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不做告别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6:39

不做告别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不做告别精美图片
》不做告别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不做告别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2251895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7
  • 页数:288
  • 价格:58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6:39

内容简介:

韩国大山文学奖

韩国金万重文学奖

韩国三星湖岩艺术奖

法国美第奇文学奖

法国埃米尔吉梅亚洲文学奖

获奖作品

1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提名人选、亚洲首位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 韩江《少年来了》后调竭尽全力书写生命续章。获得2023法国美第奇文学奖,入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如果说写《少年来了》时,噩梦或死亡深入我的内心经历,那么写这部小说时则是自己从死亡走向生命的经历。我认为这本小说拯救了我。――韩江

2 再次书写国家暴力和大屠杀主题,以济 州岛大屠杀为蓝本。

献给我们的感觉、存在和良知。

断气的婴儿、冲散的尸体、倾泻而下的子弹、枕头下的锯子和眼珠里燃烧着火花与烟灰

3韩国前总统文在寅难以释怀之作,大山文学奖+金万重文学奖双奖加冕。

那些看似风和日丽的午后,远处竟下着暴雪;如今稳妥踩着的土地,数十年前曾是血染之处。

我读了韩江作家的长篇小说《不做告别》后久久不能释怀。

聆听真心传达的故事,深深体会到了事件的失落与痛苦。韩江特有的细腻描写,如梦似幻,饱含隐喻,令人感动不已。承受了家人冤死、人生坍塌的亲情之爱太过痛苦,太过恳切。只有极致之爱,才是找到湮没真相的希望。

——韩国前总统文在寅

《不做告别》将光州与济州相连交融,深情悼念那段埋藏于现今生活之下的血色岁月,表达了永不告别的坚定决心。

——大山文学奖颁奖词

这部长篇小说将扎实的故事剧情与卓越的小说技法精彩融合,是一部杰作。

独一无二的美学伦理观,超越了宏大叙事与意识形态冲突的表象,作家没有止步于揭露、批判集体暴力之恶,而是执着追索历史经验的核心,即生命的表征与意义。这般文学精神令人赞叹。

——金万重文学奖颁奖词

睽违五年,韩江在本书《不做告别》再度以国家暴力为主题,文中投射自我,虚实交错。即便描写炽热悲剧,充满哲思的文字始终冷冽、静谧,如带血的冰,却也因此让人看清血迹穿透扩散的痕迹。她笔下的角色常是柔弱的,像高墙旁微弱苍白的鸡蛋,但韩江总赋予这些人物坚不可摧的壳,并在黑暗中孕育良善与勇气。

同以政治暴力事件为轴,若说多方陈述构建的《少年来了》是由各色颜料涂抹成画,《不做告别》则像小心翼翼拨开灰尘,找回画作已有些黯淡风化的当时面目。隔着距离,似带一层雾面,但不减暴戾,画面也渐渐鲜明。历史尚未翻页,烙痕仍旧渗血,韩江的文字始终镶着残酷美感,如废墟里的花,在断壁残垣中兀自清丽。这是她给予读者的爱,阅读这些文字像一次次集体创伤治愈,坚定地告诉人们——不要别过头去。

因为当雪花落下时,我们或许能在一片颓唐中,找到那朵柔弱却坚韧的花。

——作家彭绍宇

4 精美装帧,梦幻合作

韩语翻译名家卢鸿金教授潜心奉献译文。人气插画师李全玙&GraciaxMarquez以不同视角绘制双封面,外封枪林弹雨中的少年,烫珍珠白回忆回念记忆中的少年。内封海边哀悼的黑色树林,内封烫墨蓝金如墓碑上的铭文祭奠逝去的灵魂。

小说家庆荷自从写了一本描述屠杀的书之后,就开始做噩梦。她曾经计划和摄影师朋友仁善一起拍摄和梦境有关的纪录片,但后来仁善为了照顾母亲而回到济州岛。

冬季的某一天,因意外住院的仁善,请求庆荷立即前往济州的家里照顾她的小鸟。庆荷在暴风雪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仁善的家,她在那里看到了仁善的家族史,那是七十多年前在济州发生的平民大屠杀:济州岛大屠杀。

仁善的父亲因失去全家人而悲痛欲绝,但还得在监狱里度过十五年;她的母亲则同时失去父母和妹妹,连哥哥也生死未卜,只能和姐姐两个人相依为命。在屠杀之后,仁善的母亲爲了寻找哥哥的行踪,数十年来没有放弃进行平静的抗争……

在暴雪中孤立的黑暗房屋中、在微弱的蜡烛下、在光与暗之间、在成千上万永恒缓慢下降的雪花中,她们恳切地思念已经不在这里的人。


书籍目录:

第一部 鸟

1 结晶

2 线

3 暴雪

4 鸟

5 剩余之光

6 树木

第二部 夜

1 永不告别

2 影子

3 风

4 静寂

5 降落

6 海水下面

第三部 火花


作者介绍:

韩江 한강

布克国际文学奖(亚洲首位)

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2

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

法国美第奇文学奖

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决选

意大利马拉帕蒂文学奖

西班牙圣克莱门特文学奖

挪威未来图书馆年度艺术家

韩国李箱文学奖

韩国大山文学奖

韩国金万重文学奖

韩国东里文学奖

韩国万海文学奖

韩国黄顺元文学奖

韩国金裕 贞文学奖

韩国今日青年艺术家奖

韩国小说文学奖

韩国《首尔新闻报》年度春季文学奖

韩江 한강

1970年生,毕业于延世大学国文系,现任韩国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当代韩国文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曾先后荣获《首尔新闻报》年度春季文学奖,韩国小说文学奖,今日青年艺术家奖,东里文学奖、李箱文学奖、万海文学奖等。其作品从更为根源的层面上回望生活的悲苦和创伤,笔墨执著地袒护伤痕,充满探索的力量。

2016年5月16号,布克国际文学奖在伦敦揭晓。韩江凭借小说《素食者》击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新作《我脑袋里的怪东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晚年代表作《水死》、畅销书“那不勒斯四部曲”终曲《失踪的孩子》等154名竞争对手最终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一位亚洲作家。2017年,她获得了有“意大利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马拉帕蒂文学奖。2018年,她凭借作品《白》再次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并且创纪录的在同一年凭借《少年来了》入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2019她获得西班牙圣克莱门特文学奖。2022年她用七年时间写就得长篇小说《不做告别》拿下大山文学奖、金万重文学奖。翻译版本获得法国美第奇文学奖,提名费米娜文学奖决选名单。

卢鸿金

大学教授、韩文译者。热爱旅行、阅读、译写。二十余年来除从事对韩华语教学外,广泛阅读、翻译韩国文学作品。着、译有中、韩文各类书籍六十余种,论文二十余篇。代表译作有金英夏《杀手的记忆法》、《光之帝国》、《猜谜秀》、《黑色花》、《读》;韩江《把晚餐放进抽屉》《不做告别》;高银《招魂》;法顶箴言集《凡活着的,尽皆幸福》等。曾在韩国首尔交通电台(tbs)「周末文化走廊」主讲韩国文学多年。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不做告别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不做告别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不做告别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我鼓起勇气叫她。

  “叔叔。”

  仁善曾经告诉我,在这个岛上,应该叫长辈叔叔。

  大叔、大婶、爷爷、奶奶,这样称呼的人只有外地人。先叫叔叔,即使不会说济州话,听的人也会觉得这人在岛上生活了很久,所以戒心会降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讨厌妈妈。没什么理由,就像这个世界很恶心一样,觉得妈妈也很恶心,就像我厌恶自己一样厌恶妈妈。厌倦妈妈做的食物,妈妈总是仔细擦拭满是斑驳痕迹的饭桌,她的背影让我厌恶,我不喜欢她那老式的盘髻白发,像是受罚的人一样微驼的步伐让我郁闷。厌恶的心情越发高涨,后来连呼吸都不顺畅,如同火球一样的东西无休止地从胸口沸腾上来。


第二天坐上飞往首尔的飞机时,我想起很久以前的冬天听到仁善离家出走的故事。奇怪的是,我和她母亲一样,觉得仁善很可怜。十八岁的孩子,究竟是多么讨厌自己、多么讨厌这个世界,才会讨厌那么矮小的人呢?垫着锯子睡觉、做噩梦、咬牙流泪、声音很小、背部佝偻如球的人。


妈妈说,她小时候军警把村民都杀了,当时只有读小学毕业班的妈妈和十七岁的姨妈去堂叔家帮忙,才得以避开屠杀。第二天听到消息,姐妹俩回到村子里,为了寻找父亲、母亲、哥哥和八岁妹妹的尸体,整个下午都在小学操场上徘徊。她们确认各处叠在一起的尸体,从前一个晚上开始下的雪薄薄地覆盖在每张冻得结冰的脸上。因为积雪而看不清脸,姨妈不敢徒手,只好用手帕一一擦去积雪确认。姨妈说我擦脸,你可要看仔细了。本来姨妈不想让妹妹摸死者的脸,但是妈妈觉得这句让她看仔细的话异常可怕,于是抓住姨妈的袖子,紧闭着眼睛贴着姨妈往前走。每次姨妈说让她仔细看的时候,她才会睁开眼睛硬着头皮看。妈妈说,那天我才明白,人死了身体会变冰凉,脸颊积雪,满脸会结满血丝的薄冰。


直到那时为止,我还完全不知情。我以为没有外祖父母、亲戚只有大姨一家是因为妈妈的兄弟姐妹特别少。恐怕除了我之外,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因为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大人们都不会说起那件事。


从那以后,妈妈就再也没有提起过,别说提了,连表现出来都没有。可是在这样的下雪天我就会想起,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那个在学校操场上徘徊到夜深的小女孩儿;那个以为十七岁的姐姐是大人,扯着她的衣袖,无法睁开也无法闭上眼睛,挽着姐姐手臂走路的十三岁孩子。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韩国大山文学奖

韩国金万重文学奖

韩国三星湖岩艺术奖

法国美第奇文学奖

法国埃米尔吉梅亚洲文学奖

获奖作品

1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提名人选、亚洲首位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 韩江《少年来了》后调竭尽全力书写生命续章。获得2023法国美第奇文学奖,入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如果说写《少年来了》时,噩梦或死亡深入我的内心经历,那么写这部小说时则是自己从死亡走向生命的经历。我认为这本小说拯救了我。――韩江

2 再次书写国家暴力和大屠杀主题,以济 州岛大屠杀为蓝本。

献给我们的感觉、存在和良知。

断气的婴儿、冲散的尸体、倾泻而下的子弹、枕头下的锯子和眼珠里燃烧着火花与烟灰

3韩国前总统文在寅难以释怀之作,大山文学奖+金万重文学奖双奖加冕。

那些看似风和日丽的午后,远处竟下着暴雪;如今稳妥踩着的土地,数十年前曾是血染之处。

我读了韩江作家的长篇小说《不做告别》后久久不能释怀。

聆听真心传达的故事,深深体会到了事件的失落与痛苦。韩江特有的细腻描写,如梦似幻,饱含隐喻,令人感动不已。承受了家人冤死、人生坍塌的亲情之爱太过痛苦,太过恳切。只有极致之爱,才是找到湮没真相的希望。

——韩国前总统文在寅

《不做告别》将光州与济州相连交融,深情悼念那段埋藏于现今生活之下的血色岁月,表达了永不告别的坚定决心。

——大山文学奖颁奖词

这部长篇小说将扎实的故事剧情与卓越的小说技法精彩融合,是一部杰作。

独一无二的美学伦理观,超越了宏大叙事与意识形态冲突的表象,作家没有止步于揭露、批判集体暴力之恶,而是执着追索历史经验的核心,即生命的表征与意义。这般文学精神令人赞叹。

——金万重文学奖颁奖词

睽违五年,韩江在本书《不做告别》再度以国家暴力为主题,文中投射自我,虚实交错。即便描写炽热悲剧,充满哲思的文字始终冷冽、静谧,如带血的冰,却也因此让人看清血迹穿透扩散的痕迹。她笔下的角色常是柔弱的,像高墙旁微弱苍白的鸡蛋,但韩江总赋予这些人物坚不可摧的壳,并在黑暗中孕育良善与勇气。

同以政治暴力事件为轴,若说多方陈述构建的《少年来了》是由各色颜料涂抹成画,《不做告别》则像小心翼翼拨开灰尘,找回画作已有些黯淡风化的当时面目。隔着距离,似带一层雾面,但不减暴戾,画面也渐渐鲜明。历史尚未翻页,烙痕仍旧渗血,韩江的文字始终镶着残酷美感,如废墟里的花,在断壁残垣中兀自清丽。这是她给予读者的爱,阅读这些文字像一次次集体创伤治愈,坚定地告诉人们——不要别过头去。

因为当雪花落下时,我们或许能在一片颓唐中,找到那朵柔弱却坚韧的花。

——作家彭绍宇

4 精美装帧,梦幻合作

韩语翻译名家卢鸿金教授潜心奉献译文。人气插画师李全玙&GraciaxMarquez以不同视角绘制双封面,外封枪林弹雨中的少年,烫珍珠白回忆回念记忆中的少年。内封海边哀悼的黑色树林,内封烫墨蓝金如墓碑上的铭文祭奠逝去的灵魂。

小说家庆荷自从写了一本描述屠杀的书之后,就开始做噩梦。她曾经计划和摄影师朋友仁善一起拍摄和梦境有关的纪录片,但后来仁善为了照顾母亲而回到济州岛。

冬季的某一天,因意外住院的仁善,请求庆荷立即前往济州的家里照顾她的小鸟。庆荷在暴风雪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仁善的家,她在那里看到了仁善的家族史,那是七十多年前在济州发生的平民大屠杀:济州岛大屠杀。

仁善的父亲因失去全家人而悲痛欲绝,但还得在监狱里度过十五年;她的母亲则同时失去父母和妹妹,连哥哥也生死未卜,只能和姐姐两个人相依为命。在屠杀之后,仁善的母亲爲了寻找哥哥的行踪,数十年来没有放弃进行平静的抗争……

在暴雪中孤立的黑暗房屋中、在微弱的蜡烛下、在光与暗之间、在成千上万永恒缓慢下降的雪花中,她们恳切地思念已经不在这里的人。


精彩短评:

  • 作者:闻夕felicity 发布时间:2023-12-27 16:09:06

    我是从韩江的这本书,才知道还有济州岛大屠杀这件事,才知道除了《少年来了》描写的光州事件,连济州岛这个看起来这么无聊的地方竟然也沉默着如此惨痛的历史。韩江的《不做告别》所讲的故事,试图提供一些叙述,一些声音,从三个女性的角度:一个是写完叙述光州事件的《少年来了》之后奄奄一息的叙述者,一个是济州岛大屠杀事件的直接幸存者和发掘者,一个是幸存者与发掘者的女儿、第二代的叙述者与发掘者。对屠杀的描述可以有多少种呢?最简单直白的是像《少年来了》,或者《最后一人》,或者《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 : 卢旺达大屠杀纪事》。韩江在讲这个关于济州岛大屠杀的故事时选择了另一条路,跟《少年来了》殊途同归的一条路,看似远离却更加回归的一条路,也是更难走的一条路。她是泣血走的,一步一个血脚印,但她走到了。

  • 作者:布卤 发布时间:2024-02-15 15:09:46

    韩江的文字越来越美了,笔力也越来越成熟。可是,我不喜欢这本书,隐藏在密密麻麻心事下的真实事件变得模糊且无足轻重。我讨厌沉迷在情绪里。这是年轻不懂事的人才会做出的事。克制有时是加法。

  • 作者:予立君 发布时间:2014-01-19 11:22:05

    本书中的男女主角并非人中龙凤,也因此远离了孤寒的阴谋算计,可以自由追求人生价值,能够完全地爱对方、信任对方。男女主携手并行,但情节仍不失曲折和感染力,尤其对于细节描写,让人感动,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会喜欢上本书的,故大力推荐!

  • 作者:阿布 发布时间:2023-12-29 22:51:42

    我买了平装台湾版,又从图书馆借了韩文原版,拿到这个精装简体版发现某些本以为会删的译文不但保留了,而且处理比台版好、更贴近韩文原意(比如빨갱이,此处不便展开,详情请看书),书封的营销文句比台版更鲜明(台版列举本书在韩国得了两项文学奖及是三家电商畅销书,但中国读者不熟悉这些奖项和电商啊)。当然,也有不得不删改的字句,比如仅出现两次的“6·25韩战”改成“战争”,我觉得在当前出版形势下可以理解,对全书影响不大;不过,第222页第四段删了最后一句“听说没有失去胃口的人活得久,妈妈会很长寿的”就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另外,由于用的是台版译文,译者的两处误译(详见台版条目我的读书笔记)编辑没有看出来,译者也没有把韩江那几百字的参考文献翻译出来。希望再版时能修订增补。最后有彩蛋:简体版《少年来了》即将出版

  • 作者:where 发布时间:2024-01-21 18:13:52

    翻译差劲

  • 作者:派可爱星 发布时间:2023-12-14 20:30:44

    它很好但没有我想象中的好,内容过半才开始通过仁善的嘴讲述发生在一家人身上的事,70年前的济州岛大屠杀…

    坐牢的父亲,失去双亲和妹妹的母亲与姐姐相依为命,哥哥生死未卜,后来的数十年都在漫山遍野的寻找

    虚虚实实对应的是生死的界限吗,看到后来不免恍惚…痛也痛了,找也找了,念也念了…最后只能疯了

    似是有部分删减为了过审

    回看书名:不做告别,

    对不知所踪的家人,对数不清的遗骸,对那段历史有关的一切都不做告别


深度书评:

  • 泅过时间的海——《不做告别》书评

    作者:北辰 发布时间:2024-01-06 10:02:57

    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谈论记忆?是年度的app总结,还是软件的月报,甚至是充斥着社交软件的聊天记录?翻开以前的笔记本,看着手机里的照片,这些又能构筑起怎样的一种记忆?韩江在《不做告别》这本书中告诉我们,记忆是人类存在的体现:时间犹如海洋,潮起潮落之间将人们留在沙滩上的足迹抹平。记忆就像是坚硬的石块,倔强而突兀地抵抗着时间。

    《不做告别》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庆荷与仁善是多年的好友,因为仁善受伤住院,庆荷在去仁善家里喂养小鸟的过程中,庆荷的回忆,仁善的记忆,以及关于仁善家人的过去徐徐展开。这本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就的,但是作者韩江却模仿意识流的手法,这个“我”时而代表着庆荷,时而又是仁善。读者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感到小说人物的记忆进入了读者的意识,一时间读者便成为了小说中的人物。其实,意识犹如电影,记忆就是投射在心灵银幕上的图像。韩江通过这样的写作方式,以“海洋”为核心意象,营造出了多重记忆空间。

    漫长的历史浩如烟海,细细看来,却是由一段段的伤疤与裂痕连接而成的。从地理上看,韩国三面临海,海洋成为其历史发展的见证。《不做告别》所叙述的内容是以1948年韩国的“济州岛四三”事件为原型,从个人和家庭的视角讲述了数十万生命怎样被历史的海浪所淹没。据引述资料,“济州四·三事件是1948年4月3日发生在韩国济州岛的民众抗争事件,是韩国现代史上人命受害惨重仅次于朝鲜战争的悲剧性事件。这个事件虽在1949年5月告一段落,但因其余波引起的镇压行动一直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才完全终止。这一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和财产损失仍在调查之中。”然而,这一悲剧性的事件却被隐于历史,仁善和她母亲所做的事情,就是对抗对抗这种遗忘。在小说中,仁善的母亲便是调查团中的一员,虽然年过古稀,却是其中最为积极和活跃的一份子。仁善母亲的调查方式朴实无华:历经三十四年的时间,搜集剪报,通过在日期和姓名处划线来突出记忆的节点;搜集遇难者的遗骸,将其作为最质朴却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在小说中,仁善的母亲并不善于文字写作,却凭借着自身的毅力和坚持实现了对于遗忘的抵抗。作为年轻的一辈,仁善所使用的方式更加现代化。用自己的镜头,以纪录片的形式将这段尘封的记忆以生动的形式再现。虽然方法不同,但是仁善跟母亲之间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生活节俭,性格坚强,对于历史和记忆有着责任感。在仁善调查的过程中,实则也是她接近母亲,了解母亲的过程。在母亲看似懦弱的外表之下,实则包含着一颗无比坚强的内心。其实,不论是笔记、剪报还是录像和音频,媒介的发展仅仅是丰富了内容的表现形式,然而对于记忆本身的记录才是最重要的。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笔记、剪报、录像、图片实际上都是档案。正是因为这些事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留下了痕迹,才能够被人们所知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些在我们出生之前发生的事情合一跟我们产生关联,又有什么意义?其实,这些历史构成了我们当前生活的文化与环境,甚至还融入了我们的性格之中。正因为被记录的历史具有连贯性,使得我们的生命不至于被局限在有限的几十年间。通过继承、融入与反思,有限的生命在漫长的历史中得以延展。当前,人类的处境类似于被突然抛入到世界之中,茫然无措。历史与记忆的接续性为我们的思考和前进指明了方向: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对于记忆的挖掘实则是现代人的抗争手段。当前的世界由人们直接创造的东西很少,需要人们去操持的东西却很多。这一多一少之间,消除了人之为人的独特性。世人哀叹自己的命运被社会的潮流所裹挟,没有任何一个选择和举动是处于本心的。在这个时候,对于过去记忆的发掘便成为了确认自身独立性的抗争手段。福柯说,要在历史的隐秘处中发掘、重建出意义。通过对于历史细节的梳理,将当时的真相还原。这不仅仅是历史的要求,更是对于人之个体过去时间体验的确证。这正是历史和档案所存在的意义。文字材料和图像并不意味着历史就是这样,它们仅仅是提供了建构历史的原材料。

    海洋的另一重隐喻,便是作为意识和精神的流动。意识是怎么样的?胡塞尔用“流”表达意识,延绵不绝。斯蒂格勒也认为意识是一种流,是动态的,连续的。在韩江的笔下,意识成为了海洋。这种意识并非独属于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和时代的。意识犹如海洋,在时间的堤岸上潮起潮落,一些记忆的碎片被海浪卷起,一些历史的遗迹又被卷入大海,从而销声匿迹。如果说发掘历史证据的仁善妈妈是海边的拾贝人,那么通过纪录片来保存记忆的仁善则是影画师。电影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跟意识具有类似的结构:流动的画面就像是经过人的意识所筛选的记忆,投射在大脑中意识的荧幕上。一帧帧连续不断的画面构成了叙事的时间,也即是在当下的处境中对于过去的再现。这就是电影的力量和魅力。作者韩江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叙事手法制造了类似于观影的效果。如果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足够仔细,便能发现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是在仁善和庆荷之间来回切换的。这样的叙事手法展开了三重叙述空间,第一层便是作为仁善自己的回忆。以仁善作为第一视角,来探索母亲和家庭的过去。第二重便是作为仁善的朋友,即庆荷的视角。这些画面又是庆荷在阅读仁善的记忆所建构起的画面。仿佛庆荷在处于仁善的意识影院中,在观看仁善的记忆所投射出的种种图像流。第三重便是作为现实中的读者的我们。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看着仁善的记忆通过庆荷的叙述娓娓道来,仿佛看着画中画,镜中镜一般。这种效果造成了多重时间维度的混合性呈现。实际上,这并不是回忆所特有的,这就是我们当下生活的现实写照。在当下的生活中,我们被各种科技设备和软件所包围着,这些科技的产物为我们营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时间线:打卡,喝水,久坐时间,锻炼时长,战斗回合的刷新,去年今日的回忆……时间从未如此具体过。生活就像是蒙太奇建构起来的电影,成为各种片段的剪辑。

    当然,海洋也是现实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在建构自身精神世界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参照。地理因素也是记忆最初的原型。西蒙尼德斯正是通过空间的记忆来复原过去的场景。在韩江的叙述中,海洋是过去之人长眠的地方。正是因为海水里面混合了故人的气息,因此,当面对海洋时,自然的崇高与过去的压抑并存,浪漫的景色与原始的恐惧并存。闽南方言里面有一句话叫做“人生海海”,指的是人生变幻无常。面对记忆的问题莫不如此。作为一本小说,韩江的记忆书写并不沉重,通过相对轻盈组织方式将过去的面纱缓缓揭开。看似漫长的叙事,实则发生在短短的几天之内。记忆和回忆不仅为主人公的叙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为现实之中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意义。过去与我们何以产生关联,过去如何是属于我的?实际上就是通过记忆的建构,通过对于过去的挖掘。这应该是自己阅读的第一本韩国小说,跟欧洲小说对于广阔社会现实的描绘相迥异。多见多闻,开卷有益。

  • 世界上最小的鸟鼓动着心脏

    作者:汪小狗 发布时间:2024-02-24 14:11:07

    之前刚读过金息的《最后一人》,暴力是人类最残酷的罪行,都是写暴力,《最后一人》基于老年慰安妇的口述,以近乎白描的方式写下回忆,《不做告别》是全新的故事,“济州岛四三事件”,

    是挂在树上的靶子,是靶子投射到地面上活着的人们心中的阴影

    ,探究祖辈被残忍对待,后辈的我们,打开那扇记忆大门,该如何自处。她们参与历史,身处其间,成为历史的塑像,当她们逝去,听闻的真相就永远保留心间,时时震颤,成为家族埋藏的秘密,还是我们该做些什么,为了内心被震撼,被改变,为了承继的那份痛,总该有个出路和说法。选取的叙述者不同,《不做告别》比《最后一人》易理解得多,设想一位现代都市的摄像师比被掳满洲大地的朝鲜慰安妇更能感同身受,痛苦本不该比较,

    只是这份沉郁的痛借着书写的管道埋入更多读者的皮下毛细血管,抵达关闭的良知之门。

    读过的人必定比未读之人,在轻易盲目投身一种观念时,多几分审慎,多一些警醒。

    开头便说“我开始做那个梦是在二〇一四年的夏天,在我出版关于那个城市的居民曾经遭到屠杀的书将近两个月之后。”后记里提到“我在二〇一四年六月写了这本书的前两页,二〇一八年底才开始继续写下去。”书中的庆荷是一位作家,身体带有偏头痛及胃痉挛的毛病,在学校上课,几乎与韩江本人的身份和身体信息一致,误以为她以本人视角开始叙述。开头交代庆荷的书稿已经完成,交付给出版社,留待付梓,而韩江的书在二〇一四年才开始动笔,所以庆荷不是韩江本人。直行到中段,才恍然明白,此时虚实相生的漩涡已经开始旋转,是不是本人不影响阅读,只是一开始就误以为是真,虚构的小说行走在真实的路径上,偏入幻想的岔道,不足为奇。

    第一部第三章暴雪,雪被记录下一千种形态。“强风暂时刮散远海上的雪云”如“璀璨的白鸟群从海上掠过”,“风刮起,雪花直往上蹿”如“巨大的爆米花机器在空中剧烈转动”,暴风雪是“无法区分云、雾、雪界限的晃动灰白色块”,“散开了盐粉般的雪花”,“车窗外的风也好像减弱了。不,不是变弱,而是像谎言一样,不知不觉地静止下来,好像忽然进入了台风眼中。现在才刚过下午四点,天色似乎要迎来更大的暴雪一样黑暗。”“数万片鹅毛大雪似乎吞噬了我的声音。”雪是庆荷搭车前往济州岛帮仁善喂小鸟的阻碍,是仁善离家出走后妈妈梦里孩子的脸,更是几十年前,“junjing把村民都杀了”,妈妈与姨妈两人,在小学操场徘徊,“确认各处叠在一起的尸体”,死人脸上的雪是不会化的,这样冰冷的事实令人喘不过来气。

    除开雪的意象,还有被反复书写的鸟。“既不是被火烫伤,也不是出现伤口,但无法从皮肤抹去。之前我接触过的任何生命都没有它们那么轻。”“她说,为了减轻重量,鸟类的骨头里有空洞,器官中最大的是气囊,形状像气球一样。”“为了不成为捕食者的目标而基于本能地坚持下去,如果从架子上掉下来,那就为时已晚。”雪像羽毛一样轻盈,鸟如此轻盈脆弱,盈盈一握,似乎一用力就会死掉,它们是最容易受人摆布的生命,“它们这样睁着圆圆的眼睛啼叫,没有光以后就会立刻睡着,就好像连接电源一样。哪怕是深夜,只要把这布掀起来,它们就会立刻醒来,啼叫说话。”这样的叙述,描述的像是某种毫无生命意志,主要配合人类活动的生物,它们冷酷、讨巧,可以瞬间复生,又会瞬间倒地不起。本来仁善在医院在护工的照料下等待手指愈合,又不知何故回到济州岛,以何种方式。鸟也是一样,住着阿麻的笼子寂静无声,庆荷捧着鸟埋葬在树下,随着仁善的归来,它又生动起来。

    庆荷与阿麻对话,梳理它的羽毛,“死了以后也会渴吗?”“那里应该很冷吧,阿麻。”她们想通过种上圆木的方式,涂上墨水,等待下雪,海水从黑色树木中涌来。似乎在与谁对话,与被枪杀在海边,被两辆卡车载来的一百多人,与默默无闻被qiangsha埋葬在矿山的舅舅,与“济州岛四三事件”被烧死、饿死、杀死的人们。有位母亲,她的亲人除了姐姐在事件中全部丧生,偷跑回来的妹妹吸吮着她流血的手指死去,被关押不知去向的哥哥,嫁给了在事件中被判刑服刑完毕的男人,男人总是心绞痛,最后死于心肌梗塞,她睡觉时佝偻着腰,床铺下垫着薄薄的锯子,噩梦挤压着她瘦小的灵魂,她很晚才生孩子,待女儿总是很柔和,因着年龄差距,像母子更像外婆。差一点她就失去了离家出走的女儿,那天夜里,找不到女儿的她,梦见女儿回来了,脸上有层薄薄的雪,像那时候操场上被杀的母亲父亲脸上落下不化的积雪。慢慢哥哥也有了消息,准确来说,是遗骸有了消息,没出过远门的人,参加在大邱火车站举行的慰灵祭,是最积极的会员,某天进入坑道,亲眼见证埋藏哥哥的地方,在成千上万还未被挖掘的遗骸间,有一具是哥哥的,是仁善舅舅,等待分辨的遗骨。

    仁善是母亲记忆的承继者,她保留着母亲收集的事件报纸,做纪录片,一个人完成庆荷提出的种树计划,庆荷写下记录整个事件的书,被海边黑色树木的噩梦追着,“junren向站在大道上的非武装市民发射的火焰喷射器一样,就如同白色油漆的水泡泼上滚沸的脸和身体后被送往急诊室的人一样”,她最终拒绝和仁善共同完成立志的项目,想要一个人承受和遗忘,利用屠杀素材,写出一本书,出版之后,就与它挥手告别。

    怎么能如此轻易地背叛记忆,背叛仁善时时刻刻咀嚼的痛苦,

    于常人而言,毫无新意的雪,仁善丢下同伴,一个人站在雪中,总会想起“死人脸上的雪无法融化”的事实。“我既然下定决心要写tusha和拷问的内容,但怎么能盼望总有一天能摆脱痛苦,能与所有的痕迹轻易告别?我怎么会那么天真-厚颜-呢?”

    她没有再联系仁善,隔绝在两人间产生,她独自一人承受着快要发疯的梦境,希冀他们快一点从她脑海里退出,清场,打扫清楚仁善接下来的人生,她在每一次信息间有意识的回避。去了一趟济州岛,说是去喂鸟,不如说解放记忆,回到噩梦的发生地,原来还有那么多故事,关于那个可能是舅舅从地狱侥幸逃生的男人,关于十五年来等待被人询问的目击证人,关于仁善和患上阿尔茨海默母亲的互相捆绑索求,某天仁善抬起脸来,“我会看到执着地刻印在脸上的某种东西也从我的脸上渗出”,妈妈去世了,余下的属于仁善的人生也被带走了,她想起那些被杀掉的孩子,想起和庆荷的约定。庆荷也向可能是仁善又可能不是的人,吐露埋在心底的秘密,“每天晚上噩梦都会将我的生命盗走,好像活着的任何人都不再留在我身边。”因为其他人都在白日里正常而热烈地追求,唯有她们,共享着记忆,在地狱里挣扎。

    是啊,还有仁善。无论是被切割手指的仁善,还是魂灵状态回来的仁善。如果旱川的黑暗将要埋葬彼此,“我会拨开雪,爬过去,擦去你脸上的积雪,我会用牙齿咬破手指,让你吸吮我的鲜血。”像你的妈妈那样,像我们彼此一早就应该做的那样,继续那个项目,不要妄图背过身去,逃脱宿命的梦,提示的梦。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推荐购买(310+)
  • 可以购买(205+)
  • 全格式(337+)
  • 格式多(267+)
  • 无颠倒(649+)
  • 盗版少(196+)
  • 下载速度快(254+)

下载评价

  • 网友 益***琴: ( 2025-01-04 03:05:37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谭***然: ( 2024-12-25 01:24:55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寿***芳: ( 2024-12-19 11:25:07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冷***洁: ( 2024-12-28 00:43:28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芮***枫: ( 2024-12-21 22:11:46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冯***丽: ( 2024-12-31 08:25:16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习***蓉: ( 2024-12-22 09:21:11 )

    品相完美

  • 网友 辛***玮: ( 2025-01-03 00:26:44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居***南: ( 2024-12-13 21:05:00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温***欣: ( 2024-12-22 17:13:41 )

    可以可以可以


随机推荐