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邮 从山西出发 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阅读中国5000年文明史,应该从山西开始,以时间顺序为轴,以分析晋商崛起和衰败成因为线索,以游山西读历史为着眼点,全面梳理了山西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形成脉络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正版包邮 从山西出发 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阅读中国5000年文明史,应该从山西开始,以时间顺序为轴,以分析晋商崛起和衰败成因为线索,以游山西读历史为着眼点,全面梳理了山西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形成脉络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正版包邮 从山西出发 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阅读中国5000年文明史,应该从山西开始,以时间顺序为轴,以分析晋商崛起和衰败成因为线索,以游山西读历史为着眼点,全面梳理了山西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形成脉络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正版包邮 从山西出发 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阅读中国5000年文明史,应该从山西开始,以时间顺序为轴,以分析晋商崛起和衰败成因为线索,以游山西读历史为着眼点,全面梳理了山西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形成脉络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正版包邮 从山西出发 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阅读中国5000年文明史,应该从山西开始,以时间顺序为轴,以分析晋商崛起和衰败成因为线索,以游山西读历史为着眼点,全面梳理了山西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形成脉络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正版包邮 从山西出发 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阅读中国5000年文明史,应该从山西开始,以时间顺序为轴,以分析晋商崛起和衰败成因为线索,以游山西读历史为着眼点,全面梳理了山西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形成脉络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正版包邮 从山西出发 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阅读中国5000年文明史,应该从山西开始,以时间顺序为轴,以分析晋商崛起和衰败成因为线索,以游山西读历史为着眼点,全面梳理了山西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形成脉络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正版包邮 从山西出发 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阅读中国5000年文明史,应该从山西开始,以时间顺序为轴,以分析晋商崛起和衰败成因为线索,以游山西读历史为着眼点,全面梳理了山西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形成脉络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正版包邮 从山西出发 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阅读中国5000年文明史,应该从山西开始,以时间顺序为轴,以分析晋商崛起和衰败成因为线索,以游山西读历史为着眼点,全面梳理了山西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形成脉络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对山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做了回顾、梳理,全面解析山西整体地域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对山西整体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了全方位探寻,以游山西、读历史为着眼点,全面梳理了山西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形成脉络。全书以山西为基点,以时间顺序为轴,以分析晋商崛起和衰败成因为线索,对山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做了回顾、梳理,全面解析山西整体地域文化,并重点叙述了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在三晋旅游资源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历史成因,全面展示三晋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源头地位和独特的人文魅力。作者为写作本书实地考察了山西全境与周边地区,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具有全国地域视野。是一部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文化类图书,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海内最富
第二章 首相和首富
第三章 汉唐之间
第四章 王业所基
第五章 政治撕裂和文化繁荣
第六章 晋商崛起的秘密
第七章 万里茶道
第八章 从城堡到城市
第九章 商鞅出走和晋商沉没
第十章 三晋文脉
第十一章 乡愁悠远的母亲河
第十二章 黄河 太行 长城
第十三章 再读山西
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介绍:
席宏斌,字子卫,号明镜,山西省沁源县人。人文作家、文化学者,长期致力于史学比较研究和地域文化综合研究。现任天津大学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大学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曾先后任《北京青年报》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现代教育报》副总编辑、《竞报》副总经理、天津大学社外学院名誉教授、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曾先后发表各类新闻、历史评论作品500多万字,出版有《国运:开国六十年》等专著6部。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一章 海内最富
20 世纪之前的山西之富,远远超乎今天人们的想象,姑且不论明代,只清代,全国商业领域人数最多、行业最多、资本最厚、分布最广的是山西人;每次全国性募捐,捐出银两数的是山西人;在全国重要的商路上,来来往往携带钱财最多的还是山西人。晋商最鼎盛的时候,几十家巨族的年收入达1亿两白银,这个数字相当于当年清政府两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山西无疑是最为独特的省份:她的文脉悠久而完整,文化冲突却最为剧烈;她的文化积淀厚重而丰满,历史落差却十分巨大。
山西地形封闭,扩张意识却最为强烈。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阴山,南有中条山、历山、王屋山,与周边省份壁垒森严,界限分明;黄河先由北而南,后由西而东,绕山西而过,使山西与陕西、河南隔河相望,又增一道天然屏障。如此封闭的地形却孕育了三晋历为顽强的扩张,晋国早期只占有今天山西西南部的一小块土地,经过几百年的扩张,在最鼎盛时期,其地域包括今天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与北部、山东省西北部与内蒙古的一部分。在春秋200多年的历史上,由晋国独霸中原的历史长达160多年,远超同时期的齐国、秦国、楚国。
由于三晋历史形成较早,加上山西地形较为封闭,因此形成的传统思维和保守势力极为强大。即便如此,仍然掀起了三晋历为激越的改革浪潮,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改革者。
晋国最早的“晋无公族”,重用异姓卿大夫,尊王攘夷,军队由“一军”改为“二军”继而改为“三军”的一系列革新举措,打破周礼秩序,使晋国国力快速提升,一跃成为春秋时期的中原霸主。进入战国时期,三晋国家先后掀起改革浪潮。在魏国,李悝在政治、经济、法制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与此同时,吴起在军事领域,西门豹在基层治理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创新。在赵国,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大大提高了军事力量,不仅灭亡了中山国,还将疆域扩展到今山西、河北两省的北部至内蒙古阴山以南地区。
在封建时代,山西拥有全国最多的名臣战将和世家大族,却从来没有催生出一位开国帝王。
历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臣武将,山西人几乎可以位列榜首。文臣方面,有武丁中兴的功臣傅说,助秦统一的百里奚、商鞅,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开汉400 年的张良(张良本为三晋韩国贵族),辅佐汉室的霍光,再造唐室的狄仁杰,主编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的司马光;武将方面,战国时期的吴起、庞涓、赵奢、廉颇、李牧,秦汉时期的李广、卫青、霍去病,三国时期的关羽、张辽、徐晃,隋唐时期的尉迟恭、薛仁贵、郭子仪,北宋时期的杨家将、岳家军(岳飞出生地河南汤阴在战国时期是三晋之地),明代的任环、孙传庭等皆出自山西。从战国时期就蜂拥而出的世家大族在山西更是比比皆是,如战国时期的魏氏、赵氏、韩氏,唐代的裴氏、王氏、武氏等。但出人意料的是,如此多的忠臣良将、如此多的世家大族,竟然找不到一位叱咤风云、统一全国的开国帝王,甚至在那些风起云涌、点燃全国烽火、震惊中外的农民起义队伍中,也看不到一个山西人的身影。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中国最早的改革为什么在此酝酿?
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为什么选择在此交汇?
春秋、北宋两次水灌晋阳城如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一代女皇武则天如何一步步登上权力?
一代战将关羽如何逐级被封成神成圣?
历史上移民最为频繁的地方如何造就了全国最多的古建筑?
唐诗、元曲最发达的地域如何烘托起一个500余年之久的商业帝国?
东西长城、南北太行为何选择在此相聚?
深植黄为何成为华北水源?
相隔2000多年,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为什么会在民国重复上演?
割据最多的地方为什么没有爆发过一起震惊全国的农民大起义?
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上商人无数、商帮无数,为何只有晋商独享“海内最富”的称号,且辉煌岁月长达 500 余年之久?为何在进入 21 世纪,其经济脚步仍然步履蹒跚?
阅读本书,您会听到历史的回音,找到答案。
前言
在中国所有的地域文化类别中,晋学无疑应该成为一门显学,而阅读中国 5000 年文明史,应该从山西开始!
——作者
一
大约在 25 年前,我曾阅读过一位著名学者纵论晋商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认为:坦然从商、目光远大、诚实守信、严于管理是晋商之所以崛起和区别于其他商帮的重要因素。
读罢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小生活在山西的我,对当代晋商有着耳濡目染的了解。这篇文章对晋商的看法和我对晋商朴素而真切的认知显然有着不小的差距。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对权威的结论表示怀疑,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此“坦然从商、目光远大”的晋商,为何没能在唐宋时期集体性崛起?有着数百年商业辉煌的山西,为何在进入 21 世纪,其经济脚步仍然步履蹒跚?
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了对故乡的仔细研读。20 多年来,我几乎走遍了山西的每一个县域,翻阅了上百本有关山西历史文化的论著,心中的疑问也早已超越了商业的范围而对整个三晋大地的历史充满了如痴如醉的探求:
中国几千年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什么会出自山西?在中国古代名将如云的山西,为何只有关羽独享“武圣”的称号?
拥有“表里河山”独特地形的山西,历史上为何没能催生过任何一位开国帝王,甚至没有发动过任何一次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
春秋战国时期最早发起改革且改革卓有成效的魏国为何没能统一全国,反而被后起之秀秦国取而代之?
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上商人无数、商帮无数,为何只有晋商独享“海内最富”的称号,且辉煌岁月长达 500 余年之久?
二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山西被考古学家们誉为“天然的中国古建筑博物馆”。
在众多的历史文物中,山西的古代建筑尤其是保存至今的木结构古建筑居全国之冠。中国古代典籍中提及的建筑形式,诸如长城、关隘、城堡、街道、衙署、府第、书院、祠堂、会馆、民居、栈道、桥梁、寺庙、陵墓、祭台、村寨、戏台、殿堂、楼阁、古塔、乐楼、作坊、店铺、票号等建筑实物全部可以在山西一一对应,各类古建筑遍布山西全省各地,数量达万座之余,其门类齐全、式样繁多,令人惊叹。
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古建 600 余座,而山西境内就有 350 多座。其中,中唐、五代、宋、辽、金时期(13 世纪中叶以前)保存至今的木结构建筑就达 120 余座。这些建筑经历七八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风雨侵蚀和地震冲击,依旧巍然屹立,熠熠生辉,誉满中外。而明清时期的建筑在山西境内几乎随处可见,它们的分布,有的在山峪,有的在山麓,有的在山巅,有的在村寨,有的在城市。其中,殿宇楼阁具备、庭堂台榭齐全,华表、牌坊、回廊、抱厦、桥梁、古塔等,或布局疏朗,或结构严谨,或雕造精致,或装饰富丽,不少是稀世珍品和全国仅存之孤例。这些变化多端、很少雷同的建筑,成为研究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史、社会史、建筑史、宗教史、美术史、科技史代表性和最有价值的实物遗存。
山西现存古建筑在全国各省份中最多,数量达 18118 处,但这远不是山西古文明遗存的全部:山西现存不可移动文物位居全国第一,数量达 3.7 万余处;山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全国首位,数量达 271 处;山西现存寺观壁画是全国同类艺术品中最多的省份,数量达 2.3 万余平方米;山西现存寺庙彩塑同样居全国同类艺术品第一,数量达 2.4 万多尊;山西现存的 11 座金元戏台则为全国仅有。
纵览三晋大地,人们不由得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是什么因素让三晋大地拥有如此灿烂的古代文明?又是什么因素让这些文明实物历经千百年后在三晋大地仍然保存得如此完好?
三
毫无疑问,大量古文明实物的背后,映衬着山西曾经绵延而辉煌的历史。
山西在夏商时期属于“天下九州”的古冀州。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叔虞被封于唐地,号为唐侯,叔虞之子燮父即位后改国号为晋。春秋战国之际三家分晋,建立起魏、韩、赵三个诸侯国,号称三晋。由于晋国和三晋国家疆域的主体在今天的山西境内,所以晋或三晋成为今天山西地区或山西省的代称。而实际上,三晋国家的地域面积要远超今天的山西省行政区域面积。由春秋时期就已形成的晋文化,其影响力也早已超越三晋范围而向整个黄河流域蔓延。
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文明史上,三晋国家在不同时期曾经对中华整体文明做出过杰出的甚至是决定性的贡献。
在春秋争霸的年代,晋国从立国起就自始至终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晋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在承认周礼权威性的同时,也显现了与周礼的明显不同。比如,晋国在春秋初年就出现了小宗取代大宗、非嫡长子占据君位的政治局面,显示了晋文化的创造性和开拓性;此外,晋国从立国之初对封国之内少数民族文化的容纳,对其独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到姬姓公室和重要的卿大夫之家与少数民族的通婚,都充分显示了晋文化的多元性。
战国时期的三晋呈现出中国学术史上少有的百家争鸣的盛况,深刻影响了秦汉以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三晋法家独树一帜,引领了当时的时代潮流;三晋兵家为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增添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三晋名家百花齐放;三晋纵横家名震一时。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三晋还是华夏最早的“一国两制”的实施者和郡县制最早的垂范者。
秦汉以后,三晋在各个时期都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汉代和宋代的史学巨著、唐代的诗词、西晋和北魏时期的书法、南北朝和五代时期的民族融合、金元时期的戏曲、明代的小说等文化都走在其他区域前列,期间还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文臣武将和文化巨擘。
在 2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山西在唐代和清代先后成为全国最富的省份。
唐代的山西经济在全国几乎处于最前列。唐王朝定都长安后,先后把晋阳(今太原、晋中地区)称为北都、北京。随着山西境内涑水流域和汾河流域水利工程的兴修,山西成为唐王朝重要的粮食产地 , 汾河成为通往京师的重要运粮航道 , 而河东(今运城、临汾一带)道正仓和义仓储粮分别居全国第二、三位。在手工业方面,山西也一路领先:全国 99 座铸钱炉,属于山西绛州(今新绛)和蔚州(今河北张家口蔚县)灵丘的就达 40 座,居全国之冠;河东盐池的盐业在唐朝廷赋税收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山西的蒲州(今永济)、平阳(今临汾)、晋阳等地成为当时商品流通的中心。
明清两代,晋商持续接力,不仅在商业上形成了一个驰骋 500 余年的庞大商业群体,而且还将清代的山西推向“海内最富”。晋商不仅在商贸领域,而且在金融领域都创下了许多极具挑战性、开拓性、探索性的业绩。票号开创了中国近代金融改革的先河,而万里茶道的开辟,则成为继国家行为的丝绸之路后,由中国民间独自开发的中外商贸通道,其开拓之勇、坚持之久、人数之多令人感佩。
四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山西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数不清的史诗级人物和地理标志,成为三晋文明汇入中华文明的丰富遗产。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山西文水人。
中国的“文圣”是山东的孔子,“武圣”则为山西的关羽。
中国民间传说的两大门神:一位是山东的秦琼,另一位则是山西的尉迟敬德。
中国最著名的两大历史学家都是山西人:司马迁出生于山西河津,司马光则生于山西夏县。
中国近代有两本书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著作:一部为徐继畲的《瀛寰志略》,一部为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为山西五台县人。
中国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称号的古城有两座:一座为丽江古城,另一座为山西晋中的平遥古城,且平遥古城全城为原生态建筑。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山西的大寨和黑龙江的大庆曾并列成为中国工农业的典型。当时,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口号响彻全中国。
中国著名的三大石窟(云冈、龙门、敦煌)之一,为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中国唐代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为山西太原的白居易。
中国内陆有三条最著名的地理分界线太行山、秦岭、祁连山,其中的太行山主体位于山西的东部和南部。
中国明清时期最著名的三大商帮(晋商、徽商、潮商)之首为山西的晋商。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山西鹳雀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之一为山西的鹳雀楼。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之首为山西的五台山。中国古代四大名塔有两座地处山西,飞虹塔位于山西洪洞县,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又被称为应县木塔。
山西晋城位列中国古代四大蚕桑生产基地。
山西汾酒位列中国四大名酒(1952 年全国第一次评酒会评出的四个名酒为: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四川泸州曲酒、陕西西凤酒)之一。
山西老陈醋位列中国四大名醋之首。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为山西太原人罗贯中。
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为山西运城人。
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中的两位为山西人,平原君赵胜为三晋时期的赵国人,信陵君魏无忌为魏国人。
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中,有两位为三晋人士:李牧和廉颇。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潘安、高长恭、宋玉、卫玠)中,山西夏县人卫玠位列其中。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中,山西人独占两席:貂蝉为山西忻州人,杨玉环为山西运城人。
春秋五霸以晋国最为有名,独霸中原长达160年之久,为各诸侯国之首。
中国名山五岳和“五大镇山”中,北岳为山西的恒山,中镇为山西的霍山。
戊戌六君子中的杨深秀是山西闻喜人,也是唯一的北方人士。
战国七雄中,三晋独占三席,韩国、赵国、魏国皆由晋国裂变而来。
长城八大名关中,山西独占三席,分别为娘子关、雁门关、偏头关,其中雁门关被誉为“九塞尊崇第一关”。
著名的“太行八陉”中,其中的五陉所对应的关隘:轵关、天井关、五度关、黄泽关、娘子关都位于山西境内。
古代抗击匈奴的八大名将(李牧、蒙恬、李广、卫青、霍去病、赵充国、陈汤、窦宪)中,山西籍的将领有三位,分别是李广、卫青、霍去病。
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元帅徐向前是山西五台人。
除此之外,山西还有数不清的神话故事和传说,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最重要的基石。
五
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人文景观,只是三晋境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和遗迹,如果由晋国前溯,则山西的历史绵长而久远。
从考古实证看,山西从远古时期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 3000 余年,而地下发掘的考古文物证明,山西的文明历史,可以追溯到 180 万年前的远古时代。作为中华人类起源地之一的山西,截至目前,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已达 300 多处,其数量居全国之冠,且旧石器文化早、中、晚期全部完整呈现。早期的有西侯度文化、 匼河文化,中期的有丁村文化、许家窑文化,晚期的有峙峪文化、下川文化、柿子滩文化和薛关文化。
在山西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原始人用火烧过的鹿角和哺乳动物肢骨,这表明在 180 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的足迹。西侯度遗址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是谁繁衍了人类,中国境内的人类始祖究竟是谁?几千年来,中华大地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而山西又毫不意外地成为中国神话最为密集的区域。
在今天的山西晋城有女娲窟,吉县有人祖山和伏羲故宫,洪洞县有全国唯一受到皇家确认并遣官祭祀的女娲庙。传说中的伏羲、神农、黄帝、炎帝、尧、舜、禹,在山西境内都有其活动踪迹。据《史记》相关注文记载,尧都为平阳,舜都为蒲坂(今运城),夏都为安邑(今夏县)。在今天的临汾有尧庙和尧陵,永济有舜庙,夏县的鸣条岗有大禹的古迹。
从 180 万年前的西侯度到十几万年前的丁村,再到 4000 年前的陶寺,山西境内大量的考古实证,把中华民族从猿到人、从采摘文化到农耕文化、从原始部落到国家形态的道路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山西具有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脚步,5000 年的国家形态。”山西是构成中国古代文明最重要的源头之一。
历史考古把中国境内最远古的人类足迹留在了山西,而我们探索中华文明、感受人文中国的脚步也应该从山西开始。
精彩短评:
作者:长金 发布时间:2023-06-03 10:06:31
一本相当用心的书,让我对自己的家乡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当然我的这种了解还很肤浅,但没关系,慢慢深入吧。我地理不好,得结合山西、中国地图看。
作者:有只雀仔跌落水 发布时间:2023-02-05 12:11:31
无甚帮助
作者:奥古斯特 发布时间:2024-04-22 07:26:22
很少有关于团体治疗+依恋理论的书,而这本书编排得也蛮好的,既有理论,也有团体互动案例分析,观点也比较中立(不批判其他治疗理论的缺陷)。
作者:卫风 发布时间:2023-09-19 17:18:04
编排有些重复,当做山西历史普及入门读物挺好
作者:魏神陌那 发布时间:2013-05-22 16:46:46
据说是最简单的一本,做的没什么信心
作者:JUNWK1334 发布时间:2018-11-04 21:24:33
导师写的推荐序求生欲太强了,有点好笑,但有一点导师说得还是对的,作者找的这个国企究竟有多能代表整体国企的情况?尤其是前半部分很难让人觉得有典型性,更像是作者也没办法只能采访到这个厂,就靠着这个厂的材料来倒凑回时代背景框架里去,分析的部分有点跑题,常常从干群关系跑到为啥厂会倒闭的问题上去,但受限于求生欲又不敢展开,还是有点微妙的
深度书评:
从logo设计到设计行业
作者:鎌倉の袈裟丸 发布时间:2011-08-27 12:36:40
A.Logo设计中的7个成分
1. 简洁性:对于Logo而言,越是简单的设计越是有效。
2. 相关性:设计要符合使用方相关的行业理念和精神,保持形象和功能的统一。
3. 持久性:Logo不是时尚品,是随着企业推广而增值的产品,没人需要用几年就换掉的Logo。
4. 易辨析:轮廓分明清晰易辨的设计是好设计。
5. 方便记忆:能够让人们容易产生联想和记忆的设计是好设计。
6. 各种应用场合: logo需要使用在非常多的场合里,因此大小变化,颜色变化,甚至是不同的方向的应用都不能损失其价值。
7. 一个中心点:一个logo只能有一个特别之处,只能有一个!
以上7点是作者在第一本分Logo设计元素中总结的Logo设计7点要素。这些要素在书的后边几章也反复被提到。虽然设计没有金科玉律,但是能够发现那些被验证是好的设计的Logo都能符合以上的大多数特征。
如果还能加一条的话我会加:复用性。书中amanda marsden的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logo在不同分支的产品中的复用。好比一个漫画角色设定在不同场合出现有不同着装一样。能够根据环境变化的logo不仅传达了整个企业的性格统一,又能体现出不同的方面来,这样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如果产品是单一的,那么复用性就没有发挥的余地;而如果产品是有衍生的话,那么Logo的设计务必要考虑到这一点。这里想到一个例子就是豆瓣的移动平台应用,看到很多人不禁问,豆瓣读书,豆瓣电影,豆瓣fm和豆瓣同城真的是一个公司的产品吗?我想如果花时间专门为豆瓣的5,6个应用统一的设计一下图标会带来很好的效果。
B.设计过程
1.思维导图
这是一种横向思维或是说发散思维训练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挑出几个(< 3)中心词,再从中心词发散出去,列举出更多相关词。然后再从这些词中挑出一些能够进行设计的词,在设计中体现出来。
对于这种方法有一个疑问,词之间的价值是相等的么?是否存在着在思维发展末梢的词的价值越低,越中心的词价值越高的关系?这一点作者并没有指出。思维导图的作用对于作者来说是为了激发灵感,也就是说多想到一个词,在logo设计中就多一种可能性。这时候大概需要通过“相关性”来进行检验,也就是说当你通过挑出来的词设计好之后回头来想想,这个设计是否已经改变了最初的意思。所以思维导图只是方法,而前面的原则才是必须遵守的设计局限。
2.草图
在使用电脑软件开发之前,画草图是必须的。草图是最能直接和快速的表现自己脑中想法的工具。当然,有一定的绘画能力非常必要,而且平时画一些简笔画图案,也能帮助培养将实物的特征抽象出来的能力。
C.与客户打交道
关于工作周期:
往最坏情况计算,给自己预留时间。
关于经费:
整体付费,收取定金。
关于展示作品:
2-4个选项。
……
当设计成为你的职业的时候,以上的问题就必须设计到。当然这些也成为了行业中的规则。任何承包的项目都有类似的规则。最近和老板在做的网站,客户一再发来新的设计风格,并且时间要求很赶,老板必须拒绝这样的请求:换设计可以,但是必须延长时间和更多的资金。的确客户主导设计是非常让人厌烦的事情。作者不仅是讲故事的能手(博客和书所展示的)也是与客户打交道的行家。这一点非常关键。与客户打交道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1. 及早交流。这点和scrum也一样,需要让客户知道你在做什么,怎么想。并且能够让客户知道整个开发的情况。客户不能是指挥官,也不会真正的设计方法,但是作为客户也十分想参与到设计中来的。这时候交流就是让客户参与进来的方法。和客户交流设计的想法,让客户与你的思路达成一致,最后也是让客户能够容易接受最终产品。自己的设计要满足别的的要求,在设计前的交流中说服对方十分重要。
2. 坦诚相待。如果客户自己已经有一个设计理念的时候,自己的设计再好也显得无力。作为设计者的工作并不是要劝说客户放弃自己之前的理念,因为这必定会非常失望也非常困难的。除非客户的设计实在是太傻比,那么设计就很难在真正投入使用前分个胜负。所以这里需要的不是要分个胜负,而是完成这一个项目。发生这种情况是非常让人沮丧的。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设计开始贴心的关心一下对方有没有中意的设计,如果有,那么你的工作就只是需要去提升客户心中的好设计。
D. 保持动力
设计需要保持灵感,生活也需要保持动力。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每个人保持动力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自己应该有自己保持动力的方法,也应该知道那些事情是消磨意志的,是抹杀动力的,那么一定要小心不要进入这样的生活。
E. 感想
抱着想学一些logo设计的方法而看这本书,其实学到的更多是关于“设计”行业的一些常识和经验。而且的确作者是传播经验的高手,翻译后的文章也清晰易懂。非常感谢能够读到这样的经验之谈。作为学习计算机的人,能够做的只是解决问题而已,而拥有设计的思维才能够真正的创造“问题”。所以非常感谢这样一本书能够介绍一些设计行业的思维,个人感觉帮助不小。
【转】彭林:纸上得来终觉浅 ——为何《仪礼》需要做复原研究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2-02-05 14:56:31
作者简介:彭林,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首席专家,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教授。
学术研究的前提是把握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避免盲目性,陷入为研究而研究的迷途。《仪礼》区别于其他典籍的最大特点是鲜明的践履性,因此,正确认识《仪礼》在成书与研究过程中的两次“转换”,是我们复原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从活态传承到凝固态文本:周代礼乐文明的第一次转换
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以“德”为核心内涵、“郁郁乎文哉”的中华礼乐文明。由《诗》《左传》《国语》等文献可知,冠、婚、丧、祭、飨、射、朝、聘等典礼仪式,已成为周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华夏民族的生活方式得以规范,文化认同由此渐成。
周人的典礼仪式原本属于活态传承,毋须诉诸文字。春秋季世,礼崩乐坏,《礼记·杂记下》载,恤由死后,有“周礼尽在鲁”之誉的鲁国,竟然无人知晓如何为之举丧,不得已而派孺悲去请教孔子,并做了笔录,“士丧礼”由此著于竹帛。孔子对此感到震惊,周礼或废或僭,随时有湮灭之可能,需要作抢救性保护。现存《仪礼》十七篇,便是由孔子及弟子将活态的典礼仪式转换成凝固态文本的成果。为了突出主要线索,避免枝蔓,宫室形制、服饰裁剪、礼器使用等诸多细节每每被省略,这对当时的读者不会造成阅读障碍。这一次转换是《仪礼》成书的缘起,与孔壁中经一样,旨在保存文化,希冀借助文本形式传于后世。
二、将文本还原成活态的仪式:周代礼乐文明的第二次转换
既然《仪礼》是由活态礼仪转换而来,则后人研读《仪礼》,再将文本形态还原成活态的典礼仪式,实现第二次转换,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此方不负孔门师弟初衷。但是时移世易,社会生活方式不断变迁,后人通读《仪礼》已非易事,即使作为古文大家的韩愈,亦直言这部用先秦语汇书写的《仪礼》“难读”;周代尽人皆知的彝、簠、簋、觥、觯、斝、盉、匜等礼器,“行于今者盖寡”;某些仪式社会上已“无所用”;然则此书为何绝对不能废弃?因为“文王、周公之法制具在于是”,周礼的精神蕴含其中,儒家文化的根荄在其内。
后世有学者试图展现局部仪节而绘礼图,宋杨復《仪礼图》、清张惠言《仪礼图》堪称其中佼佼者。但毋庸讳言,两千年来的《仪礼》研究,包括成果卓然的乾嘉学者在内,几乎都沉溺于纯文本研究,有失孔子存礼的初衷。
礼学家沈文倬一生浸润于《仪礼》,是此道中最早的觉迷者,他批评清人礼图“画得太草率”,“比如宫室,只画几条或粗或细的线条,标明这是堂、这是房”。他进而说:“对于古代人生活情况的描述,光靠文字叙述是很难表达的,光靠‘实物’的照相或图片来表达,也是呆板而没有联系的”;他断然指出,《仪礼》研究“必须另辟蹊径”。并认为《仪礼》之学属于古代社会生活史的研究,这“是历史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文本研究并非多余,但“只有把研究的结果,用连续性的图画来表达,那么房屋器物,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而人的活动——入门升堂,坐立饮食,都历历如在目前了”。沈文倬有清醒的将文本回归活态仪式的理念,故早在1951年便拟定了“《周代城市生活图》编绘计划”,将《仪礼》内容分为宫室、衣服、饮食、交通、冠昏、丧葬等十二门,计划每门绘图四十多帧,总共五百帧,希冀用连环画的形式,将《仪礼》还原为活态的典礼仪式,因始终找不到能合作的绘图者,只得抱憾作罢。其后,台湾学者在李济、孔德成先生主导下,对《仪礼·士昏礼》做了“实验性复原”,拍成黑白影片,走出二次转换的关键一步。可见两岸前辈学者对《仪礼》研究终须走活态复原之路的认识完全一致。
三、复原研究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数十年过去,《仪礼》文本研究与考古发掘的新成果不断,亟待及时总结;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远超连环画、黑白电影等表现手法,并广泛运用于文化传播;进一步推进《仪礼》研究第二次转换的条件日益成熟。2014年,我们提交的《〈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课题,确定将《仪礼》的《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射礼》四篇作复原研究,被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仪礼》的纯文本研究与复原研究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有较大的选择性,不懂或不感兴趣的部分可以回避,或者含糊表述;复原研究不然,必须全过程、全方位展开,任何细节都必须直观展示,并给出学术说明,无一处可逃遁。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激发我们更深入研读文献,并尽可能吸收考古学、古器物学、古建学、服饰学等学科成果。实践证明,若不做复原,文本的许多问题很难发现、许多是非无法判断,令人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以下略举数例。
一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谬误。《士冠礼》中冠弁的形制,经、注、疏皆语焉不详,宋人聂崇义《新定三礼图》从后世帽子的御寒功用出发,绘作大圆筒形,由于研究成果以文本形式呈现,学界无人质疑。我们在复原时发现,如此形状之冠,除非簪子从脑门中间穿过去,否则无法戴在头上。《说文》:“冠,絭也,所以絭发。”段玉裁说冠的功用是“所以约束发”,并无御寒功用。再细读《士冠礼》,知古人将发髻挽好后,用冠将其罩住,用簪子横贯固定。冠之大小,以罩住发髻为限。我们由此发现聂氏大圆筒式之冠缪不可通,遂求得合理形制。
二是通过建筑物的实景复原判定学术纠纷。如《仪礼》寝庙大门的左右内外皆有塾,人称“一门四塾”,郑玄称之为堂,后世疏家遂附会出塾的形制如堂之说:塾内均有前堂、后室之分隔,张惠言《仪礼图》据此作图,学界均视为定式。甚至还有将四塾外侧都添加木板墙、门、台阶的。然《仪礼》并无在门塾行礼的记载,故塾有堂室之说大可怀疑。我们发现陕西岐山凤雏与凤翔云塘两处周代建筑基址的塾都很小,宽4米、深3米。我们按照实有尺寸复原后发现,如此狭小之地,绝无可能分隔为前堂、后室。
三是通过仪节复原判断是非。周代士的院落之北,皆有高出地面的夯土台基,上有“五架”屋顶覆盖,郑玄注:“正中曰栋,次曰楣,前曰庪。”正中的屋脊成为栋,栋南北两坡依次为楣与庪,庪接近屋檐,楣在栋与庪之间。台基之北有房与室,其南墙在后楣的正下方,房室以南、东西序之间的地方称为“堂”,但经师对堂的确切范围有分歧。贾公彦说“堂廉北至房室之壁”,廉是台基南端的边沿;郑玄说“中以南谓之堂”,指中脊以南的部分;黄以周认为是指中以南至庪,不包括庪下至堂廉的部分。三位都是著名经师,却各执一端,莫衷一是。我们通过复原研究,发现在许多仪节中,有司上堂递物,走上最后一级台阶后立定,不再往前,即“尽阶不升堂”,说明堂廉与庪下之间的地带确实不属于堂,足见黄以周精审过人,不愧为大师。这一地带亦是乐工坐下演奏的地方,我们与古建专家沟通后,将这一地带加宽为70厘米,俾便乐工与相者并行通过,与文意切合。
四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乡射礼》的人物有七十余位,角色各异,位置变动不居,做纯文本研究不易把握。我们在深入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绘制了六百帧礼图,再在地上用白线画出宫室格局,真人反复演练。以此为基础,用软件制作动图,构拟三维空间,并将历代礼家的注释纳入其中,建立全方位的数据库,然后做“兵棋推演”,逐段与文献对比,在宏观与细节的统筹之中进行辨析、折中、裁断,由此发现并纠正不少问题,创获甚多。
四、《仪礼》复原的现代意义
《仪礼》是轴心时代的元典,所记成人礼、婚礼、丧礼、祭礼、射礼、外交礼等,举世罕见,学术价值不容小觑。复原《仪礼》,使今人能目睹近三千年前的周代社会生活,其文化影响将日益彰显。试以《乡射礼》为例。国际奥委会下属的“国际射箭联合会”章程称,世界最早的射箭比赛乃英国贵族在公元16世纪发明。而《乡射礼》证明,至迟在公元前8世纪,中国人便已发明以修身进德为主旨的“文射”,不仅有严格的比赛规程,而且富于人文内涵,故日、韩称之为“弓道”。国际射箭联合会得知后,曾多次将我们拍摄的《乡射礼》在赛场上播出,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仪礼》复原对解读中国文化亦有重要作用。清末民初,满清贵族端方收藏一套成组的周代青铜礼器,轰动一时,这套铜器后流入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辟有专室陈列。可惜大多数观众既不知其用处,更不知其价值,稍看两眼即转身离开。近年,馆方从我们的《乡射礼》片子中节选六分钟,在展厅的环幕循环播放,观众看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近三千年前的周代礼器!
《仪礼》的两次转换,周代礼乐文明从“脱水”“保鲜”、到二十一世纪的“复活”,意义重大。由于复原,我们解决了不少疑问,也发现了许多前人未曾提出的难题,如《乡射礼》竖立箭靶的东西支柱,左右斜插,上宽下窄,违反力学原理,如何固定?再如,报靶用的“旌”高达4.58米,重心过高,如何举起后左右摇动?如此等等,时时拨动着我们探索的心弦,激发起更强烈的研究欲望。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仪礼》复原研究之路已经开通,多方积累的经验正在汇聚,我们信心倍增,誓将“咬定青山不放松”,做出更多成果,形成全新局面。
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6日,15版。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赞(531+)
- 购买多(269+)
- 无水印(213+)
- 服务好(419+)
- 图文清晰(612+)
- 盗版少(533+)
- 小说多(313+)
- 无缺页(358+)
- 体验还行(521+)
- 一星好评(254+)
- 微信读书(248+)
下载评价
- 网友 步***青: ( 2024-12-13 05:56:42 )
。。。。。好
- 网友 龚***湄: ( 2024-12-31 07:36:27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孙***美: ( 2024-12-24 03:38:19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堵***洁: ( 2024-12-27 07:12:04 )
好用,支持
- 网友 陈***秋: ( 2025-01-08 07:05:11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冯***丽: ( 2024-12-11 02:27:50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焦***山: ( 2025-01-01 03:15:39 )
不错。。。。。
- 网友 石***致: ( 2024-12-27 23:54:09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屠***好: ( 2025-01-03 21:31:01 )
还行吧。
- 网友 菱***兰: ( 2025-01-08 07:11:51 )
特好。有好多书
喜欢"正版包邮 从山西出发 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阅读中国5000年文明史,应该从山西开始,以时间顺序为轴,以分析晋商崛起和衰败成因为线索,以游山西读历史为着眼点,全面梳理了山西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形成脉络"的人也看了
-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9-2010) 中国物流学会编 编 著 中国物流学会编 编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53全优卷五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下册人教版RJ五三全优卷教材同步练习册期中期末单元测试卷(全3册 附赠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内战(典藏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9787300174396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8分钟计算题 三年级上册 小学3年级同步知识专项训练计算能手天天练习册 金牛耳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国际问题纵论文集2016/2017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经济刑法(1)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备考2019注册税务师考试 2018税务师教材 2018年全国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教材·涉税服务相关法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田径竞赛规则(2018-2019)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秦俑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