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中国市场转型与精英地位再生产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7:36

中国市场转型与精英地位再生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中国市场转型与精英地位再生产精美图片
》中国市场转型与精英地位再生产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国市场转型与精英地位再生产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966284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7:36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whig 发布时间:2016-06-04 17:34:56

    略过风景描写部分其实篇幅也不大。

  • 作者:Godgaze 发布时间:2021-03-13 20:29:30

    苏提春晓 曲院荷风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近距离接触儿时所憧憬向往的江南文化,或者是梦的延续。

  • 作者:深海里的蚂蚁 发布时间:2015-01-23 14:08:31

    书中的手绘地图,真的很酷,看到都说好!

  • 作者:九猫锵锵 发布时间:2020-11-24 21:31:42

    作者真的太太太太喜欢引用了…一共54篇,几乎每篇都在引用摘录…有的一篇里多次,要么是某书里提到什么要么是谁谁说…有些引用太生硬了,是太博学了么?知道太多不写难受~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比较虚的个人感受,对于紫砂稍微提个几句…尤其是这种图片用黑白的的太不合适了~如果要了解紫砂,这书不适合~

  • 作者:喜欢 发布时间:2019-04-12 17:53:45

    其实还不错,但是问题是全是家装,工装基本没有涉及。

  • 作者:Franky 发布时间:2012-06-04 20:38:39

    很好玩


深度书评:

  • 从老书中读出新意

    作者:数数 发布时间:2023-04-23 15:40:51

    《财富的分配》是一部百年前的老书,初版于1886年,作者是边际学派的重要人物。我手上的这一本是“彩图珍藏本”(南海出版公司2007年版),200多幅彩图,有早期绘画也有当代摄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风情和各行各业的样貌。但反过来想,一部严肃的经济学著作如果出插图版,是不是意味着它本身就已经是老古董了?

    15年前我买了此书,读了,书页里划了一些道道,还在扉页上写下两段话:1)“书中的图片很好看,真是个读图时代啊,连经济学都变了脸了”。2)“关于分配,还真是令人有些启发,尽管有些概念已经过时了”。我已经忘了当时为什么买此书以及书中内容讲了什么、有什么启发。此次因为讨论班里有学生关注“共享”这个主题,“共享”必然是“分配”的后果,于是又想起来此书,想看看前辈们对此说过什么。

    再次翻阅后的感受,正如十五年前所写:一个是确实有些过时了,经济学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其样貌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一个是仍然有启发,相当于是舍像掉现代经济的枝枝蔓蔓,还原为最本质的关系看其如何给出相应的阐发论证。以下就是一些体会和联想。

    克拉克是经济学边际学派的重要人物,虽然不是最初的“发明者”,却是边际经济学在美国的集大成者。此书应该是其边际理论的主要应用著作,重点阐释:边际产出决定了产品的价格,同时也决定了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而价格,就是进行分配的机制,其间涉及到不同行业之间的分配,更重要的是涉及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分配,由此奠定了社会收入分配的格局。

    由上面的内容即可注意到,尽管此书以“财富”的分配作为书名,但实际上讨论的不是财富拥有量的分配,而是与当期生产成果相关联的分配问题,前者是一个经济存量问题后者则是一个经济流量。再进一步说,尽管书中多数时候使用“产出”这个概念刻画分配的对象,但实际上从过程而言,不可能是产品的分配只能是收入,是关于收入的分配。用现代的词语来表述,这个“产出”是产品和价值两个概念的集合,落实到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个指标而言,一方面代表向消费者提供的最终产品,另一方面代表生产中新创造的价值即增加值。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作为现代读者,我们读此书时很可能会落入他不断转换概念场景而引发的“陷阱”之中。

    落实到收入分配,本书内容所及仅限于在生产要素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进行的初次分配,不涉及基于社会公平而发生的收入再分配。政府是不存在的,即使在生产范围内,也不考虑税收的存在,更不用说后续的收入税了。在生产要素基础上,“产出”按照工资、利息、利润三分法予以分配,由于竞争的作用,利润最终趋近于零,因此最后就是劳动和利息的二分法;基于土地的地租哪里去了?因为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土地变成了资本品,故而与资本报酬合二为一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此书并非一部全面讨论收入分配的著作,它的基本主题实际上是边际生产力,是边际产出对价格的决定,而这些都是在市场机制这个场景下才会成立的命题,与再分配无关。

    尽管有上述种种与当今现实的“不适应”,我还是受到了不少启发,或者说我们现在讲的一些东西在此可以得到理论背书。

    说到收入分配,如果只关注人群之间的分配那肯定是过于简单了,国民经济核算首先展示的是机构部门之间的分配,也就是住户、企业、政府以及国外之间的分配。但是,无论是机构部门之间的分配还是人群之间的分配,这些都是分配结果,要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配(分布)结果,都必须落实到相应的分配实现机制;如果想对当前分配结果做出一定改变,出台的政策必须要从这些机制入手。此书正是对这些分配机制的讨论。比如产品价格对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的决定作用,我们到现在都能够清晰地看到;比如劳动报酬与资本收入之间的比值,其背后就是这些生产要素背后供求两方面所决定的要素价格。

    传统而言,对应生产三要素土地、劳动、资本,有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三种要素收入,但现代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分析常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却只有劳动和资本两个要素,为什么?此书给出的答案我觉得很有意义:“人造资本品帮助土地进行生产,它们合在一起吸纳全部的新工人”,“土地和人造资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限制最后单位劳动的生产力”。也就是说,现代经济中,机器设备等是代表资本的资本品,土地也成为代表资本的资本品,二者合一了,由此导致“劳动和资本两个因素数量对比的变化”,决定了工资和利息(及利润)的分配比例。如果认可这一点,会给我们进一步思考问题带来什么启发呢?

    最近这些年,视为生产要素的成员在不断增加。第四个是知识,第五个是环境,第六个就是当下炙手可热的数据。我们要不要思考,这些新成员在生产要素族群里处于什么地位?是否也会像当年的土地一样,与既有的生产要素结合为一体发挥作用?比如知识,是提升了资本还是武装了劳动?比如数据,是独立存在还是被归入了资本?如果是单独发挥作用,就要在要素收入中给予独立的收入形式;如果是合并发挥作用,就要考虑其对工资和利息利润之间的分配比例的影响。

    我想多了,这已经超出一般书评的范畴,变成了学术思考啦!

  • 你说这本书我要只读半部该多好

    作者:戚小存 发布时间:2013-07-22 21:59:28

    我读这本书的经历颇曲折。

    首先是先看了2006年的同名电影,风景美、衣服也漂亮,女主和男主对话很少,情绪全靠镜头累积。

    接着很无耻地下了饶述一版本的电子书,可惜所有的电子书版本都充满了错别字,一开始还能靠想象力进行自动纠错,坚持到一半就不行了,于是机缘巧合地反复看了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但恰恰就这一半,让人抓耳挠腮地觉得文字感挺美妙,可惜当当卓越都没有饶述一的译本,跑去淘宝订了一本实体书还是很多错别字,又看了一半弃。最后订了一本香港出版的竖排繁体版本,笃定这绝对不可能是盗版,这才终于看完了这本书。

    我在等待卖家发货的过程里,非常开心地写着这本书前半部分的读后感,等着拿到全本之后补完。

    但很遗憾地是,等我读完全本之后,前后部分的感受差距之大,让我几乎想弃掉这篇感想。

    思考了半天,我决定把本书前一半和后一半的感想都收录在下面,因为这的确是一次颇为奇特的阅读经历。

    ===========只读了前一半时的读后感=================

    (一)、劳伦斯同志,你暴露了。

    年少时,估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怀着不纯洁的心思翻开这本书,然后立马就被开头打懵了:

    “我们所处的,根本是一个悲剧的时代,可是我们不愿惊慌自扰。大灾难已经来临,我们处于废墟之中,我们开始建立一些新的小小的栖息地,怀抱一些新的小小的希望。这原是艰难的工作,现在没有一条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但是我们却在迂回地前进,或攀缘障碍而过。不管天翻地覆,我们都得生活。”

    这种感受,就等于你激动的下了一个AV,一打开却是苍老师在对你念:众生皆苦。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想这哪里是一本黄色小说,这分明是一首落幕的挽歌。

    劳伦斯这本书写于1928年,随即被禁,一年后,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席卷西方文明,两年后,劳伦斯去世,接着整个世界一步步走入第二次大战的战火。

    而书里面,让劳伦斯又迷惑又害怕又同情的“波尔雪维克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思潮一直要到90年代才慢慢退去。

    幸运的是,劳伦斯本人看不到这些,他感知到了洪水的来袭,却倒在了文明冲毁之前。

    非常有趣的是,我是先看的法国版同名电影再来看的原著。这部电影本身有一个完整的思路,歌颂生命活力和原始吸引力,查泰来夫人选得很符合原著,既有点村气又有点清新气,而男主守林人梅乐士则是高大威猛肌肉虬结面带凶相,由此电影中的sex段落就有了“缸瓦碰瓷器”的性感张力,荷尔蒙的吸引力溅湿了一屏幕。

    我以为原著也是这样。但刚看了一章,就觉得哪里隐约不对。

    尽管上世纪三十年代正是女权运动兴起的火热时期,但一个男作家在一本一直被定义为“描写情欲”的小说里写下这样的话,真是颇为独特——

     “她们在当地学生中间毫无拘束地生活,同男人们争论哲学、社会学和艺术问题,在这方面她们和男人一样优秀,而因为她们是女子,则显得比男人还强。她们与强壮的男生结伴,背着吉他到森林中去远足,唱起人称“候鸟”的徒步旅行者之歌,她们感到了自由。自由!那是个多么伟大的字眼儿。在旷野里,在晨曦中的林地间,和那些身强力壮、歌喉动听的男孩子们在一起,为所欲为,畅所欲言。最重要的是能畅所欲言,能充满激情地交谈。而爱情不过是无足轻重的伴奏曲。

    她们就这样将自己当作礼物赠与了和自己争论最透彻、最亲密无间的青年。那些争论和讨论是最举足轻重的事,而做爱之类不过是某种向原始的回归,有点扫兴。事后反倒对那男孩子不那么爱了,还有点厌恶,似乎是他侵犯了自己的隐私和内在的自由。因为,一个女孩子的全部尊严和生命意义在于获得一种绝对完美、全然高贵的自由。一个女子的生命还能意味着别的什么呢?其意义就在于摆脱那种古已有之的肮脏的交媾和支配—服从的关系。

    无论人们怎样对此动情,性这东西终归是古已有之的肮脏的交媾和支配—服从的关系。歌颂它的诗人多是男性。女人一直明白有什么东西比这更美好,更高尚。而现今她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白这个道理。一个女人最美丽纯洁的自由绝对比任何性爱更美好。唯一遗憾的是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男人比女人落后许多,他们在性事上固执如犬。”

    读完这段,我愣了一分钟之后,一种隐隐的预感从脑沟回里猛得抬头。当我看到原著中梅乐士的出场,一个金发的中等身材略瘦弱的退役军官。这种预感瞬间坐实——

    这绝对不是一个直男能写出的东西!

    直人去理解一个关于性与生命力的故事,极有可能就是像那部法国同名电影一样,女主清新自然娇嫩一点,男主威猛刚健一点,这并无不对,生命之间因差异而产生的吸引力是不可遏制和极端猛烈的,自有其美感。而唯有小基佬能在“性与生命力”这样的主题下,让男主不那么五大三粗充满原始阳具崇拜感,而把原始情欲收纳到一个分崩离析时代里的林中小屋,显出寂寥温情和soulmate感来。

    况且,要一个直男落笔去写“一个女人最美丽纯洁的自由绝对比任何性爱更美好。唯一遗憾的是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男人比女人落后许多,他们在性事上固执如犬。“大概就跟让他们切小JJ一样困难。

    所以,八卦可证,我的预感从不出错。

    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无法掩饰的,贫穷、恋爱,咳嗽和基佬的文笔。

    DH劳伦斯同志在《虹》的扉页中坦诚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需要男人之间建立强有力的维系,不然的话“新生命”在“未出生前就会夭折”。异性恋婚姻承受着太多的社会规范,使性爱失去了生命的原动力,沦为程序化的举动,而同性之爱正是释放个性、解放灵魂的出路。

    可惜的是,劳伦斯同志没有活到这个“烧死这些异性恋”的好时代,没有看到大英帝国是怎么通过同性婚姻法的,不然他何至于一边娶着老婆一边和农夫滚草垛。

    幸运的是,劳伦斯同志没有活到这个“烧死这些异性恋”的坏时代,不然他很有可能因为大英帝国通过同性婚姻法,痛感同性恋爱也被婚姻制度束缚了而选择更惊悚的道路。

    这可不是开玩笑,劳伦斯同志因为当初英国上层知识界都在搞基而略感不满,认为这事儿俗了,怎么能把异性恋那种流俗风气带到同性恋中来呢,可恶。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劳伦斯同志是一个基督徒,只是他觉得教义走到今天已经过于呆板固化,应该从原始的文明和人性本质中找回活力。

    劳伦斯同志是这么说的: “我最崇拜的宗教是血肉,它比智慧更具启迪。我们的心智会出错,但我们血肉的所感、所信与表达永远是真实的。”

    嗯,上帝在每个人的心里,天堂在每个人的身体里。

    每当我看到劳伦斯兄弟的这些宗教言论时,还是能够感受到主所创造的这个世界,确实缤纷多彩妙趣横生。

    (二)、爱的教育

    美国摇滚乐队BONJOVI唱过一首歌叫做《In These Arms》,歌词是这么说的:

    I would do anything

    I'd beg, I'd steal, I'd die

    To have you in these arms tonight

    Baby I want you like the roses Want the rain

    You know I need you

    Like a poet needs the pain

    I would give anything

    My blood my love my life

    If you were in these arms tonight

    【我什么都愿意做啊,我下跪我盗窃我死去只为了你今夜能在我怀抱里,我这么想要你,就像玫瑰需要一场雨,你知道我需要你就像诗人需要痛苦,我能付出一切我的血我的爱我的生命,如果你今夜在我怀抱里】

    提炼中心思想就是【我现在好想睡你】。

    美国人民就是太直接坦率。换成我天朝人民的表述就显得内敛沉静且意淫空间大了,比如“杏花疏影里里,吹笛到天明”,比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比如“独立小桥风满袖”,你看,文化底蕴决定表达方式。

    在这本《查泰来夫人的情人》里,也有对于【我现在好想睡你】比较文艺一点的表达。我们的男主守林人梅乐士在和女主角“雨战”之后的晚上:

    “他想着那妇人。现在他愿意放弃所有他的一切或他会有的一切,去换取这个妇人,把她抱在怀里,两个人暖暖地拥在一张毡子里酣睡。一切未来的希望和一切过去的获得,他都愿意放弃了去换取她,和她拥在一张毡子里酣睡,只管酣睡。他觉得把这个妇人拥在拥在他臂里睡觉,是他唯一需要的。

    慢慢地,慢慢地,那大厦好象磁石似地吸引他。他需要去亲近她,那并不是为了情欲,不,那是为了那残酷的缺憾的孤独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需要一个静寂的妇人抱在他的两臂里,才能使它消逝的,也许他能找到她罢,也许他甚至可以唤她出来,或者寻个方法到她那里去罢。因为这种需要是不可拒抗的。

    缓慢地,静默的,他攀登那小山坡向着大厦走去,他走到了山摄,绕过那结大树,踏上了绕着大厦门前那块菱形的草地,而直达门口的那条大路。门前那大草坪上矗立着的两株大山毛梯树,在夜色中阴暗地浮出,他都看得清楚了。

    这便是那大厦,低低的,长长的,暖味的,楼下点着一盏灯,那是克利福男爵的卧室,但是那牵着柔丝的极端残酷地引诱着他的妇人,竟在那一间房子呢?他可不知道。

    他再前进了几步,手里拿着枪,在那大路上呆站着,注视着那大屋,也许他现在还可以用个什么方法找到她,面到她那儿去罢,这屋并不是难进的;他又有夜盗一样的聪明,为什么不到那儿去呢?他呆呆地站着,等着。这时,曙光在他的背后微微的破露了。”

    换成我们文雅的中文,这段十四个字足矣“如此星辰如此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最初看书的时候,这段让我看呆了五分钟。

    好的电影能让你瞬间对应文字感,而好的文字也能瞬间让你出现电影感。劳伦斯用了一个长长的镜头,跟着男主,带着一条狗,穿越过树林、山坡和夜幕,一直到查泰来夫人的窗台下,然后开始长长的凝望。

    “凝望”是无数爱情故事的重头戏,在天朝的诗词里,文人们女人们也是这么拍遍了阑干,望过了孤帆桃花柳枝明月江水春草夏雨秋叶冬雪乃至天涯。

    《纯真年代》里,纽兰望着艾伦矗立在海边的背景,想着如果白色的帆船经过灯塔之前她转身,我就上前。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盖茨比每一夜都站在豪宅的水岸边,看着对岸黛西家的灯火。

    《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阿里萨追着费尔米娜的脚步,看着她摇曳身姿走过热闹的市集。

    此时此刻,关于本书黄或不黄的问题,都已成为烟云。

    劳伦斯同志的性描写在【以拉灯为己任的名著圈】那的确是有够直接,但在资源满天飞的今天,真的不算什么,随便找个JJ或者起点的种马文即可完爆之。

    所以,今天,如果找一个给小朋友们看劳伦斯同志文字的意义,与其说是接受“性教育”,不如说接受“爱的教育”。

    梅艳芳有首歌就叫做《爱的教育》,作为一个同样骚包敏感的同志,黄伟文是这么发问的—

    人类每天谈情 

    谁又夠胆发誓保证

    我懂得,爱恋真正风景

    双手拥抱过 

    嘴巴亲吻过

    但你敢不敢说热爱过

    想不起如何 

    讲不出为何

    就算设法证实 

    曾是刻骨铭心的爱过

    总觉欠些什么 

    教我发现得到过 

    教我说服我心魔

    这个问题提炼中心思想就是:你能否说服自己“我得到过真爱”?

    有什么东西能证明“曾经刻骨铭心的爱过”?如果这种东西不仅是拥抱和亲吻就能证明,那什么才算证据?

    有一部特别老的美国电影叫做《美人鱼》,那时候汤姆汉克斯才28岁,在喜剧片里演着愣头青一样的憨厚男主,因为自己的爱人是美人鱼而感到困惑,他问自己的哥哥为什么这个城市里,每天都那么多人坠入爱河找到真爱,自己的哥哥也能拥有很多段恋爱,但是自己却连爱人都不是“人类”。

    这个时候作为配角的哥哥开口训斥他说,是的,这个城市每天都有很多人坠入爱河,我也经常和人谈恋爱,但是你要知道这几天你所经历的那种爱情,根本就是很稀有的,很少有人拥有过,我也从来没有拥有过。

    所以true love什么的,真是一种珍稀资源。

    世界上有两种人是极端幸运的,一种是年轻时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人,一种是年老时确定自己得到过真爱的人。

    =============这是不幸看了后半部的分割线==============

    光看原著前半部,我还会腹诽那部法国电影把男主太粗俗化了,原著里的男主还是接受过教育有一定思想的,看了原著后半部,我觉得我错怪了电影,电影把男主非常讨人厌的那部分去掉了真是极好的。

    什么事情能毁掉一个一开始还不错的男主?

    唠叨。

    什么事情能完全逆转一个遗世独立的男主?

    怨气。

    什么事情能让一个男主特别讨人厌?

    唠叨加怨气。

    什么事情能让一个男主成为讨人厌的平方?

    唠叨加怨气加所谓遗世独立。

    男主在后半部大部分的时间,一半在搞女主,一半在各种对自己以前的女人们对自己的妻子和家庭对社会对世界对女主的亲人各种抱怨不满。

    每次我都提醒自己,看文学艺术作品不能带着天涯八卦的眼光,不能带着道德批判和抓小三打婊子踩渣男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态度来看文艺作品。所以,我对女主背着老公和男主偷情没有不适。当然,在原著里,查泰来夫人去偷男人这事儿,她老公她姐姐她老爹都是非常赞成的态度,她老公甚至非常乐意喜当爹,问题在于夫人她偷的人在她老公她姐姐她老爹看来,不太高级,这才是问题。看完后半部,我觉得我非常同意她老公她姐姐她老爹的看法。

    男主年轻时作为一个文艺男青年和一个文艺女青年爱得灵魂激荡每天都在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但是人家不让他搞于是分手,他又谈了一个还是不让他搞,于是再分手。憋得有点内伤的男主终于遇到了一个如饥似渴虽然没啥文化但是乐意让他搞的女人,于是干柴烈火地在一起,还结了婚生了女儿,但是他又逐渐嫌弃人家没文化没交流,而且在搞的时候只顾自己不顾他,于是闹翻分居,女儿直接扔给自己妈妈,最后遇到了我们既有文化又能让他搞得很开心的女主,终于Happy Ending。

    在后半部书里,男主一直在咒骂这个没有温情的社会,咒骂女主的老公,咒骂自己的老婆,咒骂自己的前女友们,一会儿觉得这个女人恶心,一会儿觉得那个贱人该死,一会儿想杀死这个,一会儿想弄死那个,用词既恶毒又小气,脑内了一下如果有这么一男的在我面前骂这么久的社会人生前女友,就算他长得像《云中漫步》的基努里维斯和《壮志凌云》的汤姆克鲁斯合体,我也得喊shut up!

    在后半部书里,劳伦斯就像在自己不断打自己脸一样。前半部分还在倡导女人要在搞的过程里掌握主动掌握感觉,后半部分就让男主恶毒咒骂自己妻子在搞的过程中太掌握主动太重视自己感觉。前半部分还在倡导女人要摆脱支配-服从的关系,后半部分就让女主在男主面前变得各种星星眼。前半部分还像个女性主义者,后半部分就彻底雄性主义了。瞬间从妇女之友变成了阳具崇拜者。在这一点上,基佬和直男真是高度一致——对于“活儿好”这件事情有无限执念。

    在后半部书里,男主表现出了一种我极端不待见的所谓自尊心。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女主比他有钱有地位。伟大的查泰来夫人,父亲是皇家学会成员,妈妈是费边社成员(二十世纪初英国的一个工人社会主义派别),从小周游欧洲接受教育,最可心的一点是,她有自己的信托基金,也就是说结不结婚离不离婚她都能过得挺滋润。对比起来,男主就显得略寒酸了。于情于理,女主的家人对男主略有疑虑也非常正常,可惜,女主姐姐略表示不满,男主就马上愤怒起来,对女主的姐姐横眉冷对冷嘲热讽喊打喊杀,而女主这个没良心的,就完全倾向到男人这边,觉得自己的姐姐对自己的爱人不够友好,自己的姐姐被社会搞得缺乏温情。

    这一瞬间,我的天涯八卦价值观全部给刺回来了:妈的,女儿悲啊,戳了JB忘了家啊。

    男女主表现出的“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不重要的缺乏温情的唯有你我才是最温柔真挚的”这种态度,倒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很多爱情故事里的人也这么觉得。

    但是,男主一边用恶毒语言骂着自己的前女友们用冷嘲热讽迎接女主的姐姐甚至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不闻不顾,一边大谈温情和真爱,实在让人有点遭不住。

    本来,这种“我对全世界都不好只对你好”的世界观,很难写的不矫情不作不逼,这种天赋,拉美人民最高,没有文化负担,自私得坦坦荡荡,而英国人民在这一点天赋上还要远远排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俄罗斯美国法国等等人民之后。

    我的观点是这样,如果一个人真心【不在乎】【瞧不起】除了真爱之外的东西,真心【遗世独立】,那他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是提都不会提,记都不会记。如果他表现得【不在乎】【瞧不起】【遗世独立】,但是却在反复逼逼逼这些事儿,那丫不是不在乎,而是【太在乎又得不到所以故意表现出这种老子不CARE的态度】。

    法国人民梅里美写《嘉尔曼》,男主为了女主杀人放火当强盗,最后杀死女主,没有逼过一句。

    哥伦比亚人民马尔克斯写《霍乱时期的爱情》,男主为了女主站在坟地里拉小提琴被警察抓,乘船下海去捞传说中的宝藏,追着女主的旅程写信,等女主到快八十岁在一起,没有逼过一句。

    美国人民埃里奇西格尔写《爱情故事》,男主为了女主和家庭决裂,女主为了男主放弃事业,但人家临死都不拿这些事儿来逼一句。

    值得一提的是,后面两位男主,不管有钱没钱,在面对女主家庭时,都显得颇有分寸和礼貌。不会像劳伦斯的这位男主一样面对女主家人有种【你凭什么说我你知道我有多努力我们性生活有多和谐吗你行你上啊?】的态度。

    所以,当女主最后对父亲说男主是个true man的时候,我只觉得嫪毐同志在我朝历史上的地位被低估了。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斗胆揣测了一下劳伦斯作为一个基佬塑造出这样一个男主的心理。

    首先凡是知识分子基,对于男人的口味都挺“绝望的主妇”——英俊的水管工性幻想。劳伦斯一个,福斯特一个,惠特曼一个,对于身强体壮的劳动人民充满偏好,什么码头工人啊,农民啊,守林人啊,士兵啊。所谓文青爱文盲。劳伦斯就对惠特曼笔下阳刚气十足的同性感情描写非常倾慕,号称:

    那是男子对男子的绝对忠诚、一种对同志之爱的真正解释、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相信这就是惠特曼称之为的‘阳气十足的爱慕’,其深刻程度远远超过了情感与个性,在冷静的分离中体现出完全的信赖。

    劳伦斯本人也身体力行地和煤矿工人和农夫搞得热火朝天,所以他塑造这位男主的时候当然把性能力放到极高的位置。

    But,劳伦斯又是一枚多愁善感的文青,他情不自禁地要借助男主的嘴巴说出自己诸多的观点、疑虑、批判与不满。他的书因为性描写被禁他被压抑的同性恋爱他觉得婚姻制度束缚了真爱他对于工业社会充满厌恶他对于布尔什维克主义极端恐惧他对于一战后的世界无比悲观,这些情绪统统都被他塞给了男主。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位屌丝身文青心的奇男子。

    对比起来,劳伦斯的偶像惠特曼同志因为想得不多,一根筋儿的歌颂劳动人民歌颂工业革命歌颂未来,就显得自然多了。

    在自己的书被禁之后,劳伦斯写下来这样的诗句——

    下流可以是正常与健康,

    事实上一点点下流

    可以保持生活的正常与健康。

    一点点卖淫可以是正常与健康

    事实上一点点卖淫

    可以保持生活的正常与健康。

    即使鸡奸也可以是正常与健康

    只要是真情交流。

    但这些东西一进入脑子,就成了毒害:

    下流在头脑里就成了淫秽与恶念,

    卖淫在头脑里就成了梅毒,

    鸡奸在头脑里就成了使命,

    这所有的一切恶毒、使命等,都成了疯狂与肮脏。

    这真是充满了委屈的诗歌。当然,劳伦斯有足够的理由来委屈。由于描写性,他的书被禁几乎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

    不过,如果我们来对比他偶像惠特曼同志的诗歌,就会清晰地发现基佬与基佬还是相当不同的——

    强大的生命伴随着我,向我显示了我所追求的一切,

    我决心只高歌同志情谊,

    让这首歌延续到我生命的尽头,

    把这份充满活力的爱延续给后人。

    四十一岁第九个月的这个下午,

    我为所有年轻的和曾经年轻的男人而活,

    我要说出日夜陪伴着我的秘密,

    我要欢庆同志的爱情。

    (在无人踏过的草径上)

    来吧,我要向你袒露我宽阔的胸脯,

    我要冲破这片窒息与压抑;

    我要植下同志之爱,让它丰厚得如遍布美国河岸、湖边和原野的树丛,

    我要用同志之爱

    使各个城市如臂膀搂住脖颈,永不分离。

    有人说我想摧毁制度,

    但我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制度,

    (我究竟与制度有多少共识?究竟与它的毁灭有多少共识?)

    我要在曼哈顿,在每个城市,不管是内陆还是海边,

    在田野上,在丛林中,在水平线上每一寸土地里,

    不要大厦不要法规不要商贾不要任何争论,

    建立起亲密的同志之爱的制度。

    真是阳光明媚热情奔放得理所当然啊。

    在等待《查泰来夫人的情人》正版书的途中,我随手翻了一下劳伦斯的《虹》。非常奇特的是,我出现了和读《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一样的症状。在读了五分之一的时候,我几乎觉得我不是在读劳伦斯,而是在读托马斯哈代,因为同样崇尚自然的文笔,同样漫长又略抒情地写着农庄和农人的心理,汤姆布兰文在把自己妻子安娜娶到手之前,那种微妙的感情写得颇为动人,感觉作家在这里的文笔,好像一个人在空旷的原野上随着草叶的起伏畅快地呼吸,清晰而悠长。结果,一结婚,什么托马斯哈代般的感觉就一扫而空了。坠入现实的、互相指责的、互相伤害却又不会分开的婚姻,生动得出现了。爱情故事的两个主人公变得令人讨厌起来,作家在这里的文笔,好像一个人在漫无目的长跑,呼吸急促又焦虑,但是又无法停步。

    所以,有时候我会想,也许劳伦斯所描写得才是感情最真实的常态——喋喋不休抱怨的男人、陷入感情失去自我的女人,捆绑在一起互相伤害的夫妻。

    所以,甚至在他想展示一段理想的爱情故事,如《查泰来夫人的情人》,最终也显得纠结、絮叨和令人疲倦。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azw3(533+)
  • 实惠(126+)
  • 书籍完整(101+)
  • 小说多(204+)
  • 中评多(512+)
  • 藏书馆(151+)
  • 推荐购买(299+)
  • 种类多(515+)
  • 二星好评(488+)

下载评价

  • 网友 薛***玉: ( 2025-01-09 01:00:41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温***欣: ( 2024-12-12 06:42:08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隗***杉: ( 2024-12-24 01:29:42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焦***山: ( 2025-01-01 15:22:08 )

    不错。。。。。

  • 网友 国***舒: ( 2025-01-02 12:05:27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印***文: ( 2024-12-21 13:12:17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益***琴: ( 2024-12-17 04:56:50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田***珊: ( 2024-12-17 13:59:50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訾***晴: ( 2024-12-19 04:26:44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瞿***香: ( 2024-12-27 21:37:48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宫***玉: ( 2024-12-20 11:21:32 )

    我说完了。

  • 网友 堵***格: ( 2024-12-20 21:52:31 )

    OK,还可以

  • 网友 冉***兮: ( 2024-12-31 01:30:22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濮***彤: ( 2024-12-21 01:55:09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菱***兰: ( 2025-01-01 02:53:08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石***烟: ( 2025-01-05 04:27:54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