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售后无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售后无忧】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正版书籍,达额减,现货速发,可开电子发票]
内容简介:
这本著作对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的推动之巨大,对经济政策影响之深远,以至于被誉为“凯恩斯革命”。在这本著作中,凯恩斯以更合乎现实的假设、严谨的逻辑、动态的视角,向李嘉图以来统治百年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发起猛烈挑战。凯恩斯直指古典理论的阿喀琉斯之踵:在与现实不符的假设下,经济体系会自动趋向充分就业的那个均衡点的错误结论。为此,凯恩斯创造性地引入“三大心理法则”,对消费与投资的机理、对利息与货币的本质给出天才的诠释,最后令人信服地证明,经济体系为什么不会自动趋向充分就业的均衡点,这样,失业根源、政府干预,凡此种种,都成为顺理成章的结论。无情的破坏伴以精心的构建,严谨论证的背后是对人性的悲悯,平实的叙述难掩超卓的洞见、斐然的文采和渊博的学识,这使此书超越了一般的经济学名著,成为不朽的经典。
书籍目录:
卷 引论 章 通论 第二章 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第三章 有效需求原理 第二卷 定义和观念 第四章 单位的选择 第五章 决定产量和就业数量的预期 第六章 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定义 录使用者成本 第三卷 消费倾向 第七章 进一步讨论:储蓄和投资的内涵 第八章 消费倾向之一:客观因素 第九章 消费倾向之二:主观因素 第十章 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 第四卷 投资动机 第十一章 资本边际效率 第十二章 长期预期状况 第十三章 利率通论 第十四章 利率的古典理论 录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他经济学家关于利率的录 第十五章 流动性的心理和业务动机 第十六章 关于资本性质的诸般考察 第十七章 利息和货币的本质属性 第十八章 就业通论的重新表述 第五卷 货币工资和物价 第十九章 货币工资的变化 录庇古教授的《失业论》 第二十章 就业函数 第二十一章 物价理论 第六卷 通论引出的几篇短札 第二十二章 关于经济周期的短札 第二十三章 关于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货币和消费不足理论的短札 第二十四章 结论:略论由通论引发的社会哲学问题 人名译名对照表 译名对照表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当储蓄金额超过目前的维修费用时,这一部分超过的部分既不直接引起现行的投资,也不被用于支付消费。因此,它必须由新的投资所补偿。。。
结果,能够真正形成现行收入的信投资必须减去相应于储备金额超过目前维修费用的数量。
从而,要想达到既定就业量,必须存在着更强烈的对投资的需求。
现以一座房屋为例。假设该房屋直到寿命终了以前均能被居住而无需加以修缮。如果每年从房客支付的租金中减去一笔折旧费,而这笔折旧费既没有被房主用于维修,有没有被他当做可以供消费之用的净收入,那么这笔储备金额会在房屋的寿命期间继续压低就业量,移植到该房屋重建时,才突然把以往压低的就业量一次补足。
但对于一个非静止不变的社会,这些因素可以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处于长期耐用的投资异常活跃之后的一段时期中,更是如此。因为,处于这种情况下,企业家会为已经存在的资本设备扣除较大数量的储备金额,而已经存在的资本设备虽然会被逐渐磨损掉,然而它们目前所需要的维修费用却远未达到被扣除的储备金额的水平。这样,现行的新投资项目的很大部分会被较大数量储备金额所抵消。
这些事实所造成的后果为:收入只能处于一个低水平,低到能与低数值的净总投资相适应。。。。会缩小现行的有效需求,而只有在实际上对资本设备进行重置时才会增加有效需求。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经济社会的显著弊端是:第一,它不能提供充分就业;第二,它以无原则和不公平的方式来对财富和收入加以分配。
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们的思想,不论它们在对的时候还是在错的时候,都比一般所设想的要更有力量。的确,世界就是由它们统治着。讲求实际的人自认为他们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可是他们经常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俘虏。在空中听取灵感的当权的狂人,他们的狂乱想法不过是从若干年前学术界拙劣作家的作品中提炼出来的。
讲求实际的人自认为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可是他们经常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俘虏。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这本著作对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的推动之巨大,对经济政策影响之深远,以至于被誉为“凯恩斯革命”。在这本著作中,凯恩斯以更合乎现实的假设、严谨的逻辑、动态的视角,向李嘉图以来统治百年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发起猛烈挑战。凯恩斯直指古典理论的阿喀琉斯之踵:在与现实不符的假设下,经济体系会自动趋向充分就业的那个均衡点的错误结论。为此,凯恩斯创造性地引入“三大心理法则”,对消费与投资的机理、对利息与货币的本质给出天才的诠释,最后令人信服地证明,经济体系为什么不会自动趋向充分就业的均衡点,这样,失业根源、政府干预,凡此种种,都成为顺理成章的结论。无情的破坏伴以精心的构建,严谨论证的背后是对人性的悲悯,平实的叙述难掩超卓的洞见、斐然的文采和渊博的学识,这使此书超越了一般的经济学名著,成为不朽的经典。
精彩短评:
作者:SK_XT 发布时间:2023-09-08 01:37:01
不讲人话
作者:萧张风 发布时间:2018-05-19 00:23:43
别说直接读最后一章了。直接去读最后一段好了。可以说是翻了一遍而不是读了一遍。经济学还是要按顺序来读才好啊。。。
作者:鏘 发布时间:2020-01-18 09:05:54
真是相见恨晚,语言优美、论证逻辑清晰的优秀scholarship。
作者:自渊之鸢 发布时间:2018-11-30 12:06:27
菜鸟也会觉得其文采斐然……
作者:黄大锟 发布时间:2016-10-11 10:37:58
其实不是读经济学的,直接看最后一章就好了
作者:哈哈哈,哼 发布时间:2019-10-10 19:19:11
第二次读了,半懂不懂的
深度书评:
凯恩斯未完成的革命
作者:目送飞鸿 发布时间:2016-06-06 23:58:06
《通论》之所以是通论,是针对古典理论而言的。凯恩斯认为古典理论假设的均衡是特例,失衡是常态,因此古典理论只能算是通论的特例。
凯在书中指出,古典理论特别是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创造需求,需求总是等于供给,从而一直忽视了对总需求和有效需求的分析(“可以忽视总需求函数的想法是李嘉图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有效需求只能偷偷摸摸地生活在不入流的卡尔▪马克思,西尔维奥▪格赛尔和道格拉斯少校的地下社会之中”P37-38)。凯在书中对古典理论的批评主要有三个方面,也正是本书标题的三个内容。一、就业理论:古典理论认为,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决定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实际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负效用决定了劳动力的供给,两者交汇之处供需相等,从而劳动力总能处于充分就业,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凯一方面从实际经验和现实可能指出劳资双方谈判的是货币工资,而非实际工资,劳动力的倾向是不接受货币工资的下降,指出劳动力不可能因物价的每一次波动导致实际工资变动而随时要求重新谈判,并且不可能存在一种机制使劳动力对实际工资进行谈判(需要协调全部劳动力);另一方面指出,由于有效需求可能不足,往往在充分就业到达之前,在劳动的边际负效用仍低于实际工资水平时,就业量就有可能已经停止增长,从而并不是工资高导致了低就业,而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就业不足从而工资高——工资并未下降到充分就业时的水平。二、利息理论,古典理论认为利息是对等待的报酬,利息等于资本边际效率,从而使储蓄和投资均衡。凯认为利息不是对等待的报酬,而是对放弃流动性(不储存货币)的报酬。凯引入了流动性偏好的概念,并将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从而货币需求取决于总产出和利率。货币供给由货币当局决定,为外生变量,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共同决定了利率。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共同决定投资,有可能使得投资与储蓄不等。三是货币理论。凯恩斯承认在其早期的《货币论》中,其仍未能摆脱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影响,把货币仅仅看作是实体经济上的面纱,认为货币的作用仅仅是通过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来影响价格,却没有考虑货币数量对利率和投资的作用,进而影响总产出和就业量的可能。在21章中,凯详细地分析了货币数量的变动对工资、价格和产量的影响。
凯恩斯自己的贡献,正如他在第3章第II节(P37)所述的,主要是在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这三个方面弥补了现有知识的空白。而这三个方面又和三个心理因素密切相关(除了边际消费倾向和资本边际效率外,另一个心理因素是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因素中,边际消费倾向和流动性偏好相对稳定,而资本边际效率则波动较大)。一、消费倾向:凯恩斯提出,消费总是随着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但增长的幅度会低于净收入增长的幅度,即消费倾向为正数但低于1,并且相对较为稳定。这样,如果投资不能相应地增加以弥补消费的不足,总产出就需要收缩以取得平衡。而投资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二、资本边际效率,这取决于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重置成本)。凯恩斯在这里的贡献体现在他对不确定性以及投资(群体)心理波动的洞察,这与他个人热衷于投资和投机,熟悉金融市场有密切关系。第12章关于投资的分析非常精彩和深刻,可以从本书中单独拿出来而成为经典。但从日后看,凯恩斯对资本边际效率分析的贡献可能是被忽视了。三、利率。这在上面已经讲了。货币对总需求的影响正是通过利率。凯在第17章对利率做了冗长而令人费解的分析,并解释了在自然情况下利率难以下降的理由。其在此后要求投资社会化正是部分基于此。(这个版本没有收纳法文版的序。在该序中,凯对自己的几个相对于古典理论的突破做了总结:一是将收入与消费和投资联系起来,而非独立于后二者,从而收入和就业水平取决于当前关于投资和消费的决定;二是在利率理论中引入流动性偏好,从而利率不是等待的报酬,而是放弃流动性的报酬;三是针对传统货币数量论将货币与产出相分离的弊端,提出了将货币引入产出和就业的分析。)
这样,把上面几点联系起来,就构成了凯恩斯的整体理论:1.由于消费倾向低于1,要使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就需要增加投资,而且随着总产出的增长,需要的投资会越来越大;2.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边际效率会下降,由于投资取决于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均衡之处对应的总产出和就业量有可能远低于充分就业水平;3.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资本边际效率的剧烈波动是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4.为扩大投资,需要政府操纵货币数量来将长期利率降到较低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资社会化(凯认为由于市场对资本边际效率的估计波动过大,以至于利率的任何变动都无法来抵销这种波动,这就需要政府来直接组织投资P168;正因为投资市场的心理状态改变不易,安排现行的投资的责任决不能被置于私人手中P334);5.在现有的消费倾向下,可能无论如何投资,也无法实现充分就业;从长期看,解决之道要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着手:投资方面是降低长期利率和投资社会化,长期利率的降低也有利于消灭食利阶层;而在消费方面,由于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应通过财富分配,降低贫富差距,来提高消费倾向,这样既定的就业就只需要更少量的投资来支持它(第22章);6.在国际层面,建议各国政策均以国内充分就业为目标,这对己和对邻均有利。
在第24章,凯对他的理论在社会哲学方面做了一些思考。他认为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是: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公。他认为当时社会的财富和收入不平等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围,从而社会财富的增长受到了富人节欲的阻碍。单靠银行政策对利率的影响似乎不大可能决定投资的最优数量,从而某种程度的全面的投资社会化将要成为大致取得充分就业的唯一手段。在利率方面,他认为资本不应该是稀缺的,利息是作为牺牲的补偿,但其实并没有牺牲,他认为资本主义的食利特性只是一个历史的残留,在完成其任务后最终会消失。他认为降低利率不仅是作为刺激投资,还是作为改造社会、消灭食利阶层的一个途径;认为随着利率降低和食利阶层消亡,也意味着资本家利用资本的稀缺性来扩大其压迫力量的消亡。不过,凯认为资本主义的有利之处是效率,分散化、利己心和个人负责制有其好处。凯认为个人主义仍是个人自由的最好保障,它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个人选择的范围,也是改善将来的最有力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凯对政府扩大职能进行辩护,认为它是避免资本主义制度完全被摧毁的唯一可行之道,而且也是个人动力能成功地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在该章的第V节,作者似乎也预见了其观点由于过于偏离主流思想而不被接受的结果,但他也对其思想在长期可能对社会的影响报以乐观的态度。
从上面的分析看来,凯的理论确实是革命性的。他直视了古典理论无法解释的大萧条中的大规模失业问题,引入了有效需求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之道。他关于降低长期利率,消灭食利者阶层,投资社会化,通过财富再分配提高消费倾向的建议,在当时都是惊世骇俗的,日后被逐步淡化并选择性地遗忘也并不奇怪。后世凯恩斯主义将凯恩斯的理论与古典理论相调和,将凯恩斯主义简化为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完全忽视了凯提出的降低长期利率,投资社会化和降低贫富差距提高消费倾向等激进建议,也一直为此后的凯恩斯左派所诟病。
凯天马行空,毫不受拘束的思想还有很多例子,例如:1.他在第11章提到通过建金字塔、挖矿来增加就业,甚至建议财政部用钞票塞满瓶子,将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入废弃的矿井,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再通过招标由企业把瓶子挖出来,以此解决失业(很像中国道路的挖了建,建了挖,来回地贡献GDP)。他提出建两座金字塔、做两次道场,要比建一座金字塔、做一次道场好,因为这些活动的成果没有实际用途,也就会不因为数量增加而效用递减。这些提议在后世受到很多攻击,认为是凯恩斯式财政刺激浪费投资的典型。但是凯的建议有很深的人道主义基础。他提出“仅从节约救济资金代价的角度加以考虑,即使其本身的效用尚成疑问的公共工程项目也值得一次又一次地加以推行P132”。事实上,失业对失业者及其家庭的打击是巨大的,会严重影响其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我们不能忘记《通论》面世时高失业率的历史背景,凯在24章提出,政府干预是“避免现在的经济制度完全被摧毁的唯一可行之道P397”,尽管其仍然相信个人主义是个人自由的最好保障。不过凯在第10章也提到了:“当接近充分就业时,这些项目的推行就会成为值得争论的问题。此外,如果我们假设的边际消费倾向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递减的条件是正确的,那么,要想通过持续投资的增加来增加定量的就业数量就会越来越为困难P132”。2.通过增加交易成本和降低流动性来减少投机,恢复投资的本来目的:凯在第12章关于投资有很多精辟的见解,其中包括流动性带来的负面作用,对此,他建议政府施加高额的转手税来减少投机(P163-164),这已经有了托宾税的雏形,他甚至建议“使购买证券成为永久性的事物;像婚姻一样,除了死亡和其他严重原因以外,不能解约(P164)”。3.盖章货币:这是格塞尔首先提出来的,但凯在第17章(P243)和第23章(P370)都做了专门论述。凯在第17章提出由于货币的特性(生产和替代弹性低,保管费用低)使得使利率难以下降,为此,在面对流动性陷阱时,通过对货币按期缴费盖章来人为制造保管费,是降低流动性偏好,从而降低利率的手段。目前,在负利率政策的探索中,盖章货币这一古老提法又被很多人重新挖掘了出来。
那么凯的理论对中国有何启发呢?高鸿业老师认为“本书的理论和对策不可能对我国具有很多实践意义”,原因主要是当时中国面对的更多是供给不足(秉承此前的“短缺经济学”),因此,与凯的“需求管理”相反,必须增加生产,进行“供给管理”。但是,时至今日,凯的理论对我们还是有很多的参考意义。今日中国,面临的头号问题是产能过剩,因此权威人士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思路。按照该思路,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已经到了再刺激需求也无法平衡的地步了,因此改革的关键是去产能。在凯的体系中,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充分就业,挑战在于需求不足,尤其是投资不足,为此凯提出了降低利率以及社会化投资的建议。但在中国特殊的政商环境下,由于政府对GDP的偏爱,高储蓄以及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控制,使得中国一直存在过度投资(可以说凯社会化投资的理想在中国已经实现了,但却派生出了凯根本就没有想到的过剩产能问题)。中国不但没有因投资不足而出现非充分就业,还使得消费相对投资不足而使经济失衡。由于投资饥渴,凯提出的由于对资本边际效率预期的波动而导致的经济周期在中国尚不存在。尽管中国的失业数据并不完善,但可以肯定,中国的失业问题并不严重。因此,凯提出的刺激投资在中国并没有市场。但凯说的“随着产出的增长,消费倾向的下降,要想通过持续投资的增加来增加定量的就业数量就会越来越为困难”倒是事实。这样,凯在“需求管理”上提出的另一个建议,即“通过财富分配减少贫富分化来提高消费倾向”,倒是有可取之处。按凯的分析,如果消费倾向能提高,那么较小的投资也能维持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供给侧改革对于缓解经济失衡有其道理,但以出国购物为例,论证目前国内的供给在结构上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内的需求,恐怕有偏颇之处。出国购物,毕竟是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行为,而奢侈品的消费有限。尽管按凯的说法,有必要鼓励富人消费,因为富人的节欲会造成贫困,但最终解决之道是通过分配提高消费倾向,而非通过改变生产结构更好地满足富人的消费需求。国内在提高收入进而消费方面确实也做了一些努力,这些年工资增长较快,但工资的增长受制于竞争力,未来会放缓。但在财产方面,财产税和遗产税,其实是有较大空间可以做的。这些税的开征,也可以为其他税的负担的减轻,提供一些条件。对于很多人批评中国的低效投资,从凯的角度看,如果能减少失业,那么通过“浪费”牺牲一点效率,并不是什么坏事。挖金矿,建金字塔都不是什么坏事,更何况造铁路、修大桥呢?唯一的问题是在两地之间你只能修一条铁路。对于批评中国政府政策的人,不知道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这些“浪费”的刺激政策,中国的失业率会有多高?资本主义的逻辑是股东回报。建大桥、修铁路,它的回报有外溢性,对股东有损的事对社会却有利。这也是这些投资要社会化的原因,仅按私人的逻辑是不会做的。经历过大萧条的人,知道长期失业对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打击。凯恩斯的建议,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失业问题并不严重的国家,或许让人觉得可有可无。但大家或许不清楚的是,我们之所以可以如此轻松地妄加评论,正是因为我们已经采用了凯的政策,使我们避免了严重的失业问题。
(这本书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中英文各读了两遍多,大概是这些年我花时间最多的一本书。久读不下,心中也颇为烦躁。其间也是因为工作忙,再加上身体小恙,过去两个月基本就再没有读别的书。好在是坚持了下来,没有自欺欺人。第一遍读完英文,觉得云里雾里,好多话怎么也读不明白。读了高鸿业老师中文版的序言,才明白这本书读不明白并不奇怪。大家都读不明白,有些是凯自己也没有整理清楚。字里行间,总觉得凯的思路与常人不一样,有很多话,好像明明是想这么说,偏要绕一下似的。不是凯的思维特别快,跳着想,就是他和一般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好在还有高鸿业老师的详细注解。如果没有中文版,这本书有很多话我怕是读不懂的。高鸿业老师也是读了很多相关资料,包括后人对《通论》的专门研究,左中右派对凯的解读和评价等。翻译一本书,其读的书怕要有十来本吧。前辈学人治学之用功,真是值得我辈学习。不过中英文四遍读下来,整体的印象倒是有了,第一遍读的时候纠结的一些细节,诸如使用者成本等,倒也可以忽略。正是所谓读书不能贪快,这本书尤其如此。特记之。)
“死狗”凯恩斯:纪念《通论》发表80周年
作者:[已被注销] 发布时间:2020-05-22 23:41:54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已被注销](来自豆瓣)
来源: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763661963/
原文2016年6月发表于FT中文网
伟大的思想家身后总会有一个时期被人当作没有用的“死狗”,似乎是一种不可逃避的历史宿命。1760年,莱辛在与雅柯比的谈话中曾说:“要知道现在人们谈起斯宾诺莎,总像谈论一条死狗”。1827年,黑格尔提到此事时不无感慨地说:“现代对待斯宾诺莎体系以及一般对待思辨哲学的态度并不更好一些”。又过了50年,黑格尔自己也变成了时代的“死狗”——马克思评论道:“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模仿者们,已经高兴地像莱辛时代大胆的摩西·门德尔松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作一条‘死狗’了”。
如今,同样的命运——至少是在中国——似乎也降临在凯恩斯身上。很多经济界人士谈起凯恩斯,的确“就像谈论一条死狗”。与时俱进的思想家们,几乎无不以宣称“凯恩斯主义过时了”为标榜。“凯恩斯”三个字,几乎变成了“刺激”的同义词,连同“需求”一起,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时髦对象。
然而,正如《国富论》经常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学者的思想资源一样,《通论》也因其超越时代和地域的普遍价值,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沉默而坚定的对话者。在《通论》发表80周年之际,在众人“痛打落水狗”的时候,我们也许需要呼吁一下“费厄泼赖”,探讨一下这本书对当下经济问题的现实意义。
一、需求
人们一般承认,《通论》的首要贡献,是对宏观经济非出清状态的形成机制提供了系统的解释。在此之前,古典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市场出清的均衡状态,非出清状态被视作对这种均衡状态的偏离或“病态”,是达到均衡状态前的一种次要的过渡形态。凯恩斯首先在方法论意义上指出,古典经济学这种以均衡状态为中心的理论范式,从根本上妨碍了对经济非出清状态的严肃研究,而恰恰是这种非均衡状态,往往才是经济的“常态”。《通论》明确提出“供给并不必然创造其自身的需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有条件”的,不是自然、必然发生的,市场经济内在机制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宏观经济不能出清的基本原因。
对于受过现代经济学教育的读者来说,这似乎是一种最为初级的常识。但在现实世界中,承认和运用这种“常识”来分析经济现象,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简单直接。举例来说,时下在中国有一种流行的观点,用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来解释目前中国经济日益严重的下行压力,进而说服人们接受越来越低的实际经济增长水平,并否定通过凯恩斯意义上的需求管理提振经济的可行性。这种流行观点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混淆了“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和“产出缺口”两种现象,混淆了长期均衡位置的变化和短期均衡态势的状况。如果说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带来的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的确是一个事实,那么当前更重要的事实则是总需求的下滑超过了总供给的下行,实际经济增长明显低于潜在增长能力,使得实体经济面临强大的收缩压力。目前中国所谓的“经济下行压力”,实际上更多地是对这种产出缺口的感受,而不是对潜在供给能力下行的感受。
如果真是供给因素带来的潜在增长率下行超出人们的预期,现实中出现的应该是经济增速放缓伴随通货膨胀的滞胀现象,而不是目前这种经济下滑伴随通货紧缩的典型衰退现象。回顾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7年,中国经济只有2010和2011两年面临类似滞胀的情况。在那个时候,用潜在增长率下行等供给侧因素来解释宏观经济遇到的问题是合适的,可以说“主要矛盾是供给侧问题”。但时过境迁,从2012年开始,总需求的下滑速度就开始逐步超过供给的下降,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开始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如果说2012和2013两年产出缺口尚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那么从2014年开始,在外部因素和政策因素的作用下,总需求的下滑就开始进入加速通道,“经济不好”开始成为各方面的普遍感受。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应该是遏制需求的持续萎缩,而不是片面强调提高供给侧效率。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没有总需求的适度温和扩张,供给侧改革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就业
作为秉承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剑桥精英,凯恩斯在《通论》中力图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产能的充分利用和生产要素(尤其劳动)的充分就业。产能作为一种经济资源需要充分利用,劳动力需要充分就业,这本是最平常不过的大道理。但这种“健全的常识”,在目前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中,也经常是稀缺的。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产出缺口不是来自有效需求萎缩,而是来自“低级”的、“坏”的过剩产能,应该通过消灭部分供给能力的办法来消除产出缺口。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常常认为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规模庞大,明显超出国内需求,已经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是,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人均物质资本存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费只有发达国家的40%,钢铁、煤炭的国内需求是否已经饱和,仍然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由于中国的庞大人口规模,在分析产能问题时,人均指标可能比总量指标更具有说服力。就钢铁而言,中国的人均产能只是刚达到发达国家平均峰值水平,明显低于日韩等东亚经济体的峰值水平;就煤炭而言,英国的峰值产量是人均6吨,美国是4吨,中国只有不到3吨。更为重要的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产品只要有国际竞争力,其产能并不以国内需求规模为限。中国的钢铁行业在汇率持续上升且没有出口退税(意味着征收出口税)的情况下,2015年仍然取得上亿吨的出口成绩,就很说明问题。
“产能”的意义不在于“产品”,而在于“能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产能本质上是它创造财富和就业的能力,是它的产业肌体。“去产能”不仅意味着消灭工厂等物质资本,消灭对应的金融资产,还意味着消灭就业和收入,最终面对一种无法消灭、无法“出清”的生产要素,这就是劳动力或活生生的人。当产能利用率普遍不足时,公共政策的正常逻辑应该是为其寻找出路,而不是削足适履地去消灭它。在近代经济史上,主要工业化国家面临经济危机和产能过剩时,都是竭尽所能争夺国际市场,保护国内就业和财富增长。如凯恩斯所言,在这个问题上,近代早期的重商主义政治家,认识比古典经济学家更正确。
三、货币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的直接原因在于企业“计划”的总投资低于社会总储蓄,而计划投资的相对不足又源自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企业家的主观预期不佳,另一个是货币经济条件下实际利率水平总有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倾向。前者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出自人类本性的自然因素,很难直接加以调节,后者却属于“事在人为”,在现代中央银行体制下完全可以得到矫正。
《通论》货币理论的核心逻辑是,货币相对于其他资产的流动性优势,使其具有一种流动性溢价,因此利率总是有一种偏高的倾向。特别是在经济衰退、金融市场动荡时,由于市场主体规避风险带来的流动性需求,资金利率会显著高于实体经济的投资边际回报率,从而对总投资形成紧缩。中央银行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消除这个流动性溢价,压低市场利率特别是名义贷款利率,使实际贷款利率尽可能与实体经济资本边际回报率保持一致,以防止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出现。同时,由于存在名义零利率限制,央行的行动还要足够快,具有一定前瞻性,要在市场出清所要求的名义利率降到零之前采取行动,以防止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
从伯南克到黑田东彦再到德拉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中央银行家所做的,无非是遵循这个理论逻辑,采取一切可能办法——包括负利率这种凯恩斯曾经认为不可能的办法——来把实际利率压低到与资本长期回报率和经济潜在增长率相一致的水平上。
相比之下,过去两年中国货币政策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名义政策利率没有对经济和物价下滑作出及时而足够的反应,造成实际贷款利率大幅攀升和宏观紧缩,名义上的“稳健”变成了实际上的“紧缩”。2014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每况愈下,股市、汇市、债市风险迭出,实际上都是这种宏观紧缩的反映。待到实体经济已经倒下后,再放松信贷就只能刺激房地产这种“无风险资产”,造成经济进一步的扭曲和进退两难。
正如德拉吉先生所说:“太迟行动的风险高于太早行动的风险”——这话不仅适用于欧洲,也适用于中国,尽管适用的原因并不相同。
四、工资
从经济学逻辑上来说,当市场不能出清时,一定意味着某种价格的失灵。古典学派把失业现象归因为名义工资不能有效调整,也就是劳动力价格的失灵,凯恩斯则更多地将其归因为利率不能随资本边际收益率有效调整,也就是资金价格的失灵。正因为如此,现代经济学教科书常常把凯恩斯主义与古典学派的根本差异,归结为名义工资刚性问题——前者肯定名义工资刚性而后者否定。但如果我们通过《通论》本身而不是教科书去理解凯恩斯,就会发现他在这个问题上持有一种更为复杂、更为精巧而且值得我们学习的“政治经济学”观点。
实际上,凯恩斯并非不知道名义工资可以具有弹性,在经济萧条时,名义工资完全可以充分降低以反映价格水平和生产率的下跌,政策制定完全可以往压低工资这个方向走,这也是一些国家所谓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他同时认为,维护名义工资刚性是一种在政治和社会上更为“可取”的状态——与其通过压低工资去实现市场出清,不如通过压低利率去实现市场出清,与其让劳动者承担调整成本,不如让资本所有者更多承担成本。凯恩斯观察到,在现实社会中,土地和资本是更为强势的生产要素,其利益在经济衰退期更容易得到保障,劳动则是弱势要素,利益更易受到损害。作为“剑桥的精英主义者”,凯恩斯认为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应该使经济政策在分配效果上向劳工倾斜:这意味着维护名义工资刚性,以利率调整代替工资调整,容许一定的通货膨胀风险,促进名义工资的长期稳定和增长,稳定全社会的收入和物价预期——以及更重要的,对于社会和经济进步的预期。
因此,名义工资刚性,与其说是凯恩斯理论中的一个实证前提,不如说是基于政治经济学考虑作出的一种理论抉择。而这种视角和立场,正是当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讨论所缺失的。当我们倡导“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的结构性改革时,这些措施对不同社会群体特别是劳动者会带来什么影响,又可能给社会和政治格局带来什么变化,这些都是政策制定者和评论者不能不思考的问题。
五、债务
如今流行的观点认为,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财政和货币扩张造成全球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债务高企,而增长并没有有效提高。设若起凯恩斯于地下,他会如何回应这种批评呢?他也许会说:“这正是我所要的结果——在社会和政治意义上”。
凯恩斯在《通论》中认为,在经济衰退时通过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促进资本特别是公共资本以更快的速度积累,提高人均社会资本存量,最终达到资本不再短缺的程度,其结果则是资本回报率的下降和利息率的下降。事实上,如果我们把债务看做资本存量的对应物,把经济增长看做收入流量,当前高债务低增长的现象,可以在经济学上代换为存量资本平均回报率的下降,也就是《通论》中提出的财政刺激政策的结果。
在凯恩斯看来,资本回报率以及相应的利息率的下降,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会使纯食利阶层的利益不再增长,新增收入流量中绝大部分成为劳动收入,从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和社会稳定,公共资本的增加则有利于公众生活条件的改善。资本平均回报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意味着一个社会达到了资本的“普遍丰裕”,这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从经济压力中解放出来,从事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凯恩斯认为,在当时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一个社会可以在一代人时间内达到这样一种状态。
从现实情况看,凯恩斯的这种或可称为“资本的共产主义”设想当然是过于乐观了。但他的逻辑仍然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资本回报率下降现象的有益视角,这是一种社会的、政治的乃至人文的视角,而非单纯的经济视角。在目前的中国,如果我们能通过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推动社会资本特别是公共资本积累,大幅度地增加医院、学校、住房、地铁、国道等供给,在宏观上可能表现为资本利息率的不断降低,但它的确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改善公众生活质量,并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如果我们把凯恩斯的逻辑拓展到全球,会发现虽然占据全球人口10%的高收入国家资本趋于饱和,占20%的中高收入国家资本稀缺程度显著降低,但还有70%的人口处于欠工业化甚至前工业化状态,资本积累极度薄弱,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公共资本严重缺乏,全球总需求潜力还远远没有释放完毕。如果我们能在政治、社会和经济上促进良好发展机制在全球的推广,使更多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实现中国式的经济发展,完全能够在更长时期内保持全球总需求的稳定增长和适度的资本回报率,直到实现全球的资本普遍丰裕,实现凯恩斯所设想的那种人的普遍的经济解放。
六、通论
凯恩斯在《通论》中的理论抱负,是提出一种更为普遍性的、包容了古典理论的“一般”经济理论,这是所谓“通论”的严格意义。按照他的理解,“通论”超越古典经济学之处,在于它拓展了对经济活动的解释框架,把后者作为不言自明前提的东西变为一定条件下方才成立的原理,从而将其解释为“各种可能均衡状态中的一个极端之点”。古典经济学仅解释了均衡,“通论”除此之外还解释了非均衡。因此,凯恩斯理论并不是简单地否定了古典经济学,不是一种简单与后者对立的理论,而是用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一般理论”(通论)包容了作为“特殊理论”的古典经济学,正如同非欧几何学框架里包容了欧几里得几何学,相对论框架里包容了经典力学。
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承认,凯恩斯的“一般理论”为我们更为全面深入地认识市场经济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我们能够渡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这一劫,归根结底靠的还是凯恩斯主义。当前宣称凯恩斯主义过时甚至有害的人们,每每以“刺激政策”失效作为论据。不少人认为,中国的“4万亿”刺激计划造成了产能过剩、债务膨胀、结构恶化等等一系列问题,美国则因为市场快速出清、结构改革有效,经济恢复更为健康。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往往忽略了,正是美国采取了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货币扩张,有效防止了日本式的资产负债表衰退;也正是美国,采取了最积极的财政刺激措施,金融危机以来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平均达到7.6%,个别年份甚至超过10%,远高于中国同期的财政扩张水平。而严格按照凯恩斯理论的标准衡量,过去3年中国的宏观政策更多地是处于紧缩而非扩张状态。无论美国经济复苏的成功还是中国经济近两年的困难,与其说是对凯恩斯理论的否定,还不如说是对他的一再佐证。
凯恩斯的幸运与不幸都在于,如今人们往往只通过教科书来了解他的思想。通过教科书,他的一些思想广为传播,但也正是通过教科书,他的很多真知灼见被简化和扭曲。当我们又一次面对类似大萧条的场景,面对关于经济停滞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激烈讨论时,重新读一读凯恩斯本人的《通论》,而不是讲述凯恩斯主义的教科书,可能会有更多的启发。
在举国通说“供给侧”的热闹时刻,笔者愿不合时宜地说一句:“也许只有‘死狗’凯恩斯才能拯救我们”。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章节完整(343+)
- 内容齐全(547+)
- 购买多(310+)
- 内容完整(648+)
- 好评(656+)
- epub(589+)
- 小说多(206+)
- 已买(163+)
- 值得购买(116+)
- 中评(534+)
- 一般般(679+)
- 简单(318+)
- 无漏页(143+)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怡: ( 2025-01-06 09:29:30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通***蕊: ( 2024-12-19 09:46:25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龚***湄: ( 2024-12-20 11:53:28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马***偲: ( 2024-12-21 10:13:45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沈***松: ( 2024-12-24 05:55:54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车***波: ( 2024-12-18 13:20:58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焦***山: ( 2024-12-26 08:32:48 )
不错。。。。。
- 网友 詹***萍: ( 2024-12-25 19:10:47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扈***洁: ( 2024-12-27 04:37:49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权***颜: ( 2024-12-30 02:50:56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邱***洋: ( 2024-12-26 17:31:36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曾***文: ( 2024-12-17 16:54:32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师***怀: ( 2024-12-12 01:23:43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晏***媛: ( 2024-12-21 23:47:13 )
够人性化!
- 网友 游***钰: ( 2024-12-22 21:32:06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权***波: ( 2024-12-24 06:17:41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WTO概论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别具风采的衣食生活/中华文化大博览丛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拳击运动从入门到精通 全彩图解视频学习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灭绝动物:不想和你说再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恐龙地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外经典钢琴改编曲【新华书店自营】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明长城时代的开启——长城社会史视野下榆林长城修筑研究(欧亚历史文化文库)赵现海 兰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美国小说:本土进程与多元因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我的雪域原味生活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