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灵活的混音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8:36

灵活的混音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灵活的混音精美图片
》灵活的混音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灵活的混音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1530534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3
  • 页数:491
  • 价格:8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8:36

内容简介:

你准备好混音了吗?当你完成了一首歌曲的录音工作,而且录得不错时,你实际上只完成了音乐制作的一半工作。混音才是音乐制作当中真正产生奇迹的环节,获得完美的混音永远是音乐制作当中的终极挑战。作为整个录音工作中最难以捉摸的环节,混音可能需要你用一生的时间来把握,而《灵活的混音——针对多轨混音的专业音频技巧》能令你的混音技巧突飞猛进,快速提高你的混音能力。

《灵活的混音——针对多轨混音的专业音频技巧》将让你清晰地认识所有的混音效果——均衡、失真、压缩、扩展、移调、延时、混响,还有更多的其他效果,并把它们应用到流行音乐当中一些最重要的乐器上去。你将获得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从而通过多轨混音的实践来展现你对音乐的理解,并将真正掌控专业级的混音。

《灵活的混音——针对多轨混音的专业音频技巧》作者Alexander U.Case的职业生涯专注于进行音乐录音的创造和审美工作,为此他不断地学习美学、信号处理、电声学、室内声学等知识,并增强自身的领悟力。作为马萨诸塞洛厄尔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的副教授,Case负责录音工程专业学生和研究生们的日常教学、会议组织和科研活动。同时,作为音频工程师协会(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以及美国声学学会(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会员,Case还经常以工程师、教育家和作家的身份发表公开演讲或者广播演讲,其活动地点遍布美国和全世界。Case教授获得过机械工程、音乐和声学领域的学位,他正在艺术和技术结合领域孜孜不断地进行着探索。

录音棚就是你的乐器,现在就是你应该学习如何演奏它的时候了。Alexander U. Case将告诉你的不仅是如何进行好的混音,而是如何进行灵活的混音!


书籍目录:

第1章 混音的思维方式

1.1 音乐的平衡

1.1.1 混音布局

1.1.2 电平

1.1.3 声像

1.1.4 哑音

1.2 头脑中的平衡

1.3 灵活的混音

1.3.1 创造性观念与专业性技术

1.3.2 混音操作的三个动机

第2章 进行你的第一次混音

2.1 混音室设置

2.2 调音台设置

2.2.1 全局式效果器(Global Effects)

2.2.2 特殊效果器(Special Effects)

2.2.3 专用效果器(Specific Effects)

2.2.4 特殊监听方式的使用(Hearing Effects)

2.3 混音的基本方法

2.3.1 平衡(Balance)

2.3.2 鼓组(Drums)

2.3.3 贝司(Bass)

2.3.4 节奏吉他(Rhythm Guitars)

2.3.5 采样与循环(Samples and Loops)

2.3.6 主唱人声(Lead Vocal)

2.3.7 背景人声(Background Vocal)

2.3.8 主音吉他(Lead Guitar)

2.3.9 混音的整体处理(The Whole Mix)

2.4 总结

第3章 均衡

3.1 频谱调整的工具

3.1.1 参量均衡器(Parametric EQ)

3.1.2 多段均衡器(Multiband EQ)

3.1.3 半参量均衡器(Semiparametric EQ)

3.1.4 节目均衡器(Program EQ)

3.1.5 图示均衡器(Graphic EQ)

3.1.6 哪一个最好?

3.1.7 搁架式均衡器(Shelving EQ)

3.1.8 滤波器(Filters)

3.2 使用技巧

3.2.1 不使用均衡器的均衡调整(Non-EQ Equalization)

3.2.2 跳线与设备连接方法

3.2.3 提升、搜索和设定

3.2.4 预判

3.2.5 改进

3.3 混音策略:均衡

3.3.1 修正

3.3.2 协调

3.3.3 突显

3.4 总结

第4章 失真

4.1 振幅失真

4.1.1 谐波失真

4.1.2 互调失真

4.2 产生失真效果的设备

4.3 混音策略:失真

4.3.1 修正

4.3.2 协调

4.3.3 突显

4.4 总结

第5章 压缩与限制

5.1 缩小动态范围

5.2 跳线方式与控制参量

5.2.1 跳线与设备连接方法

5.2.2 门限

5.2.3 压缩比

5.2.4 建立

5.2.5 释放

5.2.6 增益补偿

5.2.7 可选控制参量与相关特性

5.2.8 注意事项

5.2.9 用户界面

5.3 技术

5.3.1 电子管压缩器

5.3.2 光学压缩器

5.3.3 FET压缩器和VCA压缩器

5.3.4 PWM压缩器

5.3.5 数字压缩器

5.4 混音策略:压缩与限制

5.4.1 修正

5.4.2 协调

5.4.3 突显

5.5 学习分辨压缩的效果

5.5.1 一种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

5.5.2 模仿

5.5.3 多样化的声音特性

5.6 总结

第6章 扩展与门

6.1 扩大动态范围

6.2 跳线方式与控制参量

6.2.1 跳线与设备连接方法

6.2.2 门限

6.2.3 斜率

6.2.4 建立

6.2.5 释放、渐变或衰减

6.2.6 保持

6.2.7 增益变化范围

6.3 混音策略:扩展与门

6.3.1 修正

6.3.2 协调

6.3.3 突显

6.4 总结

第7章 延时

7.1 控制参量

7.1.1 基本的控制参量

7.1.2 调制

7.1.3 延时时间

7.2 混音策略:延时

7.2.1 修正

7.2.2 协调

7.2.3 突显

7.3 总结

第8章 移调

8.1 控制参量

8.2 混音策略:移调

8.2.1 修正

8.2.2 协调

8.2.3 突显

8.3 总结

第9章 混响

9.1 跳线方法与控制参量

9.1.1 跳线与设备连接方法

9.1.2 混响时间(RT60)

9.1.3 低频比率(BR)

9.1.4 预延时

9.1.5 参考值

9.2 设备

9.2.1 房间音轨

9.2.2 混响室

9.2.3 弹簧混响器

9.2.4 板混响器

9.2.5 数字混响器

9.3 混音策略:混响

9.3.1 修正

9.3.2 协调

9.3.3 突显

9.4 总结

第10章 能够被未来所证明的混音技巧

10.1 混音策略,而非固定的应对方案

10.2 持续一生的学习

10.2.1 能力与才能

10.2.2 艺术上的成熟

10.2.3 技术上的精通

10.3 Case的信条

10.3.1 尊重艺术

10.3.2 保持平衡

10.3.3 注意:前方与中央

10.3.4 在你开始处理音轨之前,要同时采用两种视角

10.3.5 让声音变响,不要用推子

10.3.6 通过对比让声音更清晰

10.3.7 通过变化让声音更突出

10.3.8 过分的完美会严重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10.3.9 限制会给我们带来机会

10.3.10 突破上述所有的信条

附录A 效果器连接方法

A.1 并联处理

A.2 串联处理

A.3 效果发送

A.3.1 推子前发送

A.3.2 推子后发送

A.4 插入

A.5 混合并联效果

A.5.1 单独使用插入送出

A.5.2 推子前效果发送

A.6 延迟

A.7 计算机资源

A.8 离线处理

附录B 音频信号

B.1 介质

B.2 振幅与时间

B.2.1 容易产生混淆的振幅表示方法

B.2.2 与时间相关的特性

B.3 振幅与距离

B.4 振幅与频率

B.5 复杂波形

B.5.1 方波

B.5.2 锯齿波

B.5.3 三角波

B.6 分贝

B.6.1 对数

B.6.2 比例

B.6.3 参考值

B.6.4 零分贝

B.6.5 负分贝

B.7 动态范围

附录C 混音自动化

C.1 非自动化混音

C.2 自动化混音

C.2.1 推子与哑音的自动化

C.2.2 全部操作的自动化

C.2.3 快照自动化

C.3 混音自动化的模式

C.3.1 写入与读取

C.3.2 写入:绝对与相对

C.4 自动化操作的策略

C.4.1 平衡

C.4.2 效果

C.4.3 哑音

C.4.4 电平调整

C.4.5 细致调整及特殊效果

C.5 调音台操控

C.5.1 练习

C.5.2 用户界面

C.6 建议与忠告

C.6.1 掌控对混音的关注方式

C.6.2 不要过早地进入自动化阶段

C.6.3 经常保存

C.7 总结

附录D 听音素材列表

D.1 参考性录音

D.2 混音范例

D.3 精选的录音作品目录


作者介绍:

Alex Case在职业生涯中专注于进行音乐录音的创造和审美方面的工作,为此他不断地学习美学、信号处理、电声学、室内声学等知识,并增强自身的领悟力。作为马萨诸塞洛厄尔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的副教授,Case负责录音工程专业学生和研究生们的日常教学、会议组织和科研活动。同时,作为音频工程师协会(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以及美国声学学会(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会员,Case还经常以工程师、教育家和作家的身份发表公开演讲或者广播演讲,其活动地点遍布美国和全世界。Case教授获得过机械工程、音乐和声学领域的学位,他正在艺术和技术的结合领域孜孜不断地进行着探索。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灵活的混音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灵活的混音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灵活的混音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你准备好混音了吗?当你完成了一首歌曲的录音工作,而且录得不错时,你实际上只完成了音乐制作的一半工作。混音才是音乐制作当中真正产生奇迹的环节,获得完美的混音永远是音乐制作当中的终极挑战。作为整个录音工作中最难以捉摸的环节,混音可能需要你用一生的时间来把握,而《灵活的混音——针对多轨混音的专业音频技巧》能令你的混音技巧突飞猛进,快速提高你的混音能力。

《灵活的混音——针对多轨混音的专业音频技巧》将让你清晰地认识所有的混音效果——均衡、失真、压缩、扩展、移调、延时、混响,还有更多的其他效果,并把它们应用到流行音乐当中一些最重要的乐器上去。你将获得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从而通过多轨混音的实践来展现你对音乐的理解,并将真正掌控专业级的混音。

《灵活的混音——针对多轨混音的专业音频技巧》作者Alexander U.Case的职业生涯专注于进行音乐录音的创造和审美工作,为此他不断地学习美学、信号处理、电声学、室内声学等知识,并增强自身的领悟力。作为马萨诸塞洛厄尔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的副教授,Case负责录音工程专业学生和研究生们的日常教学、会议组织和科研活动。同时,作为音频工程师协会(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以及美国声学学会(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会员,Case还经常以工程师、教育家和作家的身份发表公开演讲或者广播演讲,其活动地点遍布美国和全世界。Case教授获得过机械工程、音乐和声学领域的学位,他正在艺术和技术结合领域孜孜不断地进行着探索。

录音棚就是你的乐器,现在就是你应该学习如何演奏它的时候了。Alexander U. Case将告诉你的不仅是如何进行好的混音,而是如何进行灵活的混音!


精彩短评:

  • 作者:蜜獾耳朵 发布时间:2016-03-19 01:19:09

    作者经验之谈,我有新的收获

  • 作者:rebix 发布时间:2009-11-30 20:25:10

    公司法翻译得很不好

  • 作者:2noWfall 发布时间:2015-01-05 19:42:01

    一位前辈拿起这本书翻了翻:就一直说说说,图片讲解太少了。。

  • 作者:Yuri Kotov 发布时间:2013-11-30 19:01:58

    学习混音的好书,很实际!

  • 作者:Lee 发布时间:2017-06-21 16:29:05

    You need to read it.

  • 作者:SANWAN 发布时间:2020-07-22 21:12:54

    翻译有待提高,质量超棒,授人以渔啊,一个插件都不讲的情况下让人明明白白。


深度书评:

  • “雌竞”是怎么被塑造的:成长中的女孩们,用友谊伤害彼此

    作者:冯周 发布时间:2022-03-07 16:08:10

    社会、父母和教育系统,不要再教导女孩们做“好女孩”,而是成为“真实的女孩”,更为直接、健康地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再伤害别人和扭曲自己。这不仅能够让女孩之间不再卷入这种阴暗的“零和游戏”之中,同时,也能从源头上消灭将全体女性推向“通输”局面的成年女性“雌竞”的硝烟。

    “雌竞”是怎么被塑造的:成长中的女孩们,用友谊伤害彼此

    文 冯周

    “雌竞”,是个在中文网络中被发明出来的词,被形容女性之间的“阴险的竞争”。诚然,女性竞争(Female intrasexual competition,直译为“雌性的性内竞争”)这个概念在学术界确实得到了承认和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工作场景下的女性内部欺凌现象。亚利桑那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和男性相比,女性报告遭受来自同性同事的欺凌的可能性高了14%~21%。

    玻璃天花板的存在、女性职场位置的稀缺当然要对此负责,但问题在于,女性当然不该是生来就会以一种如此曲折但消耗的方式进行争斗的。在千禧年初,心理学家们发现了成年之前的女性们存在着某种隐性攻击模式:往往以关系为筹码,进行绝交威胁、造谣和孤立。一批以此为基础的实地调查类的畅销书,例如罗莎琳德· 怀斯曼(Rosalind Wiseman)的《蜂后和跟屁虫》(Queen Bees and Wannabes)和改编电影《贱女孩》(Mean Girls),让大众热衷于了解女孩们“卑鄙”的社交生活,“蜂后”至今仍被用来形容校园里那个往往最卑鄙但也最受欢迎的社交女皇。而近年的研究指出,成年女性的职场“雌竞”几乎出于同样的心态并且沿袭了相同的手段,几乎正是女孩们地下战争的“正式战”。

    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同期畅销书《女孩们的地下战争:揭秘人际交往中的隐性攻击》(Odd Girl Out: The Hidden Culture of Aggression in Girls)的作者蕾切尔·西蒙斯(Rachel Simmons)认为,女孩们是被社会、父母、教育系统教导得如此“卑鄙”的:她们被期望成为学业和社交都非常成功,并且永远温柔善良、不会和他人发生冲突的“好女孩”,但这显然是不切实际并且让女孩们压抑自我、不堪重负的,于是,女孩们采取了一种隐性的关系攻击,来宣泄自己的嫉妒和攻击欲等等负面情绪。她呼吁社会、父母和教育系统,不要再教导女孩们做 “好女孩”,而是成为“真实的女孩”,更为直接、健康地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再伤害别人和扭曲自己。这不仅能够让女孩之间不再卷入这种阴暗的“零和游戏”之中,同时,也能从源头上消灭将全体女性推向 “通输”局面的成年女性“雌竞”的硝烟。

    一、 隐性关系攻击:没有永远的“BFF”,只有永远的“蜂后”

    友谊,或者说“关系”对女性而言有多重要?

    科学研究表明,对于女性而言,友谊帮助她们应对压力甚至活得更久。这项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02年的一项研究(《女性对压力的生物行为反应:是朋友,而不是战斗或逃亡》,Biobehavioral responses to stress in females: tend-and-befriend, not fight-or-flight,)揭示,从基因上来说,女性会在面临压力时分泌催产素,并用雌激素将其强化,这让女性天然倾向于在压力大的时候寻求社交的抚慰,而男性在同样面临压力时会产生更高水平的睾丸素,降低催产素的作用——让男性倾向于单打独斗地战斗(或是逃跑)。

    从女孩到女人,女性之间的友谊永远是(或者说,被视为)女性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无数的流行文化作品提供了这样的样本:《老友记》中莫妮卡和瑞秋从中学开始的闺蜜情,让莫妮卡毫不犹豫地收容了逃婚后跌至人生低谷的瑞秋,《欲望都市》里四个城市中产女性之间的友谊支撑着她们应对来自职场、特别是情场的重重挑战和困境。和成功男性范例不同,这些达成了幸福生活的女性赢家,除了收获事业和爱情的丰收之外,也必须有一个最不离不弃的女性死党常伴左右,才算得上圆满。这类女性友谊被称为“BFF”,best friend forever。在女性的世界里,友谊的最终目标和奖赏就是“永远的最好的朋友”,两个女孩亲密无间仿若双生,手拉着手去厕所,幻想即使在20年之后成立家庭时,也要住在彼此隔壁。成为一个完美的女孩或是女人,暗含着你要有着完美友谊的律令。

    然而,现实世界是残酷的,你所最渴望的东西,往往会变成伤害你的利器。在性别研究学者卡萝尔·吉利根在她的著作,《在不同的声音中:心理学理论和妇女的发展》(In a Different Voice: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Women's Development)中指出,男孩往往将日常生活中的危险视为落入圈套之中或者窒息,但女孩将被孤立视为最大的危险,这让“关系和情感在女性生活中居于首要地位”。因此,在女孩之间,关系攻击成为了发起和进行“地下战争”时最趁手的武器。

    虽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社会和科学家们认为攻击行为仅仅发生在男孩之间的拳打脚踢,女孩们之间是更温和有爱的,但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惊讶地发现,女孩们之间的攻击和霸凌巧妙地绕过了社会文化对她们的期待,转向为非肢体的隐性攻击,女孩们的社交生活被发现是“无情”、“具有攻击性”、“残酷的”,这体现在女孩们擅长骤然亲密和刹那绝情,顶级密友BBF和绝世仇敌的转换相当的轻易。

    “最痛苦的袭击常常源自最亲密的友谊,共享的秘密和对朋友弱点的了解为伤害提供了燃料”。蕾切尔·西蒙斯(Rachel Simmons)在她的著作《女孩们的地下战争:揭秘人际交往中的隐性攻击》(Odd Girl Out: The Hidden Culture of Aggression in Girls)中引述了明尼苏达大学的对女孩们的霸凌行为的研究分类。其中最为直接的是“关系攻击”,女孩们对被霸凌对象不予理睬、回避、威胁绝交,用她们曾经亲密的关系当做筹码和武器。另外一些更为间接,攻击者避免了直接冲突,将其他人当做工具散播谣言,或者采取“社交攻击”,试图通过合纵连横把被霸凌者驱除出任何可能存在的社交圈,让她彻底的孤立。

    这种攻击是隐形的:被霸凌的女孩看上去和霸凌者亲密无间地在一起玩耍,但很有可能正在被情感勒索和折磨,如果她胆敢不听从霸凌者的指挥和要求,就会被以绝交为名被威胁,或者被刻薄的言语讽刺最在意的弱点。“小团体”里的“小团体”是相当经典的,学会操控的女孩会在小团体中欲盖弥彰地只和几个女孩分享自己的秘密,但对别的女孩保持一副神秘的无事发生的嘴脸,而当这个小团体只有三个人时,无端感受被排斥出去的那个女孩显然会承受成吨的心理创伤。

    女孩攻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看似不存在”,社会学家安妮·坎贝尔(Anne C. Campbell)在她的《男人、女人和侵略》(Men, Women and Aggression)一书中写道,女孩从来没有学过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攻击,她们只学过如何“不去表达”。有时,女孩们对你的攻击只是沉默以对、白眼相向、避之不及:但请想象下,你只是个胆怯的“壁花”女孩,当不得不经过拥挤着这样一群女孩们的过道并被齐刷刷地让出条道路来,对你而言,整个世界就正在背对着你。然而,家长和老师们对其视若无睹,毕竟你“表面上”毫发无伤。

    然而,这种不被重视攻击的伤害是相当巨大的。被霸凌的女孩往往被西蒙斯口中“有毒的感情藤蔓”所缠绕,费尽心思去猜测为什么会被报之冷眼的原因,这些隐性的攻击往往是含糊的,令她们感到费解和精疲力竭。她们时刻生活在被无声地折磨的地狱之中,不停怀疑自己周边如眼神交流、写纸条的行为是在针对她,感到自己疯了,无法信任自己对他人的行为或事件的解读,这让她神思恍惚,无心向学。西蒙斯所拜访的受到欺负的女孩们都承受了巨大的折磨:有的动不动大哭乃至患上了抑郁症;有的在学校中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转学成为了唯一的解决方案。对于那些已经成年了的受过欺负的女孩而言,她们更能感受到这种伤害的连绵:这些受过伤害的女性,变得很难真的打开心扉去信任并建立一段友情,特别是和其他女性;她们变得畏畏缩缩,害怕自己有丝毫行为会再招致同性的攻击。

    有些经过了青少年时期有毒友谊的女性,更容易陷进有毒的爱情关系中无法抽身——这种“PTSD”是印刻式的,即使她们成功建立起了自己的成年生活,也对这些过去的伤害耿耿于怀、难以忘却。8岁时,西蒙斯在她的小闺蜜阿比处遭到排斥的痛苦记忆,在她的硕士阶段仍旧困扰着她,并成为了她决心搞清楚女孩们的秘密把戏,最终写下了这本揭穿女孩们地下隐性战争的调查报告。

    在千禧年之初,伴随着心理学家们对于女性霸凌行为的发现,这本《女孩们的地下战争》和罗莎琳德· 怀斯曼(Rosalind Wiseman)的《蜂后和跟屁虫》(Queen Bees and Wannabes)一起,让美国大众意识到女孩们的社交生活远比他们想象的复杂、艰难和残酷。后者被知名喜剧演员和剧作家蒂娜·菲(Tina Fey)改编成了2004年的电影《贱女孩》(Mean Girls,实际上改翻译为卑鄙的女孩),不仅成为了经典的校园青春片,同时让女孩们是怎么在校园中通过卑鄙残酷的社交方式建立起女孩们权力结构的过程深入人心。

    占据了校园等级的金字塔尖、最受欢迎的女孩被称为“蜂后”,按怀斯曼的说法,“恐惧和控制是其受欢迎的基础”。“蜂后”富有魅力,并且擅长操控,通过随心所欲地削弱其他女孩之间的友谊,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从而凌驾于其他女孩之上。围绕 “蜂后”的小圈子中她最亲密和忠诚的闺蜜,蜂后的“BFF”们,则被称为“帮手”,她们是“蜂后”亦步亦趋的小跟班,被允许在打扮和举止上相当靠近“蜂后”。“银行家”则是那些通过搬弄是非来制造混乱为自己谋利的女孩们,因为她们知道,在女孩的世界中信息就是货币,通过战略性地调动信息资源,她们为自己谋得了必不可缺的地位。“漂浮者”,是那些能够在不同群体间游刃有余交友的女孩们,她们有着挑战“蜂后”的实力,但总是善良真诚的待人而不愿搅进纷争。而大部分女孩成为了“撕裂的旁观者”或是 “讨好者/追求者/信使”,前者的地位略高,但总被迫挟裹进群体错误的决策之中并且人云亦云,后者的地位略低,不得不主动拦下各种脏活,比如栽赃陷害和传播谣言,来用尽全力讨得蜂后以及任何比她地位更高的女孩的欢心谋求阶级上升,然而总是被无情地嘲笑用力过度。金字塔的底层,是“目标”,即被霸凌的女孩,她们往往陷入到被孤立的境地之中,正如前文我们所解释的,对于女孩来说,这是最残忍的酷刑。

    在对“受欢迎”的竞争中,女孩们将友谊为筹码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易和计算,将摧毁旧关系作为在社交阶梯上往上攀登、建立新的“高等级”关系的“投名状”——没有永远的“BFF”,只有永远的“蜂后”。《贱女孩》中,林赛·罗韩饰演的“目标”在让“蜂后”失势后,迅速迷失、仿佛要取而代之成为下一任蜂后。西蒙斯书中引述的一项研究表明,被欺负过的女孩成为霸凌者的可能性明显较高,而被她拜访的很多“霸凌者”,也曾在金字塔底层苦苦挣扎。

    二、伤害背后的焦虑转嫁:“好女孩”和嫉妒

    问题是,女孩们为什么如此大费周章地打这种迂回战,而不直接当面说个清楚来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或者打上一架来建立起等级秩序?

    西蒙斯发现,很多女孩缺乏处理日常冲突的能力。直接的沟通,听取他人的愤怒和表达自己的愤怒都让她们恐惧,这会让她们必不可免地要去想到自己是否真的“错了”或者“有问题”。她们只能采取曲折的策略,把过错完全推到别的女孩身上并对进行惩罚:找到替罪羊吸引群体的关注火力;逼迫和操纵自己的朋友通过顺从来肯定她们的权威;以及,组织一大群女孩的同盟,试图通过群体来分担和淡化自己的过错。

    她进一步指出,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女孩们在“褒奖甜美形象的文化中长大”,维持完美“好女孩”的形象对于她们意义重大,故而逃避过错是她们下意识的第一选择。同样,“好女孩”的形象也意味着,直截了当的攻击性是被禁止的。西蒙斯引述了记者佩姬·奥伦斯坦(Peggy Orenstein)在其所著的《女学生:年轻女性、自尊和信心差距》(Schoolgirls: Young Women, Self Esteem, and the Confidence Gap)中的总结,“好女孩,首先要友善,友善的重要性超越活力、超越聪明,乃至超越诚实。”这一切让女孩们不得不采取如此迂回的手段,发泄自己难以避免终究爆发的负面情绪和攻击欲。

    在西蒙斯后续出版的《好女孩的诅咒》(The Curse of the Good Girl)和《足够了:如何帮助女孩超越不可能的成功标准,过上健康、快乐和充实的生活》(Enough As She Is: How to Help Girls Move Beyond Impossible Standards of Success to Live Healthy, Happy, and Fulfilling Lives)中,基于对女孩们的田野调查,她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更完善地提出了“好女孩”的概念。

    她发现,人们期待“好女孩”聪明进取、漂亮善良,并且在学业和社交上都取得成功,近乎完美。同时,“好女孩”几乎是由一连串“要求”和“限制”同时构成的、难以平衡的复杂形象:“好女孩” 既要热情,又要文静;既要聪明,又要缺乏主见、循规守矩;既要受欢迎,又要不至于咋咋呼呼。西蒙斯将之称为“角色超载”和“角色冲突”,女孩们的方方面面被要求完美融洽,即使它们彼此之间是冲突的。

    成为“好女孩”,是靠着无时无刻的自我压抑和社会规训来拼命靠近的。但这种矛盾且遥不可及的标准,让女孩们成为“好女孩”的目标注定失败,自我接纳和自我表达成为了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随之,她寻找到了女孩们为什么如此情感内耗进行隐性战争的最终解释:女孩们隐藏着自己的满怀焦虑乃至愤怒,学会了用一种社会和自我能够接受的方式去释放它。女孩们决定“迂回行事”,西蒙斯认为女孩们推断出来,“进行暗中操控——结合权力和被动——是获取权力的最佳途径”,她们很容易发现,这种基于关系的隐性攻击是被无视、容忍、乃至被欣赏的。

    事实上,人们相当欢迎那些描述女孩们亦敌亦友的文艺作品,并且仔细品味从中折射出来的女性的“自我厌恶和不安全感”。作家苏珊·布莱特 (Susan Bright)认为,刻画了女性友谊阴暗面的的文化产品“往往占据了主导地位”,“进而具有更高的受欢迎程度”。在她看来,“那不勒斯四部曲”是相当典型的例子,充满隐性攻击的有毒的友谊,实际成为了一种探索女性心灵的更深的孤独的文学手段。莉拉对埃琳娜包括抢夺心上人等等一系列“残忍和操纵”的行为,背后是一种几乎无法控制的嫉妒:埃琳娜有机会上中学,而莉拉只能被迫失学。而埃琳娜对莉拉“既崇拜又憎恶”的感情持续了一生,这让她在某种意义上,体察到了自己的孤独。

    嫉妒,也正是解读女孩们如何选择被霸凌目标的关键词。在西蒙斯最初进行女孩间霸凌行为的调查时,她假设了一系列女孩会遭受霸凌的原因,“生理缺陷、肥胖、贫困、不够时髦”,然而,女孩们真正挑选的霸凌对象,是她们称作“自以为了不起”的那些女孩,在她们看来这些女孩自负、爱炫耀、以自我为中心。但西蒙斯发现,女孩们之所以认为这些女孩“自以为了不起”,是因为她们“打破了关于女性特质的规定”,并非是谦逊克制、自我牺牲、友善抱团的,而是“往往流露或闪耀着坚定和自信的光环“,对于自己的个性、身材、性感程度充满自信,同时也拥有野心和欲望、渴望参与竞争,特别是否定自我牺牲和自我克制,而这正是“好女孩”标准的基线。女孩们对于这些打破“好女孩”规则的“害群之马”深痛恶觉,但她们最终会发现,自己正在深深的嫉妒这些“自以为了不起者”,因为她们是更自由的和自洽的。

    但嫉妒这种情绪,显然也相当违背了社会对于“好女孩”的“保持完美、自我牺牲”的期望和要求,女孩们试图压抑自己的嫉妒、并且表现出不屑于这些女孩竞争,转而给她们戴上“自以为了不起”的罪责,通过隐性关系攻击来让自己好受些。这成为了女孩们无声无息地转嫁自己的焦虑的最佳方式。正如西蒙斯所言,“‘自以为了不起’是女孩们存放愤怒、嫉妒、竞争带来的不适感的秘密储藏室”。同时,变成他人眼中“自以为了不起”的女孩,成为了女孩们“最深的恐惧”:一旦展露出坚定和自信将会终结她们任何的社交关系,并且贬损了她们的“首要社交资本”——“温柔和照顾他人的特质”。

    然而,这种女孩群体间的彼此和自我打压,最终打压了女孩们走向成功的道路:坚定自信、热爱竞争被妖魔化和污名化为“自以为了不起”,而这正是通往成功的重要特质。女孩们被迫学会藏起自己的锋芒,学会人云亦云,最终放弃卓越。

    这种打压持续了女孩们的一生,即使在她们成年后。西蒙斯强调,当时整个社会和文化并不鼓励(或者说相当鄙夷)那些自信强大的专业女性,认为她们是“冰冷僵硬的可怕女人”,“个人生活注定失败”。

    然而,正如心理学家Carol Gilligan在《在声音与沉默之间:妇女和女孩、种族和关系》(Between Voice and Silence:Women and Girls, Race and Relationship)中所写道的,“理想的成年女人和女性气质要求‘她们’无私奉献,做一个成年人和走向成熟却要求她们学会独立和分离”。这些按照“好女孩”标准成长起来的“好女人”,在人生道路上显然会遭遇到相当的困惑和自我怀疑:为什么她们从未偏离轨道,但并不快乐,这往往源于她们缺乏健康的情绪感受、自我表达和关系沟通的能力;在成为“好妻子”、“好母亲”之后,她们发现没有得到过社会对她们的“自我”实现的价值的真正承认。令人沮丧的是,世界越来越属于那些坚强自信、野心勃勃的 “自认为了不起的女孩”,例如,以强硬作风闻名的脸书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Kara Sandberg)。

    三、女性通输:“雌竞”和玻璃天花板

    西蒙斯指出,女孩们这些有毒的隐性社交攻击,往往会伴随她们进入成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谢丽尔·德拉塞加(Cheryl Dellasega)撰写了《卑鄙女孩长大了》(Mean Girls Grown Up: Adult Women Who Are Still Queen Bees, Middle Bees, and Afraid-to-Bees)一书,揭示了那些会霸凌的女孩在长大后,仍旧会熟练使用地使用关系攻击其他女性,并且往往会更恶毒和变本加厉。成人女性之间升级为了完全体的女性竞争(Female intrasexual competition),同样有着极大的伤害性,这或许是为什么“雌竞”这个词(即,雌性竞争)在中文网络上被发明出来并获得极大的传播的原因。在女性网民聚集较多的豆瓣小组,关于“雌竞”的帖子讨论众多,回复者都是相当的感同身受。

    成年女性之间的隐性攻击和竞争,主要发生的场景从校园转换到了工作场所。女性稀缺的职场资源带来的“僧多粥少”的局面,无疑极大地助长了这种“雌竞”发生的可能性。提供给女性的上升职位是有限的:即使在2021年的美国,只有 2% 的 CEO 和 13% 的高管是女性。在这样的稀缺性原则下,职场女性之间无形的硝烟早已弥漫。

    学术界揭示了工作中的“雌竞”行为确实存在:2018年,亚利桑那大学埃勒管理学院副教授艾莉森·加布里埃尔(Allison S. Gabriel)领导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和男性相比,女性报告遭受来自同性同事的欺凌的可能性高了14%~21%。这项研究表明,当女性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加自信,诸如在会议上表达意见、分配和负责任务时,她们更有可能报告在工作中受到其他女性的不文明对待。华盛顿州立大学管理学教授莉亚·谢波德(Leah D. Sheppard)一项2014年的研究则表明,这些更自信的女性被欺凌的原因,是因为她们让别的女性同事认为“她觉得自己比我强”,和那些发现了“自以为了不起者”的女孩们一样,这些成年女性以欺凌作为回击。显然,成年女性们挑选“雌竞”目标的判断标准,几乎和女孩们挑选霸凌对象的逻辑完全相同,后者几乎就是前者的预演。

    成年女性“雌竞”的手段也没有发生改变,“隐蔽的竞争和间接的攻击是职场女性卑鄙行为的核心。”凯瑟琳·克劳利(Katherine Crowley)和卡蒂·埃尔斯特(Kathi Elster)在她们合著的著作,《职场中的卑鄙女孩:当事情变得个性化时如何保持专业》(Mean Girls at Work: How to Stay Professional when Things Get Personal)中如此总结。这些成年女性会变得“消极好斗”,通过“抹黑、诽谤和孤立”悄悄地进行“幕后竞争”。

    最糟糕的局面就这样发生了,这往往会造就“双输”,或者说“女性通输”。出版于2008年的图书《女性嫉恨者》(Player HateHer)提出,深受欢迎的电视剧《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迟迟无法推出电影版或者续集的原因是,虽然在电视剧中四位城市中产女性结成了“BFF”相互扶持,但其中两位女主演相当地彼此嫉恨,彼此都“宁愿放弃从续集中赚到数百万的机会”,也不愿再次合作。虽然在2021年,《欲望都市》的限定复活剧《就这样…》(And Just Like That...)得以面市,但人们惊讶地发现,主演只剩下了三个,台词和剧情都在“内涵”未出现的那一位,这也成为了人们对这部展现女性友谊的经典剧集来之不易的续作大失所望、口碑大跳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职场“雌竞”带给整个女性群体的伤害是巨大的,它造就了一种紧张的工作氛围和不利的工作局面。谢波德写道,这会导致女性会被避免聘用到需要和其他女性密切合作的岗位,女性也会在需要管理其他女性下属的升职机会中被忽视;同时,女性在职场中也会表现得更拘束,不敢“冒尖”惹得其他女同事的恼火,这让她们的工作表现变得平庸。

    “女性嫉恨者是自负、欺骗和彻头彻尾的肮脏的化身”。 《女性嫉恨者》的作者塔玛拉·约翰逊·乔治(Tamara A. Johnson-George)和卡特琳娜·钱伯斯(Katrina R. Chambers)如此哀叹道。然而,乔治和钱伯斯鼓励那些被嫉恨的女性原谅和支持那些嫉恨者,“她想要的,不过是你已经拥有的东西”。这是因为她们相信,已经在成功阶梯上的女性,应当转过身对于其他正在上升的女性施以援手。“顶部本该有容纳所有女性的空间”,在她们看来,女性之间公平竞争、互相帮助而非“雌竞”,是帮助全体女性突破社会设置的“玻璃天花板”的有效途径。

    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雷蒙斯最终相信,从根源上解决这种伴随女性一生的群体“内耗”的办法,是不再让女孩们认为自己必须成为“好女孩”。正如她在2008年出版的第二本书的书名指出的,“好女孩”实际上是一种“诅咒”。她认为,社会、父母和教育系统应该鼓励女孩们成为“真实的女孩”,让她们和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欲望的强烈内在核心保持联系”,真正了解自己是谁、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知道自己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达到“关键的平衡”:在不牺牲自己完整性的情况下,考虑到别人的需求。“真实的女孩”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因为她们知道,错误也是自己的一部分,而不会在“好女孩”目标压抑之下采取隐秘的手段宣泄负面情绪和攻击欲来伤害别的女孩,也扭曲了自己。

    雷蒙斯认为,鼓励女孩们找到自我,是她们学会成为“真实的女孩”的重中之重,这意味着她们要学会“内倾”这种技能:练习自我同情来取代自我批评;不再过度关注外界对自己的想法并思考过多;抵制将自己和同龄人不断比较的冲动;以及,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并在需要时寻求支持。

    “真实的女孩”也应当有攻击性。她们需要学会通过冲突沟通,而不是在压抑中让自己的情绪慢慢升温变质,最后演变成残酷的隐性关系攻击。她们也需要学会在健康的竞争中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同样研究女孩们隐性关系攻击领域的心理学家丽莎·达莫尔(Lisa Damour),在她的《纠结:引导少女完成进入成人的七个过渡阶段》一书中认为,女孩们应该被鼓励在竞争的环境中尽力而为,但也要始终向她们强调良好的竞技精神和同理心的重要性。

    或许,流行文化中的女孩样本们应该起到更重要的范例。无论是西蒙斯,还是《贱女孩》的原著作者怀斯曼,都对自己所揭露的女孩们的隐性攻击,在进入流行文化中后被扭曲成为一种时髦的风气感到沮丧。“卑鄙”成为了女孩们从电影中模仿、学习并比拼的青少年潮流,隐性攻击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了“女性本质”的一部分并毒害了更多的女孩。为了对冲,有专家建议,流行文化应该更多地提供自信强大乃至凶猛,但乐于助人的女孩形象。但,额,除了《绿山墙的安妮》以外,这样的女孩形象真的屈指可数。

    原文首发于《经济观察报》,发表时有删改:

    http://www.eeo.com.cn/gcj/2022/0306/524324.shtml

  • 口口声声说爱,却在不断伤害

    作者:草莓酱 发布时间:2016-08-05 16:40:23

    昨天上班,正在苦思冥想一个案子,QQ上闺蜜的头像不停闪烁。我知道,她又要大倒苦水了。

    闺蜜刚结婚几个月,小夫妻正处在甜蜜期。让她叫苦不迭的,不为别的,是她无处不在的妈妈。

    结婚前夕,妈妈很贴心地说:“你们结了婚以后,每天下了班就回来吃饭,妈给你做好吃的。”闺蜜感动得眼圈通红,还是妈妈心疼自己,知道自己在父母家被公主一样养了二十多年,十指不沾阳春水,直到前段时间,才学会做简单的面条炒饭。

    但是好景不长,她却叫苦连天。妈妈每天下班前一个小时准时打电话来提醒她回家吃饭,闺蜜呢,由于新婚,下了班想跟老公出去约会、享受一下二人世界,有时候夫妻一起参加一些年轻人的聚会,所以有好几天都不能按时回妈妈那里吃饭。推脱了几次后,妈妈开始数落她“嫁了男人忘了娘”“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等,还动不动就抹眼泪,在亲戚面前数落她的种种不是。结果家里亲戚经常打电话来,言必称妈妈培养她多年如何如何辛苦,要她多体谅妈妈,多顺着妈妈。

    而这边,一向好脾气的老公也颇有微词:每次去岳母家都要赔笑脸说好话,为了表示自己勤快疼老婆,还主动包揽晚饭后洗完搞卫生等家务,一顿饭吃得一点不轻松。

    闺蜜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稍不如意就对自己耳提面命的妈妈,一边是新婚燕尔对自己百般呵护的老公。

    “上一天班已经很累了,下了班我们就像放松一下,吃点喜欢的美食,享受一下二人世界,这点要求也不过分呀。”她满腹委屈。

    “问题不在你,而在于你妈妈。她还没有接受你长大成家这个事实。” 看着她烦恼不堪又不知道怎么样反抗,隔着电脑屏幕,我很想抱抱她。

    研究表明,个体90%的创伤来源于缺乏界限感的亲子关系。有多少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包办他们的兴趣爱好、工作生活,大到结婚对象,小到三餐饮食。这种越俎代庖、事事包办的亲子关系给子女带来的致命打击是:让他们不知道如何做自己。结果就是,他们需要反复从他人或外界身上获得自我认知与肯定,会过分在意外界的评判,而非自己内心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把这种畸形的亲子关系带到自己与下一代的相处模式中。

    豆瓣上有个小组,叫“父母皆祸害”。如果你不去浏览,根本不相信,父母子女之间会有这么多匪夷所思的矛盾存在。在中国,亲情和孝道是一种宗教,被奉上神坛,作为子女的我们只有供奉的义务,没有证伪的权利。然而,父母非圣贤,甚至会有很多愚昧的人、贪婪的人,歹毒的人、心胸狭窄的人、狡诈多疑的人、好高骛远的人、暴躁鲁莽的人、仗势欺人的人……这些人做了父母,身上的缺陷和劣根性依然存在,而且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最真实而残酷地展现,潜移默化地伤害着孩子的感情。如果对自己身上的缺点不自知、不自省,很容易以爱的名义,肆无忌惮地限制孩子的自由、伤害他们的感情。

    这本书的存在,就是时刻提醒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曾受到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在成为父母之前,一定要自我成长,尽量排毒,千万不要把原生家庭的烙印,深深烙在你天真纯洁、善良而无辜的孩子身上。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无盗版(115+)
  • 简单(328+)
  • 小说多(87+)
  • 好评多(66+)
  • 体验好(111+)
  • 愉快的找书体验(509+)
  • 速度快(296+)
  • epub(350+)
  • txt(605+)

下载评价

  • 网友 苍***如: ( 2024-12-28 13:58:57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曾***文: ( 2024-12-29 16:28:04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焦***山: ( 2024-12-21 22:56:54 )

    不错。。。。。

  • 网友 利***巧: ( 2025-01-02 07:39:56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宫***凡: ( 2024-12-26 19:38:29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方***旋: ( 2024-12-24 08:59:31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訾***雰: ( 2025-01-03 08:43:20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车***波: ( 2024-12-21 09:01:04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曾***玉: ( 2024-12-12 16:43:43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家***丝: ( 2024-12-14 02:52:04 )

    好6666666

  • 网友 孙***美: ( 2024-12-22 10:55:05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丁***菱: ( 2025-01-07 05:48:14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龚***湄: ( 2025-01-05 16:35:31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菱***兰: ( 2025-01-01 13:38:54 )

    特好。有好多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