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应该传承下去的100个好习惯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0:31

应该传承下去的100个好习惯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应该传承下去的100个好习惯精美图片
》应该传承下去的100个好习惯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应该传承下去的100个好习惯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510047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9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9.8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0:31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全面广博,囊括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青少年培养好习惯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导。具体分为自立自强、惜时如金、勤思善学、细致严谨、虚心求教等九个方面。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内容全面广博,囊括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青少年培养好习惯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导。具体分为自立自强、惜时如金、勤思善学、细致严谨、虚心求教等九个方面。


精彩短评:

  • 作者:伍赟Allan 发布时间:2012-06-05 20:35:01

    一般吧

  • 作者:赵随便 发布时间:2013-10-26 10:58:47

    语言简洁明了,例子足够清晰,以至于看的时候手边不用有电脑。缺点是仅有几小段对git的设计思路和pros&cons的权衡做了介绍

  • 作者:清风effle 发布时间:2023-04-18 21:56:57

    很有趣的儿童科普读物!讲述了与汽车有关的故事和汽车的发展史,用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来,让孩子在寓教于乐、活泼轻松的氛围中,爱上阅读、学到知识、感到快乐!

  • 作者:椒糖小甜基 发布时间:2023-08-13 23:41:35

    通过学习去理解和接受自己欣赏周围环境 认识到灵活思维和开放心态的力量 欣然接受自己的余生 将其看作是一次冒险之旅

  • 作者:风朔夜 发布时间:2017-05-22 12:09:25

    踢球的102个小技巧。

    瞬息万变的球场上不同攻防情形下如何最优选择或次优选择(快选比犹豫好),如何踢顺风球逆风球雨战,如何影响裁判判断,如何合理消耗时间和逼迫对方少消耗时间,如何跟队友聪明合作简明交流,招募球员和应聘要点……

    简单讲就是如何用脑子踢球(一点一滴的细节积攒本方优势),并培养这方面的意识(相应的训练方法)。

    感觉作者作为大学男足女足教练被逼疯过蛮多次,都是他狂敲黑板场边喊哑要灌输到球员脑中的。

    另,作为女性,我关注足球书中的女足。《足球百科》介绍各国会标明女足人数,德国相当多,难怪强。这本也比较了一些男足女足异同点,写得还满好玩儿。

  • 作者:兔子兔子不开花 发布时间:2016-09-10 23:16:36

    应该送给所有的作者四个字

    "别做梦了"

    好好过日子 别瞎矫情 真的

    大冰这些人这类书都能火 少年们你们真的是太缺爱了


深度书评:

  • 命运给我们风霜雪剑,依然能够勇往向前,成为真正的王者

    作者:Aaron 发布时间:2023-03-15 21:10:35

  • “我如流水”:《接纳承诺疗法》读书报告

    作者:φ 发布时间:2019-05-01 20:44:54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对“接纳承诺疗法(ACT,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非常好奇。听说它属于认知行为流派的“第三浪潮”,整合了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的价值理念。在本文中,我将简要梳理ACT的理论基础(本书第1-6章)和干预过程(本书第7-12章),并总结自己的一些领悟和思考。

    1. 理论基础

    ACT的理论学说主要包括哲学和认知心理学基础、心理灵活性模型、评估和干预理论三个部分,其中评估和干预的理论涉及案例概念化方法、对治疗关系的看法以及有关改变的理论。

    1.哲学与认知心理学基础

    我先对ACT的理论做个概述。主流的心理病理学理论认为,异常的心理过程是心理障碍的主要病因,如灾难化的认知风格导致来访者被抑郁情绪压垮。ACT的创立者们则非常质疑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大量实证数据事实上支持了相反的解释:如精神障碍的高患病率事实上提示“心理痛苦是人生常态”;各类心理障碍共病率很高、治疗方法近似则暗示,这些所谓“心理疾病”有类似的病理过程。他们提出,正常心理过程也可能带来痛苦(如亲人离世感到悲伤),正常心理过程(特别是问题解决过程)被过度使用才是痛苦的主要来源。

    ACT研究者们持有一种“功能性语境主义”的哲学观,他们不关注真理,讨论某个信念是否是理性的,而只关注在特定背景下的行为是否有助于实现目标,即行为的情境适应性如何。因而,

    他们极为关注思考过程而非思考内容,试图考察思考过程的适应性如何

    接纳承诺疗法吸收了许多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同“符号表征是思维的核心”。他们把符号表征称为“关系框架”。一个被猫抓过的小孩子听到猫这个单词可能产生和看到一只猫同样的反应,这是因为他建立了单词“猫”和真实的猫的关系框架,

    言语表征发挥了与真实刺激类似的功能

    。传统治疗试图调整关系语境,调整关系框架的内容,如使来访者意识到猫这个单词和现实的猫是不同的,它不会带来真实的伤害(即调整了“单词CAT”和“猫这种动物”的关系框架)。而ACT治疗师们则可能让来访者用1分钟时间快速重复“猫”这个单词,在最后的几十秒,来访者可能会对这个单词感到陌生,对这个词的恐惧反应也大大降低。这种干预并没有调整“单词‘猫’”和“猫这种动物”的关系框架,但调整了这种框架的功能语境:在快速重复中,上述关系框架引发恐惧的功能被打破。尽管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行为都是由关系框架支配。

    关系框架具有随意应用的趋势,人们会倾向于把所有事物用可能的方式联结起来,即使它们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联系,因而我们头脑中存在许多冗余的、不符合现实的认知表征,如“我们的想法都是现实”。由于我们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我们会把头脑中认知表征之间的冲突矛盾觉知为是现实中的矛盾,并试图用一系列未经检查的、与问题解决有关的认知表征去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比如,通过压制和消除负面情绪降低心理困扰。但心理表征(关系框架)还有另一个特点:建立关系框架极为容易,消除“关系框架”极难。这一点使得尝试调整关系框架的治疗(如消除“非理性信念”)收效有限。而ACT疗法则试图不刻意干预已有的关系框架,而给它增加点东西(对关系框架的觉察),进而影响已有的关系框架的功能。

    2.关于人类功能的整合模型:心理灵活性模型

    ACT疗法认为,人类适应性的核心是心理灵活性,它依赖于认知解离、接纳、以己为景、灵活关注当下、选择价值、承诺行动这六个过程。这些过程两两配对,形成了开放、专注、投入三个维度的认知风格(如图1所示)。具有心理灵活性的个体能够开放地面对想法、体验情绪,而不是完全按照想法和情绪的指令行动,或是压抑想法和情绪;他们可以专注此时此地,体验当下的自我,而不受自我叙事的限制;而且,他们认同自己的价值、选择符合价值的行动。

    图1

    心理病理现象也依赖于类似的过程,即经验性回避、过度关注概念化自我、不灵活关注、价值不清晰、缺乏行动或容易冲动。具体来说,接纳承诺疗法的实践者认为,内蕴在言语中的问题解决思维运作时,大脑会认为存在一个“好”的状态(通常指不受负性情绪困扰),觉得可以通过压抑“不好”的感受、想法、情绪达到这种状态。这种对自己认知深信不疑的状态(认知融合)导致人们压抑、回避和痛苦有关的刺激(经验性回避),进而引发了情绪问题和适应障碍:人们体验到的痛苦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回避许多情境、对自己持有僵化的看法(概念化自我)、刻板地注意内在外在刺激(不灵活的关注),生活目标从实现人生价值变成了回避痛苦(价值不清晰、缺乏承诺行为)。这里需要澄清一下,接纳承诺疗法认为,

    痛苦是人生的正常现象,而心理僵化阻碍了人的适应,使人们承受了不必要的痛苦。

    接纳承诺疗法的干预也同样基于心理灵活性的整合模型。如前所说,心理融合使得认知表征具有和现实刺激相同的功能(如社交焦虑的来访者只是想到演讲的情形就会体验到焦虑情绪),心理解离干预试图培养“观察者视角”来降低认知表征对行为的影响,即“想法可以仅仅是想法”。接纳则是指用开放的非评判的态度面对感受,这有助于增强情感承受力(承受事件本身的痛苦),降低回避带来的痛苦(“二次伤害”的痛苦)。反刍和担忧在来访者中极为常见,这两种过程阻碍了来访者对当下的注意。正念干预可以解除这种注意僵化,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当下的活动。人们也经常被概念化自我(即对自我的言语叙事)困住,培养对当下自我的觉知,乃至培养观点采择能力(即体验“自我-他人”、“此时-那时”、“这里-那里”的视角转变)可以增强自我的容纳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找到自己的价值观,按照最符合价值观的方式行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适应力和幸福感。

    3.评估与干预理论

    在实践中,治疗师首先会评估来访者的心理灵活性、评估六个维度的功能。具体来说,在评估阶段,治疗师会收集主诉信息、个人史和家庭史信息,尝试理解两个最核心的问题:来访者最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哪些心理过程和环境因素阻碍了这样的生活。

    咨询师需要重构收集到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评估开放、专注、投入这三个维度的认知风格

    评估“生活在当下”和自我时,咨询师需要关注来犯者能够和咨询师保持节奏一致、注意力能否灵活转移,还有其概念自我、过程自我、观点采择能力的强弱。评估解离和接纳功能要更多依靠咨询师的元认知和反移情,比如来访者回避特定话题、过多谈论细节、给出很多评价而很少描述时,他们通常面临认知融合和回避的问题。咨询师还需要不断挖掘和重构来访者的叙事,发现其最重视的价值,并通过开放式提问来访者行动的细节,判断其承诺行动能力的高低。评估结束后,咨询师可以给出来访者功能的量化分数。在治疗中,通常以最强的功能为支点,提升最弱的功能领域,增强来访者的心理灵活性。

    接纳承诺疗法极为重视治疗关系。其认为,和具有心理灵活性的人的关系才是真正让人振奋、给人力量的。来访者在和咨询师的相处中内隐和外显地学习与心理灵活性有关的态度和技能。咨询师对不确定性的包容、扮演的观察者视角、自愿的自我暴露、对来访者自主决定的尊重都是改变的积极支点。而过度的言语表达、选择性强化、过度聚焦情绪问题则示范了认知融合、回避、忽视价值等过程,妨碍了改变的发生。咨询师应更多使用隐喻、练习帮助来访者内隐地领悟ACT的原理,更要有意识地反思和培养自己的心理灵活性。

    接纳承诺疗法的干预从“why now”问题开始,最初阶段的目的是设立“ACT式的目标”。咨询师会详细询问来访者遇到的问题、尝试过的策略、策略的效果以及付出的代价,这是为了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教育,引导他们接受ACT的原理——“控制情绪的尝试并不能解决问题”。咨询师可能用隐喻和体验式任务(“不要想象巧克力蛋糕”)增强这种领悟,并重构来访者的问题(来访者体验到很多痛苦,其珍视的价值并未实现)。之后咨询师会与来访者沟通,把治疗目标设置为“尝试带着痛苦实现珍视的价值”。这中间可能包含一系列苏格拉底式提问和隐喻,以增强来访者的动机。我印象最深刻的隐喻是“登山之路”:登山者攀登一座高耸陡峭的山脉时,需要走一条非常曲折的路,他有时需要往低处走,甚至走到比之前海拔更低的地方,登山者可能觉得自己在退步,而在远处的、手握望远镜的游客看来,他一直在前进。这个隐喻提示了关于接纳、认知解离(观察者视角)、以己为景(观点采择)的许多议题。

    2. 干预过程

    不同来访者功能强大和薄弱的领域不同,干预方案也要因人而异。

    按照ACT理论,干预可以从六个过程的任意一个开始,并在干预中不断转换。

    例如,如果对价值过程的干预引发了认知融合和回避,咨询师可以立即使用认知解离和接纳相关的技术,处理掉维情绪问题后,再回到最初的方向。ACT主要使用行为任务、隐喻实施干预,但其干预核心却不在于改变信念或是降低情绪唤起,而在于通过体验提升心理灵活性,降低言语过程对行为的影响。即使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也非常克制,意在改变认知过程而非认知内容。下面我将简要梳理六个过程相关的干预技术。不过,由于ACT的技术繁多而且依赖情境灵活调整,我将选择我印象最深刻的、最有ACT特色的技术进行梳理。

    1. 觉察当下与以己为景

    ACT认为,过去和未来仅在认知的意义存在,思维反刍和过度担忧的影响在于,它们影响了对当下的觉知。或者用我自己的观点,占用了工作记忆的内存。在最开始,咨询师需要用隐喻帮助来访者理解处理心理问题的“问题解决模式”和“欣赏落日模式”:我们想要睡觉时,关掉灯即可进入黑暗,这是我们处理外部世界问题的基本方法,但并没有开关可以关闭不想要的想法和情绪;类似的,对于日落的场景,我们只需要去观察和欣赏,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对待想法和情绪。

    “觉察当下”领域的可能有两种问题:注意问题,如难以集中注意、注意范围狭窄、难以灵活调整注意,以及注意僵化的问题,来访者可能回避特定话题,或沉浸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渐进肌肉放松和身体扫描练习可以用来解决注意力相关问题,而“放慢节奏”(咨询师刻意放慢语速、长时间停顿)、觉察训练(觉察谈话时呼吸、想法和身体反应)可以用来处理注意僵化。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上述干预可以释放情绪,但干预的目的是培养对此时此刻的觉察。否则来访者可能再次陷入“治疗是为了改善情绪”的认知融合中。

    过于强大概念的自我概念会扭曲和概念自我不一致事件的觉知。当来访者难以承受模糊性、有内在空虚感(如独处有困难)、人际冲突时,他就可能持有强大刻板的自我概念。这时候,帮助来访者建立过程自我和观点采择自我,就可以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来访者以观察者的视角而非体验者的视角看待周围事件,更好地容纳生活事件。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书写故事情节任务”削弱来访者的概念自我。在这个训练中,来访者用文字写出自己的成长史(来访者的书写通常围绕某个主题),之后再“改写”几次自己的个人史,改写需要包含所有的重要生活事件,但每次书写的主题不同,结尾也不同。这个训练是为了帮助来访者体验有许多不同的思考自我的方式(而非指出其自我叙事是“有问题的”)。呼吸练习可以用来增强“过程自我”的功能。未来现在对话练习(请来访者想象如果未来的自己会对现在的自己说什么)、观察练习(逐个检查自己的感觉、情绪、想法、角色、自己的观察)都可以使来访者采纳更灵活的自我视角。观察练习甚至可以帮助来访者产生这样的领悟:身体感受、想法、情绪、经历都只是自我的一部分,而不是自我本身,自我是容纳这些事物的空间。

    2. 认知解离与接纳

    评价性言语总是让人痛苦,而多数人意识不到这种与评价有关。接纳承诺疗法试图把认知过程和认知产物分开(认知解离),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在思考判断,进而帮助评价性言语对行为的自动化影响。关系语境控制、隐喻、大脑观察练习都是可以使用的技术。关系语境控制的一个方法是,把句子中的“但是”换成“而且”。来访者做这个练习的时候,就会渐渐领悟“描述性言语”和“评价性言语”的差别,以及带来的情绪和认知的差异。接下来,咨询师可以进一步使用“陶瓷杯子”和“破杯子”的隐喻,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评价不是事物的内在属性(而陶瓷材质就是杯子的内在属性),而且对于同一个客观事物(某个陶瓷杯子)可以有相反的评价(好杯子vs.坏杯子),因而评价也不是事实,不需要用一个去压倒另一个。

    大脑观察练习可以作为家庭作业,进一步提升来访者的认知解离能力。这个训练要求来访者把自己的想法想象成一个个从自己右耳朵里走出来的士兵(想法的具体内容写在士兵胸前的衣服上),来访者需要像一个将领一样检阅着这些士兵不断地从耳朵边走到自己面前。如果有了自己站在队列里或者队列停止前进的感觉,来访者需要立刻停下来,回想一下刚刚发生了什么。通常来访者会觉察到,当自己被某个想法吸引注意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即注意到自己从认知解离到认知融合转换的过程。

    接纳是干预中很重要、也很难的一个领域。它要求来访者为了实现所珍视的价值而有意识地、不加评判地体验。接纳不是认同经历本身,不是忍受不愉快的感受,不是所谓承认自己的失败,而是用包容的态度对待感受,接受某些策略无效的事实。其中也包括对接纳本身起起伏伏的接纳。ACT主要通过隐喻帮助理解“接纳”的涵义,比如把消极情绪比喻为被邀请来参加宴会的流浪汉,如果放任其在宴会上自由行动,会让自己失了脸面、感到痛苦,如果限制其行动,又需要持续的注意监控,没有办法做其他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像接纳流浪汉一样接纳消极情绪在脑海里起伏,这时候我们至少可以继续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为了监控情绪耗尽力气。

    书中的一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接纳训练如何进行。书中的这位女性来访者幼年时被性侵过,她甚至无法和丈夫待在一个屋子里,经常夺门而逃以应对自己的恐惧。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她意识到逃跑并没有解决她的焦虑,和丈夫成功待在屋子里倒是可能帮助她降低恐惧,而且她愿意为了亲密关系承受这种训练的痛苦。来访者设立的第一个目标是和丈夫在一个房间待两分钟,两人还演练了觉察当下的一些练习。这个例子启发我们,接纳训练可以和价值过程、正念技术、认知解离技术等一起使用。另外,虽然接纳训练有时和暴露训练很像,但两者目的非常不同,前者目的是体验情绪,提高对情绪的承受力,而后者是通过脱敏的原理降低情绪唤起。

    3.连接价值与承诺行动

    重视价值是ACT的另一个鲜明的特点。ACT认为,价值不是一种基于权衡利弊的决策,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是一种即使境况对自己不利、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时仍然可以做出的选择。比如,妻子可能对丈夫的某些行为感到不满,但她仍可以因为“爱”的价值做出爱护丈夫的行为。对价值的干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帮助来访者意识到“价值是一种选择”和探索来访者珍视的价值。苏格拉底式提问可以帮助来访者领悟“选择”和“决策”的差别。而地平线技术(想象自己的墓志铭)、价值评估访谈可以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的价值取向。不过,对价值取向的探索困难重重,来访者可能激活概念化自我、想起过去的失败经历回避探索价值、受到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否定某些自己看中的价值,这时候,需要咨询师再次灵活使用各种技术,为探索价值过程扫清障碍。

    承诺行为指的是有意识做出的、发生在此时此刻的、为了实现价值的行为。帮助来访者建立一系列符合价值的承诺行为,是ACT干预的直接目标。在行动阶段,来访者很容易陷入一种认知融合,认为目标实现就是好的,并在失利时感到受挫和自我怀疑。咨询师可以使用“滑雪隐喻”可以帮助解离这种认知。咨询师会引导来访者想象自己在山顶,准备滑雪到山下的度假小屋,这时候突然有个陌生人非要来帮助来访者,把他拉上直升机载到了小屋里。来访者好不容易又爬上了山顶,准备滑雪,这个陌生人又突然出现,做了同样的事情。咨询师会询问来访者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领悟,滑雪是到达度假小屋的一个特别过程,类似地,目标也是实现价值的一个过程,对它不需要做过多评价,而只需要活在当下地感受。在承诺行动阶段,ACT治疗师会使用许多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帮助来访者扫清障碍、设定目标、自我强化。这个阶段里,情绪波动会反复出现,咨询师需要不断使用认知解离和接纳技术帮助来访者增强心理灵活性和承受力。来访者也会常常失去对承诺的专注,陷入失败,对行动的方向感到迷茫,这时候咨询师可能也感到困惑和挫败,但其实,行动的方向仍然是之前的方向。

    3. 领悟与反思

    对我来说,阅读这本书是个艰辛而快乐的过程。一方面,这本书内容有些庞杂,尤其是在讲解干预过程时,混杂着理论、技术、案例,理解案例中的隐喻、推理干预的具体目的需要我花费极多努力。另一方面,心理灵活性的整合模型和许多练习让我感觉拨云见月,把我带到一种非常积极愉悦的状态,许多内心的纠结也被解开。读这本书有被“漫灌”的感觉,我只是模模糊糊的感觉很喜欢某个部分,但或许是生活经验和理论积累有限,我还没有办法对接纳承诺疗法做某些批判性的思考。下面我主要结合我自己的“反移情”,总结一下自己的领悟与反思。我相信,给我营养的,也同样能带给来访者成长;让我倍感艰辛的,或许咨询师们也承受着同样的艰辛。

    1. 心理痛苦是人生常态

    本书的开篇,作者提出“心理痛苦是人生常态”。这一点非常震撼我,好像无论是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乃至学习的病理心理学,都在告诉我,“快乐才是正常的人生,痛苦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ACT的创立者们认为,“多数的痛苦都是由正常的心理过程造成的”。他们所说的正常心理过程主要是符号表征推理过程,当然,他们也承认脑损伤等生理因素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他们这种看法其实破除掉了“正常”和“异常”的标签。他们所谓的“心理僵化模型”和“心理灵活性模型”也只是为了理论说明,他们并不会根据评估结果把某个来访者评定为“心理僵化的”或是“心理灵活的”。

    我觉得这种对心理痛苦的看法其实非常符合接纳承诺疗法“接纳”、“认知解离”、“以己为景”的价值观。这种看法首先是一种非评判的、客观的立场(接纳),而且不是一种“非黑即白”的僵化观点(认知融合)。最重要的是,它没有给来访者贴标签,使“抑郁症患者”成为来访者自我身份的一部分。在现实中,我们知道,这种被建构的身份可能给来访者带来病耻感,打击其人际关系,对来访者造成二次伤害。“来访者正在承受许多抑郁情绪”才是接纳承诺疗法对所谓“抑郁症患者”的看法,它关注的是此时此地,看到了来访者自我的其他方面(比如正在努力地与痛苦抗争),而且认为情绪、想法并不能真正定义个体的自我。这种“此时此地的自我”和“观点采择自我”,能给来访者极大的支持。我非常认同ACT对心理痛苦的这种看法。当然,“心理僵化阻碍人适应内外环境,使个体遭受不必要痛苦”的观点也同样发人深省。

    2. 生活目标:带着困扰实现人生价值

    接纳承诺疗法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极为重视价值和承诺行动。许多治疗流派都试图帮助来访者应对消极情绪,这当然有所助益。但是,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情绪上可能导致来访者过度关注情绪线索、高估情绪对生活的影响。而且,正如ACT疗法所提到的,从本质上讲,情绪的唤起消退是非常自发的过程,我们能控制的极为有限。情绪控制的失败常常会让来访者承受更多的心理痛苦。

    探索自己的价值取向,以此引导生活的方向,能带给人们极多力量。我非常喜欢ACT“带着痛苦实现价值”的想法,而且非常认同“价值是一种选择”的观点——即使在面临不利处境、没有得到想要结果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选择价值。价值选择本质上是一种“没有道理”的选择。那些基于权衡利弊“选择”的价值(如为了得到妻子的爱而爱护妻子)从本质上都是决策而非价值选择,因为它们在不利的情境下很容易崩塌(如被妻子误解、没有得到积极回应时)。

    3. 觉察以应对痛苦

    接纳承诺疗法的前4个过程:接纳、解离、活在当下、以己为景,本质上都是为了发展一种对想法和情绪的觉察。其中,以己为景是为了发展一种对自我观点的觉察。换句话说,上述四个过程都是为了发展一种元认知过程,提升一种元认知能力。ACT认为,这种对思维过程而非思维内容的干预可以提供一个容纳痛苦的空间,进而改善对此时此地的注意。不过,接纳承诺疗法似乎和元认知疗法也有所不同,接纳承诺疗法更关注元认知过程,元认知疗法旨在改善元认知内容。

    ACT对咨询师的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它要求咨询师拥有极高的心理灵活性,要求咨询师本身拥有开放、专注、投入的认知风格。在动力学流派和传统认知行为流派的咨询中,咨询师需要分析来访者的防御机制等或是非理性信念(来访者的认知情绪内容),觉察自己的反移情(咨询师的认知情绪内容),以及咨询关系的状况。ACT的要求更高,咨询师不仅需要处理上述内容,也要处理来访者的元认知过程和自己的元认知过程,比如来访者是否陷入了认知融合或概念自我,自己是否在强迫来访者做出承诺行动。咨询师的认知负荷是非常高的。

    4. 我如流水:接纳承诺疗法的自我概念

    接纳承诺疗法对自我持有非常独特的看法。它把自我看成一种“空间”,容纳着想法、情绪、感受来来去去,所以想法、情绪、感受,乃至来访者的社会角色都不能定义其自我。“流水”可以很好地比喻ACT对自我的看法:自我像一条河流,水中有树叶、泥沙、鱼虾,就像我们有各种想法、正性负性的情绪、随自我迁移的记忆,鱼虾甚至可以自由游动,有时不受水流的影响,但树叶、泥沙、鱼虾并非河流本身;这条河流不断流动,此刻的河流和下一刻的河流有微小的不同,就像我们的“此时此刻的自我”也在不断变动;然而,正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这条不断变动的河流在存在的意义上也是不变的,正如我们也有超越具体时空的不变的自我。不过,对于需要很强控制感的来访者来说,接纳这种“万物皆流”的感觉可能是极为困难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强烈推荐(348+)
  • 好评(72+)
  • 下载速度快(320+)
  • 服务好(675+)
  • 实惠(461+)
  • 愉快的找书体验(367+)
  • 收费(61+)
  • 差评少(331+)

下载评价

  • 网友 索***宸: ( 2024-12-27 13:34:25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沈***松: ( 2024-12-14 08:34:40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习***蓉: ( 2025-01-04 05:45:55 )

    品相完美

  • 网友 堵***洁: ( 2024-12-12 19:26:57 )

    好用,支持

  • 网友 温***欣: ( 2024-12-15 22:23:44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方***旋: ( 2024-12-14 15:33:21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融***华: ( 2025-01-01 21:07:54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石***烟: ( 2025-01-02 11:19:00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扈***洁: ( 2024-12-19 16:19:32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相***儿: ( 2025-01-08 20:41:17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游***钰: ( 2024-12-25 01:19:3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车***波: ( 2024-12-18 20:40:44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寇***音: ( 2024-12-30 11:35:51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戈***玉: ( 2024-12-14 14:21:27 )

    特别棒

  • 网友 訾***晴: ( 2024-12-10 02:28:45 )

    挺好的,书籍丰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