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治疗(Tavistock临床中心的理念和实践方法)/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谈话治疗(Tavistock临床中心的理念和实践方法)/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谈话治疗(Tavistock临床中心的理念和实践方法)/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谈话治疗(Tavistock临床中心的理念和实践方法)/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谈话治疗(Tavistock临床中心的理念和实践方法)/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谈话治疗(Tavistock临床中心的理念和实践方法)/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谈话治疗(Tavistock临床中心的理念和实践方法)/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谈话治疗(Tavistock临床中心的理念和实践方法)/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谈话治疗(Tavistock临床中心的理念和实践方法)/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由杨方峰丛书主编,英国戴维·泰勒主编,黄淑清、黄郁心等合译的《谈话治疗(Tavistock临床中心的理念和实践方法)/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一书展示了Tavistock临床中心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内容涉及:心智的起源、游戏、儿童是纯真无邪的吗、成长如何发生、心智从哪里产生、爱、做梦、团体、工作等。
本书是配合英国BBC电视台所拍摄的《Tavistock临床中心》系列影片而写的。Tavistock临床中心是一所隶属于英国 卫生署(NHS)的心理健康机构,治疗病人并培训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
书籍目录:
章 心智的起源
第二章 游戏
第三章 儿童是纯真无邪的吗?
第四章 成长如何发生?
第五章 心智从哪里产生?
第六章 爱
第七章 做梦
第八章 家庭是什么?
第九章 团体
第十章 工作
第十一章 心灵食粮
第十二章 面对常态与精神疾病的态度
第十三章 心理困扰与心理疾病
第十四章 治疗
第十五章 时间印刻
第十六章 晚年
第十七章 未来
常用词汇
延伸阅读
作者介绍:
戴维·泰勒(David Taylor),Tavistock临床中心顾问精神科医师及心理治疗师,成人部门主任(1992—1999)。他也曾是该部门其中一个临床组的 。英国精神分析协会(BPaS)会员,执业精神分析师。
杨方峰,英国埃塞克斯(Essex)大学精神分析学硕士,师从当代克莱茵学派分析师鲍勃·欣谢尔伍德(Bob Hinshelwood)教授,曾在伦敦Tavistock临床中心学习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现为 精神分析协会(IPA)精神分析师候选人,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心理师。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被调包的孩子 抛弃曾经拥有的满足感(以及脱离过去受制于人的状态),转而去追求新事物的过程,会帮助我们去思索自己究竟将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位安慰泰迪熊宝宝的小女孩在生病和忧愁的时候可以当起自己的妈妈。当杰德发现他可以照顾花草树木时,也找到了认同。他为发展迟缓而又贫瘠的自己,找到了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内在自我。 这些寻找自我认同的历程即是长大成人的开端,因为成长就是从一个受人照顾的状态,逐渐转变为能够肩负成人的责任与角色。想要寻求认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我们因为成长而不再需要原始的关系时,这能够帮助我们面对必经的失落与分离。 认同可以带来某些程度的稳定作用。就杰德和那位小女孩的案例而言,与他们较为亲密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心中因为得不到想要的关爱所产生的痛苦。两者都是在面对失落的挣扎之中发展出新的能力。长大成人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就算没有像杰德一样遭遇如此困境,每个小孩也都必须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真正的成长多多少少都会带来痛苦。 然而,有时候孩子的成长只会停留在表面,实际上依然是在逃避现实,无法真正脱离对于父母亲的心理依赖。这样的成长就好比假装扮大人的童年游戏一般,像是在变魔术或变装,但是 迷失了方向。 青春期的认同经常建立在反抗父母 的基础之上。他们信任的对象多半是那些赞扬权力、无情或者对痛苦烦恼无动于衷的人物。这往往是孩子用来面对失去依赖和遭受虐待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他们周遭可能也有许多问题大人让他们有样学样。对这种凡事都要展现坚强的认同,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恃强凌弱、暴虐的性格甚至犯罪倾向。这些认同往往比青少年预期的 加不稳定。 发育、成长的挣扎—不只是表面上假扮大人—是终其一生的过程,只不过在童年时期,成长的脚步会在身体发育的带动之下而加快。青春期的成长变化尤其明显。十一二岁的孩子在外表上可能和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差别,只是整个人大了一号,但是再过十年,可能就会 变了一个人了。虽然在他们身上仍然可以看到过去的影子,但是差异往往 巨大。12岁的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就能够在没有父母照顾的环境之下独立生存,到了22岁,他已是英国财政大臣,两年之后随即成为英国的首相。 在青春期的这几年中,青少年必须适应身心上的巨大变化。身体上的变化包括性征的成熟,体型、身材、力气、容貌、声音的改变和具有生育能力。伴随这些改变而来的是社交层面和心理层面的考验,包括减少对父母的依赖,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同时开始与家庭以外的成员建立亲密关系或性关系。在发展成熟的社会中,年轻人还要面临各种考试的挑战。这些考试就像是进入成人世界的通行证,但是对许多人而言却是一大绊脚石。上述列举的改变只是其中一部分,但足以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受这些改变所影响。这就如同进行一场革命,把旧有的秩序都推翻。很多父母都说,他们不知道以前那个“乖小孩”到底跑到哪里去了,是不是被掉包了,所以才变成一个乖戾而又叛逆的青少年。 青少年往往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成长,而且压力与日俱增,就如同圣保罗所观察到的,他们会想要“摆脱身上的孩子气”。这或许是成长必经的正常情况,但是如果一下子就把自己全然抛弃,新建立起来的独立自我也不会稳固。虽然这是一种让自己免于陷入拉锯战的方法—摆脱想要永远当小孩子的渴望,但是到头来即便表面上看来截然不同,内心的本质依然没有改变。在这种状况下,青少年可以在一夜之间蜕变为大人,就如同历经某种变形的过程一般。年轻人盛装打扮参加派对的时候,会让我们联想到美丽的蝴蝶或飞蛾破茧而出的样貌。卡夫卡在 小说《变形记》中描述的情景则是 相反。书中那位年轻人早上醒来后,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一只讨人厌的昆虫,故事 终虽以悲剧收场。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即便许多青少年的房间凌乱得跟昆虫的地洞没什么两样,情况也不会像那位主人公一样惨烈。或许,焦虑而体弱多病的卡夫卡想象中的青春期就是如此。 当然,对许多人而言,成长的变化没有这么可怕。然而,成长过程的两难困境是每个青少年都会经历的。成长会迫使青少年去掌握新的力量,而他们也会积极欣然地享受这个过程,但这并不代表抛弃自我的核心;这个核心不曾想要抛开早期欲望,不会放弃以不成熟的方式满足欲望,而且拥有的渴望永远与现实世界相抵触。 青少年掌握的新力量有可能会变成威胁,甚至会引起焦虑,因为这些力量可以帮助他们去满足 危险的欲望,像是性与暴力的欲望。处于盛怒之中的小男孩,也许会动了杀人的念头,但碍于太过幼小,也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去完成这件事。一位身高一米八的14岁青少年感到愤怒之时,可能会因为认定没有人能阻止得了他而感到兴奋,但同时也会感到害怕。青少年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控制住这些 而冲突的情绪,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行为总是如此特异而又矛盾。青少年的情绪可以从乐观的高峰迅速跌入忧郁的谷底。 踏入新世界的成长历程与哀悼仪式有许多共同之处。在哀悼仪式中,人们会去缅怀逝者过去的种种与经历。这样的过程会让人感到悲痛以及失落。之后,人们逐渐能够面对失落感,而痛苦也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冲淡,取而代之的是在自己内在与逝者建立另一种关系形式。这个内在关系会让哀悼者变得 加坚强,也会觉得过去从逝者身上学习的好的特质正支持着他们。新世界充满着唾手可得的机会,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学会放手,让旧世界远走。然而,改变的脚步总是永不停歇,以致找到一个新“认同”之时,很快又会被另一个认同所取代。 改变是不变的常数,或许这也是年轻人着迷直排轮、特技脚踏车和滑雪板等极限运动的原因。能够在极速且超乎 的动作中保持平衡,似乎可以带给他们极大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阿默是一位18岁的年轻男孩,因为 焦虑的问题而寻求协助。他之前曾有一次晕眩发作的情况,但他寻求协助的主要原因是害怕自己正濒临疯狂。他会突然产生想要严重伤害女朋友的念头,只能用意志力来克制自己。他对母亲也存有性幻想,因而感到相当困扰。这些症状都是在考完高中会考后到上大学之间那一年的空档期中发作。这期间,他一边工作一边规划未来。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他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即将离家而引起的,但实际上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是想努力重建与父亲的关系。小时候父母亲分居之后,他与父亲几乎 失联。他还记得与父亲 亲密的那些日子,也想起当年等待父亲的痛苦。他会在窗边守候好几个小时,只为了等待父亲。父亲说好要来看他,但通常要么是迟到,不然就是根本就没有出现。父亲的不值得信任所带来的一切痛苦,他不愿承受,于是决定不再需要父亲,而且从此之后不再理会他。 阿默在17岁的时候与父亲重新联络上,也计划在念大学前花一年的时间到国外教英文,这样可以离父亲近一些。虽然他的高中会考考得很好,但随着离开的时间越来越逼近时,他也越来越焦虑,到 崩溃了,所以不得不将出国的计划延后。 使他加速崩溃的主要原因是突然对父亲产生的情感,因为他被迫去承认自己实际上很想念父亲,也非常需要他。在如此混乱的情绪当中,他已经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当年的小男孩还是现在的青年。他 次晕眩发作时,感觉就像是整个床被抬起之后翻过来,这也反映了现在这种迷惘而不知所措的状态—在迈入成人阶段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童年时期否认自己需要父亲所引发的焦虑扰乱。在治疗的帮助下,他的焦虑渐渐缓解,也开始能够与父亲建立新的关系,并且重拾自己的人生。(P67-71)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大部分的人都有一个错觉,那就是把国家当成可以仰赖的父母一样,认为它应该要通过教育、健康医疗、社会服务来治疗社会的疾病。其实工作场所以及我们在工作中的行为,有可能发挥这种影响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团队的经理人必须要提供以下三种基本需求:
归属感:觉得自己是成员之一,属于某种超越自己的事物的一部分。不
影响力:感觉到自己的想法或行为被注意到,并且具有效果。
成就感:觉得自己多多少少正在改变这个世界。
当这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就会备感压力,而且混合着无助、无力感与愤怒。
儿童的残酷面
儿童都是天真无邪的观点,意味着毁灭性、残酷、贪婪、仇恨和愤怒都不应是儿童的本性,而是因为遭到不好的对待所产生的反应。更深入地探讨提姆的案例就会发现,当儿童察觉到自己人格中的邪恶面时,就会产生焦虑。焦虑会促使儿童试图去否认这些令人不安而且极度扰乱内在安全感的情绪,或者像提姆一样把这些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相反的,当儿童能够在他人的支持下了解自已的困扰情绪与渴望,而且不会因此受到排斥时,就能够逐渐让这些情感与自己整合,而且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一面都能够为自己负责。如果我们告诉孩子说,“乖”小孩一许多孩子认为大人心目中想要的小孩一不应该感到嫉妒、生气、怨恨、嫉羡或是贪心;还有,如果要讨人喜欢的话,就应该抛开这些情绪,这样就是在对孩子传达危险的谬论。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困难时,会因为绝望而不愿寻求帮助。
每一个精神食粮的源头都可能败坏,进而产出有害的成果。有些人际关系会阻碍成长,有些艺术形式是倒错的;而有时候想象与梦境会让我们误人歧途。这就是本章一开始所谓的坏食粮。从戴伦、乔治和其他儿童的类似经验中可以证明,人类有与生俱来的能力来判断生命的各种经验。很明显的,在基本情感需求上遭遇过多的挫折,就会阻碍心智发展,但是有限度的挫折却是促进正常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即使个人或是整体社会多半都会怨恨挫折。
简言之,心智所需的食粮必须至少具备这样的力道。在自由的社会中,各种规范与禁止都会尽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其中一个原因是,多样性依然具有其价值。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事情的发展。要是我们开始认为自己能够百分之百掌控什么有益、什么有害,就会是非常危险的件事。本章最后提出这项中庸而概括性的结论,同样并非意图提出任何定论”,但它所依据的是人类发展的重要临床事实。当我们在争辑哪些情绪或心智方面能见容于社会之时,这些临床事实或许可以成有用的准则。
- [ ] 治疗的目的之一,是在分析师的帮助下,他更能继去容忍和领悟到自己的早期需求及苦恼,然后能以更仁慈、更安纳的态度去对待自己这个脆弱的部分。
- [ ] 贝吉特的故事告诉我们,建立关系的方式有可能会世代承袭下去。
- [ ] 家庭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以及我们如何看待他人对我们的观点。这不仅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家庭关系,也会深深地影响跟朋友或甚至同事之间的关系。
- [ ] 贝吉特的故事告诉我们,建立关系的方式有可能会世代承袭下去。家庭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以及我们如何看待他人对我们的观点。
- [ ] 我们怎么看待自己,与我们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所以对于要放下自己认为重要的那一面,我们往往会产生极大的抗拒。通常,我们会发现自己始终离不开一个固定的行为模式,即便知道这些行为已经不再有用了。毕竟,要放弃过去已知或珍视的事物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在面对巨大的压力时候更是如此。
- [ ] 们即将要共同经历的痛苦。虽然将来的苦难无可避免,不过她决定尽可能和儿子在情绪上彼此支持。她的母亲也参与了几次治疗会谈,一起帮助西莫走出恐惧,并且一起为将来打算。
- [ ] 在信息不明确的时候,孩子会发展出自己的解释,而且他们的解释往往会比被隐瞒的事实更糟。
- [ ] 治疗工作并不只是理清这些被分离出去的部分自我具有何种功能,还包括让它们不再被意识孤立隔离,进而被自我所接纳。
- [ ] 还温物质上两首:我们可以借批考给现实,可以去婴灭(创送性地欢要环胜地),也可以去修补和创造。
- [ ] 所有的工作,那便是很商单的工作,都是建这在一个必須完成的目标之上,而且该目标往往具有象征性(存在于思考和感觉之中)的成分。
- [ ] 我们的心灵与工作都是从某一项缺失开始的,即一个有待填补的缺口或一项未完成的任务。
- [ ] 在心智最深层的无意识中,工作——特别是这...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是配合英国BBC电视台所拍摄的《Tavistock临床中心》系列影片而写的。Tavistock临床中心是一所隶属于英国国家卫生署(NHS)的心理健康机构,治疗病人并培训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
● 心智是如何形成的?
● 孩童是如何长大的?
● 我们何时变为成人?
● 人为何坠入爱河?
● 为何有时感觉成为绊脚石?
● 家庭如何影响我们?
● 何谓正常,何谓病态?
这些都是《谈话治疗》所讨论的问题。
来自著名的Tavistock临床中心的优秀治疗师们,在《谈话治疗》中探讨心智的影响力以及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取材自Tavistock中心的研究和临床个案,本书呈现了“心灵如何有自己的理性,却不为理性所知”,它呈现了心智在各个发展阶段如何运作,可使我们对当代生活的许多方面有所领悟。
精彩短评:
作者:陆路 发布时间:2018-12-23 10:52:33
专业人员可不读,非专业人员翻翻可了解一下。
作者:nothing传叔 发布时间:2018-02-23 19:14:02
作为临床治疗的导读手册,该书既不通俗也不专业,脑科学神经科学文学社会学都有涉及,又似乎啥也没说,章与章之间的价值观混乱,各种何不食肉糜的既视感。。。译名前后不统一,不合规范,还有错别字。。。
作者:一千瓦的刀狼 发布时间:2022-02-21 13:58:52
个人认为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向普通人群介绍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的科普读物,即使作为精神分析理论学习的入门读物也完全足够。
作者:Lin酱在旅居 发布时间:2016-12-31 00:45:37
读的好辛苦 可惜没有机会再实践啦。
作者:杰克之路 发布时间:2022-05-31 22:13:18
没书看可以翻翻,如果不是合辑,没必要购买的一本书
作者:爆仔 发布时间:2019-06-09 19:08:45
有台版
深度书评:
探寻最有效的笔记方法
作者:M. Tong 发布时间:2019-04-14 22:19:24
年少时想从文,最仰慕的就是能旁征博引的大文人。接触过的文人当中又以钱钟书、李敖最令我印象深刻。钱钟书的天才几乎无迹可寻,虽然杨绛提到过他也做了大量笔记 [1]。李敖倒是承认自己不是天才,而是靠方法来整理、记忆知识。第一次看到李敖介绍他怎么整理知识的时候,惊叹不已 [2]:
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下来,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分类分出来了。那背面有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排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切开。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分尸掉了。这就是我的看书方法。
那分类怎么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夹子,夹子我写上字,把资料全部分类。一本书看完以后,全部进入我的夹子里面了。我可以分出几千个类来,分的很细。好比说按照图书馆的分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我李敖分的更细了,天主教还可以分,神父算一类。神父还可以细分,神父同性恋就是一类,神父还俗又是一类。修女同性恋是一类,修女还俗这又是一类。
任何书里有关的内容都进入我的资料里来。进入干什么呢?当我要写小说的时候,需要这个资料,打开资料,只是写一下就好了。或者发生了一个什么事件,跟修女同性恋有关系,我要发表对新闻的感想,把新闻拿过来,我的资料打开,两个一合并,文章立刻就写出来了。
换句话说,我这本书看完之后,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可是被我勾住了,这些资料我不凭记忆来记它,我凭用细部的很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紧,放在资料夹子里。我的记忆力只要记这些标题就好了。标题是按照我的习惯来分,基本上都翻译成英文字,用英文字母排出来,偶尔也有些中文的。
今天我把看家的本领告诉大家,李敖知道的那么多,博闻强记,记忆力那么好。我告诉大家,记忆力是可以训练的。记忆力一开始就是你不要偷懒,不要说躺在那里看书,看完了这本书还是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这不对。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就大卸八块,书进了资料夹,才算看完这本书。
今天我为大家特别亮一手,把如何看书的招告诉大家。不要以为这本书看完了,干干净净的新的算看过。那个不算看过,因为当时是看过,可是浪费了。你不能够有系统的扣住这些资料,跟资料挂钩。可是找我这个方法,可以把你看过的书,都把它的精华抓出来,扣在一起。这就是我的这种土法炼钢的治学方法。
本科头两年天天泡在图书馆里,「不务正业」地看了很多文史的书籍,也断断续续按照类似的方法做了很多笔记。但由于最终选择了理工科方面的职业生涯,这种整理资料、素材的热情在很长一段时间就断掉了。直到大四很认真严肃地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才发现这种整理资料的能力对工程师、科学家也是很重要的。当然,除非你有爱因斯坦那般原创的大脑,可没人敢和爱因斯坦比吧?
稍微踏进学术的大门,就知道资料整理的重要性。写论文是很严肃的事情,不是你拍脑袋想了个解决方案写出来就完事了。前人做了什么,有哪些优缺点,资料怎么取舍,都是很见功夫的事情。后来进入工业界成为了工程师,发现这种能力一样重要。除非真只是个「搬砖的」,工程师在解决问题时也需要很系统地调研已有的解决方案,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有用的见解。
随着学习、工作的需要,以及自己阅读能力、阅读量的进一步增加,我曾经试过重新启用李敖的方案来整理知识。但是很快就发现要维护一个像李敖那么复杂的结构化知识体系会增加不少认知负担,这倒还好,最大的问题是很多知识有时候会属于多个类别,如果只放入其中一个,则未必能保证在检索时能够找到(因为此时可能脑里想的是别的类别)。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放弃了资料「整理」,主要依靠资料的收集和电脑的搜索来完成需要的文献检索。得益于我对于文字、知识的结构还不错的记忆能力,需要的资料或者通过搜索引擎,或者通过自己的零散的笔记及存档,基本都可以检索到,虽然有时也花了不少时间(> 30分钟)。但是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这种把一切交给检索方式的笔记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本书作者提倡的这种笔记方法,是以写作,或者更广泛地说是输出为目标来构建的。笔记是为产出新的思想服务的,而写作(或输出,下文统以写作为例)则是你新思想的最终形式。因此对待阅读、笔记和写作,都应该以「如何通过学习和笔记,帮助自己产生想法,输出贡献」为目标,在一个整体视角下统一考虑。很多书籍只是从单点优化某个流程,比如应该用什么步骤看一本书,如何整理一本书的笔记。但思想的产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你需要把不同的书、不同来源的信息都串联起来。每本书的笔记都单独整理,从不复习,这种笔记并没有为产生想法带来太多的帮助。而到写作的时候,还是要凭记忆去找出所有相关的资料文献,这是一个耗时甚至痛苦的过程。
同样地,有些书一味地去谈「论文写作」,其实也是本末倒置。在学校里应付作业的时候可能是老师给了一个主题,然后我们查找资料,最后完成论述。可真正新想法的产生完全不是这样一个过程,而是一个随着兴趣不断阅读,不断产生新想法,和其他想法比对,最后才能确定写作主题及内容的过程。正所谓「功夫在诗外」。
一个好的笔记方法应该遵循人脑的运作模式。而人脑对知识最自然的处理方式就是联想和对比,正如一段让年少时的我印象深刻并受益良多的一段描述所说 [3]:
要想把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首先要克服对学习的畏惧感。要深刻地认识到,所有的学问都是奔一个目标来的,都是从一根藤上生长发展起来的。有的学生一听学习就感到头疼,但是,只要理解了知识之间的某种联系,就会很轻易地理解,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衔接与内涵。
例如,在古典音乐节目的广播里听到了菲力克斯·门德尔松的音乐。音乐一结束就听到广播员的解说:“菲力克斯·门德尔松的家族是全欧洲最上层的银行家家族。”这时候,你可以想象:在莱比锡一家豪华的办公室里,穿着19世纪德国的礼服,弹着钢琴作曲的形象。如果这个学生对19世纪德国服装有一点常识,那就会联想到菲力克斯·门德尔松的服装。如果这个学生对19世纪德国的建筑有一点常识,那就会联想到那个银行建筑。如果知道菲力克斯·门德尔松的家族关系,一定会联想到和他一起作曲的姐姐范妮,还可以重温有关19世纪时尚模特的知识。
如果你具有钢琴常识,那就会记得才华横溢的菲力克斯·门德尔松,和他弹过的英国伦敦约翰·布罗德伍德父子公司制造的钢琴。如果谈起钢琴制造商,那就会想起法国的普莱耶尔,美国的斯坦威。
如果知道键盘乐器的历史,就很容易想起巴赫,想起巴赫,就会想起海顿以及他的老师波尔波拉。巴赫喜欢用羽管键琴,而海顿不是一位键盘音乐家,即便如此,在晚期创作中,他还是注意到了钢琴的广泛应用。如果知道巴赫和海顿通过数学和音乐来体现了神的意志,那就很容易联想到18世纪学问与神学的关系。如此下去,举一反三,浮想联翩。
海顿一生洁身自好,一次都不曾与异性发生性关系,并以此为荣。如果知道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当时人们对性生活的哲学观点。
本书提倡的笔记系统即是遵循这个原理,本书将需要记的笔记分为三种:
- Fleeting notes: 类似 Inbox,平时一些灵光一现的想法可以记录在此。但需要定期整理到后面说的 Slip-box notes 中。
- Reference notes: 阅读一本书、一篇论文产生的笔记,这些笔记可以放在文献管理系统里(如 Zotero)。这些笔记是相对孤立,但有上下文的(即这篇文献)。这里的笔记为下面的笔记提供了素材。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总结。
- Slip-box notes: 这是本书的重点。这里的笔记是从上面两种笔记再加工产生的。每个 note(如果是物理的笔记系统,就真的是一张卡片)记录一个想法或观点,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精简、提炼,加上必要的 reference,使得这些笔记离开原始文献也能被理解使用。这里的笔记大部分内容稍加修改就应该可以在具体的写作中使用。即把大块的写作拆分到平时一个个小的 note 当中。
精彩之处在于 slip-box notes 利用人脑联想的原理进行排列。每个笔记有一个编号,新的笔记找到和它相关的笔记,放在它后面。例如新笔记和 21 号笔记内容很相关,那么它的编号就是 22,物理上也应该放在一起。如果已经有 22 了,那么可以用 21a 进行编号,通过这样的编号变化新笔记可以在任意位置插入。笔记中的内容也可以根据编号互相引用。
内容多了怎么找到相关的笔记呢?我们可以建一个索引表,与一般分类结构不同的是,这个索引表是你自己知识结构里感兴趣的一些「主题」,即未必需要按照某种分类体系来分类,重要的是你的知识结构里感兴趣的主题有哪些,而不是这个知识点的来源。因此同一本书触发的想法可能记录在不同的主题里。不需要把所有笔记都放到索引表里,只需要放几个最相关的即可,也可以专门写一个 note 表示这个主题下的一些宏观的结构,把这样的 note 放入索引表中。
这样系统的好处是,在新内容插入的时候,你会自然地看到相关「主题」里已有的内容,这些内容就是你之前阅读产生的想法。这会帮助你复习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更多的素材,很容易就能刺激出更多的想法,也因此会写更多的 Note。整个系统的思想是把知识外部化,利用大脑爱联想、比较的原理,自底向上地构建一个笔记系统。在形式上其实和 wiki 有些类似,区别在于不追求完备性,而是完全以自己关心的主题,产生的想法为核心。
这样的思路其实和阳志平老师提倡的
卡片式写作
[4] 是非常相似的。Robert Greene 也使用类似的系统进行写作,并称其为 Notecard system [5]。本书则对这样一个系统如何帮助产生思想进行了更详细的阐述。细想之下,李敖的方法未必和本书的方法冲突,可能他的分类已经细到一定程度而变成独立的「主题」了。
[1] 《钱锺书手稿集》杨绛作序:钱锺书是这样做读书笔记的
https://wxn.qq.com/cmsid/CUL2014111500869501
[2] 《李敖有话说》,凤凰卫视 2006.01.09
[3] 赵昇衍,《我是天才优等生》
[4] 阳志平,《纳博科夫的卡片》
https://www.yangzhiping.com/psy/nabokov.html
[5] The Notecard System: The Key For Remembering, Organizing And Using Everything You Read
https://ryanholiday.net/the-notecard-system-the-key-for-remembering-organizing-and-using-everything-you-read/
万岁和开心
作者:时光Serene 发布时间:2019-03-23 16:38:11
本书对万岁着墨很多,出身显赫的他来到了普通中学,和时分、开心等人洞开新世界大门,爱上了煎饼和辣酱,甚至急于向弟弟展示自己豆腐块般的被子和用卫生巾垫鞋底的小妙招。而在橘皮上写下告白来表明心迹的创意在我年少时也做过,不禁让人回味起那段时光。本书也对时秒学习武术的缘由做了说明,原来是醉酒的父亲搞混了兄妹两人的兴趣班,想学美术的时秒学了武术。开心哥在这里刻画不多,但心思单纯,贪吃的品性也做了一定的描绘,军训时万岁抱着梨子睡,怎料梨子从上铺跌落,底部变得稀烂,开心哥拿小刀削了还完好的上半部分来吃,真是趣味盎然!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内涵好书(554+)
- 经典(206+)
- 无缺页(181+)
- 差评(392+)
- 方便(153+)
- 体验满分(631+)
- 排版满分(507+)
- 无广告(658+)
- 图文清晰(456+)
- 书籍多(70+)
- 愉快的找书体验(120+)
- 超值(453+)
下载评价
- 网友 康***溪: ( 2024-12-21 11:52:56 )
强烈推荐!!!
- 网友 堵***格: ( 2024-12-17 16:27:43 )
OK,还可以
- 网友 石***致: ( 2025-01-06 02:34:24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谢***灵: ( 2024-12-23 20:11:17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林***艳: ( 2024-12-21 10:43:30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后***之: ( 2024-12-21 11:24:17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仰***兰: ( 2024-12-20 13:59:24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居***南: ( 2024-12-25 13:21:19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陈***秋: ( 2025-01-02 21:13:51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喜欢"谈话治疗(Tavistock临床中心的理念和实践方法)/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的人也看了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申论考试分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的治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朗文当代英语辞典 英国培生教育出版有限【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二战德国勋赏制度解密号角工作室台海出版社【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版图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沪考新语——“三年磨一剑”上海新高考这样走过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用问答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排球运动教程/高等教育体育学精品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18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专业考试典型考点详解(供配电专业)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我的父亲程砚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材(第四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