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德与人类商业文明 (此书被评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中华商德与人类商业文明 (此书被评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精美图片

中华商德与人类商业文明 (此书被评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电子书下载地址

》中华商德与人类商业文明 (此书被评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华商德与人类商业文明 (此书被评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580650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7.9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2:18

内容简介:

《中华商德与人类商业文明》一书,共分为两大部分,概要阐释了商德的含义、中国传统商德发展历程、中西方商德内涵的根本差异、中华商德对人类商业文明的贡献,以及今天我们如何继承弘扬传统商德。


书籍目录:

上篇

章什么是商德001

第二章今天为什么要研究商德005

第三章中华商德的历史发展进程015

第四章中华商德与人类商业文明的关系021

第五章我们应如何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商德036

 

下篇

第六章爱国公益050

第七章义中取利081

第八章诚实守信097

第九章和气生财119

第十章崇尚勤俭155

第十一章敬业进取182


作者介绍:

王颖,汉族,哲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现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致力于中国伦理思想及公民道德的研究。主要著作有:《荀子伦理思想研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中秋节》、《中国人的美德·忠》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上篇

中国是世界上商业产生和发展比较早的国家之一,在此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业道德(以下简称商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传统的商德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宝贵借鉴价值。

章什么是商德

根据典籍记载,中国传统商德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产生了,后来在封建社会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以至成熟。

有关传统商德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在中国历史上位从事经商贸易的人叫王亥,今河南商丘人,是商部落的首领。王亥是一位很有作为的人,他不仅帮助父亲治水,而且还发明了牛车。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商部落日益强大起来,生产的东西也有了剩余。于是王亥就和同部落的其他人赶着牛车,拉着货物,到别的部落去进行交易,别的部落的人都把他们叫作“商人”,这就是“商人”一词的来历。正是在这样的商业实践活动中,逐渐产生了商德,王亥也被海内外的华人奉为商人的始祖。

那么,究竟什么是商德呢?

(一)商德的含义

关于商德的含义,人们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有人认为,商德是商人在处理商品买卖活动过程中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还有人认为,商德只是针对商人这个专门群体的品德要求和行为规范。

从上述不难看出,这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都有片面性。这是因为,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从事商业活动的不仅仅有专职的商人,还有许多其他职业身份的人。比如在现代社会,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既有自己的专门职业,同时也在兼营着买卖,比如开一个淘宝店或者是租个店面开个实体店,等等。其实在古代社会,也有一些地主、官吏、儒生在兼营商业。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很多读书人也投身商海,开始做起买卖来了。

中华商德与人类商业文明

章什么是商德

因此,对于任何人而言,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或者是偶尔进行商业经营活动,他们都应该遵循商德。正是在此意义上,商德是指所有人在处理商品买卖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通过这些准则和规范,不仅使得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的利益关系得到了调整和缓冲,而且作为评价商人善恶是非的标准,还能指导和规约商人的思想和行为。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商德是一种职业道德,集中体现于商业经营活动中,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殊性;但是不要忘记商德还是整个道德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从属于道德整体的,所以商德不能独立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之外,它还必然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制约。

(二)中华商德的含义以及与中华美德的关系

中华商德,是指在中华民族商业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中华商德是中华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深厚的内在联系。就区别而言,中华商德主要是指在商业领域中人们应该遵循的一些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具有专门性和职业性;中华美德则涵盖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人们的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等进行全方位的约束和指导,具有广泛性和整体性。就联系而言,中华商德也可以看作是中华美德在商业领域的延伸。中华商德中的德目,几乎都可以在中华美德中找到其渊源。如义利、诚信、勤俭、敬业、和气、爱国,等等。

(三)中华商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中华民族具有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其中的传统道德资源十分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商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华商德必然也是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

,中华商德对于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突出作用。

这是由现代社会中商业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生活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重要。商业往来、商品贸易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行为和精神面貌必然深刻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并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和塑造。所以,培养和弘扬商业领域中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必然会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

第二,中华商德中的许多德目都非常具有现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时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学习,2014-03-10.……要认真汲取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要使中华传统美德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尽的沉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助推剂[DB/OL].中华励志网,2014-09-18.

中华商德中有许多极具现代价值的东西,比如前述的义利、勤俭、和气、敬业、爱国,等等。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都具有自然前瞻性和超时代性,即使在今天,仍是人们应该认真遵守的。所以,我们要结合现实经济社会的具体条件对其进行现代性转换,使之得到创造性发展,让它真正成为现代人们的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

第三,中华商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相关德目的进一步展开和细化。

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德目,都是高度概括、高度凝练的,对于普通的民众而言,很难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精髓。因此,只有经过层层细化和进一步地展开,才能使其内容充分地显现出来,进而真正指导人们的行为和生活。

中华商德中的许多道德规范,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相关德目的具体化和细化。比如,诚信,在商业领域中就表现在货真、量足、价实等方面。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既可以使人们更具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又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从而有利于人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与实践。

第二章今天为什么要研究商德

第二章今天为什么要研究商德

概要地说,这是由当前重建商德的紧迫任务以及商德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

(一)当前商德缺失严重,重建商德已成当务之急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德滑坡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商德建设刻不容缓。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中国人传统的道德价值观,那些曾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遭遇严峻挑战——原来的价值观没人信奉了,而新的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主流价值观还没有确立和成熟。

由此一来,在快速发展的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在层层利益的诱使下,有些人就开始不择手段、肆意妄为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领域中的失德行为愈演愈烈。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假货泛滥、合同欺诈和社会责任感淡薄等。

,假货泛滥。

自改革开放以来,假冒伪劣产品好像是天空中的阴霾,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存在。在当时,人们对于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等观念还很陌生,因此对于初的名牌仿制,大家还不反感,对于市场上明目张胆的假冒伪劣和缺斤少两,也还保持着极大的宽容。但是发展到后来,有些不良商家为了攫取更高利润,大肆制造和售卖假货劣货,令假冒伪劣产品无处不在,甚至直接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这才开始令人们重视并日益焦虑起来。但是到了这个地步,假货已经蜂拥而来,几乎遍布人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了。

有一句老话叫作“民以食为天”,人活着,就离不开食物。但是现在还有哪些食物能让我们放心大胆地去享用呢?食品安全正在严重困扰着每个普通人,享用美味已经不是一件快乐轻松的事了。农药超标、添加剂,以及各种各样我们想不到的毒害可能都隐藏在这些每日里都离不开的食物上,人们为此而战战兢兢。网络上曾流传着一个段子,对近些年来食品行业出现的事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生动深刻而又意味深长。

“毒奶粉、毒生姜、牛肉膏、染色馒头、毒大米、人造蛋、地沟油、潲水油、瘦肉精、苏丹红……21世纪的中国人在民以食为天的食品中彻底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里,人们认识了石蜡;从米粉中,人们认识了甲醛和工业盐;从面粉里,人们认识了增白剂和滑石粉;从粉条和豆腐中,人们认识了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从猪肉里,人们认识了瘦肉精(沙丁胺醇);从火腿里,人们认识了敌敌畏;从火腿肠里,人们认识了死猪肉和防腐剂;从火锅里,人们认识了福尔马林和大烟壳;从咸鸭蛋、辣椒酱里,人们认识了苏丹红;从油条中,人们认识了明矾和洗衣粉;从银耳、蜜枣、生姜里,人们认识了硫黄;从木耳里,人们认识了硫酸铜;从酱油、葡萄酒中,人们认识了色素、添加剂;从荔枝中,人们认识了硫酸溶液;从海带中人们认识了连二亚硫酸钠;从虾仁里,人们认识了亮藏花精(酸性大红);从腌制肉类食品中,人们认识了亚硝酸钠和亚硝酸盐……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今天,‘伟大’的三鹿又让同胞们‘有幸’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石蜡、苏丹红、瘦肉精——这些为各类食品披上色、香、味外衣的化学药品,在满足人们食欲的同时,又悄悄将癌症、贫血、基因异化突变、记忆力下降、大脑萎缩、神经系统紊乱、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一并‘免费’给了中国人。”李海年.毒豆芽、毒生姜、染色馒头,中国食品五毒俱全?[DB/OL].人民网“强国社区”,2011-04-19.

既然要活着,就不能不吃东西,那么,我们就只好少吃了——这是很多人无可奈何的叹息和选择。

第二,合同欺诈。

在商品买卖过程中,合同签订是合作双方必不可少的一项手续和活动。它是保障双方利益的契约。就好像我们借给别人一笔钱,但是担心别人日后赖账,所以要写一个字据,上面再签名画押。字据的存在,会让人觉得踏实,觉得这是一份法律上的保护。

但是,让人担心的是,在今天的经济活动中签订的一些合同,可能也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安全,因为一些不良企业和个人故意在合同里面埋藏陷阱,很容易令人上当受骗。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用合同诈骗已经成为一个大毒瘤,让人深恶痛绝。据统计,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幌子的违法活动花样繁多,各种各样的手法让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关于合同诈骗的花招,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和一些研究者的总结,在此简略列举几种。

一是移花接木。假冒或盗用他人名义与另外的人订立合同。

二是俏货引诱。谎称能提供某种紧俏或畅销的货源等来骗取对方的定金和预付款。

三是虚构能带来高额利润的技术和产品,并打着“包教、包会、包赚”的幌子,连续骗取对方的培训费和设备费。

四是假冒身份。伪造营业执照,虚构企业名称、资金、经营范围等,采用根本不存在的或者未经依法登记注册的单位与其他人订立合同,骗取别人的财物。郝薇.交易安全与你有关[N].山西经济日报,2004-06-02.

五是利用对方法律素质低或者是法律不健全的漏洞,在合同中故意设下层层陷阱或者恶意串通,从而达到骗取对方财物的目的。紫竹.当前我国商业失德现象扫描[DB/OL].新浪博客,2007-03-23.

上述种种合同诈骗手法,如果有人多关注一下各个电视台的法律节目,就不难听说到。

第三,社会责任感淡薄。

社会就像是一个有机体,各行各业就好像是它的器官一样,有机体的健康程度取决于每个器官的良性运作。只有每个器官都给有机体积极地运送营养,这个有机体才会生长得茁壮健康。所以,每个行业组织这个器官对社会这个有机体是负有输送营养的重要责任的。每个行业都应自觉承担这份责任,而不是逃避。

美国著名经济伦理学家乔治恩德勒认为:“作为一个道德行为者的企业,具有经济的、社会的和环境的责任。”刘玉梅,乔法容,朱金瑞,汪洁.为商,你的底线在哪里[N].河南日报,2006-07-19.这说明,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者来说,不仅要谋求经济效益,创造财富,多赚钱,而且还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要对全社会具有一种深切的责任感,这个责任感既包括对商业道德的遵守、对劳工权利的保护,也包括对环境的爱护以及对慈善事业的积极参与,等等。

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一些企业在“挣钱”、“挣大钱”、“快挣钱”的利益驱动下,早已经把社会责任抛在了脑后。比如说,为了节约成本,某些企业把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和大气中,不仅严重地污染了环境,而且导致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

根据2005年5月31日的《人民政协报》报道,在国家设置测试点的1200多条河流中,被工业污染的河流就达850条以上,仅长江沿岸的工厂每天向长江排放的工业污水就达2900万吨之多。另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8亿元;每年因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34亿元。紫竹.当前我国企业安全发展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及对策[DB/OL].新浪博客,2008-08-04.

近些年来频频被媒体曝光的水污染事件和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已经给人们一次次地敲响了警钟,让人们再也不能视若无睹了。

以上种种不良商业行为,既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害,致使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降,同时又极大地败坏了国家名誉,使国内投资环境恶化,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极大障碍。

(二)商德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世界范围内的企业,都已经意识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声誉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都非常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如1991年,纽约电话公司设置了职业道德和商业行为办公室,设了培训班,为员工、客户和销售制定指导方针。再比如,美国波士顿本特利学校的哲学教授霍夫曼创办了商业道德中心,目的就是帮助各类公司树立良好的经营形象,制定本公司的道德标准。而这样的商业道德中心自从挂牌成立后,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霍夫曼教授说,各公司开始意识到,有力的职业道德计划对商业活动也大有裨益。尹发跃.海外企业家的职业道德管理[J].道德与文明,1997(5).

而今天,具有几千年传统商业美德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国企业更需要商德重建和新时代商德的培育。

0

0

,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活动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增多,而商业道德就是人们在商品交换中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种规范、准则与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要一致,比如说,市场经济具有趋利性,人人都想要赚钱,那么人们就应该在商品交易中平等互利,让彼此都有钱赚;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人们就应该树立起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理念,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市场经济具有信用性,人们就应该在经济交往中树立遵纪守信的道德意识;市场经济具有道德性,人们就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注重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等。

因此,在着力建立健全法制体系的同时,还要尽快构筑起社会主义商业道德规范,杜绝商业活动中的失德行为,从根本上遏制市场上假货泛滥、合同欺诈和社会责任感淡薄等现象,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促进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它不仅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而且能够吸引到更多优秀的员工,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产品,消费者拥有非常自由的选择权。他既可以选择这个,也可以选择那个。选择的标准有很多,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或者说首要的因素就是企业形象。只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才会给消费者以充分的信心和好感,让人愿意去买它的产品。这种信任和好感还具有可持续性——以后如果有类似方面的产品需求,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还是愿意再选择这家企业的产品。

所以,在生活里,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有固定的商家,固定的品牌,甚至于几十年不变,几代人不变。所以,任何企业和企业人都应极度珍惜和有意识地去维护自己的企业形象,不断巩固和扩大消费者对自己的信任,这份信任其实就是一份莫大的荣誉;千万不能因为贪一时小利而毁了得之不易的信任。著名的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就警醒了许多商家。

冠生园,是1918年创立于上海的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主要制作和售卖各种食品、糕点。1925年前后,冠生园又先后在天津、汉口、杭州、南京、重庆、昆明、贵阳、成都等地开设分店,其南京分店就是南京冠生园的前身。冠生园的经商理念向来以“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著称。它生产的各类食品不但享誉中国,同时也得到日、韩、东南亚等国家人民的喜爱。后来,南京冠生园成为一家独立的企业,但“冠生园”依然是它的金字招牌,很多人出差到当地,都要特意去那里买点食品带走。

可是就是这样一家曾经信誉卓著的百年老店,在2001年中秋前夕却被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曝光:用上一年的陈馅制作月饼。节目一经播出,南京冠生园被人们议论纷纷,它的产品全部滞销,一点也卖不出去了;连带各地冠生园都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大幅减产。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不得不在2002年春节正式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一个曾经赫赫有名的、有着金字招牌的企业就这样倒下了。人去楼空的老厂区,令人不胜慨叹。相关内容根据“360问答:冠生园月饼事件”整理.

其次,优秀的企业员工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这使得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具备良好的心态和工作作风,从而使消费者在与他们交往接触的过程中如沐春风,心情愉快,因而在同类同质产品的前提下,更愿意接受这家企业的产品。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到商场购物,对于差不多同类的商品,哪家的售货员比较热情周到,我们就会买哪家的产品,而且以后逛商场时还愿意再去看看,顾客就这样一点点地被吸引来了,而利润当然也就增加了,企业也就逐渐壮大起来了。

因此,一个商业企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并且不断壮大其事业,而不是昙花一现,就必须重视商业道德建设。

第三,转变社会风气的突破口。

今天的中国,社会经济活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突飞猛进,商品交换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重要。

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经济生活极大地依赖商品交换。通过商品交换,各行各业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商业活动就仿佛一个大舞台,各式人物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行为和心态,同时也映射着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可以说,通过商德,我们就能看到一个社会或城市的道德文明状况、社会风气及人的素质状况。

另一方面,商业的经营活动和商品的交换原则贯穿在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消费等领域,其中,商德不仅是商业经营者的行为规范,而且是商品生产者甚至是消费者的行为规范。这样一来,商德无疑成了全社会的交换道德和买卖道德了。商德的覆盖面积如此广泛和深入,所以,它的水平如何,就不仅会深刻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商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随着商品交换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增多,商业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活动中遵守道德,弘扬道德,也成为表现乃至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载体。因此,商业道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与西方商德相比,中华商德具有自身的独特意味,对其丰富道德内涵的深入挖掘和现代化转换,必将有益于社会主义商德体系的建构、中华传统道德的现代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人类商业文明的发展。



精彩短评:

  • 作者:安全出口 发布时间:2015-06-02 18:08:03

    可加入“10分钟的阅读”list

  • 作者:昵称 发布时间:2019-01-11 09:50:22

    19书4。五十多年前的法律史经典,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 作者:back2black 发布时间:2023-02-14 07:59:42

    就这样吧

  • 作者:好好看电影 发布时间:2018-09-17 23:09:07

    不适合放图片

  • 作者:千门度月华 发布时间:2021-04-02 22:14:52

    我觉得刻意了。

    还是祝福他们的happy ending。

  • 作者:鸽群中的猫 发布时间:2009-04-25 14:54:44

    ★★★★★☆


深度书评:

  • 看那么多的心理畅销书,还不如找一本正儿八经的教材认认真真的读一读呢

    作者:伊卡洛斯 发布时间:2011-10-10 01:05:39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组织编写

    第1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1节 绪论

      心理学一般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将二者区分开只有相对意义,因为二者除了研究目的不同,在其他方面(领域、对象、概念、方法等)都是相互交叉的。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实践活动,服务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

      第1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的任务,是把心理学各项研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所以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分为4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综合,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基础心理学这4方面也可以分为2大类: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人格也称个性,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第2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脑的心理,或者说是没有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无脊椎动物: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只有感觉;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人类:有了思维,有了意识。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关于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的3个要点:

              1)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2)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心理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3)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影响,这种影响本身从哇哦不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

      第3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艾宾浩斯【德】(Ebbinghaus,H)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

       心理学发展初期影响力比较大的心理学派的主要人物:

       1)构造心理学(冯特及其学生铁钦纳):内省法,分析意识内容

       2)行为主义(华生):查明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环境决定论)

       3)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墨、克勒和科夫卡):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学现象,也称之为完形心理学

              4)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建立在詹姆士实用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能够觉察到的心理活动;潜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和出生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人的心理结构分为3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1)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并称为三大学派):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人本主义众人人的自身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2)认知心理学:吧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当前认知心理学又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把行为水平的研究与相应的大脑神经过程的研究结合起来,深入探讨认知过程的机制。

       3)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研究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

      第4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方法:观察、调查、个案(档案)、实验

    第2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1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一本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许多神经元的轴突聚集在一起组成神经纤维,构成一根神经。外周神经系统就是由遍布全身的神经组成的。它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大量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为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最低级的中枢)和脑,脑又由脑干(脑部最古脑的部位,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间脑(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调节、下丘脑:内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低丘脑:调节肌肉张力)、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和端脑构成。

              脑干网状结构由许多散在纵横交错的神经网中的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神经元构成,贯穿于脑干的大部分区域。其神经纤维弥散性的投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左半球语言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第2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垂体后叶:控制泌尿、血压、并影响着分娩和乳汁的分泌;垂体前叶:直接影响着生长的速度和生长持续的时间,并影响着其他腺体的活动)、甲状腺(促进机体代谢,增进机体的发育)、胸腺、胰腺、肾上腺(影响有机体的生理平衡和情绪行为)、生殖器腺等组成。它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

      第3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反射、反射弧和反馈;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和第二信号系统(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这是人所独有的)

              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条件反射的抑制;扩散和集中(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相互诱导;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性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第3节 感觉和知觉

      第1单元 感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第2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我们把感觉器官对适意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感受性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原来的刺激强度比值为常数(该常数称为韦伯分数)。

              费希纳定律:在中等强度的刺激下,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却只按算数技术在增长。

      第3单元 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人们对暗适应很慢,但是对光适应很快,红光能保护暗适应)

              感觉后象:当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的现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二者可以相互转换,后象的持续时间和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联觉: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红色—温暖,蓝色—清凉)

      第4单元 各种感觉

              视觉:(380~780nm)视细胞层上有椎体细胞和杆体细胞两种视觉神经细胞,色光的混合是相加的混合;颜料的混合是相减的混合,视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的(明度相同颜色不同就无法分辨了)。

              听觉:(16~2WHz,1K~4KHz最敏感)声音有音调(声波的频率)、响度(振幅)和音色(波形)3种性质。

              嗅觉和味觉:嗅觉难于分类,味觉分为酸甜苦咸4种(其他味道都是这4个混合的结果,而且混合后的味道不是产生了新味道,而是保留了原来参加混合的各种基本味道),舌面不同部位这4种基本味觉刺激感受性不同,味觉的感受性和集体的生理状况和嗅觉有密切的联系。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它们分别有不同的感受器。

              平衡觉/静觉: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运动觉/动觉: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

              内脏感觉/机体觉:饥饿、饱胀、渴、窒息、疲劳、便意、性和痛的感觉等等。这种感觉的发生通常表示某个内脏器官发生异常或病变,否则感觉很不明显。

              痛觉:遍布全身所有的组织中。内脏痛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现象;皮肤痛性质清楚,定位也准确。痛觉对集体具有保护作用,具有生物学意义,因而也最难于适应。不同人痛觉的感受性区别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和一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系。

      第5单元 知觉概述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具有整体性、选择性、恒长性和理解性。

      第6单元 知觉种类

              空间知觉:大小、形状、方位、距离(深度)。

              深度知觉可以通过对象的的重叠、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明暗阴影、运动视差和眼睛的焦距调节作用来判断,这5个方面通过一只眼睛就可以判断出远近。除此之外。我们的双眼可以通过双眼视轴辐合和双眼视差来提供判断远近的线索。

              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生物钟可以调节人的进食、起居、活动,也给人们估计时间提供了依据。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有时候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这称为似动现象(动景现象)。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第4节 记忆

      第1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按照内容可分为形象、情景、情绪、语意/语词—逻辑、动作记忆5种,记忆的过程分为识记(取得)、保持(贮存)和回忆/再现(提取)3种,这是一个完整密切不可分割的过程,缺少任何一个换届记忆都不可能实现。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进程曲线/保持曲线,识记的最初阶段里遗忘的速度很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所以为了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要做到及时的复习。

      第2单元 表象

              表象是在记忆的分类中所讲的形象记忆,包括我们对过去的感知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和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形象。表象的特征包括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可操作性(放大缩小翻转)和概括性(很初级),表象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没有表象,思维也难于发展起来(盲人摸象)。

      第3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根据保留时间的长短可分为以下3种记忆系统: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把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做图像记忆。把听觉的记忆叫做声像记忆。

                   1.瞬记住信息的方式(编码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

                   2.容量大(9~20bit)但保留时间短(图像0.24~1s,声音1~4s)。

                   3.如果加以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否则立刻消失(遗忘)。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记忆。

                   1.容量有限(7±2);

                   2.视觉听觉和语义更容易记住;

                   3.是瞬时记忆和长期记忆的混合加工;

                   4.可能转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记忆。

                   1.容量无论冲种类还是数量都是无限的;

                   2.编码有语义和形象两类;

                   3.只有当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时,人们有意回忆,这时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被提取到短时记忆,我们因此能够看到这些长时记忆,否则人们是不会意识到的;

                   4.自然的衰退和干扰(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系列位置效应(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分为首因/首位效应和近因/新近效应)是干扰对记忆效果造成影响的非常明显的例子

    第5节 思维、言语及想像

      第1单元 思维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它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正是因为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人的思维才能超出感性认识的范围,人能认识到感性认识所不能达到的事物内在规律,因为人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能预见到事物的发展,所以人的认识又具有了超脱现实的性质。如果没有这种超脱现实的能力,人的发明创造就不可能产生,思维的最本质特征是用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

              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过程,分为分析与综合(基本)、抽象与概括(进阶)4种基本操作方式:

              1)分析: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2)综合:将各个部分,各个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3)抽象: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其非本质的属性和特征

              4)概括: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特征结合在一起,用词汇或者其他方式按将这个概念标示出来

      第2单元 思维的种类

              1)思维的形态: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直观形象和表象)和抽象思维(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

              2)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辐合思维(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

              3)思维可否有创造性:再造性思维(已知的方法)和创造性思维(独创的方法)

      第3单元 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外延(包含的个体和范围),二者成相反的关系。

              问题解决指面对一个问题,在按照一定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则的情况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或者可以说,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包括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迁移(已有的只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原型启发(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定势(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面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通用价格的问题解决策略有算法策略(把所有方法都试一遍)和启发式策略(运用已有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只做少量的搜索达到问题解决)——如遍历子目标、逆向搜索、计划简化等。

      第4单元 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社会现象(伴随社会产生发展和产生发展),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可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叫外部言语,其它的(支持思维活动进行,不出声等)称为内部言语(简缩、不完整、速度快),外部言语可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口头言语又可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不同的语言形式有不同的特点。一方面,言语要借助语言才能实现,离开了语言人们之间进行交际只能通过表情、动作,而这种方式的交际所能交流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只有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另一方面,语言是在人们相互焦急的社会生活需要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也只有发挥了它的交际工具的功能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是或的语言,离开了人们的交际活动,语言也就变成了死的语言,它将被淘汰,所以说,语言和言语相互离不开。由于内部语言很容易导致想问题想的不深、不透、或者思维不够严谨、不够深刻,所以要使内部言语转化成外部言语比较顺利,需要培养思维的严谨和深刻的品质。

              言语活动是大脑皮质各个部位共同活动的结果,但皮质的不同部位又有相对机能分工,这些技能部位包括: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损伤将导致表达性失语症)、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损伤将导致接受性失语症)、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损失将导致失读症)和书写性言语中枢(前回,损伤将导致失写症)。

      第5单元 想像

              想像是在大脑里对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一种思维过程。表象属于记忆的范畴;而想像属于思维的范畴。一方面想像以表象为素材,显现出来的事物来源是现实;另一方面想想又具有创造性,它创造出来的新形象又不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想像按其是否有意识有目的,可分为无意想像(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像,如梦和幻觉)和有意想像(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像),有意想像又可分为创造想像(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和图示,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像(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标类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想像)和幻想(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像)。幻想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附有实现这种愿望的努力,并且有实现的可能,幻想就成了理想,否则就成了空想/妄想。

    第6节 意识与注意

      第1单元 意识概述

              意识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它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无意识是个体没有觉察到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意识有睡眠和梦(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不确定性)两种特殊状态。意识可能会产生定势,所谓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它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x

      第2单元 注意概述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在状态,即心理活动是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对象的这种特点或状态。

              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一直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既有目的,又无需一直努力的注意(骑自行车)

      第3单元 注意的特征

              1)注意广度/注意范围: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7±2)

              2)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

              3)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

              4)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

    第7节 需要与动机

      第1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需要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获得性/习得性需要),或者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要的分类是相对的,各种需要之间是相互交叉的。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动机不能进行直接的观察,但可根据个体的外部行为表现加以推断。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或者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第2单元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无论从种族发展还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他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因而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这些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第8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1单元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观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和情感能够引起心理生理的变化。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它们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但是二者强调的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不同方面,情绪代表的是感情的反映的过程(脑活动);而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体验和感受),被常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绪情感具有适应、动机、组织和信号功能。

      第2单元 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2)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3)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知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4)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情绪有起独特的机制,并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适应环境的独特作用。

      第3单元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

              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爱就有恨,有紧张就有轻松,有激动就有平静,情绪变化的维度主要由一下4个方面:

              1)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

              2)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两极

              3)强度有强和弱两极

              4)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第4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

              1)基本情绪:天生的不学就会的,每种基本情绪都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外部表现和不同的适应功能,目前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

              2)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愤怒+厌恶+轻蔑=敌意,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焦虑)

              从情绪状态的角度:(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长短)

              1)心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2)激情:强烈、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

              3)应激: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是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事物叫应激源

              从高级情感角度:

              1)道德感: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2)美感:按照一定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情感

              3)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4)宗教感

              5)母爱

      第5单元 意志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分为准备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两个阶段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准备阶段时会遇到动机冲突,一般有:双趋式、双避式、趋避式、双重趋避式4种形式。并且意志具有自觉、果断、坚韧和自制4种品质。

    第9节 人格

      第1单元 人格概述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征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具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这几个特性。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含着各种成分。主要是人格的倾向性(人格的动力)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的差异)两个方面。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2单元 能力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能力不是知识(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和技能(通过练习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但是和知识技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同时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巩固的程度和多能达到的水平,反过来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作能力、才能和天才;按照能力的结构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照所涉及的领域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按照创造程度划分可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个体能力发展有水平、类型和早晚的差异,而遗传、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发展有一定影响。

              

      第3单元 气质

              气质(脾气、秉性、性情)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类型是由先天形成的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气质的特性包括感受性和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和指向性。气质有多血质(血液)、黏液质(粘液)、胆汁质(黄胆汁)、抑郁质(黑胆汁)4种典型的外在表现。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

              5)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第4单元 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而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它是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又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3个因素组成。

              性格的静态特征:

              1)态度: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2)意志:对自己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

              3)情绪:情绪对个人活动的影响

              4)理智: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独立性和依存性)

              性格的动态结构:上树的静态特征是彼此关联、相互制约,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的。一般来说,性格的态度是性格的核心,而且对社会集体的态度又是最为重要的态度,因为态度直接变现除了一个人对事物所特有的、比较恒常的倾向,同时它也决定了性格的其他特征。所以在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是,一定要抓住他的性格的主要特征,由此可预见到他的其他性格特征。另外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常常是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显露出一个人性格的不同侧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5单元 人格理论

              1)人格的动力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原始)、自我(现实)、超我(道德)。当三者处于协调站台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的状况;当三者发生冲突无法解决的时候,就会导致心理的疾病。

              2)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容格的内-外向类型理论:内向外向,情感思维,感觉知觉(布里格斯·迈尔斯在他基础上加入了维度直觉判断,从而形成了MBTI)

              3)人格特质理论(目前盛行)

                   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AB性格):健康人格6特点——自我扩延、热情交往、安全和自我认同、现实性知觉、自我客观性、一致的人生哲学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6PF)

                   3.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EPQ):外倾(Extraversion)、神经质(Neuroticism,稳定性)、精神质(Psychoticism,倔强性)

                   4.人格五因素模型(NEO人格):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

                   5.威廉·莫尔顿·马斯顿理论(DISC):支配(Dominance)、影响(Influence)、稳健(Steadiness)与服从(Compliance)

    第2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1节 概述

      第1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社会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上说,它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从社会学角度上说,它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与社会环境的理解。总之,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一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勒温公式:B(行为)=f(P(个体),E(情境)))。而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

      第2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启蒙)、经验描述(形成)及实证分析(确立),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持续要19世纪上半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康德、卢梭、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达尔文进化论、德国民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英国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实证分析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特点是从描述转向实证,从定性转向定量,从纯理论转向应用(特里普利特、莫德、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墨菲夫妇(实验社会心理学)、勒温)。

      第3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系统性、和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2)调查:访谈、问卷

              3)档案:内容分析

      第4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社会学习论:主张通过学习达到社会交往,学习大致有3种机制——联想、(正负)强化与模仿

              社会交换论:主张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主要通过成功、刺激、价值、剥夺-满足、侵犯-赞同这5种方式进行

              符号互动论:主张个人行为只是整个社会群体行为和活动的一部分,应该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景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个体的工作和姿势等。

              精神分析论:(潜)意识、力必多(性本能)、快乐与现实原则、生(死)本能、本我/自我/超我

    第2节 社会化与自我

      第1单元 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以及人类具有的可能社会化遗传特质为社会化提供了基本条件。个体社会化的载体有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和参照群体。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4)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分类包括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政治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而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韦前提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主要有性(生物)、性别(人格)和性别角色(态度、角色和行为方面的期待)三个方面。社会道德化是个体将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包括道德观念与判断、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学会接受和采用现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而且掌握相应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个体培养成合格的公民,使之致效力于本社会的制度,培养爱国意识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爱国意识的发展有国家形象阶段、抽象国家观念阶段、国家组织系统阶段三个阶段。

      第2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根据角色获得方式可分为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根据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可分为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根据角色的功能可分为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根据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可分为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我们个体在社会上的角色扮演过程包括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要素,而当发生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时,就会造成角色失调。

      第3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

              自我/自我意识/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卡尔·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自我主要有5个层面:物质、心理、社会、理想和反思。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维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和确定期待。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3个阶段:生理(8m~3y)、社会(3~14y)、心理(14~24)。

              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处境地位决定,它是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与其自我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地位身份,它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处境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处境身份,它是易变的。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在地位身份中,角色就是由身份决定的行为期待。身份的特点包括客观、主观、多重、稳定、契约。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是一种高级需求,包括对成就、优势与自信获得欲望;以及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自尊涉及到:个体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影响自尊的因素包括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第3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1单元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人际知觉)以及对自己(自我知觉)的知觉,对行为原因的知觉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社会知觉过程实际上是社会认知过程。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认知者的经验、动机与兴趣和情绪。而经验可以用图式来解释,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图式的主要作用包括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影响自我知觉和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而人往往是经验主义的,过去的经验会对其未来认识事物的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

      第2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印象形成的效应包括首因/近因(第一印象)效应、光环/晕轮(以偏概全)效应和刻板印象(社会适应)。而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会对对象的信息进行整合,主要有加法、平均、加权平均和中心品质四种模式。

              印象管理/整饰,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成功的印象管理的基础,是正确理解情境,正确理解他人,正确理解自身的状态,正确理解自己承担角色的社会期待。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其常见的管理策略有: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仪表服饰)、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是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以及投人所好。

              印象管理与印象形成的区别是:对认知者来说,印象形成是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而印象管理是信息输出,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过程施加影响。

      第3单元 归因

              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行为原因包括内因与外因、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作出变化的预测;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有一个著名的控制点理论,他认为人分为外控者和内控者。

              个体归因时往往因遵循以下主要原则:不变性、折扣、协变(三维理论:刺激客体、行为主体、背景),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信息,如果三者都很高,那就可能做出外部原因的归因,反之则作出内部原因的归因。影响归因的因素包括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观察位置和时间因素。

    第4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1单元 社会动机概述

              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人得动机过程是指人得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然后产生新的需要。社会动机的功能包括激活、指向、维持与调节。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强度过低或者过高均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

      第2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

              人的社会动机主要是社会学习的结果,个体的社会动机与他所处的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社会动机主要有以下5种:

              1)亲合动机:亲合起源于依恋,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合即合群,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亲合的作用包括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窘境。而影响亲合的因素包括情境因素、情绪因素、出生顺序等。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而高焦虑者的亲合倾向更低。

              2)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它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成就动机对个体的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社会高度发展有很强的重要性。而成就与抱负息息相关,个体的抱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的强弱,而抱负水平是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同时抱负水平与个体以往的成败水平也有正比关系。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包括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而在培养儿童成就动机是应注意家庭教养方式(自律、和谐、劝告)和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追求成功和成就)。

              3)权力动机:个体都有影响或控制他人其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满足这类需要的心理倾向具有动力性质,而权力欲或权力动机就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权力动机有消极(害怕失去)和积极(竭力谋求)两种,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主要是社会控制的需求(社会生活中的优势地位会使得个体有安全感)和对无能的恐惧(出身卑微的人在获得机会后更容易疯狂地追求权力地位和影响力)两个因素。

              4)侵犯动机:简称侵犯,也称攻击行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由伤害行为(言语身体伤害)、侵犯动机(主观意图,也是直接原因)、社会评价(亲社会或反社会以及二者之间)三方面因素构成。侵犯的原因有本能论(性本能、生存本能)、挫折-侵犯学说(侵犯强度和惩罚、挫折有直接关系)和社会学习论(学习是侵犯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过学习可以习得侵犯或消除侵犯,侵犯的学习机制是联想、强化和模仿)三种观点。而侵犯的影响因素包括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社会角色与群体、大众传媒影响等5个因素。

              5)利他动机: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不期待回报,这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利他的原因有社会生物学和社会规范论两种观点。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外部因素、利他者心理特征、利他技能三类,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时间压力、理他对象的特点(与利他者相似、未伤害过利他者的人、有吸引力),利他者的心理特征包括心境、内疚、人格(社会责任感、移情、自我监控)。

      第3单元 社交情绪

              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基本的社交情绪包括:

              1)社交焦虑: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社交焦虑是仅次于抑郁和酗酒外,第三大危害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

              2)嫉妒:与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嫉妒具有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

              3)羞耻: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认为自己对事情无能为力,。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过多或过少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

              4)内疚: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健康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报警器”,是人类良心的情绪“内核”,会提醒我们照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调整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过少或过多都是不健康的。特别是过多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毒药”,会使个体长期生活在压力、紧张和痛苦中。

    第5节 态度

      第1单元 态度形成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它具有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态度的成分一般包括认知(Cognition)、情感(Affection)、行为倾向(Behavior)3个部分,一般地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取向,态度含有行为的倾向性,而二者的关系却比较复杂,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个体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还受情境、认知因素,甚至是过去的经验与行为的影响。态度包括工具、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知4动能,具有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5个属性。态度通过依从、认同、内化来形成。

              态度与价值观有根本的不同,首先价值观与态度相比,更抽象和一般,更稳定和持久,更不容易转变。其次,价值观不像态度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对象,也没有直接的行为行为意义。它对行为的作用是直接的,价值观通过影响态度而最终影响行为。

      第2单元 态度转变

              态度转变设计4个方面的要素,并且每个方面也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1)传递者/说服者:威信、立场、意图、吸引力

              2)沟通信息:信息诧异、畏惧、信息倾向性、信息的提供方式

              3)目标/接受者: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人格、个体的心理倾向

              4)情境:预先警告、分心、重复

              态度转变理论主要有3个:

              1)海德的平衡理论:在人们的态度系统中存在某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如果出现不平衡,则倾向于朝平衡转化

              2)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个体关于自我、环境和态度对象都有许多的认知因素,当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的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失调认知对个体意义越大。失调的认知成分多于协调的认知成分,则认知失调的程度越大。

                   消除、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

                   1.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使两方面的认知因素协调

                   2.引入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改变原有的不协调关系

                   3.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3)社会交换论:决定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转变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

      第3单元 态度测量

              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测谎仪)等。

    第6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1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播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大众沟通/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中介的信息交流过程。沟通的结构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者、反馈、障碍、背景等7个要素组成。沟通

  • 长大是最好的结局

    作者:明月出天山 发布时间:2021-06-07 01:45:22

    手稿

    2019年,英国《卫报》的一则消息吸引了我的注意:专门从事文艺手稿复刻的法国SP Books出版社发行了J•M•巴里爵士1911年的《彼得•潘》小说手稿,让读者有机会得见作者的笔迹和这个故事较为早期的样貌。

    SP Books出版的《彼得•潘》手稿,售价160欧元,限量发行1000册

    这份282页的手稿总体看来干净流畅,没有大篇幅的删改,但清晰可见作者为照顾观众的感受对彼得•潘性格所做的调整。据SP Books的编辑杰西卡•内尔森对《卫报》介绍,与修改前的版本相比,原稿中的彼得更加“暗黑”,“更加残酷”。巴里爵士删除了一些彼得的某些言辞,使其少了几分“精灵感”,显得更有“人性”,更易被人接受。例如,在小说的结尾,温蒂问起小钉铛时,彼得表示自己已经把小钉铛忘了。在我们看到的版本中,彼得显得很无辜,但在原稿中,他的语气明显对小钉铛不屑一顾。

    《彼得•潘》的故事于1904年首次作为戏剧进入观众视野,1911年作为小说正式出版。从剧本到小说,作者对这个故事先后经历了数次修改,书名也几经变化。1911年出版的小说原名并非《彼得•潘》,而是《彼得•潘与温蒂》。虽然小说中有关温蒂的内容并未增加,但书名将男女主角一并列出,将温蒂放到了她应处的位置,也许更能反映作者的本意。纵观全书,温蒂是绝对的第一女主角。甚至可以说,这个故事本身就是温蒂的故事。那么,就让我们来仔细地认识一下彼得和温蒂吧。

    彼得

    潘:人的名字,神的姓氏

    1897年,已是知名作家的J•M•巴里先生在伦敦的肯辛顿公园结识了三个小男孩——乔治、约翰(又名杰克)和还在襁褓中的彼得。他们是卢埃林-戴维斯家的孩子,每天都由保姆带着,到肯辛顿公园来玩。身为作家的巴里先生虽然看上去严肃,古里古怪地挑着眉,又好笑又有点吓人,他的言语有些尖酸,但他总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精灵、仙子、人鱼,这些在孩子们眼中可太有趣了。很快,巴里先生就与孩子们成为了朋友。

    一天,巴里爵士为了揶揄两个自大的男孩子,就对他们说,婴儿车中的彼得虽是个小婴儿,却会飞,只是彼得飞的时候你们在睡觉,没看到而已。两个孩子不敢相信。巴里爵士继续说,每个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都会飞,只是长大了就忘了怎么飞。这便是会飞的男孩彼得的雏形。

    在这之后,戴维斯家又迎来了两个孩子——迈克尔和尼古拉斯。巴里先生与戴维斯家的关系更近,常到戴维斯家做客,跟孩子们一起编故事。他也与孩子们的母亲希尔维娅成为至交。虽然戴维斯家的父亲亚瑟一直因为孩子们将巴里先生视为精神上的父亲而感到不悦,但巴里爵士依然成了这个家庭最亲密的朋友。他还邀请戴维斯一家到自己的黑湖别墅去玩。男孩们在郊外的林间湖畔扮成印第安人去打猎、玩海盗游戏、用树枝搭小棚子,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在黑湖别墅,巴里爵士拍下了孩子们游戏时的照片,并制作成了两本《黑湖岛漂流男孩影集》,一本送给了孩子们的父亲亚瑟(后来被亚瑟遗失在了火车上),另一本现藏于耶鲁大学图书馆。孩子们的父母先后于1907年和1910年去世,巴里爵士成为五个孩子的监护人之一,尽心尽力抚养他们长大。

    虽然巴里爵士没有自己的孩子,但与戴维斯家五个孩子长期的相伴,给了巴里先生灵感创作出了彼得•潘的故事。书中对舒适温馨的家庭生活、热烈有趣的游戏场面和孩童性格的描写生动异常。读过《彼得•潘》的朋友一定也发现了,彼得和书中温蒂的父亲(乔治)和两个弟弟(约翰和迈克尔)的名字全都是戴维斯家男孩的名字。虽然现实人物与书中人物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戴维斯家的男孩们的确可以说是彼得•潘的原型,他们可爱顽皮、热爱冒险游戏,但也脆弱甜蜜、令人心疼。书中的彼得•潘在梦幻岛时常在梦中哭醒,需要温蒂安慰才能继续入睡,这一细节实际上也源自戴维斯家排行第四的迈克尔小时候经常受恶梦侵扰的事实。

    然而彼得•潘毕竟不是戴维斯男孩在文学中的映像。假如我们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就会发现,彼得•潘在精神层面的底色其实是作者赋予的,我们也将由此找到故事中的彼得•潘“讨厌所有的母亲”,以及“不愿长大”的现实原因。

    J•M•巴里生于苏格兰,家中兄弟姐妹很多。巴里先生的母亲最偏爱他的二哥大卫,可大卫在14岁生日的前一天滑冰时意外离世。巴里先生的母亲伤心欲绝,久久无法从失去爱子的痛苦中走出来。当时六岁的詹姆斯•巴里不希望妈妈如此难过,便穿上大卫的衣服,扮成哥哥的样子来安慰母亲。从这时起,他的母亲才真正注意到了他,将他抱在膝头,给他讲故事。“可我从未取代过哥哥的位置。我将长成一个男人,但在母亲心中,大卫永远13岁,永远不会长大。”巴里爵士在笔记中这样写道。

    这段令人心碎的童年经历后来在关于J•M•巴里爵士的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呈现。也许读者们还记得,故事中的彼得•潘憎恨自己的母亲,因为他小时候飞出去玩,忘了回家,可当他终于想起回家时,发现母亲已经关上了儿童房的窗户。他在窗外看见,原本属于他的小床上,正躺着一个小宝宝。母亲已经有了新的孩子,彼得便决定再也不回去了,并且他开始讨厌所有的母亲。也许这样的安排,便是作者对那份极度渴望,却从未真正得到过的母爱的报复吧。

    奇特的是,也许年幼的巴里想要取代哥哥的愿望太强烈,他在14岁时真的停止了发育,他的身高停留在1米61,到24岁才开始刮胡子。在生理和心理上,他就这样卡在了一个孤绝之地,这当然给了他写作的独特视角,但在个人生活中,也令他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沮丧。他在日记中写道:“写完《彼得•潘》很久之后,我才体会到了这部作品的真正意义。我急切地想要长大,却做不到。” 在故事中,彼得“不愿长大(wouldn’t grow up)”;在现实中,作者“不能长大(couldn’t grow up)”。

    有了上面的两个层次,彼得•潘的形象其实已经很丰富了。但在此之上,他还有超越普通的人类男孩之处。他名字中的“潘”,即是希腊神话中的潘神,提示了彼得的非凡。潘神又名牧神,本就是山林自然之神。有了这个名字的加持,彼得•潘便具有了某种神力,使他的“永不长大”成为可能,同时象征着自然的天性、快乐和永恒的童年。

    巧合的是,希腊神话中的潘神身边常有宁芙相伴。而宁芙亦是自然幻化的精灵,这让人不难联想到彼得身边忠诚的精灵小钉铛。潘神半人半羊的身份,也许遥遥呼应了作者半是男孩,半是男人的现实。而有关潘神的身世,流传最广的版本便是潘神的母亲生下这个半人半羊的孩子之后,惊恐万分,竟抛下他一走了之。如此看来,彼得•潘这三个字,实在与“母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温蒂与梦幻岛

    彼得•潘的形象光芒耀眼。与之相比,温蒂只是伦敦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中普通的人类女孩,但整个故事却是围绕温蒂展开的。

    小说甫一开篇,便讲述了温蒂两岁时,在花园摘了一朵花送给她妈妈,而妈妈随口叹出的一句话令她意识到自己终将长大,于是引出了那句著名的“两岁是结束的开始”。虽然父亲从未直接要求温蒂长大,但父亲在“喝药比赛”中,要求男孩们“像个男子汉的样”。“长大”,是外界对温蒂的要求,是一件不可违抗的客观事实。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她不断地感受到了“必须长大”的压力,虽然没有像两个弟弟一样大喊“我不!我不!”,但她的内心一定是非常挣扎的。

    温蒂就是在这个时候遇到彼得的。当她面对身量和心智都与自己差不多的彼得•潘,并发现这个男孩可以永远不长大的时候,也许本能地意识到,这正是她此刻最需要的——对抗长大的力量。彼得口中的仙子、人鱼在温蒂听来都极具吸引力。虽然她完全没有想清楚后果,但有一点她很清楚:飞向梦幻岛,她便不必长大。

    所以,当彼得试探性地向她发出邀请,请她去梦幻岛给走失的男孩们讲故事的时候,温蒂虽然也有犹豫,但随后便说,“这样的故事我知道很多呢。”这句话让彼得打定主意要带她走。作者在此特别点出:这下温蒂也无法否认,在这件事上,是她主动的。

    的确如此,小说中的温蒂是个既浪漫又现实的女孩,无论是看似冲动地飞向梦幻岛,还是最后离开梦幻岛,回归现实生活,都是她自己做的决定。但梦幻岛之旅显然不是一个女孩爱上了一个男孩,随后与之私奔那样简单的故事。

    此时的温蒂在心理上已经表现出了很多的女性特质。而彼得对性别是完全无意识的。他对亲吻一类的事一无所知,对小钉铛和虎百合公主倾注在自己身上的某种情愫感到莫名其妙,他曾对温蒂说“小钉铛和虎百合好像总想当我的什么人,不过肯定不是当我妈妈。”

    对彼得来说,温蒂的确更像个妈妈。她可以为他和走失的男孩缝补衣服、照顾他们睡觉吃药。除此之外,温蒂还能给他们讲故事。梦幻岛上的其他男孩也像彼得一样,喜欢温蒂,甚至崇拜温蒂,认为“一个女孩子比二十个男孩子加起来还有用呢”。但他们只是乐于接受温蒂在生活上对他们的照顾和在精神上对他们的指引。

    如果我们再看一看梦幻岛上其他的人物设定,就会发现,不论是小钉铛,还是虎百合公主,包括美人鱼,甚至那只漂在水上孵蛋的永无鸟,无一例外地都是女性形象。梦幻岛上唯一的一群男人,是虎克船长和他的手下们。然而在巴里先生的第一稿剧本中,根本没有虎克船长这个角色。只是在排戏阶段,剧场工作人员发现在第四幕结束后,布景需要从梦幻岛换成达令家,用时较长,所以需要在幕前增加一些情节吸引观众的注意,为换景争取时间。巴里先生这才增加了虎克船长和海盗船的章节。而且写成之后,巴里先生的第一反应是找一位女演员来演虎克船长,仿佛他根本不希望任何男性出现在梦幻岛。最终,还是第一任达令先生的扮演者说服了J•M•巴里爵士,让他同意由自己同时扮演达令先生和虎克船长两个角色。后来,在《彼得•潘》的戏剧演出中,J•M•巴里爵士都会加上一条指示:达令先生和虎克船长要由同一位演员来扮演。而作者对虎克船长的设定也很奇怪,他存在的意义仅仅是彼得•潘对手。彼得不在岛上的时候,他和海盗们都处于休眠状态。与同是成年男子的达令先生相比,虎克船长显得像个工具人。这一对人物的比较我稍后再详述。

    关于梦幻岛是什么,书中说那并不是某个特定的地方,而是存在于孩子们脑中的世界。每个孩子的梦幻岛都不同,而且随时变化着。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这个梦幻岛上设定了很多的女性角色和毫无性别意识的男孩,外加一个工具人虎克船长,但就是找不出一个真正的成年男人的形象呢?

    这是因为整个梦幻岛其实是温蒂的精神世界,是她的童年。

    她的女性意识已经开始形成,小钉铛、虎百合公主、美人鱼这些性别特征明显的人物都可以看作是这种意识的形象化投射。温蒂在现实生活中对男孩十分熟悉,所以男孩们也在她的精神世界中。而温蒂身为一个小女孩,对成年男性唯一的认识也许就是自己的父亲,她对父亲虽然熟悉,却远谈不上理解。所以她在精神世界中是无法投射出一个真正的男人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加入虎克船长这个新人物时,作者下意识地想要找女演员来扮演。

    正如前面所说,由于面临着长大的压力,温蒂自主决定来到这个精神世界,其实是来解决问题的,就像儿童喜欢通过游戏来模拟现实,通过模拟现实来纾解情绪一样。仔细想来,温蒂的梦幻岛上的一切都有一种模拟现实的意味。孩子们假装吃饭、假装喝药、假装一圈一圈地玩追逐游戏,彼得和温蒂假装扮演爸爸妈妈,其他男孩则扮演他们的孩子。还有他们位于地下的家和为每个人量身定做的树洞通道,都充满了儿童日常游戏的痕迹。这也许是温蒂在对要不要长大做出抉择之际,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仔细地审视自己的童年。

    如果说梦幻岛就是温蒂的精神世界,那么彼得又是谁呢?

    从心理层面说,彼得也是温蒂的一部分,他是温蒂心中童年的象征。

    在小说中,温蒂跟妈妈谈起彼得时说过,“彼得就我这么大,身量和心智都跟我一样大。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反正我就是知道。” 而彼得的名字,也是在达令太太整理温蒂心思时发现的。温蒂还说过,彼得有时会在夜里来找她,在她床脚吹笛子,只是她一次都没有醒过来。也就是说,在见到彼得之前,彼得已经存在于她的心中了。她喜欢彼得,甚至是还没见到就喜欢他了,可以理解为她喜欢、依恋童年的那部分自己。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梦幻岛上的所有女性角色都喜欢彼得,因为其实她们都是温蒂自我的投射。

    至于为什么温蒂心中的童年是个男孩子的形象,我也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我可以从两个方面提供一些参考:第一,Wendy这个名字在英国本是个男孩的名字,在《彼得•潘》的戏剧引起轰动后,它才成为受到热捧的女孩名字。第二,在戏剧《彼得•潘》诞生的年代,作者一直坚持由女演员来扮演彼得。不论是选择男孩的名字来命名女主角,还是请女演员来扮演男主角,我想作者一直在试图淡化男女主角在儿童时期的性别上的差异。也许在他看来,作为孩童的他们本就没有什么差异。

    这个故事中,孩童真正的对立面是成人,或者说成长。在现实中,温蒂承受着来自父亲的压力;在梦幻岛,彼得•潘与虎克船长的厮杀则要激烈得多。假如温蒂和彼得其实是一个人的话,那么达令先生和虎克船长其实也是同一人,即虎克船长是父亲在温蒂精神世界中的投射。这两人有很多共同点,例如他们都非常注重仪态,虎克船长在梦幻岛总是一副贵族气派,达令先生则非常在意他的社交圈对自己家庭的评价。他之所以对家里勤勤恳恳的狗保姆娜娜十分看不惯,正是因为他认为让狗来当保姆十分不体面。而家里的三个孩子目睹了父亲粗暴地将无辜的娜娜拖出儿童房的一幕,都非常伤心。也许这正是当晚孩子们离开家,飞向梦幻岛的动因。

    彼得•潘与虎克船长的那场大战,自然是以虎克船长被鳄鱼吞没为结局。而那条对虎克船长穷追不舍的滴答鳄鱼,则早已成为一个关于时间的经典隐喻。大人终于被时间打败。可温蒂却决定要回家了。因为梦幻岛无法为她提供出路,并且她发现自己已经开始遗忘,她记不清爸爸妈妈,也记不清自己为什么来梦幻岛。她也终于意识到,彼得之所以能够永不长大,就是因为他把过去都忘了,忘记了伤痛,也忘记了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如果温蒂继续留在这里,她是不是也会忘记一切?然而她想要记住,她决定长大。

    在孩子们回到家与父母相拥而泣的幸福场景中,作者借着窗外的彼得写道:“他拥有过无数别的孩子无法想象的欢乐,可是此刻,他透过窗户看到的,是一种他永远无法拥有的幸福。”

    长大,是最好的结局

    《温蒂长大了》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我记得我翻译这一章的时候,委实趴在桌上哭得不能自已。我为那些曾经御风而行,最终泯然众人的小男孩而哭;我为已为人母的温蒂面对彼得时的那份尴尬和惭愧而哭;我为温蒂目送自己的女儿跟随彼得飞往梦幻岛而哭。我哭,因为终将失落的童年,因为日渐沉重的肉身,因为留不住的光阴。

    今天,我想起这些还是会热泪盈眶。但当我想起巴里先生的人生故事,想到他借着彼得说出的那句话,不禁猜测,也许巴里爵士如此结局是想告诉我们:长大,是最好的结局,变老,是天大的福气。

    J•M•巴里爵士生前将《彼得•潘》的版权赠予了伦敦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一直到今天,世界上每卖出一本《彼得•潘》,都会帮助到那些生病的孩子。也许,《彼得•潘》开篇的那一句“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其实是巴里爵士对所有孩子的祝福吧。愿所有的孩子都平安长大。

    亲爱的巴里爵士,也许您早已化作天上的星星,就像您笔下的星星一样,遥遥地看着这世界。愿您再来时,有一个深爱您的妈妈。

    (本文载于“读小库”微信公众号,文字略有改动)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内涵好书(411+)
  • 五星好评(660+)
  • 图文清晰(504+)
  • 体验好(505+)
  • 强烈推荐(433+)
  • 字体合适(565+)
  • 赚了(260+)
  • 无盗版(545+)
  • 无广告(449+)
  • 情节曲折(223+)
  • 无多页(206+)
  • 排版满分(564+)
  • 还行吧(635+)

下载评价

  • 网友 康***溪: ( 2024-12-25 09:04:13 )

    强烈推荐!!!

  • 网友 戈***玉: ( 2024-12-12 14:36:15 )

    特别棒

  • 网友 陈***秋: ( 2024-12-18 19:19:47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宫***凡: ( 2024-12-26 09:14:29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索***宸: ( 2025-01-06 09:53:24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孔***旋: ( 2024-12-13 08:23:55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家***丝: ( 2024-12-17 05:31:57 )

    好6666666

  • 网友 苍***如: ( 2024-12-19 08:18:37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居***南: ( 2024-12-24 02:26:08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