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2017陕西省高考志愿填报实用指南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8:38

2017陕西省高考志愿填报实用指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2017陕西省高考志愿填报实用指南精美图片
》2017陕西省高考志愿填报实用指南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2017陕西省高考志愿填报实用指南书籍详细信息

  • ISBN:2420141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7.8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8:38

寄语:

高三家长报考实战方法通俗读本


内容简介:

与中国高考相伴而行的“金桥宝典”,以其实用的价值和独特的风格,已逐步锤炼、锻造成与广大读者建立了足够的心理默契和情感依恋的品牌图书,几年来,以其对报考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对报考把握的敏锐性、准确性而备受读者的关爱与青睐。本丛书之所以受到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欢迎,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新颖,密切关注高考动态,及时捕捉*信息,是本丛书的灵魂与品质。

二是实用,针对高三学生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本丛书对众多、庞杂的资料进行筛选,提炼出*核心、*有效的信息,呈现给读者的是*精华、*实用的部分,也是考生和家长*关心、*需要、*缺少的内容——想考生之所想,急考生之所急,是本书*特点。

三是权威,丛书信息、资料来源均为各省市招办及有关高校提供;丛书主编系具有资深经历的教育工作者,曾任“志鸿优化”总编,主持策划了多部教辅品牌书;参与编写的人员如冯忠义、高胜君、李玉明等均为教学一线且有多年送高三经验的老师,或具有填报高考志愿亲身经历的在校大学生,因而保证了丛书的品位、资料的可靠和信息的权威。追求卓越,塑造完美是我们的品格;关注高考,服务考生是我们的目标。

目前市场上志愿类图书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低端产品,内容淡薄,信息量偏少,印制较为粗糙,是迎合一些怕花钱的考生而印造;一种是高端产品,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信息量大,印制也精美,价位一般相对偏高。金桥宝典从初创之日起,就定位于高端产品,不去迎合市场随波逐流,而是按照自己的风格打造品牌。虽说价格是高了些,但内容全面、介绍详细、分析透彻、参谋到位,指导性强、实用价值高,便于考生和家长充分了解,比较对照,能够解渴、管用,正如有的读者说“值”!毕竟考大学是人生大事、家庭大事,中国有句俗话说,“大车都买起了,还差那点儿油钱?”的确,比起上线落榜复读一年的费用来,比起能上所好学校、选个好专业来,多花几块钱买本看了能用、指导有方的书又算得了什么?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王明祥: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耳熟能详的专家,他在报考领域的成就令人仰慕。只要你在百度里输入“王明祥”这三个字,有关他的介绍及信息就像雪花一样呈现在你面前,关于他的头衔及职务是:                                 

   ●北京清大师德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教育教研协会秘书长,教研院高中部专家级顾问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

   ●全国著名高考报考专家,志愿填报国家课题组负责人

   ●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及中国教育在线特约专家

   ●央视“志鸿优化”形象代言人,《师说》栏目特约讲师

   他在高考志愿填报方面的成就突出表现在:

   主编志愿宝典系列丛书,铸就中国报考图书品牌地位。该丛书共有五个系列——方法指导系列、数据分析系列、院校选择系列、专业解析系列、其他报考系列,包括若干分册,功能各异,既有针对一省考生专用的地方版,也有全国通用版,适合于不同的考生群体,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自面世以来,以其非凡的价值和独特的风格,逐步锤炼、锻造成与广大读者建立了足够的心理默契和情感依恋的品牌图书,备受广大考生及家长的青睐与喜爱。

   主研"志愿一卡通",引领我国报考领域一场深刻变革。即一智能化的志愿填报工具,只要输入考生分数即可推荐出适合报考的院校与专业,既能进得去又不浪费分数,使高考的每一分都有价值。七大系统、五大功能,涵盖高考报考的各个方面,同时支持按院校选择、按专业选择、按名次选择三种方式,数据查询、专业测评、心理测试于一体,彰显个性,尊重差异,使用便捷,方法合理,处在行业领先水平。

   首创考前心理测试法,填补目前我国该领域一项空白。如今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考查,包括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答题速度、考试技巧及临场发挥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如考前重视和准备不够,往往会败下阵来。针对许多考生存在考前紧张、考试焦虑、考场慌神等情况,考前心理测试帮助家长及时把握考生心理状况,优化考试状态,做到及早发现、防微杜渐,把问题纠正在萌芽,训练在平时,使考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考试方法,提升应试能力,使高考正常发挥。

   发明“五·三黄金线差”,其重要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即把考生分布区间进行黄金分割,然后转化为分差,通过数学公式对院校录取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从而科学预测高校录取分数,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考生家长的一个报考难题,使志愿填报告别蒙、碰、猜的时代,被有的老师比喻为报考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

   践行志愿填报个性化辅导,使上千个考生升入理想大学。针对考生情况进行志愿填报的量身定做,所选专业符合学生兴趣,所录取学校适合考生分数,完美结合,学生满意,家长欢喜,使无数个考生家庭受益。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业绩,成为全国志愿填报领域让人尊重的泰斗,得益于他具有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具有资深的教育功底和高校招生工作经验,在备考复习和高考报考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在*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应邀到全国各地作高考报考公益讲座近百场次,受到广大考生家长的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央视网等一些等中央及地方媒体也对王教授给予了关注,纷纷报道或转载他的文章、活动、消息,被誉为志愿填报和升学规划人!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志愿宝典系列丛书功能各异,考生怎样组合适用呢?

   针对不同的考生群体,进行个性化的升学服务与报考指导,是我们的宗旨也是本丛书的使命。为方便考生选购和使用本书,现将丛书各分册的使用组合介绍如下:

   《高考志愿填报实用指南》《高考分数线》《选专业定职业》《大学专业解读》适合于所有考生;《考重点上名牌》适合于成绩中上水平的考生;《普通本科300强》适合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的考生;《聚焦高职高专》适合于本科以下水平的考生。建议按以下组合选用:

考生群体

升学目标

使         用        组        合

中上学生

重点本科

《高考志愿填报实用指南》《高考分数线》《大学专业解读》《考重点上名牌》《选专业定职业》《自主招生报考指南》《艺术体育军事院校报考指南》等。

中等学生

普通本科

《高考志愿填报实用指南》《高考分数线》《大学专业解读》《普通本科300强》《选专业定职业》《艺术体育军事院校报考指南》等。

中下学生

本科以下

《高考志愿填报实用指南》《高考分数线》《大学专业解读》《聚焦高职高专》《王老师教你科学填报平行志愿》等。

注       明

《王老师教你科学填报平行志愿》适合于除内蒙古和青海省以外的全部考生。


媒体评论

   本丛书自与读者见面以来,受到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欢迎。编辑部不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考生及家长的电话,有的就书中的内容进行询问或对某一问题进行咨询,有的是因在当地买不到或买不全而电话求购,有的是对书的使用进行交流或对书的修订提出建议。可以看出,考生和家长已经把书当成了可靠参谋,也把图书编辑部当成了知心朋友。

   家住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国联小区A4栋楼房的王习上师傅,为正在读高二的学生买了一本《大学专业解读》,随后发来短信说:“这是一本好书,我已经看了两遍,现正在看第三遍。”

   湖南省株洲市省火电建设公司殷映泉给我们来信说:“同志您好,我是湖南株洲2016一应届毕业生的父亲。小孩现在的成绩大约在一本边缘,我去年5月底在当地的书店购买了一套《志愿宝典系列丛书》,看后觉得非常好用,现盼跟你们再订阅08年版的这套书。还有一点就是小孩对专业学科的选择很不清楚,就此想请你们多推荐这方面的书给我。所需费用不必为我考虑。”

   广西桂林手机号为13977309×95的家长,在别人那里看到了去年买过的《赢在考场外》一书,来电话求购今年全套新书,并发短信说:“有什么新书麻烦你给我个信息好吗,再次感谢!”

   河南商丘手机号为13460194×74的一考生家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三次来电话,询问今年新书情况,并要求提前汇款邮购下一年全套新书。……

   还在新书成稿阶段,编辑部已接到全国各地家长打来的电话上千个,并一一登记了他们的求购信息。

   由此我们看到了众多家长迫切的心情、热切的期待和对丛书的认可与喜爱!


前言

  填报高考志愿,是考场之外另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所谓“斗智”,是考验考生对自己填报学校、专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实力对比是否了解;所谓“斗勇”,是考验考生是否有魄力敢于冲高和冒险,争取成为整个高考过程终的胜利者。以往的事实表明,有的人输在了“斗智”上,他们由于对学校、专业毫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以及对高考录取程序一片茫然,或是将录取分数相差无几的大学放在了同一录取批次的不同志愿中,或是将几个热门专业同时填在专业志愿栏,结果造成一步落空、步步皆空的尴尬局面,高考分数超过重点分数线几十甚至上百分,却连一般本科大学也上不了的学生比比皆是。有的人输在了“斗勇”上,由于过于保守,担心失败,于是降低志愿要求,虽然考分远远超过自己理想的大学录取分数线,却不得不饱尝与其失之交臂的遗憾滋味。

  正因如此,填报志愿也就成为每个考生及家长为关心的事情。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使自己的考分与进入的学校、专业达成适合的匹配,是考生和家长为关注的问题,也是人们期望得到的结果。然而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群体活动,每年都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在填报志愿时无法确切地知道有多少考生填报哪所院校,他们的高考成绩又是如何,加之高考难度、报考人数和招生计划的多少等每年都有不同,都给志愿填报带来了复杂,充满了变数,增加了迷茫和难度。

  因此,填报志愿对考生来说是一个人生选择的重大课题,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了解和掌握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常识、策略与方法,无疑相当于考生多考了几十分,多一些成功的把握,少一些遗憾和无奈。为此,我们在长期研究高考报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多年高考志愿填报实践经验的总结,特组织多年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一线老师和专家,精心编写了这本重在帮助考生家长如何填报志愿的通俗读物——高考志愿填报一本通,并结合各省实际,形成分省志愿填报实用指南。本书将教给你高考志愿填报的基本方法、技巧和要领, 帮助你克服高考志愿填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效防范填报失误或吃亏现象,让报考科学、准确、便捷,使志愿填报就像查字典一样。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愿本书能为你升入心仪的大学、读到满意的专业助一臂之力,帮你插上腾飞的翅膀,翱向未来浩瀚的蓝天!

  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志愿宝典丛书编委会



精彩短评:

  • 作者:漪雪野 发布时间:2022-10-11 10:08:31

    ACCD经典的教程,期待了好久终于出版了,翻了翻内容还是很扎实的,把复杂的渲染光影基础知识和怎么表达不同材质的质感讲解得很清楚。前一本how to draw《产品概念手绘教程》也很不错,开始学起来~~

  • 作者:学渣青年 发布时间:2022-03-19 23:19:18

    看看图片 挺好的

  • 作者:HH〇o● 发布时间:2022-11-01 16:32:28

    剧情进展很快,有种儿戏感,男主咋咋呼呼的不讨喜。

  • 作者:Kraft 发布时间:2021-02-03 14:06:58

    可以说非常烂了。

  • 作者:核桃派派 发布时间:2022-07-25 22:47:03

    这可以是一本管理者的工具书,也可以是团队合作者的参考书。作者总结出了一套具有实践性的方法,用来解决如何提升会议效率,如何让团队更有创造性,如何让团队成员愿意参与且积极维持下去等的一些管理问题。

  • 作者:琴斋书话 发布时间:2020-03-20 13:47:51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在木心去世的那一年,《从前慢》渐渐流行起来。娓娓道来的句子仿佛能把我们带入那段老时光。但这首诗的最后三句却让人略有点生疏:“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我们见过很多锁,铜锁、链条锁、U型锁,甚至指纹锁、人脸识别锁。它们结实可靠,却和“好看”关系不大。从前的锁不仅实用,也好看。它们有多好看呢?这本《古早中国锁具之美》能给你答案。这本书收录了百余种古典锁具的相关资料,从历史文化到工艺设计,书中都为你一一道来。●不同于西洋锁,古中国锁的精巧其实更体现在机械结构而不仅仅是在花纹上。这大概是工程师的浪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资深的工程学博士后,研究的领域是古机械复原设计。所以,这本书也是跨越千年的中国“匠人”间的对话。


深度书评:

  • “无名”与“模式”——对《建筑的永恒之道》的解读与反思

    作者:猫崽 发布时间:2015-04-04 15:18:46

        在剑桥建筑学院的一次课程设计作业中,一位学生恶作剧式的将自己 蒙德里安式线条的方案拿给老师,并做好了接受批评的准备,然而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主任并没有生气。“他朝我走过来,用胳膊揽着我的肩膀说‘克瑞斯,我的孩子,这正是我们想要的东西。”汇报结束后,他给父亲打电话说:“这简直是个精神病院。”

            这个学生就是《建筑的永恒之道》(以下简称《永恒之道》)的作者,克里斯多弗·亚历山大,这个离经叛道的建筑系学生,在此后的职业生涯里,一直苦苦探索着一个建筑界的终极问题,即“什么是建筑?”。

        诚然每个人对“好”的建筑有不同的理解,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建筑界普遍抛弃了现代主义的机械的、缺乏人情味的建筑美学,认同“好”建筑对于人性的需求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样一股人本主义浪潮下,当时有一批反思现代主义的优秀建筑理论书籍涌现,如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等,不同于其他理论家的是,亚历山大并不仅止于对现象的批判,而是创建了一套自己的建筑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论,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修正自己的理论。对于被各种主义和理念冲昏了头脑的建筑界,亚历山大强调回归“体验”、用“真实”的态度面对建筑,诠释了一种对建筑更为本质的理解。

    1.“无名特质”的哲学思考

        “有一条永恒的建筑知道。它存在了千百年之久,至今依然如故。以往那些人们感觉到舒适自在的伟大的传统建筑、村庄、帐篷及庙宇,总是有极其接近此道的人们建造而成的。”

            这是《永恒之道》的开篇第一句话,初读起来,甚至会怀疑这不是一本建筑理论书籍,作者的口吻太像是在宣传某种神秘组织的教义,不过深入本书后就会发现亚历山大散文式的行文风格和充满了诗意的描述与他对建筑的理解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接下来说“形式上的千姿百态,其核心有一个导致成功的基本不变的特征……它以不自觉的形式隐藏与所有的建筑方式背后。”从这段描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信息:1.所有的建筑存在某种普适原则2.形式是表象。这种普适原则就是亚历山大所苦苦探寻的,他甚至认为只要得到了这个原则,即便了普通人也能创造出美好的建筑,而形式只是次要的,因为形式只是物质的表象,可以推知“永恒之道”是一种形而上的规律。

            在探求这种永恒之道的过程中,作者通过观察他所认为的“好”的建筑和发生在其中的生活场景,总结出一种“无名特质”,认为这种特质是引领建筑走向“永恒”的关键所在。

        以下是两段亚历山大关于“无名特质”的描写:

        “桃树小心地挨着墙生长着温暖着墙砖,桃子在阳光中成长,野草在泥土、砖墙和树根交会的斜角处,围着树根生长着。”

        “大帽子的宽边,像张开的臂膀,敞向充满信心、奇大无比的世界……老人安然坐着,点着香烟,手放在膝上,休息、等候、静听。”

        这只是作者书中关于“无名特质”的两小段描写,在书中还有大量类似于此的感性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体会无名特质的几个特点,首先,无名特质有时好像是客体的一种内在品质,有时又好像是一种主观感受;其次,它显示出主体的一种放松、自由和忘我的状态;第三,它展示出世界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我们感到在无名特质出现时,那确实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刻。

            作者也发现了“无名特质”含混的概念难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因而他选择用七个词进行描述性解释,分别是:生气(alive)、完整(whole)、舒适(comfortable)、自由(free)、准确(exact)、无我(egoless)、永恒(eternal)。

            这七个词更注重于捕捉一种对象的主观感受。例如在英语中alive也可以翻译为“活的”,但亚历山大认为,生气并不单纯等同于“活的”,燃烧的炉火、海边的波浪同样也有生气,因为“火的燃烧同我们的生存是一样的”,当木料燃烧殆尽时,火的生命就结束了,正是因为我们深知这种消亡不可避免,才更能将燃烧时的美好当做一种永恒的“存在”来理解,可见作者对“生气”的理解更多在强调主体的感受。“舒适”一词也是,并不是有钱的家庭和舒适的房间就是真正的舒适,作者认为这些只是乏味的“舒适”,而只有当主体达到一种舒适、自在的状态时,才是真正的“舒适”。

        “无我”是一个更难理解的词。“一个地方若无生气或是虚假的,其后总有造假的人。这个地方充满了制作者的意愿,就根本没有自己自然的余地了”,亚历山大反对的是人为的刻意设计,不仅现代主义的许多大师就是抱着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情怀来实现自己的建筑设计,就连最普通的设计师都在设计中尽量多的想表达个人的意志,“无我”一词正是反对这种在设计中对设计者意愿的过分表达。但他在后文有说,“无我并不意味着制作的人把自己排除在外……他喜欢长椅,想在其上雕刻桃心。说不定,他是为他喜欢的姑娘做的。”这简直就是前后自相矛盾了,到底是要“无我”还是“有我”呢?如果仔细体会,前后的两个“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弗洛伊德将精神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大部分,“本我”是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代表了人最原始最本质的欲望,文中为姑娘所刻的桃心显示表示这种为自然的情感所驱使的行为,亚历山大所赞赏的就是这种根植于人性本身的创造力,而反对仅通过经验和理性来把握事物的“自我”。

            如果“无名特质”是一种外物与我完美融合的境界,那这种境界如何能得到“永恒”呢?第八章“特质本身”回答了这个问题。亚历山大认为“无名特质”首先是来源于自然的,而自然有几个特征,首先自然存在一种普遍的自我重复的“模式“,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但一种普遍的结构让它们都成为了叶子;其次模式与模式之间能够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再次物质存在死亡,但死亡与永恒并不相悖。即消亡的是物质,“永恒”的是“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亚历山大对于死亡的理解显然受到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影响。海德格尔认为“死”是一种终极的存在,而我们每个人是“向死而生(being-towards-death)”的,对死亡的理解可以唤起生存的真正意义,令人们“栖居”于天地神人的世界。亚历山大在书中这样写道,“如果它不是由走向灭亡这一认识来构成的,那么它的流动性、粗糙型、不规则将是不真实的……没有死的存在和对死的意识,自然的特征就不能出现”,“除非我们感觉到哪儿略微存在着萦绕的悲哀,因为在我们享受它的同时,我们知道它将要成为过去”,这种意境既是对“死“的存在的澄明,又颇有点像老庄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洒脱。“无名特质”其实是一种“自然特质”,这种特质的真谛就在于委身与天地,追随自然和自己的本心,不矫揉造作的试图表现什么。读《永恒之道》时可以发现亚历山大对于建筑现象有很多深入的哲学思考,无论他的建筑理念是否能指导设计,起码他对建筑与人生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2.模式语言

            如果说“无名特质”是对“建筑是什么”的哲学思考,那书中第二部分的“模式语言”则更涉及亚历山大建筑理论体系的实质。

        模式语言的建立开始于亚历山大对建筑现象的观察。

        亚历山大首先看到,人们的生活是由一系列重复发生的事件模式所组成的。比如说:睡觉、洗澡、吃饭、写作、散步、看电影……有限的事件模式组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当他把目光投向建筑时,发现每一个建筑都是由元素之间构成的一定的关系网所限定的。“在哥特教堂中,中殿侧面与平行于它的侧廊相连。十字交叉耳堂与中殿、侧廊成直角,回廊围绕着后殿的外侧,柱子是竖向的,位于中殿与侧廊的分界线上。每个拱连接四个柱子……”这些关系模式使要素成为元素,而进一步观察会发现元素本身也是关系模式,因此建筑和城市实际上就是由交织在一起的这种几何形之间的关系模式所构成。事件模式是与空间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件都是在空间中发生的事件。亚历山大认为,正是空间中的事件模式不断重复,支配着整个建筑现象。模式语言方法中的模式实际上是与事件模式相连的空间模式。它是空间模式,但与事件模式关联。在这里我们必须将两种模式分开来看,因为这两种模式在性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亚历山大所说的事件模式,指的是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重复的性质相同的事件,它是一种实体;而空间模式虽然也有重复性,但重要的是,空间模式并不是实体,而是空间元素之间的关系网络。

    “每一个模式就是一个规则,它描述了产生它所限定的整体,你所必须要做的事情。”形象的说,模式像数学里的函数,f(x)=x+y,模式在意的是函数的公式本身,把握到了这个公式,我们所创造的建筑就是“好”的,涉及建筑具体形象和细节的东西就像XY一样可以任意填充,但基本关系不变。

        而亚历山大选择把模式视作一种语言,语言有自己约定俗成的规则,但这并不妨碍它千变万化的创造力,一个“模式”就是一个词组,我们平常说话常用的词也就几百个,但语言的魅力就在于词语根据语境千变万化的组合。事实上,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极有可能受到语言学上的“结构主义”影响。“结构主义”最早来自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在著作中否定“实体”的观点,而赞成一种“关系的”的观点。亚历山大对建筑的认识论很有可能就是在“结构主义”的理解之上而来的。

        建立有活力的模式语言,首先需要发现有活力的模式。一个模式是包含三个部分的规则:关联——作用力系统——图式。

        发现一个模式,必须从观察开始。 “这种观察过程不是以线性方式从问题到解决,也不是从解决到问题,它是一个以任何我们可以使用的手段同时从所有方向考察事物的综合过程。” 发现模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尝试的过程。模式试图抓住的是实质,那种在所提关联中对所提问题的所有可能都共用的关系场,它是解决问题的千变万化的形式背后的定式。

        得到了好的模式,便可以用它们来编制模式语言了。每一个模式既依赖于它包含的较小的模式,也依赖于包含它的更大的模式。模式间的联系网产生了语言。当一种模式语言在形态上和功能上都是完满的,它就是一种好的语言。而这种评价本质上仍依赖于真实的整体的感觉。

            亚历山大强调在运用模式语言的过程中顺序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只有良好的顺序才能产生出连贯的意象。在使用一个模式时,必须把它放到一个层级之间与同级之间的模式的关系网中去想象和理解。谈到模式语言的使用时,亚历山大认为,可以把注意力一次集中在一个模式上,而不必担心受到其模式的干扰,因为每种模式实质上是一个转换规则,每一种模式有能力对任何一个注入其中的新的形态进行转换,而不会对先前已经存在的形态的实质产生影响。

            在书中最后一章亚历山大也强调:模式语言只是一根拐杖,最终要被抛弃,因为永恒之道的中心思想是:只有人们在真诚地忘我之时,无名特质才会出现。而正是模式语言帮助人们“忘掉”了自己。模式语言是能够带来无心境的工具。一旦人们能够达到这种心境,就可以自由地创造建筑,模式语言就将最终被抛弃

        3.模式语言的反思

        看似逻辑严谨的“模式语言”却并非完美。多年的实践研究结果表面,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并没有产生比一般的建筑设计更好的结果。反思“模式语言”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重“关系”而忽视 “形式”

            “模式语言”是一种“关系”的语言,它实质上是一种事件模式下的空间模式,亚历山大也多次强调自己对建筑的评判标准是建立在“体验”上的,模式语言始终没有对建筑的形象如何与这种体验结合作出解释,似乎如果某面墙上开个窗会带来更好的“体验”,这里就该有个窗,在这个过程中,亚历山大丝毫没有对立面进行过考虑。对结构的过分强调这难免会导致在实践中对“形象”的忽略,事实上这也是亚历山大在建筑实践中为人所诟病的,他在建筑中坚持使用装饰,建筑的形象也往往缺乏时代感,他的建筑与主流建筑界所推崇的建筑格格不入。这其实是强调了建筑的功能方面,但是完全反对形式的研究就会有否定建筑形式具有其自身形式美的规律的危险。

            2)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关系

        虽然单个的模式是有结构性的,但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关系确实松散的。亚历山大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承认设计者在设计中运用模式的过程中会提出疑问“倘若你一次采用一个模式,有什么保证所有的模式连贯地配合在一起呢?倘若把模式放在一起,一次一个,那么突然第九或第十个,你发现它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至今显现的设计和顺序中下一个模式之间存在冲突,结果会发生什么呢”。亚历山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模式之间作出让步是不必要的:“当你开始想在模式之间让步时,你就没有考虑这样的事实:每种模式是一个转换规则。这意味着每种模式有能力通过注入一个新的形态于其中转换任何形态,根本不要干扰以前在那里的任何形态的实质。”但我们知道,模式可以转换其中的几何元素,但模式本身是无法转换的,那如果是模式本身之间的冲突该如何处理。此外亚历山大认为模式之间的顺序也很重要,可见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排列也很重要,是否有一种处理模式与模式之间关系的模式呢?事实上,亚历山大在实践过程中也认识到模式似乎缺了点什么,他认为是一种更为整体性的结构,他在新出的《秩序的本性》中把这种结构成为“中心场”。

    4.总结

            亚历山大的《建筑的永恒之道》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种建筑设计的方法,他渴望把建筑从神坛上拉下来,笃行要找到一种人人皆能创造出美好建筑的方法;但他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看待事物、思考人生的哲学理念,就是委身与天地,追随自己的本心,才能创造出“诗意”的栖居。

  • 这个深沉的童年

    作者:ahong 发布时间:2014-09-19 22:04:00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速度与以往相比慢了许多,而且断断续续的,并不是这本书晦涩难懂,也不是画面太美不敢直视,反而往下读的欲望日渐减弱,可能对于一个童年过得绚丽多姿、如今自诩少年老成的我来说,书中的这些小孩子过家家般的鸡毛蒜皮之事提不起我的兴致。我想原因有二:其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今生活无忧无虑之人哪识昔日的人间疾苦;其二读过的相关主题的作品中比起这部作品中的悲剧色彩有过之而无不及,故整本看完,实在没有特别大的震撼和感触。

    不过也不是全无所获,至少领略了19世纪俄罗斯广阔的社会面貌与风土人情,其中不乏有趣的故事和人物,这些故事和人物拼接起来暗喻着沙皇统治的衰败趋势。读完整本书,给人的感觉仿佛行走于一条色彩黯淡的街头陋巷之中,两旁是整排的土瓦房,有一些小孩伫立在门口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顽童们嬉闹玩耍,偶尔从某间房屋里传出家长打骂儿女的声响,从门缝窥视,还可以看到半掩在阴影中发呆的耄耋老人,街头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路过,天上有鸟儿掠过,一切那么平庸却深沉。

    高尔基的童年是不凡的,懵懂无知中失去父亲,投靠性格古怪的外祖父,棒棍替代了父爱,所幸有善良淳朴的外祖母的悉心照顾,饱蠹各种童话故事,在情感意识朦胧之际经历很多生离死别:帮自己挡皮鞭的小茨冈的尸体横死在眼前、心灵伴侣“好事儿”瓦列伊被赶出家门、母亲在眼前慢慢地死去……忧思愁绪和寡言少语不合时宜地出现在这个小孩上,如此发展下去,必然形容病态的性格或出现人格障碍,所幸一些善良的人给他阴雨晦冥的心里带来了些许暖阳,并让他成长,就如他自己所说:“青年时代,我把自己想象成蜂房,而各种各样平凡的、默默无闻的人,犹如蜜蜂将蜜源源不断储入蜂房那样,各尽所能、毫无保留地将生活知识和思想传授给我,丰富着我的心灵。这种蜂蜜常常夹杂着污垢,含有苦味,但无论是什么样的知识,归根结底还是蜜。”那些出现在他的生命又转瞬即逝的人,点缀了他的童年。

    《童年》里有一些片段勾起了我对我的童年的回忆,就比如外祖父施暴表哥的那一画面:他不动声色地说,但是,不论是外祖父说话的嗓音,还是萨沙惴惴不安坐在椅子上弄出嘎吱嘎吱的响声,或者是外婆的两只脚蹭地发出的嚓嚓声——都打破不了那在厨房的一片昏暗中被烟熏得黑压压的天花板下令人难忘的死寂。这个画面仿佛把我带到了十年前,父亲把沉溺网游偷上网吧的哥哥捆绑在客厅的红木椅上用电线鞭打的情景,父亲每一次高举结实的粗电线,我的心也跟着提起来,每一次重重的落下,我的心也深深坠落,哥哥撕心裂肺的哭嚎敲击着我的神经,那时候,我对父亲那威严的恐惧已在心底种下,导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在家里玩着玩具,一听到父亲从外回来的开锁声,我就顿时感到一股压力笼罩而来,于是马上躲起来,父亲一离开,仿佛周围环境的压力立马得到释放,有几次被父亲抓到难免一顿臭骂,可那时毕竟出于自然反应,而至今,这个阴影还是未全然散去。可见,家暴对童年的毒害,根深蒂固、后劲十足,就像钉子一般敲进了整个记忆之中,留下的裂痕将陪伴终生。

    总的来说,这次我与高尔基的心灵交流不是那么的顺利,不过还是颇有收获。这部作品放在他那个创作背景是很有时代意义的,放到如今,大家也可以在那展开的童年画卷里寻觅自己纯真的少年时光。里面的一些写作手法值得借鉴。

    印象深刻的片段:

    骤然,渐渐昏暗的天空宛如被一张黑色的大网笼罩,漫漫向什么地方消失,随后留下了一片空虚。当你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你就什么也不想说,胸中充满了一种既舒服、又惆怅的感觉。

    他不动声色地说,但是,不论是外祖父说话的嗓音,还是萨沙惴惴不安坐在椅子上弄出嘎吱嘎吱的响声,或者是外婆的两只脚蹭地发出的嚓嚓声——都打破不了那在厨房的一片昏暗中被烟熏得黑压压的天花板下令人难忘的死寂。

    卧病的那几天是我一生中意义重大的几天。在这几天中,想必我飞快地长大了,心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觉。从那时起,我总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去注视别人,好似有人把我心上的皮撕掉了,因此,我的心变得对任何精神上的屈辱和痛苦,无论是对自己的和对别人的,都难以忍受的敏感。

    河水也恨不得像烈马那样竖起前蹄直立起来,一直冲上云霄!这时,各种各样的忧愁和痛苦,都像灰尘那样随风飘走了。

    雅科夫弹的曲子使屋内的气氛紧张而宁静;仿佛有一条湍急的小溪发出潺潺的水声,从远处的什么地方奔流而来。它穿过地板和四壁,渗透出来,像波浪似地激荡着人的心灵,诱发出一种莫名的、既惆怅又不安的感觉。乐曲声,渐渐令人开始怜悯所有的人,怜悯自己,使大人仿佛也变成了小孩,大家都屏息静坐,一动不动,深深地陷入了沉思。

    忧愁和快乐在人们的心里往往是并存的,几乎分割不开,它们常常不能捉摸和不可思议地在心灵里迅速相互交替着。

    他们就像尘土遭到雨打被牢牢地钉在土地上一样。在家里我觉得自己是个外人,这里的整个生活使我如坐针毡,忐忑不安,而且引起我阵阵疑团,迫使我紧张地注视着一切,每发生一件事我都追根究底,弄个明白。

    我在这个家里所见到的一切,好似冬天的街上一队载重马车,缓缓地从我身上经过,重重地压过我的身体,把我碾得粉身碎骨。

    我们就这样默默无言地坐了很久。傍晚静悄悄的,气候温和,这是晴和初秋的一个使人感到忧郁的黄昏,四周的花草树木虽然仍在开着五色缤纷的花,但显然已经逐渐褪色,时刻都在变得暗淡,愈来愈失去光泽。土地已经耗尽了自己饱含的夏日的气息,现在仅散发出阴冷潮湿的空气,但空气却分外清澈、洁净。在映着绯红晚霞的天空里,成群结队的寒鸦闪烁着翅膀,纷飞忙碌,勾起人忧愁的思绪。真是万籁俱寂,悄然无声,每发出一点声音,无论是鸟雀的微微动弹,或簌簌的一片落叶,都仿佛听到一声巨响,使人不寒而栗,但冷颤一过,又恢复安然宁静的心态。恬静拥抱着大地,恬静充溢着心田。在这样的时刻,往往产生一种特别纯真轻松的思绪,但这种思绪很敏感,很微妙,像蛛网那样透明,难以用语言表达。它们好似天上的流星,突然爆发而又瞬间消逝;仿佛对某件事的忧思,不断灼痛着人的心灵,既抚慰它又折磨它。这时,心灵便开始沸腾、溶化,在塑成自己一生的心灵模式,于是,心灵的面貌也就形成了。

    青年时代,我把自己想象成蜂房,而各种各样平凡的、默默无闻的人,犹如蜜蜂将蜜源源不断储入蜂房那样,各尽所能、毫无保留地将生活知识和思想传授给我,丰富着我的心灵。这种蜂蜜常常夹杂着污垢,含有苦味,但无论是什么样的知识,归根结底还是蜜。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俄罗斯人,因为穷困和生活内容贫乏,一般都像孩童似地喜爱用痛苦来解闷,用痛苦来消遣,极少因为自己是不幸的人而羞愧。

    在无穷无尽的日常生活中,痛苦就是过节,失火就是娱乐,在好端端的脸上加个伤疤成了点缀……

    有时候,太阳一下山,宽阔的天空仿佛涌流出几条火红的河。火红的河一烧尽,金黄色的灰烬便洒落到花园里天鹅绒般的绿茵上,接着你就感到周围的一切逐渐变暗,慢慢扩展膨胀,整个大地沉浸在温暖的朦胧中。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无盗版(179+)
  • 图书多(420+)
  • 五星好评(464+)
  • 好评多(222+)
  • 赞(358+)
  • 傻瓜式服务(387+)
  • txt(387+)
  • 格式多(308+)

下载评价

  • 网友 苍***如: ( 2025-01-08 22:02:34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寇***音: ( 2024-12-14 15:06:33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戈***玉: ( 2024-12-23 04:19:00 )

    特别棒

  • 网友 利***巧: ( 2025-01-03 18:19:53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步***青: ( 2024-12-31 17:47:16 )

    。。。。。好

  • 网友 丁***菱: ( 2024-12-10 15:41:12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曾***玉: ( 2024-12-21 10:19:24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冷***洁: ( 2024-12-31 14:40:12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谭***然: ( 2024-12-13 07:34:03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