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建文史学编年考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26:42

建文史学编年考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建文史学编年考精美图片
》建文史学编年考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建文史学编年考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095764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8
  • 页数:358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6:42

内容简介:

本书以编年的形式,通过对具体历史活动和史料的记载,揭示明清时期建文史学从禁锢走向开放、从歪曲走向真实、从偏见走向客观的发展历程。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以编年的形式,通过对具体历史活动和史料的记载,揭示明清时期建文史学从禁锢走向开放、从歪曲走向真实、从偏见走向客观的发展历程。


精彩短评:

  • 作者:使不上劲小推车 发布时间:2023-12-11 15:05:17

    引文、年份出错不少

  • 作者:宗教理想娱乐 发布时间:2014-02-07 13:28:45

    新年读的第一本书献给心心念念的上海

  • 作者:松亭君 发布时间:2018-10-09 10:30:06

    建文史的资料汇编

  • 作者:胡天翼 发布时间:2012-11-10 16:09:56

    对斯密伦理世界的杰出分析

  • 作者:席缪 发布时间:2022-08-24 10:21:17

    咋能说清朝的建文史观是真实、客观的呢?历史学家怎么会蠢到把历史上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呢?清人都已经把朱棣打成逆贼反革命了,如果真要按清朝的治统观念来写明史,那永乐之后岂不是一群僭主?岂不是代代都要寻找所谓的“合法性”?岂不是时时刻刻都要以杀建文为乐?

  • 作者:宁壹阁居士 发布时间:2023-06-05 23:59:02

    建文朝史料汇编。


深度书评:

  • 马可·波罗,究竟有没有来过中国?

    作者:Fal Conde 发布时间:2020-05-26 21:13:21

    质疑马可·波罗未曾到过中国的主要学术依据,综合起来有两点:

    (1)中文文献中找不到任何关于马可·波罗的直接记载。(2)马可·波罗的游记中漏写了许多被视为中国重要特征的事物,比如长城、缠足、汉字、印刷术与茶叶。

    这种质疑,自游记出版之日即已存在。因游记中提到中国某些城市的人口达到了百万规模,马可·波罗生前有一个“马可百万”的绰号,这个绰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骗子与小丑的代名词。1324年,马可·波罗临终前夕,他的朋友们要求他取消游记中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谎言”,并称惟有如此灵魂才能前往天堂,尽管波罗回答“我还未曾说出我亲眼看见的事物的一半”,但他的游记被许多同时代之人视为一本幻想和拼凑出来的旅行小说,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学术界开始严肃讨论“马可·波罗究竟有没有来过中国”这个问题,始于19世纪晚期。1871年,英国学者亨利.玉尔(Henry Yule)在其翻译的《马可波罗游记》导言里质疑说,游记遗漏了长城、茶叶、缠足、鸬鹚捕鱼、印刷术、汉字等等中国的标志性事物,这是不正常的。

    Henry Yule(1820-1889)

    1960年代,又有德国的蒙古学家傅海波(Herbert Franke)提出质疑,认为游记没有提到茶叶、汉字,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马可·波罗还自称在扬州做过官,并提供了投石机技术协助蒙古大军攻陷襄阳城,前者没有史料可以佐证,后者已被证明是不实之词(献炮者是波斯人亦思马因与阿老瓦丁)。据此,傅海波怀疑“波罗一家长期住在中国”并非事实。

    类似的质疑,此后频繁见于其他外国学者,比如约翰·海格尔(John Haeger)与克雷格·克鲁纳斯(Craig Clunas)。1994年,大英图书馆东方部主任吴芳思(Frances Wood)写成《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Did Marco Polo go to China?)一书,可谓质疑论的集大成者。该书的中文版于1997年发行,引起了中国学术界很大的关注。其质疑的主要依据,由中文版的章节目录——“第十一章 漏掉万里长城”、“第十二章 自我标榜岂止一人,攻城谋士与他无缘”、“第十三章 这是中国吗?”、“第十五章 不见经传,耐人寻味”——即不难看出。吴芳思的结论是:

    “我倾向于认为马可·波罗,可能从来没有到过,比他家在黑海沿岸和君士坦丁堡的贸易站,还要远得多的地方旅行。”

    吴芳思《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英文版封面

    杨志玖、黄时鉴等中国学者,不能认同上述质疑。

    他们认为,中文文献找不到马可·波罗这个名字,是不足为奇的事情。元朝时(包括宋金元并存时期)来华的外国人很多,但在元代文献中留下姓名者很少,著名的柏朗嘉宾、鲁布鲁克、鄂多立克,都曾来过中国,但也都很难在中国文献中找到记载。

    杨志玖还从《永乐大典》所引元朝《经世大典·站赤门》中找到了

    一份“可以间接证明马可·波罗游记真实性”的材料。

    该材料记载了坐船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伊利汗国的三位波斯使臣的名字——兀鲁䚟、阿必失呵、火者;马可·波罗在游记中也记载了此事,说自己搭乘着那条船顺道回国,且将三位使臣的名字写作Oulatai、Apuscah、Coja。杨认为,这是一种史料上的互为佐证。而且,波罗说三位使者最后只有火者(Coja)活着,另两位死于途中;波斯语史料《史集》记载护送阔阔真公主前来完婚的使者,也确实只提到火者一人的名字。信息如此准确,似可证明马可·波罗确实来过中国。

    不过,这份材料仍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

    “这篇公文内未提及马可波罗的名字。”

    杨志玖给出的解释是:“此文既系公文,自当仅列负责人的名字,其余从略。由此可想到,马可波罗在中国的官职,大概不太高贵,因亦不为其同时人所重视。”

    杨志玖研究马可·波罗的专著

    对于马可·波罗的“漏写”问题,中国学者也做出了一些比较合理的解释。比如,关于“为何没有提到长城”,黄时鉴的研究结论是:

    “元朝之前,中国确实多次建造过长城。但是,当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除了极个别的关隘被人们加以修缮利用外,长城的绝大部分都已成为荒芜的遗址。”

    他还注意到,元人在诗文中提及长城,也“往往是在当地人告知以后,他们才认识到所见的遗址是古长城,进而发思古之幽情”。也就是说,长城在元朝的存在感是很低的,将长城看成中国的一个重要象征,是明长城修筑之后,由来华的外国人重新构筑起来的。马可·波罗不懂汉语,对长城的历史也毫无了解,即便经过了古长城遗址,如果没有“精通中国历史文化的人会告诉他这就是长城”,他大概率不会对这些废墟感兴趣。

    关于游记中没有提到缠足,黄时鉴收集了出土的元代女鞋资料,考据认为:

    元代女子缠足的主流是“窄足”,也就是将脚的前掌与足趾缠窄,而非后世广为人知的“三寸金莲”。

    这种“窄足”虽会对足部发育造成影响,但影响程度与流行范围有限,尚不足以引起来华外国人的猎奇与围观。直到明代后期,中国女子的缠足发展到“三寸金莲”,才引起来华传教士们的注意,进而在西方变成一种关于中国的标志性符号。

    茶叶与汉字在游记中的缺失,也大体可以做相似的解释——马可·波罗来华时,茶叶还没有在蒙古人当中真正流行开来;马可·波罗来华的目的是经商,他不懂汉语,主要依靠波斯语在中国活动,接触的主要人群是色目人,而非汉人,所以他对汉人的饮茶习俗和汉字,缺乏关注度。

    此类解释,确实有一定的说服力,也得到了不少外国学者的赞同。

    比如,澳大利亚学者罗依果(Igor de Rachewiltz)认为,“在1579年之前,连中国的地理学家也忽略了长城的存在,马可·波罗没有提到它是不足为奇的”。这其中,也包括前文提到的、持质疑论最力的吴芳思。她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的结语里说:

    “在杨志玖这些中国史学家看来,一部有着详尽内容的书,缺漏了一些重要的细节,不是一个大问题。这个论点有它的道理。……缠足现象或许引起我的兴趣,但没有引起波罗和鲁斯蒂谦的兴趣。杨教授也不无道理地认为,事实错误不一定是因为采用了二手资料。……考虑到蒙古人所建的帝国及其君主不止一个,是很复杂的,他说的(指马可波罗弄错了一些事实很正常)也有道理。”

    这种赞同,相当于学术论争过程中,达成的共识。

    马可·波罗像

    此外,按习惯的说法,这位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的籍贯,并不能百分百确定是意大利威尼斯)的游记,是在监狱中口述给同伴听,然后由职业作家鲁斯蒂谦执笔写成。口述者夸张自己在历史事件中的地位,记忆出现混乱将事件交错混淆,是很常见的现象。鲁斯蒂谦在执笔时也怀有自己的目的(他曾靠写书获得英国王室的生活资助),未必完全忠于马可·波罗的口述;且游记的原始版本早已失传,流传中产生的翻译版本,内容又不完全一致,显示有人在当中做过加工。

    这些因素,都可以用来解释游记中内容失真、缺漏之类的问题。

    但“马可·波罗究竟有没有到过中国”这个问题,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

    比如,考虑到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曾做过东方旅行,吴芳思还提出过另外一种可能:

    “是否有可能是马可·波罗标榜他到过中国,而实际上他没有?是否有可能是他的父(尼可罗·波罗)、叔(马飞阿·波罗)作了一次充满艰难险阻的旅行(注:据说他们抵达了哈拉和林),……而他们的荣誉却被在狱中把自己写进故事中去的马可·波罗夺走了?”

    这类推测,可以有效地解释马可·波罗的游记,为何作为旅行指南毫无意义(确有旅行家试图依据游记前往东方,但只到了波斯就迷失了路径),也可以很有效地解释,为何游记中会存在那么多的事实错误(出自道听途说)、那么多的元素缺失(非亲历者很难把握一个国家的核心特征);还可以解释,为何某些部分的记载与中国文献又非常吻合(自家族亲历者处闻知)。

    一如对长城的存在感、缠足的情形和普及度、茶叶是否在元朝上层社会流行、汉字是否进入波罗的视野……之类的分析,也可以有效地解释游记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换言之,“有效解释”不等于“有效证明”,马可·波罗究竟有没有到过中国,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学术问题。

    本文为转载,原文见:

    https://www.ershicimi.com/p/a65680d5cda083400d28166558e4eea9

  • 建文史学未解的疑难汇总

    作者:空天一鹤 发布时间:2013-07-03 15:21:53

    《建文史编年考》一书很好的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的对建文相关史籍编著年代的苦恼,作为一个读者在此谨致谢意。不过,我在阅读该书的过程中也有稍许遗憾,在此谈谈我的观感。

    其一,该书收集的史料多以正史、野史、文人笔记、文学作品为主,地方志虽有一部分,但数量稍显单薄。比如:《富民县志》、《嵩明州志》、《禄劝县志》、《广通县志》、《巴县志》、《长寿县志》、《合川县志》、《武宣县志》、《建德县志》、《贵池县志》、《兰溪县志》等等均有涉及建文帝行迹,可资补充。

    其二,作者对地方志的研究仅限于书中有关建文帝行迹的考述,我认为有一定局限性。比如各方志人物列传中的“忠义”、“流寓”、“释道”等项,还有“名胜”、“寺观”、“艺文”、“拾遗”等等也有涉及建文史,不少是文人笔记、野史中未曾触及的。

    其三,除了地方志需要进一步考证外,其他如寺志、家谱也可参考。比如:《广东廉江桐村黄氏族谱》、武汉张振东先生的《张氏族谱》、《子贞何氏族谱》、《赫章沙氏家谱》、《宣威板桥樊氏族谱》等可供参考。

    其四,文人笔记,我了解到徐兆昺《四明谈助》、张岱《西湖梦寻》、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等也有涉及建文帝行迹。

    其五,大作中排版和引用文字也有一些错误,比如将《名山藏》的作者误写为朱国祯,应为何乔远才对。再比如:《立斋闲录》关于黄子澄“生子名舜家儿”误写成“生子命众家儿”等等,笔误较多。

    以上是本人一点浅见,未必恰当,贻笑大方了。此外,本人在研读这段历史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甚明了的问题,还请饱学之士赐教。

    1.

    我接触到的史料中很少有述及明宣宗对建文帝和建文朝臣的,有谁留意到吗?

    2.

    僧录司的正印、副印和左善世是啥关系,正印、付印管事吗,怎么通常说左善世是最高领袖呢?

    3.

    明史说方孝孺二子自刭,又有史料讲说刑部郎中王高、大理寺丞刘端因释放方孝孺子被杀?是先被释放后自杀,还是怎么回事?

    4.

    《奉天靖难记》写完后是全国发行,还是只是存于宫内啊?

    5.

    朱元璋的长孙朱雄英为什么没有按“宗室命名法”取名呢?是当时的字辈还没定吗?

    6.

    黔国公沐家是不是和其他藩王不同,可以参与地方行政的,地方官受其节制吗?不然为什么黔国公的府邸和云南布政使司在一起,而且永镇云南?

    7.

    《惠民县志》中说吴王墓是朱高煦世子的坟,可汉王世子没有称吴王的啊?是不是记载错误?

    8.

    明初上朝是在奉天门、乾清门、奉天殿还是武英殿?金川门事变时,建文帝烧了哪些殿?

    9.

    明朝的“行都督府”和“行都司”是一回事吗?

    10.

    明朝镇守关隘的将领职务是什么,比如镇守云南下关的,叫镇抚使、守备、千户还是什么?

    11.

    我听商传老师在百家讲坛讲朱棣时,说到当时文渊阁的一个阁臣喝酒睡觉被朱棣的特务发现了,是谁?曾棨吗?

    12.

    不记得是商传还是毛佩琦教授说得,朱高煦曾讲权妃“七分神似小姨”,这种说法来自哪本书啊?

    13.

    朱高炽死的时候,脑袋没了,或被儿子害了,是哪本书的说法?

    14.

    “胡惟庸案”中“诬指赃钞” 一事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好像与郑义门有关系。

    15.

    我看有资料说姚广孝先学习天台宗,后研习密宗瑜珈三密,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16.

    明代有“恩授敬官”、值殿大将之类的官职吗?

    17.

    有人说元代的墓,螭吻是张嘴的,到了明代才是闭嘴的,是这样吗?

    18.

    明代红漆器皿使用不当也有僭越之嫌吗?

    19.

    明清的基层行政区划分乡、都、图、里,除了乡约、地保外,还有其他小吏吗?

    20.

    谷王谋反时说的“德苍时不可言桓文之事,桓文时不可言德苍之施”,“德苍”一词怎么解读?德被苍生?

    21.

    毛佩琦老师说碽妃是朝鲜人,商传老师讲碽妃是蒙古人,碽妃到底什么人?我看朝鲜说最早应该来自朱彝尊吧,《国榷》中好像没点明她是哪国人。

    22.

    建文帝忠臣如佥都御史司郎中柳一景、四川按察使李文敏、诸生王志、谭仕谨、太监段实有什么事迹?

    23.

    大竹县清河镇王家屋家谱与建文帝有关吗?

    24.

    朱棣登基后的诏谕内容有何增益变化?

    25.

    郑和下西洋之前,朱棣曾向邻国朝鲜索要过建文朝逃亡者?

    26.

    霞浦县有明朝户部侍郎卓敬的后人吗?

    27.

    哪部史书说建文新政的仁声义闻远播西域,有“治民等于三代”之誉?

    28.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后宗泐推荐了哪三位主录僧,除道衍外?

    29.

    南京大报恩寺的兴建有一说是为了纪念建文帝?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

    30.

    朱棣被铁铉诈降后为什么不继续水淹济南城?炮轰前本来决定水淹的!

    31.

    永乐削藩时,为何将齐庶人、谷庶人都安置在庐州,道理何在?(景泰五年,徙齐庶人、谷庶人置南京,敕守臣慎防。后谷庶人绝,齐庶人请得谷庶人第。)

    32.

    跛子帖木尔为东征大明,制定了几分计划?

    33.

    北元的使节有出使帖木儿帝国吗?帖木儿准备攻打大明时是不是也扣留了北元的使节?谁能介绍一下帖木儿帝国与鞑靼、瓦剌两部的交往情况?

    34.

    明朝初年御宝放置在什么地方?奉天殿吗?为什么沈德潜说嘉靖40年西苑大火历代御宝“尽付煨烬”? 为什么又说御宝在正德九年正月的大火中毁掉了?朱元璋刻制的17枚御玺御宝还有存留吗?( 万寿宫是嘉靖大火后才开始的。宝玺放置,交泰殿是乾隆朝开始的)

    在研读明初这段历史过程中,还涉及到一些貌似与建文帝没有直接关联的一些问题,也一同列出,盼望学兄、学姐们开示:

    35.

    段功之妻高氏是被蓝玉还是沐英所杀?阿盖郡主是梁王的畏兀儿妃子所生吗?

    36.

    洪保在正统六年(1441年7月)至七年下西洋的情况是怎样的?

    37.

    朱元璋当年出家的皇觉寺为何可以冠以“皇”字?

    38.

    王振是教书先生的说法是野史吧?

    39.

    张士诚的旧部刘通成为倭寇后结局如何?

    40.

    “洪武”这个年号是怎么定的?谁提议的?

    41.

    我翻阅史籍时发现释迦哑尔塔和班丹扎释都被封为“大智法王”,是不是有误啊,释迦哑尔塔是智光和尚的法脉,怎么会和班丹扎释一个封号呢?

    42.

    永平侯谢成任职太原,他被处死时京师在南京,谢氏家谱却说谢成葬在北京,这是怎么回事?

    43.

    明朝的军民府和宣慰司、宣抚司的职能有何不同?还有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怎么区分啊?

    44.

    翰林院的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各自的职责是什么?我看了网上的一些释义,还是迷糊。

    45.

    倭寇的八幡船有多大?长宽几丈?有记载吗?

    46.

    明朝每年都有各地将士轮番到京师大教场比武吗?其中有个词“比中双收”,不太明白什么意思。

    47.

    史料中提及麻林国王哇顿的墓在闽侯县,不知是时候消失的?

    48.

    “吃菜事魔”中的“吃菜”与吃素有何不同?

    49.

    《大小明王出世经》流传下来了吗?与《大阿弥陀佛经》类似吗?

    50.

    永乐戊子(1408年)台州曾遭海盗劫掠吗?

    此外,本人因为视野有限,一些史实难以廓清,不知哪位贤达帮忙搜集一下资料,如下:

    51.

    明朝历代僧录司的善世、道录司的正一的资料有没有人整理过?如果没有,这倒是个很好的研究课题。顺便问一下,谁知道道衍去世后的左善世是谁吗?

    52.

    明代历代太监的名录,有相关资料吗?如果没有,这也是个不错的选题^_^

    53.

    建文帝在各地的传说,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留意搜集:比如:建文帝和益阳黑茶的故事、建文帝夜循东流菊江口的故事等等,限于条件我都没有了解到具体的情况,不知道哪位能了解一下。有一次我看商传老师接受采访说,有人向他提及建文帝逃亡和越南阮氏、胡氏有关,还有说逃到朝鲜去的,这两种说法的具体情况如何,有清楚的吗?我没有商老师的联系方式,哪位能提供一下?

    54.

    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的“圣旨碑”内容

    55.

    席应真的《子阳子诗》

    56.

    谁看过武夷山《瑞岩实录》 一书?知道诗偈篇的《夜宿天心》署名是胡濙、胡滢、胡潆还是胡源洁?

    57.

    吴江人吴铁峯(吴宽亲友?)、叶师相、叶君锡、郑汝交、江右司空徐若谷等人,有他们的生平资料吗?

    58.

    道士刘渊然在云南收的几个弟子有记载,我了解到他上京任职前在赣南收了十二弟子,谁知道是哪些人啊?

    本人学识浅陋,还望各位同好赐教。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傻瓜式服务(75+)
  • 愉快的找书体验(588+)
  • 还行吧(334+)
  • 赞(427+)
  • 引人入胜(249+)
  • 不亏(583+)
  • 品质不错(351+)
  • 格式多(256+)
  • 五星好评(424+)
  • 内涵好书(159+)

下载评价

  • 网友 丁***菱: ( 2025-01-06 17:05:29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方***旋: ( 2024-12-21 19:37:32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蓬***之: ( 2024-12-22 18:33:53 )

    好棒good

  • 网友 步***青: ( 2024-12-14 01:52:12 )

    。。。。。好

  • 网友 郗***兰: ( 2024-12-28 14:41:08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养***秋: ( 2024-12-12 16:36:44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敖***菡: ( 2024-12-15 10:02:36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冷***洁: ( 2024-12-10 18:44:00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戈***玉: ( 2025-01-04 01:20:50 )

    特别棒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