在星期天的晚上,一想到第二天要去面对的,就难以入眠。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写下了我的第一篇小说。并非是觉得自己有写作的天赋,也不是心里有不得不写的冲动,我只是相对喜欢读书,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变成铅字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尤其是,比起其它职业,这是需投入最少的一种(至少从经济上而言),既然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那就在保证生活的前提下,选择最稳妥的一条路。所以除了是一个相信宿命的人之外,我还是个怯懦的人,没有闯荡的勇气。

    在经过最初的尝试跟摸索之后,我终于写完人生中的第一篇小说,一万多字的短篇,我自觉写得还行,有一种可以称之为成就感的感觉从心底萌生。写完之后,我渴望得到认同,并且想知道能否得到一些经济上的回报。我开始从网上查找各种杂志的投稿邮箱,四处投稿,同时继续尝试写小说。‘罗宋’这个人物就是在这个时候登场的。

    《谜尸》是罗宋探案系列的第一个故事,也是截至彼时我写得最长的一篇小说。但那时的我,完全没有想过罗宋这个人物会成为一系列故事的主角,我只是非常中意我创造的这个人物的名字。罗宋。那差不多是九年前的事情了。

    《谜尸》也是第一篇得到回应的小说。我加了编辑的QQ,编辑告诉我她对这篇小说的喜欢,那是我第一次被认同。遗憾的是,小说最终没能过稿,被主编退了回来。这是可以预料得到的结果,失望过后,我继续往各类杂志的征稿邮箱发邮件,心里怀着迫切的期待,希望能得到真正的回应,而不只是回音。

    所以看到下面这封邮件时,我兴奋的程度,可能要高于后来得知我的小说要出版时。

    编辑告诉我这是一本全新的杂志,是某个当时炙手可热的作家办的。我开始等着自己写得东西变成铅字,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小小的满足,当然,还能有一千多的稿费拿。但到最后,等来消息却是炙手可热的作家方向变了,决定不做这个杂志,要转做其它。我心里的失望可想而知,但我也没有因此就放弃,我觉得这不过是前进道路上的小小波折而已。我继续投稿,得到的回应明显多了起来。我第二篇确定要发表的小说是我最早写的那篇小说,杂志是当时还颇有名气的《九州幻想》。另外,除了已经确定过稿的这篇,还有另外几篇在修改,稿子也有发表的可能。

    如果当时能如愿发表,那么我的人生道路也许从那时就要发生改变,我也许会走上一条写奇幻小说的道路。但等到最后,收到的消息却是杂志停刊。

    接连两次如此,我不知道是该说自己倒霉,还是该说我的小说让杂志倒了霉。这跟被退稿是全然不同的性质,我过了两次稿,有两次机会发表自己的小说,说明我并非在写作上全无才能,但每一次都是如此结局。努力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却没有得到任何经济上的回报,我觉得太累了,觉得是命运如此,我到底是不适合或不该走这条路,这是命运给我的忠告。我好不容易在原本的人生道路之外踩出的小径,走不下去了。我无奈地接受了命运,那之后的几年里,我偶尔写东西,但不再觉得这是自己能走的路,我换了工资比原来高但依旧不喜欢的工作,结婚生子,走在安稳的人生正道上。曾经踩出来的小径,又淹没在了杂草跟荆棘之下,看不见了。

    看到豆瓣阅读自出版不再要求有过出版或杂志发表经验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命运在向我招手。

    再给你一次机会,再来试试吧

    。我仿佛听到它跟我说。

    我把之前过稿未能发表的几篇小说在豆瓣阅读上投了稿,过稿之后,写作的热情又被点了起来,我把之前写了一半的小说翻出来,继续写。还开始写之前构思过还没来得及下笔的故事。但另外一个现实,让我的热情开始消退:发表的小说几乎没人看,更别提收入了。命运在跟我开玩笑呢。

    我试着参加征文比赛。第一年,写了一个幼稚至极的科幻小说,没有任何悬念地被刷掉。第二年,我准备参加悬疑组,开始构思故事,然后罗宋这个名字就冒了出来。但一开始,故事的主角设置并不是罗宋。我在许多个夜晚,在老婆带着儿子睡了之后,开始写。写作过程相对顺利,自己对最终的成品也比较满意。《白月光》写完,投了稿,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写了《疯猫》。但这个时候,罗宋已经不甘于作为一个配角,我开始觉得,罗宋这个人物可以有所作为。《白月光》过了初赛,又进了决赛,有很多读者的喜欢,评分始终靠前。我有了信心,开始构思下一个故事。这个时候我想起了那篇《谜尸》,想起了小说中罗宋失踪了的妻子。

    罗宋妻子的失踪,一开始只是功能性的设定,只是罗宋悲剧人设的背景板,我根本没有想过要怎么解答这个谜题。在我开始构思新故事的时候,这个谜被我拿了出来,我反复琢磨,为这个谜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解答,这也是我的第一部长篇

    《罗宋探案·天使》

    的种子。但在开始动笔写这个长篇之前,有几点准备要做:重写《谜尸》,跟《白月光》、《疯猫》统一写作风格;《谜尸》的故事发生在《白月光》的七年前(并没有非如此设定不可的理由,只是从写《谜尸》到写《白月光》,中间隔了七年的时间),得再写一个故事来填充之间的时间线;在文笔跟行文上做好些写长篇的准备。

    就在我开始重写《谜尸》的时候,征文比赛结果出来了,没有获奖。虽然我明白,这并不意味着我写的不够好,但仍然是个不太小的打击。我差一点把它当成是命运又一次给我的忠告,几乎要放弃之前的写作计划。我花了一些时间缓过来,决定还是要把《谜尸》重写完,对命运做一次小小的反抗。

    这之后的路似乎顺了些,《谜尸》重写版上架后,反馈还不错。我的写作也从一开始的相对只注重故事情节,转变到在注重故事的同时,也注重人物及情感。我写了《僵尸》,是故事线的填充,是人物性格的补充,也是对写作技巧的打磨。我觉得这算是我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至此,四个中篇,罗宋探案系列故事,到这里终于开始成形,受到的关注也逐渐多了起来。我也终于要踏出最后的一步,开始写长篇。

    《天使》是以连载的形式在豆瓣阅读发表,开始连载的时候我已经写了几万字,所以最初的更新还是颇为从容,但连载过半后,业余时间写作的我,开始感觉到力不从心,又恰好赶上工作最忙的一段时间,有好多次,是在承诺更新日期的24点前才勉强更新,我感到无比巨大的压力,也数次想过放弃,最起码可以拖更,但命运给我的这次机会,我无论如何要抓住。到连载结束,我没有拖过一次更。

    出版终于成了触手可及的事情。影视改编权也被企鹅影视买了下来。去年一年,出版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波折,有几次,我都以为命运又要向我发出某种警告,我心中惴惴,直到今天,直到四部中篇终于以《刑警罗宋》的名字,长篇以原名

    《罗宋探案·天使》

    成了两本书,我写的东西第一次印成了铅字,至少它以纸质书的形式留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命运,不会再发生改变。

    我现在还是在做着我怎么也说不上喜欢的工作,我依然在业余时间写作。虽然我渴望把写作当作职业,但我还是不确定,命运究竟给做了怎样的安排。无论如何,这条人生正道之外的小径,已经被我踩得越来越宽,脚步也开始变得从容。未来会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看看,既然命运已经让我走到了这儿。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赚了(486+)
  • 无颠倒(493+)
  • 速度慢(93+)
  • 下载速度快(281+)
  • 格式多(553+)
  • 内容齐全(270+)

下载评价

  • 网友 家***丝: ( 2024-12-18 15:23:23 )

    好6666666

  • 网友 芮***枫: ( 2024-12-22 04:19:45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权***波: ( 2024-12-15 19:30:45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习***蓉: ( 2024-12-27 21:40:44 )

    品相完美

  • 网友 冷***洁: ( 2024-12-19 21:56:23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通***蕊: ( 2024-12-11 12:36:51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汪***豪: ( 2024-12-25 15:09:49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方***旋: ( 2024-12-15 03:44:47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龚***湄: ( 2024-12-11 15:17:10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戈***玉: ( 2024-12-30 06:03:57 )

    特别棒

  • 网友 仰***兰: ( 2025-01-03 09:33:01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融***华: ( 2024-12-18 11:52:16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康***溪: ( 2024-12-30 18:09:05 )

    强烈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