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重庆旅游文史丛书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1:56

重庆旅游文史丛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重庆旅游文史丛书精美图片
》重庆旅游文史丛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重庆旅游文史丛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668463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1
  • 页数:271
  • 价格:22.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1:56

内容简介:

《龙乡铜梁》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龙乡铜梁》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精彩短评:

  • 作者:三首塔 发布时间:2020-07-18 12:30:02

    军舰分类有时前后不一,让人感觉有些混乱;正文的不少内容有拼接之感,编著者还是不够用心,对各种资料的选择、使用和编排不够到位

  • 作者:Sío 发布时间:2021-03-09 14:56:34

    #微信读书

  • 作者:我舞影凌乱 发布时间:2012-05-07 22:06:23

    垃圾书,垃圾牌。10块钱我还得考虑一下,卖这么贵

  • 作者:官九品 发布时间:2021-08-21 00:26:31

    在左派与民粹主义泛滥的今天,说常识、坚持讲常识,与其说需要的是洞察,不如说,更需要的是勇气。索维尔说,青年时期的自己也曾是某主义的坚定信徒。记者问,是什么让你改变了想法?索维尔回答:“是事实”。

  • 作者:凯斯帆 发布时间:2008-06-22 20:01:31

    感觉这本书文采不错啊。这套书应该也是不错的,里面对景点的介绍、出游的提醒,提供的资料挺有价值。

  • 作者:Sigma von Zeta 发布时间:2023-02-15 00:27:19

    一开始看的时候以为是纪实文学呢,文字朴实动人,从黑暗中来,向黑暗中去,书里的女人们互相伸出温柔的手,包裹住一个个生命。基地村那段由于不熟背景知识对历史情节没有共鸣,但对白福禧那段真的好感慨啊!恋禧好像就是等着这个牵挂来到面前,然后才可以放心地走。


深度书评:

  • 37年前大串联,还魂人肉搜索团

    作者:老鸡|扶立 发布时间:2008-07-12 00:10:52

    “有这么一个大厂子,里面有数以亿计的职工。从前只有一个扩音喇叭,握在厂长手里。隔三差五,厂长举着喇叭说这说那,大家在边上交头接耳,使劲儿点头或者暗自不以为然。但是特别响亮的,始终只有那么一个声音。后来过了些年,这大厂看到别的单位都先进和谐了,心里难免痒痒,就采购了一大批话筒。有一天开大会的时候,每个人手里都发了一个。然后把这么多话筒都串在一个叫互联网的时髦玩意儿上面。又是扯线又是插电,一番忙活儿过后,厂长说,好啦好啦,现在大家都可以随便说点儿什么了。

    数以亿计的职工举着话筒面面相觑。这……这啥玩意儿啊……说啥呀?咋说呀?……有些人试探着轻轻拍了拍话筒;有些人开始对着话筒吹气,呼呼呼——哇靠,真的能响!慢慢地大家胆子就大了,开始对着话筒说话。一开始还比较谨慎,夸厂长帅、说厂子福利好,后来渐渐发现,只要没旁人特别盯着,混杂在一大群人里面,说什么都不怕被单独揪出来。于是就有小声的抱怨出来了,有胆大的开始骂了,有忠心耿耿的继续夸。还有捣乱的唱歌的,有自言自语的,有得意地笑的,有想到伤心事大哭的,也有些还没想好说什么,对着话筒清清嗓子,又清清嗓子,接着喉咙一阵儿乱响、吐出一口浓痰。

    很快各种乱七八糟的声音,就嗡嗡嗡响成一片。谁都顾不得别人能不能听见了,也不管是吐痰还是放屁,自己先喷个痛快就好。于是这个插满话筒、叫互联网的时髦玩意,成了一个比嗓门的东西。当数以亿计的话筒发出的啸叫纠结缠绕,大家都不大乐意了,互相嫌别人声音太大,或者嫌别人说的自己不爱听——这不,有些人在那儿自顾自地说着,另一些人听着不顺耳,就纠结一帮人围成一圈声讨起来了。开始还有理有据地批评,后来蹭出了火儿,就干脆开始破口大骂。从生殖器到对方的女性直系亲属,再到挖掘对方童年阴影陈年往事曾经犯过的生活错误,无所不尽其能。

    其中就有那么些个倒霉蛋,做了一些错事被人抓住了把柄,连张嘴反驳的底气都不足。愤怒的同志们一哄而上,死死揪住他的小辫子,举着话筒痛骂。里面有那么几个眼尖的,忽然认出被许多双脚踩着的倒霉蛋,是XX车间的技术工D。这个发现让愤怒的大伙儿一阵惊喜,‘原来这傻叉是从这儿来的’。有一些正直的同志得知这一发现,干脆连话筒都懒得用了,抄起一条长凳就直奔XX车间职工宿舍。踹门砸玻璃,扇老人揍孩子,把倒霉蛋全家老小好好收拾了一顿。完了还特得意地跟旁边的人说:‘我这人就是太正义了,天生的,天生的。’

    ……”

    咳……这个蹩脚的寓言,我写不下去了。就像你看到的,我本打算探讨话语权的下放、自由意志的双刃,打算说一说互联网这个东西、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改变和影响,但是后来,我还是忍不住影射了一些现象,忍不住把寓言变成了素描。毕竟是个粗人啊,我这辈子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最要命的是,我已经失去了冷静从容的客观立场。本来还企图装装高深、装世外高人般轻挥鹅毛扇呐,后来就忍不住兜起扇子去拍一些东西。我已经坐不住了,屁眼里烟熏火燎。

    那么好吧,我就有一说二。我惯用的套路,还是先回忆。我读《血色黄昏》是在大学,在图书馆,从早晨到下午,从《血与铁》到《血色黄昏》。两本书一气看完。我合上书的时候,外面也是个血色黄昏。我望着天空好大一片残阳,脑子里好大一片晕眩。我得动用这个词儿:恍如隔世。我觉得这两本书都说不上文字有多么好,结构也乱得可以。但是书里的一些东西把我砸晕了。有好长一阵儿我陷在纠结中:这到底是一本自传还是一本小说?但无论它是什么,让我晕眩的都是同一个原因:我觉得书里面的世界、里面的人性,太陌生了。

    陌生而遥远。有一种说不出的沉甸甸的东西压了我好几天,让我看每一个人的时候都疑心重重。我开始对人这个东西充满了下意识的恐惧。就像那些狼人片僵尸片吸血鬼片,我怀疑这世界每一个人的身体下面都藏着可怕的暴戾。即使那些看起来友善和气的人,不知道在什么特定的时刻,它们就会目露凶光,獠牙暴长,把你撕碎吃掉。我开始怀疑人性这玩意儿,开始怀疑友善和气的真实,怀疑人心的材质和血液的温度。你不能怪我太多疑。那十年里发生的血腥残忍,足以粉碎任何人对真善美的信心。

    我总觉得,已经过去的历史,无论怎样言说,可以Replay,却无法感受。那些残忍和血腥你看得到,但你永远都在局外。所以我只能这样想,那样的一个十年,我把它想象成一场恐怖电影,一部漫长的暴力血腥的B级片。我可不可以这么说?一种红色病毒传染了几亿人口,让人们狂躁、发疯、青筋暴跳、眼睛里涨满血丝。让父不父,妻不妻,友不友。让兄弟反目、母子相残,互相撕咬头破血流。群尸走上街头,广场塞满走肉,大太阳底下吸血鬼横行。几亿人疯了,没疯的也都装疯了。就像B级片里常见的镜头,僵尸们成群结队地暴走,要想脖子上不被咬一口,就只有目光呆滞地混入尸群,装成另一具活死人。

    就像所有出色的恐怖片都能给我整晚的噩梦,那样真实的《血色黄昏》,阴影笼罩了我很久。但不管怎样,它毕竟是个故事。我这样安慰自己:那是一个特殊时代下的人的变异,人性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但是这种自慰在越来越多的生活阅历里,终于被逐渐推翻。尤其是出现了互联网,出现了互联网上越来越庞大的暴民队伍,出现恐怖的人肉搜索。

    其实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怀个恶意的犯罪,而是从善意出发的恶行。37年前红卫兵目光炽热走上街头,裹杂着荷尔蒙和暴戾天性的,不只是不受约束的自由的蛊惑,也有崇高的理想和自以为神圣的道德感。整齐划一的力量是巨大的同时也是可怕的,因为它有可能指向危险的地方。37年前的鲜血已经给了我们教训,却又那么轻易的就被忘记。借着正义之名和道德力量,37年后红卫兵们死灰复燃,还魂为互联网上的人肉搜索团。从最早猫扑诞生的概念,到天涯上虐猫事件的

    发威,再到地震后的die豹事件,人肉搜索已经成长为规模浩大的毁灭机器。

    约两个月前发生的die豹(下面简称DP)事件,我后知后觉。当我开始关注和思考,事情已经结束,但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声音仍然持续了很久。在这些声音中,大部分的意见是:“当事人活该,纯属咎由自取。”当然也有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众,在这里面发出了不和谐音,但是往往被群起而攻之。其实我觉得“绝大多数”和“一小撮”,都没有必要相互说服,因为他们的视线并没有落在同一个地方。“绝大多数”急急忙忙做出的,是道德判断和罪有应得的结论,而“一小撮”想说的是:这个“罪”,我们是否有权利来定。

    问题不是:“DP是否无罪”——问题是:“DP应该由谁来定罪”。很简单的问题,却被正义的狂热和维护道德的冲动淹没了。我总爱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最常见的例子:一个小偷在摸腰包的时候被逮个现行,他是不是就活该可以被群众揍死?如果看这篇文字的人,你的答案是“是”,那么你可以立即关闭这个页面,或者直接下拉到底部去回复“LZ是SB”。如果你的答案为否,那么我就这么说,没错DP活该,罪有应得,但是审判和惩罚,都轮不到你。无论你是怀着正义感的好公民,还是互联网上某个角落的精神领袖,都轮不到你。

    有理智的人都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审判定罪,是国家机器的职能,普通公民无权代劳。即使再罪大恶极的人,也有其最基本的人权。但是红卫兵不这么认为。一个畸形的时代,无限放大了热血青年的权力。如果说最初的高举红宝书是自发性的清洁运动,那么打砸抢就是在大人放纵下恶童的恣意妄为。鲜红的血从人的身上流出来,从有血有肉的人身上流出来,从一样有妻儿老小、有善良卑鄙的“人”身上流出来,从法国革命的断头台上流出来,流到苏联的白色恐怖,流到中国的十年文革。“以正义之名屠戮”,也就是最安全的释放暴力,当群众们目光雪亮整齐划一,不容于眼皮的砂子就被踢出了人类社会。

    就像红卫兵的运动从自发到自觉,人肉搜索也经历同样的过程。这里有一段记录,来自事件过程的整理者:

    “2008-05-16 21:29:28 青儿 - 制服诱惑小娘子

    我决定,要帖到天涯去.

    2008-05-16 21:33:56 李金花儿 (成都)

    我正有此意,那就拜托楼上的了。人肉一把。把Y揪出来

    2008-05-16 21:36:45 Saireny|去看范晓萱

    您也去吧~!人多力量大……”

    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十年,人肉搜索从自发无意识,已经演变为可怕的自觉组织。在“正义”的冠名权下,暴力公然横行。“人”不被当作“人”,被剥夺了人的基本权利。阶级划分重整旗鼓,思想肃清运动卷土再来。37年前的场景重现,地点由批斗大会转移到了网络论坛。我们可以看到,文革十年,人性倾轧扭曲,真正恐怖的不是这扭曲的过程,而是这扭曲被视为正常,公然的暴力和对人权的磨灭被视为理所应当。作为37年后的还魂之体,人肉搜索的恐怖,也不在于被人肉的过程,在于人肉的方式被拍手称好、被怂恿纵容、被传染成集体性的暴力发作。当眼红牙利的群尸暴走,不正常的倒反而是那些没被传染上病毒的人。

    就像纳粹、红卫兵、脏毒和人肉炸弹,恐怖分子不会意识到自己是恐怖分子,而把自己当作真理和信仰的维护者,残害了同类却自以为拯救了社会。而最大的恐怖,总在身边看不清的地方。在豆瓣里攻击DP的一些马甲的主ID,有一些曾经是DP的朋友,他们也许在此前交流读书、电影和音乐,对等而相互尊重地交谈。但这些微薄的人情,是那么脆弱。当事件发生,他们换个马甲就过来整她。像那些目光炽热的红卫兵,他们觉得自己手里握着真理和正义,就有理由进行残忍伤害。我常常想,文革十年过去之后,当人性回到正轨,那些六亲不认、大义灭亲的红卫兵们,又怎样尴尬地面对自己曾经的亲朋?

    人性永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不可捉摸。海因莱因在《严厉的月亮》中,构造出一个月球监狱的幻想。在这个无法逃脱的巨大监狱,被放逐的极度重犯们拥有行动自由。我们很容易想象到暴力相残、疯狗互咬的血腥场面。但相反的是,这些重犯、杀人凶手和暴戾的人,彼此之间礼貌和气。海因莱因的解释是:“低重力环境是培养文明礼貌的好地方”。因为不安分的人总会“在某次‘意外’中送命”,只有循规蹈矩的人才能活下来。毫无约束,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约束。毁灭人与被人毁灭的“自由权利”对等。这是一种微妙的相互制约和平衡。当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就必须对自己的暴戾进行自我控制。

    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任何随心所欲都有其代价。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但是互联网上不受约束的人们没有意识到。虐猫女和DP没有意识到,人肉虐猫女和DP的人也没有意识到。前者后来终于意识到了,但已经付出了代价。后者仍然没有意识到,并且对他们未来可能会付出的代价毫无觉察。他们仍然沉浸在自由的喜悦中得意洋洋,恣意享受“自由的权利”,完全忘记了馅饼不可能白吃,忘记代价永远都会站在天平另一端、冷笑着对望“自由”。他们忘记了,今天自己在人肉搜索大军中可能是一员悍将,明天也许就会成为人肉搜索团指向的新对象。

    下一次的“以正义之名屠戮”,又会指向谁?也许会是你。也许就是我。我不是一个道德的卫道士。我也不认识DP。我只是互联网上浩瀚ID中不起眼的一个灰点,像你和他一样平常,不可能以一人之力改变世界,在汹涌的群众面前永远都是形只影单的弱者。我知道人肉搜索的自发性是不可抹灭的,就像妄图用防沉迷系统拴住青少年,用G-FW净化空间,任何对人肉搜索的人工干预都将是可笑的。所以我从不幻想人肉搜索一夕之间灰飞烟灭。天不救人,唯有自救。能帮助我的只能是我自己,能帮助你的也只能是你自己。

    我所了解的全部,来自于豆瓣里一个名为“帮助她 就是帮助我们自己”的小组。实际上帮助她是不可能的。但我们真的需要帮助自己。如果暴戾和毁灭的天性,在缺乏约束的互联网上始终不能够被自我克制,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在意想不到的一天,在铺天盖地而来的人肉大军中,成为鲜血淋漓的祭品。但是我们还有帮助自己的机会。互联网十年,十年而已,“低重力环境”对月球暴民的洗礼和唤醒,可能会用了更久的时间。所以我们还来得及。

    我用了两个月的思考,纠结出一堆文字。当我终于说完我想说的话,DP事件已经淡出人群的视线。互联网每天都有更新奇的事情在发生,都有新的焦点驱动着人们的脚步向那里汇聚。这样一篇裹脚布,到过时的今天才艰难的生产出来,注定它是一样无用之用。就像再多的文革回忆录都洗不干净十年的血迹,这样一堆文字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毫无补救。但如果我们仍然对发生过的事情无动于衷,对快意下的隐患丝毫无视,如果我们仍不愿帮助自己,那么,我们只有一个挨一个地被毁灭,或者说自毁。

    资料来源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301035/

    帮助她 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diebao/

  • 读后感

    作者:bessie 发布时间:2010-04-24 18:41:54

    自然辩证法布置的读书作业,顺手传上来吧

    Part 1 从地球公民说起

    在读《沙乡年鉴》之前,我恰好看了一个叫做《地球公民》(<Earthlings>)的片子,它描述了人类是如何为利用动物而制定出工业化的标准,去饲养、屠杀这些于我们同为“地球公民”的生物们,以及用它们去做科学实验。片子里面充斥了血腥和悲惨的场景,动物们狭小的生存环境、濒死的哀号、被烧焦的皮肤……这部片子让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其残忍,因为残忍在影像世界里并不少见,而是我自己对于这些事情的无知:我对于餐桌上肉的来源,只能够追溯到它在超市里的形态。还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在乡下见到猪的惊奇和兴奋;至于杀猪,就只有大学时在安徽的村落里写生的时候,远远听到过它的哀号——死亡对于我来说,只是一种媒体上的符号。我们和自己的食物是如此之遥远,乃至于我几乎认为肉和会动的生物是两种意义上的东西,之间只被某种“传说中”的联系牵在一起。

    《沙乡年鉴》中写道:“人们在不拥有一个农场的情况下,会有两种精神上的危险,一个是因为早饭来自杂货铺,另一个则认为热量来自火炉。”

    我毫无疑问已经深陷于危险之中,如今的危险甚至已经不是来自杂货铺和火炉,因为这两件事物也不多见了。食物来自餐桌和食堂,热量则源于空调和暖气。“我们迷恋工业供给我们的需求,却忘记了是什么在供给工业。”

    可是工业给我们带来的舒适,是否让人的生活更加愉快?这种只知盘中餐的生活,这种和自然充分隔绝的生活,是不是比另一种森林里与野兽作伴的生活更为幸福?

    我很难给出肯定的答案。《沙乡年鉴》所描绘的世界,和《地球公民》中的那一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的第一和第二部分里,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和优美的笔触,来描写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在这些文字中,字字句句都充溢着宁静与快乐。这些快乐又是如此轻而易举地沁人心脾,让我产生共鸣。这种快乐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只是在一旁静静观察,而正是因为这种无知,快乐才会更为特别和巨大。而当观察带来知识和规律的时候,当知识从无到有、由内而外从天而降的时候,它又远比那些不得不记住的知识美好。

    然而一个奇怪的事实是:我们并没有在这条更为幸福的路上行进。人的心中似乎同时住着天使和魔鬼,在爱自然的同时,更乐于去征服它。随着征服和满足到来的是更大的空虚,人在实现自己所有梦想的时候,恰恰是最痛苦的时候,因为没有什么值得憧憬了。——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尽管我们并不知道这条总在“向上”的世界会走向何方,依然坚定不移地超越着自己。

    Part 2工业化的自然,工业化的人

    在读《沙乡年鉴》的时候,常常有一种无力的感觉。作者的智慧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像我们所熟知的那种极端的动物保护主义者那样,以一个彻底的保护者视角去看世界的发展,做出尖刻和极端的评价;而是很冷静地对未来作出了判断与分析。“如果我们把户外狩猎看做是一个战场,即一个在巨大的、生气勃勃的机械化过程与一个整个来说是出于静态的传统观之间进行格斗的战场,那么,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看,前景确实是黯淡的。”

    正是这种冷静加强了我心中的悲伤。作者已经看到了这条道路的必然失败,他在某一个边缘挣扎着,他一遍又一遍地探寻着该如何给这些美好的东西一线生机,试图以一种更为合理的方式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模式。但是,“合理”以及“真理”往往不被大众所接受,或者被滥用,成为与其本意相悖的东西。最为可悲的是,作者甚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声音是微弱的,他曾经对工业化的思路深信不疑,但是当他发现这件事情的错误,却不知道该怎样让别人也明白这件事情。“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两种变化正在逼近。一个是在地球上,更多的适于居住的地区的荒野正在消失。另一个是由现代交通和工业化而产生的世界性的文化上的混杂。这两种变化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可能被防止,而且大概也是不应当被防止的。但是,出现了一个问题,即通过某种轻微的对所濒临的变化的改善,是否可以使将要丧失的一定的价值观保留下来。”

    但是从今天的结果开看,这种抗争是徒劳的。工业化正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彻底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自然则彻彻底底沦为一种遥远的、可消费的、新奇的事物,是需要人们排着队去“围观”的。作者早已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休闲的价值并不是一个阿拉伯数字问题。休闲在价值上,是与其经验的程度及其不同于和与工作生活相反的程度成正比的。”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消费着自然,把自然的一切归结到“现代”生活的体系之中——即便这种生活并不一定让我们更加幸福。

    在《地球公民》的世界里,奶牛终其一生被关在和它们身体大小几乎相同的笼子里,每天从早到晚被机器挤奶,一头母牛的生命可以达到二十年,但是奶牛通常在四年内死去。奶牛的命运听起来似乎很遥远,但这不也是工业化时代人类生存的写照么?我们生活的生活被拘禁在一个小格子里,从早到晚面对电脑绞尽脑汁,只不过我们还有医疗来确保寿命罢了。

    科学总源于怀疑,但其结果却是绝对化的。建立在科学之上的现代工业与商业,是一种绝对化的单一思维,即便它的多样性也会在更微小的层面上保持其绝对性质。这种“现代主义”带有强烈的扩张能力,会以压倒一切的态势把其他东西吞噬,动物也好,植物也罢,即便是人自己,也逃不过这种绝对的吞噬。作为一名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现代主义”对于建筑以及城市的吞噬能力,它从一开始便是大张旗鼓地打着真理的名号展开,张开血盆大口,毫不客气地把一切不论美丑的历史吞掉,在消化的过程中,又慢慢消亡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直到把所有的物质和思维都统一成某一种标准化、可量产并且经济的模式之中。“土地,就如同俄底修斯的女奴一样,只是一种财富。任何土地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人们只需要特权,而无需尽任何义务。”在工业化的模式之下,成为女奴的不只是自然的土地,城市的土地也是一样的;甚至它可以包含这种模式之中的一切弱者,最终的结果是:上位者只需要特权,而无需尽任何义务。

    Part 3少数派的真理

    真理总是在少数人手中。

    书的结论部分,作者做出这样的总结:“简言之,土地伦理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

    我深信很多人在读到真理之后,都会对其表示同意,点点头,心满意足地把书合上,之后就该干嘛干嘛去了。当工业化的进程已经到了这一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很难逃脱其桎梏。有多少人能够有利奥波德那样的经历?又有多少人能够放弃城市里的舒适,住到乡间的木屋里去?有多少人能够放弃超市里的肉,去狩猎自然里平等的食物?

    至少我做不到。

    我没办法放弃科学和现代化带给我的舒适,即便我知道作者说的是对的:“科学绝不,或不应该,只是为获取更舒适生活的杠杆。科学的发现是对我们好奇心的满足,是一种比更肥的牛排或更大的澡盆重要得多的事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肥的牛排和更大的澡盆似乎更多地关系到自己的利益,是更为直接的诱惑。在面对这种诱惑的时候,我把自然抛诸脑后。反过来讲,我生于城市,我只知道如何在城市中生存,把我放到荒野之中,就好像把动物园里的老虎放回野外一样——是需要从头训练的。而且我只会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会一面说小汽车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麻烦,一面琢磨该买哪款车。

    在这个巨大的洪流之中,弱者只有被吞噬,强者只有继续吞噬。

    大概相比于利奥波德,我是个更加悲观的人吧。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epub(287+)
  • 章节完整(166+)
  • 可以购买(270+)
  • 体验差(519+)
  • 经典(68+)
  • 简单(632+)
  • 四星好评(381+)
  • 还行吧(293+)
  • 少量广告(530+)
  • 服务好(172+)
  • 无广告(348+)

下载评价

  • 网友 车***波: ( 2024-12-13 23:27:14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师***怡: ( 2024-12-09 23:28:49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谭***然: ( 2024-12-11 16:21:19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晏***媛: ( 2025-01-06 19:55:11 )

    够人性化!

  • 网友 堵***格: ( 2024-12-13 08:35:57 )

    OK,还可以

  • 网友 曾***文: ( 2025-01-02 17:34:23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国***芳: ( 2024-12-22 07:20:35 )

    五星好评

  • 网友 蓬***之: ( 2025-01-09 04:23:01 )

    好棒good

  • 网友 冯***卉: ( 2025-01-07 18:53:31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堵***洁: ( 2024-12-16 06:40:11 )

    好用,支持

  • 网友 居***南: ( 2024-12-15 00:35:16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通***蕊: ( 2024-12-18 05:44:34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宫***玉: ( 2024-12-31 13:37:40 )

    我说完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