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机械制造工程学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1:51

机械制造工程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机械制造工程学精美图片
》机械制造工程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机械制造工程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805798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1
  • 页数:290
  • 价格:29.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1:51

内容简介:

《机械制造工程学》为应用型本科教材。全书共分为八章,内容包括机械制造概论、机械制造过程基础知识、金属切削原理、切削机床与刀具、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工艺和先进制造技术等。

《机械制造工程学》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出发,以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为主线,将其所涉及的金属切学基本理论、机床、刀具、夹具等基本知识进行合理整合,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机械制造工程学》为应用型本科教材。全书共分为八章,内容包括机械制造概论、机械制造过程基础知识、金属切削原理、切削机床与刀具、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工艺和先进制造技术等。

《机械制造工程学》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出发,以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为主线,将其所涉及的金属切学基本理论、机床、刀具、夹具等基本知识进行合理整合,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精彩短评:

  • 作者:胖胖猪的大屋 发布时间:2022-01-14 15:08:45

    脉络清晰,内容稍浅。

  •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5-02 16:20:29

    这本书的立意让它值得满分

  • 作者:蛋烘糕四块一个 发布时间:2016-05-04 17:06:25

    tip:不要借题目有“趣”字的书,而要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寻找八卦

  • 作者:史蒂芬.康康 发布时间:2022-02-19 20:00:26

    看了近六个月……呼……从战国到五代,期间印象最深的是公元184年之后一直到隋朝统一期间漫长的中国历史至暗时刻……与《史记》并称史学双壁实是实至名归。

  • 作者:初一 发布时间:2022-06-12 20:52:17

    2022年6月3日–6月12日,小三下,自读。

  • 作者:汐拾 发布时间:2021-11-30 18:00:37

    正如副标题,这本书主要是讲分工合作以及通用工作流程;除此之外,跟新媒体策展方法论相关仅稍微提了些案例,有些重要的知识点翻译得令人看不懂甚至抓狂。


深度书评:

  • 一本实用的提升情商的书

    作者:喵喵侠 发布时间:2018-01-03 00:27:31

    刚拿到果麦文化的包裹,感受到了这家公司对读者的贴心,再加上我个人喜欢养猫,对猫咪的封装袋天生好感,放上图片让你们感受一下。

    书的外包装

    拆开包装后,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是“情商是什么”,副标题是“关于生活智慧的44个故事”,看到这里我大致了解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心理学著作,而是一本妙趣横生的故事书。

    书的封面

    正如书中说到,故作高深的人讲道理,真正高深的人讲故事。而作者李筱懿我之前对她了解甚少,看了封面介绍才知道她有个公众号叫“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这个公众号我妈和我表姐都关注了,都说很不错。可看到这本书的目录我发现,这本书其实是写给女性读者看的,书中有大量关于女性的话题。这让我感到疑虑,教女人变聪明的那一套对我这样的男性读者有什么养的启发呢。带着这个问题我细细品读后发现,里面写的很多关于情商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对男女都适用,而且特别适用于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书中的故事大多都是引经据典,通过故事得出结论,让读者容易接受。也有一些佳句非常耐人寻味,比方说有这么一段——

    “高情商的人,懂的敬畏人性复杂的真实。亲密关系中,杀伤力最大,往往是纤如毫发的细节和多余的坦诚;前者让人避无可避,深入骨髓;后者犹如匕首,刺穿心扉。”

    单看完这段话会不明觉厉,其实看过故事后才会知道这段话的真实含义,让人浮想联翩。

    说起书中的故事,大多我都没记住,为此我也觉得没什么,因为故事都是别人的,很多事情非经历不能明白。不过我在看书中故事陈述观点时,由于自身经历过类似的情节,于是产生了共鸣。在这里我想以我在之前公司工作的经历,结合书中的观点来阐述我的感受。

    我曾就职于三线城市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的是网站编辑工作,这个工作的本质是不断的重复加工文字的过程。我对自己和同事都有较高的要求,有点完美主义,很喜欢在工作中向上级反馈意见。这些在当时某些人眼里是有目标和积极工作的表现,但在现在看来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是情商低。为什么这么说,举个书中的A小姐例子,A小姐听了领导的套话,觉得领导是一个敢于接受批评和建议的人,勇于在公开场合批评说领导的不是,我和她的做法如出一辙,在公司里面成为唯一一个敢说真话的人。然而领导根本就不重视自己,结果自己被分配到边缘部门。现在我明白了,公开场合说领导的不是实际上是挑战了他的权威,是非常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表扬的话公开说,批评和建议私下聊。

    虽然我在公司的待遇还不错,但我在这家公司时常感到压力山大,这就源自于书中提到的同伴压力。同伴压力有两种,一种是从众型同伴压力,另一种是竞争型同班压力。前者是源于我的朋友比我优秀想要跟上他们的步伐,后者源于公司内部鼓励狼性导致的恶性竞争。书中说到白岩松面对压力的做法是学会“关门”,把消极的舆论和压力关在门外,专注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我今后需要长期学习的地方。

    除此之外,我还在公司遇到了小人。这个人是我之前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某次在背后窃取我的工作成果,并且在其他同事那说我坏话被我发现了,当时的我非常生气,工作中经常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这样不利于团队协作,也让自己为此耗费了许多不必要的精力。书中说到,其实对付小人只需要做到不欺软也不怕硬,不让对方得寸进尺。文末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小人终究是生活的小角色,不值得耗尽全力去纠缠。真正通透的人,守得住美好,也摆得平丑陋。”

    ……

    看到这里,真的是通透了许多。书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有趣味的故事书,通过众多典型的故事,让你一步步了解情商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是高情商。情商不仅仅是会照顾他人的情绪,关键体现在自知、自控、自信和自励这八个字。在情商的道路上,我们还要走很久。最后分享一段书中不记得是谁说的一段话,来做本篇书评的结尾:

    “当下的时代,人必须紧守情商和韧性。因为没人能预知到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很可能你今天学的东西,到了五十岁变得毫无用处,但是情商和韧性能让你有稳定的心态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所以,放下高智商的包袱,从说话开始,一点点磨练情商。”

  • 国风之殇:中国古代文化的侏罗纪公园

    作者:宝木笑 发布时间:2017-05-29 17:00:26

    文/宝木笑

    “从前,我们谁也不会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的伦理更完善、立身处世之道更先进的民族存在;现在,因为东方中国的出现,使我们觉醒了。”——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在欧洲学界地位崇高,他成年后的时代大致是我们的康熙年间,很多人觉得以康乾盛世的荣耀让外国人五体投地并不稀奇,如今连好莱坞大片都一定要尽量加入“中国元素”,“中国风”自然会席卷全世界。本硕都是读中文,当年硕士阶段的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学,导师那干瘦的小老头很有愤青范儿,每当论及这种类似阿Q“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的思维便有些顿足捶胸,老先生常常说:“穷富只是一层皮,人家真心崇拜咱们是因为咱们的文化,如今瞧不上咱们还是因为这个,咋个脑筋就这么不灵光”。灵光不灵光不知道,但导师所教的《古代汉语》之难学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科学过一遍,硕士阶段学第二遍,但仍然被先生动辄训斥,那时的羞愧难当都成了今日的不觉莞尔,而今回想导师的话,面对形形色色的“国风”,却多了几分感慨和叹息。

    事实确实如此,莱布尼茨所推崇的是我们的精神内核,而这种精神内核最重要载体或者说表象就是我们的文化,“国风”只是民族文化的外延,是民族精神的衍生物。在这个意义上,王力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标尺,以及一种权威的概述。这本书实则是《古代汉语》的一部分(第八、九单元的通论部分)单独成书,出版50余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书中天文、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考据翔实,直至今天仍是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这本书有些像当年大热的《侏罗纪公园》,在很多领域的研究已经超越“推测”的层面,而是以“再现”的姿态出现,内里精深的学养和深厚的功底令人叹服。

    上学时候的《古代汉语》

    说到王力先生,也许如今在很多人眼中确实有些陌生,毕竟连带中国古汉语和现代语言学也是很冷僻的概念,但在学科之内王力先生是标准的偶像大师,《古代汉语》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不但是先生的心血之作,背后更有吕叔湘、丁声树、朱文叔、叶圣陶、姜亮夫等一批大师的辛勤汗水。特别令人感佩的是,在做了数十年的基础功夫,完全可以凭借这样令人叹服的资本,像如今电视上无数“大师”那样“大鸣大放”一番的时候,不管是当年的编者们,还是如今的书籍修订组,都选择了一种近乎克制的内敛。在修订版的后记中,修订组强调没有刻意进行所谓“精神层面”、“思想史”的总结,力戒大而无当地上升到“礼乐”、“同谐”、“天人合一”的角度造成满纸空话。在日更千字鸡汤半年就敢说自己是“青春励志作家”,然后卖出五千本就能打出“畅销作家”广告的今天,这是真正值得收藏和反复研读的经典,是真正的好书。

    王力(1900.8.10—1986.5.3),字了一,广西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既然这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书,自然绕不开“文化”这个概念。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辐射面过于广泛,在他们的心中,中国的古代文化也许只是诗词歌赋、是汉服唐装、亦或是茶道武术,这也许正是王力先生将此书以“常识”为名的原因之一,正名的意味不言而喻。在我们的历史里,“文”与“化”分别有己身的意义,“文”生成、造化,指事物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后来引申为教行迁善等意义。从《易经》的“观乎天文,以察的本义是由各种颜色交错而形成的纹理,后来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等。“化”的本义是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到汉代《说苑》的“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选》的“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化”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词汇,而是承载着更多含义的系统概念。

    而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成篇的内涵逻辑,这并非一本简单的常识手册,而是有着背后思想内涵的古代文化研究专著。按照中国古代文化的含蓄特点,想来王力先生等大师也觉得将我们的古代文化概念精准而全面地讲清楚,很多事情是不言自明的,“礼乐”、“同谐”、“天人合一”从来都是靠意味和参悟的,讲的太白反而落入下乘。于是我们看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有篇章韵律的,这种韵律是一种完全契合我们传统文化意识,或者说有着契合我们“国风”的逻辑美。“天文”、“历法”、“乐律”、“地理”是为敬天知地,而“乐律”在古人看来源于“四时之声”;“职官”、“科举”貌似突兀,实则体现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皇权是“天子之杖”,其实是变相的敬天的延伸,因此这两章自然是这个位置;“姓名”、“礼俗”、“宗法”是这种秩序的延伸,既是民俗文化,更是社会规则,其后才是“宫室”、“车马”、“衣饰”、“饮食”、“什物”这些“衣食住行”的概念。

    如果说,这是篇章布局的外化逻辑,那么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核在各个章节中的律动,则可以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在逻辑,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这些物质文化承载的“国风”。中国的古代文化总体上说是自然主义的,主张顺天应时,人道顺应天道构成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原型。因此,古代文化中天文的地位是崇高的,王力先生等人也详尽地介绍了七政、二十八宿、三垣、四象、十二次、分野等古代天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古人的天文知识相当普及,顾炎武因此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而“历法”则完全是上顺天时,下应地理的“顺其自然”,甚至古代的“乐律”也分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称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称六吕。

    这种思想在古代的建筑设计中体现得非常明显。经过王力先生和其他编者考证,中国人明确讲“风水”的文献可以上溯到托名为郭璞著的《葬经》,其中描述了“气”的概念,说气“遇风则散”,“界水则止”,所谓风水的核心标准就是这个环境能否“聚气”。后世建筑风水学则完全沿着这种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发展下去,讲求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排斥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注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是,按照《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描述,虽然风水的理念在后世发展得异常玄奥诡谲,但核心却是根植于原始人类栖息地选择的基本需求,距今约20—7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栖息地的整体景观结构,就是满足风水“聚气”所有要求的一个例子。

    一旦一种意识经过长期的酝酿升华为文化,那么其辐射力是极为强大的,这样的文化意识必将延伸至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特别是政治方面。在上古,我们的先人是将“天”与“皇”、“帝”等概念混同的,所以秦始皇之前的最高统治者只是称“王”,因为只有三皇五帝可与天齐。而后来古代的职官设置也参照着天文的概念,仿佛围绕天帝而运行的星宿,比如六部尚书对应《周礼》的六官,吏户礼兵刑工分别对应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很多研究者将中国的官本位和重农抑商思想归结为一种农耕文化,这只是一种表象的联系,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展示的文化意识来看,那更是古人自然主义意识发展的必然。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古代文化中等级观念和等级意识是普遍存在的。既然“天”至高无上,而后是星宿的区分,那么延伸至这广袤的大地上的一切自然也应该是有序的,这种秩序感经过长久的酝酿,必然带来次序观念和等级意识的萌生。这些年清宫戏泛滥,华丽的服饰让人目眩神迷,很多人深受吸引,对其中细节处的等级尊卑十分震撼,这并非艺术夸张,而是事实。清代只有皇帝和皇后穿的是龙袍,连皇太子穿的都只是蟒袍,通常龙和蟒的区别在于龙是“五爪”(即爪子上五个指头),而蟒是“四爪”(爪子上四个指头)。当然,这种区分是相对困难的,现实的区分主要是服饰的颜色,只有皇帝皇后的龙袍是明黄色的,皇太子的蟒袍只能用杏黄色,其他皇子的蟒袍只能用金黄色,亲王、世子、郡王则只能用蓝色或石青色。

    很遗憾的是,中国古代文化延伸出的这种等级化,也给自身带来了被攻讦的口实。“打烂万恶的旧社会”很大程度上就是从这个缺口用力的,而且用力很大,枝叶之过最终罪及根本,连带着将古代文化的本源精神一并砸烂。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体现了大师和学者甚至文化贩卖者之间的差别,文化贩卖者无算,单就大师和学者的差别来讲,学者是值得敬佩的,而大师的思想则更加深邃。人们在形容我们繁荣的现状时总喜欢赘上一句“社会浮躁”,部分人将这种情况归结为信仰缺失。诚然,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但王力先生从宗法制度生发开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更多的可能。在宗法制度的时代,人民是“高度自治”的,常见的民事纠纷都是请“三老”(同族的三位长者)裁断,经过宗法过滤后仍需要上升到官府的案子是不多的,这才会出现“三百文官治天下”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理想状态。可见要抚平“社会浮躁”的现状,其切入点应是多维的,而我们缺失的也许远不止信仰二字。王力先生有着一种大师的质朴和直接,其坦言:

    “宗法制度在1949年后訇然中塌,被摧毁得几乎不留痕迹。这让我们既欣喜又惋惜。宗法制的解体带来了社会某些方面的进步,但宗法体系所具有的维护国计民生的力量,也永远地消散了。”

    诚然,宗法制确实带着诸多弊端,就像等级这样的概念一样,而且谁都知道这仅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切面,世上也并无完美的事物和制度,但在这样那样的原因之下,由此产生的裂痕逐渐扩大,中国古代文化整体的断层问题已然浮现在我们面前。而这种情况带来的蝴蝶效应却是深远的,比如,如今我们推崇“工匠精神”,对“慢生活”无限向往,日式充满禅意的饮食和生活起居让人感佩。但其中的根源性问题却无人深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仿佛无言而沧桑的巨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人们在其中却能感受到,那些被打倒的“糟粕”其实隐含着另一面。

    古人推崇由天而地,阴阳调和,故而在人与人之间讲究尊卑次序,但另一面却是对生活的认真与精致。回到上面提到的关于“工匠精神”、“慢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不妨以例言事,茶道在唐代是与今天截然不同的,用今天的情况强行作比较的话,其更像日本的抹茶,而我们在经历了元朝开始的茶叶泡水至今,已经彻底没了“道”的成分。这是很有警示意义的,元朝特殊的社会环境,让当时的世人对前代的“古代文化”不得已而舍去,于是很多中华民族的“国风”烟消云散。思古抚今,无怪乎王力先生在书中出现少有的愤慨:

    “今日盛行于中国的所谓‘茶道’、‘茶文化’、所谓‘勤和简静’的茶道思想,以及诸多扭捏姿态,全是近三十年来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虚的胡扯。所谓‘茶文化的研究’,自然更是瞎掰居多。还有更荒诞的所谓沤了若干年的一个普洱茶饼子价愈百万的宣传,则简直形同欺诈。这正是所谓器之不存,道亦不复。”

    老先生提到的“器之不存,道亦不复”固然在书中显指《茶经》中提到的饮茶器皿,但如借此浮想,却不难明白《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已经不再了解,甚至完全忘却了先人曾经以何样的姿态和态度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以至当代,这种文化常识的“器”不存在了,那我们今天所高喊的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道”又能走向何方?我们都愿意频频引述“天人合一”、“崇德自强”、“尊师重道”、“孝行为先”、“中庸谦忍”、“礼义廉耻”、“言近旨远”等等这些颇有古意的名词,并引以为豪,认为这才是我们的“国风”。但另一面,却是人们心底深处的空寂和茫然,整天面对的是媒体上各种戾气十足或黄意甚浓的标题,身边充斥着为了利益而不惜放弃底线和自我的各种例子,还有那些将崇古重道看作“迂腐”和“蠢笨”的所谓“职场达人”、“爱情专家”和“生存智者”……

    国风何在?道在何方?是以为殇。

    前面提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对相关方面的精准复原仿佛电影中的那个复活了恐龙的侏罗纪公园,但看过影片的朋友应该都了解那个侏罗纪公园最终的结局。其实,侏罗纪公园真正的悲剧并不在于复原之后的混乱,而在于人作为主宰地球的现任物种对失落世界的自负和无知。龚自珍讲过:“亡国先亡其史”,西方哲人曾说:“叫一个民族毁灭很容易,两代不读这个民族的书就可以了。文化毁灭、精神毁灭很快,建立起来很难,再下去就成了失落的文明”。这并非危言耸听,只要看看多少人在面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一类相对冷僻的书籍时,头脑中总会首先浮现“这有什么用”几个大字,就会明白我们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终将前行,但首先还是要明白一件事情:我们高喊的“伟大复兴”不是将自己复兴成另一个民族,而是要在这片五千年以降从未被彻底征服过的华夏大地上,再次高扬炎黄子孙代代相传的“国风”。

    读研时候,谈及王力先生,常听导师回忆1984年先生应中山大学之邀讲现代汉语公开课的盛况:五千人座位的中山纪念堂竟来了一万二千多人,把纪念堂四周的草坪都坐满了,老先生当年已经八十四岁了,结果足足讲了一个钟头,专业课一次一万二千多人听,这在中国的教育史上还没有过,那是王力先生最后的一次公开课……如今,王力先生已经仙逝三十余年,导师也已退休好几年,却一直在书斋读书钻研,上次相聚发现老师身体大不如前,好在精神仍然旺盛。想来导师如果知道我在这里大谈什么“国风之殇”和“中国古代文化的侏罗纪公园”,那干瘦的倔老头儿一定会拍着桌子骂我“扯淡加胡扯”,然后定然会目光炯炯地说:“虽然忘本的孙子多,但中华的血脉不会断的。”

    —END—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四星好评(600+)
  • 盗版少(490+)
  • 超值(557+)
  • 在线转格式(441+)
  • 格式多(383+)
  • 不亏(84+)
  • 品质不错(135+)
  • 博大精深(235+)
  • 速度快(309+)
  • 傻瓜式服务(504+)
  • 微信读书(560+)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芳: ( 2025-01-03 21:37:26 )

    五星好评

  • 网友 冯***丽: ( 2024-12-16 04:59:14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曹***雯: ( 2024-12-29 12:26:14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宓***莉: ( 2024-12-23 23:24:00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冷***洁: ( 2024-12-16 02:41:47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养***秋: ( 2024-12-18 22:41:27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敖***菡: ( 2024-12-22 05:35:03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相***儿: ( 2024-12-12 06:39:32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訾***雰: ( 2024-12-11 09:51:55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