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学 (美)罗伯特·格鲁什科 编 王晓光 等 译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信息组织学 (美)罗伯特·格鲁什科 编 王晓光 等 译精美图片
》信息组织学 (美)罗伯特·格鲁什科 编 王晓光 等 译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信息组织学 (美)罗伯特·格鲁什科 编 王晓光 等 译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721134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54.4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1:58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了图书馆学、情报学、认知科学、系统分析以及计算机科学,为学生提供一种比单一学科更为丰富的对信息组织的理解。本书的目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从自身出发,理解何为事物的组织,以及组织资源所依据的原则。本书特别介绍了“组织系统”这一概念,还分析了应用于任意有系统组织的资源的设计决策和利用资源产生的交互的设计模式。


书籍目录:

第一章组织系统的基础

1.1组织规则

1.2"组织系统"的概念

1.2.1"资源"的概念

1.2.2藏品的概念

1.2.3"人为安排"的概念

1.2.4"交互"的概念

1.3组织系统中的设计决策

1.3.1"设计空间"里的组织系统

1.3.2组织什么?

1.3.3为什么要组织它们?

1.3.4组织多少资源?

1.3.5什么时候组织?

1.3.6如何(由谁)组织?

1.4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组织系统中的活动

2.1引言

……


作者介绍:

王晓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自科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科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核心成员。国际iSchool联盟数字人文课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理事、数字人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知识组织委员会委员,《信息资源管理学报》副主编。曾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综合了图书馆学、情报学、认知科学、系统分析以及计算机科学,为学生提供一种比单一学科更为丰富的对信息组织的理解。本书的目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从自身出发,理解何为事物的组织,以及组织资源所依据的原则。本书特别介绍了“组织系统”这一概念,还分析了应用于任意有系统组织的资源的设计决策和利用资源产生的交互的设计模式。


精彩短评:

  • 作者:ysn 发布时间:2010-03-31 20:06:45

    不错

  • 作者:海城王俊涛 发布时间:2023-06-13 09:20:37

    写的很好。

  • 作者:杨迪 发布时间:2022-12-13 08:10:56

    【有剧透】皮囊之下,你我并无区别。又是一次全未知的情况下开启的阅读。刚开始看到一次次猎捕,以为是什么邪恶集团。突然发现是外星来客,给足了惊喜。遗憾在于后期走向平淡,她被伤害,她些许动心,她开始行善,她走向归途。

  • 作者:青狐蛮妖 发布时间:2023-10-02 11:47:07

    难怪猫是老鼠的死对头,从十二生肖的起源这里就结下了梁子。

  • 作者:枯木鳴鵙 发布时间:2022-08-07 10:59:43

    每个新篇章都有新元素带来新鲜感和不变的快乐,BW热血男主有着细腻的内心,BW2的设定更让人耳目一新(不强行发糖这点也有点意思),连作为配角的不良蛙,不,帅哥的表现都让人可圈可点,真有你的。

  • 作者:Seki 发布时间:2014-01-10 17:40:37

    用劳动分工,损失趋避,供需,道德风险,诱因,取舍,信息对称,跨期选择,泡沫,博弈论来探讨婚姻中的繁琐家务,夫妻相处,孩子教育问题还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推荐。


深度书评:

  • 为什么有些人,到了30岁就死了呢?

    作者:梁翌 发布时间:2020-05-25 17:33:03

    为什么有些人到了30岁就死了呢?生活进入一个循规蹈矩、近乎静止的阶段,做什么都没有激情,过一天算一天。而很多企业,也是35岁之后的人都不招了?这背后有啥理性原因?

    因为很多人,到了30岁,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不需要学习了。企业不招35岁之后的人,是因为他们跨过了这个年纪,就代表着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多了,就无法专注于工作、专注于学习,无法提供应有的价值,工资要求又高,性价比相对较低。

    这本书,其实是一本讲怎么冲破生活的苟且,成为一个成功者(世俗意义)的图书。作者九边,号称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拥有金融、技术、历史背景。

    知道这个作者,是因为一个朋友的推荐。当时记得是跟她讨论郭建龙,那时候刚看完郭建龙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我说很难得见到这样的作者,居然能够从历代王朝的财政收支这个角度,去梳理出中国王朝的更迭起伏的深层根由。明明是很枯燥复杂的话题,在他笔下却能这样简单易懂,生动好读。

    朋友马上推荐了九边,说他是一位写印度的博主,文风很直男,我估计会喜欢(这是啥理论),然后立马发了三四篇这位博主的文章给我。说实话,我刚看到印度那几篇文章,其实没有太多的感觉,就是觉得写得还是简单了点,大白话了点,鸡零狗碎的。然后搜了搜当当网,发现他写过一本《向上生长》。这名字,一看就觉得很鸡汤,跟他的日常发表话题不太对得上。便失去兴趣,放在一边了。前几天,不知道怎么鬼使神差的,又翻开这本书。一看发现,哎,不错哎,讲的都是大实话,打破了我对励志书都是骗子书的固有偏见。

    图书的内容呢,还是围绕怎么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来写的。这个成功,就是世俗意义的成功,有钱、有闲、不被割韭菜,可以舒服过日子。怎么做呢?必须自己很厉害。

    那么怎样变得很厉害呢?

    首先,你得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我们都有过这样那样的中二梦,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干啥啥都成,天下人都爱我(我小时候还幻想过自己是某国的公主呢)。而事实上,我们都是90%以上都是普通人,而且我们大部人还都又懒又笨。

    承认了这一点之后,你才能找对成功的路径。其实途径很简单,就是不停地学习,下笨功夫,努力去学习。当你的学习达到一定数量,就会发生质变。这就是普通人进阶大神的不二秘诀。你想考大学,很简单,把老师布置的题目,把教科书里的习题全都做了,一遍一遍的,只要你都会做了,基本上你就能考上大学本科。你想成为码农,可以,先写上一万行的代码,达不到这个数字,就不要说后面的计划了。

    好好学习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不好,做什么都有气无力,有心无力。这就要求大家要规律生活,规律运动。怎么运动呢,依然是那个方法,定一个小目标,然后不断地坚持。前提有了,方法有了,目标有了,不断地坚持,30天,1年,5年,最后你一定能成就不凡。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许多陷阱,尤其在如今这个年代,娱乐手段太多了。看剧,刷抖音,打游戏,堪称时间三大杀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你的时间用在这里,那么用在学习,用在成就人生方面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这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很喜欢看电视剧,基本上所有高分的电视剧我都看过了。看剧的结果是让我一事无成,什么都没获得。这些都是人们制造出来的精神鸦片,对你成就人生毫无帮助。

    意识到这些诱惑,就一定要让自己摆脱出来。娱乐是很爽的,学习是痛苦的,为什么呢?因为娱乐不费脑子,不是输出能量,人在走这条路就很轻松,因为这是走下坡路,是自然趋势。而学习是上坡路,上坡路自然费力气,但是想成功,就得往上走,就得费力,没有别的捷径。

    你可能会扯,我长得又不好看,又没有有钱的爹妈,怎么跟人家比啊。作者表示,你不需要跟那些人比,你只需要跟你差不多背景的人比就好了。等你把跟你差不多的人都pk下去之后,你就会发现不需要跟能拼爹妈的人比了,一来你比不了,二来此时的你已经比大多数人优秀,不需要比了。

    你可能又会扯,成功还是要考虑大环境的。但是作者认为,所谓的阶层固化,是发生在发达国家的社会里。我们距离那个层次,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你如果现在不去拼,等真的发展到那个阶段,那就想拼都拼不了了。而如今是拼搏的最好时间,因为互联网大发展,算是科技的一个突破,只有科技突破,才能够打破阶层固化,进行一个阶级实力大洗牌。如今这个时期,互联网发展已经有一定时间了,但还算未完全脱离野蛮生长的阶段。

    这本书谈论的成功就是世俗意义的成功,怎么转到更多钱,过更好的生活。赚钱的方法就是利用复利,存到更多钱。怎么利用复利赚钱,这不是他的研究范畴,但是提到一个陷阱,就是奢侈品诱惑。很多人穷人,在奢侈品上投入过多,导致生活陷入贫困。而跟富人相比,穷人为奢侈品付出的比例会大得吓人。所以,普通人想成功呀,还是克制下对奢侈品,对所谓精致生活的追求吧,关注功能,远离消费主义陷阱。

    归根到底,这本书主要还是讲自我提升、自我成功的力量和路径的。很多人到了三十岁就死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学够了,可以依靠存量知识去和实际搏斗了。但是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后浪总是在冲击着前浪,新技术不断涌现。大脑这个东西,不进则退。你不持续输入信息,你的脑子也从此就慢慢废了。你不学习,就真的要成为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了。

    可能我鸡汤书看得还是少了,感觉这类主题和说辞应该不少见。但是这个作者胜在,他拥有金融、技术和历史背景,且全世界到处去,感觉阅读量很大,能够将很多发生在世界以及历史上的案例娓娓道来,深入简出,听着很合逻辑。而且他从前跟我们一样,也是个很普通的人,他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悟,来写成这本书的,所以对我们这些普通人,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很值得大学里的同学阅读。但也有些缺点,讲得稍微有点笼统,一概而过,有点侃大山的感觉,不知道选一个主题,让他深入来展开讲,会是如何,有点期待。

    以下为文摘和笔记

    ◆ 为什么要学习及如何学习

    >> 有个定律叫热力学第二定律。说的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不持续输入能量都是死路一条。比如一个炉子里不添加柴火,人不吃饭,绿洲没有雨水,系统会迅速坍塌,最后会变成一种稳定的低活跃状态,灰烬,死亡,沙漠。所有系统都有一种自毁趋势,往“熄灭”或者“圆寂”方向发展。这个趋势,就叫“熵增”。

    >> 为了维持系统,需要持续地输入能量,这种持续输入的能量我们就叫“负熵流”,柴火,食物,阳光,都是负熵流。

    >> 这种持续输入的能量,除了物质,还有信息,如果系统里不持续输入信息,也会变成灰烬。很多人经常的表现是“三十岁之后就死了”,不再接受新信息,不再接受新挑战,以为自己懂了。

    >> 任何系统或者人都非常容易走上这条路,因为走下坡路、自毁、“熵增”,都是自然趋势。

    >>对于成年人来说,持续输入的信息就是知识。

    >> 一般情况下,知识有两种,一类知识是实践型的,也就是书籍里没有的,或者书籍里有但是不容易找到的。

    >> 商人在这一点上非常明显,他们可能看书并不是很多,但是一直在解决各种难题,一直在实践中持续学习和思考,时间长了就变得非常不得了。

    >> 是对于99%的人来说,他们进入一个新环境半年之后就稳定了,基本没什么新的知识摄入。

    >> 另一类知识就是书本上的知识。书本上的知识一般用处比较小,但是当一个人的知识大规模地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出现“涌现”效应。一个人在读每本书的过程中,都会有个消化阶段,也就是说怎么让这些知识在脑子里溜达一圈,吸收一下。我的方法就是把收获的新知识发一条微博,再加进去一点之前学习到的东西。这个过程坚持下来,就会对之前读过的书有个记录,也吸收了一遍刚学的知识,同时练习了文笔。因为人的大脑是“关系型数据库”,也就是说你记住的所有东西都依赖我们大脑里已经有的东西。

    >> 碎片化的东西由于缺乏“触点”,和现有知识连不起来,下次想用的时候也想不出来。

    >> 学习本身依赖你积累的知识的规模。你对一件事了解得越多,学得越快。

    ◆ 当你毕业后,如何继续学习

    >> 前段时间马前卒说,他每年都得浏览几千万字,其他自媒体大V也一样,他们写文章都是依靠大量阅读之后创作出来的

    >> 为了克服懒惰的问题,制订学习计划的时候,关键就是每天目标一定要小,跟自己先妥协了。太为难自己,你不为难“他”,“他”才给你干活。是的,你体内住着一个你根本不了解的人,你得跟“他”多沟通。

    >> 为了让自己坚持学习,你要奖励自己。当你持续多长时间搞定一件事之后,你要给自己适当的奖励,

    >> 大脑会给习惯性的动作修“高速公路”。神经学认为,经常重复某些动作会改变神经结构,变得更加熟练而且难以改掉。

    >> 最关键的是你要先把整体知识框架搭起来,然后再看专题方面的书。一点一点地填充那个整体知识框架,你的知识就丰富了。

    >> 其实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看完什么东西之后就随手写点心得,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即可。你会发现越写越利索,而且对思维的训练也非常厉害,能够让知识条理化,让大脑清晰化。而且随着时间的叠加,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 对信息的认知和记忆也是这样,当你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对一件事的描述之后,这件事就彻底固化在你脑子里了,想出错都难。

    ◆ 厉害的人的工作和学习心得

    >> 通过玩游戏,能够让你明白,设计游戏的人都是高级心理学专家。

    >> 让他培养下小孩对数学的爱好。他说这个太容易培养了,其实就是让孩子不断地练习、进阶、挑战,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小孩随机奖励,这就跟玩游戏似的,通过这种方法小孩很快就爱上数学了。

    >> 的能力只有和工具叠加起来,才能形成效果叠加。

    >> 新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技能就是具有不断地使用复杂工具的意识,并且尝试用“工具思维”去解决问题

    >>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精力充沛地忙活到深夜,而很多人到了下午就很累呢?

    ◆ 关于积累、精进、进阶

    >> 最大的误区是,明明是数量不够的问题,因为错误地以为瓶颈在于质量,幻想在不增加数量的前提下,用某种奇技淫巧,偷工减料达到目的。

    >> 数量不够,底子不够厚时,很多事情是做不到的。即使有时看似有捷径,欠的账迟早是要还的。

    >> 他跟我说,人工智能第一法则就是“简单动作确保不能出错,然后逐步迭代,越来越复杂”。我刚开始的时候很慢,慢慢就快了。还有人问,会不会就跟驴拉磨一样,一直在积累量,但是“质”没有突破。

    >> 坚持提供高价值的内容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 我们看现在所有的一切,意义都不大,但是再过五年回过头来,才能发现五年后的自己正是现在你的每一个行为塑造的。

    ◆ 关于记忆、链接的一些思考

    >> 一、大脑非常低效,记性不好,还会自圆其说。这就是大脑的一个毛病:如果想不起来,就开始给你编。所以学习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就是利用笔记的能力。

    >> 三、大脑的神经网络依赖“关系型数据库”,也就是说,所有知识必须链接到已经有的知识,到用的时候才能翻出来,否则就彻底丢失索引找不到了

    >> 通俗来说,让你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是自然趋势,你必须做到能够克制自己的惰性与随心所欲,才能让自己不断地朝好的方向发展。

    >> 人也依赖链接,链接越多,可能性就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越多,会涌现出一些复杂的模式

    >> 中国经济大发展,背后也是史无前例的大基建在助力,铁路、公路把城市都连起来,这也是链接,要想富,先修路,说的就是这事。

    >> 六、提升大脑效率的方法在于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常用链接高速公路化。

    >> 通过反复练习,那部分动作对应的神经细胞便能够“硬链接”了。

    >> 提升大脑效率的另一个层面在于激活更多链接,学习新东西会让人痛苦不堪,需要用意志力克服它。

    >> 大脑在扩张链接过程中遭到人的天性的反制,人的天性并不喜欢大脑扩张链接,因为链接多了要消耗多余的能量,而人体不希望消耗那么多能量。但是更多的链接才会派生出更多的想法,才会更有创造性。

    >>创造,多是建立在知识积累上的。

    ◆ 如何向上跨越阶层

    >> 我写一下自我提升的技巧,怎样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小孩的学习兴趣。

    >> 在这个背景下,你只要稍微努力下,瞬间就可以超过70%的人,而且越早越好,越晚越被动。

    >> 我经常说,我讲逻辑讲人心唯独不讲道德善恶。我想说的是,大家一定要加油,混到前20%去,不然下层的竞争又惨烈又难以获得油水。

    >> 你的真正对手跟你一样“蠢”好不好?!

    >> 社会竞争并不是需要你比所有人都强——绝大部分人又懒又低俗,几年都不进步,所以你稍微努力一些,确保超过全社会60%的人,然后再踏踏实实,干什么事都努力些认真些,多给别人笑脸,少觉得别人欠自己,好好攒钱,就可以超过社会上80%的人,再在这个基础上做得更好一些,进全社会前10%并不难,甚至1%也不难,尤其是对于像大家这样不去看抖音,而是看我的文字的人。

    >> 社会实在是太大了,你觉得有很多竞争者,事实上又没有竞争者,你唯一的竞争者就是你心里那个好逸恶劳的小孩。

    >> 到进了群体的前0.01%,就开始拼父母,拼智商、长相之类了,往往是好几代人的积累在竞争,是否能更进一步,那个大可以不必关心,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自己也决定不了。

    >> 一、大部分人又懒又笨,超越他们并不难。

    >> 二、你并不需要做第一,也不需要做第二,你甚至不需要跟他们竞争。只要超过绝大部分又懒又笨的人,你就可以过上相对较好的生活,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迭代改进。

    >> 接下来该怎么做呢?老问题,先认识你自己。

    >> 可能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绝大部分人不肯承认自己资质平庸,其他各方面也很平庸。一个人不承认自己平庸,会直接导致浪费掉他身上一个最重要的资质:肯下笨功夫。

    >> 背了五千个单词,基本不会有什么用,等到了八千个,效果一下子就出来了,但是60%的人“死”在了起跑线上,剩下30%“死”在了“临界线”之前,只有不到10%的人能突破那条线,拿到回

    >> 要理解事物发展内在逻辑,要学会“不计后果”地去做某件事,不能成天等着回报,看不到回报就迅速懈怠了。人不断向上突破,就是克服基因里固有缺陷的过程。

    >> 相信大家跟我一样,不管做什么事,如果做一段时间,没什么感觉,也不太顺利,就开始怀疑自己没天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你一个普通人,你有啥天赋?一、现在是慢启动阶段,要什么自行车?二、数量都不够,要什么效果?

    >> 整体来说想发财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可以全年无休。

    >> 我认为,这种现象存在,主要是因为,做买卖的和当领导都没有保障,长期过那种太有保障太稳定的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容易残废,我本人的技能就全部依赖大公司,想想离开大公司就心虚。

    >> 二是坚定态度。我以前信过很多负面的信息,觉得这个社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每天都很愤怒。

    >> 后来我买房之后,开始还起了房贷,精神病也就好了。

    >> 我发现混得好的人,一方面知道生意难做,另一方面又坚定态度。

    >> 世界很大,资源很足,最倒霉的事就是被锁在一个视野狭小的范围内,跟太多人一起竞争。

    >> 我写文章,倒是从没想过通过文字在微博、微信上赚到多少钱,不过是有了一些感想,顺便写了几百万字。

    >> 我并不是说大家要去做兼职,而是说大家平时也要留意一下,看看哪些事是有长线收益的,多做有长线收益的事。

    >> 如果你对人生比较迷茫,没有找到方法论,可以像我一样,用笨办法,相信两件事:第一,重复就是力量。第二,欧成效说的,非常有启发:数量堆死质量。

    >> 随着我们能力的提升,“资源边界”一次次地扩展,以前只能靠工资,慢慢地奖金上来了,慢慢地有业余收入了,到后来工资已经不算什么了。

    >> 你是不是能够意识到,很多现在的难题,其实是现在资源边界内解决不了的,如果能突破这个边界,很可能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 富人为什么富?他们的资源边界特别大,很多东西都能给他们提供资源。

    >> 就是人到中年的时候,往往习惯性开始搞自我封闭,不再吸收,不再去扩展,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学不会了。

    >> 导师说他觉得长跑可以让自己精力旺盛,因为他有很多事要做。导师还在网上跟着视频学Python,编写爬虫脚本做研究。除了这些,他还在写一本关于匈奴史的小册子,同时搞一本怎么教小朋友学数学的书。我特别喜欢他这种劲头,一直不服老,忘了年龄,去做新鲜的事,永远都在拓展,永远没有边界,而且他有个逻辑,他说现在人们的寿命变长了,以前只能活到七十岁,他要活到九十多。四十多还年轻的很,有无数机会无数探索的可能,前提是不要搞自我封闭。

    >>如果没有义务教育,你的孩子大概率就是你的翻版,这就叫社会基因。义务教育改变了很多家庭的社会基因,毕竟能跟着牛顿学点基本常识,跟着鲁迅学能对社会和人性有所了解。不再局限于所有知识都来自家长,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

    >> 古代整体遵循的就是一种“进化算法”,一步一步来,每代人中择优培育,如果一个人发达了,大家一起跟着发达。现代社会跟古代相比,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义务教育。

    >> 义务教育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打破“社会基因”。父母知道的东西就那么点,孩子自然难以跟着父母学到知识。

    >> 欧美的国家,富裕的家庭从一开始就买了优质学校的学区房,然后通过优质小学升优质初中,然后是重点中学、重点大学,顺着这样的路径就上去了。

    >> 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社会再演变一些年,到处都会演变成一个个的圈,你进不了这个圈,就做不了某些特定的事。

    >> 穷人购买了奢侈品后确实让他们看上去富有了,但他们随即进入了债务危机。普通人把自己的工资花了,而一些有富人视野的人会把钱攒下来,买那种可以带来流水的东西。能带来流水的东西叫资产,然后花资产带来的钱,因为那个收入算被动收入。

    >> 越厉害的人可以做的事越多,越穷的人可以做的事越少,手里没资源,行动力自然。

    >>一个人要从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才能改变困境。如果一个人一直做消费者,玩别人的游戏,吃别人做的菜,而不是向生产端转进,那就会一直处在一个坑里,永远也别想翻身。你得让别人消费你的东西。

    ◆ “贫穷陷阱”到底是什么

    >> 经济学家们认为,一个人的工资在长期范围内是越来越高的,但工资涨幅是慢慢变小的,直到不涨了,最后退休,这也符合我们的认知。

    >> 通过仔细的计算发现,穷人用于奢侈品开销的比例远远高于富人。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一个是皮质醇,另一个是奢侈品。

    >> 控制人体奖励机制的东西叫多巴胺,这种物质有两个明显的作用,一是让你开心。另一点是增加排尿,一个人开心的时候容易尿急。

    >> 与多巴胺的作用相对,让人体不爽的情绪是由什么物质来控制的呢?有多种物质,不过皮质醇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种。这玩意原本进化出来是为了提升我们的生存概率的。

    >> 对未知动物充满好奇心的基因基本绝种了。人类对没见过的花斑东西都有种本能恐惧,绝大部分人甚至连花斑蝴蝶都有点怕。第三种,部分人不小心进化出了“皮质醇”,让你在危急的情况下顺利逃跑或者操起一根棍子跟老虎玩命。

    >> 皮质醇尽管能让你在危险的时候不至于定在那里,提高了生存效率,但是这种物质也有明显的副作用。最关键的是使得“延迟满足”的能力变弱。

    >> 一般来说,你所有的情绪都是你体内的几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外在体现,多巴胺分泌多的人,一般情绪能好很多,分泌少的人容易得抑郁症,如果再少的话,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 皮质醇和多巴胺一样对人体必不可少,如果确实是处于危险状态,没这个东西可能就死亡了。皮质醇是控制消极情绪的,在皮质醇含量指标过高的情况下,人容易消极提不起斗志。

    >> 我以前觉得那些自怨自艾的人心态有问题,现在看来,很有可能是皮质醇含量指标高一些。激素影响思维,精神状态一直处于高度抑郁状态,自然积极不起来,也没法延迟享受。

    >> 说实话不太好解决,人生最难的事,就是掉到了一个“负反馈”的坑里,越陷越深,想出都出不来。不过如果是短期的那种皮质醇含量指标过高导致的问题并不难解决,多吃香蕉,多锻炼,很快就好起来了。

    >> 奢侈品在不同的群体里,存在不同的用途和价值:在富裕的群体中,他们对奢侈品基本上没有特殊的感觉。 对一部分群体而言,尤其商人、企业的管理者等,奢侈品的价值主要是身份的象征。奢侈品成了一种类似入场券的东西,通过它向别人暗示自己的社会地位。

    >> 奢侈品还有第三种用途是自娱自乐,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用途,这是学界的共识。心理学家早就发现人们对奢侈品的爱好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才形成的,是受社会影响的结果。正是这种长期的洗脑,让一部分人把买奢侈品当成了信仰,所以他们花大价钱买的时候才能获取那种巨大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感觉整个人得到了升华。只有想骗钱的和被人洗脑洗坏了的人才会对奢侈品有特别的兴趣,才会为那东西支付高额溢价。

    >> 贯穿《贫穷的本质》全书的核心思想是“能不能积累到钱是你能不能摆脱困境的关键”。什么是贫穷陷阱——不切实际的奢侈消费就是贫穷陷阱。这会导致你积累不到钱,以至于生活困苦。简单的欲望,只需要放纵就可以实现,而高级的欲望,放纵是实现不了的,需要的是自律和克制。

    ◆ 链接即财富

    >> 一、一定要保持乐观,人有一种奇怪的自我实现的能力,你觉得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它似乎真可以修正,跟你心里的样子越来越像。

    >> 你只有坚持看多,坚信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你才有发自内心的动力去折腾。

    >> 有时候我们太过执着于眼前的那点好处,完全忽略了世界很大,资源很多,经常只需要伸手去够一下就能拿到。

    >> 三、“链接”本身就是财富,如果没从链接中受益,说明你链接的资源不够多。

    >> 2018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个词语是“内卷化”。什么是内卷呢?这个词最早应该是讲中国晚清那种情况的,提出这个概念的人认为欧洲的工业革命一个原因是人工成本太高,因为人少,所以就需要通过机械来代替人力,这便有了持续改进机械的动力,因为有这种持续的动力,最终突破了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我国则不一样,人多,过剩人口导致人力太过便宜,使得以节省人力为目的的技术变迁没法自发出现,也就一直自我锁死在了低层次文明水平上。把这个“内卷化”延伸下,可以理解成一个系统的自我锁死,或者自我封闭,缺乏延伸性,系统不会变得越来越大。一旦放缓或者停滞,很有可能是内部出了问题,会导致组织迅速的坍塌。

    ◆ 掉进坑里如何爬出来

    >> 有个词语,跟“熵增”一样值得我们好好吃透,叫内卷化

    >> 清朝人口太多,人力成本非常低,所以,不管人们做什么,都不需要改进技术,通过增加人力就可以解决。

    >> 如果同样的事情在英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由于人力太贵,作坊主想扩大生产,增加一百个人的花费还不如搞一台机器来解决节省成本的问题。于是英国人开始研究改进机器。

    >> 工业化时代人口才是资源,在工业时代之前的农业社会,人口往往是累赘,因为农业社会对过剩人力的吸收能力极弱,过剩的人力进一步导致人力成本低,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清朝在这种恶性循环的逻辑之下进入了一个循环向下的通道。如果没有外界打破自身的循环,很难突破手工业和农业的“结界”,就像一面无形的玻璃似的,挡在清朝的前边。所谓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文化模式)某一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之后,这种形式便停滞不前,难以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从而把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周而复始地循环。

    担心自己,我现在在公司的定位是技术骨干,但还不算管理层。

    >> 等到黄金年龄一过,如果没有升到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上,绝大部分人迅速进入下行通道,似乎越努力掉得越深。

    >> 首先,解决内卷化陷阱的问题就是注入外界的资源。其次是苏联的援助,在苏联的支持下,我们获得了很多技术。后来,我国加入WTO之后,出现了像大海一样的市场。越来越多的人收入多起来,慢慢地形成了巨大的内需,内需又可以拉动经济。

    >> 一个人要解决内卷化的陷阱难题,是需要外力来帮助的,即需要外界拉一把,也就是我们民间说的贵人。所谓的贵人,其实是比你高出一个段位的人,你的问题在他那里不算什么问题,他可以把你从底层拉上去,当你有能力形成正反馈,你就能在高层次进行良性循环了。

    >> 教育其实是很多人的“贵人”,知识本身就是上帝,可以帮助很多人提高很多层次。

    >> 犹太人这个概念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统概念。也就是说,信仰犹太教,并且母系跟原有的犹太人有血缘关系的,就是犹太人。犹太人里成就高的,往往名字中带有“斯坦”和“伯格”,基本上都是大德意志地区的犹太人,也就是现在的德国和奥地利那一带的犹太人,而其他支系的,普遍成就比较低

    >> 犹太人高成就,其实和德国最早开始搞义务教育是分不开的,他们吃了大德意志地区的教育红利。

    >> 以前一个很厉害的人说,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多尝试,多去面对不确定性。你只有买了彩票才会中奖,你只有去寻宝才有可能碰到宝。运气和变化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就跟进化似的,进化始于自身的基因突变和环境的变化,所以不要太害怕变化,也不要太害怕不确定性。

    >> 迷信。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每一分钱是怎么来的,你想迷信也迷信不起来。运气就是基于不确定性产生的,一般来说,你坐在家里什么也没干,好运很难会从天而降。

    ◆ 是什么让我们变得更强

    >> 最近这几年有研究发现,突然哪天一整天不吃饭,饥饿感可以激活人体早已沉睡多年的应急机制,断食24小时细胞的自噬反应会提高200%,这种反应可以帮助细胞清除代谢的废物,从而起到修复细胞、延缓衰老的作用。这几年间歇性断食风靡全球,也是这个原因。

    >> 有机体,或者说生命体,都有类似的能力,经历小的刺激和压力,使我们恢复过来后更加强大。非生命体则没这个能力,用塔勒布的话说这就是“反脆弱能力”。

    >>塔勒布认为,你缺乏创新精神,是因为你面对的麻烦不够多,如果没麻烦,可以去找点小麻烦。

    >> 为什么企业家厉害,因为企业家是以调动资源解决复杂问题为生,时间长了资源和解决问题的套路会多很多,每次用新办法解决一个新问题,就是一次创新。

    >> 人类往往经历过一轮萧条,或者战争,在那之后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会发生爆发性反弹

    >> 很扎心也很暖心的一件事是,越是艰难时候,在大家都恐慌和绝望的时候,有人完成了逆势向上,困难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是机会。

    >> 因为我们发现了免疫系统才是核心竞争力。

    >> 与上一代相比,下一代的身高及下一代的成就,都在“均值回归”。也就是说父母身高非常高,孩子大概率会向正常状态偏移

    >> 看着你家的孩子一代比一代平庸吗?

    >> 例如,那么厉害的美第奇家族,就是因为后期生不出孩子绝嗣了。欧美几乎所有的家族信托或基金都有个基本条款,就是不准后代随便碰信托或者基因,以防止败家子给败掉了。这些财富通过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尽管孩子可能是个败家子,但是职业经理人可以选拔。

    >>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剩下不普通的人下一代也会向普通人跌落,之所以跌落不明显,是因为他父母给他充钱买了“道具”。

    >> 自己不但普通,而且普通到做什么事情都做得不太好,也不是太坏,完全在68%区间。不过据我观察,很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定位有问题。他们发现,如果你真弄明白了教科书上的那些东西,正好能够考上本科。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做对教科书上面的任何题目,他就达到本科水平了

    >> 90%的孩子智商都差不太多,一个孩子能否考好,关键是他在高中的时候是不是一直在做“有效练习”,也就是有没有把基础的东西练习足够长的时间。

    >> 殊不知,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相互联系的,你掌握不了这些基本的,你就没办法向前走一步,更何况挑战有难度的,你的水平一直就被锁死在基础区。

    >> 如果你连这个“虚拟任务”都完不成,那么就可以初步判断你整体的人生观有问题。没错,确实是你的人生观存在问题,并不是智商存在问题

    >> 让孩子去做难度很高的题,去参加不必要的培训,反而忽略了基础性的东西,最后得不偿失。

    >> 孩子会继承家长的生理基因,长得多少跟家长有点像。此外还继承了家长的社会基因,思考问题的模式也多少有家长思维模式的影子。

    >> 因为我智商一般,所以要笨鸟先飞,不仅先飞,而且要多飞,多重复几次,反而记得更熟;因为我读书不太快,所以要慢慢看,尽管看得慢,但是投入时间量巨大,也能形成规模优势。

    >> 当我们认识到人生唯一能依赖的只有多重复、多练习,心里反而踏实了太多。现在开始专注培养孩子的基本品格,比如做事认真,有始有终,以及刻意练习。很多人不够自信,跟父母太强相关。

    >> 在绝大部分领域,都是在相互拼有效时间的投入量。

    >> 成长就是不断把“训练区”变成“舒适区”的过程,起初很有难度的事情,到最后就会举重若轻。

    >> 人一生有三次妥协:第一次是意识到父母很普通;第二次是意识到自己也很普通;第三次是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原来也很普通。

    ◆ 你需要在生活中加入不确定性

    >>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一个严肃的问题:一个白领三十五岁之后该怎么办?

    >> 一个人的工作技能将会在其毕业五年之后,也就是二十七岁左右的时候,达到巅峰水平。

    >> 人们年轻的时候心无旁骛,专心研究技术,经常通宵达旦专研一个小小的技术细节。但是等到了一定年龄,一个人的琐事就会越来越多

    >> 人们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注意力和精力就跟不上了,很多人的身体状态实在太差,自然干什么都有心无力。

    >> 而是因为他身边的事太多,导致太过分心,以至于没法再像年轻时候那样集中注意力,也没法像年轻人一样集中火力在工作上。

    >>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技术本身就是技术,最酷的东西其实是钱。

    >> 这些话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把每个人变成零件,把每项工作都规范化、流程化,缺了谁系统都能迅速调整收敛并且保证继续运行。

    >> 一、三十五岁以后的人技术能力早就停滞了,或者说毕业五年后技术进步并不明显;

    >> 二、激情开始消退;三、工资非常高,性价比极差;

    >> 四、现在的环境能轻松找到可替代的人;

    >> 五、绝大部分人没法成为领域不可替代的专家;六、小公司学不到核心竞争力,大公司不会让你不可或缺。

    >> 企业雇用你就是为了和你交换价值。如果某一天你无法提供价值,那么你就会被企业解雇。

    >> “人吧,都得迈出去那一步,不然总给自己画圈,觉得自己这不能做,那不敢做。其实唯一让人恐惧的是恐惧本身,跳出去一次今后就不怕再跳了。

    >> 在三十五岁以前,你所选的职业最好所需求的技术是具有普适性的、迁移性的特点的,一定要避免你的技术是为某家企业量身定做的;要有职业的危机感,能够看懂行业的趋势。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 首先要好好锻炼身体。

    >> 这些年每次碰上麻烦事我就记录下来,每次年底复盘的时候,就能发现99%的问题其实自然而然解决了,尽管面对的当时焦躁异常。

    >> 近代心理学研究最前沿的观点认为,所有心理问题本质都是生理问题,可以通过改造体质来解决。

    >> 其次,要主动提前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不确定性。

    >> 做大众传媒类的东西都得有博主自己的特点在里边,不然几乎不会火。这种个人特色,需要你去慢慢挖掘,不可能一上来就有人看,也不可能刚开始做就火。很

    >> 你很难不研究、不琢磨,轻轻松松地把自媒体做得火爆。

    >> 想做火自己的自媒体,就要“卖弄思维”。

    >> 但是一切的前提是你首先得去做某件事。

    ◆ 为什么“丧尸文化”越来越严重

    >> 受丧尸文化影响的人只接受基础的刺激,越来越多的人生活的重心只有玩游戏,犹如僵尸只爱吃脑子。

    >> 受丧尸文化影响的人生活没有高级目标,只有基本需求。社会越稳定,僵尸文化越繁荣。

    >> 社会在稳定之后慢慢就会出现阶级固化,社会阶级固化下来之后,绝大部分人自然也就踏实了,也就不去想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了。

    >> 目标一再调整,慢慢就调整到没目标,过一天算一天了。不求上进才是跨文明的核心文化。

    >> 过日子也一样,最烦的事情无疑是知道了接下来怎么发展,那就使人对生活充满了乏味感。而成熟型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眼能看到头。

    >> 欧美有个好处是把所有事都拿到台面上来,他们并不觉得这事有什么不正常,因为学校从来都没说要按照成绩录取,而是采取一种复杂的综合裁定,

    >> 美国人整体非常分裂,上层阶级是世界上顶尖的,剩下的都是一群伪科学。

    >> 里面讲到美国有一亿人不相信进化论,绝大部分人对知识充满鄙视,被商业广告把脑子洗坏了。

    >> 影射的就是美国在国力达到巅峰后迅速失去了理想,仗也不想打,成天就想着男女之间的卿卿我我

    >> 通过节俭积累,通过冒险获取,而且自我承担责任。

    >> 前不久人们热议西方的“贵族”,其实贵族就是被西方扫入垃圾桶的东西,有些国人还把它视为宝贝。

    >> 焦虑其实不是坏事,说明你积极进取,并且在寻找出路。

    >> 其实身上具备丧尸文化特质的人,大部分都是懒的缘故。

    >> 宏观环境会影响每一个人,但只伤害真正虚弱不堪的人,大部分不行的人往往是没有尝试过,没有努力。

    >> 每次困难和危机来了,从来都是灭一批,重新起来一批,消灭的是那种脆弱不堪的人,起来的全是新强人,真巨头会变得越来越大。

    >> 我们一定要留意语言的力量,话一出口,最先听到的是你自己。不管一个人说了什么话,说的次数多了,首先被说服的就是他自己。

    >> 危机来了并不是谁的财富规模大伤害谁,而是谁脆弱伤害谁。

    >> 其次,要明白宏观形势跟你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大。

    >> 很多成事的人,都是一开始不小心接触到某些项目之后开始做的,没想到竟然慢慢做起来了。

    >> 总之不要怕,想去做什么就去干,动起来,是跟僵尸、病毒斗争的最好办法,焦虑点也没什么。再过一些年,大家就会发现现在真是动手的好时候,种下一棵树,最好是三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 不要偷懒,也不要耍机灵

    >> 总是希望能够把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分享出来,把走过的弯路告诉后边的人。

    >> 做编程到底到了哪个地步才算入门呢?所谓的入门,是你进了一家公司,然后开始给人家干活,并且能够提供合格的交付件,这就算入门了。

    >> 不管在任何企业,厉害的人应该是主动地帮企业改进流程,给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任何能做到提高整体效率、降低成本的人,都是企业的宝贵资产,做程序员也一样

    >> 如果你一行代码都没写过就想当程序员,我觉得你勇气可嘉,不过也可以试试,其实思路是一样的,就是使劲地敲代码

    >> 写代码不需要思想。

    >> 当你把一本书上的例子和习题全部运行完了,这本编程书30%的知识就是你自己的了。

    >> 程序员编码也是有硬指标的,硬指标达不到,你就没办法建立那种神经元之间的硬链接,也就没法做到收放自如。

    >> 他每天写代码,写文章,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每天也跑步一个小时。他说其实编码和写文章这俩事是一回事,你得不断地写,才会有感觉,才不会出错。

    >> 除非你做算法相关的,否则学很高深的数学没太大用,月薪三万以下的编码工作,初中数学水平就够了。

    >> 绝大部分金融领域的高手依赖的是关系网、笔杆子、嘴皮子。

    >> 我认识几个在金融行业做得不错的,他们都是文笔了得,能够下笔千言。

    >> 将来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肯定是海量的,这是因为:代码不是写出来就完事了,海量代码对应的是海量的维护人员、集成人员。

    ◆ 技术才是硬通货

    >> 一、除了部分专业性极强的专业,比如医生和律师,绝大部分人在毕业五年内就开始折腾跟自己专业无关的事。

    >> 大城市房价高主要是有人购买,繁荣赋予了一堆砖头以价值,所以房价高是繁荣本身。

    >> 我们尽量避免自己成为那种一辈子没做过艰难决定,没冒过险的人,就可以了。

    >> 受过教育的成年人思考问题,一定要少用“平均”这个说法,多用“二八定律”

    >> 学习的能力”有两重意思,一是不惧怕学习新东西,二是知道学习曲线,能够顺利抗过学习新知识初期的挫折感。

    >> 好像很多从事金融的人都爱历史,因为我也爱好历史的缘故,认识了一堆从事金融行业的。

    >> 往往基金公司会买一个组合,也就是一堆以往业绩不错的股票,放在那里慢慢涨,跟着大盘自由摇摆,基金公司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找客户买基金之类。有了钱以后什么都好说。

    >> 可能是拜前些年对海归的无底线崇拜,大批在国内考不上好大学的孩子被送到了海外去深造,这些人严重拉低了海归的含金量。

    >> 英联邦的毕业生整体优势非常低,北美的相对较高。英联邦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大家去留学的时候仔细考虑下。

    >> 代码就跟吃剩下的饭一样,放久了就发霉——如果没人维护,产品很快就没法用了

    >> 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经济、金融知识主要对写财经类文章那类人有大的价值,因为那些复杂的金融用语只有在吹牛时候才有用,真实的金融业主要是谈项目、谈分红

    >> 其次,学习技术可以有效治疗自大狂的病。

    >> 也会开始意识到社会比较复杂,而不是天天批评社会这不正常那又不对。

    ◆ 最可怕的事,是你对“经济周期”一无所知

    >> 缓慢积累利润,然后用这些利润去扩展业务,开新的厂子、新的店铺,不断滚动,熬死同行,成为国际巨头

    >> 到工业化时代的到来,银行业强势介入,才改变了玩法。

    >> 工业时代的商品生产模式是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前期投入巨大,需要厂房、流水线、工人

    >> 需要有大规模、更专业的融资模式。银行、资本市场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大规模的融资需求出现的。

    >> 有了银行、资本市场,就意味着可以借钱了,也就是信贷。

    >> 用马克思的话说,如果攒够钱才修铁路,那铁路永远也修不起来。

    >> 现代产业模式就是:先借钱,再建设,赚钱后还借款,相当于把未来的钱搬到现在用

    >> 这也是金融最大的功能,可以跨时间跨空间配置资源。

    >> 经济的上行起点一般是因为技术的进步或者出现其他巨大的需求缺口

    >> 一时间,似乎整个国家每个人都赚了钱,全国欣欣向荣,迎来了一波新的红利期

    >> 经济处于上行阶段的时候,也就是出现需求,或者技术进步,一切看上去欣欣向荣,大家都看好市场,觉得会一直增长。

    >> 企业会冲动借贷,扩大生产。企业有了钱,会扩大生产规模,给员工加薪,雇更多的员工,搞得有声有色

    >> 个人买车、买房贷款,企业借贷扩张生产等一系列操作下来,自然会产生大量的杠杆,整个社会的负债率都上升,也就是泡沫产生了。

    >> 这下出了麻烦,股市和房市都被断了货币供应,没人接盘了,涨不动了。随后急转直下,迅速就崩了。

    >> 利率上涨、需求下降、产品降价,都可能会让企业的利润赶不上利息,这时企业只能裁员,砍掉利润率低的业务等。

    >> 不仅会让个人和企业的资产价格进一步下降,而且会让悲观的情绪迅速蔓延,使得整个市场的预期从乐观变成悲观。

    >> 等到美联储一拉高利息,立刻有一大堆人还不上贷款。

    >> 人们可能会纳闷,美联储和日本央行有病吗?为什么要拉高利息?这事不复杂,借出来的钱太多了,眼看着还不上了,还不得拉高利息控制借钱速率,降低风险?

    >> 因为加息会导致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当然了,美联储不仅加息,还缩表。

    >> ,持续低息就意味着泡沫进一步被吹大,至于怎么收场,我们唯有拭目以待。

    >> 经济危机的本质都是债务危机。

    ◆ 富人是怎么赚钱的

    >> 因为,一定的通胀率有助于经济发展。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事整体没什么影响,主要的问题是存在银行里的钱没什么利息了。

    >> 当你是大佬,有很多优质资产可以抵押的时候,会发现从银行贷款、从市场筹集资金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而且优质资产越多,违约概率越小,议价能力就越强,利率还会比别人更低。

    >> 整体而言,赚小钱有无数的门路,却没什么固定套路;赚大钱有明显的套路:

    >> 一、核心城市核心区的地产

    >> 二、前沿技术公司股票

    ◆ 零利率到底是不是人们翻身的机会

    >> 中国古代王朝为什么会出现三百年周期律,因为古代的王朝往往运行一两百年之后,土地都跑少数人那里去了,绝大部分人给少数人为奴,没了中产,社会分化成了两级。

    >> 普通人累死累活的成果就被土豪全收了,土豪越来越豪,皇帝越来越穷,连军饷都发不出来,士兵战斗力极弱,不管是遇到外族入侵还是农民革命,王朝都会崩了。这也是为什么历代中兴都是靠改革税制,重振财政、重新分配财富来给王朝续命。

    >> 你就得找一堆这样的亡命之徒,一个人死在耶路撒冷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一堆人全死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同时你再提高利息,这样哪怕征战回来几个人,回来的那几个人给你带来的回报就能够把你在死人身上亏掉的钱都收回来了。这个就叫对冲风险,活着的人要给死了的人买单,收益覆盖风险。

    >> 整个社会没有增长的空间了,就算你拿到投资,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但是新世界被发现后,相当于有一块多余的蛋糕可以让你去抢

    >> 有时候他们同时看中一块地,结果跟比武招亲一样,这几个老殖民者自己先打起来了,于是形成了一种持续的军备竞赛的压力

    >> 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是科技进步的因素之一。面临生死存亡,大家才会全力以赴地去探索未知事物。

    这个作者牛就牛在,他能把很多很严肃很重大的因素,用轻描淡写的方式写出来,把道理写得简单又易懂。

    >> 人类历史上关键的技术,比如炸药、钢铁,以及后来的原子能、计算机、互联网、太空计划,都是为了服务战争而研发的,烧了一堆钱研发出来后,各种想搞垮对方,等发现都搞不垮对方,大家也就打疲了。日子还得照常过,于是把各种武器用于生产:炸药可以穿山修隧道,钢铁可以架桥,原子能可以搞核电站,互联网可以卖商品……

    >> 人类历史上关键的技术,比如炸药、钢铁,以及后来的原子能、计算机、互联网、太空计划,都是为了服务战争而研发的,烧了一堆钱研发出来后,各种想搞垮对方,等发现都搞不垮对方,大家也就打疲了。日子还得照常过,于是把各种武器用于生产:炸药可以穿山修隧道,钢铁可以架桥,原子能可以搞核电站,互联网可以卖商品……

    >> 原来一堆为了更快摧毁对方的技术就变成了衣食住行的工具,这就叫军转民。

    现在特朗普搞科技封锁,要把我们的科技扼杀在摇篮里。虽说短暂说来可能是一种巨大的冲击,但如果长期这样 ,未尝不会催生中国的科技。或者一旦突破了某个局限,中国就可以突飞猛进,把其他人都远远甩在身后。但也许,就一蹶不振,像日本和巴西那样。但是从历史来看,中国这个民族不会那么容易就此倒下。如果把中国比喻为一个人体,那这是不是可以叫做代偿机制。

    >> 战争推动科技,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又有大批的殖民地等着大家去抢,人类从地理大发现后慢慢有了一个持续的、稳定的发展速率。

    >> 通过刺激人的七情六欲,让大家不停地购买,大家买了就有更多的动力研发和生产,市场就可以转起来了

    >> :如果不折腾就会少赚钱,少赚就是亏,亏钱那可真是天理不容的事。全社会天天想着赚钱,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就是这么来的

    >> 社会利率和经济增长率正相关,经济增长好,人们更愿意贷款,利率也会上升

    >> 社会增长的动力在于技术进步

    >> 。如果无数这样的厂子都处在破产边缘,政府不管,可能就是1929年大萧条,大家都破产了,工人们都下岗了,谁也找不到工作,没工作就没钱消费。

    >> 本·伯南克作为少年天才,二十多岁就从哈佛博士毕业,一辈子研究大萧条,研究出来的结果就是央行要尽快注资,直接开个直升机撒钱都行,防止倒闭潮,如果操作晚了,就一切都完了。

    >> 可是某一天无利不起早的银行都不想吸储了,说明了什么?说明它手里已经没有可投资的项目了。

    >> 利率和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当经济运行不好的时候,人们就没什么可投资的项目,利率会非常低。

    >> 在现代社会,政府会鼓励大家消费。因为如果大家都不买,很可能过不了多久,危机就会蔓延到大多数领域。

    >> 当然不是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并不可怕,至少说明大家有购买意愿和购买力。一个经济体最怕的事情就是大家谁都不消费,交易停摆了

    >> 期望大家不把钱放在银行,积极购物,防止整个社会陷入谁也不买商品,然后企业倒闭,员工下岗,更没钱买的通缩境地。

    >> 为什么日本有点闲钱的人宁愿倒贴也要把钱存银行,或者搞个保险箱存起来,都不愿意拿出来消费?一般认为他们老龄化群体比例太高了,精神和肉体都颓废了,就不要谈消费了,何况得攒钱防着自己病了,还得把身后事安排得明明白白。

    >> 如今1%的利率都没人贷,今后新企业越来越少,大家都不愿意去创业,年轻人跳槽涨工资的机会越来越少,人们发达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需要在企业里慢慢熬,直到把老头们全熬退休了,你才可以升职加薪。

    >> 当整个社会陷入通缩,大家都不敢花钱,既然不消费,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也没人购买,生产的企业可能倒闭,到时候更没人买。

    >> 负利率不会是大家翻身的机会,它本身意味着机会的减少和社会的平静如水。

    >> 人类经历过持续千年的零利率,破局的关键就是发现了额外的蛋糕,比如哥伦布发现了殖民地,或者技术有了进步,比如后来的工业革命。

    >> 如果某一天全球性陷入零利率、负利率泥潭,再发现殖民地是不大可能了,唯一的破局方式就是技术的突破。

  • 论风流 冯友兰关于《世说新语》随笔

    作者:阳极-半导体 发布时间:2010-01-31 20:29:26

    简单来说冯先生提炼了关于世说的四点,这四点也是中式浪漫的核心

    玄心,妙赏,洞见,深情

    儒家和道家的关系如同西方古典和浪漫派的关系一样

    当然后期宋儒革新整合以后,也有了明教中自有乐地的说法

    体现了后期儒道的融合,当然更大的就是儒释道的融合

    以下是冯先生的原文:

    风流是一种所谓的人格美,凡美都涵有主观的成分.这就是说,美涵有人的赏识,正如颜色涵有人的感觉.离开人的赏识,不能有美,正如离开人的感觉,不能有颜色.正所谓不能,也不是事实底的不能,而是理底不能.人所不能赏识底美是一个自相矛盾底名词人所不能感觉底颜色亦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说一性质有主观的成分,并不是说它没有一定底标准,可以随人的意见而变动.例如说方之性质,没有主观的成分;红之性质,有主观的成分.但什么是方有一定底标准,什么是红也有一定的标准.血是红底,不是色盲底人,看见血都说是红.美也是如此,美虽有主观成分,但是美其名曰也有一定底标准.如其不然,则即不能有所谓美人,亦不能有艺术作品,不过我们也承认,也许有一小部分人本来没有分别某种颜色的能力,这些人我们名之为色盲.有色盲也可以有美其美盲.

    不过没有主观成分的性质的内容,是可以言语传达底;有主观成分的性质的内容,是不可以言语传达底.我可以言语告诉人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但不能告诉人什么是美,我可以说,一个命题与事实相合是真,一个行为与社会有利即是善;但我不能说,一个事物有什么性质是美.或者我们可以说,凡能使人有某种快感的性质是美.但是那一种快感是什么,亦是不能说底.我只能指著一个美底事物,说这就是美;但如我所告诉底人是个美盲,我没有法子叫他知道什么是美.此正如我可以言语告诉人什么是方,但不能告诉人什么是红.我只能指著一个红底东西说,这就是红:但如果我所告诉底人是个色盲,我没有法子叫他知道什么是红.

    美学所讲底是构成美的一部分的条件,但是对美盲底人美学也是白讲,因为他即研究美学,他还不能知什么是美.正如色盲底人,即研究物理学,知道某种长度的光波是构成红的条件,但他不还不能知什么是红.

    风流是一种美,所以什么上可以称为风流性质的内容,也是不能用言语传达底.我们可以讲底,也只是构成风流的一部分的条件.已经知道什么是风流底人,经此一讲,或者可以对于风流之美,有更清楚底认识;不知道什么是风流底人,经此一讲,或者心中更加糊涂,也未可知.

    先要说底是:普通以为风流必与男女有关,这以为是错误底.我们以下”论风流”所举的例,大都取自《世说新语》。这部书可以说是中国的风流宝鉴,但其中很少说到男女关系。当然,说男女有关底事是风流,也是风流这个名词的一种用法。但我们所谓风流,不是这个名词的这一种用法。

    《世说新语》常说名士风流,我们可以说风流是名士的主要表现。是名士必风流,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不过冒充名士底人,无时无地无之,在晋朝也是不少,《世说新语》说:“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热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任诞)这话是对于当时的假名士说底。假名士只求常得无事,只能痛饮酒,热读离骚。他的风流,也只是假风流。嵇康阮籍等真名士的真风流,若分析其构成的条件,不是如此简单。我们于以下就四点说真风流的构成条件。

    就第一点说,真名士真风流底人,必有玄心。《世说新语》云:“阮浑长成,风气韵度似父,亦欲作达,步兵日:‘仲容已预之,卿不得复尔。’”刘孝标注云,“竹林七贤论曰:籍之抑浑,盖以浑未识已之所以为达也。是时竹林诸贤之风虽高,而礼教尚竣。迨远康中,遂至放荡越礼。乐广讯之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至于此?’乐令之言,有旨哉。谓彼非有玄心,徒利其纵瓷而已。”“作达”大概是当时的一个通行名词,达而要作,便不是真达,真风流底人必是真达人。作达底人必不是真风流底人,真风流底人有其所发为达,其所以为达就是其有玄心。玄心可以说是超越感,晋人常说超越,世说新语说:“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超越是超过自我;超过自我,则可以无我;真风流底人必须无我,无我则个人的祸福成败,以及死生,都不足以介其意,世说新语说:“郗太傅(鉴)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惟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雅量)又说:“庚小征西(翼),尝出未还,妇母阮,是刘万安妻,与女上安陵城楼上。俄顷翼归,策良马,盛舆卫.阮语女: ‘闻庚郎能骑,我何由是见.’妇告翼,翼便为于道开卤簿,盘马.始两转,坠马堕地,意色自若.”(雅量)王羲之闻贵府择婿而如不闻;庚翼于广众中在妻及岳母前,表演马术,坠马而意色自若,这都是能不以成败祸福介意的.不过王羲之及庚翼所遇见底,还可以说是小事;谢安遇见大事,亦是如此.《世说新语》说:“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竞,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雅量)能如此正是所谓灰:不过如此底达,并不是可以“作”底。

    就第二点说,真风流底人,必须有洞见。所谓洞见,就是不藉推理,专凭直觉,而得来底对于真理底知识。洞见亦简称为“见”,此“见”不是凭籍推理得来底;所以表示“见”的言语,亦不须长篇大论,只须几句话或几个字表示之。此几句话或几个字即所谓名言隽语:名言隽语,是风流底人的言语。《世说新语》说:“阮宣子(修)有令闻。太尉王英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谓椽。世谓三语椽。”(文学)世说新语亦常说晋人的清谈,有长至数百言数千言,乃至万余言者。例如:“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许询,谢安,王蒙)谢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渔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座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座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言。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座莫不厌心。”(文学)“言约旨远”,或“词约旨远”,是当时人所注重底。真风流底人的言语,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风流底人谈话,要“谈言微中,”“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若须长篇大论,以说一意,虽“文藻奇拔”,但不十分乎风流的标准,所以不如“言约旨远”底话之为人所重视。

    就第三点说,真风流底人,必须有妙赏。所谓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深切底感觉。《世说新语》中底名士,有些行为,初看似乎是很奇怪;但从妙赏的观点,这些行为,亦是可以了解底。如《世说新语》说:“王子献(徽之)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伊)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主客不交一言。”(任诞)王徽之与桓伊都可以说是为艺术而艺术,他们的目的在于艺术并不在于人。为艺术的目的既已达到,所以两个人亦无须交言。

    《世说新语》又说:“锺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稽康。锺要于时贤隽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锺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锺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简傲)晋人本都是以风神气度相尚。锺会稽康,既已相见,如奇松遇见怪石,你不能希望奇松怪石,相会说话。锺见所见而去,他已竟见其所见,也就是此行不虚了。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说:锺会因稽康不为礼,“深御之,后因吕安事,而遂谮康焉。”如果如此,锺会真是够不上风流。

    世说新语说:“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炉沽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疑之,伺察终无他意。”(任诞)又说:“山公(涛)与稽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意与窥之可乎?’他日二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塘以窥之,达旦忘返。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公曰:‘伊辈亦常以我度为用胜。’”(贤媛)阮籍与韩氏的行为,与所谓好色而不淫又是不同。因为好色尚包含有男女关系的意识,而阮籍与韩氏直是专从审美的眼光以看邻妇及稽阮。所以他们虽处嫌疑,而能使邻妇之夫及山涛不疑其有他。

    《世说新语》又云:“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车骑(谢玄)对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言语)子弟欲其佳,并不是欲望其能使家门富贵,只是如芝兰玉树,人自愿其生于阶庭。此亦是专从审美的眼光以看佳子弟。

    《世说新语》又说:“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言语》)他养马并不一定是要骑。他只从审美的眼光,爱其神骏。

    就第四点说,真风流的人,必有深情。《世说新语》说:“了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得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言语》)又说:“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言语》)又说:“王长史(广+钦)登茅山,大痛哭曰:‘琅琊王伯舆终当为情死。’”(《任诞》)桓温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八个字表示出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情感。后来庚信《枯树赋》云:“桓大司马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逢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虽二十四个字。但是主要的还是只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八个字。

    桓温看见他所栽的树,有对于人生无常的情感,卫玠看见长江,“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他大概也是有对于无常的情感。不过他所感到的无常,不是人生的无常,而是一切事物的无常。后来陈子昂《登幽州台》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都是所谓“一往情深”。“一往情深”也是《世说新语》中的话。《世说新语》谓:“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桓子野唤奈何,因为有一种情感,叫他受不了。这就是王广+钦所以痛哭的原因。他将终为情死,就是他也是受不了。这是对于人生有情的情感。

    真正风流的人有深情。但因其亦有玄心,能超越自我,所以他虽有情而无我。所以其情都是对于宇宙人生的情感。不是为他自己叹老嗟卑。桓温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其话的意义风味就大减,而他也就不够风流。王广+钦说,王伯舆终当为情死?他说到他自己。但是他此话与桓温卫玠的话,层次不同。桓温卫玠是说他们自己对于宇宙人生的情感。王广+钦是说他自己对于情感的情感。他所有的情感,也许是对于宇宙人生的情感。所以他说到对于情感的情感时,虽说到他自己,而其话的意义风味,并不减少。

    真正风流的人,有情而无我,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他对于万物,都有一种深厚的同情。《世说新语》说:“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言语》)又说:“支公好鹤,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锻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言语》)又说:“王子敬(献之)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言语》)这都是以他自己的情感,推到万物,而又于万物中,见到他自己的怀抱。支道林自己是有凌霄之姿,不肯为人作耳目近玩。他以此情感推之鹤,而又于鹤见到他自己的怀抱。这些意思是艺术的精义,若简文帝只见“翳然林木”,不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王子敬只见“山川映发”,不觉“秋冬之际尤难为怀”。他们所见的只是客观的世界。照《世说新语》所说,他们见到客观的世界,而又有甚深的感触。在此感触中,主观客观,融成一片。表示这种感触,是艺术的极峰。诗中的名句,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草无人随意绿”,“空梁落燕泥”,皆不说情感而其中自有情感。

    主要的情感是哀乐。在以上所举的例中,所说大都是哀的情感。但是有玄心的人,若再有进一步的超越,他也就没有哀了。一个人若拘于“我”的观点,他个人的祝福成败,能使他有哀乐。超越自我的人,站在一较高的观点,以看“我”,则个人的祝福成败,不能使他有哀乐。但人生的及事物的无常,使他有更深切的哀。他若从一更高的观点从天或道的观点,以看人生事物,则对于人生事物的无常,也就没有哀了,没有哀乐,谓之忘情。《世说新语》说:“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锺,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这痛。”(《伤逝》)能忘情与不能忘情,是晋人所常说的一个分别。《世说新语》云:“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慧,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颇不恹。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帮不泣,不能忘情故泣。’”(《言语》)能忘情比不能忘情高,这也是晋人所都承认的。

    忘情则无哀乐。无哀乐便另有一种乐。此乐不是与哀相对的,而是超乎哀乐的乐。潜有这种乐,他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乐,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诗所表示的乐,是超乎哀乐的乐。这首诗表示最高的玄心,亦表现最大的风流。

    在东晋名士中渊明的境界最高,但他并不狂肆。他并不“作达”。《世说新语》云:“王平子(澄)胡毋彦国(辅之)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德行》) 陶 渊明并不任放,他习已于名教中得到乐地了。

    宋儒亦是于名教中求乐也。他们教人求孔颜乐处,所乐何事。《论语》曾皙言志:“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宋儒说曾皙“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而胸次悠然,上下与天地同流,有万物各得其所之妙,帮夫子叹息而深许之”(朱子注)。不管曾皙的原意如何,照宋儒所讲,这确是一种最高的乐处,亦是最大的风流。

    邵康节当时人称为“风流人豪”。他住在他的安乐窝里,有一种乐。但是程明道的境界,似乎更在康节之上,其风流亦更高于康节。程明道诗云:“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又说:“年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文集》卷一)这种豪雄,真可说是“风流人豪”。康节诗云:“尽快意时仍起舞,到忘言处只讴歌。宾朋莫怪无拘检,真乐攻心不奈何。”(《林下五吟》、《击壤集》卷八)“花谢花开诗屡作,春归春至酒频斟。情多不是强年少,和气冲心何可任。”(《喜春吟》、《击壤集》卷十)攻心冲心而使之无可奈何的乐,大概是与哀相对的乐。与哀相对的不是真乐。康节有点故意表示其乐,这就不够风流。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傻瓜式服务(97+)
  • 全格式(287+)
  • 品质不错(280+)
  • 小说多(527+)
  • 速度慢(223+)
  • 无广告(493+)

下载评价

  • 网友 丁***菱: ( 2025-01-04 05:18:53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寿***芳: ( 2024-12-19 02:16:16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敖***菡: ( 2024-12-10 19:39:19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焦***山: ( 2025-01-01 10:38:18 )

    不错。。。。。

  • 网友 权***波: ( 2025-01-01 08:47:22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居***南: ( 2024-12-18 13:07:50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蓬***之: ( 2024-12-26 21:16:30 )

    好棒good

  • 网友 权***颜: ( 2025-01-03 06:39:38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屠***好: ( 2024-12-25 15:20:53 )

    还行吧。

  • 网友 相***儿: ( 2024-12-21 12:42:03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詹***萍: ( 2024-12-18 06:06:39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寇***音: ( 2024-12-29 16:45:07 )

    好,真的挺使用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